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摺紙動物》教學設計(通用5篇)

《摺紙動物》教學設計

《摺紙動物》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摺紙動物》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摺紙動物》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製作活動帶來的樂趣。

  2、認知目標:嘗試用紙進行摺紙、繪畫小魚,感受紙的多變性,進而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3、技能目標:會用輪廓線表現小魚的結構。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嘗試用紙進行摺紙、並用輪廓線表現小魚的結構。

  2、活動難點:幼兒在紙張摺疊的基礎上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課件PPT,紙張、勾線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故事匯入,引起幼兒興趣。(小魚在大海里游來游去,為了戰勝大怪物要變

  成一條大魚。)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展示小動物變身的過程,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小魚變大魚的過程。

  3、教師示範小魚變大魚的步驟

  教師示範摺紙過程。

  教師在摺好的紙上畫小魚。

  教師展開摺紙畫小魚。

  活動過程對畫好內容進行塗色。

  4、教師再次摺紙向幼兒展示小魚變身過程

  5、教師分發紙張請幼兒自己動手試著折一折、畫一畫。

  6、教師再次摺紙向幼兒展示小魚變身過程

  7、教師分發紙張請幼兒自己動手試著折一折、畫一畫。

  8、教師再次摺紙向幼兒展示小魚變身過程。

  三、結束部分

  教師巡迴指導,評價幼兒的摺紙、繪畫、活動延伸幼兒回家之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嘗試著用同樣的方法制作其他小動物的變身過程。

  《摺紙動物》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學習角對角對摺的基本技法,大膽嘗試按小猴子標記摺紙。

  2、對摺紙活動產生興趣,體驗摺紙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正方形紙人手一張。正方形範例一張。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表演猴子爬山問:老師表演的是什麼?好玩嗎?這是猴子爬山,小朋友想不想也來折一個?

  2、引導幼兒觀察正方形紙,認識對角線和對角。

  教師出示範例,引導幼兒看圖,說說:這是什麼形狀?紙上有什麼?告訴幼兒這是一張正方形紙,中間的虛線叫對角線,有猴子的兩個角叫對角。

  3、教師示範講解折尖尖的山的基本方法。

  將正方形紙放在桌子上,一隻猴子在上面,一隻猴子在下面,對著自己的身體,一隻手拿著下面的猴子,向上面的猴子折,然後用手指將山腳下的邊壓平。

  瞧:正方形的紙變成了一座尖尖的山,山上有什麼?山上有草,有樹,還有可愛的小猴子呢!

  小朋友們,你們想折一座尖尖的山嗎?

  4、幼兒進行摺紙活動。

  教師巡迴觀察,瞭解幼兒摺紙情況,給幼兒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5、展示幼兒作品。

  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欣賞作品,並給予表揚和鼓勵。

  《摺紙動物》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1、本課是一節綜合練習課,主要是以摺紙為主,另外用剪、撕、貼,畫等多種形式進行製作小動物的練習。

  2、以啟發幫助學生抓住動物特點和形體比例折出動物成為本課的要點。

  3、折出小動物之後,可以採用多種方法(剪、撕、貼,畫等方法進行完善,利用多種材料進行新增。)

  4、教材給予的製作方法較簡單,難度不是很大,留給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空間很大。另外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互助。

  教學目的:

  1、掌握摺紙的基本方法,並能運用此方法制作己喜愛的動物形象。

  2、學會把握動物的特點和比例結構進行製作。

  3、能基本運用剪、撕、貼,畫等方法進行完善,利用多種材料進行新增。

  4、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

  5、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和熱情。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基本瞭解動物的外形特點和比例關係。

  2、學會利用多種材料和方法進行製作和新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基本瞭解動物的外形特點和比例關係的能力。

  教學用具:

  動物娃娃、範畫、課件、摺紙作品、各色蠟光紙、音樂帶、水彩筆、黃色塑板、雙面膠,若干樹葉和花布頭等。

  課前準備:

  1、學生分兩排席地而坐,。

  2、教師將若干個動物娃娃掛在教室裡,並將一張淡黃色塑板放置幻燈幕布下。

  4、展示課件:(《摺紙動物》的封面。)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老師手拿一隻紙折的千紙鶴入場。(用千紙鶴引出一個小故事)。

  2、課件展示:(動物王國中的選美大賽。)

  3、老師提問:“動物王國中發生了什麼事?”(學生回答)

  4、投影儀展示:範畫(天空、陸地,水中的小動物代表比美)。

  5、老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認為哪個小動物最美?為什麼?”(學生回答)

  6、深入:“小朋友,你們還認為什麼小動物的體形和顏色很美?為什麼?”(學生回答)

  7、學生站出來,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叫聲和動態。(學生進行聲音和肢體模仿練習。)

  8、課件展示:(天上、陸地,水中的小動物圖片。)

  9、老師提問:“圖片中的是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不同的特點?身體各個部分互相有什麼比例特點?”(學生分小組討論之後回答。)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動物王國裡這麼熱鬧,我們的紙動物也想來湊湊熱鬧。”(再次提起學生的興趣。)

  2、投影儀展示:出示不同顏色、形狀、動態和種類的紙折小動物。

  3、每出示一個後提問:“這個小動物有什麼樣的特點,它的身體比例關係怎麼樣?”(學生回答,並進行鼓掌表揚。)

  4、開始引導比賽:(學生準備動手製作摺紙小動物)。

  5、按學生意願,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天上動物、陸地動物和水中動物),三組學生分別將自己的小組圍成一個圓圈。

  6、老師講解折剪小動物的三大要領:

  (1)要按照摺紙的規律來折。

  (2)可以在摺紙的基礎上,用撕、剪、貼等方法進行完善作品。

  (3)用畫筆新增小動物的各個部分。

  三、練習:

  1、開始引導學生採用各種方法進行摺紙練習。(老師發放各色蠟光紙給學生。)

  2、老師坐在地上和學生一起動手摺紙,並輪流帶學生做摺紙小動物)(摺紙過程中穿插音樂)

  3、在折剪過程中,老師提醒學生可用多種方法進行製作。(老師發放小樹葉和花布頭給學生,讓學生對摺紙進行新增,並讓學生對自己的摺紙作品進行添畫。)(老師提示學生可以採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進行創作。)(學生自由創作。)(老師將雙面膠貼在學生作品後面。)

  四、評議:

  1、老師隨堂進行評畫,請折得快的學生講解自己的作品。(投影儀展示作品,講己的想法和採用的方法),然後大家一起評議。(在學生製作過程中,老師將雙面膠貼在所有學生的作品後。)

  2、學生將自己好的作品按種類貼在黃色塑板上進行展示。

  3、老師在三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狀和特點,讓學生猜是什麼動物。(學生猜答)

  4、老師請作者上來講評自己的作品(特點和製作方法),其他學生也評議。

  5、老師獎勵學生,學生去拿自己喜歡的動物小娃娃,大家鼓掌表揚。

  五、活動:

  比賽結束,老師帶學生放鬆小手。老師和學生一起跳舞。(音樂帶《我有一雙小小手》伴舞)。

  六、延伸:

  1、學生將自己的摺紙作品貼在黃色塑板上,將作品全面展示。

  2、老師提問:“小動物這麼美,周圍好象缺了什麼?”(學生回答)

  3、老師和學生一起用水彩筆將摺紙小動物四周美麗的風景進行新增。(天上、陸地和水中的風景)。

  4、老師坐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欣賞美麗的動物王國。(放音樂)

  八、尾聲:

  1、課件展示:(動物王國裡的小動物向小朋友們說再見。)

  2、老師帶小朋友們向小動物們說再見。

  3、老師和小朋友們互相說再見。

  4、結束。

  《摺紙動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透過對站立的摺紙動物的研究與製作,使學生初步掌握動物立體造型的一般規律,提高動手能力。

  2.對動物的造型表現進行適當的誇張與裝飾,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透過對動物的瞭解與製作,培養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動物是人類的好夥伴。可愛的小豬、神氣的小鹿、英俊的小馬、笨重的大象、天真的企鵝……這些動物是小學生心中童話王國的嘉賓。利用身邊隨手可及的材料加以立體表現,引導學生探討動物能站立的方法,研究折法、剪法和畫法等,使紙做的動物站立起來、漂亮起來,這是完全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勝、好美的心理發展規律的。

  怎樣讓動物生活得更愉快,是富有同情心和愛心的小學生思考得較多的問題。只要激發小學生這種良好情感與表現慾望,就能讓小學生較好地去合作表現立體的摺紙動物,並把它們組成一個快樂的大家庭,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鐵鑄的小鹿、陶塑的疣豬、銅雕的群牛……形式多樣,情趣盎然。具象與抽象、現實與想象、傳統與現代並存,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與思路。這些精美的雕塑藝術品,主要是讓學生真切感受雕塑之美、立體之美,懂得對於身邊熟知的動物,可運用適當的材料進行創作表現。大膽發現、認識、聯想及靈活運用各種材質的媒材,應物造型,蓄情創造,就會使材料煥發新的生命活力。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個人透過折、剪、畫、貼等方法獨立製作完成能站立的摺紙動物,當然也可以與同桌一起互助完成。第二課時是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動物樂園”。

  2.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在好奇心驅使下,進行平面思維向立體形象思維的轉換,研究與實踐動物站立的方法。

  難點:啟發學生思維,舉一反三,根據多種不同的構思進行設計和製作。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各色彩紙、卡紙、廢舊掛曆紙、舊報紙以及剪刀、膠水等

  (教師)課件、各種動物圖片資料、紙折動物實物若干、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1.動畫引入。

  聽一聽:聽課件播放的各種動物的聲音。

  猜一猜:這是什麼聲音?是誰發出的?

  談一談:你最喜歡哪種動物發出的聲音?為什麼?

  學一學:最喜歡的動物的叫聲(如小狗汪汪、小貓喵喵……)。

  :這些動物都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2.展開。

  繼續欣賞動畫和圖片,逐漸地匯出動物雕塑圖片。

  說一說:看了雕塑家雕塑的動物,你有什麼感受?(提示: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神情。)

  比一比:這些雕塑的製作材料是不同的,你能說說它們各自用什麼材料製作的嗎?

  找一找:這些雕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發現了嗎?(提示:都是四肢著地站立著的。)

  想一想:用你手中的紙來製作站立的動物行嗎?

  試一試:一張紙怎樣才能立起來?(提示:折、卷、揉等。)

  折一折:有哪幾種折法?(提示:對摺、二折、三折等。)

  想一想:怎樣充分利用紙張呢?(提示:構圖要大、滿。)

  剪一剪:展示剪成兩半的失敗的作品,動畫反覆播放剪的過程,讓學生找出失敗的原因。(提示:剪時要注意留好連線處。)

  貼一貼:給剪好形狀的動物形象貼上花紋圖案,進行美化。

  學一學:這些紙做的立體動物是老師課前製作的,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3.作業與輔導。

  作業要求:模仿或自創站立的摺紙動物。

  學生大膽製作表現,教師巡視指導。

  4.與。

  玩一玩:讓學生模仿動物的叫聲、走路動作,上臺表演,作。

  評一評:誰做的作品大、美,站得牢。(提示:可採用實物投影方式。)

  延伸:下節課製作“動物樂園”。請同學們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準備好材料。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各類紙張、剪刀、膠水

  (教師)組織學生參觀動物園、海洋館或觀看溫馨“動物家園”的圖片或錄影資料,較大的有色卡紙和相關工具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1)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和分組情況。

  (2)欣賞評述上節課的優秀作品。

  2.講授新課。

  (1)欣賞動物園、海洋館、花鳥市場等相關的動物圖片或錄影資料。

  討論:你最喜歡哪種動物?它有什麼特徵?可以怎樣把它製作出來?

  (2)用最快的速度摺好卡紙並設計出最喜歡的動物外形。全班同學舉起來,比一比誰設計的動物最大方、最美;合作小組的同學之間相互賞析,指出修改意見。

  (3)討論:準備新增什麼樣的`花紋圖案?可選擇哪些合適的顏色?

  3.自主表現。

  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單件作品,教師巡視輔導,幫助解決製作中的問題。

  4.分組合作。

  分小組合作完成“動物樂園”,巧妙新增背景,如山、水、樹木、花草等。

  5.展示講評。

  (1)參觀各組合作完成的“動物樂園”。

  (2)投票選出最佳合作小組。

  6.課堂。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特別的收穫?還有些什麼問題?請同學們課後查詢資料,進一步完善“動物樂園”。

  《摺紙動物》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學會認真觀察圖片,能按畫面提示講述小兔摺紙幫助他人的故事。

  2、透過角色轉換,在情境中嘗試按原故事發展的線索創編故事內容並大膽講述。

  3、體驗幫助他人和得到他人幫助後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

  1、教師用的“小兔教棒”一根、講述圖片四張、故事名字卡片“小兔摺紙”。(圖片按照左一、中二、右一的位置張貼在黑板上,並用白紙遮蓋住。)

  2、幼兒自主講述的背景快樂音樂。(在電腦裡搜尋)

  3、幼兒人手一個儲物袋,內有:一個小兔頭箍、一張講述小圖片、三張方形彩色紙。(儲物袋掛在幼兒椅子的角上)

  4、欄杆背景四個:取教室內角色遊戲使用的隔斷欄杆四個,並在欄杆上貼上各種動物或人物的小圖片。

  5、彩色愛心卡人手一張、彩筆人手一支、紙飛機人手一架。

  活動過程:

  一、輕鬆談話,引起主題。

  1、教師(出示一張彩色紙):小朋友,你們會摺紙嗎?(會)如果你有一張紙,你會折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小兔教棒)教師:看來,摺紙是一件讓人開心又聰明的事。怪不得前幾天,有一隻小兔也高高興興地跑來告訴我,說它會摺紙啦!那小兔會折什麼呢?請大家來看一幅圖畫。

  二、觀察圖一,在猜測、講述、創編、角色互動中理解畫面內容並嘗試完整講述。

  1、小兔用紙折了什麼?摺好以後又是怎麼做的?

  2、小鳥不是有翅膀會飛嗎?為什麼還要坐在小兔折的紙飛機上呢?難道是小鳥……

  (幼兒採用句式:“我想小鳥可能是……”來大膽講述)

  3、原來小兔摺好紙後是去幫助有困難的小動物的,這真是一隻有愛心的小兔,讓我們一起把熱烈的掌聲送給小兔。

  4、那小兔是怎樣知道小鳥遇到了困難的?小鳥得到小兔的幫助後又會說什麼?(在角色表演中創編動物之間的對話:教師扮演小兔,手拿紙飛機;一幼兒扮演有困難的小鳥。兩遍以後全體孩子扮演小鳥,在大聲表達自己的困難和謝意後,得到小兔的紙飛機。)

  5、(把紙飛機放入自己的儲物袋)我們真是越來越喜歡這隻小兔了。現在請你來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把小兔幫助小鳥的事情講出來,讓小兔也喜歡你們,好嗎?(好)

  三、幼兒自主講述故事圖片二、三,理解故事發展的線索。

  1、教師:小兔幫助了小鳥,心裡真開心啊!接下來小兔會來到哪裡?遇到誰有困難了?小兔是怎樣用摺紙的本領幫助它們的呢?(把幼兒的半圓形座位變為馬路隊形:左邊豎排八人、右邊豎排八人。)現在,要請你們自己來看圖講故事了。輕輕地從儲物袋裡把小圖片拿出來,先仔細觀察後再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講完了,和你馬路對面的朋友換一張圖片。)

  2、幼兒自主講述,教師觀察、傾聽並適時給予輕聲地指引和肯定。

  四、看圖講述圖二、圖三的內容,進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發展內容。

  教師:剛才你們講了自己的小圖片,現在我們來講一講黑板上的大圖片,你喜歡講哪一幅就講哪一幅。(教師注意傾聽孩子的自主故事,並及時點撥孩子的亮點之處,給全體孩子一個語言豐富的學習機會。)

  五、完整講述三幅畫面,掌握一定的講述技巧。

  1、教師和孩子一起看圖講述,在對話部分,教師的聲音可適當放輕,引導孩子大聲講述。

  2、請2—3位孩子大膽地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