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實心球教學反思5篇

實心球教學反思

實心球教學反思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實心球教學反思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心球教學反思5篇1

  本節課給學生提出一個投擲目的,讓學生利用自己日常所熟知的技能和經驗基礎,從中自己探索出投擲練習方法,加強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投擲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小學生,尤其是中低段的學生好奇心極強,把好奇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讓學生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行學習、練習,學生肯定能積極主動投身於課堂教學中,從而成為課堂的主人。本課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共同營造了一個和諧、充滿樂趣的情景,學生在自主的空間裡,積極投入的進行了自練自悟、合作探究。引導他們透過“玩中學、玩中練”,在自學自悟、主動探究中掌握投擲的正確動作,初步瞭解投擲的要領,同時進一步激發他們對投擲活動的良好興趣。整個課堂活動中,學生手腦並用,身心真正“活動”了起來,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體驗集體和個人獲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真正形成“參與學練、自我學練、合作學練、探究學練”的良好氣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之間的比賽更有助於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而將教師的正確和錯誤的師範、指導放在學生練習、感悟之後,不但實現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而且對培養學生觀察、對比、堅持、總結的能力和習慣的養成也具有重要意義。

  小小鼓勵對小學生而言象徵著光榮和自豪,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合作參與等方面進行正確評價,激發了學生的上進心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透過這堂課我深刻地認識到,要做好一位體育教師不但要有滿腔的熱情,更要關注每一個孩子,保護他們的自尊,隨時留意特殊群體的行為變化,並能夠機動靈活地改變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活動場景,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把課堂真正建設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的樂園。

實心球教學反思5篇2

  投擲實心球是一項枯燥又乏味的專案,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正確的技術,提高實心球成績是體育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實心球的專案特點

  實心球是一項力量性和動作速度專案,是以力量為基礎,以動作速度為核心的投擲專案。影響實心球成績有三個因素,實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實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後用力投擲球的距離和時間決定,用力距離越大,時間越短,則實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出手初速度的能力主要取決於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水平及掌握正確的投擲實心球技術。

  實心球的出手角度對投擲成績也有較大的影響,最佳出手角度不是不變的,在一定範圍內它隨著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出手角度因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而變化,男生可以大一點而女生應小一點。

  實心球的出手高度對每位學生來說是相對穩定的,它取決於學生的身高臂長及對該專案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如個別學生蹬地送髖不夠或最後用力出現屈肘動作,都會影響其自身的出手高度。)

  二、投擲實心球的技術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兩手十指自然分開把球放在兩手撐,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兩側將球夾持,(男生兩食指接觸,女生兩食指中間距離為1——2釐米),兩大拇指緊扣在球的後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穩定。握球后,兩手下垂自然置於身體前下方,這樣可以節省力量,在預擺時增大擺動幅度,握球和持球時應注意:①球應握穩,兩臂肌肉放鬆;②在動作過程中能控制好球並有利於充分發揮兩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預備姿勢

  兩腳前後開立,前腳掌離起擲線約20——30釐米,前後腳距離約一腳掌,左右腳間距離半腳掌,後腳腳跟稍微離地,兩手持球自然,身體肌肉放鬆,重心落在兩腳中間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預擺

  預擺是為最後用力提高實心球的初速度創造良好條件,預擺次數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當最後一次預擺時,此時球依次是從前下方經過胸前至頭後上方,加速球的擺速,此速上體後仰,身體形成反弓形,同時吸氣。

  4、最後用力

  最後用力是投擲實心球的主要環節,動作是否正確直接影響球的初速度及拋球角度。最後用力動作是當預擺結束時兩手握球用力積極從後上方向前上方前擺,此時的動作特點是蹬腿、送髖、腰腹急震用力,兩臂用力前擺並向前撥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

  三、實心球教學、訓練幾種方法

  (1)實心球教學誘導方法

  對初學者進行遊戲形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熟悉球性,初步建立投擲實心球的意識。遊戲用球可以是實心球也可以用重量較輕的實心小球。

  1、原地傳球接力

  場地器材:在球場或田徑場上,實心球8——12個。

  方法:把男女生分開,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縱隊,每隊人數相等,隊員前後相隔1米左右,遊戲開始,每隊排頭隊員雙手持球從頭上後襬傳給第二人,第二人接球從胯下向傳給第三人,單數隊員按第一人方法,雙數隊員按第二人方法傳至最後隊員,先傳達到為勝。

  規則:①以教師口令統一開始;②按規定動作傳接球;③誰掉球誰撿球。

  2、拋實心球練習

  (一)器材:實心球或小球每兩人一個。

  (二)把學生分成兩組人數相等(男女生相等),每次比賽每組兩隊進行比賽,另兩隊隊員為裁判三次有二次是勝的即為勝。

  第一次:拋球擊掌,體前向上拋球,擊掌後接球,以擊掌次數多者為勝;

  第二次:拋球轉體,腦後向上拋球,轉體後接球,以轉體度數多者勝;

  第三次:蹲、起拋球。下蹲起立的同時向上拋球,下蹲拍地後接球,以拍地次數多者為勝。

  3、規則:①接不到球或接球脫手落地均為失敗;②單手拋球算失敗;③越位接球算失敗。

  四、容易產生的錯誤動作及糾正方法

  1、投擲實心球時腕指無用力。

  原因:持球手指完全放鬆,手指、手腕力量差。

  糾正方法:要求持球握球時兩手手指應適度緊張,可以用鉛球進行抓握練習;注意發展手指、手腕力量。

  2、投擲實心球時兩個肘關節過早下降或摔小臂現象,造成出手角度過小。

  原因:球出手時肩部前移過早,上臂用力不當,使球出手點低,投擲近。

  糾正方法:兩個肘關節不能過早彎屈,投球時不能低頭,眼看前上方。

  3、投擲實心球時腰腹收縮與兩臂用力不協調。

  原因:投擲時單純用兩臂力量將球投出,而腰腹沒有協調做動作。

  糾正方法:先進行徒手練習,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協調,再由輕球到重球進行練習。

實心球教學反思5篇3

  投擲實心球,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習內容。但小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弱,所以在體育課中要“動中學、動中健、動中樂”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下面就實心球的教學做一個反思:

  一、玩中練

  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體育課中如果沒有“玩”,那麼肯定不能吸引學生,不能體現“寓快樂於體育教學之中”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了各種各樣的遊戲,讓學生自己體驗,小組體驗,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讓學生始終在玩中開展技能的練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學生透過玩,愉悅身心。從教課的情況來看,學生還是十分喜歡這種練習方式,樂於參加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並敢於在活動中表現自我。

  二、玩中學

  新課改的體育課,我覺得並不是簡單的玩。因此無論教師設計了怎樣的課,其目的都是讓學生能在玩中有所收穫。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掌握原地雙手頭上持實心球屈肘的技術方法,即掌握投擲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以及重心的移動。為此我設計了兩個小遊戲:一個是向後的實心球傳遞接力,一個是向前的傳遞接力。透過組織讓學生玩這兩個遊戲,讓學生在玩中明白了“雙手頭上持實心球屈肘和腳步重心的移動”這兩個重要技術的原理,並能在實踐練習中運用,達到了較好的效果,許多平時體育不是太好的學生也很快的學會了這個技術動作。這種教學方法要比教師直接講解示範的效果要好,而且在這種教學實踐中,學生透過自己的親身體體驗獲得了知識。

  教師評價鼓勵學生語言不能太單調,沒有更好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學生投的遠時,我只說了“真不錯”,“好”等語言,語言過於平淡,大眾化,對學生沒有激勵。

  透過反思,我看到了教學上的優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在今後教學中,應發揚優點,改正不足問題,深挖教材,多研究學生,杜絕低效課堂現象發生,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實心球教學反思5篇4

  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取學習方法。

  《實心球》一課我從教案的設計上進行改變,使課的目標更具體細化、更有針對性,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自主、合作、創新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教學資料上看體現了知識性、趣味性、實效性的有機整合。我在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組織形式,讓學生散點自鍛、分組結伴(分組創新嘗試練習),如:創想試投這一環節中,透過言語啟發、鼓勵,讓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用心創想、合作探究,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進行了坐式、跪式、蹲式、立式模仿練習,學生的用心參與和創想也出乎我的意料。

  學生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學習用心性得到了最大的調動。《實心球》一課學生在”模仿創想試投”的自主學習中,為了使學生體驗快樂和成功,我時刻關注學生學習的態勢,在坐式創想練習中,學生大膽創新、用心嘗試;在立式創想練習時,學生分組合作,顯示出學生不再是孤立的學習者,而是願意與同伴一齊研究性學習。在《實心球》一課的實踐反思中,我感到對教材的目標把握還得深究,要進一步學習、研究、探索、運用學生自主學習這個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引導、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思考了什麼,感悟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收穫了什麼,使學生得到知識的積累,潛力的提高和情感的昇華,還得實踐、反思、實踐、反思、再實踐。

  今後我在教學中還有待改善的地方是:

  1、由於創想活動的`時間我沒有掌握好,只好把調節遊戲給省了,直接進入到下一步的教學中,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分鐘,但是卻給我留下了不小的遺憾,也使整節課顯得不夠完美,所以在教學時間的把握上,我今後要更加註意。

  2、“創想試投”的教學設計上,我還要動些腦筋,採用更多的不同形式進行教學,注意小組成員間的通力配合。在巡視指導方面,我照顧的範圍還有待進一步擴大,應更加註意對差生(行為偏差生、完成動作不好的學生)的幫忙,使他們取得進步,跟上其他同學的學習步伐,也讓他們體會到進步、成功的喜悅!

實心球教學反思5篇5

  投擲實心球是小學體育投擲內容的主要教材之一,透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能有效增強學生的上肢、肩帶、軀幹和腿部的力量,發展其各個關節的靈活性和身體動作的協調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雙手從頭後向前拋實心球,對於水平二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初步掌握正確的投擲方法和培養學生投擲的興趣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改變了一味的教和學生機械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模仿學習的能力,由準備活動開始,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潛能,兩人一組在教師指導下玩球。首先學生進行了上拋球拍手接球練習、近距離到遠距離對拋、不同姿勢的拋球擲遠練習,這樣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增強了對球的感受,提高了練習密度,還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到雙手從頭後向前拋實心球的動作方法,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點撥、引導,讓學生體會動作方法。

  其次,透過教師的示範和學生自身的體驗,學生總結出了動作要領,重點是蹬地、收腹、甩臂用力,難點是全身的協呼叫力和出手角度。在重難點突破中,教師讓學生採用徒手練習、模仿練習、分組練習、糾錯練習的方法使學生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掌握動作技術。同時運用分層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拋球的遠度來確定起投線,進行“挑戰自我”拋遠比賽,使不同運動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體驗運動的快樂。

  為配合這個以發展上肢為主的教學內容,我特地安排了一個活動下肢的輔教材“春種秋收”遊戲,這樣搭配就顯得比較科學,上下肢都能得到發展,練習密度和運動量也比較合適。整個課堂氣氛活躍,隊伍調動線路清楚有序,教學目標達成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