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反思1

  《珍珠泉》一課內容淺顯,語言優美,四處可拾好詞好句。比如:

  1、“綠色的大絨球不大整齊的石頭,黑裡透綠的青苔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草,悄悄開放著的花朵,樸素的花環,青褐色的石頭,已經發黑的樹葉密密的樹葉,金色的光斑,彩色的珍珠,美麗的珍珠泉。”

  2、“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透過三個“那樣”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泉水綠的程度,表達了作者對綠的美感和讚歎的感情。

  3、“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後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聲中消失了。”則透過擬人手法的運用,將作者喜悅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圍繞第一句,從顏色、形狀、聲音、水泡消失的變化過程等方面把珍珠泉的特點給寫出來了,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句來寫一段話。

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反思2

  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它難讀、難記、易混、易忘。按大綱和教學進度安排,要一年級新生在入學後六週既要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又要學會拼讀。這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透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覺得我們一年級的老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引導學生快樂輕鬆學拼音。

  1、創設愉快的童話氛圍,讓學生有“興”去學。

  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的,而每一個孩子的童年無不生活在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裡。為此,教師竭力創設富有童趣的童話氛圍,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化了兒童學習拼音的濃厚的興趣,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習拼音不再是一種“負擔”。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教學整體認讀音節時透過故事匯入,把學生帶進了神秘的童話世界,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完成了看似枯燥的學習任務。

  2、營造積極的思維氛圍,讓學生主動去學。

  教師對學生充滿信任,堅信他們的潛力,要讓學生主動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獲取拼音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例如,本課教學活動中,在處理整體認讀音節zi時,創設生動有趣的童話情景,引入了“一家人”的“家”概念,使學生自然地與已有知識點連結,發現問題並得出結論——“zi也是整體認讀音節,是不能分開的一家人”。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氛圍中,自主學習。

  3、採用有趣的遊戲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

  遊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把學習和遊戲結合起來,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可降低學習的難度,吸引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之中。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小猴摘桃、傳傳傳、戴帽子等遊戲。如在教學Z、C、S時,我讓學生帶來一根20釐長的繩子。在鞏固練習時,跟學生玩了“變魔術”的遊戲。教師做演示,學生立刻用繩子變出聲母來。師生的合作,為課堂營造了一種和諧、寬鬆、愉悅的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4、使用適當的激勵手段,讓學生喜歡去學

  教師要想得到兒童方面的生動活潑的反響,歸根到底取決於他對兒童的態度。課堂上,我熱情的語言不離口,如:“你真棒!太厲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個向他們豎起的大拇指,一個個鼓勵、讚賞的`近乎誇張的表情,時時撞擊著學生無拘無束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俗話說:教無定法。每個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教學,只要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我想,我們都應該去大膽嘗試一下,在探索中求得質的飛躍,為孩子們的未來奠定紮實的基礎。

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反思3

  這學期,我擔任一年級二班的語文教學,其識字在編排上形式多樣,一年級上冊要認識400個漢字,對於剛剛起步的一年級學生而言,我認為是有一定的難度。

  下面我就一學期來的識字教學進行反思。

  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比如《在家裡》一課,我讓學生透過家裡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裡的陳設,創設一種學生到別人家做客的場景,此時,我說:“這些陳設還會變魔術,看,它們變成了漢字娃娃,你們還認識它們嗎?只要你們能正確叫出它們的名字,它們就會出來和你們做遊戲。”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再如《菜園裡》一課,我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蔬菜:看顏色、聞味道、摸軟硬,再讀詞語,識漢字,充分調動他們的五官參與識字過程,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可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透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輕鬆、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天抽出5分鐘的時間。透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反思4

  對於寫字的功能,不少人在認識上有片面性:現代社會電腦已經普及了,沒有必要讓學生花那麼多的時間去練字了。這個看法是不全面的。《課程改革綱要》再次強調了寫字教學的重要性,認為“全體學生的寫字習慣、基本的寫字技能,應成為教師教學水平、學校辦學水平評價的一個方面”。這是因為寫字不單純是一種書面傳遞資訊的工具,漢字裡面還蘊含著大量民族文化的資訊。作為母語教材,從小教會孩子寫好方塊字責無旁貸。

  寫字教學也要“三個維度”並舉,不光要讓學生會寫,還要寫得好,要讓學生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熱愛漢字、尊重漢字的態度,並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本冊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我既要儘量利用漢字的規律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完成本學期的識字目標,又要注意採用多種手段鞏固已有識字成果。

  首先,要重視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漢語拼音、筆畫筆順、基本字、偏旁部首等識字工具和初步分析漢字結構的能力,積極引導,堅持訓練,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其次,要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規律,簡化識字心理,可以教一個學一串,加快識字的速度。不但要重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這兩個層面的目標,也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層面目標的達成,可以透過遊戲、獎勵、評比、觀賞等方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具備寫字的美感意識,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同時,要繼續加強寫字的教學,充分利用好配套習字冊,指導學生將字寫規範、端正、整潔。

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反思5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於在誦讀中陶冶兒童

  優點之處:

  1.匯入美景美樂,入情入境。(部分學生預習已經會背誦)

  “同學們,能背誦《江南》嗎?”“能——”“那你們想看看《江南》嗎?”“想——”伴著優美的古典樂曲,一葉小舟駛入眼簾,秀美少女淺笑盈盈,乘舟徐徐穿過滿池無邊翠綠的蓮葉,仔細採擷半睡的粉蓮……教室裡靜悄悄的,孩子們似乎被這美景驚呆了。抓住這個時機,我播放了配樂的範讀,短短几句小詩讀得抑揚頓挫、韻味十足,有的孩子禁不住小聲地跟著誦讀起來。整個課堂似乎頃刻間移到了蓮池邊。

  2.巧妙講解,滲透詩意。

  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後,將畫面轉換為第一句詩的景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後,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啊!老師好像也划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

  不足之處:

  1.我將本課的目標和重點定為誦讀古詩,所以對識字的處理就比較簡單,沒有對生字做具體分析。如果將分析、識記生字和書寫生字全部放到下一課時進行,那麼教學任務就比較緊,應在第一課時進行部分生字的識記。

  2.將理解難點“何田田”放入整句詩的敘述之中,有的孩子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課後問“蓮葉何田田”是什麼意思,個別孩子不能說出“蓮葉很多很綠。”這說明課堂上的處理還不夠,需在第二課時進行強化。

  3.整堂課以誦讀為主,識字處理簡單,寫字也沒有設計到。若在出示課題時,進行“江”“南”二字的識記和寫字教學,既可以分散重難點,也可以訓練學生的多種技能。

  改進措施:

  在匯入前兩句時應直接以圖引導學生說出“多,綠”,這樣的被稱之為“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