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的讀寫、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

  和比較大小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本單元知識是重點也是難點。透過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數出

  100以內數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知道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

  100以內數的大小,同時在理解數位的意義的基礎上,能夠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會計算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在教學中,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以及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

  法學生掌握比較好,尤其是數數,大部分學生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

  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著數倒著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

  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著數基本不會。大多數學生喜歡用圈十法做題。在比較大小方面,

  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的他們能說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

  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

  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演算法。

  不足之處:在數的讀寫上,個別學生分不清讀數和寫數的書寫。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

  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2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透過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數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知道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同時在理解數位的意義的基礎上,能夠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在教學中,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以及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學生掌握比較好,尤其是數數,大部分學生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著數倒著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著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的他們能說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演算法。

  不足之處: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本次單元測驗:100分的有12人,90到99分有35人,80到89分有13人,80分以下16人。考試時間40分鐘。從卷面情況看,存在問問題是:一是學生做題態度差,一些學生不檢查就吵著要我改,還有些題沒做都沒發現;二是做題習慣不好,沒讀清楚題的要求就做;三是還有一些學生速度沒達到要求,試卷沒在規定的時間完成。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3

  昨天,江蘇省小學珠心算教育實驗20xx年春季教材培訓會在開發區實小進行。我們學校全體一年級數學老師都參加了這次活動。

  豐富的活動中,最打動我的,是黃為良老師所做的關於一下教材修訂的講座.黃老師逐個逐個單元為老師講解修訂的目的,原因,內容,依託的數學思想等。

  其中,講到第三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黃老師講到一點:“要根據事物數量特點,引導學生選擇不同數數方法。”

  我聯想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教材有意識地安排讓學生數課桌、椅子、數5個一把的香蕉。:

  看得出教材有意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數數方法去數。尤其是第2題直接標上了指向性明確的要求:5根5根地數,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在學生學完新知,進行實踐性學習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看到要求按部就班地數,缺少了自己思考選擇何種數數方法的過程,反而不利於對不同類數數方法的體悟。

  於是,我這樣處理了教材:

  師:我們認識了100以內的數,現在來數數教室裡有多少張桌子。誰來作代表帶著大家數?

  一生上臺,邊走邊數,其餘學生跟著一起數,教室裡好有動感。

  師:請你來完整地說說,教室裡一共有多少張桌子?

  生:教室裡一共有28張桌子!

  師:剛才***帶著大家是怎麼數的?

  生:1個1個數的!

  師:桌子可以一個一個的數,現在我們再來數數椅子——

  有學生忍不住嚷嚷:2、4、6、8……

  老師作噓的動作——

  一生作代表來數,他選擇一個一個地數椅子。

  當他數完時,師:剛才我聽到有人有不同的數法。

  又一生作代表,兩個兩個地數。

  師請學生評價,你喜歡那種數法?為什麼?

  學生認為2個2個地數比較好。因為簡單。

  師幫助學生總結,因為剛才桌子是一張一張單獨排下去的,我們可以1個1個數,現在椅子是兩張兩張一起放的,我們可以2個2個地數,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數法去數。

  接著,出示書本上香蕉題,我沒有用光碟,而是用實物投影把題目放到螢幕上,把題目要求“5根5根地數,一共有多少根香蕉”給遮住了。學生代表上臺,他想了想,數的時候,按照一共有幾把來數,數成了一共有5根。其餘孩子忙糾正,問的是一共有多少根!我也乘機打趣:明明有好多,你卻說只有5根,是不是想偷偷藏起來一個人吃掉呀!接著又有孩子代表上臺,5、10、15、20、25、30、35。他流利地數出了一共有35根香蕉。其餘孩子也立刻發現,他是5根5根數的。

  接著我引導學生反思,為什麼他會選擇5根5根的數?

  學生說出自己朦朧中感受的事物排列特點:因為這裡的香蕉正好是5個5個放的。我們數的時候就可以正好5個5個地數。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4

  一、透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我透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充分動手操作的認知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先讓學生猜猜方盤裡的糖果有多少個再確認,有利於提高學生對100的感知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二、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透過提出問題,誰能數100個糖果,還能數100個什麼物品?學生說很多,有的說100個人、100條魚、100頭牛、100間房子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積累,把這種積累經驗釋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價值,也體現了100這個數的廣泛應用。當然,學生說的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們拿來所用,其實我們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頭人人都有,把它們結合起來,我覺得會很親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透過問學生怎麼讓大家看到100個手指頭?這樣用手指頭當學具,使學生非常親切地感受到數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在我們身上,自然地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

  三、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數是數出來的。

  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多次經歷數數的過程,看老師數糖果,數100個手

  指頭等,數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體驗,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學生必須要親自去數,所以這一過程很重要。我為學生每桌準備一袋紅豆,讓他們共同合作,親自經歷這一過程。這樣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數出物體的個數,體現數是數出來的。

  整堂課氣氛活躍,我與學生融為一體,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後應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5

  在教學本節課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注重學生數的建立,透過讓學生進行估計來建立數感,二是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例題一和例題二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透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整節課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裡面有3個十和5個一,這種數的組成反覆讓學生說。由於現在是非常時期,孩子們只能說給家長聽,沒辦法進行小組合作。

  第四周的教學依然是學生看“名校課堂”,我們一陣列八位老師根據“課堂”所講內容討論作業的佈置,發至家長群裡。我們班要求數學作業必須在下午6:00之前發至個人所在的小組。由小組長檢視組員上交作業情況,並在小組群彙報。老師進各小組群檢視。對於小組長的作業,老師先檢查,統一答案後,小組長再檢查組員的作業。小組長很細心,相比於前3周,我都是自己批改全班學生的作業,一天到晚地看手機,也做不到小組長那麼細緻,有的時侯,還不能完成作業的批改。這種分小組批改作業,真正發揮了小組長是老師“左膀右臂”的功能,既助力了老師,各小組組長的組織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非常時期,這也不失為教育教學的好方法。

  對於那些個別總是不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因為小組長的認真負責,很快這些學生的名單就傳到了老師這裡,個別通知,個別輔導,就是老師的因材施教了!

  在和學生的交流方面,之前透過微信發給家長孩子的情況,也不知道有沒有接收到,但是現在我可以看到哪個家長接受了我的訊息並且已經閱讀,哪些沒有接受到,我還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和家長取得聯絡。這樣,每個學生的情況我都可以反饋給每一位家長。孩子們也都能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過去我他們的學習情況。

  透過一週的上課,大家也都漸漸的進入了上課的狀態,畢竟沒有群體影響,可能自制力方面還是需要家長們的不斷督促,所以,我們也會每天和家長進行交流,儘可能的讓孩子如同在教室裡一樣的學習。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6

  本節課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數100以內的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我在設計這節數學課時,著力體現以下一些新課標理念:

  一.注重情境匯入,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我有意識地選擇了一些生活化素材,為兒童提供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如數智慧星、為農民伯伯數花生種子、例舉生活中100以內數的應用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近感。

  二.師生角色轉變,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成了學生研究成果釋出會。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說:“兒童有著強大的驅動力和創造力,教師的任務就是管理和引導他們。把他們的驅動力和創造力用於值得從事的活動中。”本課透過爭奪智慧星、估測羊群數量、小組合作數種子、挑自己喜愛的學具數數、小組內自由地接力數數、互相之間的猜數遊戲、找生活中100以內的數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彙報小組合作數百以內數的方法時,就是一個小型的學生研究成果釋出會。

  三.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在本課學習的各環節中,當學生完成某種探索知識的任務(數的方法),或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某一問題(小組合作數種子、舉生活例項)後,教師滿腔熱情地給予肯定、鼓勵,並獎給智慧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7

  100以內數的認識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為學習萬理大的數的認識基礎。在學生的認識還很有限的基礎上,如何讓學生能儘快地建立起大數的概念和意識,在這裡顯得格外重要。

  1、在整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塊來幫助學生建立數的表象。透過讓學生來估計小方塊的數量,到具體地數出,10個一列(10個一是10),100個一片(10個十是100),充分感知個、十、百之間的關係,為學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認識。並藉助計數器的進行抽象,直至最後數的概念的概括,讓學生經歷從“數小方塊”到“用計數器數”這個知識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十進位制計數的原理,理解十個十是一百是,認識計數單位“百”,在展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數感。指導學生動手撥計數器上的珠子演示數,讀數,進行多樣性的練習,突破了拐彎數的難點。

  2、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學生喜歡玩遊戲這點,來以遊戲的方式貫穿始終,從開始的“猜一猜,數一數,看誰猜得對”到最後的“填數遊戲”,從新課的匯入到最後的結課,學生一直興趣盎然,樂此不疲。

  3、能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節課我沒有用教材上的小木塊來進行教學,而是利用學生熟悉的小棒來完成了例1的教學。這樣做一是比較直觀,形象,學生能在實際操作中接受新知;二是小棒是學生熟悉的學具,學生容易和前面的舊知建立起聯絡,數感更好建立一些。注重培養學生對數感的建立。每次出示小棒時,都要讓學生來估一估,然後再數,透過數的結果來較正自己估數的能力。

  總的來說,我覺得培養學生的數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從課內擴充套件到課外,校內延伸到實際生活。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例項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體驗數感。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8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且基本上已能數百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旨在讓學生在掌握數序的同時,瞭解數數方法的多樣化及如何按規律選擇合適的方法數數,這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百以內寫數、比大小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學習新知。

  1、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數學起著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的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擴大了取材的範圍,增加了學生熟悉的糖、種子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讓學生估計糖的數量,使學生自覺產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一百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覆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透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習,讓學生共同數出100粒種子,讓學生認識並感受100有多少。然後透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數一百以內的數,並進行猜數遊戲。最後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內的數,充分鞏固了學生對一百以內數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時,學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樣化的設計中迸發出奪目的光彩。

  3、力圖體現一百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有理的習慣。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於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在學生學習完後,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數。例:我們教室有多少張凳子,多少張桌子等。並以獎勵的形式正面向學生樹立形象,達到教育目的。

  總而言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發展。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9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很重要的認數教學的內容,這個階段的數概念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萬以內的數、大數的認識)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一、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100以內的數有著廣泛的接觸。

  透過課前調查發現孩子們對於數100以內的數並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數到100,但是在數法上可能並不是很標準,很多孩子習慣了簡單的口語式數數把幾十幾數成几几(如二十一數成二一等)。另外,拐彎處的數數也是一個難點,尤其在59 、69、79、89後面接著是幾十,還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頓一下想一想再數下去。

  二、教學中我用四種數數方式進行了數的鞏固。

  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大部分學生掌握不錯,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著數倒著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著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是他們能說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

  1、是讓學生集體從0數到100;

  2、是分組數數,一二組用五個五個數的方法數到100,三四組十個十個的方法數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學,女同學數100以內的雙數,男同學數100以內的單數。這樣,不但鞏固了數的順序,還加深了學生對單雙數的概念和記憶。

  4、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演算法。

  三、教學中我還注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課中安排兩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8人小組合作分類、數數,在活動中讓學生試著與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設計綜合練習,如果說第一次合作學習是教師安排的話,第二次合作可屬於學生自發行為,當學生獨自未數清畫面數量時,自發產生小組分工、合作的需要,從而再次數數。

  但是本單元的教學仍有不足。

  1、學具小棒沒有發揮好他的作用。對學生來說,100以內的數數沒有什麼困難,所以沒有必要讓他們藉助小棒數,浪費了小棒操作的時間。學具小棒是在學生需要它幫助的時候再試著用。

  2、對100這個新的數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讓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體中所表現出來的整體概念,也可讓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練習時,要激發孩子做的興趣,讓他們有動筆的欲。

  4、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

  會用不同的方法數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會根據生活實際選擇最合適的數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大家玩過串珠遊戲嗎?出示例7。這裡有些珠子,你會穿嗎?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7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

  (1)畫圖,圈一圈

  (2)數的組成。58裡面有5個十和8個一。

  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有82塊餅乾,10塊裝一袋,可以裝滿幾袋?

  2.完成第47頁第1--4題。

  第1題:5個蘋果裝一袋,裝了8袋。如果10個裝一袋,可以裝幾袋?

  第2題:有26個杯子,3個裝一盒,8個盒子能裝下這個杯子嗎?

  第3題:一筒能裝12個羽毛球,40個羽毛球能裝滿幾筒?

  第4題: 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四、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今天的課堂上,我將例題留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與以往不同是,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再在小組內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組,只是指導學生們如何在組內真正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在集體彙報時,我提出請各組認真聽小組彙報,如果有問題的不同的意見可以在小組發言結束後提出。就是這個環節,一個小組回答我們把十顆珠子圈一起,圈了五個,還剩八顆放一邊,就是穿五串。另一組質疑那八個怎麼辦,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並不急於指出錯誤,讓同學們充分探討,正是這樣答案不斷浮出水面的過程,才讓錯誤理解的同學慢慢明白自己錯在何處。我想這才是真正的課堂生成。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我採取了活動課形式進行教學,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感知100,感受到數量很多時如何數數。

  本節課全部是孩子自己動手操作,我引導孩子們:

  1、我說9,生:拿出9根小棒,說一說他表示什麼?(舉手回答)

  2、我說10,生:拿出10根小棒,你該怎麼辦?

  生1、捆起來,

  生2、看見這樣一捆小棒,就知道是10.

  師:一捆小棒表示什麼?

  一個十

  3、我說17,生:拿出17根小棒,他表示什麼?(同桌互相說)

  1個十和7個一

  4、我說20,生:拿出20根小棒,現在你又該怎麼辦?他表示什麼?(小組內互相說)

  兩捆小棒,也就是2個十是20.

  5、我說28…

  …………

  我說89,生:拿出89根小棒(8捆小棒和9根小棒),他表示什麼?(同桌互相說,然後彙報)

  8個十和9個一

  我說90,生:在剛才的基礎上又拿了一根小棒,然後將這10根小棒捆起來和那8捆小棒合起來是9捆小棒。他表示。。。

  9個十是90.

  99,……

  我說100,生:在剛才的基礎上又拿了一根小棒,然後將這10根小棒捆起來和那9捆小棒合起來是10捆小棒(一大捆)。他表示。。。

  10個十是100。

  從1開始讓孩子感受100的含義,從而加深對百的理解。以及知道在數較多物體時,可以10個10個數。

  這節課我在讓學生捆小棒時採用同桌比賽、男女生比賽,不僅比速度,而且比看誰反應快和理解能力。讓孩子眼腦手口並有,邊拿邊說,促進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這節課孩子們非常高興,下課了,我們班王子涵跑到我跟前說:“老師這節課非常有趣,我非常喜歡。”在一旁的蔡葉萱聽到了說:“這節課像手工課一樣,特有意思。”我說:“那我們以後經常上這樣的課行嗎?她們倆個高興地說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們喜歡,他們才能學好,看來數學課的形式不能單單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動手操作,學生看,不能再因害怕有學具而影響教學程序。應該把它還給課堂的主人——學生。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2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節課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具體表現在:

  一、以形象的和擺小棒教學,非常適合低年級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徵

  我設計了非常精美好玩的教學,引導學生先複習20以內數的認識,然後說我們全班要坐大客車去參觀美麗的大草原,接著出示了一輛大客車,上面寫著限乘56人,我問學生這輛車夠我們全班同學和兩位老師坐嗎?學生都回答能坐開,於是就出現了美麗的大草原,學生紛紛驚呼太美了,慢慢出現了兩群羊,讓學生猜有多少隻,我和學生一起數,是20只,然後又出現了很多羊,讓學生猜有多少隻。學生知道這節課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於是齊聲回答100只,我就讓他們數一數驗證究竟是不是100只,師生一起數,沒數完10只就圈起來,初步認識了10個十是100。接著又出示了很多10個十的圖畫,學生非常感興趣。學得非常高興。

  我提前一天給學生布置每人帶10捆小棒,每捆10根。學生同位合作,互相擺小棒認識數的組成,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

  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裡面有3個十和5個一,這種數的組成反覆讓學生說,分小組說,同位說等。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鞏固了數的組成。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3

  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標準》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節課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具體表現在:

  一、以遊戲的形式教學,非常適合低年級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徵

  在開始學習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分兩大組進行比賽的遊戲,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兩大組派代表上臺抽數按遊戲規則來放在個位、十位上,再引導學生歸納出比較大小的方法;這樣一來既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新知,又能讓學生在玩中感悟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在教學新課時,我從學生喜愛的故事入手,小學一年級畢竟年齡小,喜歡聽故事,將例題設計改成兩個貓咪進行比賽的對話,引出要求解決的問題,調動了學習的興趣,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實際中感受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作用。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

  三、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意思想方法的滲透

  比較大小首先從比較兩隻貓咪釣魚開始,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新課的教學過程和做一做中都反映出轉化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的薰陶。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

  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本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足的地方:

  一、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中能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但沒能激發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並表現在行為上、思維上、情感上的積極參與。沒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練習太枯燥,沒有接近生活

  練習環節的設計較枯燥,要是在練習設計方面能使練習接近生活或設計成遊戲,或者故事,這樣就更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總之,今後,我要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4

  學生上學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個十,2個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幾根合起來表示十幾,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100以內數的認識,重點是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難點是理解幾十九添上1是幾十。

  匯入部分,我採用“圖圖的困惑”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擺23枝鉛筆,怎樣擺可以讓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顯然,學生之前已經擁有了100以內數的數數經 驗,問題剛一提出來,不少孩子已經舉起小手躍躍欲試了。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組成,我還是組織學生進行了擺小棒的操作活動,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 引導學生總結出 “2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二十三”。反思這一環節,我給學生準備的是2捆帶10根小棒,聯絡20以內的認識經驗,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擺2 捆、再擺3根的擺法,也許我可以考慮進一步加大這一環節的開放性,直接給學生一把小棒,讓學生自主地數出10根捆成一捆,這樣就可以對20以內數進行一個 簡單的複習,也可以為下面的滿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動做好鋪墊。

  認識二十三以後,我又讓學生擺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並讓學生結合操作 說一說這兩個數的組成。我感覺這一環節的處理不夠流暢,可以讓學生結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來進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 十六等等,這樣學生對二十幾的認識就不是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這三個獨立的數上,還可以感受到這些數的順序。另外,單靠這幾個數我們還不足以得 出“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幾十幾”的總結,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數,讓學生在較多例項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概括和總結。

  在學生擺出二十九根小棒後,我進一步提問: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我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推想,然後再動手將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 “3個十就是三十”。在學生認識三十以後,我引導學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學生回答後,我再輔以課件的動 畫演示,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二十九和幾十的關係,“滿十進一”的計數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確。“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認識,我藉助課件讓學生直觀感 受這兩個數的關係,並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訴學生這一大捆就是1個百,至此,新的計數單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觀印象為學生所直觀認知。而在把一大 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時候,學生也能直觀地理解“十”和“百”的關係。

  課堂練習中,我選擇“從八十數到一百,可以怎樣數”這樣的開放題來 展開數數練習,引導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怎麼方便就怎麼數,並在數櫻桃和數香蕉的具體情境中進行具體數數方法的 鞏固。在數小球的練習中,我先讓學生估一估,然後圈出10個,讓學生再次進行估計。顯然,有了“十個是多少”的表象支撐,學生第二次估計時更準確了。兩次 估計後,學生進行數滿十個圈一圈的的活動,以此驗證估計的準確性。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5

  曾經聽過一節吳正憲老師的講座,名稱是“讓孩子們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在裡面談到:為什麼那麼多有“有營養”的數學,學生卻不喜歡,不愛學,我們能否讓“好吃的數學”與“有營養的數學”在課堂中得到和諧統一,讓孩子們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所以本節課我力求突破傳統複習課的教學模式,將“有營養”的複習課變成”好吃的”,孩子能接受的課堂,引導學生主動而又全面地梳理“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有關知識,溝通各部分內容的聯絡,深入理解,發展數感,培養學生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首先選取生活中常見物體作為數學學習材料,開展了“估一估”的遊戲。簡單的材料讓學生感到了數學的親切,簡單的遊戲讓課堂變得其樂融融,讓學生增強了數感、提高了估計意識、複習了數數的方法,從而獲得了豐富的數學“營養”。

  其次選擇計數器這一學具開展一系列“數字娃娃”的遊戲,又讓課堂成了孩子們樂於參與、敢於創造的舞臺;也在其中複習了數的讀寫,數的組成,數的順序與大小,數位等知識;並使學生在關注問題的同時,增強思考的目的性,提高思維的有序性和嚴密性。

  最後透過幫數字娃娃“50”找朋友,讓學生髮現數字中存在的規律,這是一道發散性練習,不僅起到綜合應用知識的作用,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發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求異性。並透過“50”這一個數延伸到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讓課堂學習成為課外學習的起點,讓他們在教室外去尋找一片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讓他們的數學思想得到了儘可能大的提升,延伸了數學課堂學習的生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