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通用11篇)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槳、樁”等3個生字,會寫“槳、律”等11個生字,會寫“竹竿、白茫茫、規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槳、樁”等3個生字,會寫“槳、律”等11個生字,會寫“竹竿、白茫茫、規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1~4自然段,把握這部分內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

  1.“天堂”用來比喻什麼?

  2.(出示課件1)看,鳥兒們在這裡自由飛翔,多麼快樂。這裡就是鳥兒們快樂的天堂。

  板書:鳥的天堂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2)

  1.生初讀課文,把自己認為有難度的生字詞圈起來,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學請教等方式解決。

  2.大聲朗讀課文,試著用簡單的話介紹課文內容。

  3.指名分段讀課文,邊聽邊想:(出示課件3)

  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幾次?分別在什麼時候?看到了什麼?

  4.彙報,交流。

  三、學習1~4自然段

  1.自由朗讀1~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出示課件4)

  請用簡潔的話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出示課件5)

  板書: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玩。

  2.賞析好句:(出示課件6)

  找出這部分中的比喻句,並說說其作用

  生總結,彙報

  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划水的聲音比作樂曲,體現出聲音的優美,同時也點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悅的。

  指導朗讀。

  四、小結(出示課件7)

  這一次,“我們”去鳥的天堂,卻沒有看到一隻鳥。為什麼?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寫上,又是為了什麼?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揭曉。

  五、佈置作業。(出示課件8)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繼續朗讀課文,看看“鳥的天堂”到底是怎樣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把握課文內容,領會“鳥的天堂”的含義。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聽寫生字詞。(出示課件9)

  白茫茫規律榕樹糾正錯誤片刻

  天堂應接不暇錯過興奮留戀

  二、快速閱讀,把握重點

  1.讀5~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問題。(出示課件10)

  A作者詳細描寫大榕樹的目的是什麼?

  B描寫鳥兒們,作者用了怎樣的順序?

  C作者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生總結,彙報

  2.把握重點段落:

  ⑴指名讀5~9自然段:(出示課件11)

  說一說,本文主要描寫了大榕樹的什麼特點?

  板書:大、美

  ⑵課文裡哪些地方說明榕樹大?

  (生找出詞語、句子,讀一讀。)(出示課件12)

  ⑶課文哪些地方是寫榕樹的美的?(出示課件13)

  板書:大榕樹的靜態美。

  找出體現大榕樹動態美的句子。

  板書:動態美

  作者對這棵大榕樹流露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來的?(出示課件15)

  (4)有感情地朗讀5~9自然段。

  (出示課件16)

  (5)讀10~13自然段,思考:這次作者看到了什麼?(出示課件17)

  (6)這裡的鳥有什麼特點?找出相關的語句。

  板書:多、歡熱鬧景象

  (出示課件18)

  (7)對鳥兒們的描寫主要採用了哪種描寫?找出相關語句。

  板書:動態描寫

  (8)有感情地朗讀10~13自然段。

  3.朗讀第14自然段。說說作者為什麼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的確,確實,果真。因為這裡既有適合鳥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又有人類對鳥的保護,所以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板書:離開對生命的熱愛和讚美

  4.小結: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給人鮮明的印象。

  三、總結課文,昇華情感(出示課件20)

  透過學習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四、佈置作業。

  1.抄寫並積累課文第八自然段。

  2.說說你對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見或建議。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2

  一、匯入。

  巴金爺爺在《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中重點向我們描述了兩次經過“鳥的天堂”(也就是大榕樹)看到的不同景象。最後感嘆說: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那麼“鳥的天堂”為什麼叫鳥的天堂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去研究研究。

  二、研究:“鳥的天堂”為什麼叫鳥的天堂?

  (1)原因一:鳥多

  課文的第12、13段,出示句子:

  “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提示: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話,作者卻把鳥的多表現得淋漓盡致,再仔細讀讀,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鳥的多?第二句話寫得更妙,我覺得可以分成三組,你們會分嗎?{大小、顏色、姿態}這樣結構對稱,讀起來特別朗朗上口,誰想來讀一讀?各種大小的鳥,各種顏色的鳥,各種姿態的鳥,都在這株榕樹上,怪不得作者說,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隻,又錯過了那隻,看見了那隻,另一隻又飛起來了。”這又是一句表現鳥多的句子,可寫法上完全不同,你們能感受到嗎?什麼叫應接不暇,你懂嗎?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怎樣應接不暇呢?就是——————引讀

  (2)原因二:鳥的生活幸福。

  “一隻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它們多開心啊!還會在幹什麼呢?請大膽想象,有的——有的——有的——鳥兒在這裡自由自在地生活,沒人來打攪,怪不得作者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3)原因三:在這裡安全

  可聯絡課文第9段“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他們”。

  (4)原因四:大榕樹很大、枝葉繁茂,為鳥兒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三、瞭解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

  1.什麼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為了“鳥的天堂”呢?

  2.補充課外資料或其它知識加以介紹分析。

  3.小結:榕樹的枝繁葉茂為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食物、水分,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為榕樹生長的有機養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的繁茂。在這裡,動物和植物,人與自然互惠互利,是多麼和諧地共處在一起呀!讓我們把這一切介紹給更多的人吧!

  四、思維拓展,深化主題。

  請你以導遊或小鳥兒的身份,向遊人介紹這裡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如寫導遊詞、寫詩,順口溜……。

  1、學生分頭準備。

  2、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彙報交流。

  3、是啊,大自然多麼的神奇、美麗,我們應該學習這裡的人們,保護鳥類、保護環境,讓我們的地球母親成為人間的天堂。

  作業:

  課外閱讀破壞環境或保護環境的材料

  設計環保宣傳標語保護那些正在危機中的鳥兒們

  有興趣的同學去讀一讀巴金的作品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3

  一、創設情境,激發美感

  利用多媒體播放鳥鳴的音訊,請學生閉上雙眼,想象一下:“鳥的天堂”應該是什麼樣的?什麼樣的地方才可以配得上這個名字呢?學生髮言之後總結:大家心目中的“鳥的天堂”都很美,那麼作者經歷的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他一起去看看這《鳥的天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請學生藉助工具書弄清生字詞的讀音和意義,檢查效果。

  點撥:注意“顫”、“應接不暇”中“應”、“簇”以及“隙”的讀音,“留戀、不禁、顫動、應接不暇”的詞義。

  2、“鳥的天堂”到底是一個什麼地方?

  點撥:“鳥的天堂”其實是河邊一株茂盛的大榕樹,許多鳥在上面築巢。

  3、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幾次去了鳥的天堂?分別看見了什麼?

  點撥: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黃昏,著重描寫了“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著重描寫了“天堂”裡的居民——鳥兒熱鬧活動的情景。

  三、再讀課文,體悟語言

  (一)第一次經歷,研讀7、8自然段

  1、默讀,找出描寫大榕樹的句子。

  (1)作者從哪些角度描寫榕樹?分別有什麼特點?從哪裡體現出來的?

  點撥:樹根——深;樹枝——多;樹葉——綠。

  (2)為什麼枝幹不可計數?作者是怎麼描寫的?

  點撥:樹木的特點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之後就成了樹幹。

  (3)“新的生命在顫動”指什麼?小組交流。

  點撥:指綠葉展示了全部生命力,體會明亮翠綠的樹葉的寫法,體會用語之妙。

  (4)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榕樹的?

  點撥: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幹、枝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

  2、有感情地齊讀。

  3、看課文插圖,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榕樹的特點。

  (二)第二次遊覽,研讀9—14自然段

  仿照上一部分研讀方式,鼓勵學生透過小組討論自學,朗讀之後提出疑問。重點放在與第一次經歷的不同之處。

  1、這次見到的景象與第一次有什麼不同?作者的心情又有什麼變化?

  2、找出文中描寫鳥的語句,分析鳥的特點。思考:作者為什麼覺得“應接不暇”?

  點撥:透過對比,體會出榕樹的靜態美與鳥的動態美。作者用排比句和擬人句寫出了鳥兒們在“天堂”裡活潑、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和中鳥紛飛的影片,感受從從靜到動的壯觀景象。

  4、透過小組討論交流。為什麼兩次的經歷如此不同?

  點撥:去的時間不同,按鳥的作息時間來看,早晨熱鬧,黃昏安靜。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1、你喜歡晨光裡還是夜幕下的“鳥的天堂”?為什麼?作者描寫的與你想象的一樣嗎?

  2、作者兩次經歷的心情有什麼不同?透過朗讀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比一比誰讀得更有感情,學生互評。

  五、課堂小結

  這裡為什麼會成為鳥的天堂?如果鳥的天堂在我們這兒你會怎麼做?學生交流彙報。最後得出結論:因為這裡環境好,更重要的是,這裡的人們保護榕樹、愛護鳥兒。

  六、佈置作業

  1、以導遊或小鳥兒的身份,向遊人介紹這裡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

  2、仿照文中寫法,寫寫我們家鄉大自然中發現的美景

  3、為保護“鳥的天堂”寫一個環保標語。

  七、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樹樹——大;枝幹——不計可數

  動靜結合

  第二次:鳥鳥——應接不暇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課後練習題3的9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2.能力目標

  默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聯想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並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一、自選目標,展示預習成果。

  課前,教師提供給學生能體現層次性並帶有方法提示的“預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自選目標和方法來預習。課前5分鐘,學生對照“預習要求”,彙報自己完成哪些任務。課始,教師隨機檢查,鞏固預習所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交流自學感受:鳥的天堂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分別用一個詞、一個短語或一句話來說。

  2.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出了作者經過鳥的天堂後發出讚歎的句子。課件出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三、揭示研讀專題,開展研讀。

  (一)讓學生圍繞以上這句話提出問題,從中提煉研讀專題:

  1.前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後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

  22.為什麼巴金爺爺會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樣的讚歎?

  獨立研讀課文2。小組合作研讀,得出初讀成果。

  (二)集體交流:

  1.引入學習描寫大榕樹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的美。

  (1)圍繞描寫榕樹枝杆多、樹大的相關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了解大榕樹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透過交流,相互啟發,共享學習心得。教師順勢進行朗讀指導)

  (2)圍繞描寫榕樹葉子的相關語句,啟發學生聯絡上下文,聯絡學生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要珍視學生的個體感受。)

  透過以上環節,歸納:

  遠:許多株一簇簇榕樹大

  近:一株幹:不可計數綠

  根:垂伸茂盛

  枝:臥富有生命力

  葉:翠綠堆

  (3)教師參與朗讀7、8兩段,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感悟榕樹奇特的美。

  2.引入學習描寫群鳥的相關段落,體會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1)演示課件(群鳥齊飛圖,配樂朗誦課文),讓學生重點品味12、13自然段;

  (2)自由練讀12、13自然段,再小組個人賽讀,每組評出最棒的一個人;

  (3)小組推薦,選兩位同學朗讀12、13自然段;(課件配樂)

  (4)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麼?

  3(5)師生共同感悟,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四、創設情境,進行語文實踐。

  推薦“小鳥”參加鳥類演講比賽。課件出示主題:我們的生活多麼快樂。

  要求:根據課文12、13自然段的內容,發揮想象,自由表達。

  1.以小組為單位,自由練說,評出一位高手參賽。

  2.生準備後交流,生生互相評價。

  小結:精彩的演講,使我們更加喜愛大榕樹,也更加珍惜我們快樂自由的幸福生活。當然也忘不了人類對我們的友善與保護。此時,我們也更能體會出巴金老爺爺的讚歎:

  齊讀:“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五、自選練習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導遊詞,可以小組合作實地當一回導遊,演習一下。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寫了作家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感受到“鳥的天堂”的和諧之美,文章語言優美,寓情於景,在教學時,應以“讀”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擇文,自主擇法,合作探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語感。

  教學目標:

  知識點:學習生字,能正確讀寫;理解內容,感受“鳥的天堂”和諧之美。

  能力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描寫和寄情於景的表達方法。

  情感點: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文章對大榕樹和群鳥歡鬧情景的描寫,領悟文章表達方法。

  2、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錄影資料,有關大榕樹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課題匯入:

  1、學生齊讀課題“鳥的天堂”

  師:讀了課題,你們想到了什麼?

  生自由回答

  2、生初讀感知。

  師:讀了課文,你們知道了什麼?

  學生反饋,當講到兩次經過“鳥的天堂”,師適時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的“兩次”。

  (從課題引思,激發學生的學文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再帶著問題初讀感知,大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請文章的條理。)

  二、擇文學習

  1、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次,帶上學習任務獨立學習。

  師:好,今天這節課,大家自由選擇你們喜歡的其中一次,叫上要好的朋友,搭上巴金爺爺的船,一起鳥的天堂看個究竟吧!

  師:不過,要帶上學習任務,回來時,要把自己見到的,感受到的跟大家說一說。

  讀一讀,具體描寫鳥的天堂的景象的段落。

  想一想,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議一議,將自己的體會或疑難找學習夥伴交流交流。

  2、學生先默讀學習任務,帶著任務擇文,獨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其中一次。

  3、找學習夥伴相互交流討論。

  (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按著目標去學,發揮了教學目標的導向、激勵作用,學生自主擇文、擇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給予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小組探究不流於形式)

  三、反饋學況

  1、學習“第一次”

  ∴※重點理解榕樹的“大”和“茂盛”。

  (1)你(你們)從哪兒感受到榕樹的“大”,找出具體的句子

  ▼“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

  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理解。

  “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是怎麼回事,讓我們去瞧瞧”

  出示枝幹縱橫交錯的課件,學生觀察進一步說感受

  師:真是一株奇特的大榕樹!自己讀讀,看誰能把它“大”的'特點讀出來

  學生自由讀,指名朗讀

  ▼對榕樹的“大”還有補充嗎?

  (2)這株榕樹真大呀,你們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理解“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師:這樣吧,請大家反覆讀這句話,然後可以聯絡上下文,可以聯絡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看自己有什麼新的體會。

  生自由地讀,體會;生生交流,師參與其中。

  學生自由發表,師適時評價

  指名讀,願意讀的站起來讀一讀,全班齊讀

  師:多麼奇妙的感受呀,難怪巴金爺爺會情不自禁的發出這樣的讚歎:這——生(齊):美麗的南國的樹!

  (3)看課件,師解說

  一起配樂朗讀7、8自然段

  2、學習“第二次”

  師:同學們,美好的景緻是百看不厭的。第二天清晨,當一切顯得更加光明的時候我們再次暢遊其間。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師拍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隨著師的敘述多媒體播放一聲鳥叫,飛出一隻大鳥)我們繼續拍掌!(師生伴著節奏拍掌,多媒體播放群鳥紛飛的情景。)樹上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我們的眼睛應接不暇。

  (1)誰來說說,小鳥都在樹上幹什麼。

  生想象說。

  師: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欣賞那熱鬧的場面吧!放聲讀讀課文,你可以坐著讀,也可以站著讀,還可以找夥伴一起讀。

  生自由讀文。

  (2)師:這回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

  生回答

  ▼“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

  指導讀

  理解“應接不暇”聯絡上下文說說,並且提醒學生注意生字“暇”的書寫與意思聯絡。

  師:為了歡迎我們的到來,鳥的天堂還派出了可愛的使者呢

  ▼“一隻畫眉鳥被我們的掌聲一嚇……那歌聲真好聽”

  指名讀,(多可愛的畫眉鳥啊,我們全班一起來讀讀)全班齊讀

  師:聽,它在歌唱什麼?(播放畫眉鳥唱歌的畫面)

  師:哪隻畫眉鳥願意和大家交流?

  學生表達

  (以學定教,順勢而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引導透過對重點句段、詞語的理解、品析,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將體驗感悟推向深入,併合理利用現代化的電教手段,播放大榕樹和眾鳥紛飛的課件,真實再現“鳥的天堂”的壯觀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誘發了學生的審美體驗。)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隨著巴金爺爺的足跡,兩次經過鳥的天堂,領略到不同而又奇妙的景象,我知道你們心中必定有很多話想說。

  生自由表達

  師:是啊,如此美景,我們想說的太多,那我們就借用作家的話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受吧!“那‘鳥的天堂’的確是——……”(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情感。)

  (讓學生從內容、文章表達方法上等方面自由表達讀文感受及收穫,將體驗推向高潮,認識推向深入)

  五、作業

  1、朗讀喜歡的段落,並背誦下來

  2、擬一份導遊解說詞

  4、推薦閱讀巴金先生的《旅途隨筆》

  (作業設計重在積累、運用語言,激發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

  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大榕樹美眾鳥紛飛

  教後反思: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老師恰到好處地播放多媒體課件,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不僅解決了認識上的難點,還給學生帶來美的體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而且,學文時,讓學生自主擇文,自主擇友,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並給予充裕的讀書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課堂上氣氛活躍,不時高潮迭起。

  二、注重朗讀,讓學生享受獨特體驗

  文章文質兼美,老師注重以讀書為主線,以學定教,順勢而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引導透過對重點句段、詞語的理解、品析,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將體驗感悟推向深入,並珍視學生在讀文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善於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以情激情,使學生不斷讀有長進,並獲得心理的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鍛鍊品詞析句的能力,鼓勵用讀書聲演繹對文字的感悟,飛揚他們的想象力,培養說話的興趣,說得大方,說得精彩,說得有個性;

  2、透過巧設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呈現斑斕的圖片、生動的動畫、活靈活現的錄象,讓學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充分感悟,學得“實”、練得“活” ;

  3、課文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向學生展現了這自然天成的神奇景觀。引導學生在學會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更能體悟出美好事物的背後還需要人們的愛護,才能永遠維持這份美好。

  [教學重點]

  以學生為主體,引領他們品析詞句,體會情感,感悟課文,讀出情趣,說出妙想,鼓勵個性化發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文字感悟的基礎上,放飛想象,激發個性思維,大膽、大方、有組織、有條理地說出在這“天堂”中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像中的景觀。

  [教學流程]

  一、資訊醞情

  1、螢幕出示資訊,吸引注意:

  “嗒、嗒、嗒、嗒……”在鏗鏘有力的打字聲伴隨下,資訊內容極富節奏地逐字出現:“在廣 東 省 新 會 市 天 馬 村 裡 有 一座 小 島, 每 年 都 有 成 千 上 萬 的 遊 客 到 那 兒 旅遊。(學生自發地、輕聲地、有節奏地跟讀資訊)

  2、引發思考:看了這條資訊,有什麼感興趣要問的?

  [設計分析]:獨特巧妙的資訊匯入法,讓學生在課伊始便為鳥的天堂的魅力所震懾,既啟用興趣,又撩撥了求知慾,巧妙而不著痕跡。

  3、引入課題:連巴金爺爺聽說了,也到那一看。哇!果然,好一個[教師驚喜地指向黑板上的課題](學生一起說出:鳥的天堂)!好一個——(教師聲音悠揚拉長,學生再一次充滿感情地說出:鳥的天堂)!

  [設計分析]:契機引入課題,並指導朗讀課題,透過教師語氣的層層遞進,充分激起學生的情感。

  二、理文鋪情

  1、層層剝筍、梳理文脈:

  ①巴金爺爺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學生講述,教師歸納並板書: 榕 鳥

  ②找出寫榕樹的段落,想一想作者又重點介紹了榕樹什麼特點?

  學生講述,教師歸納並板書: 大

  茂盛

  2、感悟“生命力”,引入重點段落教學:

  這麼龐大、這麼茂盛的榕樹,一切都顯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課文中感受榕樹那旺盛的生命力吧!

  [設計分析:透過找兩個“重點”引導學生簡單而又清晰地梳理文脈,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單刀直入躍入重點段落。]

  三、重情入讀,體驗延伸

  這一環節的學習,擬分以下四個學習板快:

  [板快一]:巧讀繹情

  [螢幕出示]:課文第八自然段

  1、自由讀全段。

  2、指名讀第一句: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調控策略]:學生朗讀若不到位時,教師指導:榕樹用上了它全部的生命力,你呢?全部都用上了嗎?再試試好不好?

  (教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朗讀指導,在教師感情充分渲染下,感染學生,學會如何在朗讀中有聲有色地表達情感)

  3、指導朗讀第二句: 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

  提出問題:你們認為在讀的時候要注意哪些詞語呢?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那麼多、一簇、堆、一點兒”等語言文字進行體會,領悟其精彩之處。)

  [調控策略]:學生朗讀若不到位,如未將“堆”字語氣加強,讀出“多、茂盛”之感,教師配上動作範讀,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雙手順著節奏相互交替疊上,作堆狀)

  4、指導朗讀第三句: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①欣賞錄象:綠葉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②深情朗讀:讓我們輕輕地,用欣賞的語氣,一起來讀吧。

  [調控策略]:學生讀後,教師再範讀。在“顫動”一詞前面,教師作停頓處理,問:這一停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將品詞、想象、朗讀一氣呵成。

  5、師生接讀第四句:這美麗的(生:南國的樹)。

  [設計分析]:這是寫榕樹茂盛的一段話,共有四句話,教師因文而異,透過範讀、抓關鍵詞品讀、配畫讀等多種方式,在朗讀教學中,時而析詞解意,時而借圖抒情,時而直抒胸臆,用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懂、讀好、讀夠味,讀出形——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所描繪的畫面;讀出情——讀出語言文字中所蘊涵的情感;讀出神——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神韻和魅力。

  6. 體悟“閒筆”魅力

  榕樹茂盛這段,巴金爺爺的妙筆生花寫得多神,同學們也讀得很有感情。可下面這一自然段(出示課文第九自然段)語句似乎沒那麼精彩。請認真讀一讀,想一想,巴金爺爺是不是隨便寫的?

  讓生髮現:

  ① 寫“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目的是?

  ② 誰能欣賞“岸上很溼”“土地是溼的,大概漲潮的時候河水會衝上岸去”語句之妙?

  ……

  [設計分析]:在精讀榕樹茂盛語段之後,巧讀本段看似隨意拈來的“閒筆” ,引導學生去發現,那些平實的語句中,卻包含著豐實的資訊內涵。從中悟出“閒筆不閒”的魅力。再一,從動口讀轉到用心讀,教學板塊中形成了張、弛的節奏,課堂緊松有度,情趣自然活躍。

  [板快二]:尋跡釋情

  [螢幕出示]:課文第七自然段

  1、發現方法:爺爺是怎麼寫它的大呢?

  ①發現了嗎?巴金爺爺用了一個成語。

  教師板書: 成語

  (學生找出:不可計數)

  ②劃出一個擬人句。

  教師板書: 擬人句

  學生找出後指名讀: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

  [調控策略]:若學生在讀時將“臥”字強調了出來,則問:你這個臥字讀得特別強調,能說說為什麼嗎?順勢理解“臥”一字使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地寫出了榕樹獨具的生命力;若學生在讀時並沒有注意將其強調,則由老師進行範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臥”進行理解。

  ③再劃出寫榕樹生命力強的動詞。

  教師板書: 動詞

  (學生找出“垂、伸、臥”等動詞)

  [設計分析]:這個環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髮現了作者描寫榕樹所用到的三種方法,旨在為下面自由觀察想象榕樹並進行描述的環節設下了伏筆,讓生在學會方法的基礎上,能夠仿用、還可活用,以自己的觀察,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述。

  2、觀察並描述:

  師:我們坐著小船來到鳥的天堂啦!我們像巴金爺爺一樣用心來觀察,也來描述一番吧!

  [畫面一]:鳥瞰榕樹遠景圖

  預設:遠觀榕樹喲——

  △ 遠遠看去那株榕樹真大啊!

  師:這巴金爺爺已用過了,重要的是要有你自己的描寫語言。

  比如生成:

  △ 這株榕樹多麼翠綠,臥在水中像點綴在藍寶石中的一顆綠寶石。

  師:是你的發現,有你自己的語言,好!

  [畫面二]:近看榕樹枝條縱橫圖

  預設:你們也逼近榕樹啦——

  提示:可不能再用“不計其數”了,還有其他的成語哩。

  比如生成:

  △ 榕樹這縱橫交錯的枝條多像一張蜘蛛網。

  師:“縱橫交錯”用得好!“蜘蛛網”作為比喻更是恰如其分!

  △ 這無數的枝幹,多像無數條蟒蛇相互纏繞著,你們覺得像嗎?

  師:多麼栩栩如生的比喻!這枝幹彷彿活了一般。能用上更驚歎些的語氣來誇誇它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說話)

  △ 大家瞧,這就是大榕樹的枝幹,它多像一條條粗細不同的巨繩捆繞在一起。

  師:“粗細不同”?你從哪觀察出的?能指出來給大家看看嗎?

  (生指著圖中的枝幹進行介紹——培養學生觀察與描寫相結合,體會想象是建立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

  [設計分析]:學生上臺指著圖進行具體形象的描述,面對著枝條縱橫交錯的奇觀,用自己豐富的語言將其描繪,生動之處,讓學生如解說員一般,指著圖中具體的景物細細說來。教師煽情式的評價,讓學生樂於觀察、表述,既培養了觀察能力,又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一石二鳥。

  [畫面三]:夕陽下風情無限的榕樹圖

  預設:從未見過在夕陽那暖暖的霞光籠罩下的大榕樹,如此浪漫、充滿無限風情的景象也是巴金爺爺不曾提到的。難道你們不也想“美”它幾句嗎?

  ……

  [設計分析]:同樣是鳥的天堂,巴金爺爺有他的觀察點,我們有新的觀察點。同樣是鳥的天堂,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觀察發現。這一板塊的教學,透過文字感受、辭藻欣賞,以巴金爺爺的寫榕樹的“大”的方法作為憑藉,再配上圖片以視覺感官上的刺激,進行接下來一步步的觀察與描述。不僅深化了對文字的感悟,還能盡情想象,進行充分的語言訓練,鼓勵個性化發言,讓課堂成為學生個性洋溢的舞臺,讓書本化身為學生豐富聯想的翅膀。

  [板快三]:畫動情生

  1、設懸念:寫了榕樹,不寫鳥,行嗎?

  [設計分析]:設個懸念,引起學生的關注。

  2、初解:

  [螢幕出示]:課文第十二自然段

  指名一學生讀後進行歸納: 這兒寫了鳥兒的什麼特點?

  師板書: 多

  熱鬧

  3、讀享情趣:

  師:巴金爺爺把這眾鳥紛飛的情景寫的可有情趣啦!我們一起來讀吧。

  步驟一:

  在學生讀“起初,周圍是靜寂的”的時候,教師當起了導演,慢慢引入情境之中:噓——這時候是非常安靜的啊,一點兒聲音——也沒有。(師壓低手勢,引讀)起初——(音漸長漸弱)周圍是靜寂的(讀“靜寂”二字前悄含一口氣,讀時輕輕嘆出,創設幽靜而深遠的意境)學生跟讀。

  步驟二:

  ①當學生讀到“我們把手一拍”時,教師招呼起來:拍掌啊!(帶領學生從寂靜轉為熱鬧)

  ②當學生熱烈地拍起掌時,教師提示:是“一拍”啊。怎算“一拍”?順勢匯入課文朗讀,教師面露驚喜的表情:“我們把手一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三讀“我們把手一拍” ,讀中有了動作,讀中有了表情,讀中有了深深的震撼)

  步驟三:

  ①在學生讀到“便看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的時候,播放動畫:一隻大鳥鳴聲一亮,拍打著翅膀從榕樹那茂密的樹叢間飛了起來,直入雲霄。師提示:繼續拍掌的話便會看到更壯觀的景象。

  在熱烈的掌聲之中,動畫繼續播放:緊接著兩隻、三隻、四隻……無數只鳥兒目不暇接地從樹叢間的各處飛了出來,清脆地鳴叫著,有的高飛,有的盤旋,有的停落水邊……

  配合著畫面內容,師生接讀:這時候,到處都是——(生:鳥聲),到處都是——(生:鳥影)。(充滿動感的熱鬧場面,師生互動的精彩瞬間)

  步驟四:

  為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老師當起了演員,手指前上方,驚訝地叫到:“瞧,大的!”突然,又指向另一方向,驚呼:“小的!”再換角度:“花的!” 、“黑的!”……

  (朗讀同時,引領學生認識從形狀、顏色、動態三個方面寫鳥的“多” )

  [設計分析:教師緊扣文字,巧妙地抓住學生獲得資訊的主渠道——視覺,同時還透過教師的語言,優美的樂曲等中介手段,使資訊的傳入更加多元。當動畫的播放、學生的拍掌聲、鳥兒的齊鳴聲起時,整個課堂熱鬧紛呈,學生在視聽等多種感官刺激下,激情洋溢,師生配合接讀眾鳥紛飛一段,融畫面、聲效、語言、動作於一體,形成一個動感教學,有聲有色,文字中的情趣充分得到體悟。

  [板快之四]:說趣渲情

  1、讀畫眉鳥的趣:

  [螢幕出示]:畫眉鳥在枝頭的圖與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讀。

  2、說眾鳥兒的趣:

  [螢幕出示]:群鳥戲水圖

  (學生上臺指圖進行描述,引導其說得具體,如外形、動作,說得生動,可以加上豐富的想象,將其擬人化。)

  [設計分析;豐富的想象力的培養、充分的個性化語言的表達是本節課的重點,亦是難點,利用靈動的多媒體手段,創造生動的情境,讓學生真真正正地進行語言訓練。]

  四、流露真情

  多麼有趣的畫面!多麼可愛的鳥兒啊!此時此刻,你心裡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比如生成:

  △ 真想去看看巴金爺爺筆下那富有魅力的鳥的天堂啊!

  師:我也沒去過,好想去啊!你去的時候別忘了叫上我哦!

  △ 我想去看看那兒現在還是不是這樣美麗,有沒有被人類破壞了。

  師:是啊,這是大自然多麼珍貴的禮物,每個人都有責任愛護它。

  △ 我們福州要有這樣的環境該多好啊!我以後要創造出像鳥的天堂一樣迷人的風景線。

  師:我想,經過你的努力一定會實現這個願望的!

  [設計分析]:改去一般談感受的做法,在品讀課文意猶未盡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此時此刻真實感情的流露,呈現動感教學。

  五、筆下見鍾情

  編寫導遊詞:神州旅遊公司要招聘幾位小導遊啦。考題就是為這個鳥的天堂寫一段精彩的導遊詞。回家好好準備,下節課就是神州旅遊公司的招聘大會。

  板書: 鳥的天堂

  成語

  大 多

  榕樹 鳥 動詞

  茂盛 熱鬧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7

  教材簡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

  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與動態的描寫;二是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

  教學目標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與美麗,體會眾鳥紛飛的景象。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整體語文素養。

  3、感受南國風光的美麗及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中描寫的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自由快樂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課文最後一句“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教學過程

  一、設境激趣,觸發語感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兩次經過了“鳥的天堂”,兩次見到了不同的情景。誰能具體地來說一說。

  學生答。

  (師板書:樹鳥)

  2、誰見過大樹?請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描繪一下你見到過的大樹。

  (高大的,參天的,幾個人抱不過來的……)

  3、這樣的大樹,或者比這更大的樹,你還想看嗎?

  (播放課件,展示)

  二、充分誦讀,啟用語感

  1、你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看大樹的?那麼作者又是怎樣看大樹的?請大家自由讀第二段,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看大樹的?你是從哪兒體會到這一點的?說出自己的理由。

  2、學生讀。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讚美地看,驚訝地看,疑惑地看……

  說理由時,就勢讀相關的語句。

  三、潛心品讀,領悟語感

  1、作者是這樣看大樹的,那他又是怎樣寫大樹的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段,邊讀邊想,你覺得這段話中哪些地方寫出了樹的大?並說說你對這些句子的體會。

  2、學生品讀。

  3、反饋:

  只要言之有理,就給予肯定,並指導朗讀相關的句子。

  四、多元解讀,積澱語感

  1、請你再讀讀第二段:

  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把它劃下來,反覆讀一讀,說說你對這個句子的體會。

  2、出示:

  ⑴那麼多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

  著重理解體悟“一簇”、“堆”、“另一簇”、“一點兒縫隙”把這棵大榕數的枝葉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寫出來了。

  ⑵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顫動”在這裡指的是什麼?

  (微風吹動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

  “顫動”是怎樣的動?

  (抖動的、發抖的。)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留戀、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留戀、目不暇接。

  2、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板書:天堂)同學們,你們心目中的天堂是什麼樣子?(2—3人)

  那麼,鳥的天堂會是什麼樣子呢?在廣東省新會市有一個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這裡為什麼被稱作鳥的天堂呢?它又是什麼樣子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跟隨我們熟悉的巴金爺爺來領略一下當地的風光吧!

  二、過程: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我們一起來看這課的生詞。(出示)

  3、請同學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思考(出示課件)

  去了幾次?什麼時間去的?每次都見到了什麼?

  4、學生回答,板書

  5、找出描寫榕樹的部分,讀一讀,想一想:這株榕樹有什麼特點?劃出有關的語句。

  6、榕樹有什麼特點?你找到了那些語句?讀給大家聽聽

  7、你找到了那些句子?(出示句子)從中能看出什麼?(板書:榕樹大)誰能再讀給大家聽聽?(2人)全班一起來讀讀,讀出榕樹的大來!

  8、還有什麼?(出示課件)誰來讀一讀?(2人)怎樣理解這句話呢?(板書:充滿生機)(學生談)你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多美的畫面呀!同學們,看來我們每個人對這句話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許風吹,也許是鳥動,也許是陽光照耀,也許是新發的嫩芽,也許是那綠葉本身就孕育著無限的生機,才讓作者產生了如此奇妙的感受。讓我們融入自己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句話。(齊讀)

  9、讓我們一起走近大榕樹,欣賞一下這迷人的風光吧!(播放錄影)

  10、現在你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1—2人)

  11、多麼奇妙的景色呀!難怪作者會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是讚美榕樹,讚美南國,更是讚美這神奇的大自然。

  12、師生互動: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讓我們再來欣賞欣賞這獨木成林的美景吧!讓我們懷著對榕樹的讚美之情,一起再來讀一下文章的七、八字然段!(齊讀)

  三、小結這節課所學知識。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讀上節課所學的描寫榕樹的部分,並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授:

  1、多麼美麗的榕樹呀!朋友說這裡被稱作“鳥的天堂”,可是呢?——在這裡作者沒有看見一隻鳥!如果是你,這時會想什麼呢?

  2、第二天清晨,作者又一此文轉自淘。教。案網()。次經過了這個地方,這次他有什麼新發現呢?

  (錄影)第二天清晨,陽光照耀在水面上、樹梢上,我們又一次來到了“鳥的天堂”。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讓我們繼續拍掌……

  3、這次作者見到了什麼呢?(很多鳥)板書

  4、從那能看出來鳥很多?找出來讀一讀

  5、除了鳥很多外,從這部分你還能體會出什麼來?(小鳥很快樂)

  6、從哪能看書來?如果你是這隻畫眉鳥,你會站在枝頭上唱些什麼呢?(1—2人)。

  7、多麼熱鬧的景象!多麼活潑可愛的小鳥呀!讓我們一起融入自己的感受讀一下12、13自然段。(齊讀課文)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茫、槳”等幾個生字,理解“留戀”等詞語的意思。

  2、在合作學習、讀讀議議等過程中體會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鳥的自由和快樂,並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的重點句。

  3、能在情境中發揮想象寫幾句話。

  4、感受鳥與樹之間、人與自然彼此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重點

  體會榕樹的奇特與美麗,鳥的自由與快樂,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懂得樹與鳥,人與自然之間相處的和諧美,產生生態保護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課題匯入,激發興趣。

  1.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想法?(鳥棲息的地方,鳥的樂園、有很多鳥……發揮學生想象。)

  2.這個鳥的天堂在哪兒?你知道嗎?(一棵大榕樹)

  3.介紹資料:這棵大榕樹在哪兒?結合你課前查詢的資料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這棵大榕樹在廣東省新會縣的天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都長出許多氣根,從樹枝上倒掛下來,鑽進土裡,過些日子又長出新的枝幹來。這樣不斷生長,它已長成了榕樹林,佔地達16畝。被當地人稱為“神樹”。“天堂中的樂園”。又因為上面棲息著許多鳥,被人們稱為“鳥的天堂”。)

  4.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巴金爺爺去看一看那棵獨特的大榕樹。

  二、自由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指名讀文,讀準字音。

  2.自學生字,掌握字形。

  重點指導:

  梢:形聲字,與“稍、捎”區分。

  暇:左邊是“日”,注意與“瑕”區分。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工具書解決。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陸續:前前後後,時斷時續。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留戀:捨不得離開。

  不可計數:沒有辦法來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應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過來。暇:空間。文中指鳥太多,看不過來。

  三、理清文章的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巴金爺爺幾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麼不同?

  2.彙報交流。

  學生甲: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

  學生乙:課文5—9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的情景,10—13自然段寫的是第二次經過時所見到的情景。

  3.理清課文的脈絡。

  (1)作者是按遊覽的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學生彙報:

  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遊玩。

  (5—9)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14)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四、分小組合作讀課文。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字,會寫“陸續、白茫茫、榕樹 ”等詞語。

  2、透過多媒體來理解和感知課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整體感知課文。

  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5、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感悟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方法。

  6、透過閱讀想象畫面,欣賞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認識和會寫課文中的字、詞。

  2、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感悟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透過閱讀想象畫面,欣賞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播放歌曲《天堂》。

  聽著這優美的旋律,我們內心在問:天堂比喻什麼天堂常用來比喻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 鳥的天堂是指能讓鳥生活得美好、快樂的地方。

  今天我們將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爺爺一起到“鳥的天堂”去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

  出示課題:鳥的天堂

  二、講授新課

  (一)識字解詞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1)不認識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

  (2)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詞;

  (3)讀通每個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4)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要求認讀的生字:

  指名認讀,相機正音。

  (2)課件出示生字組詞。

  (3)開展讀字遊戲:開火車讀

  3、詞語釋義(可以多種形式,藉助語境,引導學生理解詞意)

  照耀:(強烈的光線)照射。本課指葉子十分翠綠明豔。

  顫動:短促而頻繁地振動。

  靜寂:指沒有聲音;很靜。

  熱鬧:(景象)繁盛活躍。

  應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過來。後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留戀:不忍捨棄或離開。

  的確:完全確實;實在。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陸續:表示前後相繼,時斷時續。

  白茫茫:形容一望無邊的白(用於雲、霧、雪、大水等)。

  糾正:改正(缺點、錯誤)。

  逼近:主動地靠近、接近。

  不可計數:不能計算,形容很多。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讓我們把這些字帶到課文中,一起來讀好課文。

  1、作者簡介: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雨》《霧》《電》,“愛情三部曲”——《家》《春》《秋》。

  2、寫作背景

  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有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奇特的大榕樹。樹冠大得出奇,濃陰籠罩著約20多畝的土地,獨木成林。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成了鳥的天堂。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朝出晚歸,灰麻鶴暮出晨歸,一早一晚,鶴群一出一歸,盤旋飛舞,掩映長空,嘎嘎而鳴,蔚為壯觀。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這裡遊覽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

  3、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讀音是否正確。

  4、開火車讀,看誰讀得好。組織互相評價讀書。

  5、帶著問題讀課文:《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讀課文。

  (1)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幾次分別在什麼時候

  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兩次。第一次是在黃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麼景物每次去時的感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沒有見到一隻鳥,認為“鳥的天堂”裡沒有鳥,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感到“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因為作者兩次去時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認識會有這樣的變化。

  (3)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玩。

  第二部分:(5—9)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10—13)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 14 )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

  (三)生字書寫

  出示生字:

  槳、榕、糾、樁、漲、塔、梢、暇、眉、拋

  1、記生字:開動腦筋記生字。學生各抒己見,然後教師總結:

  (1)生字歸類

  遊戲:送字寶寶回家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木+莊=樁 木+容=榕

  氵+張=漲 木+肖=梢

  (3)換一換:熟字換偏旁

  榕—木+火=熔 暇—日+王=瑕

  暈— 日+扌=揮

  2、指導寫字:

  (1)師範寫,重點指導“槳、榕、糾、樁、漲、塔、梢、暇、眉、拋”並講述,組詞、造句、指導:

  出示生字:槳:下邊的“木”字要扁,撇和捺要舒展。

  組詞、造句

  出示生字:糾:左窄右寬,“糹”要寫的小一些。

  組詞、造句

  出示生字:樁: “木”字要小,“莊”要舒展。

  組詞、造句

  出示生字:榕:左窄右寬,“谷”字上面的撇、點要小,下面撇和捺要舒展。

  組詞、造句

  出示生字:漲:“氵”和“弓”偏左,“弓”字變窄。

  組詞、造句

  出示生字:塔:“土”左偏旁時要變窄小,橫變成提。

  組詞、造句

  出示生字:梢 :“木”字要小,“肖”要舒展。

  組詞、造句

  出示生字:暇:左窄右寬,“日”旁,不要寫成“目”。

  組詞、造句

  出示生字:眉: 上小下大要的舒展。

  組詞、造句

  出示生字:拋 :“扌”字要扁,“九”要舒展。

  組詞、造句

  (2)老師範寫,學生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生字。(提醒寫字姿勢。)

  (3)指名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

  (4)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課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準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個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嚴格按筆順描寫。

  (5)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適當獎勵。

  陸續 白茫茫 榕樹 糾正 不可計數 樹梢 應接不暇 畫眉

  (四)課堂練習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透過朗讀、指讀,讀熟了課文,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詞語含義,並掌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讀完這篇課文,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與讚美。

  四、佈置作業

  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五、板書設計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篇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有關句段,背誦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美麗奇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造句。

  3.認識“鳥的天堂”,初步體會景物動態和靜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造句。

  教學難點

  認識“鳥的天堂”,初步體會景物動態和靜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作者簡介。

  1.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自由讀課文。

  要求:

  讀正確;

  讀通順。

  思考: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檢查反饋。

  課堂交流: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個別讀課文,隨機學習生字和部分新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速讀課文。

  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怎樣分?為什麼?

  自己讀讀、劃劃、想想。

  小組討論,重點討論“為什麼?”

  2.檢查反饋。

  四、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輕聲讀課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寫的情景。

  2.質疑:在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問題?

  3.在這些句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有感情朗讀。

  (1)嘗試有感情朗讀。

  (2)朗讀指導。

  (3)有感情朗讀有關句段。

  4.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背誦7、8自然段。(機動)

  教學反思

  小學生形象思維潛力較弱,理解事物比較直觀,要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透過形象思維的引路,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影象”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透過讓學生反覆誦讀,獲得課文資料,初步認識後,藉助電教手段播放了“鳥的天堂”錄影,把學生帶進一種特定的評議環境中,學生神情專注而投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的有關句段,感受“鳥的天堂”裡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應接不暇”、“留戀”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應接不暇”造句。

  3.精讀課文,體會課文描寫景物動態和靜態的方法,瞭解作者觀察描寫的精細、巧妙。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比較:這三段話之間有什麼不同點?

  (引導學生在感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領悟作者觀察、描寫之巧妙。)

  嘗試將這三段話按樹根、樹枝、樹葉的順序改寫成一段話。

  自由讀課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話表達你的感受,並想想你的感受來自於課文的什麼地方?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

  ①理解“我們繼續拍掌……有的在撲翅膀”一句。

  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

  有感情朗讀句子。

  ②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應接不暇”。

  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自由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課文。

  比較:兩個部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句段。

  三、延伸課文,鼓勵探索

  1.置疑。

  2.介紹“鳥的天堂”的地理位置、歷史與現狀,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

  四、作業

  1.背誦課文12、13自然段。

  2.嘗試用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描寫一處景物。(選做題)

  五、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樹遠:茂盛幹、枝

  近:根、葉

  第二次——鳥多

  歡、叫、飛、撲

  教學反思

  文章的組詞成句構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感受潛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抓住有關的句子進行比較、揣磨、欣賞,不斷地提高其對語言感知的敏銳程度。如:教學第8自然段中“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方,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對於“顫動”、“展示”這兩個關鍵字,引導學生用其他詞來替換。如用“顯示”、“出現”或“抖動”、“晃動”等,用哪組詞更好?在討論、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展示”是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突出榕樹的旺盛的生命力;“顫動”是短促而頻繁地振動,課文把微風吹動,陽光照耀下樹葉一閃一閃的樣貌,不但美麗而且動靜結合,顯示了大榕樹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