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1

  一、鞏固舊知進行鋪墊

  1、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卡)

  10+2= 4+10= 13-3= 12-10= 6+10= 10+5= 15-5= 17-10=

  [請一兩個學生說一下你是怎樣算的一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一個十和幾個一中去掉幾個一剩多少]

  2、數的組成的練習。

  6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8個一和5個十合起來是多少?

  46裡面有幾個十,幾個一?28裡面有幾個一,幾個十?

  [透過對已學知識的鞏固達到對新知識進行鋪墊的目的]

  二、創設情境

  1.利用進行動畫演示:小明要過生日,請了好多同學,媽媽帶小明到商場去買酸奶。(顯示媽媽領著小明到商場的情景。)售貨員阿姨先拿給媽媽30瓶(顯示30瓶酸奶在左邊),又拿給小明2瓶(顯示2瓶酸奶在右邊),問: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請學生觀察要買的酸奶,怎樣放的,引導學生看到成排放置,每排10瓶,放了三排,還放了兩瓶]

  2.解決30+2。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一共買了多少瓶酸奶?師板演用小棒代替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板書:30+2=32說說是怎樣想的?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求30和2合起來用加法,依據百以內數的組成: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

  3.還可以怎樣列式解決2+30。

  教師板書:2+30=

  獨立思考後寫在練習本上,發表意見,進行全班交流。

  鞏固練習30+3= 6+20= 70+8= 9+40=

  4.解決32-2。

  教師問:現在我們知道媽媽給小明買了32瓶酸奶,仔細看圖發生了什麼事(小明拿走2瓶),還剩多少瓶?請列出算式,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2=30。你能告訴大家是怎樣計算的嗎?

  指出:為什麼要進行減法計算,再依據減法的含義,從32裡去掉2,計算32-2的結果,可以依據數的組成知識,32裡面有3個十和2個一,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就是30;還可以這樣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3個十和2個一加在一起就是32,從32中減去2個一,就剩下3個十即30。

  鞏固練習63-3= 57-7= 48-8= 29-9=

  [請多個學生說說怎樣算的,新知的強化。讓學生明白整十數加一位數與相應的減法的算理]

  三、運用實踐操作,

  1.擺一擺,算一算,並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請一名學生在實物展示臺上擺小棒,請其他同學一起按要求擺小棒學生仔細觀察後,提出問題在練習本上寫出相應的算式,並由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先擺5捆,再擺6根(一共有多少根?)

  50+6=56 6+50=56

  先擺44根,再拿走4根。(還剩下多少根?)

  44-4=40

  2.填一填連一連

  課本做一做第一題填空,個別同學在展示臺上展示,集體訂正。

  第二題數學遊戲:在課本上連線,在展示臺展示正確者獎勵玉米圖片

  3.我當小法官

  4+60=46 4+60=64

  4個一和6個十合起來是644個一和6個十合起來是46

  65-5=60 65-5=6

  5個十和7個一合起來是575個十和7個一合起來是75

  74-4=? 90+6=?

  [出示小兔和小貓他們那分別對應同一道題,結果不同,學生用手勢比劃小兔對還是小貓對,面向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出的是學生容易出錯的題,學生在明白算理及仔細觀察對比下選出正確的。最後一組題要求學生自己解答進一步鞏固]

  四、解決問題(第43頁的第6題。)

  在這裡將首先出示一張春天的景進行情景創設,﹙春天到了,老師帶同學們去春遊,在出遊時出現了一個小問題,需要你們來解決﹚運用多媒體出示課本上兩人對話的場景(有老師3名,學生40名,45瓶礦泉水夠嗎?),看後先進行同桌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會用算式表達的同學,可以列出算式來。請個別學生彙報討論的結果。﹙40+3=4343<45所以夠﹚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的什麼知識?我們學的是整十數加一位數和幾十幾減幾這樣的減法,下課以後同學之間互相出題,互相說得數,回到家裡,和家長互相出題,互相說得數,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估算黃豆粒數

  教學目標:

  學會估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黃豆,杯子,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彙報交流

  方案一:

  先數一杯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

  先測一把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

  先測100粒黃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學習6——10各數,知道“幾”和“第幾”。

  教學目標:

  會讀寫6—10各數。使學生能夠清楚“幾”和“第幾”的不同指向。認識“第幾”時搞清是從哪個方向起。使學生初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靈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第幾個的含義。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掛圖田字格板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6-10的認識,會讀、寫這5個數字。教學幾、第幾,“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某事物排列的順序號

  教學目標:

  會讀寫6—10各數。使學生能夠清楚“幾”和“第幾”的不同指向。認識“第幾”時搞清是從哪個方向起。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幾、第幾個的含義。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我們學了很多數,你們願意學嗎/我們今天再來繼續學習,我看誰的表現最好。

  二、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提出問題

  1、學生認真觀察圖畫,看看圖中有什麼人?他們都在幹什麼?

  (老鷹捉小雞遊戲、賽跑、觀看的小朋友)

  2、跑步的有多少人?樹、吊環、向日葵、足球各多少?

  跑步的有6人,樹有7棵,吊環有8個,花有9朵,足球有10個。(師板書各數)

  三、學習“幾”和“第幾”

  1.認識“幾”。

  (1)“圖上當小雞的一共有幾個人?”(先讓學生自己數一數,再請一位同學上臺前來數一數,其他人看他數的是否正確)

  (2)你能數數跑步的有幾個人嗎?在一邊看的小朋友有幾個?

  (3)練習:數數我的手中有幾枝粉筆?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有幾扇門?有幾扇門?

  2.認識“第幾”。

  (1)在這幅圖中,扎辮子的小女孩排在第幾?

  “看看在這副圖中誰排在第2,誰排在第5?你怎麼知道的?”(請一名學生上臺前來數一數,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教師引導:“同學們剛才都是從右向左數的,那麼,有沒有其他數法?”(全班討論。透過學生的討論,總結出數第幾時要注意方向性,教師強調:按常理,排隊應該從前向後數,在圖中就是從右向左)

  (3)從這幅圖中你還能說出什麼?

  3.小結:我們在數數時,要把所有物品合起來,數第幾時,要先確定從哪個方向起,然後再數。

  4.跑步的那個小朋友身上的“6”表示什麼意思?

  小組討論交流

  表示6號,誰還能說說我們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數?使學生明白有的數只是表示事物。

  5、還能提出什麼問題?(誰排在最後?戴髮卡的同學在第幾?)

  6、知道其他同學排第幾嗎?(互相說說圖中的每個人排第幾)

  7、點撥:前面我們學習的1、2、3、4、5表示物體的個數,那麼第幾又表示什麼呢?(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數的順序)

  所以:1、2、3、——10可以表示第1、第2、第3——第10

  四、指導學生寫6——10各數

  學生觀察6像什麼?

  教師板演:

  6佔左半格,由一筆寫成,半圓要寫圓滑

  學生書空,描紅練習。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7——10各數。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9頁的“寫數字”

  五、拓展:同學們請仔細看看圖,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沒關係“問題口袋”等著我們呢?

  六、鞏固練習。

  1、出示自主練習第4題。學生先觀察,然後比一比誰塗的最快最好。(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2、說說你在小組裡座第幾個,自己站隊排第幾個。

  七、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所學過得數數數,並學會了6——10各數的寫法,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靈活運用。

  作業設計:

  你掌握了嗎?那我們一起數一數家裡的東西吧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版本、章、節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係。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設計思路】:

  現本節課的教法學法及體現的理念支撐。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機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建立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透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5

  10月17和18日,我參加了在xx舉辦的國基教育大講堂《數的認識》教學操作指南研討會。2天時間由各地優秀數學教師:xxx幾位大師展示高水平數學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總體感覺,教師們共同的優點就是:聲音有親和力,甜美,語言精煉,教師無論是教學反思,還是回答當場提出的問題,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給予解釋,有條不紊。對課標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數學素養。這都是很值得我學習的。

  一、教學收穫

  1、課件製作精美,動態的較多,更形象、直觀的看出是平移還是旋轉。鼓勵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你也可以完成這種任務,引起學生對研究數學的學習的一種責任感。

  2、張xx老師的《百分數的認識》這節課:整節課氣氛比較活躍,老師情緒高漲,說話幽默,能感染學生,她特別享受教的過程,投入,和孩子們融為一體,讓學生很放鬆,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楊xx老師《生活中的負數》倡導的課前預習、師生互動、自主性學習、講了如何處理課堂生成與課程目標的關係〈每一環設計目的性要強,充分理解教材、預設要充分、你要放得開、收得攏〉。

  4、許xx《認識分數》圍繞“先分後數”這一分數實質巧妙的建立起整數、分數以及小數三者之間的聯絡。把各種數有機的串聯起來,打通了各數之間的聯絡。短短的一節課,拋開了一般教學對分數的淺層的認識。從數,起源於數。出發,有落腳到分數也是用來數的。

  5、吳xx老師《分數的初步認識》,為了達成數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數的意義,整個過程,她不惜時間,充分讓孩子操作,試一試,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幫助學生出不見分數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整節課,學生的學習室快樂的,接納新知是不知不覺的,概念的建立是學生獨立操作獲取的,概念意義的裂解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是幫助學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橋樑的工程師。

  二、自我反思

  聽了兩天的課,確實收穫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老師要先有情感,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以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學會反思,學人之長,補已之短;在反思時要上升到理論高度,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反過來深入理解理論,再指導教學。在教學時要學會質疑,在質疑中成長,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學習內容與任務說明

  1.學習內容:

  ①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比較周長和麵積的區別。

  ②用網路圖形構建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推導公式體系圖,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絡。 ③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任務說明:透過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的複習,使學生能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完成任務的過程:

  ①各小組同學明確學習目標,利用網路自主學習,組內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②組長巡視,組織本組同學完成學習目標,彙總本組觀點。

  ③老師巡迴指導,答疑解惑,彙總本組的觀點。

  ④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結果總結、評價、提升。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徵與身心發展來看,本課的複習物件是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雖然,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他們已具備了主動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對於老師提出的學習任務,他們有主動回憶,主動複習的內驅力。他們能對具體要求有序地進行思考、討論,獲得豐富的知識再現。並且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渴望與他人進行網上交流和合作學習。網路環境下的課程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應用,學生興趣很濃,但對資訊的分析能力欠缺,基於以上思考,我擬採用情景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為主,利用情境、合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發現,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完成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的意義及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熟練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②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間的相互聯絡,構建知識網路,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從中學習整理知識,領會學習方法。

  2.能力目標:

  ①讓學生在設計的網頁上瀏覽複習內容,初步培養他們獲取資訊、分析資訊、比較資訊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從貼近學生實際的身邊出發,透過形象的動畫演示,豐富的網路資源,使學生體驗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

  ②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學生探尋知識間的相互聯絡;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探究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根據它們間的聯絡構建知識網路,並應用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對策:

  ①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提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上網學習,獲取資訊,分析歸納形成結論。

  ②在老師引導下,透過交流協作,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

  ①在網路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差異,完成自主協作學習。

  ②教師怎樣扮演好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的角色。

  對策:

  ①巡視瞭解,觀察學生的反饋狀況,及時輔導、調整。

  ②激勵措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線上測試。

  ③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的具體化。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五冊第70~71頁。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歸納概括、遷移類推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估算的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猜數引入

  老師想了一個數,它是個兩位數,你們猜它是幾?(隨著學生的猜測,教師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憶剛才我們猜數的時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呢?像剛才這種在老師提示下進行有根據的猜測,叫估計。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計。

  [說明:課前的猜數遊戲,學生興趣盎然,為新課的引入做好了鋪墊。]

  二、感受估計的需要

  1.今天的課堂上,除了老師和你們外,還來了你們的一些老朋友呢!(課件呈現8只機器貓)來了多少隻機器貓?(當數量少的時候,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

  快數一數,這裡有多少?(課件呈現滿螢幕的機器貓,造成學生數不清的困難)

  2.這麼多,一下子數不清,我們可以估一估呀!(學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師:怎樣估計能精確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後再看有這樣的幾份。

  生2:給這些機器貓排排隊。

  ……

  3.課件給機器貓排隊,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約有幾隻,然後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師:機器貓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約有多少隻?該怎麼列式?

  [說明:創設數機器貓只數的情境,分成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1.直接呈現數量較少的機器貓,學生一眼就可以觀察得出;2.呈現很多機器貓,造成數不清的'困難,引導學生感受估計的需要;3.由於眼花繚亂,第一次估計不精確;4.透過交流估計的方法,達到比較精確的估算。這樣四個層次的教學,讓學生主動感受和體驗到了估算的必要性與作用。]

  三、交流估算的方法

  1.29×8大約等於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練習本上表示出來。

  2.交流展示學生的估算方法。

  A.29×8≈240,把29看成30。

  (師介紹約等號的含義、寫法和讀法,並與等號進行比較)

  B.29×8≈160,把29看成20。

  C.29×8≈290,把8看成10。

  D.29×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

  [說明: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鬆與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以盡情地流露與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到完善。學生在此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方法,雖然有的方法還不恰當,但每個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得到了發展,並在與他人方法的比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優越性和侷限性。]

  3.這幾種方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4.同樣是把因數看成整十數,但估出來的結果差距很大,這是什麼原因啊?

  5.透過交流明確:應該把因數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個結果,哪個與準確值最接近?(課件演示每種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個8,C是多估了2個29,D是多估了2個29和1個8;這裡不需要向學生直接說明,只要讓學生感受即可)

  小結:這幾種方法都可以,同學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給每人5只機器貓,估一估,這些機器貓夠送嗎?42×5≈200(只)

  和前面一題進行比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試一試。

  21×6≈ 48×5≈ 397×3≈ 510×7≈

  9.小結:我們在估算的時候,都是把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個數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四、拓展提升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 聯絡。陸老師今年暑假的北京之遊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關的知識,讓我們以數學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長城

  長城離陸老師所住的賓館有點遠,汽車每小時行駛53千米,3小時才到達,長城離賓館大約有()千米。

  第二站:美麗的北海公園

  告示:每條大遊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個旅遊團,每個團有31人,估算一下,他們能同時上一條船嗎?

  [說明:此題引發了學生的爭論:約等於120,卻為什麼不能上船?出現認知上的矛盾,學生透過爭論後,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結果也比準確值小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確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在運用估算結果來解決實際問題時,還必須考慮現實情況。]

  比較:31×4○120(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另一個用途)

  第三站:天壇公園

  每張門票8元,陸老師所在的旅遊團共有39人,320元錢夠買門票嗎?

  為什麼同樣是估算,剛才不能上船,而現在買門票卻又夠了呢?

  學生透過辨析比較發現,剛才是估小了,而現在是估大了,所以夠了。

  比較:39×8○320

  第四站:購買北京特產

  每種特產,老師準備都買8份,請你們幫助我算一算,大約要花多少元錢?

  反饋:1.(58+11+33)×82.58×8+11×8+33×8

  ≈(60+10+30)×8 ≈60×8+10×8+30×8

  =800(元) =800(元)

  比較兩種方法,哪種簡單?想一想,老師大約帶多少錢就夠了?(讓學生明白估算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

  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學生估算習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估算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題材,重視進行估算示範,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和優越性,並關注估算在培養學生邏輯思辨、辯證看待問題能力上的作用。

  1.大膽改變教材內容,使學生產生估算的需要,體驗估算的現實性。

  乘法的估算,學生以前並沒有接觸過。在這節課上,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的內容做了一些調整,將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習的新內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並透過現實問題,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與此同時,課中所設計的一系列練習,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碰到的現實問題,並具備用估算解決的現實需要,因而整節課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內涵,讓學生體驗數學課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數學課,既能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也能將簡單的問題深化。“乘法估算”一課,教師們都會想到要讓學生體驗估算的“必要性”,設計的學習素材要富含現實氣息,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是不夠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們就可以發現,在現實運用估算的過程中,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根據估的結果就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二是因為估的結果有時估大有時估小,單憑估出來的資料並不能直接準確地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即還需結合現實情況進行考量。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了這些情況,精心設計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到“估大”、“估小”的情況及如何運用這樣的結果解決問題,同時穿插比大小的訓練,從而將現實性、思辨性較好地統一起來。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透過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

  2、在實際操作中,感受排列與組合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初步感知它們間的不同,且能初步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透過相關的操作活動,能夠找出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4、培養觀察、分析、推理及比較(類比和對比)等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排列規律的過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順序地來計算組合、排列數,初步瞭解簡單事物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學具的準備:

  課件、衣服卡片、學生練習紙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要和貝貝一起進入有趣的教學廣角,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事先板書:數學廣角)

  (二)探究新知,創設情境

  1、衣服搭配中的組合問題

  星期天,爸爸、媽媽要帶貝貝去遊樂園玩,既然是去遊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貝貝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穿什麼衣服(點擊出示圖片例1圖(兩件上衣和三件下裝,電腦音問: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

  師:誰猜的對呢?(你們是不是猜對呢?)我們不妨一起來驗證以下,同桌合作動手擺一擺,同時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擺完後,用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紙表示出來。

  展示成果並交流:

  師:為了便於同學們表述,我們給這些衣服編上號。

  反饋:讓學生先反饋擺法,再反饋記錄法。

  評議。

  師:他們的搭配方法中,有重複的嗎,有遺漏的嗎?他們再擺的時候,是怎樣做到不遺漏也不重複的呢?

  師:簡單的說,他們是先確定一件上裝,然後和不同的下裝進行搭配,再確定一件上裝,和不同的下裝進行搭配,很快就擺出了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這樣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順序。

  師: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遺漏也不重複。

  師:然後他們按照擺法的順序,用連線法進行了表示。你們也是用連線法表示的嗎?有沒有不是的?其實,我們還可以編號組合來表示,如①A……你們為什麼都選擇用連線法呢?

  師:理解了擺法,學會了連線法,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3+3=6可以改寫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裝,3表示每件下裝有3種搭配方法。)

  師:剛才我們討論的是先確定一件上裝的情況,有沒有,思考的角度和他們不一樣的同學?

  (有,就讓學生上來用連線法邊說,邊記錄。)

  (沒有)誰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呢?

  師:誰能一邊說,一邊用連線法表示出來?

  師:看懂了,舉手,好,他是先確定,……雖然思考角度不同,但因為思考有序,也完整地得出了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早餐中的組合問題

  等貝貝穿好衣服,媽媽也為她準備好了豐富的早餐,(看練習紙),有哪幾種飲料?哪幾種點心?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一種,一共有多少種選法呢?你能剛學會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

  (1)生嘗試獨立完成

  (2)反饋誰想上來說給同學們聽?

  (3)評議

  師:他按照這樣的方法選一選,連一連,你們贊同嗎?大家都贊同的方法,肯定都是好方法,這種方法好在哪裡呢?

  (他是先確定一杯飲料,與3種不同的飲料進行搭配,再確定一杯飲料,與不同的點心進行,這樣,以此類推)

  師小結:因為思考有序,所以做到了不遺漏,不重複,而且速度很快。

  (4)會列式計算嗎?每個數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5)他是從飲料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有思考角度和他不同的嗎?(能換個角度思考嗎?)

  (4)取一張飲料圖放在練習紙上

  師:如果再添1杯飲料,那有幾種選法呢?

  師:這麼快,你們是怎樣想的?

  (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每種飲料都有3種搭配方法,所以4種飲料就有4×3=12種配方法。)

  師:啊,原來,用飲料的數量和點心的數量——生:相乘,就可以得到總的搭配數量。同學們學出點門道來了,那我來考考你們,再增加1種點心呢?如果有5種飲料,6種點心呢?

  3、3個數的排列問題

  吃好了早餐,就讓我們和貝貝一起出發吧?他們先來到遊樂園做個數字遊戲,(課件出示)

  用手勢告訴我,你認為可以組成幾個不同的3位數?

  誰想的是正確的呢?(都認為是6個,有哪6個呢?)仍舊以同桌為單位,按一定的順序擺一擺,然後把你擺的數記下來。

  (1)同桌合作完成(2)交流(3)評議

  師:有重複的嗎,有遺漏的嗎?有順序嗎?他是按怎樣的順序擺出來的呢?

  師小結:他是先確定百位上的數,然後剩下的2個數擺在十位和個位,然後交換十位和個位兩個數的位置,就又得到了一個新的數,以此類推,得到了6個不同的三位數。

  師:當他在確定百位上的數的時候,他又是按怎樣的順序來確定的?還可以按怎樣的順序來確定呢?

  師:他是先確定百位上的數,換個角度思考,也可以——生(略)師:看著這6個數,你能列一個算式嗎?說說想法。

  師小結:每個數擺在百位,都可以有兩個不同的3位數,3個數,就有3×2=6個不同的三位數。

  4、拍照中的排列問題

  做了這麼長時間的數字遊戲,可真有點累了,到開心屋去開心一下吧,這不,貝貝一家三口經過裝扮,變成了這三兄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開心時刻,當然要拍照留念,他們有多少種不同的站法呢?為了方便記錄,你們可以先給他們編編號。

  (1)生嘗試獨立完成(2)反饋

  5、比較例1和例2的異同,感受區別

  學到這裡,我們已經和貝貝一起解決了生活當中的4個問題,這第1個問題和第3個問題在解決過程中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衣服的搭配問題和順序無關,數字的排列和順序有關。)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開心嗎?為什麼開心?

  (四)完成課堂作業

  五、課後反思:

  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已經可以透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標準》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體現這一要求,所以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繼續學習排列與組合的內容。因為本課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所以我將本課的重點放在向學生滲透相應的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上。

  本次教學內容安排的都是學生身邊的事例和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如在例1中安排的是有關衣服的搭配問題,讓學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用活動數字卡片找出不同的兩位數的活動;在例2中安排了學生用數字卡片擺三位數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照相時的不同站位的活動。

  由於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所以我採取了讓學生動手實踐、同桌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從而讓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採用羅列、連線等方式,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並能感受到有的與順序有關,有的與順序無關。

  如教學例1時,讓學生利用學具自己動手擺一擺(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製作好衣服的小卡片),看看一共有幾種穿法。接著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把各種穿法記錄下來,學生都用了連線的方法,所以我又簡單地介紹了羅列法。之後把練習二十五中的早餐搭配問題做為了鞏固練習,並且做了修改,增添了1種飲料,將橫向擺放改為縱向擺放,以此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在學生順利完成後,又了進行了加深,將飲料逐漸增加至5種,飲料逐漸增加至6種,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漸抽象為抽象思維,從連線法抽象為計算法。又如教學例2時,也是讓學生先動手擺一擺,看看用三個數字卡片一共能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並把它們記錄下來,然後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接下來讓每個小組進行彙報交流:你一共擺了幾個三位數?你是怎樣擺的?用什麼方法記錄既清楚明瞭又不重不漏?最後對學生的彙報進行小結:不管是怎樣的擺放、排列,只要做到有順序的記錄,就可以保證不重不漏。

  課程結束後,楊老師予以了細心的指點,在她的指點下,原本自己覺得混沌不開的地方,就豁然清晰了。

  1、課堂中沒有完成課堂作業本,顯然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存在問題,經楊老師點撥後頓悟:教學內容主次不分名,如新授要引導到位,但練習在放手讓孩子完成後,略微指導就過,而我花了幾乎與新授等同的時間,細究原因,還是老師的本位思想在作怪,沒能充分相信學生的接受能力。

  2、教參要求,讓學生初步理解例1與例2的區別,即有的與順序有關,有的與順序無關,但由於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合理,以致於沒能讓學生經過討論而匆匆指名說說就收場了,所以很多學生其實是不理解的。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學生藉助觀察年曆卡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有關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各多少天,平年、閏年的天數,掌握判斷閏年的方法。

  2、能與生活聯絡起來,熟練地運用年、月、日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二)能力目標: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三)情感目標: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時間與數學的密切關係,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培養學生樂於探求知識的情感,結合有關時間給學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記住各月的天數及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具準備:

  年曆卡及表格,課件

  導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同學們,從一年級入學到現在,你們在這所學校上學大約多長時間了?那你們記得大約有多少個月嗎?你們知道大約有多少天了嗎?

  2、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時間單位年、月、日。現在,老師和同學們一同努力來探究年、月、日的知識。

  3、關於年、月、日,你知道些什麼?教師板書相關內容。

  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集中反饋解決問題

  (一)總結年、月、日的有關結論

  1、從20xx年到20xx年,在這近三年的小學生活中,我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樂地成長,都在收穫知識。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們走過的那些快樂的日子。願不願意把這些快樂的日子數一數記錄下來呢?請同學們拿出2004—20xx年的年曆卡,把這三年1—12月份的天數填在表中,並計算出你喜歡的一個年份的全年的天數。怎樣做既節省時間又高效呢?誰有好主意?

  2、兩人合作,全班彙報填寫情況。

  3、仔細觀察表一,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告訴給同桌同學。

  3、彙報發現,教師相機板書。介紹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

  4、這麼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數記混,怎麼記住每個月的天數,誰有什麼好辦法?全班交流。

  5、練習:兒童節、國慶節所在的月份是大月還是小月?

  (二)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方法

  1、計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數,發現天數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閱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數填表二。仔細觀察表二,從表中記錄的情況,你發現了什麼規律?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

  2、彙報。

  3、根據所學知識判斷20xx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4、出示資料,讀後你知道了什麼?

  三、解釋與應用

  1、判斷下面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

  2、思維訓練

  小明過了4個生日,他今年可能幾歲?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說點什麼?

  五、作業佈置

  解答我們在這所學校學習了多少個月,多少天的問題,並寫在數學日記中,也可以寫一寫其他與數學有關的事情。

  六、板書設計: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

  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是閏年;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七.附件如下:

  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數記錄表.

  更多的收穫。

  表二: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數記錄表

  識,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仔細觀察表二,你一定可以有新的發現、收穫新的知

  教學後記:

  本節課我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一、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觀察比較

  二、注重學生學習的實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設計開放性的練習題

  《年月日》教學教學反思

  兩次教學《年月日》,相同的教學內容,但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堂,教學效果亦不相同。根據兩次課堂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教學中這些方面需要改進:

  一、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及時調控課堂,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控課堂教學,嚴格把握好教學時間,在教學重點、難點處,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在重點、難點處給予點撥、引導,但教師不能引導過多,適可而止。

  二、重合作過程也要重合作後的結果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後,合作交流時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要參與到合作學習中,瞭解學生的交流情況,予以點撥,交流後有所收穫,注重交流後得到的結論。

  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思考

  在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時間思考,不能提出問題後就急於找同學回答,這時回答問題的同學都是反應較快的同學,要注重學生的不同差異,面向全體同學。

  四、習題訓練量不足

  要想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要加強練習題的訓練,設計不同梯度的練習題,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以深化。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學重難點

  藉助豐富的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三、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四、教學步驟

  (一)情境匯入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錶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錶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裡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資料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2.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3.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透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麼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三)小結

  師: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裡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透過鐘錶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麼?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裡,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五)作業收集有關時間的資訊。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素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或組合數。

  2、透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符號感。

  3、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和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有趣的數學廣角。(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1)師: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紅。週末到了,小紅的班上要組織一次遊樂活動,她想邀請大家去參加,你們願意嗎?不過小紅有一個小小的請求,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幫助她。

  師:既然是參加遊樂活動,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穿什麼衣服。

  小紅的衣櫃裡放著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圖片),她可以怎樣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學生活動策略:

  ①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擺一擺。

  ②引導討論:有這麼多種不同的穿法,怎樣才能做到不遺漏、不重複呢?(教師結合課件演示,介紹連線法。)

  ③組織學生討論:上裝的件數和下裝的件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關係?

  (2)媽媽為小紅準備了豐盛的早餐:

  飲料有:牛奶、豆漿

  點心有:蛋糕、油條、餅乾

  如果飲料和點心只能各選一種,小紅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學生活動策略:

  (1)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連線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2、智闖五關。

  第一關:幫小動物組數

  教師出示三隻小動物手拿數字卡片的畫面,提問:用數字卡片4、5、6可以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

  學生活動策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數字卡片在數位順序表中擺一擺,並作好記錄。

  (2)各小組彙報後,教師指定幾名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進而引導學生髮現組數的規律。

  第二關:走路中的數學問題

  教師出示情境圖,告訴學生:從學校到少年宮有A、B兩條路可走,從少年宮到動物園有C、D、E三條路可走。提問:從學校經過少年宮到動物園,一共有幾條路可走?

  學生活動策略:學生拿出課前老師發的線路圖,自己用筆畫一畫。

  第三關:足球比賽中的數學問題

  2004年亞洲盃A組有4個球隊參賽,每兩個球隊都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學生活動策略:教師請學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個球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比賽場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來。

  第四關:握手中的數學問題

  教師出示畫有四位小朋友的圖片,提問:每兩個人握一次手,四個人一共握幾次手?

  學生活動策略:每個小組選出四位同學實際做一做。

  第五關:佳佳的密碼箱。

  教師出示情境圖,告訴學生:佳佳的密碼箱中的密碼是一個兩位數,左邊有數字1、2、3,右邊有數字4、5、6。可佳佳把提前設好的密碼給忘了,她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學生活動策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所有可能的結果。

  在此題的基礎上拓展:

  ★如果左邊的數字有1、2、3、4,右邊的數字有5、6、7、8,佳佳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如果左邊的數字有1、2、3、4、5、6、7、8、9,右邊的數字有1、2、3、4、5、6、7、8、9,佳佳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三、課堂小結

  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四、機動練習

  如果老師想給今天這節課表現最好的三位同學照一張合影,請同學們思考,三個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師也參加進來,四個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同學們課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