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啟用表現欲,適應新課改

啟用表現欲,適應新課改

啟用表現欲,適應新課改

  新的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面對突如其來的課改,我們的載體——學生或如魚得水,或有些盲從,而那些本來就性格內向,不願表現自己的“不合作”的一群,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對教師來說更是嚴峻的挑戰。那麼,教師應如何迎戰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對學生表現心理障礙進行診斷,然後對症下藥,啟用表現欲,更好地適應新課改。

  首先談談學生表現心理障礙問題。

  學生的表現心理障礙,是指在某種環境下,心裡通道受到某種阻礙,相應的表現欲受到抑制,從而使內在的心理意向不能及時轉化為外顯的行為方式。表現在學生身上可以分解為以下四種:

  1、缺乏自信,害怕表現不佳,有損自己的形象,從而產生自卑,因而少說為佳,寧可沉默。

  2、怕因己誤人。俗語說,別佔著茅坑不拉屎。自己可能不能充分表現自己,若爭強好勝,不但不能很好表現自己,反而因此而耽誤別人表現的機會和學習研討的時間。

  3、“槍打出頭鳥”思想嚴重。有些學生誤認為表現是出風頭,不敢輕率發表意見。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麻木思想。認為自己的地位無足輕重,表現與否無關緊要,不在其境,自然不會關注“政事”,所以也就不愛表現自己。

  那麼,教師應如何啟用學生表現欲呢?

  首先,目標激勵,啟用自信心

  大家都知道曹操“望梅止渴”取得勝利的典故,我們也不妨引為借鑑。每個官兵都很渴,每個學生也都很想表現自己。前面有梅,大家會抱定希望,把“渴”與“梅”兩個意向結合起來,朝著既定目標前進;而學生把“希望表現”與“現實表現”結合在一起,也會產生“望梅止渴”效應---------為了表現而表現。當然,教師不能完全學習曹操,要真正給學生“梅”,即給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得到的“梅”,學生嚐到了目標的獎勵,會大大增強自信心。

  其次,心裡測試,啟用激動感

  我們也不妨用典故來分析。韓信“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之論斷包含著心理戰術。教師也可擺幾次“背水陣”,如: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某項學習任務,若完成可以給學生強烈的震撼,他會激動不已,這是心理測試大關,它的表現欲會大有進展。

  最後,仍要排名,啟用競爭心

  我國許多專家、學者乃至教師,在新的課改理念下都摒棄了“排名”,但筆者不願苟同。俗話說的好“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學生評價仍要排名,它可以激發學生鬥志,培養學生競爭心,只不過排名要有方法。河北電視臺《激情久久》給了我們啟示:“今天我最紅”欄目排了名,“我”紅在了某一方面;“超級寶寶秀”欄目排名出了“漂亮寶寶”、“可愛寶寶”、“愛哭寶寶”、“超級寶寶”……我們教學中,也應學習這一排名方法,如“愛動腦狀元”、“作業工整冠軍”、“善辯將軍”、等等,這樣的排名有何不好?對學生表現有有什麼不利嗎?所以筆者認為,排名仍可去,他會使學生表現更有激情,擴充套件開來,更會“激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