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數列求和教學反思範文

數列求和教學反思

數列求和教學反思範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列求和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數列求和教學反思1

  針對數列問題的考試重點及學生的薄弱環節,《數列求和》的系列專題複習課《數列求和1》的教學重點放在了數列求和的前兩種重要方法:

  1、公式法求和(即直接利用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進行求和);

  2、利用疊加法、疊乘法將已知數列轉化為等差數列或等比數列再行求和。

  從實際教學效果看教學內容安排得符合學生實際,由淺入深,比較合理,基本達到了這節課預期的教學目標及要求。結合自我感覺、工作室評課、學生反饋,這節課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個優點。

  1、 注重“三基”的訓練與落實

  數列部分中兩種最基本最重要的數列就是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很多數列問題包括數列求和都是圍繞這兩種特殊數列展開的,即使不能直接利用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公式求和,也可根據所給數列的不同特點,合理恰當地選擇不同方法轉化為等差數列或等比數列再行求和。因此上課伊始做為本節課的知識必備,就要求學生強化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記憶。其次本節課充分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並且透過典型例題使學生體會並掌握根據所給求和數列的不同特點,分別採用疊加法或疊乘法將所給數列轉化為等差數列或等比數列再行求和的基本技能。

  2、 例、習題的選配典型,有層次

  一方面精選近年典型的高考試題、模擬題做為例、習題,使學生透過體會和掌握,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另一方面結合學生實際,自行編纂或改編了一些題目,或在原題基礎上降低了難度,設計出了層次,或在學生易錯的地方設定了陷阱,提醒學生留意。同時所配的課堂練習也充分注意了題目的難易梯度,把握了層次性,由具體數字運算到字母運算,由直接給出數列各項到用分段函式形式抽象表述數列,由單一方法適用到能夠一題多解等等。

  3、 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有預見性,並能有針對性地對症下藥進行設計

  對於直接利用公式求和的等差數列或等比數列求和問題,預見到學生的關鍵問題應該出在搞不清求和的項數上,因而在求和的項數上做了文章,有意設計了求和而非求,並且透過這兩道題特別強調了算清項數、如何算清項數等問題,抓住了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軟肋。

  4、 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到了學生的反應和狀態

  在解題教學中比較注意啟發引導學生,透過自然習得,從而順理成章達到水到渠成。從題目的設計到解題思路的分析都考慮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從具體到抽象,通常是把問題擺出來、提一句、點一下,儘量不包辦代替,努力引發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比較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同時注意透過多種途徑,多種角度,一題多解解決問題,杜絕直接把結果強加給學生,使學生不知所云。

  當然這節課的教學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兩點。

  1、對於基本公式的掌握仍需加強落實部分同學公式的.記憶仍成問題,本以為課上可以一帶而過,不成想主動舉手、信心滿滿、自以為可以完美表現的同學站起來仍然把等比數列的公式說錯了,可想而知其他同學的情況了,恐怕也不容樂觀,可見連基本公式的強化記憶都是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加以督促的。

  2、由於課堂時間容量的限制,學生們的思維活動展現得還不夠充分,問題也沒有完全暴露出來。

  數列求和教學反思2

  高三複習課以其龐大的容量讓奮戰在一線的老師們吃盡苦頭,每位老師都有課時拮据的感嘆!而資料中涉及的知識和原有內容衝突時,學生無所適從,參與探究獲得知識的機會偏少,老師傳授總顯得相當匆忙,課堂更多成了教師的表演與獨白,每當我反省學生究竟學會了那些東西時,總會汗顏;課程是按時完成了,但其有效性有多少?該讓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在探究中體驗知識的聯絡,那怕一節課只學會一兩種題型的解決策略,也比滿堂灌,最終什麼都沒學到強多了。而資料中涉及的知識和原有內容衝突時,學生更是無所適從,如何把資料和課本更好結合,則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重視的。

  在《數列求和》的內容中我最初設計了兩課時,講分組求和法、倒序相加法、裂項相消法,並引申出求通項公式的迭加(乘)法,乘比錯位相減法,並補充求通項公式的待定係數法。當我重新審視教學設計和資料時, 發現資料中的裂項法和拆項法與我前面所講的有衝突,如何能減小衝突,且多留時間給學生思考 ,取得更好的效果,於是決定改變資料教學內容,裂項法是重要的求和方法,不僅滲透了化歸的重要思想,而且也是高考的熱點問題,從最簡單的題目入手,循序漸進,或者會有不可估計的收穫吧…

  數列求和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高三總複習衝刺階段的複習課,為了更好地將知識點連貫起來,對數列及其求和問題有一個更深的認識,首先展示了2015年的高考大綱中對數列問題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讓學生知道數列問題在高考中考什麼,怎麼考。它規範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教學目標的出示有助於引導學生明確本課時的學習任務和要求。

  同時將歷年高考中出現的典型問題作為例題進行展示,為的是讓學生充分把握好數列問題的難易度,做到心裡有底。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並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例1中運用的分組求和法和例2中的裂項法,從學生課堂反饋來看掌握較好,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例3所涉及到的錯位相減法顯然難度有點太,學生完成起來有點困難。

  梳理歸納環節上,總結反思了每道例題的出題意圖,意在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習慣,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清楚高考中每一道題都有它自己的考察方向。激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最後的衝刺複習中去。

  目標檢測部分,意在將本節課的重點做一個重溫,兩道練習與例1和例2是相對應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一定要掌握本節課的重點。

  本節課的優點:

  1、整體的思路比較清晰:展示目標,組內討論,小組展示並釋疑解惑,然後透過練習進行辨析,學生自己歸納求和方法,再接下去是方法的應用和鞏固,即目標檢測,知識梳理、佈置作業。整個流程比較流暢、自然。

  2、教態自然、大方、親切。能給學生以鼓勵,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準確的指出學生在處理問題中的不足並幫助及時改正。

  本節課的遺憾:

  1、在做時例3這張幻燈片沒有設計好,導致字有重疊看不清。

  2、還應更注重細節,講究規範,強調反思;

  總體來講,在教授中始終把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貫穿本課。採用將上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提高,學習效果好。透過對本節課系統的回顧,梳理,發現部分學生在知識點的運用上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要適時給以恰當引導,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給學困生提供更多發言的機會。我會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本節課,我覺得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在重點的把握,難點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其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提高教學技巧,逐步的完善自己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