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七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 教材分析

  1. 這是一篇描寫江南風情的散文(選學課文)。文章以農家孩子的視角,用樸實風趣的筆調,真實地敘述了水鄉車塘捕魚的經過,反映了江南農村的傳統習俗、農民的勤勞淳樸和集體勞動的樂趣。文章以總引開頭,先寫車塘,後寫捕魚,適於完成單元訓練目標: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

  2. 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述江南水鄉孩子們的生活樂趣,引出“車塘捕魚”。第二段(第2-6自然段):寫車塘。按事情的先後,堵口、裝車、架架子到車水,完整地寫了車塘的情形。第三段(第7自然段):寫捕魚。先寫大人捉魚,後寫孩子“掃蕩”。文中寫村民勇跳冰冰的英雄行為、配合默契的勞動場面以及塘水車幹後各類魚的表現,寫得妙趣橫生。

  二、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 能借助音讀準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詞在文中的意思。

  3. 感受農民在車塘捕魚中的情趣以及勞動中配合默契、勇為集體做事的良好風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作者按事情發展順序近排了哪些材料來寫“車塘捕魚”。

  教學難點 :在瞭解課文內容後,能用上表示順序的詞,有條件地簡要敘述“車塘捕魚”的過程。

  四、教學準備:

  “木製水車”掛圖,詞語卡片,抄有“車”字的6種解釋的小黑板或相應的投影儀(片)。

  五、教學時間:

  1課時。

  六、 教學過程

   1.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你們喜歡捕魚嗎?你知道有哪些捕魚的方法?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江南水鄉去領略一番“車塘捕魚”的樂趣。(板書課題)

  學生讀“車塘捕魚”。這裡的“車”不是名詞,是什麼意思呢?請在出示的6種“車”的意思中選擇一個(指“用水車打水”);那麼課題“車塘捕魚”又是什麼意思?[用水車打水把魚塘裡的水吸(抽)幹,再捉魚。]

  接著出示水車圖,認識就是這種水車可以用來車水、捕魚。過去農村裡用這種農具車水澆地、抗旱,也用它車水排澇。

  2. 初讀課文。要求: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自學生字詞語,劃出不懂的詞。

  3. 檢查自學情況。

  (1) 分自然段讀課文。評議是否讀準、讀通。

  (2) 檢查生字新詞。是否讀準生字,如翹舌音:螄(shī)平舌音:噪(zào)前鼻音:噤(jìn)鰱(lián)鉛(qiān)後鼻音:訂(dìng)拎(līn)蚌(bàng)。是否理解“車塘、規矩、額外、寒噤、豪爽、掃蕩”等詞的意思。(讓學生自己提出,自己或聯絡上下文加以理解。)

  4.理解課文脈絡,分段。

  (1)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車塘”?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捕魚”?並按事情發展試著給課文分段。[第1自然段是總引,分為一段(第一段);第2-6自然段是“車塘”(第二段);第7自然段“捕魚”(第三段)。]

  (2) 讓學生在課文中標上分段符號:“||”

  5.學習課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 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最後一句“不過最有趣的……”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2) 討論“不過最有趣的要算車塘捕魚了”這句話的作用,先同桌議議,再全班討論。

  (3) 反饋、小結。捕魚、釣蝦、摸螺螄都是江南水鄉孩子們的生活樂事。“不過……”一句,是全文的總起。引出下文——“車塘”與“捕魚”。

  6. 學習課文第二段(第2-6自然段)這是本文重點段。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然後分步學習。

  (1) 按照“車塘”的先後順序:這一段寫了哪幾個過程,即安排了什麼材料?

  (2) 先4人小組議,再全班討論。根據彙報,教師整理板書:

  堵住進水 脫得精光

  車塘 裝水車 架車架 喝酒驅寒

  車塘水 跳入塘中

  裝好架子

  (3)簡述“車塘”過程(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指名說(評議)自由練習說、同桌互說、指名優秀生說、鼓勵後進生說,評議時充分肯定,提出希望。(表示先後順序,可用“先……再……最後……”或“首先……接著……最後……”。還可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讓學生自己簡單複述阿大、阿土架車架的過程。)

  (4)第6自然段,魚的掙扎姿態寫得極為生動,可用引讀法訓練讀,教師問:什麼魚?學生讀各種魚的姿態。

  7. 學習第三段(第7自然段)

  (1) 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想一想:捕魚過程可分幾層意思,先寫了什麼?後寫了什麼?

  (2) 用引讀法讀課文。教師讀大人捉魚,學生讀小孩“掃蕩”,體會捕魚的樂趣。

  (3) 學生說說捕魚的樂趣。(讀讀有關句子)

  8. 完成課後作業 3,比較寫法的不同。先討論,後評議,最後完成作業 。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1個生字,會寫4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體會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真摯情誼,感悟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朗讀、領悟課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話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匯入,課題質疑

  1、匯入課題;齊讀課題。

  2、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3、默讀課文,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進行交流。

  三、研讀課文,訓練朗讀

  1、去年的樹和鳥在一起是怎樣的情形?自由讀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麼?

  重點體會:天天唱、天天聽;分手時的約定。

  指導學生朗讀。

  2、鳥是怎樣尋找大樹的?你的體會是什麼?

  默讀7~14自然段,概括鳥的尋找過程,反覆朗讀小鳥詢問的話,體會小鳥的心情。

  3、(教師範讀最後三個自然段)生說感受或疑問:

  ⑴ 鳥兒為什麼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她看到了什麼?學生帶著各自的體會朗讀。

  ⑵ 鳥兒唱完了歌,又對著燈火看,它在想什麼?

  四、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1、結合學生髮言,師進行小結。

  2、根據學情,設計作業。

  【板書預設

  大樹(圖) 小鳥(圖)

  珍惜友情

  信守諾言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複習鞏固

  1、談話激趣。

  2、小結上節課情況。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小組自由分角色讀。

  2、指名一小組上臺表演。

  3、全班進行評價:

  你認為誰讀得好,好在哪兒?你認為誰讀得還不夠,你能讀讀嗎?

  三、指導四個生字的書寫

  1、指導觀察字形,說說寫時要注意什麼?

  2、學生自由書寫。

  3、小結書寫情況。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預設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為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的品質。

  2、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不同方式的學習,瞭解雪與雲之間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雲。

  【課前準備】

  雪與雲相互變化的錄影帶或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初步感知課文

  1、出示前4幅圖片,要求:仔細看圖,想想,說說每幅圖上畫了什麼?

  2、指名說說。

  3、小白兔睡著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學生自由想象

  4、帶著問題,邊看圖邊聽老師講故事

  5、你能給這個故事加個題目嗎?再看看編書的叔叔阿姨給這個故事取了個什麼名字。

  6、板書雪孩子,學習孩字。

  二、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看著圖再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三、檢查自讀情況,讀後正音

  1、注意讀準生字詞尤其是:

  讓、往、燒、知。

  2、會讀:

  累、息、柴、救、卻以及多音字著(zhao)

  四、讀讀議議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裡去了呢?

  ⑴指名讀讀文中的句子

  ⑵指導朗讀第八段(讀出讚美、喜愛之情)。

  ⑶說說小白兔望著白雲會說些什麼?

  2、雪孩子是怎樣飛到天上的?

  (利用課件讓學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發後形成雲這一常識。適當擴充套件:衣服曬後幹了,地面上水不見了都是水分蒸發的結果。)

  3、讀讀課文想一想:

  雪孩子還會回來嗎?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繼續看課件: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

  五、朗讀指導

  1、你喜歡雪孩子嗎?你想對雪孩子說什麼?

  2、把你的這種感情用朗讀表現出來。

  六、續編故事

  想象小白兔與雪孩子再見了面會做什麼,說什麼。

  七、字詞練習

  1、認記生字:

  把所有的生字詞寫到卡片上分發給學生。教師讀一個詞語,學生從卡片中找到該詞語讀一讀。

  2、完成課後讀讀說說:

  ⑴填寫課後的詞語。

  ⑵你能說幾個這樣形式的詞語嗎?

  八、指導寫字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學習目標

  1. 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能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流利的表達,內容比較充實。

  2. 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要求具體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真情實感。寫好後與同學交流,學習彼此的長處,互相修改習作。

  3. 學習掌握透過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並在說話、作文中運用。

  4. 積累帶動物名稱的'成語。

  二、課前準備

  1. 實物投影儀

  2. 觀察、記錄自己喜歡的動物(外形、脾氣、怎樣進食、嬉戲、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畫動物。

  3. 查詢帶動物名稱的成語。

  三、口語交際

  (一)談話匯入

  高傲的白鵝,性格古怪的貓,慈祥、盡職的母雞……在喜愛他們的作者筆下,一隻只小動物栩栩如生.同學們,你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嗎?在於動物的相處中,你一定覺得很有趣吧!今天,我們透過交流,共同分享這些樂趣,好嗎?

  (二) 全班交流

  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名稱。

  (三) 分組交流

  1 :分組:喜歡同一種動物的同學自由組成一組。

  2 出示要求:

  a) 具體說出動物的特點;

  b) 表達真情實感;

  c) 認真聽,進行評議。

  3 分組交流。

  四、全班彙報

  彙報提示:

  1 形式:可結合展示“觀察記錄”“動物照片”“動物畫像”或表演,進行發言。

  2 內容:可從外形、脾氣、進食、嬉戲、休息等方面說說特點。

  評價提示:

  可採用問答、發表看法、評選等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互動。

  五、拓展延伸

  喜歡同一種動物的同學自由組成一組,把自己的“觀察記錄”“動物照片”“動物畫像”等材料組合成一份手抄報,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創意說明】

  《傅雷家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價值無比珍貴。既是書信,則關聯著寫信者、讀信者雙方,而讀信者又不只是傅聰一人,還有其他眾多人。眾多人讀《傅雷家書》,可能會讀出眾多的感悟,所謂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是也。因此,教學時宜採用發現法,即充分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心靈去發現其珍貴的價值,在發現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步驟】

  一、在蒐集中發現並走近傅氏父子

  透過課外查詢、蒐集傅氏父子的資料及閱讀《傅雷家書》,去發現、提取、整合最重要的資訊準備在班上交流。

  資訊要點:傅雷、傅聰生平及事蹟;《傅雷家書》;閱讀資料時生髮的個人感悟等。

  二、在品讀中發現並走進《傅雷家書兩則》

  1、站在父親的角度品讀:

  ⑴ 默讀:

  不出聲,用心讀,整體感悟父親想要表達的是什麼。讀後用第一(二)封信針對兒子為開頭進行歸納。

  歸納要點:第一封信針對兒子精神消沉想表達安慰、勸勉、鼓勵之意;第二封信針對兒子演出取得成功想表達高興、激勵、勸勉之意。(大意對即可)

  ⑵ 朗讀:

  讀出聲,用心品味父親表達了什麼。讀後用第一(二)封信為開頭,儘量用書上的詞語、句子歸納。

  要點:

  ① 指導朗讀:

  既是站在父親的角度,則應仔細揣摩父親的心情、情感、聲音、語氣及語態等。如第一封應讀得語氣輕柔與清脆,讀出滿腔慈愛與牽掛,讀出滿心陽光與爽性,讀出誠摯的關愛與鼓勵,讀出理性的思考與人生的堅毅。而第二封則應讀出收到兒子書信後的喜不自禁,得知兒子演出成功毫不矜持的激動和興奮,對兒子面對成功表現出一如既往的謙卑的欣慰,以及鼓勵兒子要克服一切困難不斷追求藝術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② 指導表達:

  指導學生大膽提取、充分運用信中的雅詞佳句進行準確的表達。

  2、站在兒子的角度品讀:

  ⑴ 默讀,整體感悟:

  讀後用第一(二)封信讓我讀到了父親或兩封信讓我讀到了為開頭歸納感受。

  感受要點:寬慰、慈愛、鼓勵、博大、胸懷、驕傲、追求

  ⑵ 朗讀,具體感悟:

  讀後用從一(幾)句,我讀到了的句式談感悟。

  ① 朗讀指導:

  既是站在兒子的角度,則應細心揣摩兒子在收閱兩封信時的不同情緒、不同心境下的語音、語調、語態等。如第一封信應讀出在父親的慈愛、勸慰和鼓勵下重又感到自信、振作、愉快、充滿信心的情緒;第二封信應讀出父親為兒子取得成功感到的激動和驕傲之情,讀出父親要求兒子在藝術人生之道上保持謙卑不斷追求的殷殷期望之情。

  ② 感受示例:

  從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清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幾句,一方面我讀到了人生充滿了起伏跌宕的曲折經歷,對此應該儘量處之泰然,保持心態平衡;另一方面我讀到了父親書信語言表達的優美貼切,比喻的形象生動,從中窺見了父親作為一個翻譯家其學識之淵博,語言功底之深厚。這啟發了我,一定要多讀多積累多運用。

  3、站在旁人的角度品讀:

  ⑴ 從為人父母的角度讀到了什麼?

  要點:

  ① 從父親傅雷處讀到了對兒子的慈愛、理解,對挫折所持的樂觀、積極態度,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對人生的理性思考以及學識的淵博深廣等;

  ② 父母應在兒子精神消沉時給予陽光與春風而不責備或埋怨;在兒子事業成功後應與之分享其快樂,同時給予勸勉和鼓勵,使之取得更大的成功

  ⑵ 從為人子的角度讀到了什麼?

  要點:讀到了理解、關愛、謙遜、追求;讀到了應像傅聰一樣為祖國為民族為事業不懈努力

  三、在積累中發現並感悟家書的語言魅力

  家書雖為書信,但語言優美,應讓學生勾畫、摘抄、積累。

  1、大量運用詞語,使語言顯得精緻、文雅和富於內涵:

  如:大驚小怪、發洩、庸碌、廓然無累、驚心動魄、重蹈覆轍、感觸萬端、刻骨銘心、憑弔、涕泗橫流、發揚光大、自知之明、孤軍奮戰、扶掖、氣吞鬥牛

  2、大量運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辭,使書信內蘊豐厚又透出強烈的文化和哲理氣息,啟人深思。

  如排比: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哪能裡去發匯洩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一連串的反問構成排比,表達了父母的慈愛和理解。

  如比喻:如把感情上的創傷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像對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等,表達出對過去的事情要有一種平靜、超然的心態。

  如引用:引用克利斯朵夫的經歷,表明要冷靜客觀,吸取教訓,引為借鑑;引用古詩詞,既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信心,又鼓勵兒子要發揚民族的優良傳統,做新中國的鐘聲。

  四、在仿寫中發現並展示自己的語言天賦

  自主選擇下面的一項小練習進行先書面後口頭的訓練,讓學生挑戰自我。

  1、選用信中五至十個詞語,寫一段話;

  2、自選一個句子或語段仿寫。如句子一個人惟有──才不至於──或者世界上最──莫過於──更莫過於──;如語段音樂院長說應該有氣吞鬥牛的表現才對。

  3、自選一句話或一個語段寫一段感悟(200~300字左右)。

  五、在反思中發現並挖掘自己的內在需求

  透過《傅雷家書兩則》的品讀與仿寫,學生反思自己收穫了什麼?

  反思角度提示:

  1、從對父母理解的角度去反思:如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父母之愛

  2、從追求理想思考人生的角度去反思:如應有高遠的人生追求併為自己的追求不懈地努力

  3、從讀書方法的角度去反思:如邊讀邊思考,邊讀邊積累,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4、從名著名篇名言閱讀的角度去反思:如應多讀多積累多思考

  六、在實踐活動中發現並加深對父母的理解

  1、瞭解並掌握書信的格式:稱呼、問候、正文、祝辭、結尾署名、日期。

  2、給父母寫封信,傾訴自己的心曲:或煩惱或快樂或理想或追求

  【設計反思】

  從不同角度品讀、感悟、發現《傅雷家書兩則》帶給我們的享受和思考是該教學設計的重點,旨在引導學生讀書品書悟書並積累書中的雅詞佳句,模仿書信中的語言表達,從而提升其語言感悟、語言駕馭以及語文對人的薰陶感染能力。同時,此設計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意在讓全體學生都學有所獲。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42、43頁。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2、會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運用合理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3、掌握迴圈小數的概念,瞭解小數除法中的規律。並能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能靈活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運用小數除法及其它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PPT、練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引入課題,宣佈本節課的任務。板書課題。

  二、 梳理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1、師生共議,回顧單元所學知識。

  2、學生課前獨立整理,完成知識結構框架圖,然後小組內交流。

  3、小組內交流:

  (1)、三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

  (2)、你認為哪些知識你掌握的比較好?

  (3)、你還有哪些疑惑?

  4、小組彙報展示,全班同學討論交流。

  教師強調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的重要性:便於及時複習,查漏補缺,更全面、系統的掌握所學知識。

  4、學生質疑:請同學們仔細想一想,在這些所學的知識裡面,你認為自己哪個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還有哪個知識點不太明白或者說有一些疑惑呢?大聲說出來吧,讓我們一起探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師隨機典例悟導……)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帶著剛才所提出的問題走進我們的練習大本營吧!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的系統整理發展學生的歸納與概括能力和交流與配合意識,再透過師生之間的質疑、解惑過程系統地再現並掌握本單元知識。]

  三、練習大本營。

  (一)、計算練習,選擇合理靈活的方法。

  79.3÷2.6= 2.2÷3= 7÷0.25=

  8.1÷1.8= 24.7÷2.5÷0.4= 0.22÷0.6+ 0.2÷0.6=

  方法:先讓學生獨立選擇題目做,再抽生板演、對正。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合適的方法,求出正確的結果。並在討論中發現合理靈活的方法,發展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的分析能力。]

  (二)、綜合練習。

  1、選擇題。

  1)、李阿姨買了14個橘子共重2.1千克,如果買這樣的橘子13千克,大約有()個。

  A 200個以上 B不到50個 C80多個

  2)、下面的商是3.45的算式是( )。

  A 11.04÷32 B 11.04÷3.2 C 110.4÷3.2

  學生選擇正確答案,並說出思考過程。可以採用多種形式:計算、估算等。

  2、口答:

  1)、五一班有16名同學去春遊,每5名同學乘一條船,需要幾條船?

  (16÷5=3條……1人,3+1=4條 採用了進一法)

  2)、鋼筆2.5元一支,11元最多可以買幾支?

  (11÷2.5=4支……1元 最多可以買4支 採用了去尾法 )

  3)、買3個麵包用2元,每個麵包多少錢?

  (2÷3=0.6666…… 大約是0.67元 採用了四捨五入法 )

  3、解決問題:

  媽媽讓小紅去超市買米,某品牌的大米原來的單價是每千克4.8元,媽媽給小紅準備好了買30千克的錢。小紅來到超市,發現這種大米正在促銷,單價為每千克4.5元。這樣可以多買多少千克大米?

  1、先求出小紅準備的錢 4.8※30=144元

  2、按照現價可以買多少千克大米 144÷4.5=32千克

  3、現在比原來多買的千克數量 32—30=2千克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讀題,弄清已知條件和問題。再透過思考、解答與交流的方式完成;便於培養學生估算、口算、及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呢?

  五、拓展練習

  ※ 6除以7的商的小數點後面第100位上的數字是幾?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用迴圈小數表示商以及其週期性規律的應用]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鋤禾》是北師大版小語教材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民在烈日下鋤草鬆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辛苦所得的道理。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懂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3.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內容。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並能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並正確背誦全詩。

  3.理解詩中每個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一)複習舊知

  昨天我們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把米粒寶寶送回家。

  2、我們的火車一路上遇到了許多詞語寶寶,誰認識他們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

  (二)匯入新課

  1、 看圖說話,揭示課題。

  (課件點選,出現一幅中午炎熱的情景,特寫一個火辣辣的太陽。) 看圖說話:圖上畫著誰?在哪裡?幹什麼?

  2、唐朝詩人李紳看到這樣的情景後,忍不住作了一首詩,就是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的古詩——《鋤禾》

  3、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美。

  學生齊讀古詩後,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後有稍長的停頓。接著教師示範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後讓學生練習讀。

  二、講授新課

  (一)、理解題意,瞭解古詩結構。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鬆土。

  (二)、教給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一行“鋤禾日當午,”

  1、誰知道“鋤禾”的意思?

  2、“日當午”是什麼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裡,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

  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後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4、兩句放在一起翻譯並朗誦

  5.這兩句詩就寫出了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

  第三四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麼意思? “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為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這兩句詩就寫出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 讀整首詩的詩意。

  三、聯絡生活實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後,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後,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四、讀讀作者寫的另一首詩,同樣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之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鋤禾》這首詩,明白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的道理,請同學們課後蒐集一些在生活中珍惜糧食的好方法在一起交流一下。

  板書設計

  鋤禾

  當:正當

  餐:飯

  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