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課件> 題臨安邸教學課件

題臨安邸教學課件

題臨安邸教學課件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臨安邸教學課件,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題臨安邸教學課件 篇1

  【學習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透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3、在反覆誦讀與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受到情緒的感染和心靈的震撼。

  【教學過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曾經學過的詩。播放《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誰能告訴我,這首詩是誰在什麼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什麼?(南宋詩人陸游在臨終的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復被金國佔領的中原失地)

  3、我們來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對照圖,同學們對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佔領了多少。(出示地圖)北宋時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佔領,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可想而知,那裡的老百姓在金國的統治之下過著怎樣的悲慘的生活,他們痛失親人,他們家破人亡,他們流離失所。

  4、自己的國家被別人佔領,南宋的王師都幹什麼去了?南宋的權貴都幹什麼去了?(板書:權貴)南宋的皇帝都幹什麼去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又一位南宋愛國詩人林升(板書:林升)寫在旅店的牆壁上的一首詩《題臨安邸》。

  (板書詩題)生齊讀

  二、品悟:走進詩文。

  1、出示《題臨安邸》,師介紹當時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在這樣的情況下,林升寫出了這首《題臨安邸》。

  2、同學們,聽了這段介紹,你認為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指名答。

  師:那麼我們就用憤怒、責問的語氣來朗讀這首詩吧!對照註釋理解詩句意思,自由讀詩。

  3、詩人把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都看成了什麼人?你如何理解“遊人”?(遊山玩水的人)

  這裡的遊人和我們平時說的遊人一樣嗎?(不一樣,我們平時是出去旅遊,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爾的,而這裡的遊人卻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裡。)

  我覺得這些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權貴們不配做人,說他們是“傢伙”更為確切,大家說好不好?(對,遊山玩水的傢伙,尋歡作樂的傢伙)

  4、他們玩得都怎麼樣了?(醉了)

  這裡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樣?(不一樣。“喝醉酒”是醉了還會醒過來,只是偶爾的,而這裡的“醉”卻是天天如此,永遠也醒不過來的。)

  5、讀著這一句“暖風燻得遊人醉”(想象說話)小精靈兒童

  (1)透過這個“醉”字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彷彿看到了那些權貴們喝著美酒,吃著山珍海味。彷彿看到了歌女們為他們演奏,舞女們為他們跳舞。)

  師:是啊,他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歌舞昇平,醉生夢死(板書:醉生夢死),下面我們來看看當時這些權貴們吃喝玩樂的一幅圖畫。(課件出示)

  (2)透過這個“醉”字,你彷彿聽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他們在那裡高談闊論,卻什麼也不去做。彷彿聽到了被金兵佔領地區的老百姓在說:“南宋什麼時候能把領土收回去,讓我們不再受苦啊!”)

  6、師:可是暖洋洋的春風把這幫只知道遊山玩水的傢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樣。在他們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嗎?(汴州)

  師:是啊,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老家汴州。

  7、誰能解釋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只是他們逃難的地方,是不是他們真正的家?那些傢伙簡直把臨時避難的杭州當作了老家汴州。他們還想要他們的家嗎?

  師:也就是說那些傢伙早已忘記了故都汴州,忘記了被金兵佔領的半壁江山。

  教師解說:據史書記載,汴州當時的人口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繁華的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請大家看一看畫中的部分景象。

  三、誦讀想象,體悟詩情。

  1、出示《清明上河圖》,師:同學們看到了什麼?

  的確是這樣,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啊!但是這一切的一切,從金兵攻破城門起,從兩個皇帝淪為金人的階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麗的河山就斷送在這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傢伙手中。

  汴州的繁華已經不復存在了。我們再來看看杭州,這些權貴們逃到杭州後,杭州又成了什麼樣子呢?誰能用一句詩來回答。(山外青山樓外樓)

  2、師:你怎樣理解這句話?(西湖周圍的青山樓閣重重疊疊,風光極其美麗。)

  3、這些樓是誰建的?(皇帝,大官們)他們建了作什麼?(為自己享樂)

  師:是啊,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多美啊!他們已經斷送了一個美麗的汴州難道就不會再斷送一個錦繡如畫的杭州嗎?(出示課件)

  4、看到這麼美麗的杭州,面對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顧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飯袋,你們著急不著急?

  你著急什麼?(著急他們這樣吃喝玩樂,金兵會把杭州又佔領了。)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

  想到這裡,我們擔憂不擔憂?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

  想到這裡,我們憤怒不憤怒?我們和詩人再和詩人一起指著他們的鼻子問一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

  是啊!那些統治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這種尋歡作樂的生活要到什麼時候才停止呢?

  5、有感情地朗誦全詩。(出示全詩課件)

  五、拓展學習,激情練筆。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2、練筆。

  在“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質問聲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聲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怎樣的心?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這憂國憂民(板書: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你想對誰說些什麼?

  ①自由選擇,自由練筆。

  ②交流。

  六、感情讀詩、背詩。(配樂)

  板書:

  題臨安邸

  權貴 醉生夢死

  林升 憂國憂民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題臨安邸》教案設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援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題臨安邸教學課件 篇2

  教材分析:

  《題臨安邸》是義務教育語文版五年級上冊第11課《古詩二首》中的內容。是南宋詩人林升看到中原國土被金人侵佔,然而南宋朝廷卻一味苟且偷生,尋歡作樂,為吐心頭的憤恨,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而題寫在牆壁上的一首詩。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語文課程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誦讀中升情。

  3、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古詩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中受到心靈的薰陶。

  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內外資料,透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體會重點詩句的情境,在反覆誦讀,合理想象,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境,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受到心靈的薰陶。

  3、在誦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

  誦、悟詩文,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流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習過陸游的《示兒》這首詩。誰還記得?請你背給大家聽聽。(指名背誦)

  2、這首詩是陸游在什麼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什麼?

  3、是啊,在臨終之際,陸游苦苦期盼著“王師北定中原日”,這一天他盼到了嗎?(沒有)沒有盼到,王師們都幹什麼去了?宋朝詩人林升(板書林升)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題臨安邸》(指板書),做了很好的回答。生齊讀課題。理解“邸”。

  二、品悟:走進詩文。

  (一)由題入手,讀懂古詩。

  1、課題是什麼意思,誰知道?(題寫在臨安旅店的詩)對。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能說說嗎?(看註釋)結合註釋來理解詩詞,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註釋,臨安是什麼地方?

  詩人林升就是在臨安客店的牆壁上寫下了這首《題臨安邸》。(出示《題臨安邸》)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看看是怎麼寫的。(學生齊讀)

  2、交流反饋,介紹背景。

  ①有沒有同學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哪裡的景象?

  ②詩中還出現了哪個地名?汴州又是什麼地方?

  ③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詩的?你們知道嗎?(簡介歷史背景)

  3、品析詩句

  師:是的,在我國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個非常黑暗、非常的朝代。人們在戰亂中痛苦生活,而當朝權貴們卻不聞不問,不理朝政。詩人林升就是在悲憤中寫下了這首《題臨安邸》,他究竟在臨安城看到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又想到了什麼?我們再仔細地讀一讀這首詩,對照註釋好好想一想。[

  ①學生自讀自悟。

  ②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後全班交流)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樓外有樓,西湖的歌舞幾時才能停止?溫暖的春風把遊人吹得都陶醉了,簡直把杭州當作汴州。)

  ③在學生交流中隨機點撥:

  你從“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句中看到了怎樣的景象?(看到了碧綠的青山一座連著一座,西子湖畔歌舞昇平,南宋的權貴們整日遊山觀水、飲酒作樂……)你從詩句“幾時休?”中體會到詩人是什麼心情?(生充分討論後交流,師隨機引導)

  你們還體會到了什麼?(憤怒)是的,“西湖歌舞幾時休?”這是林升對權貴們憤怒的質問!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麼問?

  同學們,這些貪圖享樂的南宋統治者就在你們面前,請大家和詩人一起,指著他們的鼻子,大聲問一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此刻的權貴們又是一幅怎樣的神態?(“暖風燻得遊人醉”)這裡的“暖風”指什麼?僅僅指自然界的春風嗎?這裡的 “遊人”是些什麼人?詩人為什麼不直接寫“權貴醉”而稱他們為“遊人”呢?。

  透過這個“醉”字,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時啊,這真是一群爛醉如泥的傢伙;他們真是紙醉金迷啊!他們簡直是醉生夢死!(板書“醉生夢死”)在這些權貴們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嗎?(“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是啊,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已經淪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二)資源整合,深刻領悟。

  1、瞭解汴州。

  同學們,昔日的汴州又是什麼樣子呢? 想知道嗎?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大家請看:出示《清明上河圖》

  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說)就是這樣一個繁華的汴州,隨著北宋王朝的滅亡而被葬送了,此時,你心情如何?

  祖國的錦繡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讓我們帶著悲痛,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出示古詩)

  2、拓展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同學們,汴州淪陷了,權貴們可以逃離戰亂,來到南方的杭州,繼續尋歡作樂,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們的境況又如何?愛國詩人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中是這樣描寫的:(課件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①理解“遺民”、“胡塵”,體會百姓生活之苦。

  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樣,你們聽出來了嗎?是從哪一句聽出來的?這裡的“遺民”指什麼? “胡塵”又是指什麼?

  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眼淚都哭幹了。請你們再用心聽聽——(課件出示古代戰爭畫面)

  透過這漫天飛揚的“胡塵”,你好像看到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引導學生想象)

  ②理解“又一年”,體會等待時間之長。

  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掙扎在死亡線上,“南望王師又一年”,你們可知道,這“又一年”是多少年嗎?你們知道嗎?據資料介紹,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淪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學們,整整23739個日日夜夜呀!同學們,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淚的遺民在盼,陸游在盼,林升在盼,他們盼到了嗎?(沒有)你的心情怎樣?誰來讀一讀。(生讀)他讀得怎麼樣?你們聽出了什麼?(悲憤,憤怒)你想讀嗎?(生讀)他讀得怎麼樣?讓我們帶著無比的憤怒的心情,齊讀《題臨安邸》

  三、拓展:昇華詩情。

  1.讀著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怎樣的心?(愛國)他的愛國之心體現在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對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擔憂。(板書:憂國憂民)

  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對誰說些什麼?

  (暢談體會,隨機點評。)

  2.面對國土的淪陷,面對人民的悲泣,一個又一個愛國志士站出來了:林升憤怒的質問著;陸游悲傷的呼喊著;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更是為實現他精忠報國的志向,帶領將士們浴血奮戰著……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閃電,劃破長空、光照千秋。(課件)來,讓我們一起高聲誦讀《滿江紅》!(師生齊聲誦讀)

  附:板書設計

  題臨安邸

  權貴 醉生夢死

  林升 憂國憂民

  題臨安邸教學課件 篇3

  一、談話匯入,解讀詩題。

  師:同學們還記得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寫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嗎?我們一起來吟誦一下吧!

  生:(吟誦詩)

  師:在這首詩中南宋的遺民生活怎樣?

  生:他們生活在金兵鐵蹄下,急切盼望王師來收復失地,但望眼欲穿,王師就是不見蹤影。(大螢幕顯示詩)

  師:是啊!“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那麼“王師”最後來了嗎?

  生:陸游去世前王師還是沒有來。

  師:那“王師”們都幹什麼去了?今天我們學習另一位南宋愛國詩人林升在旅店的牆壁上的一首詩《題臨安邸》。(老師板書詩題)看一看南宋的“王師”究竟幹什麼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權貴都幹什麼去了?還有南宋的皇帝幹什麼去了?先讀詩題。

  生:(讀詩題)。

  師:你能借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講詩題嗎?

  生:林升題寫在臨安旅店牆壁上的詩。

  師:你講得很清楚,我們一起來正確地讀一讀詩題吧!

  二、初讀正音,自學知意

  師:這究竟是一首怎樣的詩呢?請看大螢幕。(出示詩)

  能正確、流利地讀嗎?請自由練習一下吧!

  (生自由練習讀詩)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詩)。

  師:(以評代講)她的“暖”、“醉”、“汴”讀得準,我們也能像她那樣正確地讀一讀嗎?(生齊讀古詩)。

  師:古詩詞最講究韻律美,對仗工整,節奏分明,我們能讀出詩的韻味嗎?我們先要知道詩中講了什麼,才能正確斷句。同學們用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一下詩意嗎!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生自學古詩,師巡視指點學法)

  師:我們來交流交流吧!

  生:山外有青山,樓外有高樓,西湖的歌舞,不知何才能罷休,暖洋洋地風把遊人吹醉了,他們簡直把杭州當作了汴州。

  師:你能從字面上去理解詩,已經不錯了。我們來正確斷句吧!試試看讀出詩的韻味來吧!(生讀詩)

  師:讀出了詩味,但不怎麼像林升在吟詩。我們還是來接著看這首詩吧!剛才易雯同學說“暖洋洋的風把遊人吹醉了”,這裡的遊人真的就是遊山玩水的南宋人民嗎?(出示“暖風燻得遊人醉”)。

  三、潛心研讀,體驗詩情。

  師: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京城汴州,俘虜了徽宋、欽宋兩皇帝,中原國土全都被金人所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結合這段資料,同學們想一想,這裡的遊人指的是什麼人?

  生1:南宋的達官顯貴們。

  生2:南宋的皇帝。

  生3:南宋的王師們。我知道王師幹什麼去了,他們尋歡作樂去了,怪不得“南望王師又一年”啦。

  師:他們也配稱“人”嗎?

  生:這些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權貴們不配做人,說他們是“壞東西”還便宜了他們。

  師:對!忘了國難,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壞東西!他們玩得怎樣?

  生:醉了!

  師:“醉”什麼意思?從“醉”中你讀出了什麼?

  生:“醉”在字典中解釋為“沉迷其中”,從“醉”中可見他們已經深深地陷入尋歡作樂中,不能自拔。

  師:“醉”字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壞東西們在幹什麼?

  生1:喝酒喝得爛醉如泥。

  生2:金錢享樂面前是紙醉金迷。

  生3:他們每天醉生夢死,吃喝玩樂。

  師:“醉”字讓我們彷彿聽到什麼?

  生1:划拳聲、歌舞聲、喧譁聲,聲聲入耳,家裡事、國家事、天下事,事事漠不關心。

  生2:我彷彿聽到喝醉了酒的醉話,歡樂時的打鬧聲。

  師:一個“醉”字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他們的種種醜態,是啊!它寫出了南宋權貴們沉迷於歌舞等玩樂中時間長,深到了不能自拔,程度如醉如迷,把收復失地拋到腦後了。我們來讀一讀,讀出他們的醜態來吧!(生讀這一句)

  師:看著這兩幅圖你心中怎樣?

  生1:我恨這些壞東西們。

  師:用你的朗讀表達你的心聲吧!

  (生讀這一句)

  師:你真是一位愛僧分明的好孩子。

  生2:我想走上前去痛斥他們。

  師:用朗讀來傳送你的情吧!

  (生讀這一句)

  師:從你臉上的表情與讀時的聲調我想到你心中有股怒火在升騰。

  師:在這幫壞東西的眼裡,杭州還是杭州嗎?

  生:不是,是汴州。

  師:也就是說,他們早已忘記了故都汴州了,忘記了被金兵佔領的半壁江山了,忘記了國恥家仇。(出示資料)汴州又稱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據史書記載,汴州當時的人口超過了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繁華的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下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今天,我們把這幅圖帶來了,請同學們看一看。

  (學生欣賞圖,老師介紹)

  師:我們這冊語文書14課就是《清明上河圖》,請你們對著圖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啊,汴州當時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啊!但這一切從金兵攻破城門後,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麗的河山就斷送在這些壞東西手中。現在他們逃到汴州,整天只是尋歡作樂,還把杭州作汴州,聽到這裡,你們心情怎樣?

  生1:可怕!

  師:帶著這種感覺讀這一句!(生讀“直把杭州作汴州”)

  生2:憤怒!

  師:詩人和你一樣憤怒,我們一起來痛斥這達官顯貴們吧!

  (生讀: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這些權貴們真讓人憤恨,他們逃到杭州後,沒有想到如何收復失地,而是在大建宮殿,大修街道。因此,詩人的第一句就說:“山外青山樓外樓”(出示這一句)(生想象並描述杭州風光)。

  生1:青山重重疊疊像秀美的少女,亭亭玉立。街上樓房鱗次櫛比,一座比一座金碧輝煌。

  生2: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裡歌女們輕歌曼舞,權貴們飲酒作樂,好不快活。

  師:從詩人的描寫與剛才想象的風光圖中你覺得杭州景色怎樣?

  生1:杭州秀麗迷人!

  生2:杭州城風光無限……

  師: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風光無限,但在這秀麗迷人的杭州城裡作者是否被這風光迷住了呢?

  生:作者沒有被這風光迷住,而是面對此情此景,想到了國恥,想到了遺民淚盡胡塵裡。他心裡一點也不高興,而是心事重重,想:壞東西們已經斷送了一個繁華的汴州,難道就不會斷送一個杭州嗎?他在為杭州擔憂,我們心裡怎樣?

  生:我心裡很著急。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問問他們——

  生:(著急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生:我心裡很為杭州擔憂,感到杭州危在旦夕呀!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問問他們吧——

  生:(擔憂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生:我心裡憤怒。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指著他們的鼻子痛斥吧——

  生:(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詩人話中還有話嗎?我們再來品一品這一句話,像品茶一樣,細細品,才能品出茶的甘醇。

  生:我認為詩人不僅感嘆現實的黑暗,更在為整個南宋擔憂,問他們何時才能停止玩樂,去想一想收復失地的事。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質問他們吧!(齊讀: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南方的權貴們在西湖邊上尋歡作樂、昏昏度日,老百姓的淚流乾了。(出示兩幅對比圖以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兩首詩。

  師:同學們來看看南宋兩位愛國詩人的.詩說說他們詩中的異同點。

  生1:都是借景抒情的詩,陸游寫到壯美的景但觸景傷情,林升寫到秀麗的景也是觸景傷情。

  生2:陸游的詩寫的是遺民在悲慘的生活,而林升寫的是權貴們醉生夢死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生3:陸游的詩中為遺民生活悲傷,而林升的詩中為權貴們生活憤恨。

  師:一個“悲”,一個“憤”,“滿紙憂憤言,一把辛酸淚”,他們怎樣的心明可鑑!

  (生一起說:憂國憂民之心!)

  師:我們來讀出他們的心聲吧!(齊讀兩首詩)

  (生激動地吟兩首詩)

  師:同學們吟著這首詩心中肯定有很多的話要一吐為快,請拿出你的筆來寫一寫,你可以對南宋的權貴們說,可以對詩人說,也可以對南宋的人民說。

  (生寫心裡話,寫後交流)

  四、背誦拓展,昇華清情

  師:詩吟到這兒,你們心裡還有什麼疑問嗎?

  生:林升把這首詩題在旅店牆壁上,他不害怕引來殺身之禍嗎?

  師:林升會害怕嗎?據資料介紹,這首詩是題在牆壁上的,有人考究“林升”應為林外。林升是一名進士,曾遊學於蘇杭一帶,因屢試不第,又耳聞目睹趙家王朝昏聵,憤世嫉俗,常穿戴道士衣冠,放蕩形骸,到處題詩作畫,以宣洩胸中鬱積,留下了許多傳說,人們以為是“神仙”留下手筆。另外,這首詩構思巧妙,實來諷刺,卻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說謾罵之語,是諷喻詩中的千古絕唱。它吐出鬱結在人們心頭的憤恨,讓我們和詩人一起來傾吐吧!(生齊背詩)

  師:對面強敵入侵,面對淪陷的亡國,面對人民的悲情,一位位愛國志士站起來了,岳飛就是其中的一員。他面對破碎的河山,喊出了“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的豪言壯語,寫下了一首激勵人心的《滿江紅》,讓我們一起來聽歌曲《滿江紅》吧!課後把它摘抄下來吟誦。

  題臨安邸教學課件 篇4

  一、比照:生成情感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曾經學過的詩。課件播放《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誰能告訴我,這首詩是誰在什麼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什麼?

  生:這首詩是陸游在臨終的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復中原失地。

  師:有誰知道,中原失地是被誰佔領了嗎?

  生:金國。

  師:是啊,北宋時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佔領,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陸游臨死的時候,中原已被金兵佔領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兩個皇帝徽宗、欽宗也被金兵抓走了。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對照圖。(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對比一下,宋朝的土地被金兵佔領了多少?

  生:大概有一半。

  師:大家可以想想,那裡的老百姓在金國的統治之下過著怎樣的悲慘的生活,他們痛失親人,他們家破人亡,他們流離失所。同學們,你們說這大片的被佔領的土地,該不該收回來?

  生:該!

  師:陸游在《示兒》中所說的“王師北定中原日”,這裡的 “王師”是什麼意思?

  生:“王師”就是宋王朝的軍隊。

  師:自己的國家被別人佔領,南宋的王師都幹什麼去了?南宋的權貴都幹什麼去了?南宋的皇帝都必須幹什麼去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又一位南宋愛國詩人林升寫在旅店的牆壁上的一首詩《題臨安邸》。

  評析:陸游也是南宋的一位愛國詩人,他的《示兒》和《題臨安邸》有異曲同工之處,一個是“悲”,一個是“憤”。 “悲”的是國家不能統一,“憤”的是為了國家能夠統一。通南宋和北宋的版圖對比,再結合已經學習過的《示兒》,學生的情感很自然地就上升到對南宋王朝的憤恨,與詩人的心走到了一起,也為學習古詩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品悟:走進詩文。

  師介紹當時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在這樣的情況下,林升寫出了這首《題臨安邸》。同學們,看了這段介紹,你認為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

  生:應該用氣憤的語氣。

  生:應該用責問的語氣。

  師:那麼我們就一起用憤怒、責問的語氣來朗讀這首詩吧!

  生齊讀: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師:詩人把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都看成了什麼人?

  生:遊人。

  師:你如何理解遊人?

  生:遊山玩水的人。

  師:這裡的遊人和我們平時說的遊人一樣嗎?

  生:不一樣,我們平時是出去旅遊,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爾的,而這裡的遊人卻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裡。

  師:是啊!這些“王師”,這些“權貴”,這些“皇帝”那裡配做人啊,我們叫他們“傢伙”更為確切。遊山玩水的傢伙,吃喝玩樂的傢伙。這些傢伙們玩得都怎麼樣了?

  生:醉了。

  師:這裡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樣?

  生:不一樣。“喝醉酒”是醉了還會醒過來,只是偶爾的,而這裡的“醉”卻是天天如此,永遠也醒不過來的。

  師:說得多好啊!透過這個“醉”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我彷彿看到了那些權貴們喝著美酒,吃著山珍海味。

  生:我彷彿看到了歌女們為他們演奏,舞女們為他們跳舞。

  師:是啊,他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歌舞昇平,醉生夢死,下面我們來看看當時這些權貴們吃喝玩樂的一幅圖畫。(課件出示)

  師:透過這個“醉”字,你彷彿聽到了什麼?

  生:我彷彿聽到了他們在那裡高談闊論,卻什麼也不去做。

  生:我彷彿聽到了被金兵佔領地區的老百姓在說:“南宋什麼時候能把領土收回去,讓我們不再受苦啊!”

  師:可是暖洋洋的春風把這幫只知道遊山玩水的傢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樣。在他們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嗎?

  生:不是,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老家汴州。

  師:杭州只是他們逃難的地方,是不是他們真正的家?

  生:不是。

  師:他們還想要他們的家嗎?

  生:不想了。

  師:那些傢伙早已忘記了故都汴州,忘記了被金兵佔領的半壁江山。

  師介紹汴州:汴州又稱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據史書記載,汴州當時的人口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繁華的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今天,我把這幅圖帶來了,請大家看一看。(出示《清明上河圖》)

  師:同學們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這裡很繁華。

  生:我看到大街上車水馬龍。

  生:我看到老百姓在那裡安居樂業。

  生:我看到店鋪很多。

  生:我看到那裡的房屋建得很漂亮。

  師:的確是這樣。浙江東陽橫店影視城依照這幅《清明上河圖》進行了重建,我曾經去旅遊過,真是美麗如畫。如果你有機會去,一定會被那美景所折服。但是這一切的一切,從金兵攻破城門起,從兩個皇帝淪為金人的階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麗的河山就斷送在這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傢伙手中。

  師:汴州的繁華已經不復存在了。我們再來看看杭州,這些權貴們逃到杭州後,杭州又成了什麼樣子呢?誰能用一句詩來回答。

  生:山外青山樓外樓。

  師: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生:山外還有青山,樓外還有高樓。

  師:還有別的理解嗎?

  生:就是說杭州非常的美麗,樓房建得非常的漂亮。

  師:是啊,這些樓是誰建的?

  生:皇帝,大官們。

  師:他們建了幹什麼?

  生:為自己享樂。

  師: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多美啊!讓我們來看看這美麗的杭州吧!

  (課件出示圖片)

  師:看到這麼美麗的杭州,你們是怎樣的心情?

  生:很著急。

  師:你著急什麼?

  生:著急他們這樣吃喝玩樂,金兵會把杭州又佔領了。

  師:你說得真好!面對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顧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飯袋,我們問問他們:

  生:“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是啊!那些統治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這種尋歡作樂的生活要到什麼時候才停止呢?南方的權貴們醉生夢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卻遭受著金病的壓迫,面對皇帝,面對權貴,你想說些什麼?

  生:我想對他們說,該醒醒了,不然金兵就打過來了。

  生:我想對他們說,快去把失去的領土收回來吧!

  生:我想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再醉生夢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怎麼過吧!

  評析:古詩的學習,重要的並不是理解詩句字面的意思,而是詩句所包含的內在情感。透過現在的“遊人”與詩中的“遊人”作對比,透過“喝醉酒”的 “醉”與詩中的“醉”作對比,透過“汴州”與“杭州”作對比,把學生帶入了那個久遠的年代。透過課件演示,透過激發想象,學生就好像穿越了時空,看到了南宋統治者的歌舞昇平,看到了金兵佔領地區老百姓的孤苦無助,看到了汴州曾經的繁華,看到了杭州又敗在了這些酒囊飯袋的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對南宋統治者的憎恨,對金兵侵佔區的老百姓的同情。

  三、假設:壯懷激烈。

  師:如果我們的祖國被佔去了一產,你們願意嗎?

  生:不願意。

  師:你會怎樣做?

  生:我會把失去的領土在奪回來。

  生:我會和侵佔我們領土的人一拼到底。

  師:真有志氣,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都要捍衛自己的國家不被欺侮,不被侵佔。那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呢?

  生:應該好好學習。

  生:應該掌握更多的知識,使我們的祖國強大起來。這樣別的國家就不敢來欺負我們。

  師:同學們,看過《射鵰英雄傳》嗎?

  生:看過。

  師:《射鵰英雄傳》裡面有兩個人物,一個是郭靖,一個叫楊康,你們知道為什麼一個叫靖,一個叫康嗎?

  生:因為北宋被金兵佔領的那一年是靖康年,郭靖的父親郭哮天和楊康的父親楊鐵心之所以給他們取這樣的名字,就是要為了永遠記住國家的恥辱。

  師:你瞭解得真多!雖然當時的皇帝、權貴只顧吃喝玩樂,但是像郭嘯天、楊鐵心這樣的愛國人士還有很多,岳飛就是有名的抗金將領,他喊出了“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的豪言壯語,他曾經寫下了一首激勵人心的詩歌《滿江紅》,讓我們一起來朗讀。(課件出示)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評析:學習這首詩的目的僅僅只是領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嗎?僅僅只是瞭解當時統治者的昏庸無能嗎?我想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志。透過假設我們的祖國被侵佔來激發學生“好好學習,報效祖國”。透過學生熟悉的《射鵰英雄傳》人物來理解“國家興旺,匹夫有責”。透過岳飛的《滿江紅》來感受 “精忠報國,還我河山”。這時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把對古詩的理解上升到更高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