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數與形教學反思(精選5篇)

數與形教學反思

數與形教學反思(精選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與形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與形教學反思1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適當引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機結合。

  本節課所複習探究的知識都是在以前的學習中適當滲透的,要讓學生真正理解什麼是數形結合,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項去認識、去體會、去感悟,所以在自主探究環節,我首先出示三幅不同的統計圖,讓學生透過分析統計圖中的資料,初步認識數形結合的優越性,然後放手讓學生回顧或自學課本上的內容,進一步理解體會數形結合在數學學習上的應用,真正做到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

  (2)練習設計層次性比較清晰。

  如果羅列一些練習題,總感覺處理方法大同小異。為此,我在設計練習上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數形結合計算,二是利用數形結合找規律,三是利用數形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雖然練習題的難度稍微大一些,但藉助示意圖或線段圖讓學生解決,更能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不足:

  本節課的複習回顧與自主探究我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課堂容量比較大,難度也有些大。學生能力有所欠缺的班級可以讓學生課前自學或蒐集相關知識,並適當降低練習的難度,學生能力比較高的班級可以嘗試使用此教學設計。

  數與形教學反思2

  這節課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數形結合的思想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本節課就是以這一思想為主題的數學課。在設計課程時,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領會編者意圖,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從孩子數學學習開始。

  數與形的思想一直伴隨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中,如果說過去數形結合思想是深藏不漏地滲透在知識技能的教學中,那麼在本節課,數形結合思想則由幕後走到了臺前,成為了教學的物件與核心。我認為編者在編排這一內容的時候,他的目的不在於掌握某個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而在於促進學生對數形結合思想的體驗進一步總結與自覺應用。

  二、環節清晰,螺旋遞進。

  數和形是客觀事物不可分離的兩個數學表象,兩者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數與形的對立統一主要表現在數與形的互相轉化和互相結合上,圍繞著數與形的互相轉化與結合,我們將數形結合思想的教學分解為:以形助數、以數解形、數形結合

  三、各環節逐漸展開。

  第一環節:以形助數,教學例1從1開始連續奇數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來計算,還可以有怎樣的簡便方法,為了探索新的演算法,將數轉化為圖形,根據加數的拿出相應個數的圖形排列成正方形,透過觀察數與形之間的關係找到了其中的規律,那就是算式的和等於排列成正方形圖形的個數,圖形的個數等於正方形每邊的個數相乘,每邊的個數等於加數的個數,這樣藉助圖形,透過等式的傳遞性,最終得到了算式的和等於加數個數的平方的簡便新演算法。

  第二個環節:以數解形,教學P108做一做第2題。怎樣可以算出藍色正方形和紅色正方形的個數,觀察和尋找圖形排列中數的規律,發現運用這一規律計算和解決問題。

  四、給予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經歷和體驗。

  在例題1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根據算式擺圖形,學生在動手擺的'過程中經歷了將數轉化為形的過程,體驗了數與形的聯絡,探索發現了簡便演算法,感受到了成功的樂趣。

  本堂課的教學啟示:在數形結合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猜想有限項的規律並加以驗證、歸納、總結出通用模式,並加以應用,從而體會和掌握歸納推理的思考和方法。

  數與形教學反思3

  第一、情境引入,架設鋪墊橋樑。從這節課伊始,學生透過解決生活中的拍照問題,不失時機地提出“尋找規律”問題,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先讓學生的思維受挫,思維碰撞。及時讓學生經歷去動手動腦作圖當中尋找計算規律。一方面凸現數學學習當中的“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彰顯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的生活價值。

  第二、以“數”構“形”,以“形”建“數”,讓學生在構建中自己發現規律、自己總結規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藉助圖形—探索奧秘—發現規律—展示成果”。如例1,透過觀察和計算1、1+3、1+3+5、1+3+5+7···既能發現加數的規律,又能發現和的規律;例2同樣均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學生自主學習當中進行。從而較為順利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

  第三、分層推進,鞏固拓展,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本節課,在檢測“計算規律應用”效果時,精心設計幾個層次的練習題,“應用規律寫一寫”“根據以上結論算一算”做到分層遞進,由易到難,鞏固提高。從課堂上學生回答的過程來看,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不同的問題,收穫不同層次的效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教師利用評價表評價和學生表決式評價相結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參與率較高。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利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定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丟擲有探究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比教師講解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數與形教學反思4

  成功之處:

  1.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在例1的教學中,教材先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中的小正方形數的規律,並把正方形圖與下面的算式對照,學生髮現等式左邊的加數正好等於正方形圖中包含的小正方形數,也就是每邊小正方形數的平方,然後再讓學生透過讓學生計算1=()1+3=();1+3+5=(),從而得出1、2、3,進而發現1+3+5+7=4;1+3+5+7+9+11+13=7,最後得出從1連續的奇數的和等於這串數字個數的平方,即從1開始,幾個連續奇數相加,和即是幾的平方,教學反思《數與形教學反思》。實際上,此題是等差數列問題,而等差數列的公式是S=n(a1+an)/2

  2.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在例2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1/2+1/4+1/8+1/16+1/32+1/64+……=,透過利用一個圓,在圖中表示出每個加數,當這個過程無止境地持續下去時,所有的扇形就會把整個圓佔滿,從而形象得出結果是1。在此題的教學過程中,完美地呈現了數與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並能利用此圖形還很好地詮釋了“極限”的數學思想,學生能親身感受到什麼叫“無窮接近”。

  不足之處:

  對於練習題中的各種型別的練習題,學生需要透過層層推理,認真觀察,才能找到本質規律。但是學生往往總是習慣於得出教材中的結果,而不能深入思考,所以對於本質規律的探索還需進一步的練習。

  改進措施:

  可以適當滲透有關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排列組合等方面問題的講解。

  數與形教學反思5

  一節好課的標準具體指的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聽的時候不由得拍案叫絕,會在聽後回味許久。

  《和的奇偶性》是一節由專家上的錄影課,本節課主要是學生在自己的動手實踐中發現“和的奇偶性”存在著一定的規律。聽這節課的時候我在本班剛剛完成這部分的教學,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是在學生計算中得到規律,但是我的引導和解說是那樣的呆板和沒有什麼說服力,這節課的展示讓我感慨到專家絕對是名不虛傳,下面我來談談完美的一節課可以怎樣去呈現。

  課一開始的匯入,以學生轉動轉盤來獲得相應的獎勵開始,學生的興趣被完全吸引,為了獲得獎品不僅參與率高,而且思考存在一定的深度,在按照規則發現最後得到的都是“謝謝參與”時,引發了“偶數加偶數得到的一定是偶數,奇數加奇數得到的一定是偶數”這一思考,這一規律的探索不是教師佈置給學生思考的練習題,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從內心深處的需求。

  在學生認識到規則的不合理性的時候,教師讓學生自己嘗試改變遊戲規則,進而充實了“偶數加偶數得到的一定是偶數,奇數加奇數得到的一定是偶數,奇數加偶數得到的一定是奇數”的結論,教師一句想要產生一定的規律,必須列舉例項來驗證,學生的思維又在所學的知識中去遨遊,用事實去說明了規律。這裡老師的一個小細節我非常的感動,老師講轉盤上面的獎品都準備齊全,等到學生按照正常規則轉動轉盤獲得獎品時,教師就將相應的獎品獎勵給學生,這一舉動我發現很多上課老師都會忽略。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應該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驗證這一規律是用的數形結合的形式,一句改變華羅庚的名句:“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數形分離萬事休”,讓學生跟著數學家的名言主動用最為直觀的圖形展示來驗證,雖然前面的具體驗證已經確定了結論,但是數形集合的“畫龍點睛”實為妙哉。

  專家在課上的完美演繹,對於感觸很深的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在備課、上課的時候做到研究一定要存在一定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