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有關高中美術教學計劃3篇

高中美術教學計劃

有關高中美術教學計劃3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讓我們對今後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教學計劃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美術教學計劃 篇1

  一、情況分析:

  美術鑑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美術鑑賞”是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中的一個內容系列,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美術鑑賞活動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鑑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1、學習內容

  本內容系列包括鑑賞基礎和鑑賞內容兩部分。

  2、成就標準

  透過“美術鑑賞”的學習,學生能夠:

  (1) 積極參與美術鑑賞活動。

  (2) 懂得美術鑑賞的基本方法,恰當使用美術術語(如形狀、色彩、空間、材質等),以自己的觀點採用一種或多種方法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藝術作品,並與他人進行交流。

  (3) 運用多種方法或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收集美術的有關資訊。

  (4) 知道重要的美術家及其代表作品,瞭解中外美術的主要風格、流派。

  (5) 理解美術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係,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6) 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

  1)、 從形式多樣的藝術作品中學會感受藝術的語言美。

  2)、瞭解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種類和形式。

  3)、掌握外國繪畫的各個時期和各時期一些著名的畫家及其作品。

  4)、瞭解中國優秀的建築和雕塑並感受他們的內在表達語言。

  2、理解目標:

  1)、學會分析一些優秀繪畫作品的藝術特點。

  2)、能夠說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

  3)、理解和體會部分藝術作品的特徵和藝術語言。

  三、具體實施計劃:

  1、堂教學改革與創新,資訊科技的應用與整合

  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使高中美術欣賞課與網路資訊科技合理的整合起來。使用電腦課件進行授課,讓學生自己接觸資訊科技,透過資訊科技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術。也可以經常的改變一些形式,從而使資訊科技和美術學科很好的整合,讓學生接受,讓學生歡迎。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真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課堂教學延伸

  為了發展學生自覺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透過網路資訊科技讓學生在課後的業餘時間,從網路上搜集一些課本上所沒有涉及的內容,可以是優秀美術作品,優秀的畫家或者是畫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種美術的知識內容。培養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透過網路這個龐大的資訊資源庫,很容易找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美術知識。在課堂上則

  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交流活動,可以語言描述,也可以透過計算機來展示自己所蒐集到的有趣的有特點的美術知識。使他們不單單侷限於書本上一些內容單一、枯燥的東西,讓學生自我選擇想了解的有趣的,豐富的藝術世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進自然......

  四、教學進度計劃:

  一 標誌設計 1

  二 新課程理念 1

  三 作業評價 1

  四 學些美術鑑賞知識 1

  五 室內設計 1

  六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藝術 1

  七 作業評價 1

  八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瓷藝術 1

  九 環境藝術

  十 期中評價

  十一 作業評價 1

  十二 楚王問鼎——商周青銅藝術 1

  十三 印象主義繪畫 1

  十四 皇權的象徵——故宮建築群與天壇 1

  十五 現代主義繪畫 1

  十六 宛自天開——古代園林藝術 1

  十七 外國古代建築 1

  十八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1

  十九 期末評價

  五、具體實施措施:

  發展學生自覺自主學習的能力,透過網路資訊科技讓學生在課後的業餘時間,從網路上搜集一些課本上所沒有涉及的內容,可以是優秀美術作品,優秀的畫家或者是畫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種美術的知識內容。培養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透過網路這個龐大的資訊資源庫,很容易找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美術知識。在課堂上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交流活動,可以語言描述,也可以透過計算機來展示自己所蒐集到的有趣的有特點的美術知識。使他們不單單侷限於書本上一些內容單一、枯燥的東西,讓學生自我選擇想了解的有趣的,豐富的藝術世界。

高中美術教學計劃 篇2

  一、 美術學科的學習規律及教學要求

  (一) 在高中階段,針對美術專業高考要求,美術學科主要指狹

  義的“繪畫”或是“造型”方面的技能的學習與掌握,由於其“實踐性”“操作性”較強,因此要有一個較長的動手操作過程,並且起步越早、時間越長越好,這不但針對高考成績而言,特別是學生日後進入高校深造或是以後走向社會都會在專業優勢上增加積澱。搞短期“突擊”或是搞“投機”都不符合美術專業的學習特點,也不符合學校對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長遠規劃。

  (二) 教學要求

  1、 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2、 突出美術學科特點,加強實踐練習,增強學生的專業興趣與愛好,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造型技能以及創造表現技能,達到高校專業錄取要求;

  二、 美術專業高考要求

  (一) 考試性質

  普通高校招生美術類專業省級統一考試是國家教育考試的組成部分,著重考察考生是否具備普通高等學校美術類專業或按美

  術類專業招生的相關專業對美術技能的基本要求,為高等院校選拔美術類專業人才提供基本依據。

  (二) 考試科目、範圍和形式

  1、 考試科目

  我省自20xx年以來統一採用美術聯考形式,科目為造型基礎(素描)和色彩基礎兩科。造型基礎(素描)主要考察學生對形體結構、空間、質感等方面的理解、認識與表現能力;色彩基礎主要考察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認識和技法表現能力。

  2、 考試範圍和形式

  素描科目一般採用靜物寫生(含默寫)、石膏人像寫生、人物頭像寫生或默寫等方式進行考查;色彩科目一般採用靜物寫生(默寫)、風景默寫(創作)等方式進行考查。

  三、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多數學生專業學習起點教晚,藝術實踐經驗欠缺,思想認識薄弱,甚至有些是為了升學門檻而臨時“抱佛腳”;

  2、學生基礎專業技能薄弱,這與專業訓練時間少有很大關係;

  3、該年齡段學生可塑性較強,主動學習及自我探索能力較強,並且接受與理解能力也較強,因此在正確的引導和嚴格的約束下,加上較長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會有較大的提高。

  四、 專業課程教學規劃

  (一) 從素描“造型基礎”入手,透過寫生與臨摹,引導並轉變

  學生眼、手、腦的觀察、表現與理解習慣,逐步建立整體觀察、大膽表現、細心分析的藝術實踐能力。此過程要進行大量的練習。

  (二) 色彩知識學習

  本科目透過靜物、風景寫生與臨摹主要解決學生對繪畫色彩規律的理解、觀察與表現。

  (三) 針對性模擬訓練

  運用較長一段時間,進入全天候考試模擬訓練,並針對學生情況及個人專業發展意向針對性強化訓練。

  五、 本專業課程是一種反覆、迴圈、遞進式學習訓練方式,要保證一定的專業訓練時間與訓練量,逐步達到專業高考要求。高二年級特長新生由於繪畫基礎薄弱。教學中採用分層次教學,重點放在基礎素描和速寫的教學中。

  一、 授課內容

  本學期學習課程有:素描石膏幾何體臨摹寫生、素描石膏靜物寫生、素描石膏五官寫生、速寫人物全身像寫生。

  二、學習時間:單週下午2點半-五點

  三、具體安排

  課程科目 課時

  安排 學習要求:

  石膏幾何體寫生 1至2周 認識和掌握基本的透視關係,培養空間意識,基本的結構,構圖意識

  靜物結構素描 3至4周 透過訓練,能夠正確掌握物像體積的外形,抓住形體結構規律,並熟練運用直線、弧線、方形、圓形體塊等幾何形體去分析物象,理解物象,同時掌握線條的輕重、虛實等關係 綜合靜物素描 5至6周 能夠很好地把握畫面的形體,控制畫面的黑白灰關係,能分析認識構成素描的基本因素,並掌握客觀造型的要領與方法。

  水粉靜物 7至10周 培養學生敏銳的色彩觀察能力,熟練掌握色彩的冷暖關係和造型。

  靜物速寫 11至12周 透過訓練,能自由、流暢地用筆,熟練地運用直線、弧線、曲線等去表現物象,有一定的透視關係、空間關係,並能準確地描繪物象,很好地處理畫面的輕重和虛實關係。

  人物速寫 13至14周 能很好地掌握人物的比例、形體關係,並能快速地把握好人物的各種動態,以及如何處理好線條的輕重、虛實和如何取捨等。人物頭像臨摹15至20周。

高中美術教學計劃 篇3

  20xx—20xx學年第學期美術教學工作已經展開,為做好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作如下計劃。美術學科是教育階段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它在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培養學生的美術知識及初步的美術技能的任務。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具有激發和強化人的創造衝動,培養和發展人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的獨特作用。本學期美術課本著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的原則,提供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鑑賞能力是作為本學期重要的內容和目標。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業務素質。

  “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來我都積極學習。本學期,結合第八次課程改革,確立的學習重點是新課程標準及相關理論。利用書籍、網路認真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藝術教育新課程標準,以及相關的文章如《教育的轉型與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怎樣與新課程同行》等。透過學習新課程標準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明確了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也催促著我不斷學習。

  二、教學目標:

  1、創新精神培養目標

  (1)初步理解創新對人的發展及國家振興的重大意義。理解美術的表現和創造是對客觀的能動反映,創造是美術的生命。

  (2)具有在美術活動中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透過探討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及創作方式,表現自己審美感受的意識。

  (3)逐步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能夠對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大膽質詢並提出個人見解。具有初步的獨立構思、表現主題與內容的能力。能初步有透過各種藝術形式展現自己的特質並能自我評析的能力。

  (4)初步具有在美術活動中進行富有新意的構思與設計,並運用新媒材、新手法進行造型表現的能力。

  (5)逐步養成形象思維能力,提高綜合思維水平。

  2、實踐能力培養目標

  (1)初步掌握臨摹、寫生等基本造型技能和色彩、構圖、透視等基礎知識,以及繪製圖案、進行平面和立體設計、工藝製作等美術學習的必要技能。

  (2)初步將所學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與其他學科綜合,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

  (3)能初步將習得的美術知識及技能運用到社會生活實際之中,解決具體問題。

  (4)初步養成欣賞各種美術作品和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蒐集視覺資訊的習慣,以發展審美感知和獲取視覺資訊。

  (5)積極參加美術課外活動,在活動中能運用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完成任務。

  三、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認識美術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實發揮其培養學生個體創造心理品質、形成和諧健全的個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獨到的教育功能,作為美術學科教學應達成的重要目標來實現。

  四、主要教學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二)主體性原則(三)實踐性原則(四)發展性原則(五)民主性原則(六)開放性原則

  五、教學內容進度:

  高一:期中授完美術教科書美術鑑賞1單元,美術鑑賞2單元1——3課;

  期末授完美術教科書美術鑑賞第2單元4——7課;

  高二:期中授完美術基本知識透視和簡單幾何形體;

  期末授完美術基本幾何形體組合及簡單靜物;

  高三:完成半身像和水粉教學任務

  美術學科是中小學必修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美術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美術教學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獲得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美化社會生活的能力。面對21世紀的教育,美術學科對於培養學生審美文化素質,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培養創新意識,形成和諧、健全的個性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本學期本著積極探索求真務實的教學精神努力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極大剛,深刻地認識學科創新教育的意義是現代美術教育的內涵。美術教學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實現多元教育功能,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學科目標;要由只重教學結果、只看課堂作業效果,轉變為注重教學過程、及教學過程中思維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養成的全面體現。要由單純的臨摹教學,轉變為引導學生自己感受、獨立表現與創造;要淡化美術科目的分類,要由單一的繪畫教學轉變為綜合的大美術數學;要由狹隘的、單調的教學內容,轉變為多種文化背景、開放性的美術文化內容等,以有益於學生的發展,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設適宜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