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資訊化創新教學設計

資訊化創新教學設計

資訊化創新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訊化創新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訊化創新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透過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對資料的分析研究,感受到環境和人們之間的密切關係,認識到破壞大自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產生嚮往美好家園的感情。

  2、在活動中培養初步的生態環保意識和愛護家園的責任感,掌握一些簡單的保護生態環境和用自己行動美化家園的具體方法。

  教學重點:

  透過移情體驗,引發學生對周圍環境的思考,樹立環保意識和愛護家園的責任感,能儘自己的力保護生態環境,美化家園。

  教學難點:

  做一個“環保小衛士”,讓自己的環保行為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教學準備

  師:相關課件、垃圾桶等。

  生:環保棋、垃圾等。

  教學流程

  活動一:環保大討論。

  1、師:小朋友,你喜歡旅遊嗎?說說去過哪裡?你能向大家介紹介紹那裡的風景嗎?

  師:今天老師也帶大家去個地方,看看這天、這水,猜猜這是哪裡?(國家AAAA級景區富春桃源景點——巖嶺湖)

  2、師:“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其實這樣的美景在我們富陽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走近它。

  4、你喜歡這樣的環境嗎?(揭示課題——美好的家園)

  5、討論:怎樣的家園才是美好的家園?

  6、然而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在我們身邊,並不是每一個角落都是這樣美好的,你瞧!

  關注被砍伐的森林。

  1、這隻小鳥飛來飛去在幹什麼?

  2、假如你就是這隻小鳥,你會說些什麼?

  3、有些地方的人們隨意砍伐森林,會導致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師:同學們,破壞動植物的家園,最終只會毀壞我們自己的家園啊!

  關注廢氣、廢水汙染。

  1、你又看到了什麼?想住這兒嗎?為什麼?

  師:這樣的生活環境會給人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老師就在網上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

  3、討論:同學們,看著剛才的一幕又一幕,想想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事例呢?

  4、你有什麼要跟那些破壞環境的人或者我們大夥兒說說嗎?

  活動二:環保小實踐。

  師:保護美好家園,人人有責,就拿咱富陽來說,富陽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獲得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的稱號,那我們小朋友做些什麼呢?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丟垃圾做起。

  1、瞭解學生平時是怎麼做的。(及時評價和表揚學生。)

  師:保護環境不能光憑一顆心,也要講學問,你瞧: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家,垃圾一般有三個家: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

  2、你瞭解他們嗎?比如說什麼樣的垃圾是可回收垃圾?

  重點關注:

  電池

  1)瞭解電池的作用、危害、回收。你身邊有這樣的有害垃圾嗎?趕快放到我們的回收箱裡來吧。

  可回收垃圾

  牛奶盒回收變廢為寶、廢紙的回收、塑膠的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

  活動三:環保遊戲常

  1、師:你們平時喜歡下棋嗎?垃圾朋友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助,特意獎勵我們二(5)班的小朋友一副環保棋。我們一起來看看。

  2、學生活動。

  3、反饋採訪,你為什麼能這麼快走到終點?

  資訊化創新教學設計2

  一、學習任務概述

  二、學習物件特徵分析

  (一)教學物件

  初中三年級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學習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總結歸納能力,但是對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還是會有困難。

  (二)教學背景

  本課是初中三年級的一堂化學基礎知識課,本節課主要是學習有關化合價的一些知識,根據幻燈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節課學習的化學式的例項,提出化合價的概念,總結化合價的規律。

  (三)知識基礎

  本節課是主要介紹一個化學基礎概念,學生在學習了化學式之後,透過具體例項來學習化合價的概念,並透過練習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總結出化合價的規律。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一種重要性質,這種性質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時才表現出來。就是說,當元素以遊離態存在時,即沒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結合成化合物時,該元素是不表現其化合價的,因此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

  (四)能力基礎

  1、學生思維活躍,不怕困難,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去請教別人。

  2、在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下,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五)學習風格分析

  1、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感,並積極去探索新事物,發現新現象。

  2、和別人的比較,得出強有力的結論有強烈的爭強好勝心,推動學習。

  3、想得到老師的好評,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六)情感態度

  1、學生能夠認識到化學的趣味性,並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化學基礎知識之間的聯絡做出合理的解釋。

  2、學生要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識。

  三、學習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理解化合價的`本質;

  2、讓學生掌握化合價中元素化合價的一些規律,熟記一些常見的化合價,並學會根據化學式計算化合價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來學習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整理、尋找規律的學習能力,並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

  2、滲透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

  3、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4、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四的內容,本單元的內容是初中化學“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是初中學生進行探究的基礎和結果,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而且本單元基本概念比較集中,這些概念是初中化學中最核心的一些念,所以,本單元的內容對於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後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單元課題四中的內容化合價是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新教材對化合價這一部分內容不要求認識化合價的定義,不要求認識化合物中化合價的數目和正負是根據什麼得到的。這部分知識點和舊教材相比理解的程度變了。只可以簡單的知道離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是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而共價化合物只能一字不提。所以化合價這部分內容只能要求學生知道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在單質裡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在化合物裡,元素的化合價只能靠記憶解決。建議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熟記幾種元素如:氫、氧、鈉、鉀、鎂、鋁、鐵、硫、氯等的化合價和常見的變價。

  這是必要的。但沒有必要讓他們一下子熟記表列所有元素的全部化合價。應該透過實際運用在不斷練習中達到熟記的程度。對於那些短期內背熟而長期不用的元素的化合價,到用時可能又記不清了;相反,透過練習抓住化合價、化學式的相關聯絡和初中化學裡最常見元素的化合價,便可很快地推算出一些未知元素在給定化合物中的化合價。

  根據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它們的組成物質的化學式,或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判斷出各組成元素的化合價。這實際是讓學生透過關於化合價的命題進行練習。以熟練掌握相關化學用語的一種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次飛躍。對於根據化合價寫化合物化學式的解題,課文給出的比較清晰,明瞭解題步驟、方法。所以課堂教學應以講練結合、練習為主的方式進行。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

  1、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2、瞭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二)教學難點

  1、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價規則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六、評價量規

  七、學習資源與環境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並且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計算機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極大的豐富了教與學的手段,使學習的觀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學習的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學習中引入計算機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更好地豐富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利用幻燈片、圖片、網上相關資料等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透過課前調查,略讀,詳讀,課堂討論,分組討論,資料查詢,課後交流等活動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師利用PowerPoint製作課件,從網路上下載圖片及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討論,課後透過網路查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瞭解所學的知識。

  八、問題情景創設

  在複習化學式及周圍數字的含義的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化學式中的這些數字是由什麼決定的?引出本節的主題:化合價。透過舉例分析化合價和化學式。透過舉例分析硫化氫的形成過程,瞭解化合價的實質。

  資訊化創新教學設計3

  一、教學任務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從整個知識體系來看,本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單元乃至整個教材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對引導學生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徵,理解我國刑法懲治犯罪、保護人民的根本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針對本節課的知識框架,筆者從學生認知規律和能力培養出發,按照“認識—思考—運用”的'邏輯層次來整合教學內容,用資訊化手段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2、學情分析

  和筆者共同學習的是學前教育專業一年級學生,同學們富有朝氣,活潑開朗,善於接受新事物,對專業的認可度高,思維能力差別較大,法律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和資訊化學習能力,未來的就業方向是學前教育和藝術表演類職業。整體來看,這些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但易衝動,需正確引導。

  3、教學目標

  根據中職德育課教學新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情分析,筆者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一是認知目標:瞭解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受刑事處罰;認識我國刑罰的內涵、種類和主要任務。二是情感態度觀念目標:自覺守法,樹立以守法為榮、違法為恥的觀念和刑法意識。三是運用目標:知道運用刑法武器可以依法制裁犯罪。同時筆者還設計了相應的資訊化手段實現教學目標。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筆者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因為這是界定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的關鍵所在。還將理解我國刑法懲治犯罪、保護人民的根本任務作為教學難點,因為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要保障。

  二、教學方法選擇

  1、教學方法

  基於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筆者運用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和講授法開展教學。與之相對應,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法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同時嘗試應用資訊化教學手段進行重難點突破,體現“做中教、做中學”的理念。

  2、設計思路

  以微課中的案例來設定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和思考感悟中發現問題;在問題啟發下,藉助網路平臺,沿著“什麼是犯罪—有什麼特徵—應受到怎樣的刑罰處罰—刑罰處罰有哪些種類—我國刑法的任務“這一邏輯主線,實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為5個環節,計劃用時1課時。

  1、首先是課前準備,預習微課

  筆者提前錄製了一節微課上傳到網路學習的平臺,透過師生互動平臺要求學生登入學校網路學習的平臺,根據自主學習任務單要求,自學微課《犯罪的含義》,並在線交流。筆者用錄屏軟體製作的微課,提前上傳。這節時長約4分鐘的微課講了犯罪的含義,並引用了一個案例來說明,案例的名字叫《搶劫八毛判罰八千》。上課時,筆者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診斷性評價,並要求學生將同學之間的互評釋出到班級微信群中交流。

  資訊化手段:教學平臺、微課、影片、班級微信群。

  2、情境匯入,任務引領

  以微課中的案例設定情境匯入,設計兩個問題:①法院為什麼判得這麼重?②如果只是偷了八毛錢,結果會如何?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

  資訊化手段:教學平臺、微課、班級微信群。

  優勢:直觀生動的影片能提高學生注意力,有利於學生儘快融入教學情境,在情境中體驗、感悟。微信交流能提高學生參與度,發言交流可記錄。微課預習和學生線上交流的情況,經教師稽核通過後線上反饋,形成學習資源。

  3、講授新課、自主學習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利用教學課件講解新課內容,運用案例教學法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利用平板電腦以資訊化手段切入,將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一一講解,以案說法,依法析案,幫助學生構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資訊化手段:教學平臺、網際網路、班級微信群。

  4、任務驅動,小組合作

  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筆者設計透過分組學習、小組討論和展示交流三個步驟,引入不同的資訊化學習手段,突破重難點,實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

  在步驟一中,以微課案例遷移至小組合作學習,並拓展延伸,驅動教學,並以資訊化手段將學生預習及交流情況當堂反饋,讓學生線上蒐集犯罪和一般違法行為的區別,從而解決好教學重點。教師在利用教學課件講解時,要兼顧學生的不同層次,及時點撥,利用資訊化手段引導學生有效掌握教學內容。

  在步驟二中,考慮到該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是藝術表演及學前教育類崗位群,筆者提前在網路平臺上放置了曾轟動一時的“幼兒園喂藥案”,要求每個小組對同一案例發表各自的見解,組長負責把各種觀點收集彙總,小組成員協作完成。在此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學生在討論中的各種表現,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以便進行個別指導。最後結合所學專業以及對未來職業的期許,增進體驗和感悟,以突破難點。

  在步驟三中,請各小組將討論意見歸納彙總,由組長展示,並點評本組成員意見,同時評價其他小組的結論。將小組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並邀請專業律師影片講評,然後由教師進行全面總結,為學生梳理出最佳思路。

  資訊化手段:教學平臺、微課、網際網路、影片。

  優勢:運用教學平臺、網際網路、影片等資訊化手段,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避免了傳統課堂部分學生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弊端。相關案例提前為學生敲響警鐘,引導學生樹立遵紀守法的自覺意識。

  5、強化練習,總結回顧

  本節課的內容雖然有些枯燥,但前面這些教學環節對於提高學生理解能力非常有效。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筆者又為學生設計了與其就業相關的案例分析來鞏固提高。請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內容,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以及有什麼感受,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讓學生填寫課堂教學評價表,教師將表中反饋的資訊進行統計並得出結論,以便指導今後教學工作,針對學生特點充分應用資訊化教學手段,設計新穎的教學環節,增加師生互動內容,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資訊化手段:教學平臺、網際網路、影片。

  優勢:形象直觀地再現教學內容,鞏固強化了學習效果。同時讓學生認識到,犯罪和一般違法行為並沒有嚴格的界限,罪與非罪只在一念之間,從而告誡學生,只有自覺珍惜青春年華,遵紀守法,才能打造成功的職業生涯。

  6、佈置作業,多元評價

  作業分為常規性作業和拓展延伸性作業,拓展延伸性作業要求學生利用網路資源查詢一兩個案例,以說明我國刑法懲治犯罪、保護人民的作用,併發布到學生綜合評價平臺和師生互動平臺上與同學、家長、教師和律師進行交流,目的是由多元的評價主體透過多元的評價方式,在不同環節中分別做到診斷性、過程性、效果性和總結性評價(如組內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律師講評、線上評價等)。

  資訊化手段:教學平臺、資源庫、網際網路、班級微信群。

  四、教學反思

  在教學效果方面,微課、圖片、影片等元素,形象直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學生掌握知識牢固;多元化評價方式運用,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做學結合,實現學生知、情、意、行統一;學生資訊化能力得到訓練,進一步強化了資訊素養。

  教學創新方面,資訊化手段在課前、課中和課後的充分應用,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後訓練提供了有益的幫助;職業律師立足司法實踐的專業講解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法律體驗。

  得與惑:本節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活化、網路化的課堂,遵循了德育的“三貼近”原則,實現了學生學習實用化、快樂化。但實際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心理尚不成熟的學生極易在虛擬網路中迷失方向,甚至走向反面。因此,教師要合理遴選資源,並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合理疏導等。

  總之,與傳統教學相比,資訊化教學拓展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範圍,對教師提出了加強資訊素養的更高要求。實施資訊化教學,教師需要把握應對各種學習資源,並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資源庫。採用資訊化教學,最大的方便是讓學生對資訊的獲取、處理等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學到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了處理資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