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二年級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二年級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二年級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二年級,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識記“沿、答”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理解詞語“井沿、大話、弄錯、無邊無際”;學寫“觀、喝、渴”3個字。

  2、讀懂、讀好小鳥和青蛙的3組對話,並分角色朗讀,初步感知寓意。

  教學過程:

  一、補寫課題,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課題《坐井觀天》,讓學生填空。

  2、學生觀察“觀”字,發現左右部件筆畫穿插。教師補寫課題。

  小結:見字旁的“觀”,就是看,觀天就是看天。字形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字義,識記生字。

  3、教師介紹寓言特點。學生齊讀課題。

  小結: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裡往往藏著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觀天》會藏著什麼道理呢?

  設計意圖:

  透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聯絡字形,正確使用生字。同時,學生在學習之初明確了閱讀目標,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1、教師講故事,創設故事情境。

  (1)教師讀第一自然段,走進故事。

  (2)結合插圖,觀察青蛙和小鳥所處位置。隨文認讀“井沿”。

  ①描一描插圖中的“井沿”。

  ②識記“沿”。

  ③學生聯絡生活,說說還知道哪些“沿”。

  ④觀察圖畫,同桌說一說青蛙和小鳥的相遇。

  建議:一個站著,一個蹲著,手做圓圈狀。

  2、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至七自然段,感知3組對話。

  要求:課文讀正確,讀不準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找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3、師生合作,串讀課文。

  (1)教師讀旁白,指名朗讀青蛙和小鳥說的`話。識記生字“答”;比較生字“渴、喝”的部首區別;讀準多音字“哪”的輕聲。

  (2)同桌認領角色,進入情境。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重在創設情境,比如,同桌兩人認領角色,以青蛙或小鳥的身份走進故事。此外,串讀時還可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增強生字識記的準確性。

  三、分角色學習,讀懂對話

  1、學習第二、三自然段,對比:青蛙和小鳥的生活環境。

  (1)同桌讀對話,體驗小鳥的生活環境。

  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②想象青蛙和小鳥的生活狀況。

  (2)分角色朗讀,指導讀好長句子中標點的停頓。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鳥的生活環境。

  2、學習第四、五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麼?

  (1)出示兩幅圖,學生選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鳥眼中的天。

  (2)讀懂青蛙的觀點。

  ①聯絡上下文理解“大話”。

  ②認讀“弄錯”,感受爭論。

  (3)讀懂小鳥的觀點。

  ①結合構詞規則,推測“無邊無際”中“際”的意思;聯絡生活,運用詞語。

  ②想象拓展。小鳥:“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我曾飛過________,飛過________,大得很哪!”

  (4)分角色朗讀,讀好對話。

  ①指導朗讀感嘆句和反問句。

  ②同桌討論,加上提示語讀。

  青蛙(笑著、搖搖手、搖著頭)說……

  小鳥(也笑著、大聲、拍拍翅膀)說……

  ③根據提示語,加上神態、動作,同桌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透過加提示語、配合動作等方式朗讀,讀懂青蛙和小鳥關於天的爭論。

  3、學習第六、七自然段,想一想:小鳥和青蛙的說法為什麼不一樣?

  (1)學生分角色朗讀,說說青蛙和小鳥的笑有何不同。

  (2)同桌討論,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

  四、運用生字,指導書寫

  1、學以致用“渴、喝”。

  出示第一組對話,隱去“渴、喝”兩個字,讓學生讀一讀,再在括號裡填寫這兩個字。

  2、指導書寫“渴、喝”。

  (1)觀察對比,書寫“渴”和“喝”。教師範寫,提示:右下部分是“人”加“豎折”。

  (2)學生練寫。

  (3)反饋指導,再練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