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精選8篇)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精選8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貫徹“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教育理念和體現“數學教學主要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的教育思想。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節課的重點我確定為:掌握角平分線性質定理,而難點確定為角平分線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的準確表述與證明。

  為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問題——啟發式教學法,透過設計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引領學生自己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推理驗證,思維展示等操作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及其探求過程,在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最終能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總的來說,整節課的設計有理有法有據,既遵循了新課標的理念和學生的發展特點,又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理解、掌握、運用知識的同時,培養和提高了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到教學實施,再到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我覺得本設計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亮點:

  1、 教學設計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及其探求過程。

  2、在教學中以問題引領學生活動,在學生活動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節課在教學實施中,透過教師問題引領,啟發誘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互動討論等一系列活動,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分解、突破了難點。

  3、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在實際教學中,還要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努力讓學生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化,最終實現學生的“樂學”。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 篇2

  《角平分線性質》這節課的學習,我主要採用了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親自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知識、方法去探索與發現等式的性質,使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抽象的數學定理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透過教師的引導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獲得新知,使學生的學習變為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同時讓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思想和方法,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為學生今後獲取知識以及探索和發現打下基礎。

  回顧本節課,我覺得在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把握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本節課在授課開始,讓學生回顧用尺規作圖畫一個角的角平分線,為本節課學習角的平分線的性質作鋪墊。活動一中,充分發揮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並把實圖抽象成平面圖形畫出來,起初畫圖時,學生畫得千奇百怪,有的把他撕的紙的大小原封不動的畫了下來,有的又把直角畫在角的平分線上了,並沒有達到我預想的結果,透過提示,有些同學畫出來了,但又忘記標直角符號。我想:出現這些問題,首先是要抽象出這個模型來確實有點困難,其次我在讓學生剪下這個角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學生剪下來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下一次可能直接剪一個三角形,把其中一個角對摺,可能要好些,但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問題。因此在這裡浪費的.時間多,導致後面沒有充足的時間來證明此性質。

  在授課過程中,我對學生的能力有些低估,表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大包大攬,沒有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在教學中總是以我在講為主,沒有培養學生的能力。對課堂所用時間把握不夠準確,由於在開始的尺規作圖中浪費了一部分時間,當然這一環節時間的浪費與我講授尺規作圖的方式不夠合理是分不開的,以至於在後面所準備的習題沒有時間去練習,給人感覺這節課不夠完整。再就是課堂上安排的內容過多,也是導致前面所提問題的原因。這也使我注意到在授課內容的安排上不應死板教條,而應根據內容和學生情況進行更合理的配置。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 篇3

  角平分線教學反思—本節課我本著學生為主,突出重點的意圖,結合課件使用。在角平分線的畫法總結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透過對比平分角的儀器的原理進行作圖,為了解決角平分線的性質這一難點,我透過具體實踐操作、猜想證明、語言轉換讓學生感受知識的連貫性。

  其次,從教學流程來說:情境創設———實踐操作———交流探究———練習與小結———拓展提高,這樣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想與做中感受和體驗,主動獲取數學知識。

  再次,瞭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注重了學生的反饋,是成功的前提,在第一個班上課時,教學設計中高估了學生,沒有安排“點到直線的距離”的複習,在學到“角平分線的性質”時,發現學生對“點到直線的距離”及結合圖形用符號語言表示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知識相當陌生,於是匆匆給學生補充了相關的內容,從學生的練習看,有相當多的學生在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證明時,漏寫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垂線段垂直兩邊的條件,只能透過不斷強調來糾正學生的問題。吸取在這個班的教訓後,在對第二個班的教學前,我對原來的設計進行修改,在新課前補充了“問題1:什麼是點到直線的距離?請畫圖說明。”,在角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索後補充了“應用性質的書寫格式”“強化鞏固:判斷”的內容。儘管第二個教學班的整體素質不如頭一個班,但實施補充修改後教學方案後,第二個教學班學習還比較順利,在證明中出現漏寫條件學生很少。可見,不管用什麼方式教學、如何設計,都要了解學生,因材施教是教育的靈魂。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 篇4

  教學時,主要運用啟發式教學,採用“實驗——猜想——驗證”的課堂教學方法,適時啟發誘導,讓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與習慣。學生初學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容易將角平分線上的一點到這個角兩邊的距離誤認為過這點垂直於角平分線的垂線段。因此在教學中應首先讓學生透過畫三角形紙片的摺痕來充分認識這一點。學生往往不能正確區分出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因此要透過分析定理的題設和結論幫學生正確認識。學生習慣用於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注重利用剛學過的定理來解決,這實際上是對定理的重複證明,這一點在教學時要注意。

  透過這節課,感覺自身的課堂教學還有很多地方有待於改進和完善。尤其是對課堂語言的錘鍊,不僅僅是表達清楚,更要言簡意賅,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還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應停留在口頭上,還要在實際操作時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 篇5

  上週我的公開教學課是角平分線的性質與判定,課後我感到很糾結。

  作為公開課,這節課顯然是不成功的,首先教學任務沒完成,學生未進行充分課堂練習。其次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討論不充分,課堂靜多動少。再次,為使公開課更像公開課,我依然有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痕跡。最後,對學生學情分析不夠準。

  在教學設計上我還是用了心的,這節內容分為兩部分:性質和判定,每部分又細化為幾個有層次的問題,旨在透過問題引領,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在整節課中學生也做到了認真看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遇到困難再討論。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我預計學生二十分鐘能完成,但學生四十分鐘才完成學案自學內容,而學生始終在不停的看、寫。學生在最後部分沒來得及充分討論和展示就被我一拖而過。新課堂理念注重尊重學生思維,前半堂做得還不錯,這時我顧不上了,畢竟離我的目標太遠了。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我認為除了對學情分析不準外,更大的原因是學生根本沒預習,這就是我的糾結所在,把學案預先發下去,讓學生預作,或許能使課堂流暢,容量增大。但讓學生什麼時間?自習課,鞏固練習時間還不夠,課餘時間,在我校學風還不是太好的情況下,擔心學生不能認真預習,最終敷衍了事,又怕與其他作業相沖突。況且對學案上所填內容是不是學生自己思考的或透過消化轉化為自己的結果,我在目前的情況下是不放心的。我不能充分相信學生,怕他們矇蔽了我的雙眼。但是如果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自我閱讀,獨立思考,獨立作業,交流合作等環節,再加上教師的必要點撥,一節課就完了,課堂訓練和拓展延伸便沒時間了。

  課堂怎樣設定學習內容?怎樣處理課堂的動與靜、嚴實與輕鬆、自學與互學、基礎與能力的關係?怎樣處理課內與課外的關係?等等問題,使我迷茫,也許我們都迷茫,但我們不要怕迷茫,只有迷茫了才不至於迷信。只有在迷茫中前進才能探索一條符合我校的旨在提高課堂實效的有效途徑。這需要我們老師共同思考研討和不斷實踐。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採用“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測試”等流程。

  一、重視情境創設,讓學生經歷求知過程。本節課引入問題教學的模式,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積極投入到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中,透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深層次參與。

  二、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課堂教學效益。在學生透過動手實踐、猜想、概括等活動後,用幾何畫板演示角平分線上的點運動時,該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的變化情況,進一步體會變化中的規律並快速反饋出相應的結論,為下一步的命題的歸納與概括、證明奠定基礎。課件的動態演示,對抽象思維能力偏弱的學生有了更好的幫助,有效促進學生從直覺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

  三、注重對學生數學課堂學習過程的評價,儘可能做到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發言。對正確的發言給予真誠的肯定,對不對的意見有意進行冷處理,創造機會讓學生去爭論。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敢說、敢議、敢評。不足是有時過於急躁,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按操作、猜想、驗證、運用的學習過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意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始終圍繞著角平分線及其性質、判定的問題而展開,先從出示問題開始,鼓勵學生思考,探索問題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的理解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

  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整個課堂顯得時間倉促,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定理應用。沒有及時地檢驗學生運用角平分線性質定理進行簡單的推理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假如對本節課進行第二次設計,我想只探討角平分線性質定理即可,而後補充一些例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進行分析和運用,真正的培養學生動手、合作、概括能力,以達到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意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角平分線(一)微課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從回顧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線出發,再透過摺紙探索平分一個角,提出遇到不能對摺的木板或鋼板類角時如何平分的問題,引出角平分儀,進而類比介紹角平分線的作法。對於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究,我是按操作、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進行,先讓學生透過摺紙,提出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思考,作出猜想,然後將它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圍繞著問題而展開驗證猜想,從而得出結論。

  整節課都以學生為主,自己操作、探究、合作貫穿始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的思考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由學生自己去發現結論,學生在經歷“將顯示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從而能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動手、合作、概括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可惜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估計不足,前面探究角的平分線的畫法花時過多,造成後面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究,特別是驗證猜想和歸納結論顯得過於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