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酈道元三峽的教學設計【精選】

酈道元三峽的教學設計

酈道元三峽的教學設計【精選】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酈道元三峽的教學設計【精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簡單勾勒了三峽峰巒重疊的景觀,並用濃墨重彩描繪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

  文章富有詩情畫意,樸素自然,意味雋永

  2、教學設想:

  文言文教學在促使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澱,充實文化底蘊,培養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新《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語言精煉,意境優美,猶如詩詞一般,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詩詞來學因此,教學本文,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外,重要的是,在品讀和賞析中瞭解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體會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3、教學方法:

  ①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

  ②加強對文章的朗讀、欣賞、體味

  4、課前準備:

  ①佈置學生預習:反覆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並結合課本註解,瞭解課文大意,並劃出難以理解的詞句

  ②要求學生在網上搜集有關三峽的資料(地理的、歷史的、文化的、經濟的、政治的等等),並將蒐集到的資料提供給老師,由教師選擇應用於備課之中

  ③教師利用遠端教育網路下載相關圖片、影片檔案、文字材料,以製作課件、編輯拓展閱讀訓練題目

  【教學過程】

  一、課堂匯入

  (伴隨著背景音樂,多媒體展示一組與“三峽”有關的圖片:自然風景圖片、三峽工程圖片、各種字型寫成的《早發白帝城》書法作品)

  師伴隨變換的畫面解說:長江孕育了中華豐厚的文化,而長江上的三峽,則以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湧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文人畫家無盡的靈感和情思,從而創作了無數不朽的藝術作品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的一篇文學作品——酈道元的遊記散文《三峽》

  (多媒體顯示課題)

  二、瞭解相關資料

  (多媒體顯示下列網際網路搜尋到的材料)

  1、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2、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注》

  3、《水經注》:酈道元收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並結合自己的遊歷見聞為《水經》(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非常簡略)作的註釋該書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三、朗讀課文,粗知文意

  1、(多媒體播放配樂配圖的課文朗讀)

  學生聽課文的朗讀,在聽讀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內容美

  2、教師提示生字的讀音和句子朗讀的節奏,學生再進行朗讀體會

  3、教師提示本課需重點掌握的字詞(多媒體顯示下列內容)

  l生字:闕(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屬(zhǔ)引哀轉(zhuǎn)

  l通假字: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

  l一詞多義:自三峽三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l重點實詞:沿溯阻絕乘奔御風哀轉久絕素湍綠潭

  四、品析課文,領略美景

  (六)課文內容結構分析:

  教師提示:課文五個段落,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來表現三峽的優美壯麗景色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

  ①第一段圍繞“山”來寫景,突出了山的什麼特點?

  ②後四段以“水”為核心來寫景,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各表現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並認真體味

  師生總結(多媒體顯示板書)

  中心景物景物特點

  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夏——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水春冬——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秋——林寒澗肅、高猿長嘯

  2、品析美景,領會美情:

  讓學生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結合例句,用“三峽的美,你看,”的形式說一句話

  (多媒體展示例句: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自由品析三峽的美,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各小組推薦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多媒體出示板書)

  三峽的山:雄壯美

  三峽的夏水:奔放美

  三峽的春冬之水:秀麗美

  三峽的秋水:悽婉美

  學生帶著感情齊讀課文,努力讀出課文中蘊含的“美”來

  五、拓展閱讀和訓練

  1、師:“三峽”以其優美的景色,成為眾多文人吟詠歌頌的物件,課前我們展示的書法作品——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也是千古傳誦的名篇,詩歌的內容與本課對三峽的描寫也有相應照的地方

  讓學生齊聲背誦《早發白帝城》(多媒體同時展示詩歌的內容)

  (七)分發“同類文拓展閱讀”材料(附後),學生透過自主、互助的方式完成

  六、作業

  要求學生課後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等,再蒐集其他三峽圖片、寫三峽風光的詩句、與三峽有關的傳說等,對其中的文字材料進行專題摘抄

  【教後反思】

  1、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美,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增強了課文內容的直觀感,充分展現了文章的內容美、語言美和情感美以優美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形成強烈的求知慾望在視聽想象中,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了他們的欣賞能力和熱愛祖國山河的高尚情感

  2、“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與作者與文字間的心靈對話,它需要學生開掘自己的知識底蘊,敞開自己的心靈世界,以達到與文字的交融引導學生透過自主閱讀和自身體驗,暢談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地位,讓學生自由地暢談自己的感受,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去理解課文,在反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深入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會使學生受到更多美的薰陶

  3、讓學生懂得可以利用網際網路等來查詢自己所需的資料,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查詢資料解決問題的意識學生蒐集整理資料,參與教師的備課,當他們看到自己蒐集的資料被應用於課堂,會獲得一種被認同感和成就感這種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以一種愉悅的心情,更好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學習過程中也會獲得更多的美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