查文庫>教學課件> 初中化學教學說課課件

初中化學教學說課課件

初中化學教學說課課件

  初中化學說課課件怎麼設計?許多人並不是很清楚瞭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歡迎閱讀。

  教學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透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2)實驗探究法:本節課透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實驗現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質。

  (3)問題討論法:在教學中恰當的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透過討論完成探究實驗。

  說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實驗探究,提煉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

  2、指導學生利用分析、對比的思維方式,使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發生聯絡。 3、引導學生定勢思維為發展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激趣:有一種物質,農民伯伯說它是植物的糧食;消防官兵讚美它是滅火的先鋒;建築師稱它是粉刷匠;而環境學家卻指責它是導致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謎底:是什麼?

  (二)新課講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1)老師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分別從顏色、氣味、狀態三方面進行回答。培養學生觀察並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體播放影片向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接著問學生,為什麼在擁擠的人群裡,蹲著比站著難受?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開啟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透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向預先準備好的盛滿二氧化碳的塑膠瓶內傾倒水,震盪)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於水。引導學生分析為什麼我們開啟汽水瓶蓋會有氣體產生,氣體是什麼?又體現了什麼性質?從而加深學生對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 引導學生回顧“向盛有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裡傾倒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瞭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援燃燒,從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不支援燃燒,也不燃燒。

  (2)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探究(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老師指導:從探究水溶性的塑膠瓶內取出

  少量的液體放入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引導學生猜想:是什麼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呢?學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學生操作實驗分析對比得出結論。目的是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透過若干組實驗,此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因實驗得出而興奮起來,掀起一個小高潮)。並加熱紫花觀察到紅花變紫色,說明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養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

  (3) 學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吹氣,注意現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應這一原理。並說明這是CO2的一條重要性質,可用於檢驗CO2氣體。

  (4) 即時應用,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證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並操作實驗驗證,以便使知識學以致用。

  過渡: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要求學生透過剛學習的二氧化碳的性質的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聯想、推斷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後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二氧化碳有這麼多的用途,那麼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從而引出了“溫室效應”這一熱點話題。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真正做到了“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這一教學理念。

  課堂小結

  讓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穫,從而瞭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設定課後思考(多媒體體現),將學生的探究慾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練測平臺

  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我有針對性的選擇了習題,力圖達到“優生吃飽,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說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質

  顏色氣味狀態密度溶解性: 無色無味氣態比空氣大能溶於水

  二、化學性質

  1、不支援燃燒,不燃燒 2.與水發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