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篇)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篇)1

  要上公開課了!不能說久經沙場,但也見過幾年的風雨,經驗還是有積累的。

  第一步,深讀文字。誦讀,聽錄音讀,跟讀,品讀,反覆練讀讀到心中有感覺了,讀到能夠和文字好好做朋友了,讀到再讀便是他鄉遇故知方休矣。

  第二步,海納百川。下載一大堆的教案,從中吸取百家之精華,自我的功夫不夠深,只能遍訪名師,相信經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能夠到達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境界。

  第三步,抓好重點難點,形式能夠多樣,但文字的內涵是固定的,重點難點正如文字的枝幹,教學的各個步驟都是從中派生與拓展的。第四步,設計教學過程,那是一個細嚼慢嚥的過程,自問不是聰穎之人,但我一天想一點,也能積土成山,積水為海。

  學成下山,是時候讓精心的準備發揚光大了。教學演主角的是學生,我要給他們一桶水,長流水那是以後不斷努力的方向,我做的工作就是要他們重視這次公開課,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當然許多準備工作已經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得以鍛鍊了,如回答問題,抓重點詞句的方法。萬萬不能講的是關於公開課的資料,哪怕是片斷只言。幾年的經驗告訴我,準備得過於充分,那失敗的機率會更大,學生缺乏學習的活力,敷衍了事,覺得在演一場老掉牙的破戲;教師疲於背記,越怕錯,往往越多錯。所以準備是心理上的調動,學術上問題要守口如瓶,驚喜才會不斷嘛。

  上課過程那是準備好的,我的頭腦裡只記得兩個原則:讓學生多說,讓學生多做。讓自我多引導,語言更精練。一節課下來,儘管不能說驚世駭俗,但已盡力,效果還是不錯的。

  如各位教師所評議的:能把握中心,重點,難點;設計巧妙;引導學生很好地感悟了作者的心境;結合實際教育學生

  有時候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旁觀者清啊!知不足而厚學,我自然重視自我的不足了。更重視用什麼方法來改之補之。

  第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讀是讀了,但何以感天動地,何以平淡中見真情,是我以後努力提高的一項技能。方法何在,此刻我還是毫無頭緒,因材施教,其他教師的方法也略試了一二,但每班都有本難唸的經,我班的經書內涵還是比較深奧,需要時間書讀百遍。

  第二,本人語言表達有所提高,可是還達不到校的平均水平。那是歷史遺留的問題,我上學那麼多久總不見進取舉手或交流,二十多年的惡習,是需要時間來改改,可是這個我能靠自身努力完善。

  第三,教師課堂藝術需提高。教育機智講究隨機應變,可遇不可求,注意就是,刻意之後就會變成守株待兔或畫蛇添足了。有些教師還提出設計方面還能夠如何更順理成章,有些教師傳授如何調動課堂討論氣氛的妙招,有些教師研討語文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如何協調研討會上大家把我的課分析得如此透徹,提高了我的認識,真有種一語道破玄機的感覺,這是以前作為旁觀者不能體會到的收穫。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篇)2

  我之所以選取>這篇課文,是因為在文章中蘊含的道理很契合現在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導向。雖然這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其中的涵義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但是這篇課文所彰顯的道德指向,是學生在成長道路中不可缺少的,我覺得用這節課來參加賽課是很有意義的。

  課前我思考這篇課文的教學,既得讓學生學得懂,又學得讓學生覺得有趣,根據班上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讀帶講,講中理解,理解上提升朗讀的教學策略。我認為,讀是學生理解文字、體驗文字的重要手段。古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從分說明了充分的讀文對於學習理解文章的重要意義。關校長的屢次指導也讓我認識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閱讀中受到感染,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眼、口、耳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本節課我的教學始終以“以讀為主”。在這節課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地讀,從剛開始的同桌合作讀課文,到自主瀏覽課文,再到默讀課文、自由讀文,讓學生不斷的在讀中感悟、體驗,並找到重點的句子,如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裡的語句,力求符合學生的理解來領悟文字特點,這樣的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能夠緊緊地被教材所吸引,自主而饒有興趣的投入在個個問題與環節之中。再加上小組合作的實施,讓學生樂於朗讀並樂於學習。學生把自己在朗讀中的理解加上自己的語言進行彙報,使得書中的知識潛移默化的進入孩子的頭腦,是學習變得輕鬆愉快。學生分明在一次次的朗讀中不斷加深著對於文章主旨的理解,我從他們的語氣語調裡也清楚的聽到了,他們對於道德抉擇的正確選擇與思考,這就實現了我對於這節教學目標的落實與對於重難點的突破。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受到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不足,儘管讓學生對於父親的語言有了想象性的創作,但是我發現學生寫的句子,詞彙量匱乏,缺乏創新性的詞語,沒有充分發揮讀寫結合的優勢。極少數學生上課不發言,不思考,一小部分學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學習能力差,沒有養成好的交流習慣,對於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還是理解的不透徹,聯絡生活實際來談有些浮於表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盡力避免學生的以上學習漏洞,更加完善我的語文課堂。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篇)3

  《釣魚的啟示》是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首篇課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啟示一事,從而說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學過程中,在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來龍去脈的基礎上,先從“啟示”人手,緊緊抓住“難”字展開教學。問: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作者說實踐起來卻很難。接著讓學生小組合作來解決問題,在學生班內交流時,我引導學生先讀出自己找到的句子,然後在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最後在鼓勵學生把體會用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我還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例如對“‘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體會到了難受、傷心、委屈等,這些都是很有見解的體驗。教學中還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如: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說?針對父親的態度,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不容爭辯”去體會,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年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

  在學生彙報交流的過程中,從而為學生梳理出了“我”從釣魚到放魚這個過程中,心理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

  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麼是誘惑人的。‘魚’”。於是我運用填空方式讓學生聯絡生活體驗,在無形中體會“誘人的魚”的'真正含義。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在引導學生朗讀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而且,對於課上對學生的評價語不到位,臨時組織語言方面還很欠缺,缺乏一定的教學機智。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

  儘管存在這麼多的不足,但是在這次磨課過程中,我感覺到了我在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成長。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繼續努力、積極改進,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的提高。讓語文課堂永遠不乏語文味。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篇)4

  要上公開課了!不能說久經沙場,但也見過幾年的風雨,經驗還是有積累的。第一步,深讀文字。誦讀,聽錄音讀,跟讀,品讀,反覆練讀……讀到心中有感覺了,讀到能夠和文字好好做朋友了,讀到再讀便是"他鄉遇故知"方休矣。第二步,海納百川。下載一大堆的教案,從中吸取百家之精華,自己的功夫不夠深,只能遍訪名師,相信經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能夠到達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境界。第三步,抓好重點難點,形式能夠多樣,但文字的內涵是固定的,重點難點正如文字的枝幹,教學的各個步驟都是從中派生與拓展的。第四步,設計教學過程,那是一個細嚼慢嚥的過程,自問不是聰穎之人,但我一天想一點,也能積土成山,積水為海。

  學成下山,是時候讓"精心的準備"發揚光大了。教學演主角的是學生,我要給他們一桶水,"長流水"那是以後不斷努力的方向,我做的工作就是要他們重視這次公開課,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當然許多準備工作已經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得以鍛鍊了,如回答問題,抓重點詞句的方法。萬萬不能講的是關於公開課的資料,哪怕是片斷只言。幾年的經驗告訴我,準備得過於"充分",那失敗的機率會更大,學生缺乏學習的激情,敷衍了事,覺得在演一場老掉牙的破戲;老師疲於背記,越怕錯,往往越多錯。因此準備是心理上的調動,學術上問題要守口如瓶,驚喜才會不斷嘛。

  上課過程那是準備好的,我的頭腦裡只記得兩個原則:讓學生多說,讓學生多做。讓自己多引導,語言更精練。一節課下來,儘管不能說驚世駭俗,但已盡力,效果還是不錯的。

  如各位老師所評議的:能把握中心,重點,難點;設計巧妙;引導學生很好地感悟了作者的情緒;結合實際教育學生……

  有時候"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旁觀者清阿!知不足而厚學,我自然重視自己的不足了。更重視用什麼方法來改之補之。第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讀是讀了,但何以感天動地,何以平淡中見真情,是我以後努力提高的一項技能。方法何在,此刻我還是毫無頭緒,因材施教,其他老師的方法也略試了一二,但每班都有本難唸的經,我班的經書內涵還是比較深奧,需要時間"書讀百遍"。第二,本人語言表達有所提高,但是還達不到校的平均水平。那是歷史遺留的問題,我上學那麼多久總不見用心舉手或交流,二十多年的惡習,是需要時間來改改,但是這個我能靠自身努力完善。第三,老師課堂藝術需提高。教育機智講究隨機應變,可遇不可求,注意就是,刻意之後就會轉成守株待兔或畫蛇添足了。有些老師還提出設計方面還能夠如何更順理成章,有些老師傳授如何調動課堂討論氣氛的妙招,有些老師研討語文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如何協調……研討會上大家把我的課分析得如此透徹,提高了我的認識,真有種"一語道破玄機"的感覺,這是以前作為旁觀者不能體會到的收穫。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篇)5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了突破難點,我這樣設計教學:

  一、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

  對捕撈開放日前一個夜晚發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兩個問題:

  1、找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

  2、找出描寫爸爸神態的句子

  學生在找出這些句子之後,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到“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之難。學生分析得很到位,也很透徹。而對於第二個問題,學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體會到父親對我要求嚴格,但不能體會到這種嚴格其實就是一種愛。直到我問學生:“父親難道不愛我嗎?”學生就勢說:“愛。”我知道一些學生根本沒有動腦筋,就問他們:“怎麼看出愛‘我’呢?說說你的理由。”孩子們無語。由於時間問題,我沒有在這裡多停留,就把課文的引到了倒數第二自然段。

  二、對倒數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在學生默讀本段之後,我讓學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學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學生齊讀課文之後,我問學生:“什麼是道德?”學生回答:“人的公德。”也有學生說人的品質。我又問學生:“在我生活中哪些時候我們面對道德的選擇,或者也可以說是顯現人的素質?”學生有說看到垃圾的時候,學校公物壞的時候,也有說看到有人做壞事的時候。我就問學生:“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學生當然就說“主動拾垃圾”“見到壞人壞事要跟他們作鬥爭。”我又假設了一些情況,比如:你這天病了,很不舒服,你見到垃圾會主動撿起來嗎?學生猶豫了。我引出“實踐難”三個字。接下來,我讓學生再次回讀本段課文,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這樣,“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課文講完後,我認為還有兩點做的不好:

  一、沒有學會等待

  “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理解“鱸魚”這個誘惑,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艱難的做出了決定。我只顧自己教學進度,沒有等學生細思量,就進行了下一環節的教學。學生不能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我輕描淡寫就過去了,忽視了學生的參與。

  二、前後銜接不夠恰當

  還是上邊所談的環節,如果我能及時總結引匯出這個“誘惑”,讓學生知道在這個時候“鱸魚”就是一種誘惑,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之後,問學生:“假如父親沒管他,這次作者受不了誘惑會怎麼做?”“這樣做之後,他長大在遇到這樣的誘惑會選道德這方面嗎?”這樣再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就很容易了。還可以引用我們民間的一句話“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來讓學生理解。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篇)6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裡,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湖裡。34年後,“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啟示──那是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

  以下是我教學本文之後的幾點反思。

  一、鑽研教材,走進文字

  鑽研教材是備課的關鍵環節,是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程式、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我是是這麼做的:1、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2、朗讀課文。3、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意圖。4、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

  二、熟悉學生,走進心靈

  課堂中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富有靈氣的孩子,充分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在《釣魚的啟示》中,我聯絡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談談釣到魚時願意輕易放了魚嗎?學生有話可說。語文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更要讓老師瞭解學生的生活,更好地瞭解學生。

  三、重視評價,拉近距離

  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準確的評價,是教師課堂評價語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要仔細聆聽,發現其優點,同時也不能放過錯誤。作為有效的評價語,我想首先是評價要正確,我們教師的評價應對學生的發展有所啟發。在學生的回答出現暗礁的時候,老師積極的評價也會讓學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要提升自己的底蘊,多與人交流,多學習,多閱讀好書,吸取精華,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

  四、認真反思,收穫精彩

  引用於永正老師的一段話:反思吧,記下來吧,這樣,成功和失誤都是收穫。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讓我們在不斷地反思中收穫精彩。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篇)7

  要上公開課了!不能說久經沙場,但也見過幾年的風雨,經驗還是有積累的.第一步,深讀文字.誦讀,聽錄音讀,跟讀,品讀,反覆練讀……讀到心中有感覺了,讀到能夠和文字好好做朋友了,讀到再讀便是"他鄉遇故知"方休矣.第二步,海納百川.下載一大堆的教案,從中吸取百家之精華,自己的功夫不夠深,只能遍訪名師,相信經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能夠到達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境界.第三步,抓好重點難點,形式能夠多樣,但文字的內涵是固定的,重點難點正如文字的枝幹,教學的各個步驟都是從中派生與拓展的.第四步,設計教學過程,那是一個細嚼慢嚥的過程,自問不是聰穎之人,但我一天想一點,也能積土成山,積水為海.

  學成下山,是時候讓"精心的準備"發揚光大了.教學演主角的是學生,我要給他們一桶水,"長流水"那是以後不斷努力的方向,我做的工作就是要他們重視這次公開課,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當然許多準備工作已經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得以鍛鍊了,如回答問題,抓重點詞句的方法.萬萬不能講的是關於公開課的資料,哪怕是片斷只言.幾年的經驗告訴我,準備得過於"充分",那失敗的機率會更大,學生缺乏學習的激情,敷衍了事,覺得在演一場老掉牙的破戲;老師疲於背記,越怕錯,往往越多錯.因此準備是心理上的調動,學術上問題要守口如瓶,驚喜才會不斷嘛.

  上課過程那是準備好的,我的頭腦裡只記得兩個原則:讓學生多說,讓學生多做.讓自己多引導,語言更精練.一節課下來,儘管不能說驚世駭俗,但已盡力,效果還是不錯的.

  如各位老師所評議的:能把握中心,重點,難點;設計巧妙;引導學生很好地感悟了作者的情緒;結合實際教育學生……

  有時候"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旁觀者清阿!知不足而厚學,我自然重視自己的不足了.更重視用什麼方法來改之補之.第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讀是讀了,但何以感天動地,何以平淡中見真情,是我以後努力提高的一項技能.方法何在,此刻我還是毫無頭緒,因材施教,其他老師的方法也略試了一二,但每班都有本難唸的經,我班的經書內涵還是比較深奧,需要時間"書讀百遍".第二,本人語言表達有所提高,但是還達不到校的平均水平.那是歷史遺留的問題,我上學那麼多久總不見用心舉手或交流,二十多年的惡習,是需要時間來改改,但是這個我能靠自身努力完善.第三,老師課堂藝術需提高.教育機智講究隨機應變,可遇不可求,注意就是,刻意之後就會轉成守株待兔或畫蛇添足了.有些老師還提出設計方面還能夠如何更順理成章,有些老師傳授如何調動課堂討論氣氛的妙招,有些老師研討語文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如何協調……研討會上大家把我的課分析得如此透徹,提高了我的認識,真有種"一語道破玄機"的感覺,這是以前作為旁觀者不能體會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