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減混合》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

  課堂教學亮點:

  1、加減混合的口算在一年級已經接觸過。本節課利用學生熟知的公共汽車上、下車生活情境圖引出加減混合計算(不含小括號)。而這類加減混合式計算是在連加、連減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運算順序與連加、連減相同,所以我大膽的採用了知識遷移、類推的方法讓孩子們嘗試。把學生的主動探索和老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增強自信心。

  2、本節課習題設計我採用同桌比賽,獎勵小熊卡片的方式進行,激發孩子們的童心、童趣,使他們都能夠積極參與,學習熱情很高,興趣濃厚,學習效果較好。

  3、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情景圖例,先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怎樣寫就比較簡便?簡便在什麼地方?學生透過觀察發現兩個豎式連寫比較方便。在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中,讓學生結合連加的豎式寫法類推出來。這樣既鞏固了前面的知識,又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整節課的效果很不錯。“做一做”的練習中注重讓學生說圖意,根據圖意列式計算,以更好地理解計算順序。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對於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還是掌握較好的,計算速度也較快。這部分內容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在進行鞏固練習時,如教科書第29頁第五題透過在連寫豎式中填空的形式,解決用連寫豎式進行計算的難點。教師強調書寫格式和進位、退位的計算。這樣感覺學生計算自己出的題興趣很高,而且還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和思考能力。

  發現問題與不足:

  今天的學習還是比較順利的,孩子們對兩位數加減的豎式計算方法掌握得也比較理想。只是在實際計算過程中,錯誤率還是較高,如我們班的顧庭豪、吳一帆、湯軍輝等主要是抄錯數字、抄錯運算子號、忘記進位或退位、只寫了第一個算式忘記第二個算式等等,還有的同學如周穎、楊浩然掌握的不夠靈活,能夠口算的仍進行豎式計算。看來今後要在抄題、檢查及靈活性培養上多下功夫。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2

  一、《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是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來設計的。上課一開始,就以耳熟能詳的故事《醜小鴨》引入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再配上醜小鴨的畫面,使得孩子們興趣濃郁。在例題中,還是從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進行貫穿,使孩子們一直沉浸在童話故事情節中,有利於教學的進行。而且課件畫面讓孩子們看得入迷,不宜走神,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培養了他們“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在練習設計中,有趣的“小競賽”練習,使孩子們在“玩”中進一步理解,掌握新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2、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將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在看、想、說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以前自己在中高年級教學“加減混合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達到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發現學生在練習中經常會出現忘記運算順序的情況。學生也覺得加減混合運算枯燥無趣。因現在執教的是一年級,學生是第一次學習加減混合運算,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符號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在本課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計算題的呈現形式,創設了一定的情境,使內容生活化,並注意了開放性,即問題情境開放、條件開放、解題的策略也開放,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資訊解答問題。這些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真正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在情境中探索新符號,並掌握了計算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使學生樂想、善思、敢說,自由地思考、實踐、計算。

  感覺不足的有:

  (1)計算過程的教學可再簡略些。對於一些學生已經基本掌握的知識點如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由於學生普遍掌握較好,因此可挑選其中的幾位學生回答一些有代表性的題目,而不必一一作答,另外,計算過程的用語可改作“先算……再算……”,“第一步……第二步……”這樣的用語稍欠妥當。

  (2)練習需要在展臺上作及時反饋,且不夠層次,不具梯度。可適當增加設計諸如“5+()-2=6”這樣的提高題,而不是所有的題目都是同一個型別。

  另外我也有一點感觸,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如何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以後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3

  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正確地筆算10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算式。由於有了前面學習10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以及一年級學習2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並且在上節課學習了連寫豎式的的寫法,實際上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並沒有什麼難點,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可以適當提高教學要求。

  學生透過自學解決如下這三個問題:

  1、課本上給我們提供了什麼資訊?提出了什麼問題?透過這個問題的思考討論,逐漸條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有根據地進行思考和表達的習慣和能力。

  2、你能試著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這個問題嗎?

  在這個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與預設的差距比較大。第一:很多學生不能用兩種方法解答,甚至有的學生出現了為用兩種方法而湊數字的現象。第二、解答出來的同學也不能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反思: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有這幾方面

  1、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

  2、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及對算理的理解不夠充分。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4

  1、複習舊知,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絡,自然引入新識。

  首先,我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計算,這些是加減混合計算的基礎。而且,加減混合計算與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和方法有相同之處。透過複習,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絡,自然引入加減混合計算;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了準備。

  2、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和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形象的電腦畫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一年級學生自然愛玩好動,都喜歡聽故事。所以,我在教學中設定故事情境(關於白天鵝的故事)來貫穿例題及練習題。透過多媒體這種很好的課堂教學方式,運用動畫、聲音、色彩等展現故事情境,渲染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大森林裡關於美麗的白天鵝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例題和練習題。這樣,使學生就順利地學會並鞏固了加減混合計算。

  在教學過程中,我透過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儘量集中注意力,主動參與學習和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讓學生儘量學得輕鬆些,並體驗、感受獲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5

  今天,我講了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這節課,因為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加減混合運算,應該很自然的會將知識遷移到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中去。課前的複習我準備了幾道小數加減法口算,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回憶起小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

  因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解決小數連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每步計算的意義。內容相對較為簡單,好理解,易接受。於是我整合了教材內容,做了大膽的取捨,並沒有按部就班的講教材,而是選擇讓學生自己解決,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我放在讓學生經歷小數連加和加減混合計算方法的過程上,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透過讓學生自主看書學習,在學生了解例題的資訊後,我利用提問,明晰了這道題的來龍去脈,然後,讓學生在回答我的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各種演算法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最後觀察三個算式後,得到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錯,問題出示以後,我沒有急著去總結,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在觀察之後,學生自己得出了結論: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以前學過的整數運算順序是一樣,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總結,而我一直處於引導、合作的地位,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主體性,也體現了新課標中所倡導教師的主導性,最後透過練習讓孩子順利的掌握了新知。

  整個教學過程完成後,學生對我說,好簡單。從學生的反饋中,我清楚的知道,學生是徹底的明白學會了本節課的內容。

  本節知識點班上絕大多數學生已掌握了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技巧,併為後面的簡便運算打下了基礎。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意識到,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已經開始形成,如果有適合學生自學的課程,那麼,我以後會繼續放手,讓學生自學的,這樣可以很好的培養和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同時更多的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樣的課,看似老師說的少,但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很不錯。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接觸到了有關的內容,例如有關混合運算,學生已經學習了從左到右依次運算的混合運算式題,並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而本單元主要教學並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因為這節課的內容較為簡單,我透過算式引導學生歸納同級運算的法則: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進行。

  因此學生在瞭解了這法則後,對本節課的內容掌握的較好。練習中除了粗心大意外,都較為樂觀。但是我班學生欠缺的是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中。課堂作業本里,學生對應用題這塊做的不是很好,不能根據題意準確的列出算式。因此,對解決問題這塊我將重點教學。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7

  《加減混合練習課》教學反思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根據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

  1、創設情境,讓情境貫穿課堂始終。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所以,我的開頭便是創設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醜小鴨》這樣的情境,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在新課部分也延續了這一情景,由醜小鴨變成的這些天鵝展開教學,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組織了課堂紀律。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透過聲請並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為學生自覺探索創造條件。演示4只天鵝,飛來3只,又飛走2只這樣的場面。讓學生認真觀察、自覺敘述、理解圖意,然後自己讀題、自己試算、同桌交流,體現學生活動的主體意識,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把加減混合與連加、減聯絡起來,從而得出方法相同的結論。一方面培養學生類比遷移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加強了生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3、練習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在練習中設計了“青蛙找家”及“解密大行動”等活動,讓學生在課堂25分鐘後再次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並鞏固了所學知識。儘量做到了上課開始注意力集中,下課之時仍興趣怏然。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8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理解了小數的意義,小數進(退)位加減法後的一個提高。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小數連加和加減混合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的加減法,並能選擇靈活的方法解決小數混合計算的問題,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

  以前學生就已經接觸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了,現在再學習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因此在教學本節知識時,我先以複習整數混合運算為鋪墊,讓學生在複習中奠定基礎,同時也無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難度。再以書上圖片資源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新知,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特性,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自己試著算一算,然後選擇不同演算法的算式,讓他們說說理由及算理,讓學生親身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從中享受參與學習的快樂,品嚐成功後的滿足和喜悅,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張揚和潛能的發揮。

  最後師生一起理解並小結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就是要弄清運算順序,再認真仔細的計算,在計算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法則都比較簡單,所以教學時沒有花費過多的時間,主要是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和比較,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探索學習方法的能力。關於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適用於小數加減法也是水到渠成,課堂上注重了對學困生作個別指導。

  透過練習的情況來看,本節知識點班上絕大多數學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學生計算不夠認真,沒有養成檢查的習慣,出錯率仍然很高。還有待於課後多加練習。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9

  這部分內容是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為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放在學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中需要用豎式計算的方法,以及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計算習慣。

  這幾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絡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在加減混合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坐公交車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學時,我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情境圖中的“動作過程”,提出問題,並聯系過程列式計算。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在教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列豎式的過程中,比如安排的兩道有聯絡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的時候,學生的靈活性不高,先讓學生們自己去發現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和第二個算式中有什麼聯絡,結果學生髮現的積極性差,換一下問的方法時,學生能及時回答。

  在鞏固練習時應加大訓練力度。由於部分同學計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講解的過程中,再次重點強調豎式經常出現的問題,耽誤時間多,使得鞏固練習時,速度慢的學生和速度快的學生拉開了距離,有些慢的學生這道沒寫好,就開始思考下一道,這樣有幾個學生出現了髒、慢、亂的豎式。

  在這兩節課的教學中,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比如連加時,特意安排有聯絡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

  在連減中,安排有聯絡的減法算式進行板演,就為學生探索連減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透過連加、連減的鞏固練習,學生在做加減混合時,就顯而易見的簡單多了,但問題同時也出來了,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一著急該加的加了,但在列豎式時,結果正確,該標退位點的,卻標成了小1,為了讓學生明白自己出錯的地方,在加減混合練習時,我特意安排兩位同學,舉例練習,讓兩名同學分別扮演退位點,和小1,讓學生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完成做題的過程,而且正確率明顯提高。

  課堂教學中是結合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進行的各種教學改革後,依據改革的實效性、實用性進行的全新教學。在課堂中,首先,我徹底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理解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放手給學生的同時,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動手能力,動腦能力。適合本節課內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處理,有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在本節課中,我和其他教師之間共同的困惑存在於以下幾點:

  1、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在計算加減混合時,不要標錯退位點和小1,每個班都有學生出現這個問題,讓學生在練的過程中,發現它們的作用性。

  2、在加減混合時,列豎式計算時,帶括號的算式是否能用簡便演算法,如同前面連加、連減列豎式時,一個豎式列下來呢?經過老師之間的討論,以及極個別學生的發現,當括號外面是加法時,可以列一個豎式計算,但為了學生更清晰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帶括號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須用簡便演算法。讓學生自己掌握自己的演算法。

  在課堂上,還有課下練習以及作業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小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跟不上計算快的同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特意照顧速度慢的學生,分層出題,讓他們也在慢的練習中,掌握住學習目標。

  課堂上,由於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在計算順序上,學生已掌握的很得當,在列豎式的時候,有的學生能主動的發現,帶括號的算式不能用簡便演算法,有幾個孩子能在進一步的練習中,發現有的題可以用簡便演算法。這是課堂上沒有想到的,孩子們卻能思考到的,留懸念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結束了本次內容的講解後,經過反思,我覺得再教的話,反思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會彌補掉,對於課堂上捕捉到學生的閃光點,會繼續應用。課堂的靈活性也會再提高點,教學中出現的“美麗的火花”,會讓它在再教中,更加閃耀。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0

  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是重點更是難點。

  講完這節課,我的認識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根據學情和教材,編寫的學案指導自學的方法具體,尤其是四個問題的設定將自學活動引向深入,課堂自學效果較好。其次,對混合運算中題目的分析應多引導學生嘗試分析,這一點教師分析偏多,應教給學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對題。再次,課堂檢測過程中,學生板演出錯後,應該讓學生說出錯的原因,多數明白,還要著重強調易錯點。我不應該帶著學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錯點,這樣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果能讓學生講解自己的做題順序步驟,這樣“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最後,由於對課堂教學環節把握不到位,應該在練習結束後適當課堂小結,對照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己心裡有底兒,反思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以及哪些目標沒有達到,以便課下有針對性地練習。

  再就是我覺得不能以教師的眼光去看學生,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問題,發現學生出錯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決出現的問題。我們做教師的往往認為一道題很簡單,學生為什麼不會,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幾年的經驗去和剛開始學習的兒童去比較。

  教學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熱情和不斷進取的上進心,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跟上不斷髮展變化的教育新形勢。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1

  週二上午執教了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加減混合》,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學會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2、看圖能說清圖意,再列式計算。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根據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上完這節課,感覺有以下幾點處理較好:

  1、複習舊知,導課自然。

  先引導孩子複習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接著引導孩子說說每個算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出示兩道加減混合算式,引導孩子模仿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試著說說計算過程,孩子說得很好。老師小結:像這種有加有減的算式就叫加減混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減混合,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創設情境,讓情境貫穿課堂始終。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所以,我的開頭便是創設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醜小鴨變白天鵝》這樣的情境,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在新課部分也延續了這一情景,由醜小鴨變成的這些天鵝展開教學,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組織了課堂紀律。

  3、抓情境圖,講清圖意,突破難點。

  出示例1情境圖: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了3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幾隻天鵝?引導孩子認真看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提出一個什麼問題?挑了很多孩子反覆地說,孩子們說得很充分,孩子能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理清楚。說清圖意之後讓孩子列出算式:4+3-2= ,請學生說說算式表示什麼意思?“4”表示原來有4只天鵝,“3”表示飛來了3只,“2”表示又飛走了2只,“= ”表示現在有幾隻天鵝?只有孩子們把意思說清楚了,才能把算理弄明白。老師小結這個例題的學習方法:第一,看圖說清圖意;第二,列式計算;第三,對照圖片檢查是否正確。教學例2時採用同樣的方法讓孩子們反覆地說,邊說邊理清圖意,列出算式計算,最後檢查。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1、教師備課不夠充分,不夠透徹。引導孩子說清圖意的時候,提出問題用詞不夠準確,比如:還剩幾隻?一共有幾隻?其實在有加有減的時候是不能用這些詞語提問的,應該把問題改成:現在有幾隻?會更合適,但是教師沒有要求。兩幅圖之間的關係沒有講透徹,也是備課不充分的表現。

  2、時間把握前松後緊。由於前面兩個例題說得人數太多,老師對課堂把控能力欠缺,導致後面練習題沒有時間讓孩子說圖意以及表示的意思。

  3、課堂氣氛太沉悶,不夠活躍。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把例題或者習題演一演,活躍課堂氣氛。

  課後,同級段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改進方法,感覺這節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後教學中,要多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2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課伊始,複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速算擂臺,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透過這一知識的複習及5+3-2

  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教學活動的雙主體性,採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資訊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思考狀態,體現教學活動“教—扶—放”原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例2的教學。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絡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論。練習題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生動有趣的電腦畫面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電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手段,它能透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本課始終穿插著電腦畫面,如例題畫面的展示、練習題中的森林運動會等。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3

  本課的預習作業有兩部分內容:

  (1)計算被減數是1的減法算式;

  (2)完成練一練第2題和練習十五第4題。透過預習讓學生對單位“1”產生初步的印象並知道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加以運用。

  書本上的例2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解題,然後交流並指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可以按照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計算。同時我組織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方法,鼓勵演算法的多樣性。

  在學生的練習中存在這樣兩個問題:

  (1)最後的計算結果沒有約分成最簡分數;

  (2)加減法相互混淆。透過強化練習情況有所好轉。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4

  從整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看,在學習例3之前,學生對小數加、減法計算的算理和一般方法已經進行了學習,且已經能用語言總結一般演算法。而例3與前兩例不同之處就在於它解決的是兩步為主的加減混合運算問題,因此我將掌握運算順序作為本課的重點內容,力求讓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上繼續鞏固學生計算小數加減法的熟練度。

  設計教案時,我從舊知的複習匯入,一是想了解學生前兩課的學習情況,二是為學生學習混合運算做個預熱。從授課過程中看來只有個別學生在整數減小數中,如:2-1.4的口算上出現障礙,從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準確率來看,他們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掌握得較為紮實。

  新課的學習則圍繞教學目標1展開,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自主探索、總結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正確計算。體育賽事中的確常常出現與小數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資訊自主提出問題,是希望學生關注到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生活存在;讓學生嘗試自主完成混合運算式,是基於學生對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過完整的學習,學生完全可以將舊知直接遷移到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當中來。從實際的授課過程中看,學生是可以獨立完成這樣的混合運算的,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透過對比發現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之間的聯絡(即運算順序是相同的)。

  進入練習部分,我選擇圍繞後兩個目標進行,即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繼續鞏固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方法。我放棄了直接出示小數加、減混合算式讓學生之接練習的方式,嘗試將練習中的情境與課後習題中的情境結合,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情境中練習計算,本意是想減少枯燥味,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學生似乎也很受用,用計算解決問題環節完成的也算順利。從課末總結看來,學生能關注和小結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似乎也呼應了我一開始對本課重點的設定,我想一課有一收穫,也屬不易了。

  但課堂往往就是這樣的,當自己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時,問題就呈現得清晰起來:這堂課情境、問題倒是生動,但計算量卻略顯少了,這樣就容易衍生一些模糊的問題,這是一堂計算課還是解決問題的課?學生在不多的計算練習中,有多少計算中會出現的問題沒來得及呈現?我是否放過了一些可能出現的計算問題?想來越發覺得,要在計算和問題解決中取得平衡,有幾處細節是可以做更合理的安排的。

  (1)讓新課部分和複習部分有機結合。如:我讓學生根據例3中的資訊提出數學問題,課上學生提的都是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這可以理解,因為前面都是在學習小數加、減(一步計算)。當時我並沒有讓學生去關注和解決一步計算的問題,因為一步計算在複習題中練習過了,課後總感覺不妥,如果不解決問題,我還讓學生提問做什麼?單單是為了培養學生閱讀資訊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如果下次再上類似的課,我會將複習題中的筆算部分與學生自主提問這兩環節合併,用一步計算提出的問題,同時也複習了一步的小數加、減計算,這樣既能兩兼顧,又能省出一部分時間供後面計算練習使用。

  (2)例3中的問題:“腳踏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我預設學生有三種解法,而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只呈現了兩種,我當時是放過了學生,心想反正後面的練習還有類似的算式可供學習。課後很是後悔沒抓住機會,如果我能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思考:“用連減的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聚焦點於“連減”,學生還能從連減的角度思考並得出算式483.4-39.5-98.8,更好地體會解決問題可有多種思路和途徑,那孩子們的收穫、體會又多了一點。

  (3)鼓勵學生提出兩步計算的數學問題。如練習中直接引導學生:“你能否提出兩步計算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的自主提問題有一個更明確的方向。如:課本102頁第8題、李強帶了100元,要買一副乒乓球拍和兩個乒乓球。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就可直接鼓勵學生提出兩步計算的數學問題,並利用(1)處統籌出的時間來進行問題的計算和解決。這樣,計算量和問題解決相對平衡了,我想也就能夠相得益彰了。

  (4)減少多餘的語言。作為老師,能和學生多交流、互動當然是很享受的,但基於數學學科特點的要求,精煉的語言無疑是數學老師要修煉的重要基本功。,我仍然能從自己的堂課中找到多餘的語言,這課自然不例外。我想,這個很正常,畢竟習慣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我幾乎天天都在提醒自己總結經驗,勤加修煉,往往反思和發現自己的問題其實是最不易的,至少比發現別人的問題難,我能做的就是堅持修煉。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5

  今天教學加減混合,雖然有了前面學習連加、連減作基礎,但我感覺學生對於加減混合中呈現的靜態圖的圖意很難理解,而且還是情景圖。如果換成用圖形和符號來呈現就更難理解了,相反用文字敘述學生還容易理解些,如樹上有9只小鳥,飛走了3只,又飛來了4只,樹上現在有幾隻小鳥?列式9-3+4=10;又如樹上有6只小鳥,飛來了3只,又飛走了4只,現在樹上有幾隻小鳥?列式:6+3-4=5,對於這樣的敘述,90%的學生會列式。都說圖比文直觀,但在這一知識點上我就覺得圖反而難理解。圖最終要過渡到文,我們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嗎?

  從今天的作業看,很多學生在加減混合看圖列式上出現了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對於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還是掌握較好的,計算速度也較快。哎,會算就行了,何必在這個問題上折磨孩子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