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0篇)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篇1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新詞,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層次。

  重點分析

  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難點分析

  理解重點句子。

  教具準備

  課件、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談話,匯入新課

  1.談話: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群。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電視教材,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引導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佈置預習

  1.組織學習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讀讀課文,

  3.指導勾畫。

  三、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出示生字、生詞

  2.引導理解詞語。

  3.引發思考,組織討論

  四、理清課文的線索

  1.組織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

  3.組織交流、整理: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1、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2、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3、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4、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5、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7、讀生字組詞,並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詞語。

  9、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10、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11、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12、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歡迎遠客

  (3)親切相見

  (4)熱情款待

  (5)聯歡話別

  13、完成作業

  教學反思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重點分析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難點分析理解重點句子

  教具準備課件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複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引導思考

  二、學習第一段

  1、師範讀。

  2、組織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3、“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教師適時點撥。

  4、指導學生朗讀

  三、學習第二段

  1.指導讀文

  2.出示投影片:組織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三段

  指導朗讀第三段。

  五、學習第四段

  請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六、學習第五段

  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的感想。

  七、總結

  八、佈置作業

  1、寫生字、生詞

  2、讀課文,說說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麼意思。

  3、聽師範讀,邊聽邊在腦海中勾勒畫面。

  4、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5、看圖,默讀這一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6、朗讀第一段,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心情。畫出有關詞句,集中交流。

  7、再讀第一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8、自由讀第二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9、初入草原和走了許久後景色有什麼不同?畫出有關語句,集中交流。

  10、讀句子,說說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什麼?

  11、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1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

  13、請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14、反覆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說說你的理解。

  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

  1、讓學說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透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培養學生美的情感。

  4、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中含意,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談一談如何記住本課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解答。

  二、再讀課文,理清線索

  1、小組討論。

  2、小結板書:

  草原美景

  歡迎遠客

  親切相見

  熱情款待

  聯歡話別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結合下列詞句,體會自然之美:

  ⑴那裡的天……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⑵在天底下……而並不茫茫。

  ⑶羊群……大白花。

  ⑷那些小丘……輕輕流入雲際。

  2、找出比喻句,說一說把什麼比作什麼。

  四、作業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課文的寫作線索並且板書。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哪幾句寫了草原的寬闊。

  2、找比喻句,說一說把什麼比作什麼。

  三、課文是怎樣寫內蒙古人民熱情好客的(人情美)

  1、學生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

  2、生回答師板書:

  汽車前面引路

  歡迎遠客

  許多人來看客人

  握住手

  親切相見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熱情款待

  唱歌

  聯歡話別跳舞

  四、體會句子的含義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活斜陽。”

  1、討論。

  2、學生談談對句子的理解。

  五、學生分角色表演歡迎遠客,盛情款待,聯歡話別的場面

  六、作業

  抄寫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草原

  草原美景

  汽車前面引路

  歡迎遠客

  許多人來看客人

  汽車前面引路

  歡迎遠客

  許多人來看客人

  握住手

  親切相見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熱情款待

  唱歌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理解重點句。

  2、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4、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她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必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課間,我們欣賞了優美的旋律,觀看了草原美麗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草原的確是一個遼闊無比、景色迷人、令人嚮往的地方。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觀賞草原美麗的景色。

  二、檢查預習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如果把這5個自然段分成兩大部分,你會怎樣分?

  如果讓你用一個字概括你讀了這篇課文的整體感受,你會用哪一個字?圍繞著“美”,寫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接下來,請你選擇你喜歡的部分朗讀,邊讀邊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

  四、精讀課文,欣賞佳句

  1、剛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學請舉手,看來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歡。老師也喜歡第一自然段。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仔細找一找這一自然段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你最喜歡哪種景物?為什麼?

  2、集體交流,指導有感情朗讀

  (1)草原的天

  為什麼喜歡草原的天?他和別的地方的天什麼不同?怎樣讀出它的特別之處?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滿心的愉快,你想怎樣表示你滿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

  交流為什麼喜歡這部分?引導學生說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比做了綠毯。

  (3)草原上的駿馬和大牛

  交流為什麼喜歡這部分?引導學生說出透過“回味”這個詞可以看出把駿馬和大牛當作人來寫,更突出草原的美麗景色。

  (4)讓學生跟隨畫面複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讚美草原,老師這也有一首讚美草原的詩,播放課件——《永遠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熱情好客,你是透過那些句子體會的?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2)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3)是什麼讓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4)聯絡文章內容,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五、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的收穫一定很多,你願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穫嗎?

  六、作業

  1、設計廣告語。假如你是個導遊,請設計出介紹內蒙古草原情況的廣告語。

  2、我們的家鄉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課文做一個寫景敘事的小練筆。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透過閱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創設情境——再現美)

  孩子們,你們當中有誰去過大草原?草原美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螢幕。(播放電子課件,有草原美麗風光,有牛羊成群地走過草原的動感畫面,有牛、羊、馬的叫聲,有《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聲。)

  二、草原美嗎?我們今天就學習小學課文《草原》。

  1、板書課題。

  2、全班集體讀題。

  三、朗讀課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讀——體驗美)

  1、學生用快速閱讀法讀課文。

  2、鼓勵學生“讀了以後就想說”。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駿馬、牛羊、人物,特別是自己讀後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書:景美、人更美)

  3、精讀課文(學生自找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風俗、人情等等。)大聲讀。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夥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讀。(品詞賞句——領悟美)

  1、讓學生自主挑選並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風俗人情、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詞語。(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夥伴交流。)

  品讀方法:讀一段或句子,再說說美在哪裡,或為什麼美。

  2、教師引導。播放電子課件。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雲際。”

  說說這句子美在哪裡,或為什麼美。(詞語、色彩、具體、生動、準確、詞語豐富、動靜結合)

  五、導遊觀光表演(表演想象——創造美)

  學生即興表演,外地旅遊團去草原觀光,小導遊向遊客介紹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介紹時儘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六、播放電子課件,再次欣賞和體會草原的美景。

  課件內容是:小學課文《草原》內容全過程的影片和小學課文《草原》課文同步朗讀配音。

  七、總結全文。

  八、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附板書設計: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麗大、綠、靜

  人更美→熱情遠迎

  激情會見

  盛情款待

  深情話別

  讚美草原風光歌頌民族團結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塗抹畫面,使它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草原的順序,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後問題。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篇6

  課前預習問題單:

  1、佈置同學蒐集老舍先生的簡歷和他的作品。2、蒐集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歌曲等。

  3、學會本課9個一類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詞語造句。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5、找出文中描寫草原美麗景色的詞句。

  學講目標

  1、學會本課9個一類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詞語造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學講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自主學習探究

  1、檢測預習內容,組內交流所收集到的資料

  思考: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2、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板:風景美人情美

  過度:草原的風光和人情都這麼美好,那麼就構成了一幅草原風情畫。

  板:草原風情畫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草原風景美”

  1、自由讀,邊讀邊劃抒發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2、學生彙報。

  3、找出句子,抓對比。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指導朗讀。

  (2)理解草原的整體給人什麼感受?(出示草原圖)板書:開闊

  (3)作者當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4)理解“清鮮”、“明朗”。指導朗讀,讀出草原的柔美。

  4、接下來分了兩部分來寫,先寫了(草原的顏色),再寫了(小丘的線條)。

  指導朗讀:(1)先讀這兩部分,然後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句1:“四面都有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指導朗讀。

  這裡把_____比作________,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句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指導朗讀。

  5、自由讀第二次寫景的部分,讀出柔美的感覺,把自己讀沉醉。

  小組合作交流

  自主合作學習後三部分內容

  1、課文又是怎樣寫我們的親切相見、主人熱情款待及蒙漢同胞聯歡的呢?同學們,書要自己讀,以下幾部分內容讓大家自主學習。怎麼學?讓我們看看剛才是怎麼學的呢?(總結學法:看畫面讀課文畫句子談體會)

  2、同學們可選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內容學習,喜歡一個人靜靜看的就自個兒學,喜歡跟同學共同研究的同學可幾個人商量好學習內容,自主組合一個小組。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後,就互相討論,學完一部分內容弄懂後再去學習另一部分。

  3、說學習收穫(從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招待我們,幹部老翁這些有地位的人給我們敬酒,鄂溫克姑娘給我們唱歌,小夥子給我們表演賽馬踤跤等,飯後進行一系列的聯歡活動可見主人的熱情好客豪爽)

  4、播放《草原迎賓曲》---聽了這首歌,你心裡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質疑拓展

  幻燈出示指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教師總結

  1、今天的草原是什麼樣的?(出示收集到的圖片資料)看後你想說些什麼?

  2、為內蒙古草原設計一段精彩的導遊詞(廣告詞),喜歡哪一部分就設計哪一部分。

  總結再現草原美,聆聽一首草原的讚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檢測反饋

  說學習收穫

  (從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招待我們,幹部老翁這些有地位的人給我們敬酒,鄂溫克姑娘給我們唱歌,小夥子給我們表演賽馬踤跤等,飯後進行一系列的聯歡活動可見主人的熱情好客豪爽)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字。

  2、學習第一自然段,透過語句的理解和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透過理解重點語句,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播放圖片讓學生欣賞,想想看到是什麼地方?有什麼感受?

  二、提示課題,簡介作者。

  三、學生初讀課文。

  1、畫出生字新詞,認真拼讀。

  2、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麼?

  四、反饋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指名學生拼讀,糾正讀音。

  2、齊讀生字。

  3、讓學生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麼?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用“——”畫出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用“△”標出景物特點的詞,用“()”標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2、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

  3、反饋探究

  抓住寫景的四句話:“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下來,走在那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去際。”和最後兩句寫感受的句子。指導學生理解、朗讀。透過圖文結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4、指導朗讀。

  教師範讀,要用高興、讚美的語氣讀,學生練讀,指名學生讀。全班讀。

  六、課後作業。

  1、背誦第一自然段。

  2、蒐集有關蒙古族的資料。

  七、板書設計

  1草原

  天空可愛明朗

  空氣清鮮

  草原(大美)小丘綠柔美像中國畫)

  平地綠遼闊

  羊群美(像白色的大花)

  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

  教學反思:

  依據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和聽課老師的評價,我覺得這一堂課有以下幾個閃光點。

  一、教學手段“新”。

  由於農村的孩子絕大多數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時,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匯入時,透過用多媒體播放七幅草原風景圖,再配上一首樂曲——《草原之夜》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樂美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法“活”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重點語句,如“那裡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等,透過學生的朗讀並結合圖畫讓學生感悟、理解。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要求】

  1、學會字詞,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

  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性。

  【教學安排】

  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2幅。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9草原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閱讀課文後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瞭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瞭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麼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瞭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麼不同?結合“灑脫”、“怎麼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

  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習體會。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篇9

  目標設計:

  積累品味優美句,體會其含義,理解課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重點難點:

  體會句子的含義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生生交流自主探究體驗觸情

  教具:

  錄音機VCD

  學具:

  留言卡

  課前準備:

  自制心形卡熟讀課文收集草原資料

  課堂流程:

  一、誘趣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和大家比試一下預習作業(展示草原資料)你們的詩你們的佳句、老師的VCD都展現遼闊壯美,我相信也很想親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那令人嚮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二課上求知:

  (一)師生互動學習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讀段

  2、出示學習提示:找出能體現草原美的詞、句,談談你的理解;理清層次。

  3、老師走進學生中傾聽和誘導提煉理解精華,學生彙報,

  4、自由讀文體會景物的美

  [本段重點誘導:“一碧千里”“無邊無際”這幾個詞你能看出什麼?看出草原的遼闊,綠的美;平地綠、小丘綠對比的不鮮明,形成一體,美的那麼柔;面對這種境界你的感受怎樣?作者用駿馬、大牛來襯托(情景交融法);修辭是一大亮點]

  (二)生生交流學習第二段(迎客)

  1、自由讀文小組合作學習並彙報

  2、教師相機點撥:結合“灑脫”“怎麼走都可以”體會作者的心情變化;結合“彩虹”“歡呼”體會主人的好客;結合汽車“飛”“走”不同的描寫,動靜結合把作者的激動心情靈活的展現出來。

  (三)自主學習第三、四段(相見款待)

  1、默讀自學質疑彙報

  2、解疑點撥:如何體會蒙汗兩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們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了民族團結之情,就讓我們一起唱起來吧!放錄音《騎著馬兒巡邏去》

  (四)齊讀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進一步點明瞭讓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們看此情此景你想怎麼表達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詩、用畫......

  三觸景體驗

  1、把你的話寫在你的心形卡上貼在黑板,進行愛國教育

  2、嘗試片段做導遊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課文語言清新優美,線索清晰分明,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體現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透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薰陶下,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對祖國風光的熱愛。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透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教學難點:

  感情朗讀課文,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一直嚮往這樣一個地方: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嗎?(點選課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麼樣的?

  3、匯入:去過草原的人曾這樣說:(課件出示:草原,那是一個童話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雲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馬群,像天使的指尖飄在參差的草叢間;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鑲在晶亮的溪水邊。)學生齊讀。

  4、是不是有一種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衝動?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觀看草原美景圖及誦讀描繪草原的優美語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交流預習,檢查字詞。

  1、透過昨天的預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穫?相機簡介作者老舍。

  2、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1)渲染勾勒迂迴拘束玻璃馬蹄

  摔跤偏西鄂溫克羞澀低吟 襟飄帶舞

  (2)蒙古包矇蔽瞎蒙內蒙

  3、指導書寫生字。(如: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

  三、小組合作,理清文章脈絡。

  1、詞語我們已經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先快速瀏覽課文,然後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給課文劃分段落。

  2、組織交流、教師點撥。

  四、品讀感悟,體會草原美。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在哪裡?畫出相關的句子,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成為課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點撥,相機指導朗讀。

  句子一: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空氣新鮮,作者高興。

  (2)指導讀出愉悅的心情來。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體會草原的碧綠和遼闊。

  (2)聯絡上文體會“並不茫茫”。

  (3)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邊讀邊想象畫面。

  句子三: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辭、動靜結合。

  (2)這麼美的語言,這麼美的草原,怎麼不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齊讀。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1)理解兩個關於中國畫的專業術語。(“渲染”就是用顏色來塗抹畫面,而勾勒就是我們用筆進行描邊,勾畫一層輪廓。)

  (2)出示“渲染”“勾勒”兩幅中國畫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渲染”和“勾勒”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透過直觀的影象學生更易理解。】

  (3)老舍為什麼會用“渲染”這個詞來描寫草原?(“勾勒”指劃出輪廓,用於描寫草原的話說明草原很侷限,而草原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所以用“渲染”這個詞更恰當。)

  【設計意圖:透過進一步比較“渲染”和“勾勒”兩個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於觀察,他把這美麗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真是惟妙惟肖,美極了,也讓我們來體會著讀一讀吧!

  句子五:在這種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無限樂趣。

  (1)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擬人)

  (2)這樣寫,說明了什麼?

  句子六: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老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整體感受美之後,從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細細品味作者有這樣的感受正是來源於草原的美麗景色。】

  (2)假如你置身於這廣袤的草原上,(播放音樂,出示草原風光畫面)你最想做什麼呢?請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寫到這個句子中。

  這種境界,既 ,又。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美、景色美的基礎上,在他們情感為之陶醉之時,讓他們及時表達,一吐為快,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剛才,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老舍先生領略了美麗的草原風光,那麼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觀察的?在語言表達上又有什麼特點?(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設計意圖:總結寫法,讀寫遷移。】

  4、美好的畫面值得我們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們用心靈珍藏,就讓我們把這幅草原風光圖永遠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鑽進文字裡,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相機指導朗讀,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積累語言,提升對文字的理解。】

  五、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1、去過草原的人還這樣說:(課件出示,學生齊讀:風兒陣陣,草浪滾滾,像綠色的海洋一望無際;潔白的蒙古包,星星點點,像海洋中的白帆,它們正乘風破浪,向著更美好的未來!這是誰寫的童話?這是勤勞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會中用自己的汗水寫下來的草原童話。)

  2、同學們,是誰寫下了這詩意般的草原童話?是勤勞的草原人民寫下的,下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業:背誦第一段。

  4、下面,讓我們在一首草原的讚歌中結束我們這節課。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反思:

  1、課前要求同學們透過上網或查閱有關書籍,瞭解草原的有關資料,如內蒙古的位置、範圍以及當地人民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教師也要收集相關的圖片,製成課件,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東西。讀一些描寫草原的詩詞、文章也有助於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這篇文章的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這種語言及句式的寫法,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感情朗讀的指導,並結合同學們心目中的草原概況。邊讀邊想象文中的草原畫面。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並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並進行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本文的寫法進行練筆,以達到學,並學以至用,收到學用兼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