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賣炭翁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賣炭翁優秀的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品析積累詩句。
2、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分析賣炭翁和宮使兩種人物形象。
3、感受賣炭翁可憐的遭遇,體會詩人對他的深切同情。
二、教學重點
目標2
三、教學難點
目標3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唐朝,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首唐詩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首。在大唐,發展機會最好的地方,不是江浙滬,也不是北上廣,而是長安和洛陽。在1221年前,一位16歲的翩翩少年來到長安,想出人頭地、一鳴驚人——
(白居易16歲求達故事,涉及詩歌《賦得古原草送別》)
故事中的少年你知道誰嗎?(對,白居易)今天,我們就走進白大師的《賣炭翁》,一起感受下大唐的世態冷暖。
(二)白居易個人經歷及其寫作背景
白居易(772新鄭———846洛陽),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文化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雖生於官宦之家,卻從小過著動盪不安、顛沛流離的困苦生活。在此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白居易目睹了戰爭的殘酷,聆聽過無數災民的哀嚎,也在兵荒馬亂中飽嘗家貧多故、飄零無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我要成為一名偉大的詩人——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憑藉1%的天賦和99%的汗水,白居易活躍在中唐政壇,官至左拾遺。當時的中唐政壇,最大的毒瘤莫過於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白居易一上任就對這些霍亂朝綱的權豪重臣們進行了尖銳抨擊,白居易敏銳地覺察到眼下正是實現自己“為民代言”的絕佳時機,於是日吟夜唱,將繼承杜甫現實主義詩風的新樂府運動推向了最高潮。
這期間,傳唱最廣的作品就是諷喻詩《賣炭翁》
(三)題解
“苦宮市也”,即苦於宮市。唐德宗時期,公眾所用之需,不再經官府承辦,而是由宦官直接向民間“採購”,謂之“宮市”。宦官爪牙在長安東市、西市等熱鬧街坊,以低價強購貨物,甚至不給分文,還勒索進奉的“門戶錢”及“腳價錢”,百姓深受其害。此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四)初讀正音
鬢、輾、轍、騎、敕、叱、將、系
(五)再讀明義
1、圍繞“炭”字,作者怎樣展開行文思路?
燒炭——賣炭——奪炭
2、詩中施動的兩個人物是誰?
賣炭翁——宮使(黃衣使者白衫兒)
3、作者對這兩類人都進行了哪些描寫?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提示:人物描寫的五種型別(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賣炭翁: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貧苦的勞動人民)
宮使: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趾高氣揚的宦官爪牙)
4、兩種形象出現在一個畫面中,凸顯了怎樣的主題?
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
鞭撻與抨擊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
諷刺了黑暗的社會現實
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寫法探究
“一車炭,千餘斤”與“半匹紅一丈綾”對比,寫出了宮使掠奪的殘酷;“牛困人飢”與“翩翩兩騎”對比,反襯出勞動者與統治者境遇的懸殊:勞動者的艱辛,宮使的得意忘形、驕橫無理;“衣正單”與“願天寒”對比,寫出賣炭翁買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艱難處境。
(七)延讀拓展(補充詩詞借用秒懂影片講解)
再讀這首詩,一種抑鬱之氣於胸腔吐而不快,全詩淺顯易懂,字字泣血。而這樣的詩篇白居易不是一首兩首,而是一下子就向權豪們砸了幾十首。
諷刺戰爭殘酷,人民為避免埋骨他鄉不惜自殘身軀的《新豐折臂翁》:
“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捶折臂。”
“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終不悔,且喜老身今獨在。”
揭露宦官驕奢淫逸,大肆鋪張,而民間卻正在發生“人食人”慘劇的《輕肥》:
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借田舍翁之口道出階級對立,貧富不均的《買花》: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而最令人欽佩的是,在《杜陵叟》一篇中老白同學連皇帝也沒放過: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意思就是說皇帝下詔免收災區賦稅的時候,十家有九家已經交完了,白白讓假仁假義的皇帝佔了個好名聲!
白居易用一生的才華在踐行“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理念,讀白居易的詩,我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對家國的那份憂、對百姓的那份憐、對時代的那份無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唐盛世,鶯歌燕舞、歌舞昇平的是達官貴人的作威作福,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是下層人民的飢寒交迫。當歷史的車輪輾轉到今天,我們看著這一張張笑臉,不禁感嘆:生在這樣的時代,是我們的幸運!
(展示幸福老人圖片)
(八)有感而發:小創作
文章合為時而著
詩歌合為事而作
(九)結束語
感謝歷史,讓我們生在這樣的時代,國興民悅,歲月靜好。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願我們夢若猛虎,心有薔薇,感在心,動在行,不辜負這個時代!
(十)板書設計
賣炭翁
白居易
燒炭——賣炭——搶炭
賣炭翁宮使
外貌描寫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動作描寫
心理描寫
對比
同情抨擊諷刺揭露
賣炭翁優秀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誦讀,把握詩歌內容,領會詩歌所表達的中心。
2、透過朗讀領會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領會人物形象,把握詩歌所表達的中心。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白居易詩進長安》影片匯入,瞭解其人其事。
師:(順勢匯入)白居易在詩歌上一向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實而作)(PPT),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為事”所做的詩歌――《賣炭翁》。
這首詩歌的體裁叫做樂府詩,什麼叫樂府詩呢?我們一起看大螢幕,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指生讀)
(樂府是指自漢代以來收集和整理創作詩歌的官署,後也指自樂府流傳出來的詩歌。叫樂府詩)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請同學個讀課文,教師從旁指導。
3、播放PPT,教師範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5、默讀課文,思考:這首詩講述了什麼內容?
三.再讀
指生讀。(一人讀)
請同學們注意這個字“裳”(板書),這個字在這首詩裡的字音讀做cháng,(板書標音),同學們和我一起讀一下,這回,大家在下面在再練習讀一讀,把字音讀準。(生讀)
指生彙報讀。(一人讀)
同學們注意,這首詩裡,共有幾句話?(五句話)
那麼我們再讀的時候注意,一句話之音的停頓要短一些,而二句話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並且注意把問句讀出來。再練習讀一讀。
指生讀。(一人)
相信大家這一回一定能讀的更好,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齊讀)
四、讀讀品品
課文是怎樣描寫這賣炭的老頭呢?
再讀詩歌,圈畫詩中描寫賣炭翁的詞句,簡單說說這位老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略)能不能用一個字概括一下這位老人的生活狀況?(其間穿插朗讀)
“苦”:
燒炭苦: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外貌描寫:年老體弱、勞動艱辛)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為貧苦生活所迫)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心理描寫:艱難無奈)
請同學們拿出筆來,自己在下面默讀課文,結合詩下面的註釋,把不理解的或不清楚的字、詞、句用筆在書上標出來。
同學們請做好,誰願意把自己畫出來的地方和大家說一說呢?
南山:指長安附近終南山
煙火色:煙熏火燎的顏色。(用圖片來解讀)
何所營:營:用處,有什麼用處。
怨:盼望(相對的方法)
好了,同學們,大家現在的疑問都解決了,現在請同學們前後桌為一個小組,試一試,能不能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說呢?(要注意,小組分工要明確,有人說,有人記錄)
(注意巡視)
指生彙報,(2人)
(一個賣炭的老翁,在終南山裡一年到頭地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完全是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十個指頭卻像烏炭一樣黑。賣了炭得到一點錢,拿來做什麼用呢?只不過是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飯食。可憐他身上的衣服破舊又單薄,但他卻擔心炭價太低,只盼望天氣更加寒冷。)
同學們,我們明白了詩的意思,那誰來說一說賣炭翁長的什麼樣?(生讀: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還有哪個地方描寫了賣炭翁的樣子。(生讀:可憐身上衣正單)
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呢?(生:他滿臉灰塵,完全是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十個指頭卻像烏炭一樣黑。他身上的衣服破舊又單薄)
在描寫人物中,這些描寫叫什麼描寫?(外貌描寫)(板書)
剛才同學們讀的都是賣炭翁的外貌描寫,透過外貌描寫,你覺得賣炭翁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呢?(生答:這個地方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注意,如有可憐,請及時把握住。)
你能不能用書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呢?(生:可憐)(板書)
對於賣炭翁生活的可憐,你從剛才的那些外貌描寫中找出來嗎?(生:滿面塵灰煙火色)
從對面部的描寫,可以看出賣炭翁生活很?(艱苦)(板書)
還有哪句話可以看出賣炭翁生活的可憐?(生:兩鬢蒼蒼十指黑。)
你找的真準確。這句話中,兩鬢蒼蒼說明賣炭翁的年齡怎麼樣?(大)
同學們可以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這些“兩鬢蒼蒼”的人大都幹什麼呀?(生:休息,看孩子,做飯等)
你們平時觀察的可真仔細呀!但文中的賣炭翁卻在年齡很大的時候在自己“伐薪燒炭”,說明賣炭翁生活怎麼樣?(引導說出“困苦”)(板書)
同學們再找一找,還有哪一句說明賣炭翁可憐?(生:可憐身上衣正單)
找的太準確了,就是這一句,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燒炭的季節都在什麼時候呀?(生:秋、冬季)
那個時候天氣冷不冷呀?(冷)
在這麼冷的天賣炭翁卻穿一件單薄的衣裳,說明賣炭翁生活很?(貧困)
我們也可以用一個詞來說明,(指前二個板書,引導說出“貧苦”)
我們來看賣炭翁的生活,(指板書)生活可憐,表現在(指板書,齊讀:艱苦、困苦、貧苦)
看到賣炭翁的這樣生活,你心裡同情他嗎?(生:同情)那麼,誰能帶著這種同情來讀一讀這三句話。(一生讀)
他讀的我覺得有一點同情,那麼誰能讀的比他更富有同情的感覺?(一生讀)
我相信集體的力量是最偉大的,讓我們一起來讀這三句,注意一定帶著同情的心情去讀,(齊讀)
(二)心理
課文除了描寫賣炭翁的外貌,還有哪些句子描寫賣炭翁的?(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願天寒。)
大螢幕出示“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願天寒”
老者自己身上“衣正單”,“衣單”總該盼天氣暖和吧,可老人卻“願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了:天寒,炭價就會更高一些。為了炭價高一點,他寧願自己受凍。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透過這種矛盾的、反常的心理,我們能夠感受到老者的處境十分艱辛。
我們知道這是一種矛盾的、反常的心理,誰能透過讀來把這種矛盾的、反常的心理讀出來呢?(一生讀)
我覺得他讀的確實反應了矛盾的、反常的心理,但是不夠突出,誰能說說用什麼方法可以讀的更好呢?
(生:讀的時候要聲音緩一些,慢一些,才能讀出矛盾的感情)
再讀,齊讀
(三)讀
現在,讓我們一起把整篇課文一起來讀一讀,注意要把“可憐”讀出來。(齊讀)
五、昇華
賣炭翁盼望天氣寒冷一些,好讓自己的炭賣一個好的價錢,那麼,賣炭翁賣炭得來的錢要幹什麼用呢?請用課文中的話來回來。(生彙報)
生齊讀“身上衣裳口中食”
六、主旨探索
“身上衣裳口中食”,多麼簡單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那麼這麼一個簡單而又微薄想法能不能實現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賣炭翁》的全文。(這裡面有全文的錄音)
思考:賣炭翁最後的得到的是什麼?
欣賞完後,賣炭翁尋個簡單而又微薄想法----“身上衣裳口中食”實現了嗎?
賣炭翁最後的得到的是什麼?
實際這“半匹紅綃一丈綾”對於賣炭翁來說,是一點用處沒有的,即不能當吃,也不能當穿,賣炭翁辛辛苦苦燒的一車炭就這麼沒有了,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大螢幕,瞭解一下。
之前我們說道:白居易主張“歌詩合為事而作”,同學們想想看,詩人透過賣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同時也表現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賣炭翁的命運是悲慘的,因為他所處的社會決定的。而我們大家,坐在這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不用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為我們趕上了好日子,處在新社會。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長大以後,為建設祖國發揮自己的作用。作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七、佈置作業
1、抄寫並背誦《賣炭翁》
2、用自己的話把賣炭翁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賣炭翁優秀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準確朗讀詩歌,概括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章的人物描寫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3、理解詩人諷喻現實,同情貧苦百姓,批判黑暗社會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文中的人物描寫與對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及對統治階級的批判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天氣炎熱,大家都希望待在空調房裡。但是這時候什麼人會希望天氣更熱一些呢?街上賣西瓜的大叔!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
三、新課講授
(一)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容
1、朗讀詩歌,做到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
2、概括文章內容,簡要敘述故事
明確:人物——賣炭翁、宮使。
事件——記敘了賣炭翁燒炭運炭以至被掠奪的經過。
3、老師範讀,進入情境
(二)具體分析,深入探究
1、文章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明確:外貌描寫:兩鬢蒼蒼十指黑,黃衣使者白衫兒。
心理描寫:心憂炭賤願天寒,宮使驅將惜不得。
動作描寫:伐薪燒炭,駕車輾冰,泥中歇。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2、文章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手法?
明確:兩鬢蒼蒼——十指黑,衣正單——願天寒,
牛困人飢——兩騎翩翩,一車千斤——半匹一丈。
3、“直書其事,而其意自見,更不用著一斷語”體味敘事背後作者鮮明的情感態度。
明確: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階級剝削壓迫百姓的揭露與批判。
4、再讀詩歌,回味情感。
四、作業佈置
尋找身邊的“賣炭翁”。以小作文的形式寫出那些為生活努力奔波辛勤勞動,用自己的雙手編織美好明天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