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的語文期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的語文期末教學反思1

  擔任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半年了,在這半年的摸索、實踐與思考中,我深深得感到:要想讓一年級的小朋友乖乖坐著聽你講課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那到底什麼才能讓他們停下來聽你講,然後很乖巧地讓你用微笑來表示對他們回答的肯定呢?

  一次,我看到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有些教師都會時不時得給小朋友們講講故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這下,我茫茫然地也想試試講故事是否比上課更讓他們聽話。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在我說了這節課的內容是聽故事,小朋友們的眼睛都發光了,我心裡一陣歡喜,想著原來孩子們的興趣真是在這兒啊!難怪人家老教師都用這一招,還真管用。在聽故事的中間,孩子們那清澈的眼睛讓我看到了希望之光,靜靜地盯著你,聚精會神得聆聽著你的故事時,心裡那美啊,真是無法言語。

  這一次的事件給我帶來了真正的思考,為什麼孩子們能用那樣的精神來對待我的故事,為什麼孩子們卻用那樣的神情來對待我的語文課堂?因為故事有趣,因為故事有吸引力。

  吸引力——一種無形的拉力,它有一股孩子們不能掙脫的力量,所以他們被這樣的神秘之手牽著走。什麼才能成為我的語文教學中的神秘之手呢?經過這次的感動,我看了很多網上關於這方面的資訊,然後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一切有吸引力的因素,把精心準備的教學預案付諸實踐。這一次的課堂比前幾次都要好很多,但是新的問題還是層出不窮。

  從我這半年的教學經驗來看,一年級的孩子的語文課堂一定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在課上,最好能穿插幾個好聽的故事,然後把要學習的生字、詞語融合在有趣的遊戲中,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例項說說我的感想:

  (一)上課前三分鐘的吸引力首當其衝。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在沒有多媒體幫忙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想出令學生歎為觀止的點子。比如在上《小小的船》時,我首先出示小黑板:“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像這樣一個簡單的謎語就會讓孩子們趣味盎然。再比如上《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時候,我首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在我形象的言語帶領下,孩子們來到了一個小村莊,這時再出示掛圖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後得想要搶著說。我想此時的他們對將要學習的新課文一定不會拒絕,學習的動力馬上就強起來了。

  (二)多樣的學習方式能吸引著學生心甘情願學習。

  在低年級學生中,對學習內容真正感興趣的人畢竟不多,教師還是得想方設法把學生必須掌握的東西摻合到有趣的遊戲、比賽中,讓他們在娛樂中獲得學習的動力,嚐到學習的甜頭。比如在教學拼音時,我常常會讓學生做“找朋友”的遊戲。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別拿一個聲母或韻母,下面的小朋友一邊拍手一邊唱“找朋友”的歌,哪個聲母和哪個韻母可以拼起來,就讓拿它們的兩個小朋友站到一起,下面的同學一齊拼讀這個拼音三遍。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得在玩中鞏固了拼音的拼讀。

  (三)有效的肯定機制是課堂延續的動力,它的吸引力無可比擬。

  小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比較容易滿足,當他或她回答問題正確時,老師簡單的一個大拇指就能讓他或她久久地激動不已。當然,要想緊緊地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還得要靠長久的肯定機制。比如在課堂上用一些可愛的小貼紙給予學生激勵,告訴他們有了十張小貼紙就可以到老師那去換一樣小禮物。而這樣的小貼紙是發給課堂上表現好的小朋友的,誰表現最好誰得到的禮物就最多,一個星期中得到禮物最多的就可以封他為“聰明大王”。在我們班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大王,比如“認字大王”、“朗讀大王”、“寫字大王”等。這一切都是在對孩子的表現做出肯定,當孩子們不斷地被肯定、激勵之後,他們也會漸漸地變得懂事起來。

  (四)豐富多彩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表演或活動是一節課的調味料。

  好的教師的語言常常是抑揚頓挫、詼諧幽默、聲情並茂的。在講授中語句的停頓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語言的渲染可調動學生的情緒;優美的語言能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果,拙劣的語言會導致索然無味的結果。而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很多課文都是由兒歌改編而成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到這一點,大膽嘗試邊唱邊演的形式。小朋友們們最喜歡的就是表演了。比如說在教《影子》的時候,為了搞清楚到底什麼時候在前,什麼時候在後,什麼時候在左,什麼時候在右,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領著小朋友們到陽光下自己體驗一番。

  (五)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東西和方式來吸引他們。

  對於這一點,我想是最難做到的。一個班中幾十個人,每一個個體都好比一朵鮮活的生命之花,他們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於同一個遊戲,同一個比賽,可能這些人喜歡,而有一部分人卻置之不理;對於同一個學習內容,可能對某些人非常有吸引力,而對另一些人卻像無字天書那樣遙不可及。這樣的問題也許每一個老師都會遇到,怎麼解決成了關鍵。瞭解每一個學生及學生的相關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在特定的時間段找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定期指導和鼓勵,耐心引導和啟發都是必須做的事。

  至此,我覺得要上好一節課,最最重要的就是這節課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只要這節課有吸引力了,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聽你指揮。而這一點卻是最難做到的。那不但是一位教師彰顯功力的表現形式,更是每一位教師整日追求的一個目標。我想每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都要經歷一個不平凡的磨練過程,每一位成功教師的成長都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作為新教師,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無論是對於教材的解讀還是對教案的設計,無論是對課堂的調控還是對學生的把握都極不成熟。這都需要我們去好好學習,本著為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鑽研,時時總結,常常反思。

  一年級的語文期末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裡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學記》中也有“學然後之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透過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回顧檢查自己教過的課,寫出教學分析,找出不足,久而久之便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反思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對本節課的自我評價,對這一環節,應與備課、上課一樣,一絲不苟,認真回憶該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有可能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對知識、技能、技巧等缺漏典禮演講稿情況瞭如指掌,有的放矢的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長期堅持,不僅能總結積累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還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階,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一、課文教學“教什麼”

  這是針對教學內容而言的。“教什麼”的問題是教學內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

  在這個問題上,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現象就是教學內容的空泛化和純知識化。所謂“空泛化”,就是教師講授一篇課文,無論是滔滔不絕地“分析”,還是狂轟濫炸地“提問”,教學的著重點都放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什麼劃分結構、歸納段意、總結中心思想及寫作特點等,這些看起來好像很有條理,而實際上沒有體現出語文的“特色”來,課上得很空。而這些屬於課文內容(即文章“寫了什麼”)方面的知識,學生只要認真讀一兩遍課文基本上都能把握。一個又一個寶貴的40分鐘,就這樣白白地耗費掉。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無效勞動就集中體現在這一點上。

  所謂“純知識化”,就是教師在講課文時,眼光聚焦在“這是什麼”的層面上,如“這個字”怎樣讀音,“這個詞”怎樣解釋,“這篇文章”分幾段,每段是什麼意思,中心思想是什麼,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等等,內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課文恨不得放到嘴裡先嚼個稀爛,然後再吐出來一口一口地餵給學生,把語文課上成“告知”課,學生只須記住就是了。

  所以導致上述現象的存在,就是相當數量的教師片面地認為課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記住文中字、詞等知識。應該說,這是課文教學的一個任務,但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終極目標。我在聽課中經常發現很多語文教師在他的教案中,都把“理解課文內容”列為“教學目標”中的一項。而在實際教學中,落得最實的,教師最賣力氣解決的也是這一項。我們說,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寫了些什麼,這只是課文教學的低層次要求,而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到課文內部,理解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表情達意功能,才是課文教學的高層次要求和根本任務。

  不然的話,講了《致橡樹》,就是為了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愛情觀;講了《祝福》,就是為了讓學生認清封建禮教的罪惡;講了《蘇州園林》,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格局和特點……這就不叫語文課了,而變成政治課和地理常識課了。我們的語文教師,長期以來一直在教學的園地裡為別的學科任勞任怨地、辛勤地耕耘著,而把自己的這塊語文“自留地”“責任田”給荒蕪了。

  那麼,課文教學究竟應該教什麼呢?一句話:教語言。

  課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教學,抓住了語言,就抓住了課文教學的核心。語言知識包括:標點知識、語音知識、文字知識、詞彙知識、語法知識、修辭知識、邏輯知識和文體知識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課文教學中不僅僅要學習、掌握這些“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作者是如何靈活巧妙地運用這些“死”知識來表情達意的。葉聖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教育部新制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寫道:“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合稱,構成“語文”的要素就是語言,如果離開了語言,“工具”不能稱其為工具,“人文”也就不復存在了。這就再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課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導學生透過對課文的學習,正確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

  二、課文教學“怎樣教”

  這是針對教學方法而講的。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稱其為“科學”,我們就要探求其規律。按規律施教,教學就順暢,效率就高,反之,教學就滯塞,自然就達不到目的;稱其為“藝術”,我們就要講究方法。教法得當,效率就高,教法不當,效率就低。

  當前,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就是教不得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教不到位。如前所述,一些教師在課文教學中只注重字詞知識教學和內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語言的運用之妙和表情達意的功能。這一點在畢業年級的課文教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二是教法僵化。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長期教學實踐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教學套路,反映在課文教學上,就是用一種教學模式去應付各種體裁的課文,不能因文定法,教學模式化,課上得很死。三是以講為主。一些教師在課堂上主宰地位毫不動搖,以講為主,全面灌輸。特別是在分析課文時,總跳不出“分析”的框架,侷限於深入理解這個層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總想分析出其微言大義來。彷彿不這樣教就顯得教學沒有深度,不這樣教就不算完成教學任務,不這樣教就展示不出教師的淵博學識和高深理論來。有時為了追求課堂上的表面活躍,大量的提問充斥課堂,滿堂講、滿堂問、串講串問,把語文課上成問答課。這樣的教學,現在還相當普遍。四是題海戰術。

  現在的學生,除了極少的上課時間,大部分時間都被“考試”“訓練”給佔滿了。什麼“課課練”“單元練”“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畢業年級還有不止一次的“模擬考”,等等。學生整日裡泡在“題海”中而不能自拔,而考試時最感頭疼的還是不會閱讀分析。這除了試題本身的因素外,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題海戰術的不靈驗。

  教學方法上存在的這些問題,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對課文教學的認識上的偏差所致。我作為年輕的語文教師,學歷都已達標,工作熱情非常高,工作也很努力。但我對自己的教學不滿意,很儘快擺脫這種局面。所以,要解決課文教學“怎樣教”的問題,正確認識課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年級的語文期末教學反思3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實考人數為16人,總分為1568.5分,平均分為98.03分。其中100分8人,90——99分8人,優秀率和及格率都是百分之百。

  二、試卷總體分析

  該試卷能依據課標,尊重教材制定,難易適度。但知識覆蓋面較窄,資訊量不大,題量偏輕。

  本次考試有八大題型,有基礎知識的考核和閱讀能力的考核。基礎知識的考核內容包括字、詞、句,題目有一定的靈活性。閱讀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如,“我會數”“我會填”“我會寫”,要考查學生能否讀懂文章,能否從文中找到答案。

  三、題目具體分析

  (一)基礎知識部分

  絕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尤其是第一、四、五題,全班學生都正確。第二題有兩個學生出現錯誤,一個將“開門”寫成“看門”了,一個將“水田”寫成“水天”了,這主要是學生拼讀音節粗心造成的。第三題有兩個學生在組詞時寫了“目耳”一詞,這兩名學生還存在著一點問題,他們混淆了“木耳”與“耳目”這兩個詞語。

  第六題“我會照樣子寫”,第一小題仿寫詞語全班都正確。第二小題仿寫問句有一個學生失分,主要原因是句子不完整,缺少主語。第三小題仿寫比喻句有五個學生出錯。有兩名學生是粗心,將“的”丟掉了,還有兩名學生是音節寫錯了,另外一個就是比喻不恰當,如“圓圓的月亮像火球”。從這一題來看,學生對句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第七題“我會按課文內容填空”,總體情況較好,只有兩個學生對要求背誦的課文掌握的不太好,因此填空時有一個學生將“一去二三里”寫成了“春去花還在”,還有一個學生是寫了一個錯別字。

  (二)閱讀能力部分

  閱讀能力這一部分,大部分的學生能完全讀懂兒歌的意思並且順利完成課後的習題。也有少部分學生在這一題失分較多,其中有三名學生數句子不會看標點符號,五名學生對國慶節的常識瞭解得不夠而造成失分。還有一個學生在寫句子時不完整而丟分,如“我祝祖國媽媽生日”。學生答錯,主要原因是獨立閱讀能力不夠,在以後還要對閱讀方法上多加指導。

  總之,從學生完成的情況來看,總體上比較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紮實,雖然學生的閱讀題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試卷的難度也有一定的關聯。

  四、今後改進教學策略

  1、更加重視書寫端正、規範,卷面整潔。

  2、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仔細審題、仔細答題、仔細檢查。

  3、注重在教學時讓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而不是透過題海戰術。

  4、加強閱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

  5、重視詞語的積累,增大閱讀量,提高說話、寫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