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學設計!小班語言活動《鼠寶寶找朋友》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教學設計!小班語言活動《鼠寶寶找朋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透過《鼠寶寶找朋友》的故事,理解體驗有好朋友的快樂。
2、理解故事,會用故事裡的短句回答問題,初步學習並運用句式:會...又會...。
3、知道鴨子、青蛙、花貓、老鼠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1、老鼠卡片
2、教學課件《鼠寶寶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出示"鼠寶寶"卡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邊說邊出示鼠寶寶:吱吱吱吱……聽!誰在叫?他會說什麼?(2)教師模仿鼠寶寶:我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提問:鼠寶寶想找一個什麼樣的朋友?怎樣才算會跑又會跳?(3)幼兒動作體驗(跑跑、跳跳),初步理解會跑又會跳的含義。(4)引出故事名稱《鼠寶寶找朋友》並請幼兒猜測:猜一猜,鼠寶寶會找誰做朋友?為什麼?2、欣賞故事,初步感受故事的有趣。
(1)播放教學音帶《鼠寶寶找朋友》最後一小節不放
(2)提問:鼠寶寶到底找了誰做朋友?
3、播放課件,再次講述故事並適時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鼠寶寶首先找到誰?它找到布娃娃,為什麼說:不要,不要?(請幼兒說出布娃娃的特徵並模仿布娃娃和鼠寶寶)
(2)鼠寶寶接著找到誰?它找到小鴨子,為什麼說:不要,不要?(請幼兒請幼兒說出小鴨子的特徵並模仿小鴨子和鼠寶寶)
(3)鼠寶寶又找到了誰?它找到小青蛙,為什麼說:不要,不要?(請幼兒請幼兒說出小青蛙的特徵並模仿小青蛙和鼠寶寶)
(4)幼兒學說短句並做動作體驗後繼續提問:小花貓會跑又會跳,鼠寶寶為什麼要趕快逃?(請幼兒請幼兒說出小花貓的特徵並模仿小花貓和鼠寶寶)
4、教師與幼兒表演故事,熟悉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把故事講出來)教師扮演旁白和鼠寶寶,幼兒扮演布娃娃、小鴨子、小青蛙和小花貓並用故事中的語言講出來。(自己表演一次)
5、出示閱讀材料2《鼠寶寶找朋友》,引導幼兒自主閱讀。
師:故事還沒有結束,你們猜一猜,鼠寶寶能不能找到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為什麼?師:有的'小朋友說找到了,有的小朋友說沒找到,那我們自己去書裡面找找答案吧。出示閱讀材料2《鼠寶寶》找朋友讓幼兒自己閱讀,強調正確的閱讀方式。
教師指導閱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6、揭曉答案,把故事講完,鞏固句式:會…又會師:鼠寶寶找到會跑又會跳的朋友了嗎?找到了誰呢?
教師把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結束鼠寶寶找朋友找的辛苦吧?我們身邊這麼多朋友開不開心啊?鼠寶寶會跑又會跳,老師會唱歌又會跳舞,你們會什麼又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