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錦集五篇

教學設計方案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錦集五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為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和課件製作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深化課程改革,學校決定舉行優質教學設計評比活動。

  一、活動物件

  全校各學科專任教師

  二、活動時間

  20xx年12月

  三、活動要求

  1、教案要求

  教案應該力求體現“三性一特色”,即:規範性、科學性、先進性和突出課堂教學改革的特色。

  (1)規範性

  教學目標:體現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

  目標制定的依據:學情分析、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課時設計:課時安排要求合理。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及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板書設計:新穎、明確、簡潔。

  課後小結:思得、思失、思改。

  (2)科學性

  (1)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教材分析透徹,語言準確,切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2)教案中既能體現傳授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又能體現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多樣化。

  (3)先進性

  (1)教案能很好地反映本學科的知識特點,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做到教書育人有機結合。

  (2)能恰當合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學生為主體,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方式,體現課改的基本理念。

  (3)教案要能有利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的培養,教學過程能體現師生互動的活動空間,並能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4 )突出課改特色

  ①合作學習 ②自主學習 ③探究學習 ④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 ⑤增強德育教育實效性

  2、作品必須是原創的。

  3、將作品壓縮打包發至學校教研郵箱lphhzxjy@163。com。

  四、評比及設獎辦法

  1、由抽調教師組成評委小組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優質教學設計評比標準》對參評作品打分,按得分高低評定獲獎等次。

  2、評選優秀課件設計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優秀獎若干名,並對獲獎教師予以獎勵。

  優秀教案評比標準

  1、(20分)書寫整齊、圖表規範、板書設計科學合理。

  2、(20分)教學設計能體現教學全過程,對課堂教學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3、(20分)教學目的明確,重點、難點突出,教材分析透徹,語言準確,切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4、(15分)教案中既能體現傳授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又能體現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5、(15分)以學生為主體,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方式,體現課改的基本理念。

  6、(10分)能恰當合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品讀重點詞句,理解作者筆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點及上海人的特點。

  2.瞭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觀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藉助文中描寫弄堂的詞句品讀,理解弄堂生活的特點,歸納上海人特點。

  2.難點: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創設情境。

  1、闡述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瞭解上海的一個途徑。

  2、透過欣賞一組圖片直觀瞭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分組合作:圈劃文中描寫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點。

  2、深入探究: 總結歸納弄堂裡的上海人的特點。

  總結全文,歸納主題。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種象徵、一個縮影。

  課外延伸,拓展主題:

  1、說說你眼中的上海有什麼樣的特點,你對上海人的想法。(針對外地學生)

  2、談談你認為現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還是和作者筆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區別。(針對上海本地學生)

  歸納: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人。時代在變,人也在變,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 弄堂裡的那群人了。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來客。他們銳意進取、開 拓創新、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在他們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佈置作業:

  1、談一談你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探訪或查閱資料,寫一篇關於上海的弄堂的說明性文字,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弄堂生活的特點;

  安詳實用 弄堂人的特點;

  既注重面子、又講究實惠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及重點

  1.感悟古詩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摯

  2.誦讀與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點詩句的情味,體驗詩人流露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做遊戲,講故事解題

  1.喜歡做遊戲嗎,今天我們要做的是填顏色的遊戲,世界上的顏色有許許多多,你看填哪一種最妙?

  課件出示

  世界是因為有了這些豐富的色彩而美麗,人生因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今天老師要給大家帶來一個關於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別人,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華的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喜歡喝酒,經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時即興吟詩,流傳至今的有990多篇。他是誰?他和朋友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

  2、講述李白與汪倫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安徽涇縣有個叫汪倫的人,他是個釀酒師,他非常喜歡詩歌,非常地仰慕詩人,

  尤其是當時鼎鼎大名的詩人李白。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裡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裡,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裡,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作了《贈汪倫》這首詩。

  3、板書課題《贈汪倫》,指名讀,齊讀。

  4、學習生字“贈”和“倫”

  (1)強調讀音。

  (2)區分字形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悟

  1、生自由讀古詩

  現在就請同學們把書開啟,藉助書中的拼音,自由的讀一讀這首詩。一定要做到讀準字音,熟記字形。

  2、指名讀古詩

  誰願意為大家展示一下?

  糾正字音: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3、指導朗讀

  孩子們,古詩雖然篇幅短小,但是誦讀古詩時一定要講究停頓,大家讀到劃線處要稍微停頓一下,大家再練一練。

  4、多種形式展示讀

  誰想試一試?小組展示讀(板書重點詞做標記“將、忽、深、及”)男生讀、女生讀

  三、品讀詩文,激發想象。

  (一)前兩句疑難解析

  1.孩子們現在請你默讀古詩的前兩句,誰來說說你讀懂了哪個詞的意思?

  解讀第一句。

  師:誰來讀第一句?

  師:這一句你讀懂了什麼?

  師:“舟”是什麼意思?“欲”呢?“行”呢?

  師:齊讀一遍。這句要怎樣讀?

  師:是啊,要讀得緩慢一些,因為李白不忍離開自己的好朋友汪倫,他是懷著依依惜別之情離開的,所以要讀得徐緩些,要體現出那種依依不捨之情。我們一起讀,來吧,開始!

  3、解讀第二句。

  師:李白乘著船將要走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誰來接著讀?

  師:這一句你讀懂了什麼?

  師:“聞”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踏歌”什麼意思?試過踏歌嗎?咱們來試一試。(試試用腳打節拍,再配上簡單臺詞“李白李白,歡迎再來”。)

  讀這句詩,你們發現什麼問題沒有?能夠發現問題的同學有雙慧眼,火眼金睛。

  (為什麼要在李白要走的時候才來送別呢?)

  為什麼要在李白離開汪倫的家,上路之後,來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時候,汪倫才來送呢?他為什麼早不送,遲不送,偏偏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送客你會這樣送嗎?

  (我們的想象當中,不是汪倫一個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個村子的人都組織來踏歌相送。)

  請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送別方式。

  師:擁抱和招手都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送別方式,可汪倫卻與眾不同,他對李白是踏歌相送。送別一般都是很悲傷的,李白是性情豪放的詩人,會喜歡這種悲悲切切的送別形式場面嗎?是啊,只有真正瞭解李白的人才會用這種如此獨特的方式送別,真是知李白者,汪倫也。

  踏歌這種送別的形式是汪倫他們當地送別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種禮節,汪倫踏歌相送,李白事先知道嗎?你是從個詞看出來的?(忽)

  這裡李白有兩個沒想到,你認為是哪兩個沒想到?(李白帶著惆悵的心情離開汪倫,沒想到汪倫來送他,從“忽聞”可以看出;另一個沒想到送別的方式很特別,洋溢著熱情。從“踏歌”可以看出。)

  李白此時心情怎樣?

  (A驚訝的,讀——B激動的,讀——C喜出望外的,讀——)

  4、總結一二句。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句寫了一件什麼事?板書:敘事

  解讀三四兩句

  耳邊迴盪著汪倫發自肺腑的歌聲,眼前流動著碧綠的桃花潭水。李白百感交集,千言萬語會成一句話。引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這兩句你讀懂了什麼?

  (雖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卻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

  師:“不及”什麼意思?

  師:“深千尺”什麼意思?“千尺”相對於83層樓還高。桃花潭有這麼深嗎?作者為什麼要寫桃花潭的水深呢?(用桃花潭水的深和汪倫的情誼做比,突出汪倫對李白的情誼十分深厚。)這是什麼手法?(誇張)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想象奇特,飄逸灑脫,善用誇張、比喻等手法抒發自己的情感。我們來讀讀李白的這些詩句。

  課件出示李白詩句,齊讀。

  李白就是用這極度的誇張表達他的強烈感情,讓我們一起讀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邁。

  師: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船漸漸地離岸了,此時,我們就是李白,此刻,我們就站在船頭,(全體起立)讓我們對著岸上的汪倫深情地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船越行越遠,看不清汪倫的臉了,聽不清汪倫的歌聲了,讓我們大聲地對汪倫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船兒啊,請你慢點開,再慢點,已經看不見汪倫的身影了,但他的深情永遠珍藏在我的心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假如此時你就是汪倫,你的好友即將離開,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

  而此刻,你又化身成李白,面對為你送行的朋友,你又想對他說點什麼呢?

  總結,這就是“抒情”。板書:抒情。

  從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板書:深厚的友情)那我們就讀出你的感受吧!

  (1)指名讀。(3-4名)師評:一個重情的李白。(指名讀。)一個被友誼深深感動的李白。老師已經感到了你的依依不捨。老師感到你此刻是多麼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淚了。

  (2)孩子們,讓我們放下書和李白一起把這首詩送給汪倫。女生先來(師評:柔情的相送)來,男生也一起來。(師評:真是是一種豪壯的送別)

  站起來一起送。背誦全詩(真是一種深情厚誼的相送啊!)

  孩子們,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此時我們已經來到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唐朝,來到安徽涇縣的桃花潭邊,我們看到了什麼?

  播放影片

  四、拓展延伸,課內外結合

  1.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想不想再讀一些送別友人的詩句?請聽!(播放課件)

  師:是啊,朋友是什麼?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濃濃的茶,讓人喝了回味無窮,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罈罈的陳年老酒,讓人飲了唇齒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裡綿綿的細雨“潤物細如無聲”沁入了我們的心脾,

  五、作業設計,延伸課堂

  師:以前的作業都是誰給佈置?

  師:想不想自己給自己佈置作業?

  師:敢不敢?

  師:那麼自己設計一份作業,想想怎麼設計?師引導:可以把它改寫成一個小故事,還可以續寫一篇文章,老師幫你開個頭:歲月輪迴,時光穿梭,轉眼間已到了二十一世紀。有一天,李白乘坐著一輛轎車到桃花潭去遊玩。正看得起勁時,忽然後面有人喊了聲:“李白!”李白回過頭來一看,原來---------。你能接著寫下去嗎?發揮你的想象試一試。

  六、結束語

  師:時間匆匆,轉眼間一節課結束了,我們透過交流已經成為了好朋友啦!我會記住你們,你們會記住我嗎?謝謝大家!我想會的,因為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還在我們心間流淌,讓我們齊誦《贈汪倫》,把友誼記在心中。

  板書設計:

  23古詩兩首

  Zènglún

  贈汪倫

  唐李白

  ---行---聞---(敘事)

  深情厚誼

  ---深---送---(抒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知識教學點】

  1、 認知目標:自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記敘“我”細心照料一隻小喜鵲,小喜鵲和“我”結下深厚感情的故事。課文描寫的內容富有情趣,反映了兒童的真實的生活情景。 重點、難點是:從“我”對喜鵲“小花”的照顧愛護、“小花”對我的感情中,讓學生體會到人類對動物的關心、愛護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主要原因。

  【教學物件分析】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四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機網路查詢收集有關的資料幫助學習。本篇略讀課文講的又是兒童真實的生活情景,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去解決問題。教師充分利用電腦網路資源優勢,讓學生在網上查閱相關資訊,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把語文閱讀教學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是本節閱讀課文的特點,教師不需要過多的講解、分析課。本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感情,從而受到愛護動物的教育。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透過反覆閱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在解決重難點上,主要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在課件上完成練習,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人類對動物的關心、愛護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主要原因。其次,讓學生結合實際,自由發言,以身邊的事為例,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後,學生在“擴充套件知識”板塊上網中查閱相關資料,並回歸課堂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在實踐中探求知識,在實踐中受到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網路計算機房(能連線到 Internet、學生一人一機):情景匯入時應用其廣播功能;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時應用其監控、個別輔導、小組討論等功能;學生示範、作品評價時應用其轉播功能。 課件: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時根據需求選用學習資源,藉助網路,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以達到解決問題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精神的目的。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與分析

  一、欣賞圖畫,激趣引入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春天就在我們面前:請看一幅鳥語花香的畫面。

  2、(課件演示)課題畫面 12* 鳥情 3、小鳥也有感情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課文吧!

  媒體播放一組鳥類畫面,最後定格在一幅人鳥和諧相處的畫面。由此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 向學生展示集音、色、光於一體的課題畫面,給學生以極大的吸引力。 帶著問題進入。

  二、聽錄音朗讀課文,整體感 知課文內容。 (課件演示)本課插圖 1、(媒體播放)聽課文錄音朗讀,課文中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學生反饋) (課件點選)喜鵲圖 2、學生質疑:這隻小鳥為什麼和小男孩有這麼深厚的感情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 展示清晰的課文插圖,便於學生觀察;多媒體播放課文內容,在伴著輕音樂的朗讀聲中,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小鳥和“我”的親密關係。 讓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於提問的學習習慣。

  三、細讀片段,探究人鳥深情

  1、(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⑴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⑵ 邊讀邊動手把不懂的地方畫記號; ⑶ 小組合作討論課文中發現的問題。 (學生質疑,由學生自己幫助解答。教師適當點撥。)

  2、(點選課件]出示問題) 為什麼“小花”對“我”有如此深厚的情誼? 喜鵲“小花”對“我”有那麼深厚的感情表現在哪兒? (結合課文內容回答,教師在朗讀上加以指導。)

  3、(點選課件連結)出示合作探討題,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伴隨優美的鳥語聲機上完成“腦圖”練習。

  4、(影片轉播)學生完成情況。 多媒體展示閱讀要求,讓學生明確閱讀課文的閱讀方法。 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閱讀課文,自疑自答,教師引導點撥。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多媒體展示的兩個問題正是本課需要解決的重難點。 學生透過前面的學習步驟,已經基本上能解決。教師重在指導有感情朗讀,體會隨著事情的發展變化,讀出作者的情感變化。 這一媒體環節的應用,目的在解決本課的難點:“我”對“小花”的關心、愛護,是“小花”對“我”對我有深厚感情的基礎。 應用計算機網路來讓學生完成此題,透過師生互動、人機互動,可以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透過影片轉播功能,可以將做得快、答得對的習題及時展示給全體學生。

  四、點撥總結

  1、(點選課件)思考:

  ⑴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受到什麼啟發?

  ⑵ 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人類應該怎麼做?

  2、(課件點選)結合學生回答,逐一點選本文板書內容。

  3、(點選課件連結)閱讀相關的奇聞趣事。 課件出示教師設疑題,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讓學生透過思考、談想法,培養學生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從中受到愛護動物的思想教育。 多媒體的應用,把本課的板書設計一一展現,便於突出本文的重難點,也利於全文作總結。 設計此連結內容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感受人與動。

  五、結合實際,昇華情感 (點選課件)出示問題: 平時你喜歡什麼小動物?你和它之間建立了怎樣的感情?能舉例說說嗎? 過渡語;人與動物能存在如此深厚的感情,人與人之間呢?)說說你們小組的同學是怎樣與同學及長輩相處的? 結合實際來談,進一步體會只要人付出感情,動物也會回報真情,人與動物就能和諧相處。 此題為“情感的遷移”處,透過小組的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的精神,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六、擴充套件知識與迴歸課堂 (點選課件)出示網上衝浪題:

  1、教師提供幾組有關愛護動物的網站學生自由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2、說說你在網上看到了什麼?有何感想?大家來評議,來總結。 學生藉助網路查詢、瀏覽自己喜歡的網站。網上的資料,已把學習擴充套件到課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飛禽走獸的種類和相關知識有了更多的瞭解。 迴歸課堂,談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旨在用現代資訊教育手段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使其有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1、利用課件完成“腦圖”。 2、根據老師提供的網址瀏覽相關網站。 附“腦圖”:

  【教學過程流程圖】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要求:

  1、理解詩的內容,透過幻想和想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和新詞,認識八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詩。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我的小小願望。

  難點: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瞭解“我”的小小的願望。

  2、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觀看美麗景色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教師說:當同學們看到鳥語花香、綠樹成蔭、藍天白雲這些美麗的景色時,想到了什麼?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把生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下來。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糾正讀音,你認為哪些字的讀音應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讀“wa”,輕聲。

  “汲取”中的“汲”讀ji

  4、老師簡要介紹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於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出版有兒童詩集《大象法官》《我喜歡你,狐狸》等。兒童詩《我像》獲全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5、指名讀課文第一至四節。

  三、理解內容。

  1、從第一至第四節中選擇你喜歡的一節分組學習。

  自學提示:

  (1)我想變成什麼?為什麼?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小組討論。

  (3)用讀或演的形式彙報。

  2、交流彙報。

  (1)交流第一、二節內容。

  (2)學習第三節。

  指名讀第三節。啟發學生想象:“我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飛上高高的藍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麼?

  鼓勵學生充分說。

  解決疑難:為什麼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3)、學習第四節。

  齊讀第四節。請學生說說對蒲公英、柳絮的瞭解。

  啟發學生想象:遙遠的地方會是哪裡?作者飛到那裡幹什麼?

  3、學習第五節。

  (1)指名讀第五節。分組討論:“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麼?

  (2)交流彙報。

  四、鞏固練習。

  1、配樂,同桌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互相評議。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向大家彙報。

  3、配樂齊讀課文。

  五、總結全文。

  1、讀完課文,你有什麼體會?

  學生充分說。

  教師總結。

  大自然是這樣美好!我們的生活是這樣美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背誦這首詩。

  2、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3、學會九個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

  2、配樂齊讀課文。

  3、指名讀第三節。要求:仿照這一節,再編一段。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想象。

  (2)同桌相互說,相互評價。

  (3)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向大家彙報。

  二、背誦指導。

  1、依據板書內容自己獨立試背。

  2、指名分小節背。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情況。

  2、小組內相互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3、小組代表彙報。

  4、指導書寫。

  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擴詞練習。

  悠:悠久

  悠揚

  悠閒

  谷:稻穀

  穀子

  深谷

  腳:腳印

  腳步

  腳趾

  軟:鬆軟

  柔軟

  軟弱

  營:軍營

  營地

  營房

  堂:食堂

  紀念堂

  禮堂

  柔:溫柔

  柔弱

  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