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篇1

  【課標要求】

  透過實驗,認識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學習目標】

  1.感受浮力的存在及方向。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會運用阿基米德原理。

  4.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學習重難點】

  1.探究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2.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評價目標】

  1.透過演示實驗一、二達成目標1.

  2.透過實驗二和實驗三達成目標2和4.

  3.透過達標測試達成目標3.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放映幻燈片,提問,並板書課題。觀看、思考、回答透過觀看圖片:死海中的人

  可以仰面看書;輪船在水中航線

  航行;節日放飛的氣球等,

  引出課題。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任務一:感受浮力

  實驗一:讓學生將乒乓球按入水中,鬆手。

  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到得現象,並設疑:乒乓球為什麼會浮上來?

  再設疑:乒乓球靜止時受幾個力得作用?

  點評學生的受力分析情況並適時給予鼓勵。

  總結:乒乓球除了受到重力外,還受到浮力得作用。且浮力得方向是豎直向上。實驗二:讓學生將鐵塊放入水中,鬆手、設疑:鐵塊受浮力嗎?

  當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時,引導學生做課本上的實驗,並提出實驗要求。

  巡迴指導。

  學生報告資料時板畫物體受力示意圖。

  提出問題:為什麼在空氣中鐵塊拉彈簧測力計的力大?而同一個鐵塊浸入水中時拉彈簧測力計的力卻小了?

  聽取學生彙報,給予適當的補充說明,得出結論,並板書浮力大小的表示式及浮力的方向。

  透過觀察、思考,發表自己的觀點。

  組織語言敘述:乒乓球受力情況,並上黑板畫出離得示觀察鐵塊的運動情況。

  引起認知上的衝突。

  學生透過回答,爭論,對需要探究的問題更明確。

  根據要求進行實驗,並記錄資料。

  比較資料:思考,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意圖。透過實驗感受浮力。

  任務二: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提問:浮力跟什麼因素有關?耐心聽取學生的猜想,並對各種猜想提出疑問,最後達成共識。

  引導學生做實驗去驗證。(為學生提供實驗器材)

  巡迴指導。

  聽取學生彙報。引導學生學會評估。

  而後得出結論。並點出這一結論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得出來了。它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帶著疑問思考。

  發表自己的觀點。

  根據要求進行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資料,透過探究實驗,思考,回答。

  透過實驗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任務三: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出示題目,讓學生限時完成。

  (教師巡視。)完成後讓學生展示答案並理由。

  1.用彈簧秤在空氣中稱一鐵塊,測得重20牛,當把這個鐵塊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時,彈簧秤的讀數為16牛,這時鐵塊受到的浮力是牛,若將鐵塊全部浸沒在水中,鐵塊受到的浮力是10牛,這時彈簧秤的讀數為牛。

  2.一個燒杯裝滿水,將一個體積為120釐米3的物體放入燒杯中,溢位的水重為1牛,此物體所受的浮力是。

  3.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的鐵塊重7.9N,當它全部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為6.9N,鐵塊受到的浮力是N,如果鐵塊剛好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鐵塊受到的浮力________N,測力計的示數________N。4.質量是395克的鐵塊全部浸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如果把這個鐵球放入水銀中,它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大?(已知ρ鐵=7、9×103千克/米3)。

  5.一個鋁球重4、5牛,體積為0、5分米3,如果把這個球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靜止時它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大按時完成題目。說出題目答案並理由學以致用

  三、歸納總結,說出收穫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大膽敘述自己的收穫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並表達能力。

  五、佈置作業,鞏固昇華

  課後3、4、6.選作:5認真完成作業。發散思維,張揚個性。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設計理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學習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問題,在“探究”中經歷並體驗科學探索的歷程,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跟生活緊密地聯絡起來,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最終歸於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將科學探究的要素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探究中敢於質疑、勇於辯論,在充分交流中比較、篩選出最佳的實驗方案。而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的指導作用突顯出來,從而使師生互動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實質意義。這樣一堂鮮活的課上完後,學生收穫的不只是知識,還收穫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培養、提高。因此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浸在(漂浮、懸浮、下沉)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施加的豎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計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浮力並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等於什麼”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2.學習阿基米德善於觀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透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及其方向,會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探究“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的過程。

  四、實驗器材

  演示實驗器材:鐵架臺、重垂線、雞蛋、食鹽水、乒乓球、大燒杯、紅毛線、水桶、水盆,準備一組與學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實驗器材(便於學生上講臺演示實驗方案)。

  學生實驗器材:橡皮泥、小石塊、小木塊、鐵釘、乒乓球、燒杯(100ml)、彈簧測力計、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細線。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生活中有關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輪船、木塊、水鴨子、人,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等。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事例中的輪船、人等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小組合作學習,嘗試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

  透過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現象與浮力有關;不僅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氣體對它的浮力。然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浮力現象,想了解哪些有關浮力的知識,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2.新課教學

  模組一: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透過探究,認識到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透過探究浮力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並會用來解決簡單的浮力問題。

  課型:新授課

  課時:第1課時

  教學重點: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測量

  教學難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具:乒乓球、鐵塊、水、燒杯、圓柱體、彈簧測力計、細線、溢水杯、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投影展示一組圖片:艦艇為什麼能浮在海面上,人為什麼能浮在“死海”的水面,氣球為什麼能騰空而起,氣艇為什麼浮在空中,思考這些現象為什麼產生?

  (二)、進行新課:

  演示實驗1:壓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後,乒乓球從水裡浮上來,最後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

  提問:乒乓球為什麼能從水裡浮上來?是誰給它的作用?

  總結:物體靜止時受平衡力,物體重力豎直向下,平衡時還應受到豎直向上的力,施力物體誰?是水或空氣。表明浸在液體內部或漂在液體表面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浸在氣體裡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向上的託力。物理學中力把這種力叫浮力。

  一、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裡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符號:“F浮”

  3、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思考:根據浮力的定義及壓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後,乒乓球從水裡浮上來,說明浮力的方向向哪?

  4、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思考:你還能舉出那些例子說明物體受浮力的作用?

  演示實驗2:把鐵塊放入水中,放手後鐵塊在水中下沉,並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問:下沉的鐵塊受浮力作用嗎?

  活動10.9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

  猜一猜: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想一想:用什麼樣的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

  實驗器材

  設計與實驗:

  比較鐵塊在空氣和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1)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個金屬塊,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N;

  (2)再將金屬塊浸沒到水中,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N。

  比較:比較兩次測量的結果

  現象:金屬塊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在空氣中時了。

  思考:為什麼金屬塊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在空氣中時減小了?

  受力分析:

  結論: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思考:能不能計算出浮力大小?

  分析:物體在F浮、F、G這三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

  所以F浮+F=G變形為:F浮=G-F

  二、浮力的測量:

  方法:彈簧秤測力計測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G,將物體浸在液體中測出此時的拉力F,G與F的差值即為物體浸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F浮。即“稱重法”。

  表示式:F浮=G-F

  課堂練習:

  1、一鐵塊掛在彈簧秤上,在空氣中稱量時,彈簧秤的讀數是32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稱量時,讀數是12N。鐵塊受到浮力是多少?

  播放動畫:水底下大魚小魚的辯論。

  小魚:我們在深處,受到的浮力大

  大魚:我的體積大,受到的浮力大。

  請你說說哪個魚說得正確?為什麼?

  要知道誰說的對,就要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浮力的大小

  學生實驗: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液體裡的深度;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

  研究方法:控制變數法

  實驗器材:

  實驗與探究

  1.在溢水杯中裝滿水.

  2.測出圓柱體的重力G物=_____N.

  3.將圓柱體逐漸浸入在水中,直到浸入一半時,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_____N.計算F浮1=____N.

  4.將圓柱體逐漸浸入在水中,直到完全浸沒,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_____N.計算F浮2=____N.

  5.改變圓柱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3=_____N.計算F浮3=____N.

  6.將圓柱體逐漸浸沒在濃鹽水中,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4=_____N.計算F浮4=____N.

  交流與小結:

  比較F浮1、F浮2可知:浮力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F浮2、F浮3可知:浮力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F浮3、F浮4可知:浮力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透過實驗和理論研究得出了有關浮力大小的原理。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

  推論: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表明F浮的大小與ρ液和V排有關,也論證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所得到結論。

  注意:使用推論是單位必須ρ液單位為千克/米3,V排單位為米3。

  V排與V物的關係

  A、“全部浸入(即浸沒)”V排=V浸=V物

  B、“部分浸入”V排=V浸物

  課堂練習:

  2、將一木塊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溢位500g水,則木塊所受的浮力為多少?

  3、浮在空中的氣球,排開空氣的重力為1N,則氣球所受的浮力為多少?

  (阿基米德原理也可以計算氣體產生的浮力。)

  4、已知物重為G=5N,體積V=0.6dm3,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有0.2dm3露在外面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浸沒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多大?(g=10N/kg,ρ酒精=0.8×103千克/米3)

  (三)、課堂小結

  學生先歸納,然後教師補充。

  (四)、佈置作業

  課本P93第1、2、3題。

  板書設計

  四、浮力

  一、浮力(符號:“F浮”)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裡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託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二、浮力的測量:“稱重法”

  F浮=G-F(G是物體重力,F是液體中拉力)

  三、浮力的大小

  1、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

  推論: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現確定第一教時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瞭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體、浮力的單位)。

  2、瞭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計算浮力的兩種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稱重法)。

  技能目標:

  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實驗研究物理問題,並歸納出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排除、歸納整理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透過介紹科學家的貢獻,鼓勵學生樹立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學難點:啟發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時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的關鍵:

  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學生思維障礙為突破口,針對性地安排實驗探索。

  四、教法與學法:

  作為探究自然科學的規律課,過程一般是

  本節內容要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與措施也不例外,因為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對具體的探索實踐中獲得資訊的分析,都表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路徑,因此,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開放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得出規律”。

  五、教學策略

  教材中是一個探索性演示實驗,但由於教師的演示實驗可見度較小,即使讓一些學生上講臺參與,仍不利於滿足大多數學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實施。故相應策略:

  1.把演示實驗改為並進式實驗:即有演示實驗又有學生實驗。

  2.透過分工合作和多次實驗,以篩選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和獲得不同條件下F浮與G排液的數值關係,並運用實驗驗證和歸納法為得出一般規律提供必要的素材。

  六、教具準備

  除了教師演示用裝置外,還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塊、飲料瓶、彈簧秤、燒杯和溢水杯各一個,塑膠杯,塑膠盤,膠水瓶,木塊、同體積的鋁塊、鐵塊和銅塊各一,水、酒精、鹽水三種液體各一杯,細線等供選用等。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提問複習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引入新課。

  浮體演示實驗1:橡皮球(空心體)在液體中上浮。

  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如:水中的游魚、游泳的人、漂浮的物體、沉入水中的物體等,在氣體中的物體同樣也受到氣體的浮力,如:空氣的浮力等。浸入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嗎?

  浮體演示實驗2:木塊(實心體)在液體中上浮(多媒體演示)。(說明:動態觀察、創設情景、激發思維)

  (二).新課講授

  1、浮力產生的原因(互動1)

  學生討論並啟發答出:立方體木塊浸沒在水中,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後兩個側面相對應的部位,距液麵的深度相同,水對它們的壓強相等。因而它的左右兩側面和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而由於立方體上表面距液麵的深度小於下表面距液麵的深度,所以它們受到水的壓強不同。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大於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強。上下表面積相等,據P=F/S得F=PS可知,下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上的壓力大於上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下的壓力,所以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就是產生浮力的原因。

  師:球體或無規則物體雖然沒有象立方體有明顯的上下表面,但它們受到浮力的原因也是由於上部下部表面受到壓力的合力產生的。

  2.浮力概念的建立(互動2)

  剛才我們看到的橡皮球和木塊浸入水中後都受到浮力,那麼請問:它們上浮後,漂浮在水中靜止有否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有!因為處靜止狀態,據受平衡力條件可以知道F浮=G物,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下面請看:

  沉體演示1:金屬球在中下沉

  沉體演示2:膠水瓶在煤油水中下沉提問(1):那麼浸在液體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針對學生思維障礙提出問題,進一步激發思維)

  提問(2):如何判定金屬球和膠水瓶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請同學們討論判定方案:把金屬球或膠水瓶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在讓它們浸入水中,比較前後兩次的讀數,如果示數減少了,則說明金屬球或膠水瓶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且減少量就是浮力的大小,即(F浮=G-F拉)。這也是測量浮力的方法。我們把這種方法叫稱量法:F浮=G-F拉(板書),並讓學生實驗。提問幾組:膠水瓶有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膠水瓶受到浮力多大?

  結論:浸在水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總結歸納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F浮=G-F拉

  說明:從“上浮”到“下沉”,從“浸沒”到“部分浸在”,從水到其它液體,改變實驗條件,異中求同比較,提供歸納素材。透過歸納,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能力。

  浮力是一種力,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其大小的單位也是牛頓,方向豎直向上;那麼浮力的大小:在什麼情況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什麼情況物體受到的浮力小?閱讀實踐教材P82“想想做做”引入研究課題。

  3、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實驗1材料:一團橡皮泥、水、玻璃球

  步驟: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狀,放在水中,觀察其浮沉情況。把橡皮泥造成船上面加重物(玻璃球),比一比,看誰能裝載更多的重物.提出怎麼裝載更多的重物?(解決問題)。引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

  實驗2材料:飲料瓶、小桶、水

  步驟:把飲料瓶逐漸壓入水中,注意手的感受,體會飲料瓶所受浮力及其變化,從感受及觀察到的現象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投影)

  學生自主猜測可能的因素:物體的密度ρ物(物體的重)、物體的形狀、深度h、浸入的液體密度、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排開的液體重等。

  師:同學們的猜想都有自己的道理,這些因素是否都會影響浮力的大小呢?今天我們也要象科學工作者一樣,用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同學們討論設計下面驗證的實驗方案:

  驗證實驗1: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物體的密度ρ物(物體的重)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2: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物體的形狀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3: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4:請設計檢驗F浮與浸入的液體深度h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5:檢驗F浮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有否關係的實驗。

  分配學生驗證課題:由於時間關係,而且我們要驗證課題的因素較多,所以我們全班同學分工合作: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一、二、三、四小組同學分別驗證實驗1、2、3、4,做完實驗後把合作探究過程和分析課題的結果向全班彙報,並與其它各小組合作交流、總結判斷: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投影實驗報告)。

  ((1)驗證實驗1:取相同體積的鋁塊、鐵塊和銅塊,使其全部沒入水中,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浮力。由於三者的密度(物體的重)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斷:F浮與物體的密度(物體的重)無關。

  (2)驗證實驗2:把同一塊橡皮泥捏成幾種不同形狀,分別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形狀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斷:F浮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3)驗證實驗3:把同一塊膠水瓶浸入的不同液體(水、酒精、鹽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不同,浮力也不同,

  故判斷:F浮與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有關

  (4)驗證實驗4:把膠水瓶浸入小桶的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水中的深度h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斷:F浮與浸入的液體深度h無關。可能出現兩種判斷:

  A:將彈簧測力計所掛的膠水瓶逐漸浸入水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少,證明F浮與深度h有關,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將彈簧測力計所掛的膠水瓶逐漸浸入水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少,當膠水瓶完全沒入水中後,繼續增大深度,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證明F浮與深度h無關。

  師:這兩個結論似乎是矛盾的,這說明物體在部分浸沒過程中不單單是深度h變化,還有更本質的因素有待發現,請同學們進一步觀察與比較一下,上述兩個過程存在什麼差異?A在驗證實驗中沒有控制變數一定(即沒有控制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故判斷錯誤。

  師:這兩個結論似乎是矛盾的,這說明物體在部分浸沒過程中不單單是深度h變化,還有更本質的因素有待發現,請同學們進一步觀察與比較一下,上述兩個過程存在什麼差異?A在驗證實驗中沒有控制變數一定(即沒有控制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故判斷錯誤。

  師:剛才同學們把飲料瓶逐漸壓入水中,體會感受飲料瓶所受浮力變化,故猜想F浮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可能有關。下面同學們一起驗證實驗5。

  (5)驗證實驗5:把膠水瓶浸入的液體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不同,浮力也不相同,故判斷: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有關,而與液體深度h無關。

  師:透過我們剛才的合作驗證,討論分析判斷,認識到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重、形狀和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h均無關,而與液體的密度ρ液和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有關。而且由實驗可得液體的密度ρ越大和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越多,即物體排開液體的重G排液也就越多,可見浮力的大小是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G排液有關的。提出問題:F浮與G排液之間是否存在著確定的數量關係呢?若相等?(由F浮=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說明只與ρ液、V排液這兩因素有關),若下相等(F浮≠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說明還有其他因素)?

  4、探索F浮與G排液的關係。(投影)

  (1)、學生自主猜想:

  如何透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2)、佈置學生討論並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測物體(沉體、浮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如何測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兩種方法)設計一個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室提供器材:物體(1沉體:膠水瓶、石塊、橡皮泥……2浮體:木塊、蠟塊)、液體(水、酒精、煤油、鹽水……)、大燒杯、塑膠杯、塑膠盤、彈簧測力計等。說明:這裡採用讓學生分組,可用不同的液體做實驗,再歸納出一般結論的方法。組織實驗:桌上有同學們所需要的器材,各小組可按需要選用,我們要親自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看哪個組配合的好、實驗操作熟練、測量資料準確。

  (3)、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分別對於沉體和浮體討論驗證方案,設計實驗合理後,設計實驗紀錄表格,並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沉體(如膠水瓶)全部浸沒和浮體(如木塊)部分浸沒在液體(如水、鹽水或酒精)中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

  ①對於沉體(膠水瓶)全部浸沒的記錄表格:(F浮=G-F拉)

  膠水瓶的重:

  G物=(N)膠水瓶在液體中受到拉力

  F拉=(N)膠水瓶浸沒在受到的浮力

  F浮=(N)

  (選用塑膠杯重可忽略不計)膠水瓶排開液體的重

  G排液=(N)

  ②對與浮體(木塊)部分浸沒的記錄表格:

  木塊的重

  G木=(N)

  木塊受到的浮力

  F浮=(N)

  (選用塑膠杯重可忽略不計)

  木塊排開液體受到的重

  G排液=(N)

  教師巡視,並幫助學生將實驗順利完成。幾組實驗報告,提問實驗中遇到什麼問題?解決方案?

  師:剛才我們分別做了不同物體(膠水瓶、木塊、橡皮泥、石塊、蠟塊)在不同液體(如水、酒精、鹽水、煤油)中所受的浮力與這些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的關係。現在我們歸納一下我們的實驗結論。

  (4)、歸納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①結論:浸在液體裡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在誤差範圍內)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這就是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數學公式表示為: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

  ②.原理的適用範圍:它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

  ③.簡介阿基米德的發現:投影資料。

  八、學習小結(見投影)

  1、知識要點,有兩種方法可以計算浮力: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和F浮=G-F拉。2、小結課題探究的一般過程。師:今天我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同班同學的合作,探究了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同學們表現了很高的熱情與積極探索科學的精神,共同完成了本課學習任務,目前國際上很多領域也採用象我們這樣的合作探究方式探索科學課題,如我國與國際合作探究、交流核科學技術(投影)。

  今後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將這種合作探究、學習交流的精神發揚下去。

  九、佈置作業

  1、完成提綱(達標反饋)

  2、實踐性作業:動手製作利用浮力工作的模型(如:輪船、密度計、潛水艇、氣球和飛艇)。

  十、板書設計:浮力

  一、浮力的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一、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3.方向:豎直向上。F浮=G-F拉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裡的物體(或氣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液

  3.適用範圍:液體和氣體。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浮力及其方向;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過程與方法

  ①透過實驗、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經歷探索浮力大小等於什麼的過程;

  ③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教學難點】

  透過實驗驗證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方法】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用具】

  乒乓球、燒杯、彈簧測力計、細線、溢水杯、石塊、鋁塊、銅塊、橡皮泥、小木塊、水、酒精、食鹽水、砂石適量、飲料瓶、水桶。

  【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從生活走向物理

  教師提出問題:在你們的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物體漂在水面上如:鴨子、輪船……同學們想過這裡面蘊含著什麼物理知識嗎?為什麼不會游泳的人穿上救生衣便不會淹死了,你們想過嗎?

  今天我們一塊兒來研究一下。

  二、探求新知

  學生活動一:研究浮力的產生及其方向各組同學分別把實驗桌上的不同物品放入燒杯中的水中,觀察現象。

  思考:乒乓球、木塊為什麼浮在了水上。根據我們學過的二力平衡的知識對其進行受力分析。請同學們自由回答,找學生代表上講臺畫出受力分析。

  教師總結:對答對的同學給予肯定表揚,不對的同學給予鼓勵指正。從而得出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教師提出問題:在剛才的實驗中,石塊、橡皮泥沉入了水底,沉入水底的物體受浮力嗎?請你們利用手中的器材驗證一下。

  學生活動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

  各組同學分別做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對不知如何的學生給予點播。實驗做完後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 並引導學生歸納出測浮力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物理學中把這種測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轉換法。

  得到一個求浮力的公式F浮=G-F液

  [設計說明:讓學生體驗物體在液體中確實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並引導學生尋求測量物體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簡便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練習鞏固:(完成後面本節練習題1、2。)

  學生活動三: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造船比賽”: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貨物,看一看,誰做的船載的貨物多?並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動手實驗並交流

  2.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情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從中獲得啟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3.同學們都知道“死海不死”吧,請你們實驗其中的原理。並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在做以上的實驗時學生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深度、液體的密度等因素有關係。

  教師引導學生把猜想合併歸類,引導各小組認領實驗課題。(提醒學生實驗時用“控制變數法”)

  學生分組探究:

  (1)探究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的關係;

  (2)探究浮力與深度的關係;

  (3)探究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的關係;

  (4)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係;

  (5)橡皮泥探究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係。

  各小組根據要探究的課題,設計實驗。設計完畢,組織各小組先討論設計的實驗步驟,進一步修正完善。然後根據修正的步驟探究課題,設計記錄實驗資料表格並交流,最後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彙報實驗過程與結論。

  教師總結: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密度、重力、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

  [設計說明:讓學生從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透過動手實驗,不斷的思維,提出可能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並進行歸類,分成各個獨立的可能因素讓各小組認領課題。透過學生團隊間的協作,進行方案設計,並對設計的方案從理論上的正確性、操作上的可行性進行全班交流討論,思辨、質疑和完善。]

  練習鞏固:(完成後面本節練習題3.)

  學生活動四:探究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學生先看課本自學,不懂的與同學交流、或問老師,然後動手試著做實驗進行探究。實驗做完後互相交流實驗結論。

  教師總結:首先對實驗中的誤差進行分析然後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推導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在一次強調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的關係)然後說明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各種氣體。

  [設計說明:探究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是本節的重點,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經歷知識建構過程,便於對知識的理解。由於此實驗較難做教師注意做好引導,這樣才符合認知過程。]

  練習鞏固:(完成後面本節練習題4.5.)

  三、本節小結

  最後,由學生交流本節課在知識上有哪些收穫、哪些遺憾.透過交流、回顧來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

  [設計說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各抒己見,對學生的見解,教師都應予以肯定。教師最後畫龍點睛,簡要概括。]

  【課後反思】

  1.教師應敢於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透過實踐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2.將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交給學生去做,這樣使同學們既對實驗結論加深了印象又幫助學生們解決較難的浮力實驗題做下了鋪墊。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篇6

  (板書課題)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標](1)知道什麼是浮力;(2)理解物理物體的浮沉條件;(3)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

  (三)[重點難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浮力產生的原因

  (四)[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歸納

  (五)[教學用具]兩端紮上橡皮膜的透明圓筒、彈簧秤、石塊、細線、木塊、水槽、水、酒精、煤油、鹽、乒乓球、雞蛋、石蠟塊、玻璃塊、氫氣球。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二力平衡條件是什麼?

  物體位於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圖1所示,當物體受力F1>F2時,這個物體還能保持平衡嗎?學生們很快答出:“不能”。教師接著提問:“物體將要向哪個方向運動?”(學生答):“向F1方向運動”。接著,教師小結:“當F1>F2或F1<F2時,物體的平衡狀態遭到破壞,物體將要向力大的方向運動。”

  二、新課引入:

  演示:木塊浮在水面;用手將乒乓球壓入水中,放手後乒乓球能浮上來,這是為什麼?(學生答):“這是因為它們都受到了水的浮力。”那麼在水裡下沉的石塊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第一節浮力

  三、講授新課

  演示:用細線拴住石塊掛在彈簧秤上,彈簧秤讀數表示石塊的重力。此時我用手向上託一下石塊,並向學生髮問:彈簧秤的讀數如何變化?學生答:“減少”。教師追問:減少的原因是什麼?學生:石塊受到手向上託的力。

  演示:課本12-2實驗,學生觀察彈簧秤的讀數有何變化?學生觀察後回答:“減少”,減少的原因是:石塊受到了水向上託的力,這個託的力也就是水對石塊的浮力,所以在水中的物體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重G減去物體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F。

  F浮=G-F(板書)

  演示: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酒精或煤油,重做上面實驗。實驗表明了石塊在酒精或煤油中也受到了浮力作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一)浮力:一切浸入液體內的物體,都受到了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板書)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體都受浮力。為什麼有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有的物體在水中上浮呢?

  (二)物體的浮沉條件(板書)

  讓學生思考:在水中下沉的石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兩個力的作用”。石塊下沉說明了浮力小於重力,所以浸入液體的物體當浮力小於重力時,物體下沉。由此對於浸入液體的物體得出結論

  當浮力小於重力,物體下沉(板書)

  再讓學生思考:浸入水中的木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這兩個力的作用”。木塊上浮說明了浮力大於重力,所以

  浮力大於重力,物體上浮(板書)

  演示:將雞蛋放入已配好的鹽水中,使它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讓同學們自己分析:雞蛋受哪幾個力的作用?雞蛋不動說明這兩個力大小如何關係?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所以對於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得出結論

  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板書)

  演示:繼續往鹽水中加鹽,觀察現象。雞蛋將漂浮在液麵上,同學們思考:雞蛋受哪些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這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大小如何?學生答:“大小相等。”所以對於漂浮在液麵上的物體得出以下結論

  漂浮在液麵上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板書)

  由此可知: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上浮還是下沉取決於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學生練習一]第141頁圖12-3(寫在小黑板上)

  透過前面學習我們知道,只要物體在液體中,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那麼浮力是怎樣產生呢?

  (三)、浮力產生的原因(板書)

  演示浮力產生的原因:

  演示一:用一個兩端開口的透明圓筒,兩端紮上橡皮膜,先將圓筒水平浸沒入水中(如圖2),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力向裡凹,可以看到兩邊橡皮膜凹程序度比上端明顯(如圖3),這說明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不相等,這個壓力差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

  下面我們根據壓強知識,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

  設想有一個立方體的浸沒在水中它的六個表面都受到壓力(圖4)。它的左右兩側受到的壓力有何關係?學生答:“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有何關係?(學生答):“是一對平衡力”。它的上、下面受到的壓力是否也相等?(學生答):“不相等”。哪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為什麼?(學生答):“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因為下表面距液麵的深度大,受到的壓強大,壓力就大。”上表面受到的壓力小,這兩個壓力的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

  F浮=F'-F(板書)

  因為向上的力大於向下的力,所以,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板書)

  演示二把表面很光滑的石蠟塊緊貼在玻璃片上,將玻璃片及蠟塊放入水槽,讓蠟塊與水槽底部緊密結合,蠟塊並不上浮(如圖5),輕輕撥動蠟塊,讓水進入蠟塊底部。蠟塊就會上浮(分析解釋這個現象可使學生加深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所以,要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否受浮力,關鍵是看清這個物體是否受到來自液體向上的壓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這個壓力差方向是否豎直向上。

  [學生練習二]

  如圖6示,兩個正方體物體分別與容器底部和側壁緊密接觸,往容器中倒水,兩物體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學生回答:“側壁上的物體受浮力、底部物體不受浮力。”

  物體不僅在液體中受浮力,在氣體中也受浮力。

  演示:氫氣球脫手後上升,就是因為受到空氣對它的浮力。

  讓學生思考:吹了空氣的氣球是否受浮力?(學生答):“受浮力”,為什麼氣球不上升呢?學生答:“因為受到重力大於它受到的浮力。”

  四、課堂小結:

  (1)浮力;(2)物體的浮沉條件;(3)浮力產生的原因。

  五、課堂練習:

  第142頁1、3、4題。

  [想想議議]從水中浮上來的皮球,從它剛露出水面到最後漂在水面上不動的過程中,皮球受到的重力始終不變,皮球上浮的過程中,浮力大於重力;當皮球漂浮在水面上不動時,皮球受到的浮力等於重力,可見浮力是逐漸減少的,皮球浸在水中的體積也在逐漸減少,所以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水中的體積有關,有何關係呢?同學們根據本節所學知識想一想,下節課我們再研究。

  六、佈置作業:第142頁5題

  浮力教案示例之二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1。透過實驗引發討論,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現象的能力。

  2。透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能力。

  3。透過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道一切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會用彈簧秤法測浮力。

  3。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4。知道物體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決定的。會判斷物體浮沉。

  5。會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並知道漂浮的物體浮力大小等於物重。

  【教學器材】

  彈簧測力計、墨水瓶、燒杯、水、乒乓球(3個)、溶液。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什麼是力?

  2。力的測量工具是什麼?(測力計)

  3。出示彈簧測力計下掛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幾個力?(兩個)

  4。兩個力是什麼關係?(一對平衡力)

  5。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麼?

  二、匯入新課

  (一)演示實驗

  1。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況,看到什麼現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了。)

  2。分析變化原因,手對空墨水瓶的託力多大?如何求得?

  學生實驗:

  將彈簧測力計吊著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沒,觀察到什麼現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了。)

  問: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現象?(浸沒在水中的物體受到水對它向上託的力。)物體在其他液體中是否也受到向上託的力呢?

  演示實驗:

  將吊著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麼現象?分析變化原因。

  問:漂浮的物體是否也受到向上的託力呢?

  學生實驗:

  將乒乓球投入水中,設法將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說明:(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就是浮力。)

  (二)板書

  一、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

  ↓↓↓

  (受力物體)(施力物體)(方向)

  分析:(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任何一個都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浮力的施力物體是液體,受力物體是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另外對浸入的理解,它包含兩種情況:①部分浸入;②浸沒。

  討論:

  1。給你彈簧測力計、水、燒杯、鉤碼,如何測出鉤碼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測鉤碼在空氣中的重力G。

  (2)物體浸入水中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拉。

  (3)求浮力

  2。浸在液體中物體一定受到浮力嗎?(有各種意見)

  演示實驗:

  圖1

  (1)取一隻去底的礦泉水透明塑膠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於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問:如果我往裡面注水,乒乓球會浮起嗎?(會。因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膠瓶裡面注水。現象:乒乓球被水壓在瓶底,同時有水從塑膠瓶口漏出。

  (說明浸在水中的物體不一定受到浮力。為什麼呢?)

  板書:二、浮力產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觀察乒乓球下面積滿水時有何現象發生?

  (現象:乒乓球下積滿水時乒乓球會上浮。)

  (4)將水倒回燒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給它向下的壓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積滿了水,即受到水對它向下的壓力,而且受到水對它向上的壓力。乒乓球上浮說明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這就是壓力產生的原因。>

  圖2

  我們舉特例來分析:立方體浸沒在液體中的受力情況

  立方體浸沒在水中,其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後兩個側面和麵積相等,並且對應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問:水給它們的壓強是否相等?(相等)

  問:水給它們的壓力是否相等?(讓學生討論)(壓力相等並且方向相反)

  分析:(p=ρghp=F/SS一定,F=pS)但是,上下兩表面處的深度不同,下表面處的深度更深,壓強更大,而上下兩表面的表面積相同,據p=F/SF=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壓力更大。即>這就是浮力產生的原因。

  板書:原因:>

  而根據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這就是浮力。

  板書:實質:=—,方向豎直向上。

  總結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問:既然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浮力,那麼為什麼有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

  板書:三、物體的浮沉

  演示實驗:將三個乒乓球浸沒水中(一個充滿沙;一箇中空;一個有部分沙,用蠟封住),鬆手後出現什麼現象?分析討論。

  圖3

  問:浸入水中的物體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們的施力物體是誰?(地球、水)

  一個物體在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力的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由它們共同決定。

  (1)當=G時,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靜止)(懸浮)

  (2)當>G時,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上升)(上浮)

  (3)當<G時,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下沉)

  板書:

  問:沉的物體最終處於什麼狀態?(靜止)為什麼?(另外受到容器底對它的支援力。)()

  問:那麼上浮的物體最終處於什麼狀態?(靜止)我們就說物體漂浮在液麵上,那麼,。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總結擴充套件

  (一)本書主要學習三個知識點:

  1。什麼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實驗法測浮力?

  2。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3。物體的浮沉條件。

  我們要理解、記憶,並且藉助實驗,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二)思考:上浮的物體(),上浮至漂浮在液麵上()

  討論:物體的重力怎樣變化?浮力怎樣變化?浸沒在水的體積能怎樣變化?說說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有關係?

  四、佈置作業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③知道浮力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①透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透過收集、交流關於浮力應用的資料,瞭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透過實驗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

  三、教學方法

  探究試驗

  四、教學器材

  瓶蓋、玉米粒、彈簧測力計、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學實驗盒內的套裝)、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燒杯、小燒杯等

  五、教學過程

  (一)、課程匯入

  木頭能浮在水面上,而鐵塊沉,下沉的鐵塊也受浮力嗎?(自己閱讀粗略找出本節的主要內容)

  (二)、探究新知

  1、浮力的概念

  對生活現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

  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物體受到向上託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

  演示實驗:浮在水面上的瓶蓋

  方向:豎直向上

  3、浮力的作用點

  透過學生的認知,規範為了研究方便,通常畫在物體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

  (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實驗1:在漂浮的瓶蓋內逐漸加入玉米粒,隨著玉米粒的增加觀察瓶蓋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不予評論)

  實驗2:在大燒杯內盛滿水,將空易拉罐逐漸壓入水中,體會浮力大小變化,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不予評論)

  實驗3: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沙筒在空氣中的重力,再將沙筒逐漸浸入大燒杯的水中,直至浸沒,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予以總結)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實驗探究:物體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的關係?

  儀器介紹:彈簧測力計、水槽、大燒杯、小套筒、沙筒

  參照課本48頁探究實驗的內容和步驟進行探究實驗(小組討論)

  方案交流:需要測得的物理量,為了避免錯誤,減小誤差,實驗需要注意事項。

  進行實驗:完成表格

  實驗資料:

  沙筒重:小套桶重:

  沙筒完全浸入水中後拉力F:

  浮力F浮:

  小套桶和水的總重G總:

  排出的水的重力G排:

  交流資料,得出結論。

  結論:沙筒所受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3)阿基米德原理

  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在上述實驗中,(有)推導:G排=m排g=液V排g,所以,F浮=G排=液gV排。(液是指液體的密度)。

  (三)浮力練習

  課本50頁第3題和第6題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佈置

  同步訓練《浮力》一節1-10題

  八、課後總結

  成功之處:

  不足之處:

  改進之處:

  附板書設計:

  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液體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浮力的作用點:通常畫在物體的重心上。

  浮力的大小:測量F浮=G–F

  阿基米德原理: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浮力公式:F浮=G排=液gV排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篇9

  一、學習目標

  1.認識浮力,掌握測浮力的一種方法——稱重法

  2.浮力產生的原因。

  二、課前回顧

  1.液體壓強的特點:液體對容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_______________都有壓強,在_________________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______________,同種液體內部壓強隨_______________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不同液體內部壓強還與______________有關。

  2.壓強的定義式:

  3.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

  4.什麼是深度:

  三、互動探究

  (一)什麼是浮力

  說出你的感受:將小瓶子輕輕的壓入裝有水的大瓶子中,你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2.畫出乒乓球漂浮在水面時的示意圖

  3.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和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你能確定浮力的方向總是

  4.你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浮力。

  活動1怎樣測出浮力的大小呢?

  1、如圖所示,在彈簧測力計懸掛一個物體,讀出測力計的示數F1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讀出測力計的示數F2,示數變____________,這個變化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這個實驗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方向_____________,浮力的大小與F1和F2有什麼關係

  3、浮力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浮力產生的原因

  活動2

  1、將瓶口朝下(不要蓋瓶蓋),放入乒乓球,壓著球向瓶子內倒水。你看到乒乓球__________________,將瓶蓋擰緊,重複剛才的實驗,你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畫出浸入水中的物體上下表面受液體壓力的示意圖。

  3、根據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物塊上表面所處的深度(選填“大於”,“小於”或“等於”)物體下表面所處的深度,所以物體上表面受到的________________(選填“向上”或“向下”)的壓力______________(選填“大於”,“小於”或“等於”)物體下表面受到的_______________(選填“向上”或“向下”)的壓力。所以物體受到液體給他___________(選填“向上”或“向下”)的合力,這個合力就是浮力。

  4、結論:浮力是由於液體對物體向_________和向____________的壓力_____________產生的。

  (三)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活動3

  1、提出問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進行實驗並記錄資料完成P87填空

  4、結論: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液體的_____________有關,跟液體的_____________也有關。全部浸沒在同種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跟浸入液體中的_______________無關。

  四、過關測試

  1.重20N的物體浸沒在水中用彈簧測力計稱量時減小了8N,則該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A、20B、8C、28D、12

  2.一切_______________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_______。

  3.浸入液體中的物體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_________物體上表面受到_________的壓力,這個壓力___________就是浮力。

  4.物體重為G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浸入液體中,測力計示數為F,則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___。

  5.彈簧測力計下吊著重為14.7N的金屬塊,當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9.8N,則水對金屬塊的浮力為_________N.

  6.一個盛有鹽水的容器中懸浮著一個雞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圖所示。圖上畫出了幾個力的方向,你認為雞蛋所受浮力的方向應當是()

  A.F1B.F2C.F3D.F4

  五、中考連線

  1、將一橡皮碗壓入水底,並使其緊貼容器底部,則皮碗浮力(選填“受到”或“不受”)

  2、將一物體壓入水中某位置,使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物體受到向上壓力為19.6牛,向下壓力為14.7牛,則物體受到浮力牛。

  3、一金屬塊在空氣中稱重為14.7牛,把它全浸在水中稱時,彈簧秤示數是9.8牛,則此時金屬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牛。

  4、輪船、鴨子等浮在水面上,是由於受到水豎直向的力,而在水中搬石頭感覺石頭感覺石頭變,也是由於石頭受到了的作用。

  5、如圖所示,一個重為0.2N的小球被線拉住而浸沒在液體中,如果它受的浮力是1.8N,則線對球的拉力是()

  A.1.8NB.1.6NC.0.2ND.0N

  6、做研究浮力的實驗中,

  (1)測量浸沒在水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步驟如圖

  ①細線把一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如圖所示,測出該物體所受重力G=1.2N;

  ②把該物體浸沒在水中如圖所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___________________;

  ③該物體所受浮力F浮=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圖所示,一個長方體浸在液體中,進行比較,你會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

  因為hA__________hB,(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所以PA__________PB,(根據P=ρ液gh可知)

  所以FA__________FB,(根據F=PS可知)

  8、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如圖所示,a、b是能自由移動的物體,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a物體一定受浮力作用B、b物體一定受浮力作用

  C、c物體一定受浮力作用D、d物體一定受浮力作用

  9、把一沉在水中的鐵塊從不中勻速拉出來,在鐵塊被完全拉出水面之前,手對鐵塊的拉力大小()

  A一直不變B不斷變大

  C開始不變,後來不斷變大D開始不變,後來不斷變小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篇10

  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麼是壓力,什麼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瞭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

  4.瞭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標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透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透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實驗資料.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數,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3.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4.透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透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瞭解壓強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廣泛性,認識科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重點

  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壓力與重力面積的正確理解.

  教學方法

  探究法:透過學生自己獨立的探究活動.觀察現象.收集資料.分析比較獲得對壓強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較歸納法:透過對具體現象、事例的對比、比較,提出問題,並透過研究歸納出一般的結論.

  教學用具

  壓力小桌、泡沫塑膠、砝碼、橡皮泥、木條、彈簧秤、投影儀、錄影機及錄影機資料等.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

  1.播放一段風光片:金色的海濱。鬆軟的沙灘.人們的身後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淺不同的腳印;茫茫雪原,浩浩無邊,想在上面步行的人雙腳深陷.幾乎寸步難行.雪橇卻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觀察教材中兩幅精美的圖片:小小的蟬可以把口器插入堅硬的樹皮,體態龐大的駱駝卻可以憑藉寬大的腳掌成為沙漠之舟.

  3.同學們自己分別用筆尖和筆帽扎手,體驗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從同學們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這些現象中,大家會想到什麼問題嗎?

  二、新教學

  [師]請同學們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或想法.

  [生]人走過沙灘為什麼會留下腳印?

  [生]人在雪地上,對雪地的壓力差不多,為什麼一個人陷了下去,而另一個沒陷下去?

  [生]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的感覺為什麼會不一樣?

  [生]蟬為什麼可以將尖尖的口器插入堅硬的樹皮中?

  [生]人走過沙灘能留下腳印和軟軟的沙灘有關係,因為在水泥地上走過就看不到腳印.

  [生]用筆尖扎手會感到很疼,蟬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樹皮中,是因為筆尖和蟬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認為上面的那些現象都是力作用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時,人對地或粉筆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況.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有一個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對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應等於物體的重量.

  [師]當我們要將釘子釘人牆面或將一枚圖釘按在牆上(也可請一名同學演示,感覺)時.釘子對牆面的作用力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生]按圖釘或釘釘子的時候.釘對牆面有垂直於牆面的作用力.

  [師]同學們剛才談到的幾種力的情況,它們有共同的地方嗎?

  [生]不論是對地面、桌面的力還是對牆面的力,它們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觸面上的.作用點在地面或牆面(接觸面)上.

  [師]我們把這種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演示]靜止在斜面上或從斜面滑下的物體.

  [師]請同學們分析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生]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筆盒對桌面的壓力.

  b.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c.按圖釘時圖釘對牆的壓力.

  圖略:

  透過分析學生應明確,有些壓力是由於重力的作用產生的.但大小並不一定都等於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支援面的壓力大小才等於重力.在很多情況下壓力和重力無關,壓力不是重力.

  [生]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呢?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麼因素有關?

  [師]同學們可以大膽猜想.

  [生]力越大產生效果越明顯.因此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關.

  [生]用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筆尖扎得很痛.而筆帽則沒有什麼感覺,

  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無關。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積有關.

  [生]我們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壓力作用的面積可能都有關係.

  [師]研究物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實驗.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大家可以透過實驗驗證,請同學們選擇合適的器材自己設計並進行實驗.

  (同學們分組活動.教師巡視並參與學生們的活動.最後進行交流)

  第一組:

  (1)先將沙子裝在一個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將沙麵攤平.

  (2)把壓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別在桌面上加2個和4個砝碼,觀察並記錄小桌腿陷入沙子裡的情況.

  (3)將沙麵攤平後.再將壓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別加2個和4個砝碼,觀察並記錄小桌陷入沙子裡的情況.

  實驗表格:略

  分析實驗現象:

  結論:

  第二組:參考教材圖13.1—3的方法設計實驗.

  (1)準備三塊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將橡皮泥編號)和兩根完全相同的細木條.

  (2)將一根細木條放在1號橡皮泥上.透過掛有1個鉤碼的彈簧測力計使木條對橡皮泥產生壓力.

  (3)取下l號橡皮泥,換上2號橡皮泥.彈簧測力計上掛上2個鉤碼.重做上面實驗.

  (4)取下2號橡皮泥換上第3號橡皮泥.將兩根木條放在橡皮泥上,重複實驗(3)

  比較三塊橡皮泥的形變情況.和第一組的結論相同.

  [師]兩組同學選擇了不同的材料進行實驗.兩組實驗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們研究問題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變數法.

  [師]其他組的同學還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補充嗎:

  [生]我們組分別用完全相同的兩塊橡皮泥.三根木條時掛4個鉤碼;一根木條時掛2個鉤碼模擬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內容.發現一根本條掛2個鉤碼時橡皮泥的壓痕較深,形變較大,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更明顯.

  [師]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資料,計算兩種情況下每平方釐米面積上所受的壓力;根據實驗現象說明每平方釐米上受的壓力和壓力作用效果的關係.

  (學生計算,一名同學板演)

  [生]根據計算和實驗現象說明,每平方釐米面積所受的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生]也可以說壓力的作用效果跟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力有關係。

  [師]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力叫做壓強.

  [生]可以說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投影]

  壓強的計算公式: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教師說明,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確定壓強的單位就是牛頓每平方米(N/m2).人們給壓強規定了一個專門的單位叫帕斯卡,簡稱帕(Pa),這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學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

  [師]帕斯卡是一個很小的單位,實際中還常用千帕(kPa),兆帕(Pa)

  [投影]

  1.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約0.5Pa

  2.一顆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對桌面壓強約20Pa

  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1.5×104Pa

  三、小結

  1.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不是重力。

  2.壓強:是反映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單位是Pa.

  四、佈置作業

  後習題

  五、板書設計

  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

  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壓強(P)

  壓強:公式:P=F/S

  單位:Pa1Pa=1N/1m2

  增大或減小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