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感悟> 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感悟

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感悟

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感悟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心中時常會積累了不少感悟和見解,避免會忘記,不如寫篇感悟的文章,記錄下來吧。但是,你知道要怎麼寫感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感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2月3日到四日在德州學院禮堂聽取了四位特級教師的數學課,他們分別是劉松老師的“乘法分配律”、張冬梅老師的“認識米”、錢守旺老師的“24時計時法”和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現象”。課後聽取了他們每一個人的報告,感覺真的是震撼,震撼於他們對課堂的執著追求,震撼於他們對數學教育的深度思考,震撼於他們對數學教學的全力付出,震撼於他們對學生的深度瞭解,震撼於他們的學識,震撼於他們的課堂,真的不愧為特級教師。現就對他們的課及觀點進行歸納以與同仁們共享。相信你讀後應該有所收穫。

  一、對教什麼的深度思考。

  劉松老師提出的“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的觀點”,雖然這個觀點不是他第一次提出來的,但是他進行了全新的解讀。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是知識、技能?從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到新課標的修訂,提出了對升全面發展的要求,我們的課堂為什麼沒有進步,對課堂教學的單一追求,甚至是對學生成績的追求成為我們教學的唯一目標,導致我們不能做正確的事,對教學成績的過度追求,導致我們越是能正確的方法追求成績,離教育的目標越遠。

  二、備課要做文獻綜述

  新鮮吧,早聽說過課題研究要做文獻綜述,還沒有聽說過上課也要做文獻綜述,是的,上課也要做文獻綜述。牛頓說的好,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緣故。我們教師備課往往看教學參考書和教材,再就是到往往搜尋教案,借鑑一番。這是我們普遍的做法。劉松老師的做法是再中國知網上將某一課題的教學成果蒐集起來,看一看前人是怎樣上這節課的,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到底是什麼,有哪些經驗教訓,哪些是值得借鑑的,怎樣做才能不重複別人的老路,創新教學設計?他的這種備課方法值得借鑑。

  三、備課要了解學生的真正難點是什麼?

  上課的這幾為特級教師,都是在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的,他們都進行了教學前測和問卷調查,充分了解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堂教學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如劉松老師的課乘法分配率教學的真正難點在哪裡,透過課後問卷得出,對8×5+5×2這種分配率的用法是難點,教學後學生基本沒有什麼進步。再如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一課,創設情境時出示的掛鐘,時針分針都認為是旋轉,對於鐘擺的運動只有8.5%的學生認為是旋轉,絕大多是認為是平移。正是在這樣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才能讓情境創設的更有效。

  四、對一節課的打磨是一不斷的過程。

  透過這四位特級教師在課後的說課和講座中,瞭解到,每一節課的成功的背後都做了大量的勞動,基於對學生、對教材、對目標的把握不斷提高認識不斷更新設計的過程。在王彥偉老師的課後報告中瞭解到,關於“倍的認識”一節課,經過多年的不斷思考,不斷嘗試,是一個認識上不斷深化,理念上不斷提上,設計上不斷改進的過程。相比之下想一想,我們雖然有的上過十年、二十年的數學課,真正能夠上好的課有幾節呢,我們針對一節課進行過持續的研究嗎。透過對一節課的持續研究,積累備課、上課、思考的活動經驗,由此可以得出學生在學習中需要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教師需要在課堂打磨、課堂教學思考中積累教學的活動經驗,只用這樣,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

  五、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很重要

  錢守旺老師和劉松老師還有王彥偉老師都再這方面進行了講授,看來這是專家們的共同做法。他們有奧蘇貝爾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如錢守旺老師講到在教學“整數除以分數”這節課時,他進行了一個課堂前測,發現學生對於整數除以分數都能正確的進行計算,而存在的最大疑惑是“明明是除法為什麼要變成乘法來計算”,在演算法上也只會用一個數除以分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並沒有別的演算法,結論是假期學生都上過輔導班,輔導教師僅僅將計算法則告訴學生並且機械訓練沒有講解過程,在瞭解了以上資訊後,針對學生的疑難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而劉松老師講的那個教師上9+幾一節時,學生明明對計算結果已經都學會了,還是要從頭開始教學的做法進行了批評,由此看出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進行教學是多麼的重要。我想,這就是有的老師上公開課是喜歡選擇每個單元或者獨立單元沒有前後聯絡的內容上課,就是學生的基礎比較好把握的緣故吧。

  六、錢守旺老師的20條主張。

  1.觀念更新,理念內化

  2.讀懂學生,把握起點

  3.讀懂教材,豐富內涵

  4.先學後教,少教多學

  5.教不越位,學要到位

  6.植入文化,增加廣度

  7.滲透思想,增加深度

  8.適度拓展,增加廣度

  9.區域性美容,增加亮度

  10。問題引領,增加溫度

  11.幾何直觀,化難為易

  12善於舉例,深化理解

  13.裸學裸思,深度參與

  14.精心預設,動態生成

  15.讓出黑板,天地更寬

  16.題目變式,思維變活

  17.四基紮實,後勁充足

  18.既為經師,又為人師

  19.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20.跳出數學,感悟教學

  七、要善於研究各種版本的教材

  這四位特級教師都提到了善於研究各種版本的教材,目前全國提倡一綱多本,面對同一課題,研究各種不同版本的教材編排,有利於我們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本質內涵,錢守旺老師甚至連香港、新加坡的小學數學教材都參考過,相信這一點對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借鑑意義,不同版本的素材是可以互相借鑑的,不像我們只研究一種版本的教材,視野狹窄。在報告中王彥偉老師提到,他到全國講學往往逛一下書店,買一套本地的教材來參考。在研究各種版本的教材過程中完善自己對某一專題的認識。

  八、注重體驗,注重活動。

  四位特級教師的課堂,都特別重視學生的體驗,感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張東梅老師的米的認識一課,透過四次活動讓學生感悟、體驗一米有多長,不斷調整學生一米的表象。收到良好的效果,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現象,也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加強體驗和感悟,劉松老師的課堂讓他學升在動作中體驗感悟,課堂非常的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