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合歡樹》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

《合歡樹》優秀教學設計

《合歡樹》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合歡樹》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合歡樹》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無私的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濃濃的思念和沉重的內疚交織的感情。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寓意。

  教學重點:品味詞句意蘊

  教學難點:“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課時安排:1課時

  授課方法:頌讀法,歸納法,探討法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但丁說“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古往今來,關於母親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文章有《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親綿綿的愛化作了密密的針腳。冰心在《繁星》中寫道“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進它的巢裡,我心中的風雨來了,我躲進母親的懷裡”可見,母親還是兒女心靈的港灣,這一類的文章還有很多。每個人筆下的母親都不盡相同,因為發生的事情不一樣,個人的體驗不同。今天,我們學習史鐵生的《合歡樹》,再一次感受偉大的母愛。

  二、課文分析

  (一)通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老師朗讀第一段,指定一排學生依次朗讀課文,熟悉文字,看作者寫了人生中哪幾個年齡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課文思路(出示課件)

  明確:年齡“我”母親

  十歲作文獲獎做裙子

  二十歲雙腿殘廢做各種事情

  三十歲小說發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歲聊起合歡樹已死多年

  (看幻燈提問題)由這張幻燈片我們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時間為線索。文章題目叫《合歡樹》但在文章後半部分才寫到合歡樹,有什麼好處?

  明確:(1)條理清楚(2)與鄰居閒聊時提起,真實可信,親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間的親情

  母親對兒子

  1、在這篇描寫母親的文章中,你認為最能體現母愛的是哪些段落?

  明確:第2、3兩段,也就是作者二十歲的時候。

  2、在這兩段中寫母親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確:為“我”治病;為“我”借書;推“我”看電影;鼓勵“我”寫作

  小結:可以看出母親不僅關心“我“的身體,更關心“我”的精神,這正是母親的偉大之處。

  3、這兩段運用了怎樣的人物描寫方法?各找出相應的句子來。

  明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句子(略)

  4、透過這些事情體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找出相應的句子來,全文還體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

  明確:樂觀、堅強、執著聰明美麗善良熱愛生活

  兒子對母親

  1、對這樣一位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親,在母親死後多年,兒子對母親又是怎樣的感情呢?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感激、內疚、句子(略)

  重點分析內疚之情。(1)母親原本是一個聰明、愛美、善良、熱愛生活的人,在自己沒得病的時候,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母親陷入了無止境的忙亂,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鐵生的母親在49歲時就死去,他一直覺得母親的早死與自己有關,所以,對母親,史鐵生是懷有深深內疚的。

  (2)對母親住過的房,栽種的合歡樹,作者的態度是有變化的。從不願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後悔沒早看。不願去既是無法從失去母親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也是無法面對自己深深的內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從內疚中解脫出來,終於可以理智的接受現實。因為他覺得母親太苦了,死亡或許是一種解脫。

  2、句子理解

  理智起來的作者可以靜靜回憶與母親曾經的事情,所以文末寫道“悲傷也成享受”可見對母親懷念之深。

  小結: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與內疚之情並不是完全隔離開,也沒有先後之分,兩種感情是交織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歡樹的象徵含義

  1、文章主旨是母愛,合歡樹與母愛有無聯絡?這運用的是什麼寫法?

  明確:有聯絡,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種。運用的是象徵的手,也就是託物言志,借物寫人的手法。

  2、你認為合歡樹象徵的是誰,為什麼?

  合歡樹既象徵母親也象徵作者。合歡樹是母親親自栽種,寄託著母親的希望,所以象徵著母親。同時,合歡樹從弱小到花繁葉茂,象徵了作者的成長。(出示課件)

  3、作者有沒有成長起來呢?讓我們來看史鐵生的介紹,請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臉。(出示課件)

  小結:史鐵生在人生的黃金年齡,在最該張狂的時候突然癱瘓,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這樣一位可敬可愛的母親又是他的大幸,難怪史鐵生在好幾篇文章中滿懷深情的回憶母親,讓我們一起閱讀相關資料。

  三、課外拓展(出示課件)

  提問:這些片斷反映了史鐵生對母親怎樣的感情,與課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確:一致,感激與內疚)

  小結:史鐵生的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寫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們作文時要抒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寫自己的真性情。

  四、質疑

  大家對這篇課文還有什麼問題?(略)

  五、佈置作業(選做)

  1、課外閱讀史鐵生的文章,體會其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2、親情是永恆的主題,學習本文以物為感情載體的方法作文。

  結束語:讓我們在滿文軍的《懂你》這首音樂中結束這節課,願母愛的光輝永照每個人心田,更願我們都能理解自己的母親,

  《合歡樹》優秀教學設計 篇2

  《合歡樹》是史鐵生懷念母愛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語調,按時間順序分別敘述了作者十歲那年由自己作文獲獎引發的一件事情、二十歲母親為他治病和鼓勵他寫小說的事情以及三十歲以後對母親的那種壓抑在心裡、讓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這篇文章被選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系列《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中。

  教學目標:

  1、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體事件,體會各種描寫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2、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具體深入理解文章。合作探究“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3、體驗並感悟滲透在字裡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母愛,進而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教學重點和難點 :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體事件,體會各種描寫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2、品讀淡然的敘述背後的情感張力,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3、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其中第三點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3-5分鐘)

  1、展示“合歡樹”圖片,播放閻維文歌曲《母親》。

  2、引導學生對照歌曲內容,聯絡自己與母親之間的生活細節。

  3、引入課題,介紹作者。

  4、利用圖片設定懸念:樹與母愛(或母子深情)有何關係。 要求:1、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母子深情。

  2、聯想母親對自己的深愛。

  3、思考:思想情感的間接表達方式

  (1)、引起共鳴,激發學習興趣。

  (2)、明確本課學習目的及重難點。

  二、合作探究(20-25分鐘)思考如下問題:

  1、理清課文主要內容。

  2、理解象徵手法。

  3、領會課文借“合歡樹”抒發情感的方法。

  4、感悟文中透過樸實的語言所傳達的母子深情。

  三、交流反饋。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快速閱讀課文,並劃出自己認為關鍵的詞語。

  2、分組討論,確定小組發言人,回答問題。

  3、選擇一個母子間對話情景,分角色表演。

  四、拓展深化。(5-10分鐘)

  1、聯絡生活實際舉例。

  2、自由發言。

  要求:1、學會運用象徵手法表達情感。

  2、領會母愛,基於回報。

  五、實訓提升(5分鐘)

  佈置作業:

  小作文訓練(200-300字)

  敘述一件事來表達母愛,當母親節來臨之際,我打算送母親一件禮物來回報母親。

  學生寫作

  1、從細微處去發現母愛。

  2、運用象徵手法。

  板書設計

  合歡樹

  史鐵生

  母愛子愛樹:給“我”看病 為“我”借書 推“我”看電影 鼓勵“我”寫作

  子思母思樹:悲傷也成享受 不願看合歡樹,後來又想看 兒子=合歡樹=母親

  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教學反思

  建構“共享式”的課堂教學新境界。“共享”就是“對話交流”。師生雙方互相傾聽,共同參與,達到教學相長。因此,在課堂上我給學生足夠的自由討論的時間,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學生的發言精彩紛呈。重點內容,教師重錘敲打。

  感悟品讀環節,倡導主體性的閱讀氛圍,以讀帶講,讀出個性,讀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反覆的讀和體驗,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學習活動。

  本課教學透過歌曲及活動的設計使學生再度體驗母愛,很多學生淚眼婆娑,紛紛表示好好學學習,感恩父母。收到了極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語言是活的,課文是生動的,學習是愉悅的。語文學習充滿了生活和生命的氣息。

  《合歡樹》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母親的形象,理解合歡樹的深刻內涵,理解以小見大和象徵的寫作手法。

  2、情感目標:感受母愛,理解母愛,珍惜母愛。

  教學重點:

  1、母親的形象。

  2、合歡樹的涵義。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上課之前,先給大家看一張照片,這個人是誰?(PPT1)——史鐵生。他的職業是什麼?——作家,不對,(PPT1)他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為什麼這麼說?1972年,就在他21歲生日那天,一場大病讓他住進了醫院,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此後又患有腎病,發展成尿毒症,靠常年透析維持生命。接踵而來的疾病逼他走上創作的道路,在創作中他深入研究存在與命運,殘缺與愛情,生命與苦難,愛與被愛等精神食糧來擺脫生命的苦難。他用殘缺的生命軀體釋放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用生命的苦難點亮思想的光芒。用燦爛的笑容面對人生的不幸,他笑容背後的神秘力量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走進他的散文名作《合歡樹》,或許能得到啟發。

  二:曲徑通幽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___________的散文。

  課文描寫合歡樹的段落主要是?

  合歡樹是___________種的?

  三:入境感受摯熱的母愛

  史鐵生筆下的母親是怎樣的形象?讓我們沉浸到課文的第一部分,感受摯熱的母愛,同學們先聽一段朗誦,聽的同時用筆勾畫出最打動你的細節,從這些細節歸納母親形象的關鍵詞。

  母親(偉大)

  有趣聰明美麗

  堅強執著樂觀

  艱辛無私慈愛

  (作者為什麼要寫母親愛美?每個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權利,每個女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更何況像母親這樣聰慧美麗的女子,她本來可以享受幸福,但是幸福隨著兒子的癱瘓而劃上句點,她開始有白髮,她因心力交瘁而過早地離開人世,作為一個母親,她放棄了作為人,作為女人應有的幸福,活潑、有趣、美麗的缺失成就了母愛的偉大。)

  問:面對這樣母親的愛,作者的情感有沒有變化?

  作者的對母親情感經歷從10、20歲的不理解漠視,到母親去世後的愧疚,再到對母愛的理解。

  四:出關探討寫作手法

  文章到此,母親的事蹟寫了,我對母親的愧疚懷念也寫了,這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篇章,可是作者為什麼還要寫第二部分,還要寫合歡樹,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章的第二部分7—12段,再綜觀全文,是作分析。

  以小見大:親情是個很大的主題,母愛是種很深的情感,文章以合歡樹為線記敘的那些瑣碎的小事統一了母親的深愛和兒子的真情,愛與被愛的真情借細小的片段和樸素的文字緩緩流淌,這就是以小見大,這也是散文中常用的創作手法。

  象徵:同學思考對比一下文中:我的成長經歷和合歡樹的成長曆程;母親培育合歡樹的經過與母親支援我的過程;我對母親的情感與我對合歡樹的情感

  透過對比,我們發現,其實合歡樹就是我,合歡樹就是母親,合歡樹就是母子間愛與被愛達成理解後的深情,同學們思考,這叫什麼手法?象徵(溫固知新,我們以前學的哪些文章用過象徵,《白楊樹》《行道樹》《雨巷》,什麼叫象徵?

  五:回顧悟出愛的哲理

  史鐵生把深沉的母愛和對母愛的讚頌幻化為一顆合歡樹,茂盛地長在小院,所以行文到最後的'時候,作者又說到了小孩和樹影,請同學把這段齊讀一遍,思考:如何理解最後一段孩子的“會”與“不會”?

  母愛是普遍的,可以延綿

  母愛是獨特的,不可複製

  結束語: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不管母愛是以何種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都應該珍惜,感謝史鐵生,他提醒了我們要用心去感受愛,用理解去培養一棵愛與被愛的合歡樹;他也讓我們明白,歲月永逝,無可挽回,但母愛永存,生命不息。愛,其實你們一直都在獲得,為了不要失去後才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感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所以,愛你們也需要懂得,最後送一首歌給大家《懂你》,希望大家做一個懂得愛別人,也懂得回報別人愛的“達人”。

  《合歡樹》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體驗並感悟滲透在字裡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2、引導學生對作品樸實的文風、精美的構思,以及巧妙的象徵手法等進行有選擇的主體性研讀和品味。

  [教學重點]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教學方法]以朗讀帶動理解;師生共同研究、探討。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百科知識全書》和上網等途徑,瞭解合歡樹。

  2、課外閱讀史鐵生《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等相關文章,走近作者的心靈世界,鋪設感悟品味課文的情感基礎。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我們欣賞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更是人類心靈的一道美麗的風景。合歡樹在史鐵生的心中揮不去、抹不掉,永遠烙在他的心中。

  二、散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導語”,明確:這是一篇懷念母親,頌揚母愛的文章。

  2、散讀課文,初步感受:史鐵生傳遞給我們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母愛?

  三、品味母親的形象美

  1、推薦一名學生朗讀直接描寫母親的段落(1-3節)。

  2、圈點,思考:哪一處細節最讓你感動?

  3、自由發言,交流要點。

  引導學生尋找一些讓人動情的細節一讀二品三析:透過母親的神態、行為、語言來理解那種竭盡全力給兒子治病、激勵鼓舞兒子生活的勇氣和自信的深沉的母愛。

  (1)給“我”治病:▲“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髮”;(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燻、灸。”“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動作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2)為“我”借書:“她到處去給我借書”

  (3)推“我”去看電影:“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

  (4)鼓勵“我”好好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

  3、透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結合第一學期學過的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中對母愛的闡述“母愛是無條件的”,引出思考,本文這個“無條件”具體的內涵是什麼?

  無私無怨、堅強執著、寬厚仁慈、犧牲自我的愛。

  4、在我們的記憶中,有哪些頌揚母親的故事和詩文?

  學生交流。故事:孟母三遷、歐母教讀、岳母刺字……

  名人名言:母愛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簡單、自然、豐碩、永不衰竭的東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法國巴爾扎克

  世界上其他一切都是假的空的,惟有母愛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普列姆昌德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義大利但丁

  ……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她沉浸於萬物之中,充盈於天地之間。她就像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讓我們深情地道一聲“母親,您好!”“媽媽,我愛您!”

  四、賞析文章的構思美

  思考:為什麼不用《我的母親》為題,而用《合歡樹》為題?

  1、引導學生找出關於“合歡樹”的筆墨。(讀一讀,劃一劃,議一議)

  共有四處:

  (1)透過鄰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歡樹;

  (2)寫合歡樹的由來,似乎是當初誤以為的“含羞草”,歷經變遷,長成一棵樹影婆娑的參天大樹;

  (3)透過剛來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寫合歡樹的影子;

  (4)文末,再次透過那個孩子長大後憶起童年往事時會跑去看那棵合歡樹,卻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怎麼種的。

  2、深入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相機點撥。

  (1)母親為什麼要栽這棵合歡樹呢?

  (2)大家看看合歡樹的成長經歷和作者的成長經歷,比較一下是否有相似之處。如果有,有哪些相似之處。

  (3)為什麼我後來到院子裡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歡樹?

  (4)如何理解“悲傷也成享受”這句話的含義?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注意從課文中找依據)

  要點:

  (1)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也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物。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在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合歡樹從弱小到長大長強長壯與史鐵生由殘疾到對生命有所感悟,堅定地活下來有相似之處。

  (2)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作者的綿綿情思,將與之永遠“合歡”與共存。

  (3)合歡樹融入了作者對母親無以回報的愧疚之情。母親為他付出太多太多,犧牲了一個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業、生活和愛情。如果自己不殘疾的話,母親的生活會是另外一種樣子。

  (4)母親的去世讓人悲傷,合歡樹裡有作者對自己命運的一種感傷,傳遞出人事代謝的無奈之感。但深摯的母愛卻始終溫暖鼓舞著作者,感傷過後對生活充滿更堅定的信念。

  五、歸納寫法,積累閱讀經驗

  我們來回憶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主題是什麼,用了什麼手法?由此概括這一類散文的寫法。

  以物來命名的散文,有以下幾個特點:

  1、物融入了一段故事,而且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在裡面,是內心情感的物化。

  3、作為一種象徵,借物來表現高尚的品格。如冰心的《小桔燈》,茅盾的《白楊禮讚》。

  六、佈置作業:

  1、查詢有關“母愛意義”、“生命意義”的精彩語錄,摘抄在閱讀筆記上,誦讀品味。

  2、閱讀史鐵生其他作品,寫一篇隨筆。參考話題:

  (1)與史鐵生對話

  (2)由史鐵生想到的

  板書:

  感悟生命

  一亦

  枝子

  一亦

  葉母

  總合

  關歡

  情樹

  教學說明

  千百年來,古今中外許多聖賢先哲思考過生命豐富的內涵,許多文人學士寫過闡釋生命多重意義的文章,啟迪人們熱愛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在新的世紀裡,善良的人們更加珍視自己的生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生命這一人類的重大主題。然而,一些人也因為種種原因常常誤解生命、輕視生命、虛度人生。《合歡樹》從一個獨特的視角闡述了作者對生命的體驗和感悟。人的殘疾最可怕的不是肉體的殘疾,而是精神的殘疾。母親用她人性的光輝支撐著、激勵著兒子由精神的殘疾走向精神的健全,邁入人生的新境界。這是怎樣一種讓人刻骨銘心的母愛?作者選取合歡樹作為情感象徵的意象,含蓄蘊藉,因而也正是本文教學重點所在。

  建構“共享式”的課堂教學新境界。“共享”就是“對話”,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對話,同時也互相傾聽,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分享,達到教學相長。因此,在課堂上我給與學生足夠的自由討論的時間,給予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體現教師適時點撥和對學生肯定鼓勵的積極作用。

  李政濤在《傾聽著的教育》第一段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張揚讀者個性,強調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問”。教師用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去約束學生的不同見解,甚至用“請君入甕”法強迫學生接受預設的唯一結論,那是扼殺“讀者個性”的。

  二期課改倡導主體性的閱讀氛圍,讀出個性,讀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理解,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就是尊重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我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學習活動。重點突破,重錘敲打,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使學生嘗試到每一次學習體驗都是生命意義的昇華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學生的發言精彩紛呈。熱烈的交流帶給學生的是心靈的撞擊、道德的陶冶和生命價值的思考。

  語言是活的,課文是生動的,學習是愉悅的。語文學習充滿了生活和生命的氣息。

  《合歡樹》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對母愛的高度讚美,引導學生理解母愛、珍惜母愛。

  2、理解合歡樹的寓意和內涵。

  教學過程

  【預習】

  匯入

  看題目,猜寫作內容:介紹合歡樹?寫與合歡樹有關的人和事?

  默讀課文,做批註

  朗讀課文

  一、把握文章的結構

  1、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懷人散文。這篇散文是以什麼順序來寫的?

  時間順序:“10歲那年”,“20歲”,“30歲時”,“獲獎之後”……

  2、全文都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嗎?

  不是。第7,8段是插敘。

  (注意第9段與第6段在內容上的銜接。第6段:“我搖車離開哪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第9段:“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

  3、你認為文章可以分為幾部分?

  教參分法:

  第一部分(1—6):追憶母親。

  第二部分(7—12):思索合歡樹。

  教師分法:

  第一部分(1-3):寫母親生前的事。

  第二部分(4—12):寫母親逝世後的事。

  4、文章哪些自然段是回憶過去,哪些自然段是寫現在?

  第4—6,9—12段寫現在,其它段是回憶過去。

  二、體會作者的情感

  1、你認為文章哪些詞句最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說一處。

  “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又僥倖獲獎,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7年。”(第4段)

  “母親卻已不在人世。”作者的小說發表了,母親卻沒能看到他的成功,遺憾,痛苦;要是母親看到了,該有多高興,該有多好!世界上有一種痛叫“子欲養而親不待”;世界上有一種遺憾是我們成功了,父母卻永遠無法知道了。讀到這句話,我有三種傷心:一為作者;二為自己;三為父親。有一天,我的女兒成功了,我可能也看不到了吧?想到這兒,潸然淚下。前幾天,我去弟弟的衛浴店,他艱苦創業,店面升級,投資近80萬,我當時想,要是父親還在,要是他看到了,該有多好啊!

  “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7年。”7年深深的懷念!

  “母親卻已不在人世”,“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7年”,這兩句話不只是在告訴讀者這個資訊,在質樸的語言中蘊涵著深切雋永(雋永,意味深長的意思)的真情。

  “我搖著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裡吹過。”(第5段)

  作者在寫作上獲得成功,想和母親一起分享,可母親卻早早地走了。獨自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閉著眼,想起母親生前的艱辛和痛苦,無法釋懷;“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裡吹過”,多麼寂寞的痛苦的想念啊!

  “‘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的心一陣抖……”(第7段)

  “抖”是因為“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抖”,觸動了心之一角,那裡積累了深深的懷念,不敢輕易觸碰,那是心裡最痛的地方。作者內心的疼痛在一個“抖”字中傾瀉而出。

  “這麼說,我再看不見它了。”“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我搖著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待一會兒,悲傷也成享受。”(第10,11段)

  想搖車去母親曾住過的小院看看那棵合歡樹,但因過道變窄,無法搖車進到小院,再也看不到合歡樹了。後悔,遺憾,自責,痛苦,愧疚,悲傷等,齊湧心頭。“情動於中而發之於外。”我認為,這就是作者寫作此文的緣由。

  “悲傷也成享受”,作者因母親的去世而悲傷,又因獨自一人慢慢回憶往事,想起和母親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感到幸福和溫馨,從而產生一種享受。在回憶中,彷彿時光從未走遠,母親永在!

  2、作者以前(10歲,20歲時)理解母愛嗎?

  沒有。

  10歲,“把她氣得夠嗆”。

  20歲,“別浪費時間啦!”“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寫)母親為他做的一切,他認為是在“浪費時間”。他只想到自己的痛苦,想“死了倒痛快”,從未想過母親比他更痛苦。“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補充《秋天的懷念》)

  30歲以後,作者在創作上接連獲得成功,他才感念沒有母親就沒有自己的現在,痛定思痛,體會到了母愛的深厚與恆久。文章讀到第4段,能夠體會到作者情感明顯發生了變化,變得深沉。

  (等體會到了,想好好愛的時候,母親已不在了!因此,我們要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日子,孝順不能等;成功也不能等,早點讓父母看到你的進步與成功。)

  三、理解合歡樹的內涵

  1、文中幾次提到合歡樹?找出相關內容,品讀並思考其各自的寓意和內涵。

  第1次(第7段):“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透過鄰居之口引出合歡樹。

  第2次(第8段):講述合歡樹的來歷。“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彷彿預示著他的兒子也會像合歡樹一樣重獲健康的希望,重獲生活的希望。合歡樹寄託著母親對兒子的希望,那彷彿就是她的孩子。

  第3次(第9段):想起合歡樹。“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合歡樹是母親種的,在作者心中,它彷彿就是母親的象徵;再說,這些年來,作者一直未見過那棵樹。

  第4次(第10,11段):再也看不見合歡樹。合歡樹對“我”的意義和對那個孩子的意義不盡相同:對“我”來說,合歡樹意義非凡,它寄託著母親對“我”的希望,寄託著“我”對母親深切的懷念。

  2、本文題目為“合歡樹”,為什麼直至第7段才提到合歡樹?

  全文表達的是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合歡樹寄託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同時,合歡樹觸動了作者,是本文的寫作緣由。

  3、第一段能否刪去?

  不能。正是因為作者小時候作文寫得好,所以以後走上寫作道路並獲得成功,與第三段在內容上也有呼應。

  從第1段中,我們讀出了母親的聰明,美麗,能幹,率真,幸福。母親也曾是一個文藝青年,為了“我”,她放棄了她的詩和遠方,犧牲了全部。

  4、本文為什麼不用“我的母親”或“回憶我的母親”為題?

  因為本文的寫作重點不在表現母親的好品質,而在表達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合歡樹觸動了作者的心靈,引發了他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且合歡樹意境優美,意蘊豐富。

  《合歡樹》優秀教學設計 篇6

  《合歡樹》是史鐵生的散文名篇,史鐵生透過對往事的追憶,再現了母親的苦難與堅韌和她對兒子“毫不張揚”的愛。作者在獨自咀嚼命運多年之後,借“合歡樹”這一由實入虛的形象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與愧疚,更在歲月流轉中獲得了對母親、母愛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徹悟。

  本文的教學設計試圖抓住史鐵生散文的情理哲思兼具的特點,藉助王安憶對史鐵生作品的認識:史鐵生的散文在敘述中流露出原初面目的情感,情感經過歷煉趨向理性,理性最終孕育著哲學的果實三個方面對文章進行解讀。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文章的思路,讀懂母愛。

  2、探討文章中情於理的表現。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合作討論的方式探究文章的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與愧疚,對母親、母愛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徹悟。

  [教學重點、難點]

  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主題,破解“一人一樹”內涵。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直接匯入

  二、整體感知

  抓住文章讚頌的主題——母愛

  三、品味鑑賞

  (一)讀懂母愛

  1、既然是表現母愛,那自然要從母親寫起,請同學一起朗讀散文第一自然段,並思考本段作者寫了哪些內容?在作者筆下心中,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明確:文字的第一自然,作者選取了自己和母親的一個生活片段進行描寫。在作者筆下,母親活潑、開朗、要強、愛美,那時候的母親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是幸福的。

  2、“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巨大的打擊改變的不僅是我,母親也發生了變化,是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對此你有體會嗎?

  明確:第二個自然段,“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母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迅速的變老了,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頭髮。在此之外,作者還突出刻畫了母親變老的細節,那就是母親總是不斷地重複一句話,“怎麼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嫌棄自己的母親囉嗦、嘮叨,不要嫌棄她動作慢了,反映慢了,也不要嫌棄她落伍了,那是因為你慢慢長大,而她正在慢慢變老。

  雙腿的殘疾不僅改變的不僅是史鐵生的生活,這也徹底改變了母親的命運甚至性格,母親“變”了,而隱含在這“變”字後面的恰恰是的母親深沉的愛。

  3、在“母親發現我在寫小說”之後,母親是如何表現的?

  明確:母親說她曾經喜歡寫作,並且回憶我小時候作文得過第一,她頂風冒雪推我去看電影,到處去給我借書。

  4、同樣是談到寫作這件事,為什麼母親兩次的反映完全不同?

  明確:散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年幼且健康,我有我的生活,母親也有著母親的追求和美麗,看起來我和母親的生命將要各自綻放精彩。可是我的兩條腿殘廢了,雙腿的殘疾不僅是我的悲劇,更是母親的災難。從那天氣,母親的生活完全被我所佔據。

  作者筆下,母親的命運是苦難的,但她卻有著堅忍的意志,她對“我”始終默默付出毫不張揚的愛。文章一開始看起來很平淡,但在敘述中流露出來的母親對我深深的愛的情感卻是非常的真摯,王安憶對史鐵生作品評價就曾經這樣概括——在敘述中流露出原初面目的情感,作者用最質樸的語言表現了母愛之深。

  板書:在敘述中流露出原初面目的情感

  5、閒筆不閒——老太太們:寫母親是為了主題的需要,作者為什麼要用很多筆墨來描寫一群老太太?作者都寫了他們什麼?

  明確:老太太們始終關心著“我”,她們還把“我”當孫兒看,尤其想到“我”又沒了母親,但她們從來不提及我的母親。不提是因為怕“我”傷心,可是她們終於還是提了,因為她們擔心“我”忘了母親。也正是老太太們的這次“終於”引出了母親的合歡樹。

  同時,老太太們對“我”的關心,他們那麼歡迎“我”,又表現了家庭的母愛向社會的延伸。作者對母愛的表現,從一個人過渡到一類人,深刻的表現出母愛之厚,同時也完成了情感經過歷練趨向理性的步驟。

  板書:情感經過歷練趨向理性。

  (二)那棵合歡樹

  1、母親為什麼會在路邊挖一棵剛出土的樹回家?

  明確:母親挖的其實不是合歡樹,是含羞草。母親從來都喜歡這些東西,只是因為我佔據了她生活的全部空間,才沒有了它們的位置空間。母親喜歡含羞草,母親不就像含羞草嗎,她溫柔而不張揚,美麗而不耀眼。

  2、品讀語言

  (1)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2)我搖著車在街上慢慢走,不著急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明確:什麼是故鄉,有土地有母親才是故鄉。什麼是家,有母親才是家。沒有了母親,也便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家,沒有了母親的倚門而望,歸家何為?老舍先生曾經說過:人,即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更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又香,卻失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文章第四自然段,作者用最質樸的語言訴說自己失去母親的痛苦——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七年了。

  痛苦漩渦中的作者不願進小院看一看當年母親種下的如今已經開花的合歡樹,可等他走出這痛苦時,他對自己兩年前的行為表示後悔,雖然他依舊沒有回到小院,但兩次的根本原因已經完全不同了,上次是因為不願也不敢面對,這次更多的遺憾是不能自己親自搖車進去。作者經過時間的洗刷漸漸從悲傷中走出時,用生命品味到了人生的種種希望與失望、沉淪與拯救,不但不再痛苦,反而成了享受。——理性最終孕育著哲學的果實。

  板書:理性最終孕育著哲學的果實

  3、樹影和孩子

  明確:合歡樹之於孩子完全沒有了她之於作者的深刻的情感,也許那是他童年的玩伴,也許樹影中點滴漏下的日光在他眼中五彩繽紛,我的痛苦也可成為可供玩索的回味與物件。而這也正契合了文章最後一段中的“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四、小結

  母愛使我們感悟生命,生命使我們讀懂了母愛。母愛因生命更顯真摯,生命因母愛越發溫煦。——感悟生命,讀懂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