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幼兒園圓圈舞教學設計精選

幼兒園圓圈舞教學設計

幼兒園圓圈舞教學設計精選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圓圈舞教學設計精選,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圓圈舞教學設計精選1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學習坐在椅子上坐律動。

  2、知道手腕花可以幫助自己找到舞伴。

  3、舞蹈時集中,聽清音樂的變化,並做出相應的動作。

  重難點:

  熟悉音樂,學習坐在椅子上坐律動。聽清音樂的變化,並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手腕花戴在幼兒的右手上,幼兒兩個戴紅花、兩個戴黃花,兩兩間隔圍成圓圈坐下。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在座位上學習舞蹈中的幾個基本動作。

  幼兒認識左、右,分清圈裡、圈外。

  師:現在我們圍成圓圈坐下來,先請小朋友們伸出左手,想一想哪隻手是左手呢?(不戴手腕花的手)再換右手,老師檢查一下,你們做的對不對。好,現在我們每人向著圓心站好,這叫做面向圈裡,每人向著自己的左方向轉,看著前一個小朋友的後腦勺,這叫做面向圈上。你們會了嗎?我們來試一試。

  幼兒學習"踏步轉向圈上"的動作。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什麼是轉向圈上,現在請你們跟老師學一學"踏步轉向圈上"的動作。

  幼兒跟隨相應的音樂,練習"踏步轉向圈上"的舞蹈動作。

  師: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來做"踏步轉向圈上"的動作。

  幼兒學習根據手腕花的顏色練習找朋友,並做出相應的動作。

  幼兒跟隨相應的音樂,練習"找朋友"的舞蹈動作。

  2、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在座位上的身體動作。

  聽音樂,幼兒跟隨老師學習在座位上的身體動作。

  師:現在我們要來聽音樂,跳一段座位上的圓圈舞。音樂比較長,舞蹈動作也比較難,所以學習的時候,請你們集中,聽清音樂的變化,並做出相應的動作。

  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身體姿態以及與同伴間的配合,再次聽音樂練習。

  師:怎樣才能跳得更美?請大家注意身體姿態,我們再來試一試。

  3、教師引導有反思,讓幼兒知道手腕花可以幫助自己找到舞伴。

  師:今天你是怎樣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什麼幫助了你?

幼兒園圓圈舞教學設計精選2

  設計思路:

  大班律動活動《圓圈舞》是一種起源與英國的舞蹈,它透過舞蹈中的“問好、握手、交換舞伴”等細節幫助幼兒成為更好的朋友。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前提,只有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動具有生命力,活動才會真正的屬於幼兒,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音樂教育作為幼兒得以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途徑,應激發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動性。《圓圈舞》肢體動作並不豐富,動作簡單、規律、通常都包括交換舞伴的環節,十分簡單易學,很適合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

  活動目標:

  1、感知3/4拍中的強拍,嘗試跟著音樂節奏做相應的動作。

  2、體驗與同伴一起跳集體舞的快樂。

  重難點:

  感知強拍,能跟著音樂節奏做動作。

  活動準備:

  自錄集體舞影片、《圓圈舞》音樂

  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知

  1、觀看影片,引導幼兒感知圓舞曲的形式。

  2、跟我們看到的舞蹈有什麼不一樣呢?

  很多人都整齊的跳著同一個舞蹈動作,這就是集體舞。

  二、學跳集體舞

  1、傾聽和感知《圓舞曲》樂曲。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現3/4拍的節奏。

  重點:關注幼兒強弱拍的表現。

  3、教師示範圓圈曲的整體動作。(播放影片,教師示範)

  4、幼兒表現,自由模仿。

  5、幼兒展示,教師提升重點動作和節奏的把握。

  6、幼兒練習,教師指導。

  三、學習交換舞伴的方式

  1.教師出示紅手環,一邊講解一邊引導幼兒進行嘗試。

  (1)請幼兒將紅手環戴在右手上。

  (2)教師運用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紅手握,交換背對背。

  (3)重點關注:交換舞伴背對背時,要從握手的一邊走成背對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後再面對圓心站好。

  2.教師念兒歌,幼兒嘗試交換舞伴。

  3.幼兒聽著音樂進行嘗試。

  過渡語:我們看了圖示,學會了圓圈舞的隊形,又帶上了手環,知道了怎樣交換舞伴。這樣,你們就真的學會了圓圈舞。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看看你能請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著音樂集體跳圓圈舞

  教師鼓勵幼兒聽著音樂跳舞,並提示幼兒動作。

幼兒園圓圈舞教學設計精選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圓圈大膽想象,合理佈局,並添畫成完整圖畫。

  2.引導幼兒用繪畫方式表達自己想法。

  3.樂意大膽地與同伴、老師交流自己的`繪畫作品。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PPT課件、綵帶、節奏歡快的開場曲和一段輕音樂、勾線筆、若干畫紙。

  活動過程:

  一、音樂遊戲《圓圈舞》匯入。

  師: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

  二、組織幼兒討論

  師:剛才聽著音樂,我們跳了什麼舞啊?(圓圈舞)

  那我們還變化成了哪些隊形呢?(老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形紙片)這些隊形用線條表示出來就變成了什麼圖形?

  三、出示畫筆娃娃,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圓圈可以變成什麼

  1.師:現在,畫筆娃娃聽到音樂也想在紙上跳舞呢。你們看

  2.師念操作兒歌,示範添畫成皮球。

  師:“小畫筆,跳一跳,變成一隻大皮球.”小畫筆它還會變出什麼呢?

  3.幼兒大膽想象,積極發言.教師隨機出示相應的卡片

  四、欣賞教師範畫,引導幼兒豐富畫面,進行合理添畫

  1.師:小畫筆跳啊跳,還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呢。而這些圖形寶寶也藏在圖畫裡,一起來看下.

  2.出示2幅範畫,帶領幼兒評價,注意有主題有情節的欣賞。

  師:畫裡有誰?它們在哪裡?要幹什麼去?你能找到這些圖形嗎?

  五、交代要求,幼兒作畫。(配樂)

  1.師:這些用圓圈變出來的畫有趣嗎?你想不想也在這些圓圈上跳跳,看看能變出什麼?你可以選這些圓圈,將它變出有趣的東西,放到自己編的故事裡.並將整個畫面添畫完整,成為一幅漂亮的圖畫.

  2.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六、評價幼兒作品

  1.拉線展示幼兒作品,請一幼兒介紹自己的畫

  2.教師小結,做簡單評價。

  七、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在以綵帶舞的軌跡請幼兒在圓圈上進行添畫,完成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畫講述一個故事。老師在示範時更多地是添成太陽花朵等幾幅簡單的圖畫,沒有更多給幼兒觀看一些關於圓圈可以變成什麼的案例,所以導致幼兒在畫的過程中都是和老師一樣的,並且在講述故事時幼兒也不能很好的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