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誠信是金教學反思

誠信是金教學反思

誠信是金教學反思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我們該怎麼去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誠信是金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誠信是金教學反思1

  《誠信是金》這一課的主題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行為。

  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在發展,一些道德觀念卻發生了第三次轉型。這些都影響著我們的孩子們的思想和行為。許多孩子對別人誠實的行為視而不見,對自己不誠實的行為習以為常。當前,在一些地方,人們不守承諾,欺騙欺詐等不講誠信現象屢屢發生,這些社會不良現象也侵蝕著學校校園,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負面影響。本單元重點就是針對這一情況對學生進行誠實守信教育。要在品德課上引導孩子學會正確、幸福地生活,品德教師也面臨著艱鉅的任務。那麼在課堂上,我透過正反兩方面事例對比讓學生討論,並在此基礎上認識到誠實守信帶來的好處,不講誠信帶來的危害。接著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存在的不誠信行為,及這些不誠信行為帶來許多不良後果,從而認識到赤小豆重要,學習自評互判,明白踐約守信就在點滴小事中。在活動中創造一種寬鬆、和諧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時啟發學生自己評價自己。

  誠實的話題源遠流長,不可能一節課就談得完,覺得這節課沒有把誠實的含義挖掘透,或者說還沒有很好地滲透“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觀念,這是本節課上下來的遺憾之處。

  誠信是金教學反思2

  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兒童只有在真實的生活中感受、體驗,才能領悟到誠實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誠信是金》一課中,我注意指導學生,以少的時間,精的內容,活的形式,形成學生主動把握,快動思維,靈動氛圍的良性迴圈圈。以“活動”貫穿始終,在活動中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對於小學生來說,生動形象的道德教育情境是其產生情感體驗的土壤。因此,我注重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來使學生“動情”。 倡導在活動中發展,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活動過程應更多的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使學生體會和認識:在社會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誠實,不僅給當事人造成直接的傷害,而且也使整個社會失去安全感,人與人失去最起碼的信任,受傷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雖然誠實有時候吃點小虧,但是對你,對我,對大家,對社會都有好處。這就對學生的實際生活起到了指導作用。

  總之,品社課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時啟發學生自我評價。只有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充分感悟、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誠信是金教學反思3

  怎樣激發學生對思品課的興趣,完成好思品課指導學生“知、情、意、行”的任務呢?透過實踐,結合《誠信是金》這一課,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最佳化課堂結構,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誠信是金》一文時,先讓學生閱讀《廢石》的故事,讓學生分析誠信的`含義。然後進一步讓他們受到“誠實守信是做人之本,既可以顯示個人的高度自尊,又可贏得他人尊重”的正面教育,樹立“誠實守信”的人生座標。最後,讓學生聯絡實際,說說自己與周圍人在這方面的表現,表揚先進,激勵後進,在認知、行為上起到指導作用,把“誠實守信”的德育目標落到實處。

  二、培養參與意識,允許“百家爭鳴”。

  在教《誠信是金》一文時,讓學生討論“小節無害論”時允許“百家爭鳴”,因為只有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真實看法,才能瞭解他們想些什麼,需要什麼,才能在教學中“對症下藥”,那種“一呼百應”的局面有時往往會掩蓋住學生思想成長的火花。透過“百家爭鳴”的討論,引導學生糾正不成熟的偏激的觀點,學會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各個側面,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

  三、重視真實教育,做到以理服人。

  在《誠信是金》一文中,學生提出了“在現實社會,老實人往往會吃虧”的觀點,並舉出事例說明,面對這種情況,既不能避而不談,也不能斥之為“無理取鬧”,而是正視事實,肯定這位學生說的是真實情況,也肯定他愛動腦筋,積極參與,但要告訴他:現實中,誠實守信的老實人更能贏得他人尊重,失小利而得大成,並發動學生收集誠實守信使人獲益的事例,以大量的事實來證明。透過真實教育,讓學生心悅誠服,思想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