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頤和園教學設計

頤和園教學設計

頤和園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頤和園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頤和園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認讀“長廊、橫檻,畫舫”等詞語,並能完成作業本第一題。

  2. 能理清作者遊覽路線,知道作者是按遊覽順序進行描寫的。

  3.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學會透過抓重點字詞的方法感悟長廊的美麗。

  教學重點:透過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長廊的美,並能有所感悟,受到美的薰陶,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一.課前談話

  師:上課之前老師先帶大家去遊覽一下幾處名勝風景,請你聯絡一下以前學過的課文,猜一猜這是哪裡?出示學過的課文圖片,如西沙群島,長城等表現我國名勝風景的圖片,回顧舊知。

  引入課文,師:今天我們再去遊覽一個地方,它位於北京的西郊,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叫做“頤和園”。板書課題:頤和園,和學生一起邊說邊寫,提醒學生注意“頤”裡面是一個口。(描紅口字)

  二.檢查預習情況

  師:下面我們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1.出示課文詞語,你會讀了嗎?指名讀、齊讀。出示圖片理解什麼是橫檻

  2.快速完成語文作業本第一題,齊讀

  3.師:現在難度升級了哦,看看你能否填正確呢?出示作業本第5題

  師:看來同學們都預習得很充分,那你是怎麼知道作者先去了長廊再去了其他的幾個地方呢?下面就請同學們開啟課文,快速地找找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知道作者去了這些地方。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梳理作者遊覽順序

  師:作者先去的地方是長廊,你是怎麼知道的呀?(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師:你是從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發現的,真不錯。那麼接下去作者去的這些地方你又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師:同學們你們真會學習。出示四句話,師:作

  者先去了___,再去了___,接著去了_____,最後去了_____。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就是作者遊覽頤和園的(生說:順序)也就是說,這篇課文作者是按(遊覽)順序描寫的,這是本單元我們要掌握的一種寫作方法,請同學們在書上做一下批註。如果剛剛的題目有錯誤的,也請你馬上把它訂正好。

  2.整體感知

  師:剛剛我們理清了文章脈絡,那麼誰來說一說讀了課文,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用文中的話來概括)師:哦,這是在誇讚頤和園,還有哪句話也在誇讚頤和園呢?(1.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2.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句話一句在課文開頭,一句在課文結尾,兩句話又都是在誇讚頤和園,我們可以說這是怎樣的寫法啊?(首尾呼應)

  四.品讀課文,遊覽長廊

  師:作者說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那麼它到底美在哪裡呢?下面我們就先跟隨作者去遊覽長廊吧。板書長廊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長廊美在哪裡,你是從哪裡感受到的?

  A、預設一: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請你們再讀讀這句話,圈圈畫畫有關詞語,你是從哪裡感受到了長廊的美呢? ① “綠漆”、“紅漆”,有紅的有綠的,顏色很鮮豔,很分明是吧,那就請你美美地讀讀這句話吧。

  ② 一眼望不到頭。這說明了什麼?(長廊很長)師:是啊,長廊的美首先在於它的長之美。你們有沒有過一眼望不到頭的這種感受?(大海)。當你遠眺大海,一眼望去,也是??能不能用你的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多叫幾個朗讀)

  ③ 作者又是怎樣把一眼望不到頭寫具體的啊?(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師:你真會學習,能夠聯絡下文去理解。聯絡上下文去理解詞語的意思是很好的一種學習方法,希望同學們能夠經常運用這種方法來幫助自己閱讀。請你再圈圈有關詞語,作者是怎樣把一眼望不到頭寫具體的?

  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用上了數字之後就把長廊寫得(跟具體了 ),這就是我

  們經常在說明文中見到的一種說明方法叫做(列數字 )。

  出示長廊圖片,看,這就是長廊,師:我剛剛聽到了同學們的驚歎聲,讚歎聲,那就請你們再帶著驚歎,帶著讚美的感情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B、預設二:你還感受從哪裡到了長廊的美呢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師: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①預設1.畫數量多。

  師:請你再讀讀這個句子,圈圈畫畫有關詞語,你從哪兒體會到了畫多。

  每一間 都有 幾千幅畫 師:是啊,畫的數量真多,你能不能用朗讀表達出來?(多叫幾個讀讀)

  ②預設2.畫內容豐富

  你從哪兒讀懂了畫的內容豐富呢?(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師:是啊,內容這麼多,而且每一幅畫都是各不相同的。想不想看看橫檻上的畫呢?

  ③出示圖片,看著這些多姿多彩的畫,你想說些什麼呢?當想到古代的能工巧匠們能在小小的橫檻上畫出了幾千幅各不相同的畫,你又想說些什麼呢?

  ④小練筆,假如你是頤和園內的導遊,你會怎麼向遊客講解長廊上的畫呢? 各位遊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長廊上的畫吧,大家請看,這一幅幅畫___________,你們看,特別是這幅畫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出來) 小結: 這些彩畫沒有文字說明,但我們卻能從中讀出一段段精彩的歷史故事,每一幅畫都足以見證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工匠們的鮮血與智慧。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一起來讀讀這段文字。

  預設三:

  周圍環境美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師:讀了這句話,你發現了什麼?(長廊兩旁花木很多)你從哪兒體會到的呀? (栽滿,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是啊,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一首寫花

  的歌謠,正月梅花??

  師:長廊不僅很長,畫很美,連他周圍的(環境)也很美。

  閉上眼睛,我們來感受一下環境之美吧。炎炎夏日,你漫步於長廊,忽然一陣微風從昆明湖上吹來,風中還夾雜著一絲絲甜甜的荷花香,用力深呼吸一下,立刻衝去了身上的暑熱,你有什麼感受啊?這就是神清氣爽。帶著你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

  荷花還沒凋零,雪白的梔子花又靜靜地開放了,淡淡的清香在空氣中醞釀,讓我們一起深呼吸一下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五.配樂齊讀第二自然段

  同學們我們走在長廊上,向前望去,生讀___________,向上看,生讀___________,環顧左右,生讀_____________,作者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把長廊的美寫了出來。 師:當走在長廊上,手撫摸著五彩的柱子,想到我們的祖先沒有先進的工具,卻建造出這麼雄偉的建築,此時你又有怎樣的心情?(驕傲,自豪)那就請你驕傲地讀一讀。配樂齊讀。師:讀了整段話,你發現了嗎第一句話和其他幾句話之間有什麼關係嗎?(總分)你觀察地真仔細。希望同學們也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多用用這種寫法。好嗎

  六.小結:僅僅一段長廊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美,相信園中的其他景色也一定會讓我們更加流連忘返的。

頤和園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這篇講讀課文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讚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首先弄清遊覽頤和園的順序和文中所寫的幾個景色的方位。然後,著重理解幾個主要景色的特點,抓住最能表現特點的重點詞句,展開想象,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學習目標】

  1、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3、學會本課新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課件,你想說什麼呢?

  二、學生自學

  1、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2、解決生字詞。

  3、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4、小組代表彙報,集體糾正問題。

  5、自己讀課文,要求正確。

  6、兩人一組互相檢查,要求正確流利。

  三、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輕聲讀課文思考。

  2、小組討論。

  3、代表發言,闡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第二部分:(2~5)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部分:(6)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清。

頤和園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認識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7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杆、昆明湖、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硃紅、痕跡、堤岸、雕刻、隱隱約約、玩賞”等詞語。

  2、初步朗讀課文,理清課文順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生字

  1、讀生字並組詞:

  殿、廊、柱、栽、築、閣、朱、堤、雕、獅、態。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讀詞:

  大殿、長廊、綠漆、欄杆、昆明湖、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硃紅、痕跡、堤岸、雕刻、隱隱約約、玩賞

  5、組詞:

  郎( ) 堤( ) 欄( ) 昆( )

  廊( ) 提( ) 爛( ) 困( )

  二、初讀課文

  1、在熟讀詞語的基礎上,讀課文,要求:

  正確、流利。

  2、課文先後寫了頤和園哪些景點?

  3、小組合作讀讀課文。

  三、作業

  1、寫生字詞。

  2、查詢關於頤和園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個清代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佔地約300公頃,其中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今天,我們和作者一起瀏覽一下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1、指名讀課文,填空:

  頤和園是一個( )的古代皇家園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

  二、分析

  1、請你當個小導遊帶我們去遊覽頤和園:

  ⑴ 默讀課文:

  你最喜歡頤和園那個景點?讀完有什麼感受?

  ⑵ 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能背下來就更好了。

  ⑶ 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彙報(讀、說、演、畫、貼)。

  2、請幾位小導遊分別向我們介紹:

  ⑴ 長廊:

  ①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700多米、273間,寫出了長廊的長和長廊間數多的特點。

  ② “每一間的橫楗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這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構圖多樣,從中感悟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③ 觀看錄影,體會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④ 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⑵ 萬壽山:

  ① 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壯觀的景象:“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間接地感受到佛香閣非常高。

  b、記住好詞:

  聳立、金碧輝煌的宮殿、閃閃發光。

  c、有感情讀一讀。

  ② 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a、讀後有什麼感受?

  b、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條件的可以放錄影。

  c、再讀一讀。

  ③ 體會一種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佔頤和園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寬闊。在這裡可以欣賞垂柳、堤岸、小島、十七孔橋……

  ②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又一次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③ 有條件的可以展示圖片或者錄影。

  三、小結

  1、學完這篇課文有什麼感受?

  自豪,高興,陶醉,喜悅……

  2、帶著這種感受,把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3、指名有感情地讀讀(最好配有古箏伴奏)。

  4、再次強調一下寫作的順序(尤其是表示遊覽順序的詞語)。

  四、作業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2、觀察熟悉的一個景點,寫一段話。

頤和園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認讀7個生字。瞭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背誦第7自然段。瞭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以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

  1、體會連段成篇的方法.

  2、瞭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課時安排:2 課時

  第1 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認讀7個生字。瞭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體會同為遊記但《記》與《頤和園》的寫作順序不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學生在頤和園中照的照片,說一說你們去過頤和園中的哪些景點。

  新授

  (一)學習生字

  1.默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本課要求會認和會寫的生字

  兩個同學互相讀這些生字,要求讀準字音

  2.生字從課文中走了出來,出示會認的生字,你們認識嗎?

  找同學讀

  全班齊讀

  回憶課文中所組的詞語

  全班齊讀詞語

  3.出示會寫的生字

  分成小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這些生字註上拼音

  小組內讀這些生字,把字音讀正確

  讀課文中的詞語

  4.記住生字字形

  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寫錯的地方

  同學互相交流

  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說一說怎樣寫才能漂亮

  自己練寫生字

  全班進行交流

  5.這些生字你們都認識了,能把課文讀得更加熟練嗎?

  自己練習朗讀課文

  請同學讀課文

  全班齊讀課文

  6.課文中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你還不理解,畫下來

  查閱漢語詞典,掌握詞語的意思

  請同學交流這些詞語的意思,說一說他們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課文

  1.自己小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什麼?把每一個自然段的內容進行批註

  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訂正

  再讀全文,思考《記》與《頤和園》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小組內交流,請同學發言。

  2.你們在讀書過程中有什麼問題提出來。

  認為能夠解決的同學之間相互解決

  最後提出解決不了的

  三、鞏固

  朗讀課文

  作業

  1.讀課文

  2.寫生字詞語

  作業

  收集有關的資料

  課後小結:幫助學生比較了《記》與《頤和園》的寫法的不同,並且進行了分段,還給學生補充了一篇按照遊覽順序記敘《頤和園》的例文,學生更是對寫作的順序一目瞭然。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背誦第7自然段。瞭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以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

  1、體會連段成篇的方法.

  2、瞭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她,構思巧妙,建築精緻,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園內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頤和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細細遊賞這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新授

  1.認真默讀每一個自然段,思考:這段寫了哪裡?景物有什麼特點?

  自由選擇最喜歡的一處景點,結合課外資料,變文中語句為自己的語言向大家介紹。要求突出景物的特點;語言簡練。

  2.學習並背誦第7自然段。

  自由默讀,思考:這段是圍繞著哪一句話寫的?介紹了哪些景點?各有什麼特點?

  放到全文中體會與其他景點的描寫有什麼不同?

  師引讀,生接讀,引導背誦,體會特點。

  獨立背誦。

  3.出示兩個句子比較,體會逗號和句號的用法不同。

  幫助學生進行總結用法的不同,練習朗讀這樣的句子

  三、鞏固

  以競賽的形式訓練詞語積累。

  課後小結:文章語言優美,內容十分容易理解,因此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請學生多讀書的方面上,採用了品讀,學生在反覆的讀書中,能夠感受景色的壯麗與優美。

頤和園教學設計5

  頤和園 教學設計與反思

  北常保小學 馬豔君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宮殿、蔥鬱、掩映、隱隱約約、堤岸、雕刻、姿態不一”等詞語。

  2、重點學習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學習課文寫景文章的敘述順序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瞭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觀察點觀察,所看到的景物特點不同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優美句段。

  4、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觀察點觀察,所看到的景物特點不同的表達方法,並學以致用。

  2、透過關鍵字詞,聯絡生活實際,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教學準備】頤和園風光片3分鐘;課件;課堂練習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激情引入,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片子裡播放的是哪裡的風光嗎?板書:頤和園

  師:是的,她,構思巧妙,建築精緻,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就是----頤和園;她,聞名世界,享譽中外,園內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她就是---頤和園。(學生有感情讀題,注意“頤”的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人們心目中,頤和園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啊,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頤和園,去領略皇家園林的魅力。請同學們開啟課本到87頁,自學要求: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反覆讀,並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頤和園?

  2、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3、反饋。

  (1)認讀生字新詞。

  大殿 長廊 堤岸 雕刻 畫舫 橫檻 栽滿 蔥鬱 掩映

  金碧輝煌 神清氣爽 隱隱約約 姿態不一

  (2)交流:這是一個怎樣的頤和園,請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課件:這是一個 的頤和園。)學生選擇積累的詞彙。

  (3)過渡:課文也有兩個

  句子很概括地寫了這是一個怎樣的頤和園,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找到句子劃下來。

  (4)反饋交流。

  隨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齊讀句子。

  ①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②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

  (5)課文讀完了,誰來說說導遊帶你們遊覽了哪幾處景點呢?

  (學生邊說教師邊歸納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6)同學們怎麼這麼快就發現了呢?

  A自由讀課文第2-5自然段,用“”畫出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②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①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④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③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B師:這些句子能否交換位置?為什麼?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理清敘述順序。(板書:按遊覽的順序)

  (7)用上表示方位的詞語,出示課文的主要內容,說說發現了什麼?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師生總結:“總—分—總”的結構;首尾呼應的寫法;過渡句的連線。)

  三、品讀4、5自然段,感受昆明湖的美麗

  1、在課文中作者用的筆墨最多,寫得最詳細的是關於哪一部分的內容呢?直接出示第5自然段,師說:頤和園的美無處不在,我們先來領略昆明湖的美。

  2、生自由讀課文,思考:看看昆明湖的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3、預設:

  (1)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的垂柳。(有長長的堤岸,有數不清的垂柳,這使你聯想到什麼詩句呢?----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2)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

  A、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此時,我們就站在昆明湖畔,範讀句子,你好象看到什麼?

  B、是啊,站在湖畔,印入我們眼簾的是滿目的蔥綠,這是多麼美的景色啊,讓我們也美美地來讀讀,齊讀。(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臺上下涵)

  (3)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A、生找到句子,出示並讓學生說說為什麼喜歡。

  B、給“姿態不一”找個近義詞。(形態萬千、千姿百態、姿態萬千等)

  C、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幾張獅子圖,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出示獅子圖片,引導學生朗讀)。

  D、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也來寫一寫你想象中的姿態不一的小獅子吧!——拿出練習紙,學生動筆寫句子——反饋。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有的 好像 ;有的,好像 ??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E、這些栩栩如生、姿態萬千的獅子,真是巧奪天功啊,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個句子——齊讀本句。

  4、出示第四自然段:

  師:在第4自然段中,也有描寫昆明湖的句子,你們發現什麼了嗎?生找。

  (1)出示句子——生自由讀,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感受?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2)你讀出了什麼?理解“滑”與“劃”,哪一個更好更合適。

  預設學生多種答案。聯絡生活實際。

  (3)指導朗讀(個別讀,集體讀,想象讀)。

  5、師:同樣是寫昆明湖,作者為什麼不把這段文字放在第5自然段呢?

  (一是站在萬壽山上看到的,一個是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由遠到近的順序)

  師小結寫法:由此可見,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觀察點,所看到的景物特點也各不相同。

  四、小結餘韻,再賞頤和園。

  師:“碧水 畫舫 遊船;綠島 石橋 獅欄”多麼美的畫卷呀!(配樂朗讀昆明湖的片段。)這節課我們徜徉在昆明湖畔,盡情領略了昆明湖的美,頤和園還有許多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完,道也道不盡,下節課我們再去細細遊覽。談談這節課的收穫吧!

  教學反思:

  根據課文特點,本課較為恰當地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設定情境,學生如同置身其中.教學步驟的安排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整體感知到頤和園的大與美,從課文找出直接寫頤和園特點的段落進行教學,理清文章結構,再透過文中的過渡句,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教學中穿插生字教學與朗讀指導,讓學生髮揮想象力自由學習生字,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讀中激發感情,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與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去朗讀、背誦、複述,將語言自然內化,達到對語言文字的切實積累,不失語文教學之本色。

  但在教學中亦有不少不足之處,如師在設計的一個問題:課文哪些自然段告訴我們頤和園又大又美的?學生在文中找了很多地方反映出頤和園的大與美的句子,而師的用意是想讓學生找出課文第一自然段與最後一個自然段總寫頤和園的大與美的句子,由於教師表述問題不夠明確,所以指引學生的過程花費的時間較多,對整堂課的教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又如在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的教學上,由於學生初次接觸這個知識點,而教師卻放得太開,先讓學生理清什麼順序,再說透過哪些詞知道。雖然只是一個教學順序的改變,卻沒有了先扶後放的過程,所以學生對此都較茫然。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明白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對問題的表述必須明確,切不可因為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放得太開,導致閱讀知識的把握不夠紮實,費時又少效!

頤和園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詞, 並能正確讀寫。

  2、 正解、 流利、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感受長廊的美。

  3、 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理解長廊建築藝術和繪畫藝術的美。

  教學重點:

  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想象詞語所描繪的情境, 感受長廊的美。

  教學難點:

  想像詞語描繪的情景, 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課題。

  孩子們, 你們到過北京嗎? 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去領略一處迷人的北京風光。(出示圖片) 宏偉的萬壽山, 佛香閣在鬱鬱蔥蔥的松柏掩映下熠熠生輝, 流光溢彩; 著名的十七孔橋靜靜地臥在昆明湖上, 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 宏偉而又秀麗; 徜徉在頗具特色的蘇州街, 會讓你領略到江南水鄉 獨有的秀美; 風景如畫的長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 貫通南北; 漫步在這世界上最長的長廊,沿途看山賞水, 那真是美不勝收。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頤和園。

  在頤和園的那麼多景點當中, 最著名的景緻要數長廊了, 大家齊讀課題。(29.頤和園的長廊)

  頤和園的長廊在 1992 年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 孩子們, 對頤和園的長廊, 你們特別想知道什麼? 作者也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疑問, 預習時你們發現了嗎? 開啟書勾畫出作者的疑問, 作者的疑問是什麼? ——一起讀: 長廊到底是什麼地方引人注目呢?

  是啊, 頤和園的長廊到底是什麼地方這麼引人注目?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相信透過對課文的學習, 一定能解開你們心中的疑問。

  二、 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 讀通句子, 標出段落的序號。帶有生字、 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

  2、出示課件, 檢測學生掌握生字新詞的情況。

  編輯 斗拱 典範 頤和園 引人注目 涼風習 習 依山傍水 精湛技藝 賞心悅目 意猶未盡 裝飾烘托 引人入勝

  孩子們, 斗拱的鬥是多音字, 在這個詞裡讀鬥, 三聲。(請跟我讀: 斗拱 斗拱) 引人入勝的勝是後鼻韻(引人入勝 引人入勝)。 另外, 頤和園的頤, 注意它的筆順。(師教一遍)

  我請這邊兩組的孩子來讀讀前兩排: 編輯 斗拱 典範 頤和園 引人注目 涼風習習。

  另外兩組的孩子來讀讀後三排: 依山傍水 精湛技藝 賞心悅目 意猶未盡 裝飾烘托 引人入勝 現在請大家一起讀, 每個詞兩遍。 編輯 斗拱 典範 頤和園 引人注目 涼風習習 依山傍水 精湛技藝 賞心悅目 意猶未盡 裝飾烘托 引人入勝

  3、開火車朗讀課文, 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讀後適當評議, 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三、 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 探索作者的遊覽頤和園的左右順序和頤和園主要主要景點的方位; 再看課文可以分成幾段, 分段的根據是什麼?

  學生自覺。

  2、師生交流。

  明確: 按“總-分-總” 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寫作者對頤和園的總體印象。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 分別介紹了長廊、 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最後一個自然段): 是全文的總結, 和開頭一段呼應, 表達了 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四、 熟讀課文。

  1、課件朗讀課文, 學生認真聽。

  2、學生朗讀課文。

  五、 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 積累優美詞句。

  第二課時

  一、設疑自探。

  1、默讀課文,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 什麼。(重點介紹了頤和園長廊的美。)

  2、 引導質疑: 是啊, 在頤和園裡最著名的景緻要數長廊, 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來讚美長廊——“長廊, 可以說是建築藝術和繪畫藝術的集中體現。”(齊讀) 讀了 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

  (1)長廊的建築藝術體現在哪裡?

  (2)長廊的繪畫藝術體現在哪裡?

  3、 提示引路, 自主探究。

  (1)出示自讀提示: 默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提出的問題,找出描寫長廊建築藝術繪畫藝術的語句, 在旁邊做出批註。

  (2)學生自讀自悟, 教師巡迴指導。

  二、 解疑合探

  欣賞長廊的建築美 過渡: 長廊的美, 是建築藝術和繪畫藝術的集中體現, 這就是長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首先我們來欣賞長廊的建築美。

  1、 感受長廊的造型美絕 “全長728 米的長廊, 整體造型從地面上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如果坐在飛機上從空中看, 就會發現它的形狀像一隻倒掛的蝙蝠。” 讀了這一句, 你發現了作者採用了什麼修辭? 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讀後你彷彿看到了 什麼?

  2、 感受長廊的風水 “長廊北倚萬壽山, 南臨昆明湖。 從擋住了 氣候上看, 冬天,萬壽山擋住了 北邊的寒風; , 夏天, 從南面的昆明湖上吹來陣陣涼風。 從環境上看, 長廊依山傍水, 構成美麗的圖畫。” 如果你行走在這裡會什麼樣的感覺? 你想用哪個詞來形容一下?

  3、 感覺長廊的結構絕 “長廊是斗拱結構, 全部是由木頭搭成的, 競沒用一顆釘子。” 讀這一句, 你想說些什麼?

  小結: 我國民間有在建築物上畫刻蝙蝠的習俗, 而蝙蝠倒掛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 而長廊所處的地理形勢非常絕, 即考慮了 氣候, 又考慮了 遊人對園中美景的一覽無餘, 真是人在廊中走, 景在身邊移。 造型更是非比一 般, 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多麼精湛的技藝啊! 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啊! 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讀, 齊讀、 賽讀等形式, 讀出長廊的美, 因勢利導, 感覺其中幾個句子的妙處, 並反覆感覺感覺長廊三絕的精美。 這三段的中心句是-(學生齊答) 過渡: 長廊的美, 不只體現在建築藝術上, 還體現在-(生齊答: 繪畫藝術上)

  二、 欣賞長廊的繪畫美。

  “在273 間長廊隨處可見賞心悅目的彩墨畫, 一共有14000多幅。” 這句話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從這些數字中, 你體會到什麼? 引導: 大家想不想知道這些畫有什麼來歷, 畫的是什麼內容呢? 下面就請同學們時計默讀第十自然段。 請大家展開想象, 這些畫還會畫些什麼?

  小結: 這些畫來歷不凡, 題材廣泛, 內容豐富, 顏色各異, 精美絢麗, 堪稱藝術珍品, 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利用插圖再現長廊的美, 讓學生再一次形象地瞭解長廊的特點, 體會、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師生合作朗讀第3 -1 0 段, 師引讀, 讓學生再從 文中感覺一次長廊的精美。 小結: 課文從建築藝術和繪畫藝術兩方面詳細描寫了長廊的美, 讓大家領略擁山抱水、 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景象, 讓大家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讀出對長廊的嚮往。

  三、 質疑再探。

  1、 請大家回顧課文內容, 看看前面提出的問題解決了嗎? 你有什麼新的疑惑? 》

  2、 盤點收穫: 學了這一課保鮮膜什麼收穫?

  四、 運用拓展。

  1、 自編習題: 請你根據本節課內容設計或兩道習題, 可以從詞語積累、 寫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2、 師: 長廊是頤和園和園中匠心獨運的一大手筆,除了它所具有的建築功能聞名於世以外, 長廊最吸引人之處還在於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彩畫長廊。 人們在長廊中漫遊欣賞的時候, 就彷彿是走入一座別緻的精妙畫廊。 這條獨一無二的長廊, 代表了中國園林建築的高超水平, 是頤和園的建築經典。

  (1)請你用課後練習中的四字詞語說說你眼中的長廊是什麼樣的。

  (2)課件展示頤和園的一些資料, 學生觀看後再蒐集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3)仿寫小練筆: 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 公園、 廣場等), 按總分形式把它介紹給大家。

  板書設計:

  造型絕 建築藝術美 風水絕

  29頤和園的長廊

  結構絕 繪畫藝術美-引人入勝

頤和園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頤和園》的特點及美景,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3、培養學生抓住特點,有序觀察能力和按地點轉換順序,有序有重點描寫見聞。

  4、概括中心,體會作者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

  二、教學準備

  1、《頤和園》多媒體課件

  2、組織學生蒐集中國世界遺產資料

  3、世界遺產風景書籤

  三、課時分配

  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播放課件、師語匯入:在我國的首都北東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板書課題)那裡風景秀美。是古代園林中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大花園。今天老師作一回導遊,尋著作者的足跡,帶同學們去領略——頤和園的美麗風光。

  2、簡介頤和園。

  (出示課件)感性認識頤和園的幾個主要景觀。

  3、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燈片,檢查字音正誤,區別字形,理解詞義。

  (2)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認識的字、詞,並回答認識理解這些字詞的途徑及方法。讓學生從中交流學習經驗。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讓學生說說作者按什麼順序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學生分組接力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

  4、自由讀並討論、理清課文思路。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和記敘的遊覽順序。

  (三)合作學習

  1、小組交流:作者的遊覽順序。

  2、默讀課文。思考:哪幾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頤和園的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1、欣賞長廊部分:

  (1)朗讀訓練:找出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朗讀。

  (2)思考:長廊有什麼特點?

  (3)出示課件,指導看圖(長廊圖)板書 : 長廊 長、美、奇

  (4)在長廊中游賞,給人一種什麼感覺,劃出有關語句,把你的感受透過朗讀把感情表達出來。

  (5)出示文字燈片。

  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①

  導語:走在長長的長廊中,飽賞那美景,讓人神清氣爽,下面讓老師帶同學們去遊覽萬壽山。

  2、欣賞萬壽山部分:

  (1)指名讀3、4自然段。學生評朗讀的效果。

  (2)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按什麼順序寫的?有什麼特點?

  (3)播放一段萬壽山錄影片。

  (4)設問,在萬壽山上看見了什麼?

  板書: 佛香閣 排雲殿 鳥瞰頤和園大半景色。

  (5)出示燈片,圖文對照找出各景物並重點理解“金碧輝煌 蔥鬱 掩映”的意思。

  (6)師對照圖著重介紹佛香閣,排雲殿兩面大景點。板書 : 雄偉壯麗

  (7)出示文字燈片②,生填空練習。

  ②

  登上萬壽山,站在職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 。正前面,是 向東遠跳,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 和 。

  (8)師小結。置身於萬壽山中,欣賞其美景,給人感覺如何?啟發想象。

  (9)生小組交流。

  4、小結學法,自學第5自然段。

  (1)自由讀、自學討論。a、從萬壽山,就來到了哪裡?b、昆明湖,十七孔橋各有何特點,劃出有關詞語。

  (2)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圖文對照,並理解“姿態不一”意思。

  板書: 昆明湖 物多景美

  (3)齊讀第5自然段。

  5、師小結。a第二段描寫了頤和園的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段與段之間又是如何過渡的呢?劃出過渡句。

  6、齊讀第1自然段。

  (1)導語:《頤和園》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頤和園簡直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2)出示文字燈片③

  (3)齊讀

  (4)小結:這是全文中心句,總起全文。

  7、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

  (2)設問:遊覽完頤和園後,給人的感覺如何?(讓人流連忘返)

  (3)齊讀。

  (4)小結:這一段是起總結全文作用。

  四、課外拓展

  1、複述課文內容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美麗的長廊讓人神清氣爽,雄偉壯麗的萬壽山使人大開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讓人心曠神怡,置身於這美麗的在花園中,真叫人流連忘返。

  2、學了這課文,你感受如何?請你把頤和園的美景告訴大家。這是遊記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課文是按參觀(地點轉換)順序寫的,全文結構特點,總一分一總。

  3、講述學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遺產知識。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均有發放風景書籤激勵學生環節]

  五、教學賞析:

  1、《頤和園》

  是第七冊的一篇寫景的講讀課文,它具體描繪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讚賞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圍繞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這幾大景點描寫,為此,教學時,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培養學生抓住景物特點及仔細觀察能力,掌握按參觀順序(地點轉換)有序有重點敘述見聞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巧妙地將風景書籤激勵學生與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課堂生機靈動的效果。

  2、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直觀展示各景點特點,讓學生從感性,直觀認識景物特點。透過助於學生從動態中去欣賞美景,理清景點的結構佈局。文字燈片,有助於學生重點詞句的理解,總之,集圖、聲、像等為一體的教學媒體,有助於本課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附板書設計:

  總寫

  長廊 長、美、奇

  頤和園 分寫 萬壽山 雄偉壯麗

  昆明湖 物多景美

  總寫

頤和園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讀及會寫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5.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朗讀感悟頤和園的美,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學習完位於北京的長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位於北京的一處被錄入世界遺產的景觀。同學們知道現存的三大皇家園林是哪三大嗎?北京西郊的頤和園和圓明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現在大家來看看這幅景區地圖,你們知道這是哪嗎?我們今天學習《頤和園》。

  板書:18、頤和園(邊寫邊說頤字的寫法)

  二、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認讀

  自由朗讀,開火車,再全班齊讀。

  (你們在預習的過程中,發現了這篇課文要學習的多音字是哪一個啊?)

  老師黑板展示易錯字。

  2.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小組討論)

  (1)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幾處美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找出課文中有關作者遊園路線的詞語。)按照什麼遊覽順序寫的?

  (3)看看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依據是什麼?並說說每一部分的意思。

  (遊覽先後順序,總分總結構)

  作者向我們主要介紹了哪幾處美景?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文章是按照什麼瀏覽順序記敘的?

  三、文段分析

  1.找出課文中有關作者遊園路線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什麼作用啊?將每個轉換的景點,段與段形成一個過渡連線。所以,這些句子是什麼句呢?過渡句。有什麼作用?承上啟下。

  2.作者先遊覽了哪一個景點?長廊。全班齊讀第二段,邊讀邊想:長廊有什麼特點?

  (1)長廊長,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這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列數字。 用具體翔實的資料來表現長廊“長”“間數多”的特點。

  (2)畫多,漂亮,美麗。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你們從“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中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什麼呢?上一課學習長城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修築長城時,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那麼,你們從這裡感受到了什麼? 智慧。

  (3)長廊兩旁給你怎樣的感受? 自然美景。風景美。

  全班齊讀,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那麼,作者是怎樣介紹長廊的呢?

  從整體看——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看廊內——“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3.走完長廊,作者還去到哪些地方呢?

  讀一讀3-5自然段,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麼景物?

  我們先看第三自然段,誰來說說這一自然段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景點?

  萬壽山上的景物:佛香閣、排雲殿。

  介紹完佛香閣、排雲殿,作者向我們介紹了?

  萬壽山前的昆明湖

  最後呢?從萬壽山下來,我們跟隨著作者看到了什麼景物?

  昆明湖的長堤、湖心島和十七孔橋。

  同學們知道了這些景點了,你們有沒有對哪些景物是特別喜歡的。

  現在:

  自學要求:

  1.選擇最喜歡的景物,把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用“_______”劃出來。

  2.劃完後有感情地多讀幾遍。

  3.想想景物有什麼特點。

  彙報要求:

  1.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個景物;

  2.讀一讀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

  3.講一講景物有什麼特點。

  現在,我們一起來到了萬壽山的佛香閣,有誰喜歡佛香閣的,請舉手。

  (學生彙報) 外形精美。高。

  只回答了高:佛香閣僅僅給你們的感覺是高嗎?佛香閣的外形是怎樣的啊,黃色的琉璃瓦又如何?說了外形的精美,皇家建築的宏偉氣勢。

  只回答了外形:老師給你們提示:從“聳”字感受到佛香閣的什麼?高。

  走完了佛香閣,我們來到了排雲殿,有哪些同學是喜歡排雲殿的呀?

  (學生彙報)雄偉壯觀。“一排排金碧輝煌”。

  那麼,這一段作者又是怎樣介紹的呢?觀察點是什麼?

  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的壯觀景象。

  離開了排雲殿,我們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看,正前方看到了什麼?喜歡昆明湖的同學又在哪裡呢?

  (學生彙報)靜、綠。

  還有哪裡寫出了昆明湖的“靜”?

  我們看一下這句的“滑”字,如果老師將“滑”改為這個“劃”字好不好呢?為什麼?

  為什麼第一個“滑”字會顯得更靜?滑,用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這樣的滑,湖面的波紋痕跡會很大嗎?

  如果用“劃”,你們想一想,划船的時候,船槳使水蕩起波紋,這種時候你們會覺得湖面是靜的嗎?

  所以,這個“滑”字,與前面一句“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相襯托。一靜一動,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靜。

  作者又是怎樣介紹景色的呢?

  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哪裡呀?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我們繼續跟隨作者的腳步,離開了美麗的昆明湖,我們看到了一座長長的石橋叫?十七孔橋。

  誰喜歡十七孔橋的呢?(學生彙報)

  哪裡看出了獅子姿態不一? “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你們從這裡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什麼? 智慧。

  四、佈置作業

  1.陽光評價2.小練筆

  3.家聽、抄詞、拼音

  五、板書

  長廊(內-外)

  頤和園 萬壽山(下-上,上-下) 頤和園

  (又大又美) 昆明湖(遠-近) 美景說不盡

頤和園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2、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遊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2、《頤和園》的風光圖片、課件

  【教學程式】

  一.複習匯入,遊戲激趣

  師:上節課我們初遊了頤和園,你覺得那裡美嗎?為什麼?

  1.指名回答。

  2,猜圖遊戲。

  3.這些都是頤和園的景色,作者按照什麼順序介紹的?

  4.指名答,師板書。

  二、學習“長廊”,掌握學法

  師:作者首先來到了長廊,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步伐去長廊看看吧。

  1.生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長廊有什麼特點?

  2.課文是怎樣寫長廊“長”的?畫出有關詞語。“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這是用具體數字來表現長廊的長。數字不好理解,可引導學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場的長度相比,增強感性認識。

  3.長廊不僅很長,而且很美,課文是怎樣寫長廊的“美”的?

  4.指導朗讀。

  三、合作學習“萬壽山”部分

  走完長廊,我們來到了萬壽山腳下,萬壽山上又有些什麼雄偉的建築呢?(學習第3自然段)

  1.出示圖片,從螢幕上看圖領略建築物的雄偉壯觀。

  2,學生默讀寫萬壽山段落,找出寫了哪些主要建築。(佛香閣、排雲殿)

  3.“佛香閣”有什麼特點?你是從哪知道的?

  “排雲殿”又有什麼特點?你從哪體會到的?)

  4.指導朗讀

  5.出示填空題。

  四、自主學習,體驗成功

  師:從萬壽山下來,作者來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麼?

  1.指名學生請第4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並簡單說說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比較滑和劃)

  3、昆明湖是這麼靜,這麼綠,讓我們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圍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讀第5自然段,男同學邊聽邊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島、十七孔橋

  ⑵指名學生讀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說說十七孔橋的特點是什麼?(獅子多)

  ⑶從螢幕上感受夕陽中十七孔橋的詩意美。

  4.這麼美的昆明湖讓我們用朗讀感悟一下。

  5.順理成章(句子重組)

  五、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師:其實頤和園的景物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隨著鏡頭再次走進頤和園。

  1.播放圖片。

  2.暢所欲言。

  3.這麼美的園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幫她設計一條廣告語呢?

  4.出示廣告詞。

  六.作業超市

  1、背一背:頤和園的景美,課文的語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讀幾遍,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寫一寫: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遊樂場等),按地點轉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3.畫一畫:頤和園很美,我要把她畫下來。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附:教學反思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因此,在教學中始終都以這個目標展開教學。

  1、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生讀課文時,我就設定了“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讓生邊讀邊想,初步感知文的寫作順序。然後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最後再說說從文中體會到什麼?感到遺憾的是在進行小練筆時安排的素材偏重於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結合課文,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幫助不大。

  2、這篇課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透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來體會長廊的美麗,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感到遺憾的是抓住了重點段落進行精讀,但為安排運用方法進行跟進的略讀訓練,使課堂整體效果顯得單薄。

  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但正是有了這些問題,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鑽研、虛心請教、及時充實,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遺憾。

頤和園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的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頤和園。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瞭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4.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 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民族自豪感。

  2. 學習本課按照瀏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

  二、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提出自學要求。

  (1)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 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並想辦法記住生字。

  (3) 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

  2. 檢查自學情況。

  (1) 指名朗讀課文。

  (2) 學生彙報怎樣記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彙報作者所描寫的頤和園的景點。

  (4) 彙報自己透過努力弄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頤和園》。

  (1) 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再讀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 認真讀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麼特點,向大家介紹。

  (3) 將自學過程中還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

  4. 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1) 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 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每一處景點的什麼特點?

  三、 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

  1. 讀了課文,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課文哪個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了?

  2. 指導朗讀,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 總結。

  五、 要認的字,練習要寫鞏固的字。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引入新課。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一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長廊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2. 學生彙報。

  (1)長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你是怎麼體會到的?

  (2)長廊還有什麼特點?

  (3) 結合理解“神清氣爽”。

  (4)指導朗讀。

  三、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麼呢?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

  2. 透過這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3. 指導朗讀。強調“閃閃發光”和“金碧輝煌”。

  四、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一轉眼,就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麼?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分別抓住了它們的什麼特點?

  3. 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的?

  4. 指導朗讀。

  五、 學習第五自然段。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麼?

  1. 自讀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你都看到了什麼。

  2. 從課文的描寫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橋有什麼特點嗎?

  3. 指導朗讀。

  六、 朗讀全文。

  七、 完成思考?練習3。

  八、 學習作者的敘述順序和抓住特點介紹景物的表達方法,練習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紹一處你熟悉的景物。

頤和園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這篇講讀課文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讚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首先弄清遊覽頤和園的順序和文中所寫的幾個景色的方位。然後,著重理解幾個主要景色的特點,抓住最能表現特點的重點詞句,展開想象,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學習目標】

  1、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3、學會本課新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課件,你想說什麼呢?

  二、學生自學

  1、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3、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4、小組代表彙報,集體糾正問題。

  5、自己讀課文,要求正確。

  6、兩人一組互相檢查,要求正確流利。

  三、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輕聲讀課文思考。

  2、小組討論。

  3、代表發言,闡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第二部分:(2~5)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部分:(6)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清。

頤和園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

  能力目標:瞭解作者遊覽順序,學習過渡句。學習作者按遊覽順序有序觀察,抓住景物特點準確描寫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培養學生審美愛美地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難點:重點:

  1、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2、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難點:體會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激趣引入。

  1、導語:孩子們,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來到了被譽為“人間天堂”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在初讀課文以後,你認為作者游完頤和園的總的感受是什麼?請說一說。(這可真是一座美麗的大公園。)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走進頤和園吧!那麼這節課就讓我們細細品讀課文,再來欣賞一下這個大花園的美麗風光吧!

  2、“各位遊客,昨天我們已經瞭解了遊覽頤和園的路線,大家還記得嗎?”誰來帶我們重遊一次。指名生答,師相擊點選導遊示意圖,然後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作者的遊覽順序是: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第2自然第一句話)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的腳下。(第3自然第一句話)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4自然第一句話)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第5自然第一句話)

  3、師接著引導:“現在我們就到這些景點去細細玩賞,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

  (二)導讀“長廊”,感悟學法。

  1、導語:“遊客們,現在我們走進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了(課件出示長廊圖),請大家仔細欣賞,看看長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出示學習要求: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劃一劃:用橫線劃出描寫長廊的句子,好好體會體會。

  (2)讀一讀:讀讀有關描寫長廊的句子,想象描寫的畫面。

  (3)想一想:作者運用什麼方法,抓住長廊的什麼特點寫?

  3、學生自讀自悟。

  4、師生互動,彙報交流。(先指名談談自己的遊覽後的.感受,教師相機出示相關句子。)

  (1)感受長廊的長:抓重點詞句-----出示長廊圖片,直觀感受-----有感情朗讀,讀出長廊的長。

  出示句子:“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這個句子時,引導學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間”這些詳實的數字,體會長廊的長和間數的多。再全班齊讀這個句子,讀出“長”這一特點。(師相機板書:長)

  (2)感受長廊的美:畫、花

  A、當學生讀“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一句子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自由讀,邊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再指名讀,並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讀,然後小組比賽讀,讓學生感受到畫的多和美,感受我國古代文化的燦爛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B、當學生讀“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這一句子時,指名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演繹讀,其他同學想象畫面,再全班齊讀,重點指導“神清氣爽”一詞的朗讀,讀得舒緩、陶醉,從而體會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美。(根據學生的彙報,師概括板書:美)

  5、師美讀長廊部分,生閉目想象畫面。

  6、出示長廊影片,讓學生欣賞。

  7、引導學生說說這部分是按什麼方法寫的,並歸納小結,這一部分是按從整體到部分的方法寫的。(即先抓住“長”的特點總體介紹,再寫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

  (三)學法遷移,自學探究。

  1、導語:“各位遊客,剛才我們遊覽了長廊,接下來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點,細細地去欣賞,然後和大家談談你的感受。”

  2、出示學習要求:運用學習長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景點(即課文3—5段),先自由學習課文,然後小組合作交流:

  (1)劃一劃:劃出描寫景物的詞句,好好體會體會。

  (2)讀一讀:讀讀有關句子,想象描寫的畫面。

  (3)想一想:作者運用什麼方法,抓住景物的什麼特點寫。

  3、在學生明確學習要求的基礎上,先自由學習課文,再小組合作探究。

  4、全班彙報交流。先指名學生談談自己遊覽後的感受,以及在重點詞句中領會到的景物的特點。

  師相機出示相關圖片,並適當點撥。例如佛香閣,引導學生從“聳立”一詞體會佛香閣的高,再提示學生除了“聳立”一詞,還有哪些句子可以體會到佛香閣的高?讓學生明白“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這個句子,也間接說明了佛香閣的高;又如昆明湖,學生很容易就會找到“鏡子”和“碧玉”這兩個詞來比喻昆明湖的靜和綠,還應引導學生抓住“滑”字來體會昆明湖的靜。根據學生的彙報,師相機板書:

  接著,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是用什麼方法來寫佛香閣和昆明湖這兩處景點的,如“佛香閣”是從整體上寫,突出“高”這一特點,而“昆明湖”是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到長堤、湖心島和十七孔橋的。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在學生領會學習長廊方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探究。在彙報交流中,欣賞品味語言文字,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優美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透過自己的感情朗讀表達出來,昇華自己對頤和園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突出了教學重點]

  (四)總結全文,領悟寫法。

  1、總結全文,激發情感。

  師:“遊客們,我們跟隨著作者遊覽了美麗的頤和園,大家感覺怎樣?”(指名生答,師相機板書:大公園、美麗)接著因勢利導:那裡的景色僅僅只有書上介紹的這幾處嗎?(不是)你是從課文中那一句知道的?難怪作者不由得寫道:“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這麼美的頤和園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國像這樣世界級的遺產還有很多,如長城、北京故宮,我們作為中國人,為此而感到驕傲。”

  2、學習寫法:“頤和園這樣美,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寫的?”(指名生答,並結合板書總結:“作者是按遊覽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那麼,今後我們寫遊覽活動,也可以學習這篇課文的寫法。”

  (五)佈置作業,體現個性。

  仿照課文的描寫方法,記一次遊覽活動。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美景說不盡

頤和園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文中的詞語。 2、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作者是按遊覽順序進行描寫的。

  3、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品讀的過程中感悟頤和園的美麗。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遊覽的順序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學生自由回答)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著名的旅遊景點不勝列舉。截止2003年7月,我國已有29處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天我們就去遊覽其中的一個地方,它位於北京的西北郊,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叫“頤和園”。

  2、板書課題:頤和園,和學生一邊說一邊寫,提醒學生注意“頤”左邊裡面是一個口。讓我們響亮地讀出她的名字——頤和園。

  3、釋題:“頤”是什麼意思?“和”呢?“頤和園”又有什麼寓意?(“頤和”二字,其意為頤養天年,安享太平。因此,“頤和園”三個字可以理解為:頤養天年,天下太平之園。)再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播放課件,配樂朗讀,欣賞圖片。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導遊,讓她帶領著我們一起去遊覽世界遺產頤和園。欣賞完後,請你用一個詞語或成語來形容你眼中的頤和園。 ( )的頤和園

  2、讓學生自己跟隨課文去遊覽頤和園,教師提出自學要求。

  (1)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並想辦法記住生字。

  (3)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色。

  3.出示生字詞,生認讀。

  4.指導書寫生字。

  5、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批文入情

  1、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1)課文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美景呢?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把作者重點描寫的景點,用橫線畫出來。 (2)四人或六人小組進行討論: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生彙報:1、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2、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3、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師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教師小結:文中第2、3、4、5這四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寫出要遊覽的地方,因此作者就是按照自己遊覽的先後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這種方法就叫移步換景,也叫做遊覽順序。

  2、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讀了課文,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美麗)

  (2)同桌互相討論:課文中哪裡直接寫了頤和園美麗?找出句子來讀一讀。

  1、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3)教師:這兩句話分別在課文的什麼地方?分別有什麼作用呢?

  生彙報:開頭——總領全文;結尾——總結全文。

  (4)教師:從中你發現了什麼?這是什麼寫法?

  生彙報:開頭段和結尾段意思一致,首尾照應或首尾呼應。

  (5)指導朗讀。看到這麼大和美的頤和園,你的心情怎樣?(生說:驚喜、喜愛、讚歎)我們就帶著這種心情來朗讀這兩段吧!

  3、給課文分段落,概括大意,學習行文結構

  (1)請同學們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或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來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這篇課文是按什麼結構寫的?

  生彙報:①總起:寫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②分述:寫長廊的景色。

  ③分述:寫萬壽山的景色。

  ④分述:寫萬壽山的景色。

  ⑤分述:寫昆明湖的景色。

  ⑥總結:作者抒發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總——分——總)

  (2)請同學們根據總分總的結構給課文分段並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起:寫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第二部分(2---5自然段)分述:寫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總結:寫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3)教師小結:總分總結構是一種常見的寫作結構,今後我們也要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四、創設情景,拓展練習

  1、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頤和園的門口,如果你是導遊的話,你準備

  怎麼樣向遊客介紹頤和園的遊覽路線呢?(出示平面圖和導遊詞)先請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選出一名小導遊,其他三個同學就當遊客。好,現在請你在四人小組內準備,想想怎麼介紹比較有禮貌,遊客可以隨時嚮導遊提問。

  2、邀請學生上臺當小導遊作介紹,師生互動。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真不錯,遊覽也挺仔細的,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大和美,也從中體會到了作者心中的喜愛和讚美之情。那你喜歡頤和園的哪一處景色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六、作業超市(四選二)

  1、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2、修改導遊詞,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3、用遊覽的順序,向你的朋友介紹一處自己熟悉的景物。

  4、查查資料,瞭解更多 “我國的世界遺產”。

  七、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美麗大 (總起)

  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美麗 說不盡 (總結)

頤和園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兒。

  2.體會前呼後應的寫作方法,並在迷人的張家界一課運用這種寫作手法。

  3.品讀描寫頤和園美麗景色的句子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匯入

  讀81頁單元導讀,思考:

  本單元圍繞什麼主題來寫?

  我國的世界遺產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園林建築《頤和園》。

  板書課題

  介紹:頤和園是我國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今天的頤和園已成中外遊客競相遊覽的一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朗讀感知學習前呼後應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這兩句話中都有一個詞語是?——美麗。翔這樣文章前後兩段都直接寫到頤和園的美,這種寫法就叫前呼後應,也叫首尾呼應,前後照應。前後呼應,可以使文章更完整結構更緊密,我們在寫遊記時就可以用上前呼後應的寫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讀文章

  1.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頤和園》緊緊圍繞美麗來寫,為了突出表現頤和園的美麗,作者遊覽了頤和園內的哪些景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遊覽的景點。

  2.作者在遊覽這些景點時是按照一定的遊覽路線遊覽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詞和詞語的連線,請同學們速讀文章,找出描寫作者遊覽順序的句子。

  學生彙報

  總結方法:像這樣按照遊覽順序邊走邊看,並且依次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達方式就叫移步換景(移動腳步,變換景物)。如果我們要寫一篇遊記,比如描寫我們的學校,就可以學習作者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3.現在請同學們從文章中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景點,找出你認為寫得很美的句子多讀幾遍,最好能說說一說美在哪裡。

  彙報

  小結:剛才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點來讀,來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

  四、拓展閱讀

  師:我們領略了頤和園的美,下面我們走進另一處自然景觀張家界。

  在頤和圓一課中我們學習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開頭點出美麗,結尾呼應美麗。現在我們來看《迷人的張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應嗎?找出相關的句子。

  2.接下來請同學們快速的讀課文,你覺得文章透過哪些景物寫出了張家界的景色如人間仙境?

  3.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兩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遺產名錄的景點——頤和園和張家界。欣賞了美麗的景色,學習了首尾呼應、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課下,同學們可以繼續閱讀叢書上的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

頤和園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

  目的: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的大和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幾幅畫,你們想看嗎?請你仔細觀察,看看圖上畫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你知道這圖上畫的是哪裡的美麗景色嗎?這是頤和園裡的美景。(板書:頤和園)指導讀音和寫法,請你看老師寫頤字,寫這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學習其它生字時,你也應該這樣,想想應該怎樣記著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你想從文中瞭解什麼呢??好,就讓我們一起讀書,討論,弄懂這些問題,看看從哪裡可以看出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學習課文,透過讀書,感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1.請同學們自由讀書,拿著筆,可以邊讀邊標出自然段號,畫出生字詞,你喜歡的詞語,讀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透過讀書,你讀懂了什麼?(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頤和園的大和美表現在什麼地方呢?請你再次讀書,把作者帶大家遊覽的地方畫出來。(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長廊,萬壽山和昆明湖去細細遊賞吧。你喜歡哪一處景物就來讀那一段,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你就把這些句子畫出來。

  4.你喜歡哪一處景物?為什麼喜歡?你從哪裡讀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發言,讀出句子,說說從哪裡體會出來的,(相機理解詞語意思,換詞體會用詞的準確:滑過,遊過。點明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你能讀出來嗎?應該怎麼讀?為什麼這麼讀?(指導讀書)

  總結:這節課,我們透過讀書,知道了到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處處有美景,讓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的確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可作者為什麼先寫長廊,再寫萬壽山,最後寫昆明湖呢?他為什麼這麼寫呢?我們下節課來討論。

  三、佈置作業:

  同學們,頤和園那麼美麗,可還有許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們國家在開拓旅遊產業,旅遊局希望能在電視上做做這方面的廣告,請你們課下幫忙設計個廣告詞,能吸引廣大遊客,說出頤和園的特點。你們願意嗎?好,比比看誰的廣告詞寫的好。

  第二課時

  目的:

  體會中心,學習寫法

  體會中心,學習作者按遊覽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

  1.同學們,頤和園是個大公園,為什麼作者只帶我們遊覽這些地方呢?(生自由發言,能說出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作者怎樣寫出頤和園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你覺得這樣介紹好在哪裡呢?你能當一個小導遊,來帶領大家遊覽頤和園嗎?

  3.想開去:和作者一起遊覽了頤和園,你有怎樣的感受呢?用上書中的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

  作業:你能這樣來介紹我們的校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