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反思最新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反思最新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反思最新5篇1
小學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語言學科,要掌握好這門語言,不但要有習得這門語言的自然環境,而且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語言的社會性等特點進行教學。在長期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創設寬鬆的課堂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恰當運用資訊科技,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我經過聽課,記錄,對自己的短期的教學經驗,做一個有感而發的反思。
追求英語課堂的假繁榮,忽視了英語課堂的本質——讓學生得到發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只是圍繞著教材轉,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確,如今的很多小學英語課堂,尤其是公開課,花樣兒繁多,多媒體被廣泛應用於課堂,顯示了教師一定的設計水平和教學水平。但是,一堂課後,總沒有回味無窮的感覺,倒是想說:真累,總算完了。
縱觀這些課堂,活動雖一個接著一個,看似很豐富。而稍作思索,便會發現這麼多活動只是在圍繞著5、6個詞彙或是3、4個字母打轉。再看各個活動,毫無聯絡,相對獨立,整體性不強,其目的只是為了反覆地操練字母或詞彙。5、6個詞彙(小學課本中出現的都是比較常用熟悉的),其要求不是四會,只是聽、說與認讀,這些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並不難。
真正理解“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內涵,琢磨教法,使學生體會和享受精神上學英語所帶來的快樂,發自內心的成功與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不容置疑。作為小學生的啟蒙英語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的興趣,這個興趣應該是具有永續性的、積極向上的特點的。而物質刺激的方法對任何人都適用,甚至是寵物,其所產生的興趣只是短暫的,比較低階的。因此,老師應該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精心設計教法,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快快樂樂學英語。同時,教師可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適當的競爭性遊戲,透過小組競賽的形式,採取加減分數、搶得紅五星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在競爭活動中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而且,這類活動還能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對答如流的英語對話一直處於無資訊傳遞的假交際上。
英語課上,教師指著書問:“What’s this?”學生齊聲回答:“It’s a book。”教師表示讚許之後,又指著遠處的門問:“What’s that?”小手爭先恐後地舉起來了。這是複習環節的一個片斷。這樣的現象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已是不足為奇。二組對話有個明顯的共同點:沒有資訊差,明知故問,屬於假交際,對學生大腦的刺激不但起不了什麼作用,反而會限制思維的發展。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是交流思想、傳遞資訊的工具,和思維密切相關。在實際生活中,假交際現象存在得太少了。作為學習的一個過程,機械性操練儘管少不了,但在教師的潛意識裡,幾乎沒有機械性操練與實踐性操練,交際、準交際與假交際的概念區別,是否有資訊差對他所組織的教學活動的實施沒起多大作用,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不管是多是少,有人舉手就好——不注重學生的參與面。
小學英語開設的校際間的條件有所差異,主要表現為班額的大小。小班化英語教學為先進的有能力的學校所看好。但對大多數學校來說,大班額還是個比較現實的特點。而一個專職的小學英語教師要負責的有近二百個學生,甚至更多。在英語課堂上,一方面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已有所體現。對此,教師採取的態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壞是好,有人舉手就是好。這種不積極的態度將導致兩極分化更加明顯,這樣就有悖於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具備的第一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作為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關心愛護所教的每個學生,尤其關注後進生,不管是什麼型別的課,教師應默默地承諾:讓每個學生得到均等的機會,讓他們不斷地發展。
我堅信:只要人人都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充滿希望,積極求索,認真反思,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將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反思最新5篇2
英語是一門國際的通用語言,小學英語教學也就成了熱門的話題。英語教學在很多時候都要經歷考試,因此很多學生都被考試壓的喘不過氣來,而小學教學則擁有了這個優勢,從小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但身為教師,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學。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我就有了以下的反思。
一、反思學習的環境
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教室要整潔、優美之外,教師要營造一個輕鬆而又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以平等、誠摯、友善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全面關心學生,不僅關心他們的智力發展,而且還關心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生活習慣,將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的發展,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教師瞭解學生,發現他們的特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對學生來說,他們就會主動接近教師,擁有自我表現的衝動和慾望。也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濃烈。在學習My family這課時,我在匯入部分則用了歌曲“Boy and girl”。讓學生一開始就對學習產生興趣,沒有壓卷感,自然而然學起來就輕鬆很多了。
二、反思學生
教師就像是導演,而學生就是演員。一部電影是否能成功上演,演員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如此,學生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態、匯入方式等形式,學生是否能接受。同時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否喜歡,這些都是要及時考慮的問題。在教學結束後,反思學生是否積極的參與學習過程?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沒有發展?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有必要經常走近學生,不斷與學生溝通,這樣才能使課堂形成富有情趣的、精彩紛程的教學過程。所以說,一堂課的成功於否不在於自己設計的有多麼的精彩,同時還取決於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程度。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更加要反思我們的學生。培養自己和學生的情感,多多瞭解他們的生活。這才能上好一堂滿分的課。
三、反思教材
在英語教學中,教材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塊內容。特別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影響整堂課成功於否的重要因素。在課前就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我的教學過程。為什麼要讓學生做這樣的活動等等。反思自己所定的教學目標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點,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對於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班級就要有不同的目標,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與能力都存在差異,比如:有的學生記憶能力強,學習單詞的速度就很快,有的學生上課活潑好動,但他的紀律性不強。這就要求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適時調整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做到及時地、有效地反思,全面的分析教學過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反思最新5篇3
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喜歡不同類別的教師。而就我們的英語教學,我們的學生喜歡怎樣的教師呢?回答肯定是各種各樣的。而很多共同的就如老師的愛心,耐心,責任心等等幾乎是共同的。在對特定英語教師的評價中,特歸納幾點,如下所述:
1、有著過硬的語言素養
英語老師必須有著過硬的英語基本功,語音語調的純正,很強的英語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以及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等等。只有在自己專業領域內紮實了,才會更能引起學生的尊重,才對學生更有說服力。在聽課的老師中,如顧老師,她本人的英語基本功底就不錯,英語聽說讀寫樣樣精通,給同學和聽課老師震撼的感覺。所以,作為專業老師,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學好專業語言知識,提升自己的語言素養,不放鬆對自己英語專業的要求。
2、有著多種能力的個人素質
英語教學,尤其對於小學、初中的英語老師來說,除了需要專業水平的過硬,另外,也需要一些其他為教學服務的能力。例如,能夠演唱英文歌曲、誦讀節奏鮮明的英語兒歌或詩歌,能進行簡筆畫勾勒圖片內容,編排英語課本劇或童話劇等,這樣多才多藝的老師,也是學生心中的所佩服的英語教師。那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增加學習,提高自己多方面的修養。
3、有著精湛的教學藝術
現在的學生,其實都很能評價老師的教學活動或教師的教學水平。這位老師不能教書,那位老師挺會教,這樣的簡單評價,在學生之間幾乎常常會議論。所以,教師要給自己壓力,不斷充電,多學習,多反思,多實踐,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得到提升。這樣的老師,同樣也是學生最為愛戴的老師。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透過自身的積累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或風格,這也很重要。
再回顧我們五位英語老師的課堂以及老師的表現和學生的評價,再這方面,我覺得仍舊需要努力,包括我自己,也做得不是很完美,努力使自己的人與課都能得到學生的喜歡,也是我努力的一個方向。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反思最新5篇4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許多需要重複練習的單詞和對話,在反覆練習運用中積累成語言。但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只為操練而存在的課堂活動,偏離了語言教學的本質。筆者就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一些虛假現象作了分析,並提出一些對策。
一、評價語失真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是有優劣之分的,可教師並不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good”成為了人人適用的公式化的評價語。這種現象在學生讀新單詞時特別明顯。在檢查學生的發音時,教師喜歡用開火車的形式,即豎排或橫排為單位,學生依次讀出這個單詞。學生髮音的同時教師也逐個地將“good”送給每個朗讀者,似乎每個學生的發音都很好,其實這中間是有優劣之分的。也有的教師是將單一的“good”換成“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但也是如出一轍。為了追求課堂的快節奏,教師往往等學生一念完就將“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等評價語不假思索地快速報出,甚至次序都沒有變化。“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成為檢查發音的公式化的評價語。
評價要具備真實性,而真實的價值判斷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學生的真實表現來考查學生進步情況(Arnold,1999)。不真實評價的後果是:
(1)評價語表面化,簡單化。不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相對應的評價,缺乏真實性。
(2)重複的統一的評價語不能起到引導或激勵學生的作用,評價語缺乏明確的區別性。不同層次的學生無法根據教師的評價正確評估自己。
如果我們放慢節奏,就能比較出學生髮音的不同,或發現學生回答中的優秀表現,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因此,對於檢測學生的發音,我們也可嘗試總體評價。例如,在學生逐個發音後,由教師挑選出發音最好的學生,這個學生將作為全班的領讀者領讀單詞。這種“學生教學生”的方式非常受學生歡迎。被選中的學生自然會產生被教師欣賞的成就感,從而更加喜愛這門課;而沒有被選中的學生出於對被選中學生的效仿或羨慕將學得更加認真。
二、對話操練失真
為了在操練對話時鼓勵學生大量地說和練,教師往往採用比賽的方式。教師的比賽規則設計已經走進了練習說話的誤區,學生只是為了練習而說,並不是在為實際運用而說。這樣做的後果是:
(1)重片語輕句型,重心放在練片語,偏離了練對話的原始目標,沒有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2)只追求表面熱鬧的課堂氛圍,過分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對話操練的實效。
(3)沒有提供給學生一個真實對話的情境,學生不能將課堂所學活用到實際中去。
我們應當使對話操練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即對話“生活化”,提供學生一個真實表達自己的平臺。這樣,學生在課後仍然可以用課堂句型進行交流,最終達到“學以致用”。在請學生表達時,如果始終以歡迎的態度來迎接學生的自由表達,教師將很容易聽到學生真實的想法和交流,當教師聽到好句或有新意的句子時,可由全班齊讀一遍,這樣做肯定和鼓勵了那位同學,對其他學生也是莫大的鼓舞,會有更多的學生希望說出好的句子,這樣做將使全班學生積累起許多好的句子。
三、師生交流失真
在師生對話交流中,教師單方的意願有時被強加於學生的身上,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學生被迫服從。學生的話語並非真實想法,出現了師生交流失真現象。
當教師將著眼點放在“教”而非學生的“學”時,教師往往不自覺地將自己置於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跟著教師走。師生交流失真現象出現了,後果是:
(1)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長久下去教師將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如果學生總是在教師追問下回答,會造成學習的焦慮或逆反心理。
(3)師生互動困難,學生對自己的表達缺乏信心。
如果語言學習過程反覆將給學習者造成焦慮,並形成一種恆定心理,這會對學習者的語言學習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Arnold,1999)。外語教學的最大困難在於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有限,對於小學生更是如此,學生普遍存在膽怯心理,此時,教師應設法給予學生鼓勵和安全感(劉霞,20xx)。師生交流應平等坦然,使學生願意開口,不怕開口。教師應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追問,以免造成學生不利的負面情緒。
在另一個案例中,學生不知自己的hobby,可能是表達有困難,也可能是怕回答不好,於是被教師強加了一個並不是學生真實的hobby。其實此時可以讓學生說中文,由教師幫助其翻譯成英語。教師還可以反問其他學生“I don’t know what his hobby is?Who can tell me?What is his hobby?”對於師生交流中,學生回答出乎教師意料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猜測,再予以幫助或以此作為課堂的轉折點,引出下面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堅定真實交流的信念,處理課堂中師生交流的意外情況。
課堂教學失真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教師將著眼點放在教材的“教”,而非學生的“學”和“用”。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失真現象,教師應認識到這些現象的危害,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突破原來的教學習慣,力求語言教學的真實性,以平等坦然的態度迎接學生真實的語言表達,營造生活化的真實英語交流氛圍。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反思最新5篇5
為了充分發揮資訊科技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需要將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程進行整合,將課程內容、人力資源、資訊資源和資訊科技充分地整合起來,打造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本文對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實踐進行了反思。
1.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含義
1.1現代資訊教育的重要特徵
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資訊教育不再將計算機作為簡單的教學內容呈現工具,而是要將計算機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發工具。現代資訊教育具有多種多樣的現代化技術,能夠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和超文字連結還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解答學生的疑問,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性。
1.2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含義
小學英語教學的教育目的是讓小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將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整合起來,也就是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充分利用現代化裝置和資訊技術,將其與課堂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激發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要求
將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整合的根本目的在於更好地完成小學英語的教學任務,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各種優勢,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更加豐富、新奇和有效。
2.1促進小學英語教學與網路技術和多媒體的整合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不應該僅僅將資訊科技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其技術還應該成為課堂重要的教學因素以及學生的學習物件,要真正做到二者的整合就應該透過資訊科技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透過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更加便利。
2.2二者的整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小學英語教師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首先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全面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包括瞭解資訊科技的相關知識,能夠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教師需要具備資訊裝置的應用和操作能力,還要能夠整合、選擇和創新資訊資源。小學英語教師要能夠選擇和最佳化各種新型裝置,並採取合適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資訊科技。
小學英語教師還要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以課程內容、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為基礎,使資訊科技能夠更好的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並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教學特長。
3.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
本文主要從小學英語的英語單詞教學、英語課文教學、英語複習課程教學和英語課堂遊戲四個方面闡述了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在這四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中應該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作用。
3.1在單詞教學環節中實現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整合
單詞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性特徵決定了其喜愛新鮮事物,不喜歡枯燥、重複的學習內容。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單詞教學時要儘量避免枯燥的單詞記憶,以免讓小學生感到厭煩,影響課堂的效率。
透過資訊科技可以幫助小學英語教師更好地進行單詞教學,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透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英語單詞,並配以色彩鮮明的實物圖片、標準的英語讀音甚至英語影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筆者會將每個單元的單詞表製作成一個PPT,每一個單詞都用鮮豔的顏色標示出來,並配以實物圖片和準確的發音,讓學生看圖片、聽讀音並進行跟讀。當學生學會一個單詞之後筆者還會對該單詞進行擴充套件教學。例如江蘇譯林英語新教材中“clever”這個單詞,由於該單詞比較抽象,筆者就在該單詞的PPT頁面上畫了一個“聰明的一休”這個形象,再配上“clever”的標準發音,讓學生跟著圖片的閃動進行跟讀。當學生掌握“clever”這個單詞之後,筆者又提出“clever反義詞是什麼?”進而再點開PPT畫面上的反義詞連結,連結到“foolish”這個單詞的學習。這樣的單詞學習方法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聽、看、讀的能力,培養學生標準的發音,並且透過動感的節奏、鮮豔的顏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強化學生的記憶。透過資訊科技能夠極大地拓展英語單詞教學的課堂容量,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
3.2在課文教學環節中實現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整合
傳統的課文教學環節往往是教師先對課文進行範讀,再讓學生進行跟讀,由於課堂教學但形式比較枯燥,學生很容易感到厭煩,學習效果得不到提高。
透過資訊科技可以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自主化、多樣化的進行呈現,並透過圖文並茂的方式來降低小學生的認知難度,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江蘇省譯林小學英語新教材6AUnit1“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教學,筆者就將課文內容與資訊科技整合起來來開展教學。筆者採取了一邊逐句朗讀課文,一邊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情節片段的形式,讓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感受,並將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透過觀看多媒體圖片來理解課文的意思,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表現出對該故事強烈的好奇心。在學生朗讀環節,筆者先讓學生自由的朗讀課文,之後再逐一播放剛才的多媒體畫面,讓學生根據每一幅畫面來描述一個課文情節,最後讓學生透過看圖說話的方式完成課文的朗讀。
3.3在英語複習課程教學環節中實現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整合
複習課是小學英語學中一個重要的課型,能夠幫助小學生鞏固英語知識,形成良好的複習習慣。然而傳統的英語複習課的教學效率並不高,這是由於小學生往往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而對已知的事物都不再具有好奇心,課堂參與程度不高。運用資訊科技可以加快複習教學的教學節奏,並在複習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進行鍛鍊。
例如筆者將江蘇省譯林小學英語新教材6AUnit3的單詞製成一個PPT,每張圖片都包含著一個單詞的基本資訊,或者是實物畫面,或者是內容提示,讓學生說出對應的單詞。筆者還採取了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來參加看圖說單詞比賽,看哪個小組的學生說得又快又準,使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鞏固對已經學過的學習內容的印象。
3.4在英語課堂遊戲環節中實現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整合
課堂遊戲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技術可以極大的豐富遊戲的內容,是課堂遊戲與英語知識更好地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利用Author ware等軟體開發新的課堂遊戲,不斷給學生帶來新奇的遊戲體驗。例如在譯林英語新教材3A Unit1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主要人物,並根據不同的情境與周圍人打招呼,筆者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學生能夠拖動遊戲人物來到不同的場景中,並遇到不同的人物,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的說出人物的名字,並和不同的人物打招呼。學生對於這個遊戲非常感興趣,失敗的學生還要求反覆玩這個遊戲,直到全部答對為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結語
透過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更改變了小學英語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課堂節奏更加活潑,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更高。教師要充分利用資訊科技,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小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愛雲.將趣味遊戲活動置於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寧夏教育科研.20xx(01)
[2]劉凱國.現代資訊科技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的思考與實踐[J].陝西教育(教學版). 20xx(03)
[3]律美鳳.身臨其境樂在其中——讓情境教學走進小學英語課堂[J].學週刊.20x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