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應對策略問題教學設計(精選6篇)

應對策略問題教學設計

應對策略問題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應對策略問題教學設計(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應對策略問題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3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回顧與探索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感受轉化策略的價值。

  2、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具體的轉化方法,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感受“轉化”策略的價值,會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會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孕伏轉化策略:

  教師:同學們,你聽說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嗎?(聽說過)

  教師:好的故事總能給人以啟迪,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啟發呢?學生自由交流感受,教師適時小結:曹衝能將複雜的事情與簡單的事情相轉化,從而巧妙的解決了問題,真是有志不在年高,了不起,相信同學們也會有不俗的表現。

  一、直觀演示,發現轉化策略

  課件出示:

  師:請你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哪個圖形面積大呢?拿出彩色題紙,可以用筆畫一畫、算一算,想辦法比較出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師:有答案了嗎?哪個圖形的面積大?誰來說說。

  生1: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生2: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

  師:你是如何比較出來的?

  生:(邊演示邊說)我們把這塊切開放到這塊,都變成了長5個格、寬4個格的長方形。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說出方法,如何平移、旋轉的?

  師:聽明白了嗎?想的巧妙,講的也非常清楚。誰再來說一說?

  師:原來的圖形不規則,不容易比較大小。同學們都是利用了圖形凹凸的特點想到了這個好辦法,非常善於觀察、思考。下面我們再來清晰的演示一下這個變化過程。請看,(課件演示)平移,旋轉,瞧,哪個圖形面積大?(相等)真是一目瞭然,原來的兩個不規則圖形透過平移、旋轉都變成了規則的的圖形。 (板書:不規則圖形 規則圖形)你們知道嗎,這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這種策略就叫轉化(板書課題)

  師:這樣轉化,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生:周長變了,面積沒變。

  師:還有什麼變了?(形狀變了。)

  師:你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的確,這樣轉化,形狀變了,面積卻沒變。(板書:形變積不變)

  二、喚醒記憶,回顧轉化策略

  1.圖形面積、體積方面的應用。

  師:同學們,其實,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就經常用到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比如說一些圖形的面積公式、體積公式的推導,就常常用到轉化的策略,你們能想起來嗎?自己先想一想,然後跟小組的夥伴交流交流。

  師:有的同學迫不及待的想說了,誰來說?

  生:在學習圖形的面積時,三角形的面積。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這是把一個三角形的面積轉化成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沒錯,這就是轉化。

  師:還有誰想說?

  生: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這是把什麼轉化成什麼?

  生: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師:準確的說,這是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這也是轉化。還有嗎?

  生:把平行四邊行轉化成長方形。

  生:圓也是把圓分成若干個小扇形,然後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生:圓柱是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

  師:這也是用轉化解決的新問題。

  課件出示: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

  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 圓的面積公式推導

  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 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

  師:大家來看,我們曾經用轉化的策略解決了這麼多新問題。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或者感覺有困難的,同位互相說一說。

  2.數與計算方面的應用。

  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習數學就是不斷學會轉化的過程。不僅在圖形的世界裡常常應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而且,在看似簡單的計算中也蘊含著轉化,回憶一下,在學習數與計算時,哪些地方用到了轉化的策略呢?

  生:小數乘法是轉化為整數乘法,分數除法是轉化為分數乘法來進行計算的……

  出示:2.5×0.4 1.25÷0.5

  + ÷

  師:請看,這兒有一組題,可以動筆算一算,體會體會轉化的作用,看看從中你又能發現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學生活動是巡視關注:是否會表達。)

  生:2.5×0.4是把小數乘法轉化整數乘法。

  生:1.25÷0.5是把小數除法轉化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師:說的真好,誰能像他這樣,舉個例子也說說自己的發現。

  生:計算 + ,是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

  師:說得真完整。

  師:很高興你和大家分享你的發現,重複的我們就不說了,誰還有不同的發現?

  師:在計算這幾個題的時候,我們都用到了轉化的策略,轉化前和轉化後有什麼關係?

  生:得數相同。

  師:你可真了不起,一下就抓住了轉化的實質,轉化前和轉化後結果不變。(板書:得數相等)

  三、實踐應用,體驗轉化策略

  1.巧用轉化寫分數。

  2.巧用轉化求周長。

  鼓勵學生獨立做在作業紙上,然後,組織彙報、交流。

  師:周長各是多少釐米?有答案了就舉手。

  師:左邊圖形的周長是多少?(16釐米)

  師:右邊圖形的周長可有難度了。

  生:也是16釐米。

  師:你怎麼想的?

  學生邊指邊說想法。

  師:你是想把這四條邊平移是嗎?

  師:大家來看,他是把這個圖形想象成了什麼?(長方形)能行嗎?

  師:我們來看一下(課件演示)真像大家想的那樣,這是把什麼轉化成什麼?

  生:把不規則圖形轉化成長方形。

  師:這樣轉化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生:面積變了,周長沒變。

  師:還有要補充的嗎?

  生:形狀也變了。

  師:咱們同學不僅會觀察,還很會想象。我們在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時候觀察很重要,想象也很重要。感受到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樂趣了沒有?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

  3.巧用轉化求面積與周長。(只列式,不計算。)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大膽的想象,仔細的思考。要求這個圖形的面積,如何轉化呢?

  師:這麼快就會了,誰來說?

  生:能轉化成一個半圓。

  師:怎麼轉化呀?

  生:把那塊割下來,補到缺少的那塊。

  課件演示

  師:是這樣嗎?這樣果真就轉化成了一個半圓。看來咱們同學用轉化解決問題已經得心應手了。不過這個問題要變一下

  師:如果要求這個圖形的周長,該怎樣轉化呢?

  生1:把左邊的半圓平移到右邊,轉化成一個小圓,用大圓周長的一半加上小圓的周長。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2:整個一個圖形可以轉化成一個大圓。

  師:怎麼就能轉化成大圓的周長?

  引導學生思考大小圓之間的關係。

  生:大圓的周長是小圓周長的2倍。

  師:你怎麼知道大圓的周長就是小圓周長的2倍?

  生:大圓半徑是小圓的2倍,大圓周長也是小圓的2倍,小圓的周長是大圓的二分之一,合起來就是一個大圓的周長。

  師:咱們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到了不同的轉化方法,並且這種轉化的方法使問題變得非常簡單。

  4、巧用轉化計算。

  出示: + + +

  師: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做在作業紙上。

  生:通分,都變成分母是16的分數。

  師:可以。通分也是一種轉化,再仔細觀察算式,你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嗎?

  生:每個分數的分子都是1,分母依次乘2。

  師:你能試著再往下寫兩個分數嗎?

  生: + + + + +

  提問:如果是這個算式,你還想用通分去做嗎?那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

  課件出示正方形圖

  引導學生分析塗色部分的大小可以用1減去空白部分的大小,1-

  師:明明是個加法算式,怎麼變成減法算式了?

  生:因為這裡還空缺一個 。

  師:聽明白了嗎?這位同學藉助圖形幫助進行算式的轉化,非常善於觀察和思考。

  5.關注生活。

  如何求1張紙的厚度? 如何求1個燈泡的體積?

  四、暢談收穫,提升轉化策略

  師:透過今天的研究探索,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交流。

  師:看來,大家的收穫真不少,最後,有兩句話想與同學們分享分享。

  出示:

  解題時,往往不對問題進行正面的攻擊,而是將它不斷變形,直至轉化為已經能夠解決的問題。

  ——數學家路莎彼得

  應對策略問題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主要學習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資訊,用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在列表整理資訊時,本課例題呈現的資訊更復雜,而且在列表時所求的問題也沒有表示出來,需要學生先根據要求的問題選擇相關資訊列表,然後再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在學生掌握了簡單實際問題、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係,學會了從條件出發、從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的策略,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解決實際問題經驗的基礎上,教學兩積之和等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初步學會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條件和問題,感悟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的策略,總結和歸納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資訊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資訊,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透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經歷提取資訊,發現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蒐集資訊,整理資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並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透過學習,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資訊,用從條件想起或從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帶著問題去尋找策略,分析數量關係。

  四、教學方法:

  教學中要知道學生透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和反思,不斷增強運用有關策略解決問題的自覺性。引導學生在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結果的合理性。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策略

  談話:首先,我們來玩個小比賽。這邊兩組叫紅隊,這邊兩組叫藍隊。拿出老師給你們準備的課程表。比賽規則很簡單,請你找到老師所描述的科目,然後圈起來,圈好的同學立刻起立,咱們看看,哪隊同學反應最快,注意,老師喊停以後,你就不能再動筆,也不能再站。明白了嗎?紅藍兩隊的隊員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你覺得這個比賽公平嗎,為什麼?

  師小結:小小課程表用不同方法進行整理獲得的效果就不一樣,所以我們做任何事都要選擇好的方法講究策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

  師:這兩種整理的方法,你喜歡哪一種?

  談話:同學們都認為用列表的策略來整理課程讓我們看得更清楚、一目瞭然,那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列表的`策略。(板書:列表)其實生活中列表整理的例子非常多,咱們一起來看一看(日曆、值日表),咱們身邊還有很多數學問題也可以用列表的策略來解決。

  (二)激發內需,形成策略

  1、聯絡生活,教學新課

  (1)出示例題中的已

  知條件。

  (2)看了這些資訊,引導學生思考體會。(資訊比較多)

  師:條件這麼多,看來需要整理一下,那可以怎麼整理呢?

  (3)根據學生反饋將所有的條件整理進一個表格中。

  (4)出示問題: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

  那你覺得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表格中的所有資訊嗎?為什麼?

  小結:所以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直接根據問題來整理資訊。

  (5)直接出示問題和簡化的表格。

  下面,請你想一想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怎樣?

  (6)那你能說一說這題有怎樣的數量關係嗎?你是怎麼想到的?

  ①學生反映從問題想起。(板書)

  ②回到表格,引導學生還可以從條件想起分析數量關係。

  (7)讓學生分佈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訂正時提問:你每一步求出的是什麼?

  (7)答案是否正確?先進行檢驗,再與同學交流。

  提醒學生:以後解題時都要對解決問題的結果進行檢驗,發現錯誤要及時訂正。

  3、這道題還有一問,請想一想:求杏樹比梨樹多多少棵,應該怎樣解答?

  請同學們先獨立列表整理,然後說說怎樣分析數量關係。

  4、比較,小結

  剛才我們一起解答了兩個問題,你發現在解答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嗎?

  學生討論、交流,總結得出解決問題時一般要經歷的另外3個步驟。

  (三)鞏固拓展,提升策略

  過渡:其實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列表的策略。學校裡就有一些數學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1、“練一練”第一題

  獨立看書明確題意。(請學生說說在圖中知道了哪些數學資訊)

  問:看過圖後,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資訊?指名學生說一說。圖上有這麼多的資訊,你能用列表的策略把這些資訊整理好嗎?(學生整理資訊)

  班級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麼?(先求三、四年級分別有多少人)

  2、“練一練”第2題

  師:學校裡的江老師也有問題要同學們解決,我們來看下。

  學生讀題,明確題意。

  請同學們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在作業紙上獨立列表整理。

  班級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麼問題?

  3。、“練習九”第1題和第2題

  請學生一起讀題。(第2題先解答,再檢驗)

  (四)全課總結

  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解決問題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穫?

  講述:其實,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今天只是初步學習了其中的一種——用列表的方法整理資訊的策略。誰能說說我們一般在解決怎樣的數學問題時可以用到這個策略?相信在今後的學習中,同學們會形成越來越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應對策略問題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94-95頁例1及隨後的“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運用列舉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策略的價值,並使學生能主動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策略帶來的好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表格。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2分鐘)

  談話:同學們,我們以前學到過解決問題的策略,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策略啊?(板書:從條件想起,從問題想起,畫圖,列表)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教學例1。(20分鐘)

  (一)弄清題意,引發需求

  1、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長的木條圍一個長方形花圃,怎樣圍面積最大?

  2、(指名讀題):從題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資訊?你還能發現題目當中隱藏的資訊嗎(2人答)?(長方形的周長是22米)(掌聲)

  師:周長一定是22米,是保持不變的,長和寬也會像周長這樣保持不變嗎?長和寬在變化,那麼面積也就有大(頓)有小。

  師:長和寬可能會是幾米?指名答 (板書: 長: 9 寬: 2 )

  他猜得對嗎?再指名答理由(2人)。(板書:長+寬:22÷2=11(米) )

  設疑:還有不同的圍法嗎?(有)大家想一想:在這麼多圍法當中(板書:),要想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可以怎麼做?(把所有圍法都列舉出來)大家想不想親自動手來圍一圍?

  (二)嘗試列舉,感知策略

  1、分層提出要求:

  ?請你用22根小棒擺出不同的長方形,將結果填寫在記錄單中。

  ?也可以直接填寫記錄單,再透過擺小棒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操作,師注意收集(A:遺漏B:重複C:全但無序D:有序)的表格進行投影展示。

  2、比一比:大家更欣賞哪種記錄方法?(D)為什麼?(板書:按順序)按順序列舉有什麼好處?(板書: 不重複 不遺漏)

  師:這位同學真了不起,掌聲送給他。(掌聲)

  師:請剛才沒有按順序填寫的同學改成按順序填寫,老師也來改一改。( 補齊板書:長(m):10 9 8 7 6

  寬(m): 1 2 3 4 5 )

  7、同學們數數看,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5種)現在你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嗎?(長6米,寬5米)你是怎麼知道的?

  (補齊板書:面積(㎡):101824 2830)看來我們還要對列舉出來的結果進行分析、比較,這樣才能選出我們想要的。

  8、小結揭示課題:像剛才這樣把事情發生的所有結果按照一定的順序一一列舉出來,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們通常就稱它為“一一列舉”的策略。(板書:——一一列舉)齊讀課題。

  (三)反思回顧,加深理解

  1、提出要求:回顧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麼體會?(列舉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列舉時要有序思考,對列舉的結果要進行比較)

  2、進一步要求:其實列舉的策略同學們並不陌生。大家思考一下: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運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小組交流。(如:一年級:10的分與合)

  追問: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有什麼好處?在列舉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過渡:王大叔有個女兒叫小芳,他送給小芳一個禮物,是什麼呢?對,小鬧鐘

  三、拓展應用,豐富體驗。(16分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突出“有序”)

  (1)指名讀題,指名板演。

  (2)學生嘗試解答,組織交流反饋:重點讓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列舉的。

  過渡:你們喜歡學校的飯菜嗎?小芳也很喜歡,讓我們來看一看小芳所在學校食堂的飯菜情況。

  出示練一練第二題。

  進行葷菜搭配時,可以按表中的樣子從葷菜想起,也可以從素菜開始一一列舉,一共有12種不同的搭配。

  過渡:小芳有一個愛好是上網,在課餘時間經常透過瀏覽一些網站來增長自己的見識。大家是否知道網站為了及時釋出最新的訊息,都需要定期更新。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2、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突出“對結果要比較、觀察”)

  (1)指名讀題,師引導學生觀察A網站怎樣更新後再提出要求:先在下表裡畫一畫,再回答。

  (2)組織交流反饋:重點突出對列舉的結果要觀察、比較。

  聯絡生活:上網確實很好玩,但同時鄭老師也對大家提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要做到“文明上網、適度上網”,千萬不能沉迷於網路。

  過渡:小芳除了喜歡上網之外還有一個愛好是收集郵票,先課件出示4張郵票(師介紹“郵票”,認識郵票面值),再課件出示問題(師介紹“郵資”:就是指郵票的面值之和。)

  3、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引出分類列舉的思想)

  提問:你打算怎樣解決這一題?指名回答,生口頭說出按怎樣的思路來列舉即可。

  四、總結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策略?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列舉時需要注意什麼)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採用“一一列舉”的策略常常可以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使混亂的思維變得清晰,這正是我們學習數學的魅力之所在。

  應對策略問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在具體情境中能用列舉法解決實際問題。

  2、進一步感受使用列舉法時的有序性。

  3、進一步發展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教學光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談話: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一第6題。

  先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想的,然後小結:我們用列舉法解決問題時,應當注意些什麼?

  2、完成練習十一第7題。

  指名讀題,問:觀察表格,你有什麼發現?

  48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周長是多少?你是這樣想的?

  3、完成練習十一第八題。

  指名讀題,問:“只是向東、向北走”是什麼意思?

  指導學生完成:我們可以將直線相交的點用字母代替,列舉出所有的路線,並按一定的順序列舉。

  4、完成路線十一第9題。

  出示題目,要求仔細讀題。

  三、完成思考題。

  出示思考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在書上畫一畫)並進行集體訂正。

  應對策略問題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63-64頁例1、例2和“練一練”。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有條理的分析數量關係,並獲得問題的答案。

  2、溝通“一一列舉”和“列表”兩種策略的聯絡,透過列表,幫助學生養成有序列舉的習慣。

  3、在學生感受這一策略的特點和價值的同時,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教學重點:

  能對資訊進行分析並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不重複、不遺漏地有條理地一一列舉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表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2分鐘)

  1、複習:同學們,我們已經學了長方形的周長和麵積的計算方法,回憶一下,長方形的周長怎麼求?長方形的面積怎麼求?(生答師帖卡片)

  請大家齊讀一遍。同學們真了不起,學過的知識能記得那麼牢!

  2、匯入:同學們,以前我們學了一些策略來解決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和麵積,今天王大叔遇到了新的難題,大家請看。

  二、教學例1。(18分鐘)

  1、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有幾種不同的圍法?

  2、(讀題):同學們願意幫王大叔這個忙嗎?

  王大叔遇到了什麼難題?誰來說一說?

  師:應該怎樣圍呢?老師已經為同學們每桌準備了18根小棒,每一根代表1米,請同桌2人合作用小棒在桌子上圍一圍。在擺之前老師有個說明:(1)每次都要把18根小棒用完。(2)圍成一種後就數長和寬各是多少米,記錄在老師發給的表一中。(3)儘可能少的移動一些小棒讓它變成另一種不同的圍法,再進行記錄。

  先想想怎樣擺才擺得快,比比看哪一組合作得又快又好。開始動手操作吧!(師巡視,並與生個別交流:還可以怎麼擺?不要動太多的小棒。)

  (有的學生已經完成,要鼓勵沒完成的學生。)

  注意收集有序和無序兩張表格準備展示。(看中後可拿大筆給學生描大一些)

  好了,同學們,請停止操作,用很短的時間把小棒收起來。

  3、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呢?老師手上有兩組同學的記錄表。(投影)

  大家更欣賞哪種記錄方法?為什麼?

  (師相機板書:按順序)

  4、請這位同學說說看,剛才你是怎麼想的?(生回答)

  你怎麼知道寬是1米的時候長就是8米呢?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生答師展示18÷2=9米)

  大家認為先從寬開始考慮好還是先從長開始考慮好?

  (從最小的寬開始考慮比較好,順序較明確。)

  5、下面我們就從寬是1米開始擺一擺。

  (學生說教師展示圍法)

  6、我還可以繼續擺。(展示寬5長4)

  這樣行不行?為什麼?大家觀察一下這個長方形實際是前面4個長方形中的哪一個?重複了,因此我們要把它去掉。(單擊滑鼠擦掉)

  同學們發現了沒有?按順序擺有什麼好處?

  (師相機板書:不重複不遺漏)

  這位同學真了不起,掌聲送給他好嗎?

  哪位同學剛才沒有按順序排列的請改成按順序排列好嗎?

  7、同學們數數看,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展示答)

  8、小結揭示課題:像剛才這樣把事情發生的可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理的列舉出來,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們幫王大叔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這種策略叫做一一列舉。(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齊讀課題。

  我們在一一列舉時應注意幾點是什麼?(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

  9、下面我們把每種擺法的面積分別計算出來好嗎?

  同學們,在這4種不同的圍法當中,你認為王大叔的羊圈用哪種圍法比較合適?為什麼?(第四種面積最大,養得羊最多。)

  10、說得太好了!請繼續觀察這張表,你還有什麼發現?(面積越來越大)這跟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在周長不變的前提下,長與寬的長度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同學們真是太厲害了!沒想到在圍長方形的同時,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

  11、同學們,剛才我們學了一種新的策略——有序的一一列舉,列舉時應注意什麼?下面我們就用這個策略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大家有沒有信心?

  三、教學例2(10分鐘)

  1、出示例2:訂閱下面的雜誌:最少訂閱1本,最多訂閱3本。有多少種不同的訂閱方法?(讀題)

  2、“最少訂閱1本,最多訂閱3本”是什麼意思?

  (生答師展示:可以訂閱1本,可以訂閱2本,也可以訂閱3本)

  3、那我們應該從訂幾本開始想起比較好?(從只訂閱1本開始想起)

  4、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列舉出來好嗎?(我們可以怎麼訂?還可以怎麼訂?)

  (生說師展示)同學們真是太聰明瞭,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法都列舉出來了。!

  5、其實我們還有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列表,用“√”表示訂法,訂哪本就在相對應的格里打“√”,一列就表示一種訂閱方法。同學們能不能利用這張表格,按一定的順序列舉出所有情況呢?請拿出表二試著填一填,不明白的同桌可以討論討論。

  6、師展示學生作業,有序和無序兩張表格比較。

  7、集體評:第一張表列舉出所有情況了沒有?再看第二張表列舉出所有情況了沒有?兩位同學都列舉出了所有的情況,大家更欣賞哪張表呢?為什麼?

  請這位同學說說看,剛才你是怎麼做的?(生說師課件展示)你真了不起,剛學的知識就能夠運用自如!

  剛才哪位同學沒按順序列舉的請改成按順序列舉好嗎?

  8、同學們數數看,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訂閱方法?我們一起來答出來吧?(齊答)

  9、小結:看來同學們已經學會了運用一一列舉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想一想:要想得到全部答案,列舉時要注意什麼?

  (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

  一一列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不經意我們就會遇見它,有時他還會出現在我們的投鏢遊戲中。

  四、拓展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9分鐘)

  1、出示“練一練”,生齊讀題。

  2、同學們玩過投鏢遊戲嗎?投中兩次是什麼意思?(兩鏢都投在靶上)

  我們來投一次好嗎?(讓學生舉起手來一起做投鏢的動作)你想得到多少環?再投第二鏢,投中多少環?會有幾種情況出現?(可能兩次都投中同一個環數,也可能兩次投中不同的環數。那老師就根據這兩種可能製成一張表。)

  3、展示表格:畫“√”表示投中,一個“√”表示一鏢。一列就表示一種情況。請同學們拿出表3,按一定的順序列舉出所有情況。

  4、師展示表,哪位同學願意上來填這張表?

  5、集體評:他這樣填可以嗎?為什麼?按順序有什麼好處?(如果有時間,就讓這位同學說說是怎麼想的)

  剛才哪位同學沒按順序列舉的請改成按順序列舉好嗎?

  6、請同學們觀察總環數,你有什麼發現?(注意:有兩個16環,答題時只寫一次就行了,不要重複。)

  齊答。

  五、總結全課(1分鐘)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策略?列舉時需要注意什麼?

  (生答師展示)

  六、結束語

  同學們,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採用一一列舉可以使複雜的問題變得更簡單,老師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利用這種方法去為我們的生活排憂解難,這正是我們數學的魅力之所在。

  好了,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裡,下課!

  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

  按順序

  不重複

  不遺漏

  應對策略問題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列舉的策略,會用這種策略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能透過不遺漏、不重複的列舉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培養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條理性、有序性,體會解決數學問題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並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飛鏢2支;鏢盤一隻。

  學生:小棒;表格。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今天是老師第一次到寶應來,老師乘車來的時候發現:寶應的2路公交車是每隔15分鐘發一班,請大家想一想:如果從早上6點開始發車,到早上7點,一共發了幾班車?

  小結、揭題:

  像這樣,把每次發車的時刻一個一個的列出來,這就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今天,我們就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探究策略:

  (一)、教學例1

  1、解決:“可以怎樣圍?”

  (1)王大叔在圍羊圈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同學們,你們願意幫幫他嗎?(課件出示: 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這個長方形的羊圈可以怎樣圍呢?

  (2)能用小棒擺出來嗎?1根小棒代表1米,請大家動手試一試。

  (3)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圍的?

  (4)教師問:有跟他不一樣的圍法嗎?

  2、解決:“有多少不同的圍法?”

  同學們說的都不錯,那王大叔的羊圈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呢?能寫出來嗎?(課件出示表格)

  3、展示學生表格

  (1)展示重複的8種的表格,問:長8寬1,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你們同意他的答案嗎?說說你們的理由。

  (2)再展示有順序的4種,說:看看這張表格對嗎?

  (3)展示沒有順序的表格並比較:

  這張表格呢? 兩張表格你們認為哪一張更好一些?為什麼?

  教師評價:對,按順序填表才會顯得有條理。

  (4)展示有重複和遺漏的表格:

  老師這裡有張表格,大家看看,有什麼意見?

  (5)小結:

  切換到電腦:教師小結同時課件演示:剛才我們在填表的時候,把不同的圍法一個一個排列出來,從而解決了問題,運用的就是“一一列舉” 的策略(板書:“一一列舉”)

  (6)集體訂正

  現在請同桌互相看看,寫對的請舉手,針對寫錯的學生,讓錯誤的學生訂正,沒按順序寫的請你按順序寫一寫。、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填表的時候發現有的同學重複了,可能有的同學遺漏了,想一想,在一一列舉的時候怎樣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

  (7)觀察面積和長、寬的關係,發現規律。

  在大家的幫助下,王大叔知道羊圈有4種不同的圍法,現在他想圍一個面積最大的長方形,你們能幫他算出每個長方形的面積嗎?第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第2個呢?第3個?……

  你們認為王大叔會選哪一種?

  比較長方形的長、寬、和麵積,你們發現了什麼?

  看看長和寬的和,你們有什麼發現?

  小結:看來有順序的一一列舉,還能幫助我們發現隱藏的數學規律。

  (二)、教學例二

  (1)王大叔的羊圈圍好了,現在呀他要去買羊。當他趕到羊市場的時候,發現壞了,市場裡只剩下最後3只羊,而且顏色各不一樣。(課件出示圖片)1只是黑色、1只是白色、1只是灰色,(課件出示:最少買1只羊,最多買3只羊)如果王大叔最少買1只羊,最多買3只羊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買羊方案?)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買羊方案?

  (2)最少買1只羊,最多買3只羊,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嗎?

  (3)你準備用什麼策略解決這個問題?列舉時你打算先考慮買幾隻羊的情況?

  教師引導:買1只羊可以怎樣買呢?買2只羊可以怎樣買呢?買3只羊呢?能把所有的不同方案都寫出來嗎?

  (4)展示學生作業,教師給予評價。

  過渡:剛才同學們一一列舉的過程還可以用表格來表示:(出示表格)教師演示並講解。

  (5)小結:透過列表格我們能很快看出是否有重複、有遺漏,這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整理方法。

  三、練習拓展

  剛才同學們表現很出色,現在讓我們輕鬆一下,做個遊戲,好不好?

  (1)出示飛鏢問:這是什麼?有沒有玩過?今天我們就玩投飛鏢的遊戲。(出示鏢靶)問:10什麼意思?投中紅色部分就是10環。投中藍色部分呢?黃色部分呢?你們想投嗎?誰先來?

  出示:遊戲的規則是投中2次。(教師板書)

  第一次投中,問:有沒有投中?多少環?同學們猜一猜:第2次可能投中幾環?我們看看,他究竟投中幾環。(再投)

  看看,一共得了多少環?

  還有誰想投?

  (2)現在,如果再請一位同學投,投中2次,可能會得多少環?能把所有的答案列舉出來嗎?請同學們用加法算式在紙上寫出來。

  展示學生作業問:你是按什麼順序列舉的?

  (3)教師:現在如果遊戲規則是:只投兩次(板書)

  先說說,和投中2次有什麼區別?投不中就是多少環?只投兩次,除了剛才出現的情況以外,還有可能得到多少環?

  (4)老師發現,我們寶應實小五( 1 )班的同學今天的表現真不錯,大家知道寶應是個好地方,有很多特產,你們能向大家介紹介紹嗎?

  老師覺得這4種不錯(課件出示:藕粉 荷葉茶 蓮藕汁 大閘蟹)看看,是什麼?

  如果今天來的客人老師請你推薦其中的一種或兩種,有多少種不同的推薦方法?

  交流:同學們,誰來說說,你是怎麼推薦的?

  我相信我們會場上的客人老師一定會根據同學們的推薦,去選擇自己滿意的特產。

  四、小結:

  同學們,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在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時你覺得要注意些什麼?

  五、作業:

  練習十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