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學校教學教學計劃範文合集五篇

學校教學教學計劃

學校教學教學計劃範文合集五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校教學教學計劃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校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緊緊圍繞課程改革,透過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質量,探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不斷提升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水平。

  二、總體目標:

  以新課改為導向,使教師們領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問題或困惑,提升教師駕馭課堂能力,促進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致力於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使教師的自我反思行為縱深發展,凸顯個體價值,倡導團體合作,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校本教研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集體備課、主題校研、反思交流”等活動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深化校本教研。大力倡導務實求進的作風,把“開展自己的教研,解決自己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改進自己的教學”作為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

  (一)集體備課

  具體做法:

  1、規範集體備課制度,力求“實”字。

  以區教研室倡導的“一課三議”教研模式為理念導航。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建立備課組,主備教師要提前三天把主備教案發到組內教師手中,副備教師要認真閱讀教案,並提出修改意見,作為一度調整方案用紅筆註上。在集中時討論交流,進一步完善教案,經過大家討論形成的共識作為二度調整;上完課後寫出教後反思作為三度調整。

  2、積極探索“同課異構” 突出教研的“活”字。

  各教研組安排教研活動時,要有對“同課異構”教研形式的呈現。力求透過“同課異構”,打磨課堂,引發大家爭鳴和參與,切實活躍研究風氣。全體教師要透過“引、讀、練、評”活動,多管齊下,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3、透過活動實踐,書寫教研“效”字。

  本學期,我校響應區教育局關於“課內比教學 課外訪萬家”的活動號召,將認真開展優質課競賽活動,促進教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引領更多的教師在課改中脫穎而出。9月份課內比教學優質課比賽——語文組、英語組。十月份:課內比教學優質課比賽—數學組、綜合組。

  (二)反思交流

  透過前一階段組內討論形成的教案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進行反思交流,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促進教師共同提高。

  具體做法:

  1、量化教學反思。

  教齡5年內教師教案中課課要有反思,即教後反思,每次不能少於50字。50歲以下5年以上教師每單元要有反思,每篇不能少於100字。

  2、加強對教學反思的階段檢查。(期中、期末)

  3、重視對教學反思的收集評比。

  20xx年1月份教務處舉行50歲以下教師教案反思展評。20xx年秋季學期專題反思四次,即9月、10月、11月、12月。教研組長確定主題,主題要有系列,教導處每月評選出優秀專題反思,裝訂成冊。

  (三)同伴互助

  1、量化教師聽課。

  具體要求:

  同年級同學科教師互相聽課一學期不少於5節,帶雙班教師聽相應年段相應學科不少於5節,小學科聽組內教師授課不少於5次。

  2、細化教師評課。

  要求凡聽課必評課,評課為3+2模式,即3個優點,2個建議。

  3、深化師徒結對。

  在上學期基礎上,我校本學期將深入抓好師徒結對工作,進一步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促進共同成長。

  具體做法:一是組織新一輪師徒結對報名,結對儀式,落實結對過程管理。二是“搭建青年教師成長平臺”。學校優先為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外出聽課、進修、參與教育科研、發表教學論文創造條件。

  4、強化^領`導推門聽課

  本學年實行每週一推門聽課活動,以強化常態課管理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門聽課除學校校長、行政外,還請教研組長和相關學科的骨幹教師結對師徒參與聽課指導。聽課過程中,我們繼續採用聽、看、查、問等形式進行。“聽”即聽隨堂課,“看”即看教師課堂新課程理念的落實、學生主體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查”即查教師的備課、作業批改;“問”即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詢問本節課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問學生對教師、對自己的學習評價。聽課者認真總結分析每一次調研情況並及時反饋給教師,與學科教師共同探討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四)專業引領

  鼓勵教師與市、區內外的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名師攀親結對,使自己的專業發展步入快車道。透過觀名師課堂錄影、學名師課堂實錄案例、評名師課堂細節等形式拉近與名師的距離。同時發揮“校內名師”的優勢,互幫互學,形成濃郁的教研之風。

  (五)理論學習

  1、問題收集理論學習。

  本學期,我校將圍繞組內教師困惑的教學專題,開展“對症下藥”式的理論學習。理論學習做到組內學習與自己自學相結合,透過理論來指導教育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業務書籍充電閱讀。

  本學期學校將重點打造教師讀書活動,以讀促教,以讀促研。要求每個教研組自選理論專著一本,全體成員進行研讀,寫好讀書筆記,引發自我反思。教研組召開一次讀書交流會。

  四、主要工作措施:

  1、本學期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是突出三個環節:一突出有效備課研究。二突出有效課堂研究。三突出有效訓練研究。

  2、各教研組要圍繞校本教研主要形式積極開展活動,落實好集體備課、反思交流、主題教研、理論學習的四項活動,做到每週安排一個固定活動時間,週二下午為語文教研組活動時間,週三下午為數學教研組活動,週四上午為綜合科活動時間,週五全天為音美教研活動時間。在活動時把集體備課與反思交流活動結合起來,主題教研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每次教研活動,相應教師要按時參加並積極發言,與同伴互動、共同進步。教師要樹立主人意識,勇於展示自己,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

  3 、以“新課程有效化教學”、“高效課堂”兩個大主題研究為載體,根據年級科目的特點,從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問題來確定學科教學研究主題。

  4、透過教學觀摩、^專~家講座、名師教學示範、案例分析、談心得體會等活動為教師搭建參與教研的平臺。

  5、積極鼓勵教師跨學科,跨年段,互相聽課,每人每學期聽課至少15節。加強業務學習,每學期教學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不得少於3000字。

  6、鼓勵“閒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風氣。同事間要善於利用課餘時間,就某個教學問題或教育現象,進行閒談,發表評論,並努力獲取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經驗。另外,就個別教師工作中碰到的難題,提倡同伴積極協助,共同解決。

  7、由於校內資源有限,僅憑校內力量不可能完全解決學校、教師在教研中所遇到的問題,必須有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為此我們將開展“裡外結合”的專業引領活動來培植一支過硬的隊伍。“外”即有計劃安排老師外出培訓學習;“裡”即每次公派出去參加研討會教師回校後為其他教師做專題講座,為教師上觀摩課。

  8、開展網路教研,達到優質資源共享,積極參加省校本研究網、點軍區教育資訊網上研討、學習活動,開創教研新天地。

學校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教學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工作核心,以規範常規教學為基點,以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的研究、實踐為重點,以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為切入點,以特色發展為突破點,力爭使學校教學工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計劃:

  二、教學重點工作

  (一)提高教師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我們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領導做表率、骨幹帶好頭、全員來參與,使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運作,全體教師要團結協作,拼搏進取、視團結為生命,互幫互助講奉獻,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凝聚團隊智慧,使學校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勝利、新發展。

  (二)繼續加強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教師們繼續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學習本學科新《課標》。備課和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切實做到“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施教;加強教學研究,狠抓過程落實。備課、講課、聽課和評課都以新課程為標準,教師們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切磋教學技術,改革舊的教育教學理念。讓現在新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學工作紮實穩步的向前推進。

  (三)調整教育常規要求,突出實效性。

  教師教學常規 本學期,我們將本著抓過程管理、突出實效的原則,讓多媒體最大限度地輔助好課堂教學,對教學常規重點做如下要求:

  1、備課:備課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編寫教案)。備課至少要做到通讀全冊教材,熟讀單元教材,精讀課時教材。備課的基本要求是:在鑽研課標和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撰寫教案。做到:內容科學、準確、全面,結構完整;形式規範、合理、清楚;詳略得當,切實可用。教案應具有創新意識,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參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現行教案;教案在上課前編寫好。具體要求:

  (1)各種課型(包括新授課、複習課、實驗課、講評課、作文課)都要有書面的教案。電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傳統教案應有的環節外,還應根據需要增加具有課件、資料庫、友情連結等能夠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優勢的新環節。

  (2)要求重教法、學法指導的設計。針對本班學生具體情況,教案要有自己個性化的改進或創新。

  (3)備課要有個人教學工作計劃、單元計劃和課時計劃。

  (4)每節課要有知識、能力、德育目標、重點、難點、學具等,教學過程(匯入、教學方法、學法指導、例題、練習、歸納、板書設計等)、小結、作業分類設計等。

  (5)要有單元教學後記或反思。

  2、聽課:(1)聽課記錄重在體現評課意見,包括他人評價和自己的評價;(2)每學期聽課節數不少於15節。

  3、作業:日常作業要求教師本著分類(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分成2—3類)、適量(小學科不佈置書面作業)、有佈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則,批改要規範,要求有等級、鼓勵性評價、日期,堅決制止有佈置不批改的做法;教導處將組織教研組成立教學常規評比小組,透過不定期專項檢查、隨堂聽課的同時檢查和學生家長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加大力度檢查教師的教學常規,尤其要加強備課的檢查,堅決杜絕不備課上課的現象。時機成熟時我們將組織優秀教案展。常規檢查結果除及時反饋到教師本人外,還將記入教師崗位責任制考核並予以公示。

  4、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工作,進行教學質量跟蹤,及時開好成績分析會。學校對各年級繼續採用“月考”制度,對每次考試都要質量跟蹤到每一個學生、學科、班級、年級。透過跟蹤分析,查原因,促質量提高。學科教師小考每學期不少於4次,用好成績冊,加強對畢業班工作的領導和中考的研究。20xx年中考命題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加大新課改理念的滲透力度。今年,初三全體教師要吃透考綱,認真鑽研近三年的中考考試說明,為我校20xx年初中教學質量穩中有升打好基礎。

  學生學習常規 針對以往學生中出現的學習習慣不良的現象,本學期我們在抓教師教學常規的同時,還將督導全體教師抓好每個學生(尤其低年級)的學習常規,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我們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1、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上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基本要求:

  (1)及時預習。根據教學進度和教材的難易程度,適當地提前預習新課。

  (2)認真預習。認真細緻閱讀分析教材,切忌馬馬虎虎看一遍書了事。

  (3)善於預習。依據知識基礎、教材內容和學科特點等,選擇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預習方法。要記錄好新教材中的重點問題和不懂的問題,以便上課時加以注意。

  2、教師要指導並監督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聽課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慧、培養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徑。聽課的基本要求是:

  (1)要做好聽課準備。包括學習用品、相關知識和心理準備。

  (2)要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

  (3)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4)要踴躍回答問題。積極思考,敢於發問,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

  (5)要做好筆記。記住重點內容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師要定期檢視學生的學習筆記,及時進行指導。

學校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圍繞**區教委、**學區本學期工作重點,繼續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嚴把教學質量觀,全面推進課改程序。

  二、工作思路:

  規範教學管理,健全機制、完善制度,深入開展創新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討與實踐;真正更新教師觀念,促進骨幹教師的成長,全面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強化教育科研,促進教學和科研一體化;使**小學教學工作科研化、教學研討經常化、教學管理規範化,全面育人個性化。

  三、工作重點:

  (一)實施校本培訓,切實提升教師素質。

  1.採取多種形式,強化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每學期教師聽課不少於10節。

  由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利用專用時間進行業務學習(時間待定)。

  組織學習現代教育理論;

  組織收看優秀教師的錄影課;

  單週教研組使用;雙週學校使用。

  組織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撰寫教學反思、教學筆記,進行業務交流(教師的學習筆記、論文等)——教師寫學習筆記每月2篇。

  落實教研組工作:

  教研組長例會:單週一下午4:20,地點——教務處

  教研組工作:組長直接負責;有計劃、有活動記錄(時間、地點、參加人、活動內容)、有總結。

  加強校本培訓與教研,加快提升教師素質

  藉助外援,適時聘請專家來校傳經送寶。

  分學科進行兩至三次教學專題研討活動

  2.加強骨幹教師、青年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以點帶面促良好教風的形成。

  加強骨幹教師培養、管理、使用制度制定與落實,切實發揮其輻射作用,真正起到學校教學中堅力量的帶頭作用:

  市、區級學科帶頭人至少開放一次;

  區級、中心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每學期做一節錄相課,學校組織老師觀看,錄相掛在學區網上;校級骨幹做一節公開課(儲存資料)

  每週每個教研組推出一節研究課(錄相併放到網上,上交列印稿及電子稿教案)

  新教師(教齡在五年以內,含五年)全員參與說課比賽。

  (二)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完善各種教學制度,規範教師教學行為 。

  1.修改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重點推進,逐項貫徹落實。

  強化教師課堂教學常規的貫徹、落實與檢查,加強常態課堂教學管理。做到此項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獎懲分明。本學期我校制定瞭如下制度:《教學檢查辦法》、《教研組人員職責》、《考試管理辦法》、《學生作業佈置與批改要求》、《閱卷的有關要求》。

  2.加強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輔導等常規管理力度,輔導、檢查、評優相結合。

  備課:普查、抽查與複查結合。開學初普查,兩週內對有問題的教師教案進行重點複查;期中抽查部分教師教案;期末進行教案綜合評優。

  上課:嚴禁教師上課無準備、無教案,克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根本杜絕教學的原則性、科學性錯誤。課堂教學目標明確,訓練科學嚴謹,密度適中,不拖堂。提倡教師做到課前熟悉溫習教案、課中調整、課後反思,平時要有一週以上貯備課。 學校教導處加強檢查監控力度。

  作業:課堂作業、家庭作業等適量,批閱及時、規範、正確,要有復批。提倡學科作業形式多樣化、作業書寫批閱規範化、各年級統一作業本使用。組內教師做到隨時自查,教導處定期檢查與抽查,期中進行學生作業展覽。

  輔導:提倡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的科學輔導原則。加強對學生學科特長的重點培養,重視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以促進學生個性自由發展。各學科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全面瞭解,採取針對性方法進行培養幫助轉化,要有實效。

  (三)結合課改工作,開展各種形式的專題教學研討,促教師教學水平、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1.聽課:第2、3周進行全校任課教師普聽課,促教師、學生及早進入新學期教學狀態,並進行教學。

  2.推門課:加強學校聽推門課的力度,瞭解掌握教師、學生的教學、學習常態,進行有效的監督、監控,檢查與指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效果。

  3.示範課:進行區、學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獻課活動。

  4.評優課:開展學校校內評優課,評選校級優秀課,進行表彰。

  5.研究課:適時組織學科教學研究課,人人參與互動,研究、探索學科教學模式。(語、數、科任學科各兩節,時間另定)

  6.開放課:進行全校家長開放日教學研討活動,教師人人參與。對外宣傳學校辦學水平、展示教師教學風采。(時間另定)

  7.複習課:認真上好期末複習課,探索對學生科學、有效的複習指導方法。

  (四)強化質量意識,進行嚴謹、科學、循序漸進的質量監控,切實保證學校教學水平、學生學習質量的穩步提高。

  1.嚴格各種檢測考試、考務管理以保證措施得力、貫徹落實到位。以提高教師的質量意識,促進師生協調發展。

  2.繼續做好單元檢測把關,單元練習隨教學進度,統一時間進行檢測。認真及時批閱、試卷分析、學生錯誤訂正。科學使用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補救方法進行查漏補缺,彌補教學不足。

  3.進行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月考,每月的最後一週進行。對優秀率、及格率進行跟蹤調研,教導處及時瞭解學校教學質量狀況,採取措施進行宏觀調控。

  4.單項訓練過關:單項訓練的驗收。加強對學生語、數、英三科知識與能力的單項訓練與同步驗收。語文:字詞、朗讀、查字典等;數學:口算、計算、應用題等;英語:以單詞、背誦為主。

  5.營造英語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每天英語十分鐘,進行學生英語記憶、練習;培養興趣,強化訓練。

  英語單項過關:單詞、句型、背誦等。

  (五)重視學科教研組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挖掘教師個人潛能,發揮群體優勢,提高教研的實效性。

  1、完善低年級、高年級、科任學科大組建設,加強教師學科間交流研討。隔週進行學科組教研活動,內容充實,形式多樣,全員參與,講求實效。

  2、教師要按時參加各級教研、進修活動,做好記錄。骨幹教師、中心組、備課組成員參加進修區級活動後,要及時進行精神傳達。

  3、充分發揮組內教師團結、協作精神,強化團隊意識,加強教研組凝聚力。

  (六)關注學生差異,切實做好隨班就讀工作:

  關注學困生,耐心進行學困生的幫助、轉化工作;認真做好隨班就讀的各項工作,提高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質量。

  繼續各班隨班就讀學生輔導制度,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教師堅持個別輔導,採取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得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

  (七)其他

  每天教給孩子一個道理。寫在黑板上,教師進行講解。

  出版校園小報:

  古詩誦讀

  申報十一五課題

  四、各月工作安排:

  九月:

  1.第一週公佈本學期學校教學計劃,任課教師制定個人教學計劃。

  2.第二週進行假期教師備課普查。

  3.第二週開始進行普聽課,瞭解常態教學情況,進行貫徹課堂教學常規的落實與檢查。

  4.區級、學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獻課活動。(第一週定出開放時間;市區級上交中心)

  十月:

  1.進行校內教學評優課活動。

  2.單項驗收:第三週語文(二至六年級查字典、一年級漢語拼音)、第四周英語(單詞)、第四周數學(口算)

  十一月:

  1.進行全校學生作業檢查,進行學生作業展覽。

  2.單項驗收:第一週語文(朗讀或背誦)、第二週數學(口算)、英語(單詞)

  十二月:

  1.家長開放日:(時間待定)。

  2.抽查部分教師備課。

  3.單項驗收:第一週語文(字詞),第二週數學(計算題) 英語單詞。

  4.檢查《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使用情況

  一月:

  1.單項驗收:英語(句型)(第一週)

  2.制定複習計劃,進行語、數、期末複習研究課2至3節。

  3.進行期末考試、閱卷等工作。

  4.收集骨幹教師電子文字材料。

  5.教學工作總結

  20xx年8月

學校教學教學計劃 篇4

  本學期教導處繼續在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教學這一中心環節,帶領廣大教師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努力創新,開拓進取,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推進素質教育,力爭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建設

  1.幫助教師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為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建立一支思想穩定,並具有開拓精神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導處將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綱要及教育部新出臺的一系列教育法規、條文,使大家進一步瞭解當前國家有關教育的舉措和方向,並充分認識到,在新形勢下,只有進一步端正思想,轉變觀念,順應改革潮流,樹立競爭意識,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敬業愛崗,樂於奉獻,開拓進取,努力創新,主動接受新知識、新思想、新理念,消除隋性及其他一切不利於學生求知和成長的思想,才能在教學中求生存、謀發展。

  2.進一步加強和深化師德師風建設

  教導處將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師法》《中小學教師日常行為規範》《義務教育法》以及分局下發的《教師十不準》等法規條文,提高教師“依法執教”的意識;認真開展每週一次的政治業務學習活動,並透過開展“教師形象大討論”“講貢獻、比奉獻”“感悟愛的真諦”等主題演講、座談活動,加強對教師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透過加強教師行為規範的檢查力度,堅決杜絕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及其他一切有損學校聲譽、教師形象的不良現象發生,從而進一步純潔教師隊伍,強化教師的服務意識。

  二、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

  1.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崗位練兵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對教師基本功的訓練和考核,本學期教導處將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崗位練兵活動。內容包括通用基本功,即“三筆字”“二畫一話”;教學基本功,即熟知教學大綱、教材,會備課,會講課;綜合基本功,即精通一門教育理論,能上好一堂優質課,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教學論文,能熟練進行電化教學,並掌握計算機的操作和應用。為此計劃三月份開展組內優質課競賽,四月份開展校級優質課競賽,五月份開展多媒體課件製作展評,六月份開展“三筆字”競賽及論文釋出會。

  2.努力加強教研教改

  在繼續抓好現有教改課題初中英語“張思中教學法”,數學“分層次教學法”,語文“點拔式教學法”;小學語文“堅持三為主原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數學“嘗試教學法”等幾個教研課題的基礎上,醞釀對中學政治、物理、化學等學科教研教改的立項。並積極為教師撰寫和發表論文進行指導和創造條件,一方面邀請專家來學校做專題講座,加強與各報刊雜誌社的資訊交流,另一方面召開全校性的論文釋出會,評選優秀論文,推薦發表,力爭本學期論文在市級刊物發表達十篇以上。

  3.大力發展“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研討、交流活動

  為加強與兄弟學校的學術交流,達到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計劃三、四月份繼續選派部分教學赴蘭州等地參加新課程改革的學習培訓,五、六月份聘請武威一中、武南鐵中、武師附小等省市重點學校的知名專家、教師來學校開展講座、觀摩課等學術交流活動。同時設立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到校聽課,監督檢查每位教師的教學情況,以此督促和激勵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學校教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海南師範大學外語系以服務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為宗旨,在當地教育局的統一部署與安排下,重組我係英語學科教師教育資源與中學英語教學實踐資源,與瓊中縣基地學校共同建立起為期一年的週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計劃在瓊中縣培養10-12名研究型初中英語骨幹教師,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和專業知識,提高學科教育理論修養和教學研究能力,並以他們為種子隊員,推動教師所在學校的“校本教師培訓”與反思性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瓊中縣初中英語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序,實現瓊中縣英語學科課程改革和海師大外語系英語學科教學研究的雙贏目標。

  二、培訓目標

  研究型骨幹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英語學科教學能力和願意對英語教學進行反思性實踐研究的積極態度與基本技能,包括:

  1、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教學的目標、具體過程、結果和存在的教學問題;

  2、對個人教學有自我監控的意識與能力(包括能夠有效觀察課堂、記錄、反思和講述自己的教學決策思路);

  3、能夠對教學進行質量評價、分析和診斷,並能夠處理自己的教學問題;

  4、能夠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內容分析、學會對教學進行比較與歸納;

  5、能夠用有關語言、學習、教學等相關的外語教學理論對教師教學行為背後的原因進行推理和解釋;

  6、習慣於與其他同伴教師進行反思性交流與合作;

  7、對自己的教學問題或某種課堂現象能夠採用正確方式進行調查;

  8、能夠對自己的調查資料進行處理和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並能將自己的調查過程與結論撰寫成行動研究報告。

  三、培訓內容

  海師大週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英語學科從06年12月開始至07年12月結束,在瓊中縣進行為期兩個學期的週末培訓活動。

  本培訓著眼於提高教師個人對外語“教”與“學”的個人理解,發展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意

  識與對個人教學行為與思維過程進行研究的意識。為此,教師將以所在學校教研小組為單位學會開展經常性的教學反思與交流活動,以提高其自我專業發展的技術和能力,特別是進行教學行動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方法、手段與技巧,並透過這種互助性的(Peer-Support)小組研究活動,在互動性的學習與研究中學會總結和擴充套件自己的教學實踐知識,為教師專業的終生髮展打好堅實的基矗

  第一學期(06-12-16至07-7-21)集中培訓14個週末,培訓內容主要為

  (1)英語學科教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交流;

  (2)英語課堂教學的分析與評估;

  (3)英語教學反思與交流等三部分,包括訓練營學科教學知識與技能學習4×14學時,案例分析為主的課堂教學研究4×14學時,校本互助型教學反思與研究,並輔之以網路上的教學研究指導共7個月,每週一次,約2×28學時,共計168學時(詳見上學期培訓安排)。

  第二學期(07-8-1至07-12-15)集中培訓5個週末,培訓內容主要為

  (1)英語教學基本理論的應用;

  (2)英語教學的研究方法;

  (3)英語教師的行動研究等三部分,包括訓練營的英語教學理論講座與教學研究方法講座共4×5學時,行動研究案例分析4×5學時,透過網路進行的教學研究指導5個月,每週一次,約2×20學時,共計80學時。

  四、培訓與檢測方式

  1、主題性集中培訓

  每次集中培訓都以一個教學主題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分析與研討活動,邀請本縣全體初中英語教師共同參與,一方面有利於促進全縣初中英語教師專業化的整體程序,同時為研究型骨幹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教師教育氛圍與同伴教師之間相互支援和交流合作的人文環境。凡積極、認真參加每次主題培訓活動、並能大膽發表個人意見的教師均可獲5學分。

  2、自主性記錄培訓

  每位研究型骨幹教師必須填寫專業自查表,包括:

  (1)本校英語教育的水平、條件和問題;

  (2)本人從教英語的歷史及特長;

  (3)本人參加培訓的需求與打算;每次訓練後都要撰寫訓練筆記,總結收穫體會;每次校本的小組反思後都要寫教學反思日誌;培訓期間還要透過電子郵箱和寫部落格的方式與指導教師和其他學員進行交流,每週至少一次。凡認真完成以上學習與反思記錄工作的教師均可獲5學分。

  3、任務性檢測培訓:

  每位研究型骨幹教師必須完成以下“專業知識與技能”、“課堂教學研究”和“教學行動研究”三項專業培訓任務,以便進行培訓目標的全面檢測,凡達標者可獲10學分,執行細節如下:

  (1)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的任務與檢測:

  每位研究型骨幹教師必須在基地學校或所在學校演示1-2節公開課,清楚描述自己的教學目標、過程、結果和所存在的教學問題,接受其他教師的評價與建議,並寫出自己公開課的反

  思報告。完成公開課任務的教師可獲1學分,優質課可加0.5學分,能夠在反思報告中清楚描述和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思想過程的教師可再加1學分(共2.5學分)。

  (2)課堂教學研究培訓的任務與檢測:

  每位研究型骨幹教師至少要將自己的1-2節課進行錄音,轉錄成課堂話語文字資料,以便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歸納性分析,並在指定時間與地點向其他教師報告自己的分析結論。完成分析文字的教師可獲1學分,在分析報告中能正確歸納自己教學行為要點的教師可加1學分,能夠在互助組內推廣該課堂教學分析方法的教師可再加0.5學分,(共2.5學分)。

  (3)教學行動研究的培訓任務與檢測:

  每位研究型骨幹教師必須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提出至少1個教學行動調研方案,並寫出相關的調查報告和行動研究報告,完成該任務的教師可獲1學分,在研究報告中能正確運用研究方法和手段調查問題、處理資料、進行調查結果討論的教師可加1學分,能夠根據自己的研究結論進一步進行後續研究、並在互助組內推廣該研究方法的教師可再加0.5學分,(共2.5學分)。

  教師在培訓期間所撰寫的其他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實驗報告或相關論文、教學實踐指導報告等都可分別獲1、2或2.5學分。

  以上各項培訓的最高學分為20。凡獲18學分以上(含18學分)的教師,評估總成績為“優秀”、凡獲得17-15分的教師為“合格”,獲15分以下的教師為“不合格”。

  評價考核工作由培訓導師,研討小組,及教師本人共同完成。流動學院英語學科工作站將為每位教師統一建立“研究型骨幹教師專業發展”個人檔案(包括紙質與電子兩種文字)。評價以量化記分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利於教師的繼續發展與本流動學院對我省貧困地區外語教師教育現狀的深入調查和研究。

  凡檢測合格的教師將獲得海南師範大學流動學院所頒發的相關證書,優秀的骨幹教師將獲得海南師範大學外語系師範生“英語教育實踐導師”的榮譽稱號,他們還可以參與流動學院對其他縣的輪訓服務工作或師範生的教育實習指導工作。

  五、協作管理機構

  瓊中縣教育局、瓊中縣教師培訓中心、瓊中縣中基地學校與海南師範大學外語系共同組建“海南師範大學週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英語學科工作站”,負責以上專業訓練活動的組織協調與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由基地學校和海南師範學院外語系具體實施訓練計劃,包括指導教師的聘用與管理、各種訓練活動的組織、部落格網站的建設、學員學分的確認、以及學員專業檔案的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