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1

  愛是什麼?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愛是一句友善的講話,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涼的風,愛是寒冷嚴冬的一杯熱茶,愛是瓢潑大雨中的一把小花傘,愛是黑暗中的一支蠟燭。

  是呀,這個世界是由愛維繫成的。 對於《掌聲》這堂課,上課開始我引用了文章的導語,與學生產生了共鳴。讓學生與本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整篇文章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角色轉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時而是英子,時而是同學。透過引導學生多次讀書,透過重點詞語的理解,如“猶豫,慢吞吞等”悄然走進文章,感受英子不同時候不同的心理。透過配樂朗讀,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

  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其次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後來的英子對比,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對比,從而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思想教育。不足之處:怎樣正確對待課堂生成的問題。

  特別是小組合作彙報:“如果你是英子,你會對同學們說些什麼?如果你是班裡的一名同學,你會對英子說些什麼?”同學們都會說,但語言的組織不夠理想。我想能不能從前面的教學時間中抽出一點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此項,並寫出來。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2

  《掌聲》一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小英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致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紮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閱讀。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互讀課文、引讀、齊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讓學生充分地接觸文字,在閱讀中感知課文大意。

  一、課件出示,品味重點語段。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通過出示重點語段,讓學生以多種形式反覆朗讀,讀中體會情感,並將關鍵字詞下面點上圓點,讓學生於細微處體味細膩的感情,領會其中包含的深刻內涵。如出示小英在那次演講前後變化的語段時,抓住“總是默默地”、“一角”來感受小英因身體缺陷而表現出的自卑憂鬱,透過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之大,不但不再憂鬱,而是更加樂觀自信了。再如出示小英上講臺之前的表現一段時,抓住了“把頭低了下去”、“猶豫”、“慢吞吞”、“眼圈兒紅了”這些詞語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小英當時痛苦無奈的心情和矛盾心理,也更突顯出緊接著那驟然間響起的掌聲的重要!這當中尤以表現小英神態變化的詞語為重,使學生由表及裡,感受小英內心的情感變化,從而加深了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全心投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如今的語文教學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既要教書也要育人,它標誌著語文教學不再是單調地傳授文字知識,而是注重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培養人格。《掌聲》一課情文並茂,加上我動情的講述,感染打動學生則是必然的事情。我在研讀教材時,首先被貫穿全文的“情”打動,課堂上我帶著這樣的“情”全身心地投入,帶領學生產生共鳴,達到移情效果,教會做人的道理。就在學生還沉浸其中時,我那感人至深的話語再次響起:“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就這樣,以情激情,情中悟理,給人美的享受,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不光是上了一節語文課,更是上了一節思想品德課。在這裡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思想境界得以提升,課堂氣氛和諧而美好!

  在理解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過程中,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小英同學,自己體會怎樣說,這樣他們理解起來就容易獲得一種真切的感受了。而且,當時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透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課堂教學“唱響了愛的旋律”。初讀課文感知“愛”,細讀課文體驗“愛”,生活拓展抒發“愛”。使我們感受到,不僅是在學習一篇課文,讀懂一個故事,而且在發現人間的真情,呼喚愛的奉獻。

  在這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三、妙設情境,把“小英”請進課堂。

  把“此時此刻,小英有太多的話想說,她想說……她想說……”改成“此時此刻,你就是小英,你有太多的話想說,你想說……你想說……”我想: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淨化了學生的靈魂,是課堂教學中閃亮的一筆!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3

  《掌聲》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致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紮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整堂課透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整個教學設計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採用媒體直觀展示法,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紮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字整堂課,我設計了匯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裡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字,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透過與文字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裡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湧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字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透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透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透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字產生共鳴。這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師提問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提問語言不夠明確,就會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回答錯誤。教學過程中,我想問學生:英子在掌聲前給同學們留下怎樣的印象?而我卻提問:讀文後,一開始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有關的句子說說感受。結果學生並未領會“一開始”這個詞,就有同學說,“從那以後,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即使老師再說明是“掌聲前”的印象的句子,還是有好幾個學生談了英子的變化的句子。這樣就使得這個品讀重點句的環節顯得凌亂,而且浪費時間。我原以為“一開始”這個詞會讓學生說“掌聲前”的句子,可是,不如直接說“掌聲前”,讓學生明白老師的問題範圍。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可後,我想其實還有補救的辦法:我再次補充提問的時候,應該果斷地提醒學生注意傾聽老師的提問,讓學生的再次關注教師強調的問題。或者,一個學生弄錯的時候,教師出示最簡單的一句(句子三)教會學生是找的掌聲前的句子,而且教師抓住“低下”這個動作詞,引導學生從動作詞來體會句子內容。

  在上學期的一人一節研究課中,我執教了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精讀課文《掌聲》。文章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致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整堂課,我設計了匯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拓展延伸這樣四個教學環節。回想這節研究課,令我比較滿意的地方有:

  1、創設情境,催發情感體驗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情境的創設非常重要,讓學生置身於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夠喚起相應的情緒、情感,有利於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情境中學會領悟、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親情、生情的目的。

  可是,創設這一情境我卻沒有課件。怎麼辦?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麼也替代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學藝術首先是說話的藝術。”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用具有感召力的語言,同樣能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於是,我便採用了語言感染法。比如:

  師:在小英猶豫不絕的時候,掌聲就是鼓勵的語言。假如小英就是我們班上的一名同學,你想對她說什麼?

  生:英子,勇敢地上去吧,相信你一定能行!

  生:英子別怕,我們都理解你!

  生:英子,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講好這個故事!

  ……

  師:在萬般無奈下,在無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小英終於——(引讀:小英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因為小時候生病導致腿腳落下殘疾而產生自卑憂鬱的小英,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現在,她,就站在我們的面前,此時此刻,我們該怎麼做?(學生鼓掌。)

  師:真好。你們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老師也把掌聲送給你們。(老師鼓掌)

  我帶頭給學生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從而,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2、重視朗讀,揣摩人物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研究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進入角色了,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如:

  師:如果你是小英,再次聽到這經久不息的掌聲,內心又是多麼的——(生答:感激)讓我們帶著感激之情讀寫小英的句子。

  師:小英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此時無聲勝有聲,無數的話語在小英心頭湧動。如果小英,你想說什麼呢?可是她什麼也沒說,只是向大家——(再次讀)。

  角色決定著人的思維、情感和語言。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去觸控課文精彩的內涵,就會情不自禁地去感受,去體會,去表達,同時也學會了透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情感,既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又使思想感情得到昇華,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把握重點、最佳化課堂結構

  《掌聲》這堂課主要透過掌聲前後小英的變化讓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思想教育。所以,教學的時候我以“掌聲”為線索,先讓學生讀第一段和第五段,感受小英的前後變化,再讀第二到四段去感受掌聲響起的.情景,然後理解掌聲的含義。掌聲是一種鼓勵與信任,是讚賞與肯定,是同學們的友情和關愛等。

  4、板書設計,突出重點理解

  一個好的板書,就像是一篇微型教案,突出教學重難點,並能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本課板書一目瞭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且簡潔明瞭。

  但是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1、資料準備充分,但是不夠準確。如匯入新課時,我講“在我們這個地球村住著50億人……”這裡的“50億”就不準確,它是幾年前統計的數字,在我們六年級的《品德與社會》一書中有新資料是“60多億”。後來多虧校長告訴我,我才給學生糾正了說法。

  2、注重了朗讀,卻忽視了扣關鍵詞、句體驗人物的內心,所以導致學生在朗讀了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後體會不深刻,有時候對老師的問題答不上來。如果我再教這課,指導學生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時,我要指導學生扣住“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的……”等重點詞句,體會英子的猶豫、自卑、無可奈何的複雜的心理反映。然後再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英子或者是英子的同學,來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感。

  3、注重“簡簡單單教,輕輕鬆鬆學”,但忘記了寫的環節。在最初的預設中,我打算讓學生學完課文後,優生寫點自己想寫的東西,學困生抄寫課文中感動的句子,可是在上完新課後多餘的時間裡,就是讓學生無目的的讀書,完全忘記了這一環節。

  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加強學習,充分準備,精講多練,力求真正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育理念。

  4、《掌聲》教學反思

  《掌聲》一課寫的是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4

  《掌聲》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英子,由於不願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上學時總是最早來,最後走,儘量不讓自己的殘疾表現在大家面前,內心充滿了自卑感。新來的老師不瞭解情況,請她到講臺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下,終於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後,她寫信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文章選材很有感染力,如何調動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入殘疾人的內心世界,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弱勢群體是這節課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我上課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在字裡行間的研讀揣摩中,來感受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人,並透過情感評價和潛移默化的滲透,使學生與文字產生共鳴。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抓住兩次寫掌聲響起的句子進行重點分析解讀,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鋪開,一起探究英子的自卑的表現和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延伸,揣摩英子在掌聲前後心情、性格等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了,掌聲對學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卻帶給英子心靈以極大的震撼,掌聲的響起,時機不同,效果卻是更進了一步,以至於改變了英子的一生。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不能歧視任何人。

  抓住兩次掌聲同,進行重點研讀揣摩是本節語文課的一大特徵。我先讓學生進行修改化的閱讀,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反覆讀書,教師示範讀等多種方式,透過情境的呈現與評價,讓學生悄然走進文字,走進英子的內心世界,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拓展延伸發展環節中,讓學生替英子把信寫完整,或給英子回一封信,使情感目標得到了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這節課,學生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幸福。

  當然在教學中,我雖然細細研讀了文字和課標,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有了多種預見,但是,對個別問題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卻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5

  x x整堂課透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整個教學設計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採用媒體直觀展示法,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紮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

  x x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字

  x x整堂課,我設計了匯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裡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字,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透過與文字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裡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x x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湧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字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x x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透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x x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透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6

  《掌聲》一課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從此微笑著面對生活。

  全文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後面飽含著充沛的情感。在這一課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這樣一個情感主題。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透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那麼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凸現語文字體,凸顯語文課程審美特點,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自讀自悟

  引導學生將目光縮小到一個句子、幾個詞、一個詞去體會、感受人物的心理。

  〖教學片段一〗

  感受英子

  1、學生初讀課文後,交流: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可憐、文靜、不快樂……)

  2、帶著這份印象和感受,再仔細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看看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你對英子有了這種感受。

  (學生自讀自悟,圈圈畫畫感受深刻的詞句。)

  3、研讀詞句,感情朗讀:

  ⑴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我“默默”“坐”等詞體會到了她很文靜。

  生:我也從這兩個詞體會到了英子很害羞。

  師:難道她不喜歡和同學一起遊戲,和同學一起說笑打鬧嗎?

  生:不是的,因為她有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師:這是一種自卑的表現,其實她內心非常的痛苦。

  ⑵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師:你能從哪些詞語中也體會到英子的自卑心理。(早早、最後)

  ⑶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痺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生:從“小兒麻痺症”、“殘疾”兩個詞感受到英子很可憐。

  生:從“不願意”感受到英子很難為情,怕人家取笑她。

  師:這場可怕的疾病,給英子留下了什麼?

  (留下了終身的殘疾,留下了痛苦的回憶,留下了傷痛,留下了心靈的陰影……)

  這場可怕的災難讓英子失去了什麼?

  (失去了燦爛的微笑,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失去了對生活樂觀的態度……)

  師:課文中說英子是個很“文靜”的女孩,現在,你認為這“文靜”後面藏著的是什麼?

  (害羞、自卑、痛苦、憂鬱……)

  請大家自由地讀讀第一自然段。如果你覺得英子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就怎樣讀。

  〖教學片段二〗

  理解“憂鬱”

  從那以後,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

  1、師:以前英子是怎麼樣的?

  (默默地……早早地……最後……整天愁眉苦臉沒有笑臉聽不到她的笑聲心事重重……)

  2、那麼,你認為“憂鬱”是什麼意思?(愁悶憂愁)

  〖教學片段三〗

  感受兩次掌聲

  1、師:教室裡,幾次響起了掌聲?請找一找。

  2、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裡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⑴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師:從這句話,你讀出了什麼?

  生:英子想上去,但有怕大家歧視她。

  生:英子想展示自己的普通話水平,可又擔心大家看到她走路的姿勢。

  生:此時,英子的心裡非常矛盾。

  生:英子拿不定注意。

  師:這就是課文中說的“猶豫”。

  生:我從“慢吞吞”感受到英子已經拿定注意了,她戰勝了自己。

  生:我從“眼圈紅紅的”感受到英子很痛苦。

  生:我從“眼圈紅紅的”感受到英子很激動,因為她以前從沒在同學面前走過,這一次終於要上去了。

  師:為自己這次的大膽決定而激動。

  ……

  ⑵你覺得這是怎樣的掌聲?

  生:這是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師:僅僅是響亮而長時間的“啪啪”聲嗎?

  (有同情、理解、鼓勵、信任、希望……)

  3、故事講完了,教室裡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師:這又是怎樣的掌聲呢?(鼓勵、讚揚、肯定、羨慕……)

  透過掌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英子激動的表情、感動的淚水、迷人的微笑……同學們金子般的愛心……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那麼,現在你對“掌聲”是否又有了新的理解?(這掌聲就是愛)

  〖教學片段四〗

  感受“一搖一晃”

  師:同樣的在文中出現了兩次,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我感受到前面的“一搖一晃”走起來很沉重。

  師:為什麼?

  生:因為當時英子是很矛盾的,心裡很緊張、很擔心、很痛苦,所以腳步會重些。

  師:那麼後者呢?

  生:後面的“一搖一晃”應該是輕鬆的,因為,故事講完了,任務完成了。

  生:因為大家鼓掌表揚了她,心裡很高興,腳步就輕鬆了。

  生:因為同學沒有歧視她,她壓在心裡的石頭落了地,所以特別的輕鬆。

  二、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

  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會透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思維,主動積累,學會讀書,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讓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生動活潑的走入課堂共落到實處。

  〖教學片段一〗

  “猶豫”處填白

  師:假如你是英子,此時你心裡會想些什麼?能不能用上“上去的話……不上去……”來說說。

  生:如果上去的話,同學們會笑話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話,老師會批評我。

  生:如果上去的話,同學們看到我這樣子,以後會更加歧視我;如果不上去的話,老師肯定會失望的。

  生:如果上去的話,我這樣子多難為情呀;如果不上去的話,我的故事就白準備了。

  ……

  師:正在英子猶豫時,如果你就在英子身邊,你會怎麼做?

  生:我會用語言鼓勵她:“英子,沒事的。大膽上去吧,我們支援你!”

  生:我會對她笑笑,用眼睛、笑容來鼓勵她。

  生:我會對她豎起大拇指,告訴她:你很棒的!

  ……

  〖教學片段二〗

  掌聲處填白

  師:如果你在這些同學中間,你的掌聲想表達些什麼?

  生:我用掌聲告訴英子,我們相信你能行,大膽講吧!

  生:我用掌聲告訴英子,我們理解你,你不願意上去是有原因的,但我們不會歧視你。

  生:我用掌聲告訴英子,我們不會歧視你,我們都很同情你。

  生:我用掌聲告訴英子,希望你能講好這個故事,也許取得成功後,你會自信起來。

  ……

  師:在這熱烈而持久的掌聲裡,英子一搖一晃地走上來了,她的內心是多麼的激動啊。此時此刻,假如你就是英子,你在想些什麼呢?

  生:想不到大家都沒有歧視我,是我多心了。

  生:同學們對我真好,我一定要好好表現。

  生: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對我的鼓勵。

  ……

  三、抓住揭示文章中心的重點句段,反覆誦讀

  本文最後一段,透過英子的來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是全文的精髓。在教學中,我始終將這部分內容貫穿整節課,多次出示、誦讀。

  當讀到第一次掌聲裡,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她的內心充滿了感激時,我隨即導:這怎麼能忘記呢?幾年後,英子在給“我”的來信中說……(出示信的內容讀)

  當學生感受了第二次掌聲後,我又這樣導:難怪英子在幾年後的來信中說……

  (出示信的內容讀。)

  四、自由寫讀,積累詞句,積澱情感

  1、本文有一些詞句非常的感人,我就引導學生說說、讀讀背背,然後摘錄到“採蜜集”中。

  2、根據“掌聲”進行小練筆:

  人人需要掌聲,“掌聲”能表達不同的含義。寫一寫:你想把掌聲送給誰?為什麼?你希望送出的掌聲會起到什麼作用?

  上完這節課,我和學生都久久地沉浸在愛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從中領悟到: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愉悅、興奮地在課堂上做生命的飛翔和超越。教學中,我們可以透過反反覆覆地朗讀,一次次地穿越語言文字,還文字以形象,還文字以畫面,還文字以情感,變他語為己語,化文境為心境。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7

  《掌聲》一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整堂課透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裡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字,猜想英子是怎樣想的“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透過與文字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裡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但是這一部分也有不足的地方,英子心裡活動的3個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透過朗讀去品味。特別是“低下頭”“猶豫”“眼圈紅了”“慢吞吞站起來”還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英子此時的心態在慢慢發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為下面學生為何自發地送給英子的掌聲做好鋪墊。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8

  掌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9課的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因患了小兒麻痺症而腿腳落下殘疾的女孩英子,在同學們的掌聲下她從一個文靜、憂鬱的女孩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的故事。《掌聲》一課作如下教學反思。

  掌聲”以後的變化,從而激發學生對“掌聲”的探究。這一切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情境中。正是這精心的情境設計,為接下來的教學作了情感的鋪墊。接著,我以故事形式匯入,透過教師的範讀引出重點段第23掌聲的內涵,並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愛除了可以用掌聲表達外,愛還可以用什麼表達?”最後再體會英子的來信,寄託美好的心願。整個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方法獨特新穎。“”掌聲也是一種愛”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掌聲所蘊涵的是同學之間的那份濃濃的愛,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同學之間的那份情感不是感性的說教,它務必在教學中有個實實在在的載體,那就是語言實踐。

  沒有紮實的語言實踐,情感教育的說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因此,在語言實踐時,我帶領學生研讀文字,反覆品味,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如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的句子,感悟掌聲所蘊涵的愛,體驗愛。讀重點句子時,呈現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說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交流中,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的、驟然間”等詞語,從中品出了同學之間的那份濃濃的愛;接著,再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讀重點語句,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裡所蘊涵的意義,情感價值觀得到淨化與昇華。在教學的最後一環節,我透過拓展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可以給英子寫上自己最想說的話,也可以抄一抄課文中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加強了學生寫的訓練,並努力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