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幼兒老師教學活動反思

幼兒老師教學活動反思

幼兒老師教學活動反思

幼兒老師教學活動反思1

  在開展水粉畫活動《彩色噗噗車》活動之前,我首先進行了材料的收集,也就是收集各種各樣的玩具汽車。在收集玩具汽車的時候,我就想到汽車不宜過大,因為孩子的作畫紙只有A3那麼大;汽車的輪胎最好有各種花紋,這樣留在紙上的花紋才會更加美麗。但觀察收集上來的汽車,小汽車的輪胎基本上沒有紋路,大汽車雖然輪胎有紋路,但是又太大,沒有那麼大的顏料盤可供浸染,而且作畫紙也不夠大。權衡以後,我選擇了適合顏料盤的儘量大一點的汽車。調顏料的盤子我選擇了相對較大的花盆托盤。

  在活動中,我進行了講解示範,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活動,沒有任何技能上面的要求,孩子們只需要將汽車的輪胎沾滿顏料,然後在紙上開動就可以了,因此,我的講解比較簡潔,之後就讓孩子們操作了,結果問題出現了。

  1.很多孩子只將汽車的輪胎在顏料盤裡面浸一浸,沒有滾動,因此在紙上出現的紋路就是斷斷續續的,不連貫。

  2.有些孩子的汽車總是在同一個地方開,因此紙上的紋路全都擠在了一起,空的地方很空,滿的地方很滿。

  3.由於孩子面前只有兩種顏色,雖然老師提醒可以走動調換顏色,但是還是有很多孩子只是站在自己的桌子前面沒有走動,因此紙上也只有兩種顏色。

  針對這些情況,我進行了反思,首先我覺得自己沒有進行嘗試,因此忽略了輪胎蘸顏料的要領;其次,自己在示範的時候要求不夠明確,沒有提出小汽車要在不同的地方開;最後就是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小班孩子第二次接觸水粉畫,他們根本不會拿著作品在教室中走動去變換顏色,教師應該自己幫助幼兒調換顏料盤。

  一個看似簡單的活動其實一點也不簡單,只有深入挖掘,積極嘗試,才能夠使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

幼兒老師教學活動反思2

  《麵包房裡的貓》是個語言活動,按照教案的設計,我覺得這個活動上起來應該挺有滋味的。因為這個故事,不僅有聽老師講的,還有請小朋友們想象講述、續編的。可事實上,在組織這個活動時,整個課堂感覺一點也不好。活動中能與老師互動交流的,基本上一直只有兩三個。其他的孩子,我也弄不清是聽了還是沒有聽,是聽懂了還是沒有聽懂,只是呆呆地坐著,或是偶爾來個小動作放鬆了下。真是無法捉摸他們的心思。

  我覺得我已經十分努力地將自己的語言、表情、眼神、動作傳遞給每一個孩子,可是孩子們大都沒什麼反應。他們只是在聽到一些有趣誇張的情節時“嘿嘿”一笑作為回應,其他時候則毫無聲息。在續編故事時,有兩三個孩子有一些講述,接著就幾乎陷入了冷場。任憑我在那兒怎麼啟發,就是沒有下一個回應。

  我感到無比的鬱悶!面對著這些孩子,我也無語了,我看不懂這些孩子,我不知道今天的活動到底怎麼了!我也不知道今天到底是誰出了差錯!

幼兒老師教學活動反思3

  週四我在我班為孩子上了一節《春天來》,本課選自小班第八主題《花兒的世界》,花兒是是春天的象徵,現在正好是春天,透過本課讓幼兒瞭解春天的特徵,本課目標有三條,分別是:

  1、知道春天的特徵,樂於表達。

  2、學習歌詞,感受四二拍的節奏。

  3、參與唱歌活動,大膽為歌曲改編歌詞。

  課後覺得本課的第二條目標應加以修改,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學習歌詞並不能完全讓幼兒感受到四二拍的節奏,所以要修改目標的第二條。本課的過程為:

  一、經驗分享,瞭解春天的特徵

  二、欣賞歌曲、感受四二拍旋律

  三、師幼互動,在兒歌中學歌詞

  四、學唱歌曲,感受春天的美景

  五、大膽改編,嘗試改編歌詞

  六、活動延伸,在生活中踏春

  對於過程我認為過程一孩子都能說出春天的特徵,比如花兒都開了,小草都綠了,效果很好也充分達成了第一條目標,第二步驟應修改,透過上課認為如果單純的讓孩子欣賞歌曲去感受四二拍的旋律,有些難度,他們對四二拍也沒有任何概念,可以邊拍手邊欣賞,這樣更能體現拍子的節奏。第五步孩子說的都很好也為歌曲改編了歌詞,但是應改編後讓個別幼兒上前展示,這個步驟缺少了幼兒單獨的活動。

  在本課中過程和目標基本吻合,在活動過程中應更多的讓幼兒有單獨的自我展現機會,讓他們對本課更加感興趣,在以後的課程中我會更加認真,遵循教案,讓目標過程砸實,給幼兒更多的展示機會,我相信今後的我一定會更加努力把每一節課上好!

幼兒老師教學活動反思4

  記得我們小時候都有很多夢想,想當科學家,想當這個,相當那個,前段時間小朋友的'夢想是當醫生,我還專門給他提供了小醫生的玩具,他們天天嚷著自己是小醫生,給班上這個看病給那個開藥,不亦樂乎。最近小傢伙們的夢想變了,他們要當解放軍,基於這個想法,我設計了《百姓運糧》這一戶外遊戲。果然,過小橋,走木樁,鑽山洞,不管運糧的路上有多麼艱辛,小傢伙們還是勇往直前,因為在不遠的根據地,解放軍叔叔們正等著他們成功地將糧食運到呢!

  在成功運糧之後,我設計瞭解放軍叔叔感激百姓,送西瓜給他們,這無疑讓小朋友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於是更願意將這份獎賞帶回去,為了增加難度,在回去的路上讓敵人這一元素參與進來,於是驚險刺激之餘,小朋友更想要保護好自己的西瓜。

  成功之後,大家一起切西瓜慶祝,於是以遊戲“切西瓜”結束本次活動。

  這節活動課很大的一個不足就是角色沒有分配好,老師既要做解放軍阿姨,又要當突然出現的敵人,於是老師成了最忙的那個人。其實解放軍、敵人完全可以找4個幼兒擔當。雖然不能當百姓經歷運送的過程,但是還是可以參與到遊戲中,體驗遊戲的樂趣。

  其次是時間關係,最後的切西瓜遊戲沒有進行,而只成了空想。

  這讓我更加意識到以後戶外遊戲活動的成功需要將各個細節設想清楚,考慮周全。

幼兒老師教學活動反思5

  “蛤蟆種瓜”是一個小班的語言活動,是關於有一隻蛤蟆想自己種瓜的故事。

  活動一開始我就拿來了哈密瓜給寶貝們看看,引起他們的興趣,因為實物感知最適合小年齡的幼兒。起初我還擔心寶貝們蛤蟆和青蛙分不清楚,所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寶貝們說說蛤蟆和青蛙的區別。壯壯一聽,胸有成竹地說:“蛤蟆是身上有很多點點的,青蛙沒有點點。”聽到壯壯寶貝的話,真讓我吃驚,看來這小傢伙們懂得還真不少啊!寶貝們的興趣被成功吸引!第一遍聽故事了,要求寶貝們透過聽故事後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有:說說故事的名字?蛤蟆見種子沒長出來他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麼?他是怎麼說的?等等。結果有些問題孩子們答不上來。沒關係,那就帶著問題進入第二遍故事吧!於是我事先提出要求剛才的問題仔細聽,故事聽完了誰能回答出來誰就是小耳朵最靈的寶寶!我在講第二遍故事時根據掛圖,讓幼兒邊看掛圖邊聽故事,這樣,寶貝們帶著我的要求來聽故事,更加深了對故事的印象,效果明顯比第一次回答問題要好得多!

  綱要中指出:在語言活動中要讓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建構者,我們就應該為幼兒創設敢說、願說、會說的語言環境和交流與表達的機會。今天的語言活動中,由於我事先準備好了哈密瓜等教具,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很好的促進了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良好的傾聽能力,也同時讓小朋友們知道了種瓜的不容易及要愛護糧食等多方面的知識促進。

  自評:我覺得本節課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充分的提高了幼兒願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校生領悟一個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的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小結:節約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幼兒透過本次活動認識到了種瓜的辛苦,希望孩子們以後不浪費,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種食物。

  思考:一開始想想把提供的幾種瓜放在活動前展示,可是又怕孩子們的注意力會一直放在幾種瓜的身上,所以,把介紹瓜放在了活動的後面,活動結束後發現用掛圖講解時,孩子們注意力還是不能完全集中,所以想想是不是應該把介紹瓜放在活動前會更引起幼兒的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