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數學課要關注學生的發展

數學課要關注學生的發展

數學課要關注學生的發展

  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說明“支點”非常重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使學生更快的進步,全面的發展,也必須給學生一個“支點”,那就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在對學生賞識中給學生進步的“支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情景創設,讓學生願意盡力知識的形成過程。

  單純的課本知識枯燥乏味,再加上老師喋喋不朽地講解,學生很難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如果老師巧妙的運用教材,創設情境,就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這節課時,一上課我讓學生找身邊哪些物體的平面是我們學過的圖形,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接著我又出示兩個班的衛生區的平面圖形,一個長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猜哪個班的衛生區大,學生的情緒調動了起來,使他們感受到“用數學”的實際意義。從而更好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

  二、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數學課中有許多知識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這些內容教師切不可包辦代替,更不能草草了事,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做一做,與同伴交流,從中探索發現規律,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能力,在交流中學生能展示自己的才華,鍛鍊自己的思想表達能力,並理解同伴的描述,享受學習中的快樂。

  在教學“把長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麵積有什麼變化?”一題時,我沒講解,學生先是猜想,然後畫圖,接著個別學生從學具袋裡拿出長方形框架進行操作,後來有幾個學生拿出同樣的框架,一個拉成平行四邊形,一個不動,重合在一起比較,結論馬上清楚了。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比老師講印象更深刻。

  再如教學思考題:早晨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跑步,爸爸跑的路程比小明的2倍少20米,比2倍多10米。小明和媽媽誰跑的路程長些?此題出示後,同學們立即思考起來。因為題目有一定的難度,他們採用了畫圖、假設等多種形式展開了討論,教師像開了鍋,學生異常興奮,大膽向老師和同伴傾訴自己的心聲。這種開放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親身參與,獨立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獲得對數學的.理解,發展數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適時的表揚,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表揚要在細緻之處見真諦。善於在平凡之處找出不平凡,挖掘不明顯的優點加以讚揚,讓學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才能強化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比如,一個平時學習較差的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就可能成為這個孩子這節課學習的動力。學生的一個小小的進步,能得到老師的賞識,他們會很激動。老師尊重了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情感,和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才會樂學、會學,效果才會更好。

  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以“尊重”為“支點”,既能增強學生自我約束力,又能調動其自身向上的因素,有利於學生更快地進步,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