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9~60有關餘數的除法。

  學習目標:

  1、透過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

  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

  草莓圖、小棒

  一、激趣定標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麼?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2、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裡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 ÷ 2 = 3(盤)、、、、、、、1(個)

  ︳ ︳ ︳

  被除數 除數 商 餘數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乘法口訣,我們先來複習一下有關乘法口訣的知識。

  1.說出得數,並說出用哪句口訣。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說一說( )裡的數是用哪句乘法口訣想出來的。

  二 、匯入:前兩節課我們對除法有了初步認識,那麼我們在解決哪兩種型別問題可以用到除法?

  那你能根據剛才我們總結的方法解決下面兩個問題嗎?(課件)

  過渡:這兩名同學不但能解決問題,還能說出商,那麼他們是用什麼方法求出商的呢?我們今天就來解決除法求商的問題。(板書課題)

  三、新課

  1.引出除法算式12÷3。

  課件呈現例1放大圖:猴媽媽從果園裡摘回了12個桃子,它想給每隻小猴分3個,猴媽媽這時想到了一個問題,誰能猜一猜猴媽媽想到了一個什麼問題?

  生提出第(1)個問題:12個桃,每隻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隻小猴?同學們很善於思考想到猴媽媽的問題,那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請學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討計算方法。

  (1)引導:他不但列出算式還說出結果,那他是用什麼方法算出商的呢?我們動手來用手中的學具分一分,看看他算得的商是否正確。彙報是怎樣分的。

  我們會用動手分一分的方法解決了問題。如果不動手操作學具,我們怎樣算出結果呢?

  生:可以用乘法口訣想商,想3和幾相乘得12,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這三種求商的方法中,你喜歡哪一種法方法?下面就讓我們用這種求商的方法解決以下的問題。

  3.嘗試用乘法口訣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個問題。

  (2)與你的同桌交流怎樣解決問題,說一說想商的過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訣。

  (3)彙報:求12÷4的商,想4和幾相乘得12,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過渡:剛才我們在解決問題中找到了求商最快的方法就是用乘法口訣求商,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求商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三、練習

  1.練習五的第1題。你能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嗎?

  說說商幾?你是怎樣想的?我們求出商是2,如果是你來分氣球,你覺得怎樣分比較合適?

  2.練習五的第2題。

  (1)你能說說從畫面獲得哪些資訊?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你能獨立填寫除法算式嗎?並說一說用哪句口訣想商。

  3.練習五的第3題。

  師:接著我們來玩一個郵遞員送信的遊戲,根據圖你能說說該如何玩這個遊戲嗎?

  生:說明要求:認真計算,商是幾,就投進幾號信箱。

  師:那我們看看哪個郵遞員能出色的完成任務。

  最後,特別請學生觀察哪幾封信送進了1號信箱。並想一想,這些除法算式有什麼特點。促使學生髮現:被除數和除數相同,商是1。

  四、總結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共同探討了除法的計算方法。我們發現,可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計算時,看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就用那句口訣求商。我們還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相同時,商是1。

  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將今天學到的知識帶進我們的生活。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乘加、乘減實際問題的過程及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

  數學思考: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簡單體力能力。

  解決問題: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乘加、乘減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快樂,體會數學價值。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談話:猴山上的桃熟了,大猴和小猴採了一些桃,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不過小猴說去了要能幫它解決實際問題,你們看行嗎?

  二、探求新知

  1、教學例題

  ①揭示例題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②提問:怎樣才能求出大猴和小猴一共採了多少個桃?

  ③引導:從問題想起。

  ④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列式解答後再進行交流。

  ⑤學生彙報,老師板書:

  12×3=36(個)

  36+6=42(個)

  ⑥回顧: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用了幾步計算?

  板書課題: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2)提問:第一步算出的是什麼?第二步呢?第二步為什麼用減法計算?

  反饋後教師板書:

  12×3=36(個)

  36-6=30(個)

  強調:解決這個問題同樣要先算出什麼?

  (3)比較:解答例題和試一試,這兩個問題的過程,有什麼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小組討論後在班上交流

  2、教學試一試

  (1)談話,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先獨自計算,再與同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讀題後提問,題目中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求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2)學生獨立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先在小組裡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練習。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談話:今天解決的實際問題比較複雜,需要兩步計算,關鍵是要確定先算什麼。

  五、作業

  做“想想做做”第3題

  教後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一、創設情境上星期老師到圖書館去調查了各年級的借書情況,製成了一張表,看:出示“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年級一本數:你從表中知道了什麼?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邊問邊板書:加法) 學生提問題 年級和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一年級和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問題,說明你們都很愛動腦筋。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探索計算方法:

  師:要求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應該怎樣列算式?

  師:請同學們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求出結果。

  (生練習,小組討論交流)

  2.師:誰願意把你想出的計算方法告訴大家?

  (學生可能會說口算的方法,以及用撥算珠的方法,肯定學生的想法,並透過撥算珠的方法,強調要在對應的數位上撥算珠,也就是數位要對齊。)

  3.鼓勵學生用筆算的形式計算。一起回憶豎式計算。

  師:在列豎式時,兩個加數要怎樣?如何計算?

  師:應從哪一位算起?

  教師列豎式計算:

  百 十 個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說筆算過程,以及在結果中每一位上數表示什麼?

  4)小結:三位數相加時應怎樣列豎式,從哪裡算起?

  2、要想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進行驗算。

  2)將例題中的兩個加數位置交換,該怎樣列式?

  (板書豎式: 1 2 6 )

  + 1 4 3

  3)學生筆算,看計算的結果和例題相比會怎樣?

  4)說明:在筆算是要檢查加法做的對不對,可以用交換加數的位置再計算一遍,看得數是否一樣,這樣的檢查叫做驗算。

  5.小結:這節課學習了三位數筆算加法,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用交換兩個加數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驗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在書上算一算。(生獨立計算)

  2)你想怎樣驗算?

  3)彙報。你是怎樣算的?怎樣驗算的?

  想想做做第3題第4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5

  本節課是“綜合與實踐”的主題活動課。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能運用所學過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並創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本節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培養學生從給定圖案中選取和確定基本圖形的能力。

  從複雜的圖案中確定基本圖形是本節課深入學習的基礎,在複習環節除了複習三種圖形的運動外還透過追問“可以看作由哪個圖形經過平移形成了這個圖案呢?”初步感知圖案中的基本圖形。在此基礎上,在欣賞、分析老師出示的四個圖案的過程中,認識基本圖形並透過在學具中找出基本圖形和在圖形運動前先讓基本圖形重合等活動進一步強化基本圖形的概念。

  2、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從運動的角度觀察圖形,不但加深了對圖形特徵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三個層次,第一,透過觀察圖案尋找基本圖形後想象這個圖案是由基本圖形經過哪種圖形的運動形成的;第二,在學生利用基本圖形經過圖形運動形成四個圖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創造相同的圖案,在學生熟悉了這四個圖案的形成過程後,透過創設“利用基本圖形和圖形的運動自己設計圖案”這一活動,既可以進一步使得學生熟悉圖形的特徵和運動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相同的基本圖形經過不同的運動可以形成豐富多彩的圖案;第三,創設利用組成的圖案作基本圖形,並用這些基本圖形經過圖形的運動組成更大的圖案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注重學科內不同知識的綜合

  “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課可以既可以聯絡不同學科知識也可以聯絡本學科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圖形的運動與有餘數除法的知識綜合起來,體現了綜合實踐課的綜合性,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自覺聯絡不同章節知識的學習習慣。

  4、注重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

  能否領悟和欣賞數學美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基本成分,能夠領悟和欣賞數學美也是進行數學研究和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和方法。透過欣賞和動手創作圖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並不難,教學中透過教師追問“以前我們只知道它們很漂亮,現在你能用數學的眼睛去分析分析他們為什麼這麼美麗嗎?”讓學生不僅感受到數學的美而且用理性的思維分析數學美的內涵,使學生養成用數學的眼光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雖然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下次執教過程中需要調整。

  學生的知識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備課時我認為學生在利用“旋轉”這一圖形的運動時會遇到困難,但課上學生明顯在運用“軸對稱”這一知識上出現了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認為引導學生經歷翻轉的活動或者透過課件直觀演示都會降低認知難度,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應用“軸對稱”這一圖形的運動。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2.透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感。

  3.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讓學生體會到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重點與難點

  初步理解近似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猜數遊戲:教師或學生指定一個4位數(不讓其他學生知道),學生猜猜是什麼數。猜的過程中提示學生所猜數是否與目標數接近,猜中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圖畫和文字,讓學生讀一讀圖畫中的文字。

  (1)9985和10000都表示參賽運動員的人數嗎?有什麼不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說一說“將近10000人”是什麼意思,“有9985人”是什麼意思。

  9985這種說法特別精確,所以它是一個準確數。

  9985接近10000,10000比較容易記住,10000是一個近似數。

  (板書課題:近似數)

  (2)讓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二年級同學304人,可說大約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麼數。

  (304是準確數,300是近似數。)

  這裡的準確數和近似數,哪個數容易記住?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

  (3)提問:現在同學們知道什麼是近似數了嗎?誰來說說。

  小結:近似數是指大約是多少的數,也就是與實際比較接近的數。

  2.日常生活中我們還碰到過哪些近似數?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近似數,體會近似數,體會近似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課堂作業

  1.教材第91頁“做一做”。

  2.教材第92~94頁練習十八第4~12題。

  四、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解決問題

  教材第42頁內容

  教法設計:自主學習,探究,小組合作

  教具準備:小黑板等

  學習目標:

  透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並感受數量關係中蘊含的數學規律。

  學習過程:

  一、情景匯入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出示目標:透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並感受數量關係中蘊含的數學規律。

  三、自學指導:

  開啟數學課本42頁,看圖,看文字並思考:

  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2、要求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還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3、怎樣列式解答呢?

  4、為什麼用除法?

  5、解答正確嗎?

  (5分鐘後進行檢查自學效果)

  四、先學

  1.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看書自學,老師巡視。

  2、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學習的很認真,下面比一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檢測環節:

  出示主題圖

  提問:(1)找學生回答自學指導中的問題。

  (要求聲音響亮,其餘學生認真聽,發現錯誤舉手更正。)

  (2)2名學生板演,完成P42頁“想一想”指名學生板演。

  (3)2名同學板演43頁練習九第1題

  (要求:字型工整,板演的同學把字寫得大一些,下面的學生坐姿端正。)

  五 、 後教

  1、請學生上臺更正,並指出對錯。

  2、合作提升

  討論: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方法.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有什麼收穫?找學生說一說。

  七、當堂訓練

  必做題:1、

  ÷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表示( )裡面有( )

  每份是( )。 個( )。

  2、 63÷7= 56÷8= 72÷9=

  口訣: 口訣: 口訣:

  2、一根28米

  長的繩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幾段?

  3、一本書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頁,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頁?

  選做題:小明和8個同學去公園玩,買門票花了72元,一張門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課本P43頁第4題。

  九、作業佈置

  必做題:課本練習九第6、8、9題。

  選做題:課本練習九第5、7題。

  十、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56÷8=7(個)

  口答:56元可以買7個地球儀。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例4,做一做,練習三1、2、題。

  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後面。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說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並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學情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小學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驗。為此,教學時要藉助教材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瞭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例項,透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於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明白“平均分”含義和會平均分的基礎上,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方法:

  遊戲參與法,動手操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盤子。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可以放幾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是什麼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後彙報分的結果。

  小結: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裡,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於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出示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①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後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後面。

  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並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說一說。

  3、出示:15÷3=5

  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於5)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這一節課學了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3頁的做一做。

  透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2、完成教科書第15頁練習三的第1、2題。

  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採用“開火車”“接力賽”“抽卡遊戲”不同形式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掌握知識。

  四、全課總結

  五、佈置作業:

  課本15頁的第3題,先擺一擺。

  板書設計:

  除法

  12÷4=3

  ↓

  除號

  讀作:12除以4等於3。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透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2.透過“推一推”“拉一拉”活動,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

  3.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數學知識的實踐性,激發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能用語言描述出來。

  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表述自己的發現。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學理念: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觀察法。

  教具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紙,多媒體課件。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能夠感性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並能從生活中找到一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本節課主要透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小組交流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能感受到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絡與區別。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請你仔細觀察我們的教室,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3.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們常見的圖形。為什麼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這麼廣泛呢?到底它們身上有哪些特徵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觀察和討論,使學生感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使他們有了研究的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主體探索,合作研究。

  1.討論交流。

  (1)你們已經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識?

  (2)你能分別指指它們的四條邊和四個角嗎?(指名完成)

  【設計意圖:瞭解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合理確定教學起點;小組交流,每位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

  2.研究長方形邊的特徵。

  (1)你能說說長方形四條邊的長短關係嗎?

  (2).長方形有幾條長?幾條寬?請你觀察並大膽預測一下長方形的兩條長的長短有什麼關係?兩條寬的長短有什麼關係?

  (3)長方形的兩條長和兩條寬也是相對的,也叫做對邊。用什麼方法來驗證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呢?

  【設計意圖:學生大膽預測長方形的邊的特徵,透過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邊的特徵,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操作體驗。】

  3.研究長方形角的特徵。

  (1)長方形邊的特徵我們已經知道了,它的角有什麼特徵呢? 如何驗證呢?

  【設計意圖:不同的學生可以透過動手摺一折、量一量等不同的方法,研究得出正方形角的特徵。】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徵。

  (1)現在請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正方形邊的特徵和角的特徵。

  (2)誰能來給大家說說你們的研究結果?

  其實不但我們驗證了,科學家透過大量的驗證,證明所有的長方形都具有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特徵。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特徵。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同桌合作,親自動手用研究長方形特徵的方法來研究正方形的特徵,並找到了正方形不同於長方形的特徵,做到了學以致用,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拉一拉”遊戲。

  .(拉成長方形)這是什麼形?為什麼是長方形?

  .(拉成梯形)這是長方形嗎?為什麼不是?怎樣做就變成長方形了?請你來試一試。

  .(拉成長方形)怎樣把它變成正方形呢?誰能來試一試?

  .(拉成正方形)怎樣把它變成長方形呢?你能來試一試嗎?

  【設計意圖:透過做小遊戲,使學生加深了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記憶。】

  三、分層練習,實踐應用:

  (1)選一選(課件展示)。

  (2)我們已經掌握了它們的特徵,會畫長方形、正方形嗎?

  (分層要求:可以在方格中畫,也可以在空白的作業紙中畫)

  (3)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設計意圖:透過提供不同材料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考察不同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掌握情況,使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

  四、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課後4人小組合作,用七巧板拼長方形、正方形。組長記錄拼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別是由哪幾號圖形拼成的?我們下節課再來交流。

  【設計意圖:透過課後動手操作,使學生把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延伸到課外,並且再次感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

  五、回顧全課,總結評價。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都做了哪些活動?

  2.你有什麼收穫呢?

  【設計意圖:透過回顧本節課所做的活動,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了梳理,對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為以後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奠定基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 能在現實情境和平面圖上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正確使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

  2.在確定方向的過程中,能進行認真的觀察和積極的思考。

  3.能清楚地說明自己觀察的結果和思考的過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開展有效的合作與交流,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使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

  教學用具: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上課前: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成語?誰來說一說?生踴躍發言。

  一、先學探究:

  老師知道一個成語: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嗎?(東、南、西、北)

  出示例題的部分圖(人民橋、超市、公園、體育場先不出現)

  誰來說一說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是什麼地方?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點出東、南、西、北四個字。

  繪製平面圖時,我們通常按照什麼規定來繪製?(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生答,師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個方向,還有四個方向是什麼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們就進一步學習認識方向。板書課題:認識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學例題

  (出現超市)提問:你知道超市在學校的哪一面嗎?(東北面)為什麼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因為超市在學校的東面和北面之間)

  誰還會說一說的?

  也就是說,東面和北面之間的方向就是(東北)方向。

  (出現公園)提問:公園在學校的哪一面?為什麼?(西南面,因為公園在學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間)西面和南面之間的方向稱為(西南)面

  (出現體育場和人民橋)提問:它們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學生彙報時,先問一問為什麼,再出現“東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學生說出如“北東”、“南西”這樣的方向,也要先問一問為什麼,然後教師糾正:南面和東面的中間也可以說是南東,但按習慣應該說東南,不說南東。)

  在學校的周圍有那麼多的建築物,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同桌相互說說它的位置。

  三、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題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樣來辨認方向?(看太陽,太陽昇起的一方是東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針)考一考大家有關指南針的知識:指南針的紅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著哪?(南面)

  這就是一個指南針的圖,你能將指南針上的八個方向填完整嗎?開啟書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名彙報,集體校對。說說是怎麼填的。

  介紹一些有關指南針的小知識。

  小結: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輝煌,祖國的未來要靠誰?所以,我們小朋友要從小開始努力,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2、“想想做做”第3題

  講述:小動物們剛剛參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運動會,現在要回家了你能幫它們找到各自的家嗎?在書上連一連。

  生獨立完成,師巡視並指導。讓學生上臺指一指。集體校對。

  3、“想想做做”第4題

  講述:下面老師帶小朋友們到美麗的青山鄉去看看,告訴你們吧,青山鄉不僅美麗,還是一個水果之鄉呢,想不想去看看?

  (出現水庫及8種水果的圖片,水庫在中間已貼好,8種水果排列在一邊。)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這些水果都是種在水庫的四周的,你能根據老師的提醒,幫它們找到各自種植

  的地方嗎?

  師:橘子園在水庫的南面;葡萄園在水庫的東面;櫻桃園在水庫的東南面;西南面是蘋果園;水庫的西面是山楂園;桃園在水庫的北面;水庫的西北面是西瓜園。

  梨園就種在水庫的這個方向,你知道梨園在水庫的哪一面嗎?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同學們,我們輕鬆一下,來玩個遊戲,你能很快畫出棋子跳到什麼地方嗎?自己畫一畫。集體交流。

  5、動手做

  認識生活中的八個方向

  我們已經能夠在平面圖上熟悉地認識了8個方向,在現實生活中這8個方向你們也能認識嗎?

  請小朋友們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並讓方向板上的北對著教室的北面。根據老師說的方向, 指一指。

  師:教室的東北面、東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在平面圖中怎樣記住這八個方向?實際生活中怎麼辨認這八個方向?

  五、課堂作業

  六、教後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本課以數的組成為基礎,藉助計數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透過教學,可為萬以內的寫數、比大小、四則計算和萬以上的讀數打下基礎。本節課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這是因為:(1)學會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不僅能鞏固加深對計數單位千和萬的認識,而且能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算盤上萬以內數打下基礎。(2)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不僅能滿足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為以後學習多位數的讀法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萬以內數數和百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二年級的孩子們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讀數經驗,但是還處於淺薄的階段。能夠比較準確讀出沒有0的數,對末尾有0和中間有0的情況存在較大的難度。

  教學目標

  1、藉助計數器,學會理解萬以內的讀法。

  2、掌握萬以內數的正確讀法,培養學生探究、歸納的能力。

  3、會讀生活中的數,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正確讀出萬以內的數。

  難點:掌握中間有零和末位有零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看什麼動畫片啊,朵拉是一個留著棕褐色短髮、有著健康深色皮膚、性格開朗陽光的小女孩,她雖然只有7歲,可是卻是一個十分愛冒險的小傢伙,今天我們和他一起走進數學王國,好嗎?

  1、出示數位順序表,填空。

  你們還認得它嗎?對,是數位順序表。誰來說說,數位順序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是?第三位呢?第四位呢?第五位呢?

  (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十位的9表示?(9個十)個位的9表示?(9個一)這個數是?(九十九)

  百位是9表示?(9個百)這個數怎麼讀呢?(九百九十九)如果十位是0又該怎麼讀?(九百零九)個位也是0就是(九百)

  2、快速讀數。

  接下來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和反應力,快速讀出你看到的數。

  那這些數都是怎麼讀的,有什麼規律或順序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更大的數,萬以內數的讀法。(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學習一般數(沒有0的數)的讀法。

  板書1121

  1、用已有知識介紹下這個數,

  2、說數的意義和組成

  3、全班撥數,在計數器上撥出這個數

  4、試著讀數(指名讀數,師板書:讀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5、小結讀數方法

  出示:(帶節奏的讀)

  讀數要從高位起,

  千位是幾就讀幾千;

  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十位是幾就讀幾十;

  個位是幾就讀幾。

  6、試讀2個數

  (二)學習有0數的讀法

  1、創設情境,引出有0的數

  老師還有一個困難,想請你們幫忙,你們願意嗎?老師想到商場買些家用電器。(出示圖片)

  小組交流讀法,完成導學單。

  全班彙報

  2、學習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5600

  咱們先看這個數。(板書:5600)誰會讀?(板書:五千六百)

  發現特別之處,末尾有0的數怎麼讀?

  練習:490050001280

  小結:末尾的0,不管有幾個,都不讀。

  3、學習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20803008

  再看這個洗衣機的價格。(板書:20xx)你們討論的這個數應該怎樣讀?

  (如果都讀的不對)我們來玩一個數字接龍的小遊戲,100101102103104,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中間的0要讀零

  練習:30805060

  我們再看冰箱的價錢,3008,誰想試著讀一讀?

  那到底應該怎樣讀呢?我們來聽數學小博士怎樣說。

  總結讀數小秘訣(貼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都只讀一個零)

  練習:70066008

  4、綜合小練習

  真好,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了困難,同時我們找到了這麼多讀數的小秘訣。我們來看看朵拉學會了沒,看看他讀的對嗎?

  課件出示:

  9860讀作:九百八六5000讀作:5千20xx讀作:二千零零七8080讀作:八千零八3071讀作:三千七十一

  5、小結萬以內數的讀法

  (1、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2、千位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3、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4、末尾的零都不讀。)老師把他們編成了小兒歌,誰想來讀一讀?(指名讀)老師把它配上小星星的伴奏,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小結:全班唱一唱

  讀數要從高位起;看清數位是真理;末尾有0要注意;不必讀出記心裡。

  中間有0要留意;只讀一個就可以。

  三、達標檢測,遷移運用

  進入“智力闖關”環節

  第一關,我會讀。(螢幕出示生活中的數)

  第二關:我會寫。你能正確讀出這些數,並把你讀的寫在導學單上(課本做一做第二題)

  柳河公園共有柳樹560棵。

  這一年共有366天。

  養雞場一天約收雞蛋2540個。

  指名板演,然後全班評價。

  第三關:猜一猜

  電腦它是個四位數;它是由0、0、3、8組成的;

  它的最高位是3,只讀一個“0”;它的十位不是“0”。

  相機它是個四位數;它是由6、0、0、5組成的;

  它一個“0”也不讀;它的最高位是6。

  四、課堂小結,暢談收穫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在讀萬以內數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五、作業

  蒐集生活中萬以內的數,並讀一讀。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第41、4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透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正確判斷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建立圖形的位置關係及其變化的表象。

  2.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

  教學重難點:學生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平移後的簡單圖形。

  教學具準備:投影儀、實物展示臺、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引入:

  (出示“兒童樂園”的圖片)這是什麼地方?裡面有好多好玩的遊樂專案,想看嗎?

  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觀察它們是怎樣運動變化的。

  (分別出示兒童樂園中的一些動態畫面,如:旋轉木馬、觀纜車、豪華波浪、小火車、纜車、青蛙跳等等)

  (同時出示6個畫面)這幾種遊樂專案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它們分別是怎麼運動的,請大家用手勢比劃比劃。

  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把它們分分類嗎?先在小組裡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麼分的?(學生說分類方法)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揭示課題:像上面這三種(即纜車、小火車、青蛙跳)都是沿著直線運動的,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板書:平移);而像下面這三種(即旋轉木馬、觀纜車、豪華波浪)都是繞著一個固定的點轉動的,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就稱為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平移和旋轉”。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判斷下面哪些物體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出示27頁“想想做做”的第1題)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幅圖,你能說出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嗎?)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或者旋轉?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認識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創設情境,感知平移的距離。

  情景:(邊敘述邊出示螞蟻搬家圖)下面就跟著老師一起去美麗的草地上看看吧。原來它們正忙著搬家呢。(出示簡化的格子圖)瞧,小房子是在做什麼運動?(平移)向哪邊平移的?(右邊)

  螞蟻們覺得有些累,就停下來休息。(分別出示3段錄音)

  一隻螞蟻說:“你們看,我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另一隻螞蟻說:“不對,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隻螞蟻說:“你們說的都不對,我們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學們,你們同意哪種說法呢?在小組裡相互說說。

  學生彙報各自的想法。(結合畫面指一指,動態演示平移的過程)

  (2)動手實踐,理解平移的距離。

  請同學們拿出練習紙,在左邊的小房子圖上找一個你最喜歡的點,再到右邊的小房子圖上指出它平移後的位置,並說說它向右平移了幾格。

  指名學生彙報:

  你選的是哪個點?它平移後的位置在哪裡?平移了幾格?還有誰和他選的不一樣?(指名三到四名學生彙報,注意抓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

  (還有好多學生想彙報的,則要求他們與同桌交流。)

  你們找的點向右平移了幾格?都是7格嗎?

  我們再來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幾格呢?(動態演示)

  你們發現了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不管哪個點,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離是一樣的。我們以後數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在這個圖形上找到一個點,看這個點平移了幾格,它所在的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板書:

  (3)練一練: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幅圖分別向哪邊平移了幾格?你是怎樣想的?(先填好的同學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這幅金魚圖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呢?你是怎麼看的?這幅蘑菇圖呢?〖同時出示金魚圖(向左平移6格)、松樹圖(向上平移5格)、蘑菇圖(向下平移6格)及相應的填空題,學生先彙報,教師在電腦上完成填空。

  2.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1)畫出線段向右平移6格後的圖形。

  你們能不能畫出平移後的圖形呢?(出示格子紙上的線段圖,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問:這是一條……?(線段)學生嘗試先畫,然後彙報畫法和想法。(請一個畫得最快的學生把作業進行展示並說出畫法。)

  (2)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後的圖形。(學生先畫後彙報是怎麼畫的。)

  (3)學生獨立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後的圖形。(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學生作業)

  3.遊戲:走迷宮

  老師想跟大家一起來玩一個貓抓老鼠的遊戲。有興趣嗎?(出示圖)我們來看,圖上有貓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設定了不少的障礙物,貓只能橫著走或豎著走。你能幫貓設計一條合理的路線嗎?先試著畫畫看。

  學生活動。

  指名學生彙報是怎樣幫貓設計路線的。指出:介紹的時候,要說清楚貓先向哪個方向平移幾格,再向哪個方向平移幾格。(多請幾個學生彙報,也可讓學生同桌之間說說,關鍵是說的面要廣)

  你認為哪條路線能使貓最先抓到老鼠?為什麼?先在小組內討論討論然後再彙報。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想研究什麼?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3

  一、複習匯入:

  1.你能計算並說一說出這些算式的運算順序嗎?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師:為什麼這些算式都是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呢?(學生:因為這組算式沒有括號,而且只有加減法。)

  2.揭示課題:

  教師:在一個混合運算的算式裡,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運算我們又如何計算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研究——混合運算(同級運算)。今天,我們來研究只有同級的混合運算。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釋題:

  教師: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嗎?(學生:什麼是同級運算?教師:在數學上規定加法和減法為同級運算,是一級運算;乘法和除法為同級運算,是二級運算。)

  二、探究新知:

  1.學習只有加減法運算的運算順序。

  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識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就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今天我們還是從我們學過的知識入手。

  (1)出示例1①(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一道題)

  圖書閱覽室裡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讀題。

  說一說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問題是什麼、

  (3)列式、總結計算方法

  教師:要想求閱覽裡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麼?(學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後,還剩多少人?)列式為53-24=29 29+38=67,還可以列成綜合算式53-24+38=67,在這個綜合算式裡,我們按什麼順序進行計算呢?(學生: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同桌交流計算方法:

  從剛才這個實際問題和以往我們的計算經驗,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減法我們要怎樣計算呢?

  學生彙報: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減法,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為什麼要強調沒有括號呢?(因為有括號就會改變運算順序。)只有加、減法是什麼意思?出示:53-(24+38),這樣的算式只有加、減法,能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嗎?

  學生齊讀總結出的規律。

  因為加法和減法是同級運算,所以這個規律還可以說成是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同級運算,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4)學習脫式的寫法

  為了便於看出運算順序,我們可以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在這個綜合算式裡,先算53-24=29,我們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寫上等號,在等號的後面寫出53減24的結果29。在29的後面把沒有參加運算的加號和38照抄下來,和上一個等號對齊在下面再寫一個等號,再算出29+38的結果67。像這樣的寫出每次運算結果的計算方法叫脫式計算。(注意等號的寫法:要用尺畫,大約5毫米長;上下兩個等號之間的距離要適當,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

  2.學習只有乘除法運算的運算順序。

  同學們,剛才我們總結出了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同級運算的計算規律。除了加、減法,還有哪兩種運算也是同級運算呢?根據我們總結的規律,類推一下,如果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只有乘、除法,該怎樣計算呢?

  (1)出示例1②

  同桌交流:(老師: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2)學生彙報(多指幾名同學說)

  (3)計算例1②

  掌握了運算規律,你們能試著算一算嗎?

  (5)展評

  (6)讀計算法則。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總結出了只有同級運算的混合運算的規律,讓我們一起把總結的規律讀一讀吧!

  三、鞏固練習

  1.哪些算式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的?在( )裡畫“√”。

  32-30+16( ) 12÷(2×3)( ) 21÷3×8( )

  45+10-25( ) 42-(6+7)( ) 6×6÷4( )

  2.小法官,判一判。

  3.用脫式算一算。

  23+6-11 2×8÷4 72÷8÷3

  4.計算

  32+14-8 25-12+45 35-6-12

  3×6÷2 4×6÷8 48÷8×9

  四、全課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比較脫式與直等式的優缺點。)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 透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 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 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應放幾支? 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 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裡放( 3 )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剛才我們透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二、民主導學

  1、任務呈現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放三支,是平均分嗎?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每人獨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除字,然後組內互查,幫助寫錯的訂正。

  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個盤子裡放( 3 )支竹筍。可以用算式12÷4=3表示,讀作:12除以4等於3。你能結合題目說一說12、4、3各自代表的含義嗎?

  小組內互相讀一讀12÷4=3。

  2、自主學習

  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們小組來彙報:12代表12支竹筍,4代表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3代表每盤放3個

  師:那12個蘋果,平均分成4盤,每盤三個,用算式怎麼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發現了什麼?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發現:把12個東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師:那15÷5=3 表示什麼含義呢?

  師: 你能編一個用12÷4=3計算的題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鞏固前面所學的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知識,加深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

  2.透過練習提高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計算速度,計算準確率。

  3.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提高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計算速度,計算準確率。

  學情分析:

  因為萬以內的數需要大量關於數的認識的直接經驗,而二年級學生的經驗有限,尤其對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計數單位等,學生在讀、寫大數時可能會出現錯誤,這往往與數的概念不清楚、數的感受不豐富有關。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口算,其中幾道題請學生說說做法。

  900-300 500 - 400 20xx + 5000 300 + 50 8000-3000 4000 + 300 3500-500 600 + 7000 180 +200

  800 + 900 4500 - 700 3300-800

  2.口算計時比賽

  二、數學遊戲

  1、猜價格:例:提示:彩電大約3000元

  學生根據所給的近似數,猜測準確數,猜中為止。

  出示準確數。

  2、送信:P84 第 4題

  三、鞏固練習

  P83 2 題先指名說,後同桌互說。

  P84 3、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