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彙總五篇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彙總五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透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重視學生創新能力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參與、思考、創新,使之培養學生的個性。

  3、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把教改真正落實到地理常規教學中。

  4、培養地理愛好者,建立地理興趣小組,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從而提高地理整體水平。

  三、主要方法及措施

  ( 一)、利用兩週時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把心思從署假拉到課堂。

  1、提前侯課,利用僅有的幾分鐘時間和學生融洽關係,並和課代表一起提醒學生做好課前預備。

  2、學生剛回到課堂,過多的課下作業可能會打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作業在課堂處理。

  (二)、激發學生學習愛好,營造快樂課堂學習環境,從教師語言開始。

  1、教師語言幽默化。

  以幽默的語言營造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全身心放鬆的狀態下學習,以便學生達到學習狀態。

  2、教師語言親切化。

  作為一個地理教師,溫柔親切的語言和恰如其分的形體語言有助於建立一種和諧友愛的師生關係,“親其師,信其道也”。

  3、教師語言精練化。

  精練的教師語言會節約課堂時間,課堂的每一分鐘對學生來說都是寶貴的,做一個“節約型”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空間和時間。

  (三)、透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從多接觸圖開始。

  在課堂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學生看圖畫圖析圖,以鍛鍊學生的識圖能力。

  2、培養學生表述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課堂回答問題開始。

  本地大部分學生特點就是分析問題不知如何下手,白話語言多,在闡述問題時不會運用地理專業術語,針對此現象,在教學方法中多運用談話法,多給學生創設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交給學生,給他們創造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機會和空間,老師在課堂中引導、、提醒、點評,鼓勵並支援學生的個性學習。

  3、培養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從學生筆記開始。

  以前都是教師總結,為了培養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本學期改變以前教師擔任主角的習慣,初步嘗試把這個權利還給學生,從另一角度,也幫助學生學會在學習中運用歸納法總結知識體系。

  (四)、透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道德。

  1、培養學生自信心,從寬容學生的錯誤開始。

  十三四歲的年紀,正是需要認可需要肯定需要鼓勵的階段,也正是輕易犯錯誤的年齡,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以“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姿態出現在學生中,答應學生犯錯誤不僅是教師的道德素養,而且也是教師的一種能力。

  2、合作學習,從傾聽伴發言開始。

  這兩天上了四節課,學生的反應就是在同伴發言時,整個課堂就是這一個人的事情了,其他同學好象與此無關,致使同伴之間的影響和互助學習幾乎不存在。

  3、利用地理課堂,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

  4、 把鄉土地理知識與大綱中的相關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更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家鄉。

  三級課程即校本課程的內容以片段的形式穿插於大綱要求的相關知識中,熟悉家鄉,瞭解家鄉,為家鄉做貢獻。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篇2

  新學期開始,為了更好的完成七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結合實際情況特制訂以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科教學要求、目標,學生的年齡特徵、學校教學實際為出發點,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努力研究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方法,使這麼小的學生能消除“地理太難”的恐懼心理,儘量的從怕到不怕到喜歡這個方向發展,而不是向著怕到更怕到討厭這個方向發展。爭取別讓初一地理成為他們學習的“絆腳石”,而是一塊“鋪路磚”。在關注優秀生的同時,更不忘大部分的中等生和後進生其實也許要被關注,即面向全體。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重視學生讀、寫、背誦記憶、語言表述、小組合作的能力教育,提高學生基礎素質。

  2、逐步滲透地理學習方法和技巧,比如關鍵詞記憶法、比較學習法、圖文結合法等,幫助學生突破地理難點,消除心理障礙,簡化學習內容,降低學習的心理負擔,從而產生興趣。

  3、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初步的地理計算、讀圖、分析、判斷等技能,對於優生可以適當加強邏輯思維的推理培養。

  4、利用好下發的教輔資料---同步,做好及時鞏固和拓展訓練,使課堂內容有效掌握。

  5、配合學校做好月質量檢測和期中期末檢測複習及準備,做好考後試卷的講評工作,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客觀的評價,尤其是鼓勵性的評價。

  6、透過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學生能夠儘量多的達到感覺還算踏實,而不是害怕、沒底。

  三、主要方法及措施

  1、上好引言課,幫助學生把漫漫長假養成的懶散心緒拉回課堂。讓學生明確課堂要求,學習任務以及計劃。

  2、用分解的方法、圖文結合、逐步推進,簡化地球和地圖的難點學習,清除學習地理的“攔路虎”。

  3、結合課標,適時對難度低的內容做一些資料補充,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能夠“勞逸結合”、“一張一弛”的學習。當然注意度的把握,防止“過猶不及”。

  4、逐步培養學生學會讀圖的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鑰匙”。這個過程有點漫長,所以得慢慢來,不可一日而語。

  5、搞好單元檢測、質量檢測等的分析和評價,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

  6、重視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的結合使用,達到“濃妝淡抹總相宜”目的。

  7、地理教學,不僅僅教地理的學科內容,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四、教學課時安排

  周次 內容

  第一週 引言 第一章第一節 第八週 第三章 第二節

  第二週 第一章 第一節 第九周 第三章 第三節

  第三週 第一章 第二節 第十週 第三章 第四節

  第四周 第一章 第三節 十一週 第四章 第一節

  第五週 第二章 第一節 十二週 第四章 第二節

  第六週 第二章 第二節 十三週 第四章 第三節

  第七週 第三章 第一節 十四周 第五章

  備註:中秋節、國慶節、元旦假期,以及運動會、歌詠比賽、開學典禮或者法制報告會、月質量檢測、期中期末檢測等活動耽誤的教學課時,依次順延。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世紀精神為指標,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學成績,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

  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透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5~8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2個課時。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新教材。

  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學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給了地理學科應有的地位。

  大多數學生剛升入中學,有較強的進取心,且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密的`地理知識有濃厚的興趣,這是今後學習中的一大優勢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學習又存在不穩定的特點,有可能導致班級紀律渙散,而影響整體學習成績,這些都是應該考慮和採取措施加以解決的。

  三、本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五章,14節: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氣與氣候》,第九章《居民與聚落》,第十章《發展與合作》。

  向學生講述了最基礎的地理知識,透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不同自然環境,感受日新月異的地理環境變化,瞭解大自然的奧妙。

  四、本學期總體教學目的要求

  1、讓學生獲得最基礎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能力和讀圖能力。

  2、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懂得人地對立同一關係,使人類發展與環境相協調。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4、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5、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五、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2、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此文轉自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6、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7、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篇4

  學習可以這樣來看,它是一個潛移默化、厚積薄發的過程。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參考、推行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透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 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進入初中後,其認知水平由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具有 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系統思維能力。透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看出, 學生透過小學階段的學習,並結合日常生活,已經掌握了一些比較簡單的 地理學知識。同時,對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也有所瞭解,學 習興趣和未知慾望顯得非常濃厚。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本章屬於教材的緒論部分,第一節為“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第二節為“我們怎樣學地理”。分別從情感和技能兩個方面讓學生感知地理,說明地理學科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意義、地理學習的方法與途徑。而第二節中“我們怎樣學地理”則透過引導學生畫學校地圖開始,從實際應用出發掌握地理學習的基本工具—地圖,讓學生切實感覺到地理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海陸變遷四部分。這些內容都是學習地理的基礎知識,同時又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基礎知識,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認識地球”一節,教材從地球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能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較全面地介紹了地球。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人們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圖,並能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地圖。

  “世界的海陸分佈”一節,教材首先向學生展示地球的海陸分佈,透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和具體的資料,向學生傳遞了世界海陸分佈的特點及其面積比較,讓學生對大洲大洋的面積、名稱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認識。

  “世界的地形”一節,教材首先簡要介紹了什麼叫地形、什麼是地形圖以及海拔和相對高度等概念,然後從運用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等概念入手,對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型別作了比較。在此基礎上重點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

  “海陸變遷”一節,教材分別從地表形態變化、大陸漂移與板塊構造運動兩部分來說明,透過大量例項說明地表形態處於不斷變化之中。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屬於人文地理內容,主要闡述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讓學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狀況,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正確看待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瞭解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懂得尊重歷史和珍惜世界文化遺產。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透過本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天氣和氣候的概念,看懂天氣圖、知道氣溫和降水的測定方法,會閱讀氣溫和降水曲線圖,瞭解主要降水型別,瞭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氣候型別,並能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基本的氣候特點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異

  第一節“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初步引入國家的概念,主要講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佈特點和經濟發展差異,並簡略分析了導致發展差異的原因;第二節“國際合作”,介紹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講述國際合作的基礎和重要性;第三節“重要的國際組織”主要介紹國際組織的產生及主要國際組織的宗旨和職能。

  五、教學總目標:

  1、透過義務教育階段《地理》(七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得到發展。

  2、成績: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期中期末考試中爭取沒有不及格學生。

  六、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理清教材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 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製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定多種課 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 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 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 時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常識和地理現象,幫助學生理解地理概念。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 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資訊,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 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 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路等設施,多方 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總之,在本學期中,我會努力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引導教育學生。從而切切實實地提高教育質量,取得新的成績。向學校、學生、家長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七、教學進度表

  課時安排

  第一章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1課時

  我們怎樣學地理2課時

  第二章

  認識地球6課時

  世界的海陸分佈2課時

  世界的地形2課時

  海陸變遷1課時

  複習1課時。

  第三章

  世界的人口1課時

  世界的人種1課時

  世界的語言與宗教1課時

  世界的聚落1課時。

  第四章

  天氣和氣候1課時

  氣溫和降水2課時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3課時

  世界主要氣候型別2課時。

  複習1課時。

  第五章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國際合作1課時

  重要的國際組織1課時。

  上面就是為大家準備的湘教版上學期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希望教師認真瀏覽,希望在教學能有所改善。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透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和自主學習地理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海陸變遷四部分。這些內容都是學習地理的基礎知識,同時又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基礎知識,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是地理知識的基礎課,又是人生髮展的奠基課。

  “認識地球”一節,教材透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蘊含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材從地球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能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較全面地介紹了地球。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人們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圖,並能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地圖。

  “世界的海陸分佈”一節,教材首先透過“世界海陸面積比較”餅狀圖、南北半球圖等向學生展示地球的海陸分佈,透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和具體的資料,向學生傳遞了世界海陸分佈的特點及其面積比較,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體會了一種說明問題的方法。透過一系列直觀與抽象圖片的結合展示,以及大洲輪廓圖的繪製等手段,讓學生對大洲大洋的面積、名稱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認識。

  “世界的地形”一節,教材首先簡要介紹了什麼叫地形、什麼是地形圖以及海拔和相對高度等概念,然後從運用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等概念入手,對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型別作了比較。在此基礎上重點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而等高線知識的學習,則為地形圖的學習以及後續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知識的學習做了較好的鋪墊。等高線的判讀則對訓練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熱身。

  “海陸變遷”一節,教材分別從地表形態變化、大陸漂移與板塊構造運動兩部分來說明,透過大量例項說明地表形態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大陸漂移假說到板塊構造理論的形成,是極好的科學方法論教育素材,從假設到推理,再到實踐驗證,最終形成完整的理論這一過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學方法。而魏格納的事蹟,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難得案例。

  第二章世界的氣候

  本章屬於人文地理內容,從宏觀的角度闡述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其中最基本的內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數量、分佈和人口問題。在此基礎上再講述人種、語言、宗教、聚落等內容,讓學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狀況,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正確看待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瞭解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懂得尊重歷史和珍惜祖先留給我文化遺產。

  本章內容將在後續學習中自然滲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節中人文地理內容的高度概括,對後續的學習具有總領效果。而且這些內容與我們身邊所知、所聞的許多事情關係密切,建議教師授課過程中,注重聯絡實際、聯絡時事,透過追本溯源的學習方法,挖掘這些地理知識的歷史和現實體現,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多樣的世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宗教觀、人口觀、環境與發展觀。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條件之一。它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尤其對農業來說,他更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氣和氣候、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氣候型別四部分內容,既自成整體,又是學習後續分割槽地理知識的重要基礎內容。本章在介紹氣候過程中,大量採用了景觀圖、示意圖、圖表、地圖等資料,並注意密切聯絡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引出基本的科學道理,學生感悟了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研究過程。

  透過本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天氣和氣候的概念,看懂天氣圖、知道氣溫和降水的測定方法,會閱讀氣溫和降水曲線圖,瞭解主要降水型別,瞭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氣候型別,並能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基本的氣候特點分析。

  第四章世界的民展差異

  在前面各章瞭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狀況的基礎,本章引入世界的發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經濟概念,為以後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基礎性作用。第一節“發展中國

  家與發達國家”初步引入國家的概念,主要講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佈特點和經濟發展差異,並簡略分析了導致發展差異的原因;第二節“國際合作”,介紹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講述國際合作的基礎和重要性;第三節“重要的國際組織”主要介紹國際組織的產生及主要國際組織的宗旨和職能。透過本章的教學學生可以對國家、對世界有一個更深入、更完整地認識,從而透過現象瞭解世界發展變化的本質,理解合作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為做一個“世界中的中國人”奠定基礎。

  三、教學要求

  1、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資料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3、注意建立過程式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發展,給在實施新課程中的每一位學生建立成績檔案,用來記錄該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作好整理工作。

  4、將新課程教學實驗研究進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將自己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課堂教學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提煉,繼續發揚光大,並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教案、活動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積累經驗,驗證《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四、教學目標

  1、讓學生獲得最基礎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能力和讀圖能力。

  2、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懂得人地對立同一關係,使人類發展與環境相協調。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4、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5、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五、具體實施

  1、教學中要改變傳統地理課程重知識輕方法、重結論輕過程的觀念。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和自身經驗出發,觀察、發現、瞭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並善於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地理知識。

  3、引導學生關心現代社會的發展,關注世界的變化,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要將現代資訊科技的運用作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千姿百態的地理事象、千差萬別的地理空間、千變萬化的地理演化過程。充分考慮現代資訊科技的深遠影響,促進地理學習的革命,為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地理創造良好的環境。

  4、初一每個班級都有個別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他們或者自身努力但學習比較困難,或者智商不低但學習不努力,或者對老師的教育有反感情緒,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對這類學生給予特別的"關照",生活中要關愛他們,學習中要特別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要從基礎抓起,從良好的學習習慣抓起,不放棄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