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十幾減8、7教學反思

十幾減8、7教學反思

十幾減8、7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十幾減8、7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完本節課後,我感到在以下幾方面體會比較深刻。

  1.改變了傳統的計算教學的流程:教材設定演算法→教師講解演算法→學生模仿演算法→鞏固強化演算法。教材設定的演算法往往是教材編者(成人)認為比較簡單的、好的演算法,而且通常只有一種演算法。教師主要負責講解、示範演算法,然後安排大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掌握演算法。顯然,這樣的計算教學沒有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沒有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演算法的建構,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儘管我們不提倡教學程式化,但獨立思考→交流反饋→自主選擇演算法→遷移運用演算法是演算法多樣化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2.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當問題產生以後,解決問題便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目標。但由於教師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統一方法,學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賴的基礎,整個探究空間也有了比較大的自由度。學生既可以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這一問題,也可以“創造”出一種新方法來解決。於是便出現了案例中的7、8種演算法,雖然有的演算法看上去“笨拙”,卻也是學生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而且對學生來說,數學方法可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合適,“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

  3.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評價與反思的過程。學生在展示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時,他們同樣也關注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當別人的方法與自己不同時,學生自然會產生“為什麼他的方法與我的不一樣”,“我的方法到底有沒有問題”等想法,從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當他們確信自己的做法沒有問題時,則會去評價別人的方法,這實際上學生在最佳化演算法。從這一角度看,最佳化的演算法不一定是統一的一種演算法。應該把最佳化的過程作為一個學生主動尋找更好方法的過程來展開,不要追求全班幾十名學生演算法的高度統一,應當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哪怕學生的選擇出現了兩種甚至多種演算法。其實,問題並不在於演算法本身,而在於這種演算法有沒有與學生的知識經驗相聯絡,學生喜歡不喜歡這種演算法。學生演算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思考習慣等,經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得到的結果,它植根於學生個體知識經驗,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緊密聯絡,整個過程是學生創造的過程,這些比什麼都重要。因此,只要學生認為合適,自己喜歡,教師就應當加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