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設計(精選6篇)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四季是大自然給予我們最為寶貴的禮物,在不同的季節裡面大自然呈現出不一樣的景緻,也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季節,當我們走進秋天,去感受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也就能夠分辨出獨屬於秋天的特點,感受到秋季的美好。

  教學內容:

  1.指導閱讀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秋天的雨》

  2.指導閱讀蘇教版小學三年級年級語文上《北大荒的秋天》

  3.指導閱讀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秋天》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生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學習作者的對於秋天的描寫手法,能夠仿寫句子,表情達意

  3.認識秋天,總結秋天不同於其他季節的特點,親近大自然,熱愛祖國美好山河

  教學重點:

  1.學習文中描寫手法並進行實際運用

  2.認識秋天的美好,培養對於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熟讀課文識記生字生詞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型,板書課題。

  1、互動匯入:(提前板書課題)秋季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一個季節,在老師的眼中呀,秋天的天很高闊,雲很悠遠,小溪小河裡面的水是清清涼涼的,連拂面的風好像都帶著小麥的清甜。不知道同學們眼中的秋天又是什麼樣子呢?(提問一兩個同學,說說大海心目中的秋天)

  2、群讀規則:今天我會和大家一起來嘗試一種新的閱讀方式——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是把同一主題的多篇文章集中到一起來進行閱讀和學習。我們今天選取的文章分別是《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秋天》,咱們今天要閱讀學習的主題就是“秋天”,讓我們拿起課本把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來了解秋天、認識秋天吧!

  二、深入探究,比較閱讀,體會感悟。

  (一)詳讀《秋天的雨》,感受秋天,暢談感悟。

  1、我們先來感受一場秋天的雨。(教師範讀第一、二自然段,學生默讀進行想象。)

  2、聽了老師的朗讀,大家心中是否有產生了一幅秋雨綿綿的圖畫?(教師描述,學生補充,引起共鳴)閉上眼睛來想象,如果你身在作者描繪的秋雨裡裡面,作者的文字變成了你的眼睛,黃色的銀杏樹葉,紅色的楓葉,金色的田野,橙色的果實,還有五顏六色的菊花,是不是很美呢?

  4、請女同學一起朗讀第三自然段,男同學們細細傾聽閉上眼睛想象。

  5、男同學們,告訴我你們有沒有聞到有人的果實的香味?你的腳是不是也被那些香噴噴的果子勾住了呢?

  6、聽男同學們讀最後兩個自然段,女同學們用心感受,小喜鵲漂亮嗎?小松鼠可愛嗎?作者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心裡是懷著怎樣的感情呢?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呢?(引導學生找出最後一段,指出它點明主旨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於秋天的喜愛之情)

  8、請大家自由閱讀這篇文章,你覺得這篇哪一句寫的最好,為什麼你覺得它寫的好呢?

  (深入學習文章中的擬人句和比喻句,體悟文章的描寫手法)

  (二)對比閱讀《北大荒的秋天》,討論感悟。

  1、我們再一起來領略北大荒的秋天。請大家默讀全文。

  2、我們再回顧一下《秋天的雨》。請大家比較一下哪篇文章中的秋天更讓你喜歡呢?為什麼呢?有沒有人喜歡北大荒的秋天呢?說出你的理由。

  3、大家能透過作者的文字描述感受到北大荒美麗的秋天,作者也用“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最後一句直白地抒發自己的感情,你感受到他心中對於秋天的喜愛了嗎?你最喜歡作者哪一句的描寫呢?有沒有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描寫手法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會和描寫手法的學習)

  4、請大家默讀《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體味作者是怎麼具體描寫“原野熱鬧非凡”的。

  5、除了主旨段,大海透過分析從《秋天的雨》和《北大荒的秋天》裡面的點滴文字裡,都體會到了作者對於秋天濃濃的喜愛之情,明明是在寫秋天的景色,卻無時無刻不是在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融情入景,景色才會更加動人。(課堂小結,指出融情入景寫法的重要)

  (三)朗讀《秋天》,體會詩歌魅力

  1、請大家自由閱讀《秋天》這首現代詩,與大家一起分享你喜歡的句子。

  2、詩歌這種問題不同於我們我們剛才所學的文章,對比一下,你覺得詩歌有什麼樣子的特點呢?(學習詩歌體裁的形式,體會詩歌的韻律和寫法)

  3、剛才大家也發現了詩歌每一段中的句子都有重複的字,類似於我們的排比,卻沒有達到三句以上,在原有一句的基礎上強調幾個字,讀起來格式一致,朗朗上口,我們將這種寫作手法叫做反覆。(學習詩歌手法)

  三、歸納總結,提煉感悟,拓展應用。

  1、《秋天的雨》和《北大荒的秋天》裡,兩位作者用他們的情感和文字,為我們呈現出引人入勝的秋季風景圖。讓我們雖然閱讀到的是文字,卻彷彿身臨其境,想象出了無限美麗的畫面。

  2、《秋天》這首現代小詩,充滿了韻律感和歡快的節奏感,我們在朗讀時好像就已經讓心情飛揚起來,心中充滿著喜悅和喜愛,令我們感受到詩歌的獨特魅

  3、透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於怎樣描寫風景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妨拿起你手中的'筆,也來寫一寫自己最喜愛的季節。

  總結:

  群文閱讀不適用於一般的日常教學,可以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來階段性開展,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一節課下來感覺群文閱讀這種形式能夠很大程度開拓學生思維,提升閱讀寫作技巧,不過需要保證課前充分預習,先解決生字詞的問題才能夠順利的完成閱讀過程,不然課堂效率一定會深受影響。

  主題拓展:

  1、佈置課後作業:寫一寫自己最喜愛的季節

  2、搜尋其他三個季節的文章進行課下選讀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被崛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空調、啟程、特殊、長途、驟降、疲勞、飢寒交迫、溫暖、政府、救護、車廂、致謝”等詞語,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2庇懈星櫚乩識量撾模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碧寤岫窳悠候、環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4備惺芄崬┤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透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2、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板書:燕子。你對燕子有哪些瞭解?(燕子是候鳥)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燕子專列)齊讀課題。自讀課題,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想要問的嗎?

  學生交流。板書部分問題。(注:學生想問的問題可能主要有這些:什麼叫專列?專列是怎麼樣的?燕子為什麼要乘專列(會乘專列)?這個故事講了什麼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先要讀熟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現在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在文中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有關語句,做上記號。

  (三)、解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讀後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學習下面的語段)

  ——解決“專列”是怎麼樣的?

  有一年春天,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啟程,站臺上站滿了送行的人。

  (提示讀:漂亮舒適)

  ——解決什麼叫“專列”?

  在與學生的對話中隨機解決“專列”意思。

  ——解決“燕子是候鳥,為什麼要用專列送呢”?

  (1)學生自由談。(板書:麻煩、決定、呼籲、尋找、救護)?燕子遇到麻煩就能坐上專列嗎?

  課文第二自然段中就有一個句子把燕子遇到的麻煩寫清楚了,誰能找出來讀一讀。

  (2)學生交流,出示句子: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瀕臨死亡。

  (3)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個句子,想想燕子到底遇到了哪些麻煩?(隨機理解“長途跋涉”、“飢寒交迫”“瀕臨”、“驟降”等詞語。)

  指導朗讀。

  (四)、深讀課文,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感悟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

  1、教師匯入第三段“呼籲”。理解“呼籲”,瑞士政府呼籲什麼?讀句子。

  請同學們聯絡上文,想像一下,如果你是當時瑞士的電視臺、廣播電臺的播音員會怎樣向人們發出呼籲。

  學生說話。(教師點評,要求說時聯絡第二自然段中的詞語,注意語氣)

  2、政府的呼籲,瑞士的人民聽到了,課文是怎樣寫瑞士居民們尋找、救護燕子的?

  聽老師讀一讀。

  (1)教師漏讀加點的詞,在學生評說中理解這些詞語所表現的困難。

  聽到訊息後,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頂著滿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2)教師激發情感,引導感情朗讀,讀出關愛之情。

  (3)在無數尋找燕子的居民隊伍中,作者具體寫了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救護燕子的行動。請大家自由讀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像貝蒂小姑娘具體救護燕子的行動。

  (4)同學們,這就是小貝蒂,請你仔細看看圖,說說小貝蒂是怎麼救護凍僵的小燕子的。

  (5)老師小結:多麼感人的一幕呀!在尋找燕子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呢!人們用愛、用情編織了多少個美好的故事!讓我們再讀這兩段話。來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感。

  (五)、寫話學習語言表達,提升人文。

  1、教師深情導讀:於是,出現了課文開頭所描寫的這一幕,(一列漂亮舒適……)列車開動了……燕子在車廂裡唧唧喳喳,彷彿在向人類致謝。(什麼是致謝)假如你就是車廂裡的燕子,你覺得特別要向誰致謝呢?(生交流:向瑞士政府、居民們、小貝蒂致謝、貝蒂的爸爸媽媽、播音員等)

  (1)提示話題:向瑞士政府致謝。

  向居民們致謝。

  向貝蒂致謝。

  (2)提示寫話內容。選擇一個你“致謝”的物件,請你把致謝的話寫下來。要求寫清楚向誰致謝,結合課文內容,用上課文有關詞語或句子寫出致謝的原因。

  教學反思

  《燕子專列》是一篇以愛護周圍環境為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並用專列把它們送到了溫暖的南方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喚人們要保護動物。

  透過這篇短文的教學,我深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應該放不開手腳,總想自己主宰課堂,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尤其是閱讀課文,應該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因此,作為《燕子專列》這樣的閱讀短文,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學生的自讀自悟,注意加強朗讀教學,注意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大膽發表自我見解的能力,整節課圍繞“愛”之主題構建課堂,理解層層推進,情感步步昇華。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內容:

  第34-36頁四邊形

  二、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徵。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透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透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

  認識四邊形的共同特點,分辨不同四邊形的的不同之處。

  四、教具、學具:

  例2的四邊形組圖每生一份、釘子板、投影儀、三角尺、剪刀、小棒等。

  五、設計理念:

  在實際情景中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主題圖

  1、師:這是哪兒?在這幅圖中你能發現哪些圖形?(學生從中找一找圖形,一邊看一邊彙報。)

  2.師:大家真能幹!在我們的校園中,同學們發現了這麼多的圖形,看來啊,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個圖形──四邊形,你們願意和它成為好朋友嗎?(板書課題:四邊形)

  (二)、初步感知,發現特徵

  1.師:同學們,你想像中的四邊形應該是什麼樣的?(指名回答,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2、師:四邊形到底是什麼樣的圖形呢?今天我們進一步來研究。看,數學王國裡有這麼多的圖形(做一做第2題)。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塗上相同的顏色,同桌互相檢查評價。請學生上臺展示。

  3.師:觀察,我們找出的“四邊形”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嗎?(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彙報、互相交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結合圖形得出:像這樣有四條直直的邊圍成,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教師板書。

  師:看著這麼多的四邊形,現在你能說說到底什麼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4.生活中我們見過許多四邊形,現在又知道了四邊形的特點,你能不能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形狀是四邊形的。

  (三)、動手操作,互動交流

  1.四邊形分類。

  (1)指導分法。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並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麼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麼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2.圍四邊形。(釘子板、小棒)

  現在我們做一個遊戲“看誰反應快”(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四邊形)

  a.圍一個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是比較特殊的四邊形,特殊在哪兒呢?小組裡說一說。

  b.師:圍出一個對邊相等,但卻不是長方形的四邊形。教師下位巡視,及時進行指導。

  c.圍一個四條邊都不相等的四邊形。)

  小結:同學們真能幹,反應真快。

  3、動手試一試,把一個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後,它會變成什麼形狀?

  四、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學得開心嗎?四邊形的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後再學。今天放學後,請你們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們的好朋友——四邊形,並請爸爸、媽媽一起認識它,好嗎?

  板書:四邊形

  有四條直的邊 有四個角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根進行細緻的觀察,並能利用簡單器具做根吸水的對比實驗。

  2、體驗到合作與交流的快樂;意識到搞科學研究必須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按”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程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彙報交流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去觀察各種植物的根,你們觀察了嗎?有什麼發現?

  並且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生答自己的發現。(讓學生把他們的發現儘可能的都表達出來,教師適時引導)

  二、設定疑問,大膽猜測

  師:同學們課前觀察的真不錯,發現了這麼多根的秘密,可是,聽了同學們的彙報,老師有一個問題搞不懂了,同學們觀察了很多植物,它們都有根,植物為什麼要長根呢?根對於植物有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9課:植物的根。教師隨機板書。

  師出示在課文《高梁情》裡也看過對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鷹爪一樣,它們強有力地抓住土地,彷彿擒拿一個龐大的活物,等到暴風雨來臨時,高梁就能穩穩的站在土地上。

  師:看來,植物的根確實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長在土地上。板書: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師:植物的根除了固定這個作用,還有其它作用嗎?它有沒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三、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活動一:引導學生設計“根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的實驗

  師:課前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各種實驗用品,現在同學們各小組先討論一下,這個實驗該怎麼做,討論出一個最佳方案後,再進行實驗。(各小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膠頭滴管等。)

  小組討論並實驗(教師巡迴指導,適時點拔。)

  師:各小組彙報一下,你們的實驗方法。

  小組找代表彙報。

  師:為什麼要用橡皮泥封起來?

  (不封起來,筒內的水會蒸發,水也會減少。)

  教師適當點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來。

  2、也可用兩個量筒,一個量筒裡放植物,另一個量筒裡不放植物,讓它們的水面相平,然後看看一段時間後水面是不是相平。

  3、也可把這棵植物放在量筒裡,倒進一些水並在水面處作一記號,然後又滴上一層植物油,最後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來觀察水面的情況。)

  短時間內還看不出水位的變化,那就先把你們的裝置放在向陽處,過一段時間再來看結果。

  生把實驗裝置放在室內向陽處。(也可以放在室外,視情況而定。)

  活動二:引導學生觀察根

  師:課前同學們觀察了很多植物的根,發現了不少根的秘密,現在,我們藉助一些工具,再來更細緻的觀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誰還能發現根的其他秘密。

  師介紹桌上的材料,提示學生作好觀察記錄。

  生藉助工具對各種植物的根進行細緻的觀察。(教師巡迴指導)

  彙報觀察結果

  發現不同植物的根形狀不一樣,但數量都很多。有的根還特別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絨毛。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細緻地觀察了幾種植物的根,發現它們的根都很多,事實上,植物的根還遠不止這些,我們在挖取植物時,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裡,那麼,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資料卡,師進行簡介。

  師:這麼多的根對植物體有什麼意義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長在地上。

  2、植物就會有很強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養分……

  師: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養分呢?(生想起剛才的實驗)去看看你們的實驗吧!

  生彙報實驗結果:

  實驗發現水位下降了一點兒,說明根確實能吸收水分。師進一步講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進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把溶解在水中的養分也吸收了。師並板書:根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師:透過剛才的研究發現,植物的根對植物體來說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動

  師:植物的根還有其他用途嗎?(投影:幾種植物的根:甜菜、蘿蔔、胡蘿蔔、地瓜、人參等)

  誰能根據圖中植物的根,說一說它們的用途?(1、甜菜、蘿蔔、胡蘿蔔、地瓜都能吃。2、人參可以做藥材。3、地瓜能做澱粉。4、甜菜能加工糖。……)

  總結提升:這節課你的收穫多不多呢?(在課本“我收穫”欄)

  板書設計:

  一、根的特點:直根(主根粗大)、鬚根(由不定根組成)、根毛

  二、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正確讀“一口缸、空隙、掀開、背上、末端、一副、鉗子、搏鬥、較大、腹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用關鍵句概括段落大意。

  3.體會文中細緻生動的描寫的好處。

  4.瞭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用關鍵句概括段落大意,體會文中細緻生動的描寫的好處。

  教學難點:

  瞭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絡前文複習匯入

  1.同學們,我們第二單元剛剛學過一篇寫鳥的文章《翠鳥》,它的作者是

  菁(jīng)莽(mǎng)。

  2.作者簡介:

  菁莽,本名陳益清筆名菁莽,男,1936年生,廣東揭西人。文學創作有兒童文學、散文、詩詞等多篇入選發表。散文《我看見了鯉魚跳龍門》、《翠鳥》等先後入編小學教材。

  3.菁莽寫的翠鳥令人印象深刻,他不但擅長寫鳥,也擅長寫蝦。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5課,去看看他筆下的小蝦。(板書課題:小蝦)

  2.請同學們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前為我們出示了相關要求,我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這就是本課對我們的要求,請看大螢幕,我們一起讀一遍

  (1)朗讀課文。

  (2)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是怎麼寫的?

  (3)把課文中細緻生動的語句抄下來。

  有了目標,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這節課就讓我們用自己發現美的眼睛,用我們充滿智慧的大腦一起走進課文,一起去看看作家筆下的小蝦。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想要讀好課文,得先掃除攔路虎,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這些詞語你都認識了嗎?

  出示:一口缸、空隙、掀開、背上、末端、一副、鉗子、搏鬥、較大、腹部

  (1)請同學們先自己練習讀一讀。

  (2)指生讀:有什麼想提醒大家的?應該注意哪個字的讀音?

  (3)齊讀

  2.把這些詞語放進課文,你還認識它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準字音,讀通句子。

  3.我們先來看其中的第三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思考:看看第三段主要寫了什麼?

  預設一:

  生1:這是你對這一段的理解。

  生2:你在試著用自己的話來概括這段的意思,是個善於思考的孩子。

  (我們在學習《花種》一課時學習了關鍵句,這一段有嗎?)

  預設二:

  你真是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是怎麼找的這麼快呢?(能夠學以致用,你真棒!)

  “小蝦在缸裡,十分自在。”

  4.作者是怎麼寫出小蝦的自在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段,把表現小蝦自在的句子用“”畫出來。

  5.“它們有的獨自盪來盪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住缸壁。”

  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確實很自在。同學們,你們想成為這樣的小蝦嗎?下面就讓我們也到水中自在地遊一遊吧!(出示海底圖片並配冒泡泡的聲音)不過去水裡可有個規矩,就是老師說什麼動作你就做什麼,說停你就停,不然水裡會有危險的,好嗎?)

  6.多麼悠閒,多麼自在的小蝦啊,這時要是有人用小竹枝去動你你會怎麼樣?

  (蹦、生氣、)

  你生氣時是什麼樣子?

  “腳末端那副鉗子一張一張的,鬍鬚也一翹一翹地擺動著,連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樣子還挺可怕的,可我從你的語氣中沒聽出生氣了啊!你的脾氣不大。

  再找個脾氣更大的小蝦。

  預設一:你也挺溫柔,小蝦的脾氣都是這麼溫柔嗎?他們搏鬥起來會怎麼樣?

  (蹦出水面,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這麼厲害的小蝦生氣了,誰再來讀它的樣子。

  預設二:看樣子是真生氣了,聽出了你的憤怒。如果這時碰見閒遊的同伴說不定要打起來。

  7.我這隻蝦也生氣了,可我生氣的樣子和你們有點不同,你來聽一聽哪不同?

  師:腳末端那副鉗子張著,鬍鬚也翹著,連眼珠子也突著。

  8.指生答,原文是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師板書)

  除了文字不同,這兩種生氣的樣子還有什麼不同嗎?

  預設一:生能答出來,動的和靜的。(師板書:動)

  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我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體會兩種樣子的不同。

  預設二:生答不上來。

  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我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體會兩種樣子的不同。

  指生答(師板書:動)

  請同學們看黑板,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是寫什麼的?(板書:鉗子、鬍鬚、眼珠子)這些都是小蝦的細節。作者透過描寫觀察到的細節,用生動的語言將小蝦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就叫“細緻生動”的描寫。

  三、默讀課文重點品悟

  1.其實文章中這樣細緻生動的句子還有很多,請同學們默讀課文:

  用“~~~”畫出認為作者描寫細緻生動的句子,讀這個句子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可以記錄在句子旁邊。

  2.小組交流

  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畫的句子,交流時用上這樣的句式

  我畫的句子是,讀這個句子我彷彿看到了。

  3.彙報交流

  (1)“夏天,積了大半缸雨水,從葡萄架的空隙下漏下的陽光,撒落在水面上,像許多大大小小的圓鏡。

  這樣的畫面美嗎?/多美的畫面啊/美美地再讀一遍。

  (2)“這些小蝦,有的通體透明,像玻璃似的,這是才長大的;有的稍帶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還積著泥,長著青苔,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蝦。”

  生:我畫的句子是,讀這個句子我彷彿看到了。

  小蝦是什麼樣子的?你也是一個細緻觀察的孩子。你喜歡這樣的小蝦嗎?來讀。

  誰還想說說你看到的小蝦?

  生:我畫的句子是,讀這個句子我彷彿看到了。

  (3)“有一天,我從缸裡捉起幾隻較大的蝦,發現它們的腹部藏著許多圓圓的卵。”

  生:我畫的句子是,讀這個句子我彷彿看到了。

  你也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

  四、總結昇華體會情感

  我們透過品味作者細緻生動的描寫看到了那一隻只可愛的小蝦,作者之所以能觀察得這麼細緻根本原因是什麼?(喜愛)

  師總結:是啊,這是由於這份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才使得作者能如此細緻生動地描寫小蝦,才能讓我們看到這樣一篇好文章。

  喜歡蝦的不止作者一個,我國還有一位老人不但喜歡蝦,而且以畫蝦聞名,他就是齊白石老人。老人一生畫蝦無數,但每幅都不同。為什麼能畫出蝦的這麼多樣子,還畫的惟妙惟肖呢?(細心觀察)

  所以,同學們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生活,我們也會有與眾不同的發現和成就。

  五、作業佈置

  1、把課文中細緻生動的語句抄在筆記本上。

  2、觀察熟悉的小動物,並進行細緻生動地描寫。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篇6

  一、 教學目標

  1、 會用音序查字法查指定的字,並據詞查出合適的解釋;能給指定的多音字按讀音組詞;能寫出“憂鬱簡單”的反義詞。

  2、 能加上合適的詞語,把句子寫具體;能改出句子中用的不恰當的詞語;會用“因為…………所以……”造句。

  3、 能讀短文,提出不懂的問題,會聯絡上下文理理解短文中有關詞語的意思,回答有關問題。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1——4題

  第二課時教學5——7題

  三、每題重點難點提示

  1、 第一題

  要求用音序查字發查帶點的字,重點訓練學生椐詞定意的能力。

  2、 第二題多音字組詞

  3、 第三題反義詞不能用否定形式的組詞作為反義詞

  4、 第4題先指導看懂例句,說說例句你看了明白了什麼在把練習中3個句子所寫的說話人的神態或動作表達出來,使句子的意思更具體。

  5、 第5題知道學生讀懂集資的基礎上,仔細分析哪個詞語用的不恰當,然後思考用上恰當的詞語。這題常常是詞義混淆而造成用詞不當,所以修改後還需要明白這些詞語意思上的差別,以防誤用。

  6、 第六題題中有“有因缺果”或“有果缺因”的不完整的句子,訓練時把他補完整,獨立完成。

  7、第7題要求讀短文後完成後面3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