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草莓》教學設計

《草莓》教學設計

《草莓》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草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的聯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徵手法。

  2、體味生命在時光流轉中不斷成熟豐富的深刻哲理,珍惜過往,正視未來。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體味生活中“變”的人生況味。(重點)

  2、理解不同時節的“草莓”的象徵含義和聯想的運用。(難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想】

  1、佈置預習,課前讓學生自行查閱解決有關文學知識,如作者、體裁等。課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構思),形成初步的整體印象。

  2、透過問題設定帶動學生通讀全文,把思路,進而體會全文聯想的巧妙運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草莓》這個題目,同學看看可以寫一些什麼型別的?

  可能有同學會認為《草莓》是託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讚美“草莓”的詠物散文,或是單純的一篇說明性……

  伊瓦什凱維奇的這篇題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麼?作者透過這篇主要想表達什麼主題思想?

  明確:“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瀾的觸媒,作者的意圖是借“草莓”這一自然界的變化,闡明對人生的變化的感悟。

  二、整體探究主旨

  學生透過復讀思考,自由討論。

  明確:1、自然與社會都處在無時不在的“變”的過程中。“不變”是錯覺,“變”是必然。對青春易老,歲月易逝有趕上悲嘆。(表層)

  2、透過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風景,寫出時光賦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態。作者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更有對生命在時光流轉中不斷成熟豐富的喜悅,珍惜過往,正視未來,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層)

  三、圍繞問題,品讀課文

  1、問題:一顆普通的草莓怎樣引發作者想到自然的變化,再由自然的變化想到人生的變化?(思路探究)

  ( 提示:也就是說,它們有著某些共同之處和聯絡,可聯絡文字解讀。)

  2、問題:為什麼以“草莓”為題?六月草莓與九月草莓的象徵含義是什麼?(主旨把握)

  3、問題:開篇為什麼不從草莓起頭,而渲染“夏意正濃”?結語的作用(表達效果)是什麼?你如何理解?(表達效果示例)

  ……

  1、明確:這是一顆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著“不變”與“變”的因子,“不變”是因為它帶有六月的香甜芬芳,“變”是因為它擁有九月的成熟,與“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

  由草莓的“不變”與“變”,聯想到自然中六月與九月的“不變”與“變”,抓住樹木、太陽、天空、空氣、鳥兒以及人們的歡笑,“但”字突現自然界的“不變”與“變”;由自然界六月與九月的“不變”與“變”聯想到象徵著人生命中兩個截然不同的季節——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變”與“變”:“不變”的愛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時光和回憶,“變”的是與“青春時代”不同的空氣、時光以及時光賦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顏、思想和情感、思慮、生活、經驗、信仰和理性。作者透過這種聯想,領悟到“變”是一種永恆,對過去應該珍視,但更要正視未來,因為生命成長的希望在前面。

  2、明確:最後一層意思:六月的氣息“雖然曾經使我們惴惴不安,卻浸透了一種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香味濃郁的六月草莓象徵著生氣蓬勃的青春時代,寄託著作者對過去生活的熱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徵一種日益豐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裡讓人越品嚐越有滋味。

  3、明確:開篇“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給人以“不變”的幻覺,其實從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變”,暗示大地每時每刻都在更新。與下面意外的發現“晚熟的碩大草莓”的“變”形成迴轉的筆鋒

  在結構佈局上,結尾的設定給人一種節奏感,尺水興波,對景物特徵的細微描寫增添詩情畫意之美,回味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變”會給人帶來不安,但唯有“變”才能讓人生豐富,讓生命成熟,讓馨香不隨時光流逝而永葆。珍視過去,正視未來吧。

  四、教師結尾點評

  透過對本文的學習,讓我想起《匆匆》裡的一句話:“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楊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草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積累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絡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關鍵:

  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具準備:

  課件、掛圖等。

  學情分析:

  由於二年級學生,他們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想象豐富,求知慾旺盛;學習責任感不斷增強,但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他們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

  教學中培養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積極心態,是他們透過思考,提高自我認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礎,也是教師需努力和強化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提問:在有餘數的除法裡,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

  2、練一練:16÷818÷821÷8全班齊練,指名板演。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師:上節課我們解決了分橘子的問題,學習了用豎式計算除法,

  2、如果把板演的數21換成55,你會做嗎?(出示分草莓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裡,每個盤子放幾個,還剩幾個?

  3、探究試商的方法:(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提問:要解決“每個盤子裡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2)指名回答,板書:55÷8師過渡語:面對要分的數目比較大,當我們再採取一次一次的分,繼續利用學

  具來分是比較麻煩和困難的,那怎麼辦呢?(3)先引導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4)小組討論:怎麼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5)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8和幾相乘的積最接近55,又比55小。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列式55÷8=6(個)……7個。

  (6)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透過集體交流,使學生認識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餘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2、再次組織小組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集體交流,達成共識: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3、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除數與幾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又比被除數小,商就是幾。二乘,商和除數相乘。三減,被除數減去商與除數的乘積。四比餘數比除數小。

  4、應用試商的方法填空:P5“試一試”。( )×8<447×( )<549×( )<62

  ( )×6<40( )×4<305×( )<48(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

  1、P6“練一練”的第1~5題。

  學生在獨立練習後進行集體訂正。繼續培養學生試商,以及正確的豎式書寫方法,繼續理解餘數的意義。

  梳理:一個數與除數相乘,結果最接近被除數,而且比被除數小,那麼這個數就是要確定的下來的商。驗證的方法:餘數比除數小。

  2、反饋矯正,形成經驗。

  正確評價學生把握的知識,指出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從而積累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四、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說說你認為在試商時要注意什麼?下課後與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穫。師小結:

  1、試商要有目的。

  2、餘數要比除數小。

  3、單位書寫、正確解答。

  板書: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裡,每個盤子放幾個,還剩幾個?列式55÷8=6(個)……7個。

  答:每個盤子放3個,還剩7個

《草莓》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季節更替、生命演變,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每個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經歷、知識層面的種種不同,對不同的“物”,或者是對相同的“物”,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波蘭作家伊瓦什凱維奇的散文《草莓》,體會作者對時光、對生命的別樣的感悟。

  2、作者簡介

  伊瓦什凱維奇是哪個國家的作家?(波蘭)他是波蘭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寫有《肖邦故園》。

  二、初讀

  1、正音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同學們:透過我們之前的預習我們不難發現,本文寫了作者聯想到的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季節變化。二是,生命演變。

  提問:那麼同學們想一想文章是以一個什麼字來貫穿全文的?(變)

  教師:對,文章是以一個變字來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那麼作者是由什麼聯想到季節更替,生命演變的?(一顆晚熟的草莓)

  提問:好,我想請一位學生根據剛才的分析來說說文章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季節變化的?而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有關生命演變內容的?(1~~3)、(4~~6)

  教師:很好,據此全文可分為兩個部分的內容。

  三、研讀

  1、自由朗讀1-3自然段,然後說說作者發現草莓是在什麼時候?(9月)

  (1)、同學們時值9月,已經步入秋天,但在作者眼裡,仍然是?(夏意正濃),那麼,作者描寫了9月農村怎樣的景物?帶著這個問題齊讀第一自然段。

  天氣:暖和。樹木:碧綠。天空:湛藍。土地:玫瑰紅。(講解這個比喻句,課本中)

  教師:作者選取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來表現景色的“夏意正濃”,以為還是6月,其實作者5月就來到鄉下了,但看到這些景物,認為“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

  教師:作者說:“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基本上”說明是有變化的。請找出與“基本上”相符的句子:(“個別地方略見疏落、這兒或那兒有一片葉子顏色稍淡”)

  但是,變化是怎麼樣的?“並不起眼、不去仔細尋找便難以發現”,變化很細微、是漸進的,所以造成了不變的錯覺。

  教師:同學們,天氣的暖和,樹木的碧綠,天空的湛藍,土地的玫瑰紅。人置身在這樣的景色中,心境是怎麼樣的?在此段找出來(歡快)

  (2)、此時此刻作者漫步在田野。在林間草地上意外地發現了一顆什麼?

  (晚熟的碩大的草莓)

  教師:這顆草莓味道如何?(香甜)這香甜把作者的思緒引向哪裡?(6月)6月是草莓最盛的時光。(由草莓的香甜很自然地過渡到下文)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三自然段。

  (3)、齊讀本段並思考:本段寫了那兩個月的景色?(6月和9月)

  教師:之前作者以為一切都沒有變,其實只不過是一種什麼?(幻覺)草莓香甜的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麼不一般。是怎麼不一般?(那時,樹木……就連空氣也不一樣。)因為那時送來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9月)那麼作者在此寫了與第一段基本相同的農村景物,但有沒有變化呢?

  景物表現與心境表現與心境

  天氣:暖和異常溫暖

  樹木:綠樹木:頃刻會枯黃

  天空:藍天空:不久會變得灰慘慘

  (相同)(意在表現“夏日正濃”和(意在表現“秋的氣息”和“另一番滋味“)“歡快的心情”)

  教師:6月和9月的景色是不同的,那是因為(時間的不同)從課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證的句子。“還有一會兒,還有一天,也許兩天……”省略內容:1也許三天、也許再過幾天就會改變。(“每一月、每一週、每一天都有它獨特的色調”)變化是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變中隱藏著漸變。或者省略內容:2也許馬上就會改變。(“頃刻之間、不久、只不過”)漸變中孕育著突變。

  教師:同學們由第1段和第3段描寫的是同一個時節的幾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這樣著墨是為了(表現的側重點不同,反應出來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作者這樣寫(一方面表現了季節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文中說:“每一月,每一週,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色調”,另一方面,從全文行文思路看,也是為了引發下文對生命演變的聯想。)課後思考練習二

  2、小結

  同學們:其實景物並沒發生變化,只是作者的感情發生了改變,心境不同,看待問題的結果也不一樣。在九月吃到六月裡才有的草莓,那感受是不一樣的。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是會因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我舉個例說明:對父母的態度:

  小時候:崇拜

  現在:對於他們的某些做法有點不以為然

  以後:理解

  (我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讓學生明白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是會因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這個道理,這個例子更貼近他們自身,更有利於理解,另一方面是趁機進行親情教育,讓學生能理解、體諒父母。)好,下課!

  第二課時

  一、匯入

  回顧上堂課的內容:文章的第一部分,敘寫因季節更替而觸發的情思,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藉此為後文的聯想作了鋪墊。

  二、研讀

  1、齊讀4-6自然段,說說對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寫對生命演變的聯想和感悟。)

  2、提問: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作者現在是不是還處於人生的青春階段?

  (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已經過了青春期,但還很年輕,從第四段第一句話和第五段第六句話可以看出來。)

  教師:作者說:“還是妙齡十八”這是錯覺。由第1節中以為季節的“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引發對人生的感悟:常以為自己還是妙齡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突變。

  教師:在這段作者由時間流逝聯想到年華流逝,引起對人生的反思。面對時光的一去不返,作者持的是什麼態度?(對生活的熱愛、積極向上)。請用文中的句子說明。(課文5自然段)

  教師:同學們:作者由草莓想到季節的變化,由季節的變化想到人生的變化,由第1節中以為季節的“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引發對人生的感悟:常以為自己還是妙齡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突變。由第3節中“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麼不一般、每一月,每一週,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色調”引發對人生的感悟:與今天我們呼吸的已大不一般、每一天時光都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色彩和形態”。

  教師:作者藉此來說明什麼道理?

  (時光的一去不復返。)

  教師:那麼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極感傷裡?請從文中找出一些句子來說明。

  例:

  A、每日朝霞變幻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性和容顏,似水流年,徹底再造了我們的思想和情感。

  分析:“朝霞變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麼?(時間)

  B、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

  分析:剝奪指什麼?增添又是指什麼?(文中所畫)剝奪的是心性和容顏、愛好、思想和情感,激動不安、若明若暗、惴惴不安的青春思緒。

  增添的是成熟的思慮、從容不迫的有節奏的生活、日益豐富的經驗、內心信仰和理性。

  作者如何看待這種“剝奪與增添”?

  1、隨著時間流逝,我們會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美好品質,會有堅定的信仰、成熟的理性,更加睿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判斷的標準等。隨著歲月不斷沉澱成為我們的美好品質和特性。

  2、(用文中的話來照應觀點:大凡成為我們的稟賦的東西都經得起各種變化和時間的考驗。變化是漸進的、細微的,美好的東西不斷沉澱了下來,經受住了考驗,我們自身更成熟了,更完善了。)這樣的成熟是美好的。

  C、還有許多的事情在前面等著我們去辦。

  分析:意思說我們要進取,不要虛度年華。

  D、激動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歲月之後,到來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慮,是從容不迫的有節奏的生活,是日益豐富的經驗,是一座內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廈的落成。

  分析:成年以後,信仰更加堅定,思想更加理性。

  這些句子表明作者並不是沉浸在一種消極的感傷中,更多的是抒發了對生活的熱愛,表現了珍惜年華、積極進取的精神。

  3、說說對文章最後一段的理解。

  同學們這段中“六月草莓”指的是“青春歲月”六月草莓象徵蓬勃的青春時代,最珍貴、值得回味的,對過去生活的熱愛。文章中還寫到九月的草莓,九月的草莓指的是“成年期”,象徵一種日益成熟的人生,含在嘴裡讓人越品嚐越有滋味。

  此段作者將“六月草莓”與“妙齡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與人生的詩意的融合,給讀者以更遼闊的思維空間。(流年逝水,青春不再來,要珍惜我們的生命,熱愛我們的生活。)

  二、總結全文

  1、草莓——季節——人生何其相似。作者抓住三者的相似點,表達出對人生哲理的感悟,這就是聯想手法的運用。

  (聯想思維就是由此及彼的思維過程,即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有所聯絡,或相近,或相關,或相似等。在寫作中聯想手法的運用,可以使文章的內涵更為豐富、深遠。)

  那麼,同學們,既然生命的演進是大自然的規律,自然萬物與人生“變化”之理息息相通。除草莓之外,你還能在哪些自然萬物上體會到“變化”的哲理呢?

  (水與月: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2、本課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採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透過一顆草莓有感而發,層層深入,展開聯想;透過對六月和九月的細微差別,聯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達了對青春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感慨。透過學習本文,應該讓學生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勉勵他們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發憤學習,熱愛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草莓》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有餘數除法》學生對於除法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有餘數除法,在探究中理解有餘數除法,建立餘數,有餘數除法的概念,理解餘數的含義,探究除數與餘數的關係,並知道有餘數的除法各部分名稱,並且體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性。

  教學目標:

  1、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積累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絡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關鍵: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具準備:課件、掛圖等。

  現實生活的聯絡性。

  學情分析:

  由於二年級學生,他們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想象豐富,求知慾旺盛;學習責任感不斷增強,但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他們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因此,教學中培養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積極心態,是他們透過思考,提高自我認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礎,也是教師需努力和強化之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提問:在有餘數的除法裡,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

  2、練一練:16÷8 18÷8 21÷8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師:上節課我們解決了分橘子的問題,學習了用豎式計算除法,

  2、如果把板演的數21換成55,你會做嗎?(出示分草莓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裡,每個盤子放幾個,還剩幾個?

  3、探究試商的方法: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提問:要解決“每個盤子裡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2)指名回答,板書:55÷8師過渡語:面對要分的數目比較大,當我們再採取一次一次的分,繼續利用學

  具來分是比較麻煩和困難的,那怎麼辦呢?

  (3)先引導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小組討論:怎麼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5)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8和幾相乘的積最接近55,又比55小。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列式55÷8=6(個)……7個。

  (6)啟發學生思考:

  1、如果商是5可以嗎?

  透過集體交流,使學生認識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餘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2、再次組織小組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集體交流,達成共識: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3、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除數與幾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又比被除數小,商就是幾。二乘,商和除數相乘。三減,被除數減去商與除數的乘積。四比餘數比除數小。

  4、應用試商的方法填空:P5“試一試”。

  ( )×8<44 7×( )<54

  9×( )<62 ( )×6<40

  ( )×4<30 5×( )<48

  (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

  1、P6“練一練”的第1 ~ 5題。

  學生在獨立練習後進行集體訂正。繼續培養學生試商,以及正確的豎式書寫方法,繼續理解餘數的意義。

  梳理:一個數與除數相乘,結果最接近被除數,而且比被除數小,那麼這個數就是要確定的下來的商。

  驗證的方法:餘數比除數小。

  2、反饋矯正,形成經驗。

  正確評價學生把握的知識,指出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從而積累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四、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說說你認為在試商時要注意什麼?下課後與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穫。

  師小結:

  1、試商要有目的。

  2、餘數要比除數小。

  3、單位書寫、正確解答。

  板書: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裡,每個盤子放幾個,還剩幾個?

  列式55÷8=6(個)……7個。

  答:每個盤子放3個,還剩7個。

《草莓》教學設計5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分草莓》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有學生2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

  3、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從沒有餘數的除法分蘋果入手,介紹了除法豎式的寫法,接著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掌握如何列豎式表示有餘數除法。本課時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在分較大數目的物品的過程中探索試商的方法。教學中先讓學生估計一下,每位同學大約分幾張卡片,然後組織教學活動,探討怎樣判斷估計得正確與否。可以利用乘法口訣,找出兩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又比被除數小的試商策略。學生已經掌握了用豎式求有餘數除法的方法,教師可以充分放手,以小組為單位,在實際活動的背景中去探討試商的方法,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規律。

  4、教學目標:

  A 、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積累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B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C、培養學生在小組中探究問題的能力。

  5、教學難點分析:

  讓學生在試商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得出方法。

  6、教學課時:

  一課時

  7、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活動:小組倒背乘法口訣

  2、練習:

  (1)( )裡能填幾?

  ( )×4<15 8×( )<33 6×( )<37 ( ) ×7<39 (2)( )裡最大能填幾?

  ( )×4<15 8×( )<33 6×( )<37 ( ) ×7<39比較(1)(2)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新授

  1、以小組為單位分物品

  第一小組(5人):分49張蘋果的卡片第二小組(5人):分50張圓形卡片第三小組(5人):分51張梨形卡片第四小組(6人):分52根小棒第五小組(5人):分53個小珠子a、猜

  猜一猜盒子裡有多少物品b、看

  盒子下寫好要分的東西和數量c、估

  估計一下你們小組每位同學分得幾樣東西d、想

  想一想你們小組是怎樣估的e、寫

  把你估計的結果和分的過程用數學算式表示出來f、分

  真正分一下,驗證一下是否正確g、說

  說一說每人分得的數量是怎樣得出來的,為什麼既沒估大也沒有估小?

  小組合作的提示:

  1)你能把分的過程和結果用數學算式表示嗎?

  2)組長帶領說一說分的結果和數學算式的之間的聯絡是什麼? 3)真正分一下,驗證一下算的和分的是否一樣?

  4)有沒有快速試商的好方法,請做好準備與其他小組分享。

  教師要把握:

  1)幫助學生將分的過程和數學的除法聯絡起來。

  2)將分的過程和算式的各部分之間聯絡著來進一步理解豎式除法各部分之間的意義。 3)再次經歷分的過程,進一步將數和形有機的結合起來,體會數學中“驗證”的方法。 4)幫助學生提煉試商的策略,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小組人數和分得的卡片數(兩數)相乘的積最接近盒子上的數(被除數),又比盒子上的數(被除數)小。

  5個小組的算式分別是:(1)49÷6=8?6?7?6?71 (2) 50÷6=8?6?7?6?72

  (3) 51÷6=8?6?7?6?73(以5個式子中的一個列舉如(3)中6×8=48,比51小; 6×9=54,比51大)

  (4)52÷6=8?6?7?6?74 (5) 53÷6=8?6?7?6?75

  2、問題:從算式中你發現了什麼?如果要是再有一個小組的話,是不是會出現54÷6=8?6?7?6?76呢?為什麼?

  3、練習

  第6頁第3題森林醫生

  完成書第5頁的試一試

  完成書第5頁的算一算

  4、比較試一試和算一算你有什麼發現?

  三、小結

  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四、作業

  書第6頁的題目教學內容:P 4-5

《草莓》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透過品讀課文,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間。

  知識與能力:

  1、透過品讀,透過現象看本質,使學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寫的是草莓,實際上是透過它來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感悟。

  2、學習運用象徵的手法表情達意。

  方法與過程:

  1、在朗讀、感悟中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由物及人,抒發自己的感情。

  2、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引導學生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1、透過品讀課文,瞭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2、感受文章構思之精,作者的寫法之妙。

  教學難點:

  1、透過品讀,使學生真正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理解作者是怎樣由物及感的。

  2、引導學生體味生命中的“變”,感受文章所蘊涵的人生意義。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由《前赤壁賦》片段匯入。

  (蘇軾由自然界的“水與月”聯想到人生的“變”與“不變”,目的是尋求心靈的解脫。外國有位作家由田野的“草莓”也聯想到人生的“變”與“不變”,我們一起來品讀波蘭作家伊瓦什凱維奇的《草莓》)

  二、品讀課文1—3段,初步感悟。

  帶著問題自讀課文,並找出描寫和議論的句子。

  1、是什麼把作者的思緒由九月帶到了六月?

  明確:一顆晚熟的碩大草莓。

  2、六月和九月的鄉村有何不同?

  明確:六月:樹木翠綠天空湛藍空氣芬芳

《草莓》教學設計7

  活動目標:

  1.、認識草莓的外形特點。

  2、瞭解草莓的生長環境及草莓食品。

  活動準備:

  1、PPT《甜甜的草莓》。

  2、每桌一盤草莓。草莓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匯入草莓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仔細聽猜一猜。

  我是酸甜可口的水果,我紅紅的表皮上長著籽兒。

  我可以加工成果醬和果汁。我是誰呢?

  二、觀察草莓的外部特徵

  師:今天老師又帶來了許多的草莓,老師要先來考考你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小朋友們,你們看草莓是什麼顏色的?誰能說說草莓像什麼?

  幼兒自由回答。

  師:草莓的表皮上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

  師:草莓不像其他的水果,籽兒長在裡面而是長在果皮上。

  請幼兒輕輕地摸一摸。

  師:你摸到的感覺是怎樣的?看一看草莓切開後是什麼樣的?

  師:你吃到的草莓是什麼味道的?

  教師小結:草莓的外觀呈心形,鮮美紅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濃郁水果芳香。草莓營養價值高,含豐富維生素C,有幫助消化的功效,與此同時,草莓還可以鞏固齒齦,清新口氣,潤澤喉部。

  二、觀看PPT瞭解草莓的生長方式

  師:草莓是長在哪裡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草莓是怎麼種植的。

  教師小結:草莓適合種植在陽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裡。注意除草、澆水、除蟲,澆水的時候,注意不要把草莓弄溼,因為一旦草莓被水濺溼後,容易腐爛。

  三、瞭解草莓食品

  師:草莓成熟以後,用草莓可以生產很多好吃的食品,你知道哪些用草莓製作的食品?

  (草莓果醬,草莓罐頭、蛋糕、雪糕、冰激凌、棒棒糖等等)

  活動延伸

  幼兒添畫:甜甜的草莓

《草莓》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的:

  1、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寫的是草莓,實際上是透過它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

  2、要學生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是一顆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題目;作者採用的是託物言志的手法,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透過本課教學,應使學生了解時間是寶貴的,生命的演進是大自然的規律,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青春歲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導學生要珍惜現在的寶貴時光,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2、瞭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手法。

  ◆難點

  1、讓學生透過觀察事物進行豐富的聯想,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

  2、使學生真正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理解作者是怎樣由物及感的。

  3、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和青春,怎樣才能生活得更有意義。

  三、教學設想

  1、教師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讓學生品嚐,然後問學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現在的草莓和其他季節草莓在味道上的區別。然後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節上的差異,從而把學生的思路引向課文。

  2、引導學生的聯想能力,透過觀察事物,把思緒展開,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發自己的感情。

  3、教師可以找一些關於勸戒人們珍惜時光的詩歌進行朗讀,讓學生仔細體會和揣摩。

  四、教學突破

  1、透過對一些物品的觀察讓學生談談他們對這些東西的認識。

  2、讓學生談談他們認識、得到或失去這些東西的經歷。 ’

  3、讓學生談談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的感想。

  五、課時安排:二課時

  六、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2、課前先買一些草莓,準備上課時帶到教室。

  3、課前找一些描寫由夏季到秋季轉變時情景的文章。

  ◆學生準備

  1、課前認真通讀全文,找出自己的疑問。

  2、找出本文的寫作手法,並和前面幾篇作比較。

  二、教學步驟

  (一)、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1、給每個學生髮一個草莓,讓其品嚐,匯入課文題目。

  2、讓學生分別找出作者描寫六月和九月的句子,並進行對比。

  3、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

  4、讓學生回答作者此時的感受。

  學生活動

  1、品嚐草莓後回答感受。

  2、讀出教師要求的句子,並說它們的區別。

  3、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4、積極回答問題,進入作者的角色。

  (二)、透過實物匯入新課

  教師活動

  1、給每個學生髮一個草莓讓其品嚐,問學生感覺怎樣,然後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人們在不盛產草莓的季節吃到草莓,同現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樣的?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感受呢?

  2、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時不是盛產草莓的時候,是季節不同或時間不同導致的。人們在不同的季節吃到同一樣東西感受是不一樣的。時間的變化會引起人們感情的變化。

  3、提問:本文作者因為什麼原因而引起感情的變化?是什麼把作者的思緒帶到了夏季的六月?

  學生活動

  1、品嚐後說出自己的感覺,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產草莓時 吃到它會感覺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瓜一樣,感覺就不一樣,因為“物以稀為貴。”

  2、聽教師講解,體會到時間的不同會導致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個道理: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是會因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3、回答:一顆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憶起六月的景象。領會到,實際上是因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銳的感覺,這就是時間實際上一刻也沒有停息過,只不過是自己原來沒有察覺而已。

  (三)、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教師活動

  1、讓學生分別說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麼樣子的。

  2、提問:整個第三段都是說二者的不同,這些不同最後可以歸結到什麼原因上讓學生從課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證的句子。

  3、提問: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作者現在是不是還處於人生的青春階段?

  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時間的不同,第三段最後一句可以印證。讀出最後一句話:“還有一會兒,還有一天,也許兩天……”

  3、回答: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已經過了青春期,但還很年輕,從第四段第一句話和第五段第六句話可以看出來。

  第二課時

  (四)、進入作者角色,體會情感

  教師活動

  1、提問:第五段與第四段的關係是什麼? 從哪句話可以表現出來?“朝霞變幻” 和“似水流年”代表什麼?作者說“時間對我們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句話?

  2、提問:青春歲月的特徵是什麼?成年期的特徵是什麼?、作者在談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變時,是積極樂觀還是消極悲觀?

  3、讓學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問:最後一段“六月的氣息”是指什麼?作者在最後一段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總結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表達了光陰易逝、時不待我的感慨。

  學生活動

  1、回答:對比關係或第五段是對第四段的否定,“朝霞變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時間。(學生談他們自己的看法時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書本上的話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當。

  3、回答:時間改變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六月的氣息”是指青春歲月;第六段表達了作者對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戀。

  (五)本課小結

  本課透過對一顆晚熟的草莓的聯想,託物言志,抒發了作者的生活感想,表達了作者對青青歲月的留戀和對時光易逝的感嘆。

  本課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採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透過一顆草莓有感而發,層層深入,展開聯想;透過對六月和九月的細微差別,聯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達了對青春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感慨。透過學習本文,應該讓學生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勉勵他們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發憤學習,熱愛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草莓》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小弟和媽媽種草莓的事。春天裡,小弟和媽媽種了三顆草莓,草莓苗兒一天天的長高、長壯。草莓開花了,結果了。果子一天天長大,從綠豆般的小疙瘩,到豌豆那麼大,到蠶豆那麼大。草莓成熟了,美麗極了,味道好甜好香。伴隨著對草莓生長過程的描寫,作者還寫了小弟給草莓鬆土、曬太陽、摘草莓……字裡行間充滿著樂趣。讀了文章,會使人覺得小草莓可愛,有生活情趣、愛勞動的小弟弟更可愛。

  【設計理念:】

  準備實物讓學生觀察、品嚐、激發興趣。體會語言中流露出對草莓的喜愛及種草莓的快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認識,會寫10個生字。

  2、理解新詞。

  3、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理解新詞

  【教學難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愛吃哪些水果?

  2、(出示實物)看,這是什麼水果?(板書:草莓)練習說話:多好看的草莓啊,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味道?

  3、這麼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要是能親自把它種出來,那該多好啊!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種草莓》。(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碟片讀課文,邊聽邊圈畫出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不懂的詞語作出標記。

  2、指名輪流讀課文段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讀後你有什麼感受?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辨析讀音

  (1)“鏟汁”都是翹舌音。“種”zhòng,表示動作。

  (2)“蠶栽酸”都是平舌音。

  (3)“淋”讀lín不要讀líng

  2、寫法指導

  (1)“淋”字左右結構,注意兩個“木”字的變化。

  (2)“酸”字的左邊不是“西”。

  (3)“栽”與“裁”區別。

  (4)“慢鏟趴豌汁”都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的得左窄右寬。

  3、理解詞語

  淅淅瀝瀝凋謝綹(認讀時,注意指導讀兒化音“慢慢兒”,先老師範讀,學生跟讀,再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兒化音來練讀,如:“小苗兒、花兒、小果兒、頭兒”等,反覆讀,理解在這些詞後加上兒化音,更體現出了草莓的可愛)

  4、小組討論識記方法。

  你認為哪幾個生字難記、難寫,你想用什麼辦法來記住它?(自由彙報生字的識記方法,教師相機指導)

  (四)再讀課文,梳理順序

  1、同學們,《種草莓》這篇課文共6個自然段,而每個自然段都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內容,你能找到它嗎?自由讀課文,找到了就畫上橫線。

  2、交流,概括。

  (1)對有爭議的第4、5自然段可再讀讀,討論明確:第4自然段既寫了花,又寫了果,可以和寫果的第5自然段合併,用兩個詞概括:開花、結果。

  (2)明確線索:春天—栽苗—長高—工花—結果—成熟。

  3、齊讀第1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麼。課時作業:選詞填空裁栽()衣()種()樹苗()縫()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重點:朗讀課文,體會語言,梳理記敘順序。難點:在自主閱讀中理清文章的繼續順序。

  教學過程:(一)溫習舊知,匯入新課

  1、熟讀識記生字詞。

  2、上節課,我們初學了課文,誰來說說種草莓的過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3、自由讀文,看看各個階段草莓是什麼樣子?小弟是怎麼做的?

  (二)選擇朗讀,品味語言

  1、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再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把你喜歡的段落大聲讀給同學聽,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相機指導以下三個重點句段:

  (1)“細細的春雨酒下來,淋在小葉上,葉兒慢慢長大了。暖暖的太陽出來,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兒長高了一點兒。輕輕的春風吹來,吹在小苗上,小苗兒又長高了一點兒。小弟用小鏟給鬆鬆土,小苗兒更壯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誰能把它美美地讀出來?

  ②教師根據朗讀情況進行指導。

  “細細的、暖暖的、輕輕的、鬆鬆土”——你們發現了什麼?(這些詞都是重疊的)

  再自由地小聲讀一讀,體會這些重疊詞有什麼好處?(說明春雨、春風、陽光和小弟的動作都是那麼溫柔,在細心地呵護著小苗兒,好讓小苗兒茁壯成長)

  ③再指名讀,讀出溫柔、鄶暢的感覺。可加上動作表演讀。

  (2)“小小的花兒凋謝後,出現了一顆()小疙瘩。小綠疙瘩一天天長大,顏色也慢慢變淺,成了()的小果兒了。……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開始發紅。”

  ①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詞語。

  ②課件演示(或動手畫一畫)果兒的變化。

  ③草莓從“綠豆般的”到“豌豆那麼大”再到“像蠶豆一樣大”,作者觀察得很仔細,而種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說了。指名讀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猜猜:弟弟心裡在想什麼?

  (3)出示課文的最後一段,學生自由朗讀,用橫線畫出草莓成熟的樣子,用波浪線畫出品嚐草莓的句子。

  這麼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誰不喜歡呀,讓我們也來美美地讀一讀,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喲。

  (三)總結昇華,拓展練習

  1、談感受,小結:學習了課文,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草莓的可愛,也從小弟的身上體會到種草莓無窮的樂趣。

  2、語言積累: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背下來。

  3、拓展空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大人的幫助下,嘗試種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細觀察它的生長過程,並寫下觀察日記。

  板書設計

  綠豆

  葉→苗→花→果豌豆

  蠶豆

  (略)(詳)

  課時作業:

  1、照樣子,寫句子。

  地上的小草鑽出尖尖的小腦袋,就像大地長出一綹綹綠色的頭髮。

  ,就像。

  2、排一排順序。

  冬春秋夏

  上午早上晚上下午

《草莓》教學設計10

  學習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材第8頁至第9頁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過表內乘法,在此課前面學習了有餘數除法的意義,知道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學習利用乘法口訣試商,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教材分析:

  前面三課時,學生認識了有餘數除法及豎式。學生會根據具體情境和動手操作的活動試商。這節課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乘法口訣試商,要求熟練的應用豎式計算有餘數除法。

  教學目標:

  結合分草莓的情境,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積累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進一步鞏固除法豎式的書寫形式與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難點:

  1. 商與餘數的單位名稱。

  2. 經歷有餘數除法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的利用乘法口訣試商。當餘數比除數大,說明商上小了;當除數與商的乘積大於被除數,說明商上大了。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彩筆,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 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智慧老人送給它一樣禮物,我們一起來猜一猜:

  紅果子,麻點子,咬一口,甜絲絲(猜一種水果)

  2.小猴邀請了一些朋友為它慶祝生日,但是它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好嗎?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謎語引入,交流自己的猜想,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圖示分草莓情境,蒐集數學資訊,提出除法問題。

  列出算式,初次試商。

  猜一猜,每盤最多放幾個草莓?說一說,你猜想的理由。

  用豎式計算,根據前面的猜想理由引出乘法口訣試商。

  在圖上圈一圈,驗證計算是否正確。

  解決問題2,再次試商。

  學生獨立解決,再集體分享計算過程。

  說一說,試商的時候用到哪句乘法口訣?

  用畫圖的方法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探究,感受有餘數的除法也可以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讓學生反覆體驗,利用乘法口訣求商,“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的試商方法。

  應用新知,判斷對錯。

  設計意圖:針對性的辨證練習,更正錯誤。當餘數比除數大,說明商上小了,把商調大;當除數與商的乘積大於被除數,說明商上大了,把商調小。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訂正錯誤,透過分析錯因,不斷調整商的大小。進一步強化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要領。1.商與除數乘積最接近被除數,並且比被除數小;2餘數比除數小。在判斷對錯,更正錯題的活動中形成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積累試商的經驗。

  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第一題先算一算,再圈一圈。

  第二題讓學生開火車,說明用哪句乘法口訣。

  第三與第四題讓學生上臺板演,作為現場檢測題。

  數學閱讀,情感教育。

  設計意圖:第五題的拓展內容,是潛江小數人解讀教材,修訂教材的成果。向學生介紹除法豎式的由來,建立身為潛江人的自豪與自信。

  五.課堂回顧,反思提升。

  1.用乘法口訣試商,用畫圖檢驗計算是否正確。

  2.思考我們的學習方式,由動手操作到畫圖,最後用乘法口訣求商,體驗數學的簡潔美,把複雜的事情做簡單。

《草莓》教學設計11

  一、情景設計

  1、口訣接龍的遊戲匯入新課,任意指名學生對口訣。

  2、( )裡最大能填幾?

  3×( )<19 6× ( )<38( )×8<55 練習口訣

  思考並填空,說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遊戲中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為試商打下基礎。

  二、探究新知

  1、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解決了分橘子的問題,學習了用豎式計算除法,請你完成這道題21÷8,也可以用小棒擺一擺,全班彙報交流。

  2、如果把21換成55,你會做嗎?(出示分草莓情景圖)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

  (1)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每個盤子大約放幾個草莓?先估計一下。

  (2)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答案是正確的?如何檢驗?完成豎式。

  (3)為什麼商是6而不是5或7?如何答?

  3、你能小結一下在“分草莓”這道題中,我們是怎麼試商的?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實際情況做小結。

  4、完成“試一試”:( )裡最大能填幾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指名一人在黑板上做出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中1至5題。

  第1題:創設摘蘋果的情景,每組選出一名代表,任意選擇一個蘋果,在小組內交流試商的方法,全班彙報。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要求正確書寫豎式。

  第3題:創設錯誤門診的情景,讓學生獨立改錯。

  第4、5題,要求學生說出題意,獨立列式,並清楚回答問題。

  2、學生按教師的要求完成練習。採取多種形式的練習,有助於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鞏固試商的方法。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那些收穫?

《草莓》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莓、栽、淋、慢、鏟、豌、趴、蠶、酸、汁”10個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體會語言中流露出的對草莓的喜愛及種草莓的快樂之情。

  二、重點難點

  1、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課文。

  2、在自主閱讀中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愛吃哪些水果?

  2、(出示圖片)看,這是什麼水果?(板書:草莓)練習說話:多好看的草莓啊,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味道?

  3、這麼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要是能親自把它種出來,那該多好啊!(板書:種)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種草莓》。(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聲地自由讀課文,連讀邊標出自然段。讀後,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2、指名輪流讀課文段落。其餘同學邊聽邊把新字詞畫出來,不懂的詞語做出標註。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帶生字的詞語

  (1)指名認讀帶點的生字,重點指導“鏟(chǎn)、豌(wān)、酸(suān)”的讀音。

  (2)齊讀生字。

  (3)出示生詞,認讀生詞。

  草莓栽革淋雨慢慢兒小鏟子

  豌豆趴蠶豆酸味果汁

  (認讀時,注意指導讀兒化音“慢慢兒”,先老師範讀,學生跟讀,再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兒化音來練讀,如:“小苗兒、花兒、小果兒、頭兒”等,反覆讀,理解在這些詞後加上兒化音,更估出了草莓的可愛)

  2、小組討論識記方法。

  你認為哪幾個生字難記、難寫,你想用什麼辦法來記住它?(自由彙報生字的識記方法,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指導:

  (1)“栽”與“裁”比較,引導學生找出不同之處,並想想“木”和“衣”分別代表什麼,學生比較發現:“栽”是把植物的苗兒種在土壤裡,“裁”是把一塊衣料按一定民就寸展開。

  還可以練習題,鞏固運用:

  栽裁

  ()衣服()種()樹苗()縫()剪

  (2)“豌”:與“碗、宛”比較組詞。

  (3)“酸”:仔細觀察,左邊是“酉”,不是“西”,右下部分是“”,不是“又”。

  3、指導書寫。

  (1)著重指導觀察“栽、豌、蠶、酸”幾個字,說說應注意哪些筆畫,各寫三遍。

  (2)自由練寫,將每個字寫兩遍。

  (四)再讀課文,梳理順序

  1、同學們,《種草莓》這篇課文共6個自然段,而每個自然段都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內容,你能找到它嗎?自由讀課文,找到了就畫上橫線。

  2、交流,概括。

  (1)對有爭議的第4、5自然段可再讀讀,討論明確:第4自然段既寫了花,又寫了果,可以和寫果的第5自然段合併,用兩個詞概括:開花、結果。

  (2)明確線索:春天—栽苗—長高—工花—結果—成熟。

  3、齊讀第1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第二課時

  (一)溫習舊知,匯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初學了課文,誰來說說種草莓的過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板書:栽苗、長高、開花、結果、成熟)

  3、自由讀文,看看各個階段草莓是什麼樣子?小弟是怎麼做的?

  (二)選擇朗讀,品味語言

  1、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再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把你喜歡的段落大聲讀給同學聽,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相機指導以下三個重點句段:

  (1)“細細的春雨酒下來,淋在小葉上,葉兒慢慢長大了。暖暖的太陽出來,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兒長高了一點兒。輕輕的春風吹來,吹在小苗上,小苗兒又長高了一點兒。小弟用小鏟給鬆鬆土,小苗兒更壯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誰能把它美美地讀出來?

  ②教師根據朗讀情況進行指導。

  “細細的、暖暖的、輕輕的、鬆鬆土”——你們發現了什麼?(這些詞都是重疊的)

  再自由地小聲讀一讀,體會這些重疊詞有什麼好處?(說明春雨、春風、陽光和小弟的動作都是那麼溫柔,在細心地呵護著小苗兒,好讓小苗兒茁壯成長)

  ③再指名讀,讀出溫柔、鄶暢的感覺。可加上動作表演讀。

  (2)“小小的花兒凋謝後,出現了一顆()小疙瘩。小綠疙瘩一天天長大,顏色也慢慢變淺,成了()的小課兒了。……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開始發紅。”

  ①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詞語。

  ②課件演示(或動手畫一畫)果兒的變化。

  ③草莓從“綠豆般的”到“豌豆那麼大”再到“像蠶豆一樣大”,作者觀察得很仔細,而種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說了。指名讀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猜猜:弟弟心裡在想什麼?

  (3)出示課文的最後一段,學生自由朗讀,用橫線畫出草莓成熟的樣子,用波泫線畫出品嚐草莓的句子。

  這麼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誰不喜歡呀,讓我們也來美美地讀一讀,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喲。

  (三)總結昇華,拓展練習

  1、談感受,小結:學習了課文,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草莓的可愛,也從小弟的身上體會到種草莓有無窮的樂趣。

  2、語言積累: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背下來。

  3、拓展空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大人的幫助下,嘗試種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細觀察它的生長過程,並寫下觀察日記。

《草莓》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課本第5—6頁“分草莓”及“試一試”、“算一算”、·練一練”練習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透過平均分數目較大的物體,引導學生經歷的試商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

  學情分析:

  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已具備了下面的認知基礎,能熟練地運用乘法口訣求商,,對被除數數目較小的餘數的除法,能較快的求出結果,並學會了豎式計算。這節課的重點是:當被除數稍大一些時,如火熱藉助懲罰口訣進行試商,這個問題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在探索,練習中積累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絡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探索中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新知識的慾望。

  重、難點與關鍵

  1、引導學生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在探索、練習中積累有餘數除法

  2、引導學生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絡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索發現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提問:在有餘數除法裡,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

  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憶:餘數要比除數小。

  2、10÷5 16÷5 18÷5 20÷5 22÷5 25÷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學生練習完畢,引導學生對以上小題進行分類,並請學

  說一說是按什麼標準來分的.引導學生按餘數的情況分成兩類。

  有餘數的算式:( ) 沒有餘數的算式( )

  二、探索新知

  1、探索試商方法

  課件出示課本第5頁“分草莓”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提問:要解決“每個盤子裡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2)指名回答,板書:55÷8

  (3)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指名口答。

  (4)小組討論:怎麼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5)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透過集體交流,使學生認識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餘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2、再次組織小組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集體交流時引導學生認識: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3、引導學生歸納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4、應用試商的方法填空:課本第5頁“試一試”。

  (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

  課本第6頁“練一練”的第1 ~ 5題。

  學生先獨立練習後進行集體訂正。

  四、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說說你認為在試商時要注意什麼?

  五、作業

  1.( )裡屜大能填幾9

  ( )X 5<44 8x( )<57 ( )X 6<41

  9X( )<53 ( )x 4<31 60>( )x 7

  2、用豎式計算。

  20÷6 33÷5 63÷8 41÷7

  75÷9 52÷7 38÷4 67÷9

  3、解決問題。

  43個排球,每7個裝一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板書設計:

  分草莓

  把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裡,每個盤子裡放幾個,還剩幾個?

  55÷8=6(個)......7(個)

  答:每個盤子放6個,還剩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