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燈光》教學反思(精選22篇)

《燈光》教學反思

《燈光》教學反思(精選22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燈光》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燈光》教學反思 篇1

  在這個匯入的環節中,我感覺自己的語言不是那麼的有感覺,對學生的觸動也不是那麼深。因為有這樣一個問題,一篇課文,匯入的好與否會直接決定學生對這篇課文的感知,因為我們是在向他們傳達一個訊號。

  接著,我就告訴學生放聲朗讀課文,標好自然段,圈出生字生詞。這一個環節在平時的教學中都已經約定俗成,此時稍加提醒,學生就瞭解該怎樣去做了。如果不提醒,不行,畢竟人各有別嘛。

  而在讀完一遍課文後,四組(歐亞珍、趙建豪、徐日龍、謝曉淋、楊瑩、賀龍豪)就在組長楊瑩的帶領下,開始了認讀生字生詞,這一個點雖然小,但對於他們組的徐日龍和賀龍豪來說,有著莫大的作用。作為兩個有待提高的同學,他們也很拼命,知道不可以落後於他人,上進心十足。

  到此,就應該是整體感知文意了,於是我藉助課文前面的問題提示,相應的給出這樣的問題:靜心默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這篇課文,圍繞燈光講了一件什麼事?這個問題在4班是這樣問的)對於這個問題,語言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可以找到相關資訊並將文中的關鍵詞整合成自己的語言。不同的問題,問的方式不同,學生回答的就不同,所以2班回答的就要比4班準確,但又都存在一個問題,沒有抓住這是作者的回憶,最後都談到“郝副營長為了勝利,點亮書本,犧牲了自己”。於是,我又引導學生回到一二自然段,然後再然他們簡要的說,這時候,徐開富、歐城傑就能夠說到點子上了。 其實在這個環節上,我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就是問題的指向性不明確,而學生在尋找答案的同時也會是茫茫然。

  小結:在向學生跑出問題的時候,老師一定要明確問題的方向,還要注意自己在放問題時的語言,語速、語調,這樣才能激起學生那似鏡的心,讓他們的內心蕩起漣漪。

  在糾正自己犯下的錯誤後,我接著用學生談到的“燈光”引起文中三次出現的“多好啊!”然他們去找,看看這每一次“多好啊!”都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在說的時候,看到了什麼,又會想到些什麼? 這個問題一放,學生立馬行動起來。看著他們腦手並用,我想,這下應該可以找到並感悟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了。 肖茜茜,是個聰明的女孩,在找到相關答案後,她就用紅筆在句子下面畫上橫線,並寫上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與感悟。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們在個人找到後又進行小組討論,將自己的心得與同學分享,你一句我一句,就湊成了一整句漂亮的話。在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時,學生都說到了在怎樣的情況下發出的“多好啊!”從這一點,我知道他們對於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已經有了一定的深度,現在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實際表達的問題。特別是第二個“多好啊!”,這是郝副營長說的話,而這句話又是一個自然段的開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但是許多聰明的學生,都會找到前面一句話“書本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從這裡,包括莊廣相,班上一個不及格的學生都可以找得出來,說明不是偶然,而是他也掌握了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真是可喜可賀啊!

  學生優秀的地方被激發出來了,我就乾脆一點繼續深入,深挖文中人物的情感。在憧憬未來的同時,郝副營長還會想到什麼呢?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有一個印象非常深刻:郝副營長想到戰鬥勝利後,自己帶著一群孩子在明亮的燈光下讀書、遊戲、快樂、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多美啊,多好的表達啊!一個孩子有這樣的表述,可以說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因為班上的學生很少會把一句話表達的這樣完整。我也是驚呆了。

  最後本來設計了“倒敘”的環節,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有深入的講,只是讓他們讀並根據他們的讀,順勢的將“倒敘”這種方式告知了他們。沒有達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不過也讓我欣慰的是,學生能夠透過讀,感悟到人物的情感,而且還是那麼的豐富,實在讓我有點受寵若驚。我想,在這樣的基礎上,我為什麼不推他們一把呢?

  《燈光》教學反思 篇2

  《燈光》這一課,是一篇回憶性文章,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犧牲精神。我安排學生課前預習,針對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1、明明是描寫郝副營長的事蹟,為什麼題為《燈光》?它代表什麼含義?

  2、郝副營長為什麼點燃那本書?為什麼要不顧生命危險為部隊照亮道路?是什麼精神力量促使他這麼做?

  3、郝副營長為什麼沒有見過電燈?就要打仗了,為什麼還要看書?

  4、郝副營長為什麼渴望讓孩子們在電燈下看書?

  5、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為什麼有想起了郝副營長?

  6、“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現了幾次,都是誰說的?

  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於文字有他自己的看法,有他自己獨特的視角,正所謂: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些問題中,我認為,“明明是描寫郝副營長的事蹟,為什麼題為《燈光》?它代表什麼含義?”這個問題提得好,有水平。

  從寫作的手法上來說,燈光作為寫作的線索,貫穿全文,把文章各部分串聯起來了。從一開始的引出回憶,到中間郝副營長翻開書看書中的圖片“孩子們在電燈下聚精會神地看書”提到燈光,引起作者與郝副營長關於能在燈下學習的理想的討論,再到文章結尾處“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再提燈光,回應開頭,緊扣主題。文章內容無不圍繞燈光展開。

  從題目的含義來說,燈光還有其象徵意義,象徵著美好的未來,充滿光明的未來。在郝副營長的心目中,這是他為之奮鬥的理想,是促使他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郝副營長憧憬著璀璨的燈光,併為之獻身也在所不辭。當我們看到燈光,給人以溫暖、光明之感。讓我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達到了更好的藝術效果。

  所以寫作不僅是把故事敘述完整,還要考慮藝術性,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另外,在寫作材料的安排上,標題的擬定方面也很重要。

  《燈光》教學反思 篇3

  《燈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第11課。本組專題是“深深的懷念”,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光榮傳統。《燈光》是一篇革命題材的課文,現在的孩子遠離戰爭歲月,所以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缺少切身的體會。教學此課,教師不能生硬地說教,只能藉著文字的品讀讓他們一點一點去悟,並創設一些情境讓他們去換位想象,逐步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及無私奉獻的精神,滲透理想教育。根據單元學習重點,本篇課文的學習在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還要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

  我基於新課程標準、教材、學情設計了兩個學習目標:

  1、透過自由讀、指名讀等形式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簡單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表達順序。

  2、透過抓住重點詞句反覆朗讀,說出對句子的理解,明白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和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絡及他的無私奉獻精神。

  學習重點是能簡單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表達順序。學習難點是明白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和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絡。

  在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習目標1,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後,根據提示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一學習目標學生能夠完成。在完成第二個學習目標時,我透過抓住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兩個大問題:

  1、“多好啊!”這句話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2、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

  對於這兩個問題學生也不難完成,但在學習過程中我還是沒有放開手腳,特別是在學生回答兩個問題之後,學生回答的並不是很理想,因此以後的學習總怕學生理解不透,老師講的過多,學生理解感悟的太少。重點部分沒有深挖教材,每次都是學生找到內容後老師講解,然後齊讀結束,沒有讓學生透過自身的理解談談感受,跟沒有抓住重點詞句指導朗讀。文中的知識和感情都是老師說出來的,不是學生自讀感悟,水到渠成得來的。這還是和自己的教學理念落後有關,沒有真正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

  另外,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了許多細節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過程中評價語不夠及時、準確,也不夠豐富,缺少激勵性語言。

  2、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前松後緊,導致後面的學習任務很緊張,一直不停的在趕教學進度。

  3、閱讀教學是指導朗讀不夠,引導也不到位,沒能引導學生抓住文字理解課文。

  4、課堂語言不夠精煉,重複學生的答案較多。

  5、在學生遇到問題時,不能進行有效的引導。課堂應變能力和教學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

  總之,本節課有許多不足之處,望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

  《燈光》教學反思 篇4

  《燈光》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戰鬥故事,學生應該有比較濃厚的興趣。

  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逐字逐句朗讀課文,讀通句子,邊讀課文邊思考,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學生講故事的內容不能清楚完整地概括。大概是由於這個故事稍微有點複雜,不能用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出來的緣故吧。於是我在此我為學生進行了提示,戰鬥前,郝副營長( ),戰鬥中,郝副營長( ),戰鬥勝利了,郝副營長( )。這樣,難度降低了,學生基本上沒什麼障礙。

  然後我讓學生找出文中哪句話出現了多次?每次是誰說的?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當時想到了什麼?本來我打算讓學生分小組學習,但是我覺得小組學習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一部分學生的確是積極參與了自學,但是一部分成績落後的學生基本上就是隻聽不動腦,更有甚者,他們連聽都免了,趁著這個機會偷玩!

  於是我在這裡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拿出筆在書上批註,每個學生都必須動手。我想,課堂上,應該給足學生自由朗讀,靜靜思考的時間。學生貌似聚精會神地在自學。

  我特意走到一個成績落後的學生身邊,問他第一次“多好啊!”是誰說的呢?他隨口回答,“郝副營長!”我急!你讀讀第一次出現這句話的自然段,讀給我聽聽。學生讀了。“這時你認為是誰說的呢?”“記者!”我更暈。“別急,你把這個自然段反覆讀幾遍後再回答我!學生在我的注視下開始朗讀了!最後他終於回答:“是背後的人說的!”終於對了,我舒了口氣!接著我讓他展開想象,背後的人究竟是什麼人呢?這個學生的想象還是比較豐富的,他說可能是廣場上散步的人,可能是參觀天安門的遊客,也有可能是專門到天安門廣場上觀燈的人說的!然後我繼續引導他,你說此時他站在天安門璀璨的華燈下可能看見了什麼?……就這樣,我用了將近15分鐘的時間引導他學習了第一次出現“多好啊!”

  這篇課文雖然是閱讀課文,但是我用了兩個課時才引導學生把課文學完。

  透過走近這個學生的自學我發現,學生還沒有良好的自學習慣。一直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讓學生分小組自學,其實這也是在“培養”少數學生的惰性,他們從沒有利用自學的時間仔細讀書,認真思考!

  課堂上就應該提供每個學生讀書,思考,感悟的機會。教師如何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如何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感悟?實在是我們教師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課結束了,但是,這個問題久久在心頭縈繞!

  《燈光》教學反思 篇5

  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們往往會設計一些領會文章寫作手法、表達順序、遣詞造句的妙處等方面的能力訓練環節。但由於處理不得當,使這些環節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整個教學環節中,顯得訓練較機械、呆板,學生不易接受,這樣一來,課堂中就出現了要麼教師強硬灌輸,要麼蜻蜓點水,走走過場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效果怎會不令人堪憂?

  今天,我在教學人教版六下略讀課文《燈光》時,出現的情況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學生初讀課文,粗知課文大意後,教師引導學生與前文——《十六年的回憶》比較,說說兩篇課文在寫法上有那些相似點。因為在教學《十六年的回憶》時,我讓學生體會了這篇課文的寫作手法和表達順序,而今天我們學習的略讀課文《燈光》與它在寫法上非常相似,所以便設計了讓學生比較閱讀,體會《燈光》的寫法。可惜課堂出現的情況竟出乎我的意料,發言的同學寥寥無幾,於是我開始填鴨式的講述,關於“首尾呼應”“倒敘”,然後聯絡《燈光》這篇課文進行體驗、理解,最後再次鞏固複習《十六年前的回憶》。聯絡課文經過反覆的講解後,我感覺學生是勉強領會了。(當時,我感覺是這樣。)

  仔細分析自己這樣的教學過程,有不少嚴重缺陷:

  1、缺少整體感悟。“體會文章寫法”放在開始環節,學生還沒深入感悟、體驗、理解文字。老師在學生沒有整體感悟的基礎上,就讓他們交流文章寫法上的特點,對於絕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有很大困難。

  2、沒有處理好學生個體感悟與全體感悟之間的關係。可以發現,在這樣的課堂中,交流的就是這麼幾位好學生,至於其他學生是否也像他們一樣讀懂了課文或領會這樣的寫法就難說了,而此時教師已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中了,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只能機械的記憶這些寫作手法,於是就出現了這堂課的現象。

  3、方法和手段單一。能不能把這些能力的培養分散在各個教學環節,在學生主動體驗的過程中,教師潛移默化地滲透寫法,而不是就這麼一種——集中體會寫法的手段,難免顯得機械、單調。

  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在凸顯工具性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不能追求課堂的表象,應圍繞工具性目標,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和方法,紮紮實實推進教學過程,切忌蜻蜓點水般的走過場。

  《燈光》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教學時先讓學生藉助工具書用較快的速度閱讀,知道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大致瞭解內容。再提示學生以“多好啊”或“燈光”的描寫為線索抓住課文重點探究,先獨立閱讀,再在小組裡交流。檢查閱讀效果時,老師要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從“多好啊”為線索深入理解課文。在學生快讀課文,大致瞭解內容的基礎上,要求再次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什麼。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後,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鬥中郝副營長怎麼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

  《燈光》教學反思 篇7

  時鐘隨著孩子們的歡樂聲慢慢地走著,活動室內到處瀰漫著陣陣快樂的味道,原來我們剛在進行的是科學活動《舞臺燈光師》。

  為了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體現活動的最佳效果,活動前我把教室的窗簾都拉上,活動一開始,我請小朋友們瞭解了手電筒除了會照明外,還會哪些本領。在瞭解手電筒不同的本領之後,我請小朋友進行第一次玩,透過玩一玩,看一看,發現手電筒光的秘密,有的小朋友所光像雞蛋,有的小朋友說很多光在一起好象演唱會,還有的小朋友說像一個會變的球…當我出示手中2張不同的玻璃紙時,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紛紛猜測著當玻璃紙蒙在手電筒上會怎麼樣?帶著這個疑問,我請孩子們自己去嘗試(製作彩色燈),探索其中的秘密。我觀察著幾組幼兒的探索情況,發現他們都相互說著自己的發現,有小朋友發現了映射出的光中的圖案不一樣,有的小朋友發現了光的顏色變地不一樣了,還有的小朋友發現光有深淺、明暗等。同時我發現幼兒對探索這一環節特別投入,不少幼兒還用不同的玻璃紙來試一試,發現了很多的奧秘。因為在幼兒的操作中我發現準備的玻璃紙中所折射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想地有一些差別,於是接下去的環節我進行了集體遊戲“踩光”,在踩光中我也和孩子們一起參與其中,感受著孩子們的快樂。最後在幾位小朋友的合作照射下,觀察著光團變化中的秘密,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因為時間的關係活動延伸到了區域中去,讓孩子們繼續去探索光的秘密。

  活動結束後,首先我覺得孩子們很投入,活動氣氛非常好。透過本次活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活動中提高了幼兒觀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活動在所創設的環境中讓幼兒自己去操作,發現,探索。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我提供了玻璃紙、皮筋等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際操作。我覺得這種形式靈活性很大,同時也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說、動、看、玩等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及發散性思維能力,活動讓我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學”這幾個字。

  《燈光》教學反思 篇8

  一、成功之處

  扣課題,展開多層學習。一層是匯入的質疑,一層是線索的小結,一層是擬題的啟發。做得比較充分的是拎住線索,進行互助學習,默讀找燈光,交流說燈光,串聯悟燈光。

  扣寫法,展開互文閱讀。學生的學習模仿能力強,在梳理結構的基礎上第二輪質疑,顯然指向寫法的問題多起來了,前後照應寫法的好處?人物描寫展開聯想這種寫法怎麼關注?教師則引導與上節課寫法進行比較,繼續組織互助學習,經過同桌互相補充,基本都能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繼續比較發現,都是回憶錄,都是倒敘,都採用前後照應,都採取第一人稱來寫,會比較發現,遷移自主閱讀。

  二、不足之處

  一味注重寫法,課堂顯得理性有餘。

  三、改進措施

  為了更好感悟人物形象,聚焦郝副營長英勇獻身的段落,應指導換成第二人稱讀,更好地抒發情感,體會人物捨己為人,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燈光》教學反思 篇9

  這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七單元的一片主題課文,文章圍繞著“燈光”記敘了戰爭年代,郝副營長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教育學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課前我讓學生充分的預習。上課時,透過檢查生詞,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接著我放手讓學生圈畫描寫郝副營長的句子,邊讀邊做批註自己的感受,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並關注學生對文字的'個性解讀。真正的給學生靜下心來思考表達的機會。在全班交流環節,我在課堂上搭設了“ 定格最動人瞬間,感悟大英雄情懷。”的交流平臺。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品讀感悟,分析理解,從而在學生心中建立郝副營長的光輝形象。並且在交流時幫助學生把握方向,透過想象心理活動,情境對比,詞語以及人稱置換等等形式加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郝副營長的偉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圈畫品讀的學法指導,注重以課文為例子進行標點訓練和寫作指導,關注語文知識的生長點,透過拓展延伸將文字與歷史、現實生活、學生生活相聯絡,讓學生在課堂上知識情感雙豐收。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發揮小組的合作性,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字之間的互動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有足夠的時間讀書、思考、說話。從課堂效果看,學生真正領會到了革命先烈們無私的奉獻精神,激發出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細膩的感受。但在課堂上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很多應該留給學生髮揮的自由空間,思維補白,我都自己總結了,浪費了學生提高的機會。另外,課堂上情緒轉換過於快,高昂的語調讓學生不能很快理解我提出的問題,沒有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還有課堂上應該為學生創設動筆寫寫的機會。

  以上是我在本次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一點嘗試,其中有許多的不足,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的去探索學習方式及教學方式的轉變,努力更新思想觀念,因為我堅信——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新課程設計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主人地位,給學生創設參與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的機會,多一點體味成功的愉快,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更加精彩!

  《燈光》教學反思 篇10

  上課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邊讀邊做批註,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在課堂上抓住了“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分析理解,然後在小組討論時結合重點詞語,透過品詞析句,談郝副營長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個字時,引導學生想象: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藉著微弱的亮光,在注視著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檢查閱讀效果時,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在學完課文後,我又運用董存瑞、趙一曼的影視片段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像郝副營長一樣,具有獻身精神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但是,看完影視片段後,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談觀看片段的感受,而是直接進入對本課的延伸,錯過了更好的教育時機。對於本文出現的三個“多好啊”,進行了分析,但是沒有指導學生分層次朗讀。另外,教師上課時的小結一定要順著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燈光》教學反思 篇11

  《燈光》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絕大部分寫往事。

  開頭寫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勾起往事的回憶,結尾照應開頭,從“我”在璀璨的華燈下回憶犧牲的戰友,可以體會“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和不忘過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間部分先寫郝副營長在戰鬥開始前,藉著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的情景。

  接著寫在戰鬥中,郝副營長為了使後續部隊找到突破口,點燃了那本書,高高舉起,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保證了戰鬥的勝利。他自己則因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犧牲。

  從作者對往事的回憶中,體會郝副營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為美好生活而獻身的精神,是教學上的重點。

  《燈光》教學反思 篇12

  《寒夜的燈光》是湘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一名醫生在加拿大西部開了一家診所。他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冒著風雪去給農家孩子治病,那個農民請沿途的農家開啟電燈引路。醫生給孩子治完病後回家時,沿途的農家又開著燈送他前行,使他在寒夜中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冬夜裡一盞盞普通的燈,給夜行人帶來的卻是溫暖和友情。文章敘事抒情,感人至深。在人際關係日益淡薄,孩子越來越自私自利的今天,不失為一份關於愛的教育的難得材料。

  如何上好這一課,使其真正體現出應有的價值來呢?我在教學中作了如下嘗試:

  一、抓導語

  課文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教學初,讓每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在寒風呼呼的漆黑冬夜,一個人獨自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會有什麼感覺。然後讓學生睜開眼睛,感受光明,談談自己最需要的燈光有人適時地為你而亮起了之時的感受。這一匯入,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埋下了伏筆。

  二、抓對比

  課文中的對比較多。教學時,我巧妙地利用對比,來引導學生領悟人物精神。

  如“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農家用燈是很節約的。”“一路燈光指引著我,使我順利到了那個求醫的人家。”這兩個句子中的“平時,漆黑一片”與“此時,一路燈光”形成對比,體現了農民們樂於助人的精神,使人感到無限的溫暖。

  又如,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裡充滿恐懼,後來,他發現人們用燈光送自己前行,使他感到渾身充滿溫暖和力量。“充滿恐懼”與“充滿溫暖和力量”對比,表明這些農家的燈光為作者指明瞭方向,使他感受到一種無私的關懷。

  三、抓朗讀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抓住了醫生心理變化的特點。如課文倒數第2自然段應該讀出作者緊張的心理:恐懼和擔憂。透過把反問句“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改為陳述句的練習,體會作者當時的擔憂是多麼的強烈。但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醫生毅然出診並執意回家又說明了什麼?接著,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到醫生的盡職盡責與可敬。

  課文最後一段,要體現出“通明閃亮”的燈光給作者帶來的溫暖,即使風的哀鳴和車輪碾雪的聲音也不再使人感到害怕。在朗讀“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後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時,我先設計瞭如下練習:

  我的汽車駛過一家,燈光(隨後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

  我的汽車又駛過一家,燈光(隨後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

  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後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

  就這樣,我的汽車一直駛到家中,燈光(才全部熄滅)。

  在學生想象畫面完成練習後,教師引讀,師生共同體會如此節約的農民在醫生治好同鄉孩子的病後,還願意為其而亮燈的友善與崇高。

  四、抓過渡語

  就像寫文章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使用自然的過渡語進行銜接,會使你的整堂課渾然一體,避免脫節,教學效果也會臻於完美。

  如:“寒夜裡的燈光,讓作者渾身充滿了力量。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寒夜,感受寒夜的燈光帶來的溫暖和力量。”“嬰兒得救了,醫生要回家了,指引他出診的一路燈光還會為他而亮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請讀一讀。”這些過渡語的恰當運用,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要學習的內容中去,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

  五、抓結束語

  一堂課用上好的結束語,會為整堂課增色不少。

  我是這樣對該堂課進行總結的:“是呀,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愛給人溫馨、予己歡樂。讓我們伸出雙手,一起去關愛他人。”這極富號召力與感染力的語言,點燃了學生關愛他人的慾望。接著,課件出示有關關愛他人的畫面的同時,一曲《愛的奉獻》緩緩奏響,把學生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此時,老師無需過多的語言,學生已自發地準備投入到“關愛他人” 的行列中去了。

  《燈光》教學反思 篇13

  《燈光》一課講完了,可我的心並沒有平靜,因為這一課讓我思索的東西太多太多。我不知從何下筆談起,就想到哪寫到哪吧!

  教學本課,我注意對學生進行“展開豐富的想象”的運用訓練。 課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憶戰爭年代的一樁往事,是全文重點,我指導學生以“燈光”為線索分小組討論:

  1、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為什麼藉著微弱的亮光,在注視著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

  2、課文哪些地方是寫具體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聯想? 透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深刻理解郝副營長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於本課時代背景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

  因此,在課堂上,我用了很多時間去講解當時的環境,這與閱讀課文的教學思想相違背。我應該在課前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資料,讓他們學會收集資料,為第三單元的讀寫例話“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作準備。

  《燈光》教學反思 篇14

  拿起書,範讀課文。我喜歡範讀。範讀通常用在節奏比較難掌握,易錯字音非常多的課文上,老師的示範會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否則很容易使學生在自由讀中鞏固錯誤讀法,而這種先入為主而形成的錯誤又是最難改正的;其次,我個人喜歡在相對陌生的學生面前、或者是比較好動的孩子面前進行範讀,我對自己的朗讀比較自信的(雖然我讀得並不出色),通常都會使孩子的注意集中在聽讀上,沉浸在課文講述的故事中(這樣的開始是很迷人的,但也不是次次都靈驗),親其師、信其道,接下來進行的環節就不必過分擔心學生的不認可、鬆散而導致教學出現問題。聽,也是在用耳朵在讀呢!

  果然,範讀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文敘述的內容之上了。讀畢,原來的設想是要孩子們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發現,課文內的幾處讀音是孩子讀不準或不認得而書後的生字條裡又沒有的,有一些孩子邊聽邊在書上做著標記。真是會學習的孩子!看到這種情形,我便臨時調整了一下順序,先表揚一下這些孩子,然後請他們說一說自己記下了哪些生字詞語的讀音,讀給大家聽,也請所有同學注意。接下來,讓孩子們快速瀏覽課文後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想,生成的課堂就應該是由教師主導的(即在教師的善於發現的眼睛中看到的),根據學生臨時發生的情況(孩子們身上所閃現出來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適時調整的課堂。

  這篇文章的主要刻畫了一位年僅二十二歲的戰鬥英雄——郝副營長,讀過兩遍課文,這樣一位英雄人物給學生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又是哪些地方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呢?接下來,我圍繞課後這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讀書、思考,讓孩子們一邊讀一邊想,把自己的感受標註在相應的語句旁邊。這一部分大概用了5、6分鐘的時間罷。對於這樣關鍵的問題,我們一定捨得氣力和時間,讓學生讀進去;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關注他們讀什麼、畫什麼、寫什麼,這又是下面彙報時我們指誰第一個交流的依據。

  《燈光》教學反思 篇15

  在課上,我採取了這樣的教法:首先,抓住大問題:郝副營長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也就是說,你認為郝副營長是怎樣的人?默讀3-11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語句,並在重點句旁寫批註。接著,我讓學生小組討論,最後,站起來彙報。學生站起來彙報學習成果時,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想著學生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回報,使大家一起感受事情是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從而體會郝福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沒想到,學生站起來就抓住後面及其關鍵的句子來談體會,如果我打斷他,不合適,隨著學生去走,也不合適,於是,我讓學生把他們找到的句子都讀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有序地理解學生找出來的重點句,抓住“沉思”、“憧憬”,讓學生想像郝副營長在想什麼?

  使學生體會,郝副營長多麼渴求能夠在燈光下看書,渴求那和平的日子,為後邊郝副營長點燃書,為後續部隊照亮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埋下伏筆。接著,體會抓住“千鈞一髮”一詞體會郝副營長為了戰役的勝利,為了後代在燈下看書,過上幸福的日子,卻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是一位多麼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營長,多麼值得我們歌頌的英雄。我們能夠享受著溫暖光明的燈光,過上今天這幸福的生活,是許許多多郝副營長這樣的英雄在戰場上用生命換來的,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崇敬。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呀!

  《燈光》教學反思 篇16

  電燈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卻是戰爭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詞。這篇課文透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戰爭的硝煙味,卻充滿了溫馨感人的情懷,讀起來讓人感到既美好又心酸,從老師到學生,無不被深深地感動著。

  三個“多好啊”貫穿全文,是本文的文眼。教學中,我以這句話為線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首先讓學生速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標出序號,聯絡上下文,想想各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了什麼,可能會想到些什麼。然後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幫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

  “多好啊”這句話,飽含著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他頑強作戰,英勇獻身的精神動力。這句話,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深入體會此時英雄的心聲。“郝副營長注視著那幅圖,在默默地沉思什麼?”郝副營長“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裡”,他在憧憬什麼呢?聯絡今天的幸福生活,孩子們越發體會到郝副營長和像他那樣的革命先烈們細膩的感情和獻身革命的偉大情懷。

  《燈光》教學反思 篇17

  《燈光》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寫了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圍繞著“燈光”記敘了戰爭年代,郝副營長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

  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我思索著,該怎樣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主人地位?怎樣給學生創設參與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的空間,多一點表現的機會,多一點體味成功的愉快,讓課堂充滿精彩呢?基於這樣的想法,我做了大膽的嘗試:

  緊扣課題,三次讀。“燈光”的含義非常深刻,教學中,我安排了三讀課題。第一次是在新課伊始,讀課題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說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課文以後再讀課題,說說這一次你看到的僅僅是明亮的燈光嗎?學生體會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學完課文談一談自己該怎麼做以後讀課題,從而讓體會得到進一步的昇華,遺憾的是我居然忘記讓學生讀了。

  品讀感悟,自主學習。在整體感知課文以後我放手讓學生圈畫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邊讀邊做批註,然後全班交流,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並關注學生對文字的個性解讀。真正的給學生靜下心來思考表達的機會。在全班交流環節,我在課堂上搭設了“走近郝副營長” 的交流平臺。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品讀感悟,分析理解,從而在學生心中建立郝副營長的光輝形象。並且在交流時幫助學生把握方向,透過想象心理活動,情境對比,詞語以及人稱置換等等形式加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郝副營長的偉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緊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現了三次,是整篇課文的“文眼”。教學中讓學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他們說這話時看到了什麼,會想到些什麼?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圈畫品讀的學法指導,注重以課文為例子進行標點訓練和寫作指導,關注語文知識的生長點,透過拓展延伸將文字與歷史、現實生活、學生生活相聯絡,讓學生在課堂上知識情感雙豐收。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發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字之間的互動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有足夠的時間讀書、思考、說話。最後我還安排了小練筆:郝副營長,我想對您說……留給學生髮揮的自由空間,思維補白,為學生創設動筆寫寫的機會。從課堂效果看,學生領會到了革命先烈們無私的奉獻精神,激發出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細膩的感受。

  《燈光》教學反思 篇18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圍繞“燈光”記敘了戰爭年代,郝副營長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教育學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上課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邊讀邊做批註,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在課堂上抓住了“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分析理解,然後在小組討論時結合重點詞語,透過品詞析句,談郝副營長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個字時,引導學生想象: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藉著微弱的亮光,在注視著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檢查閱讀效果時,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在學完課文後,我又運用董存瑞、趙一曼的影視片段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像郝副營長一樣,具有獻身精神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但是,看完影視片段後,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談觀看片段的感受,而是直接進入對本課的延伸,錯過了更好的教育時機。對於本文出現的三個“多好啊”,進行了分析,但是沒有指導學生分層次朗讀。另外,教師上課時的小結一定要順著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燈光》教學反思 篇19

  一、抓文眼,體會人物品質

  教學《燈光》一課,我圍繞三處“多好啊”,引導學生理解體會。看看三次“多好啊”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能體會到什麼?讓學生明白,這裡“多好啊”不僅僅指孩子能在燈光下學習,而是郝副營長憧憬戰爭取得勝利後,孩子們有更優越的學習環境,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祖國能繁榮富強。正是對未來的這種美好憧憬,郝副營長才會在後續部隊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機關頭,冒著生命危險,點燃書本,為後續部隊找到前進的方向才取得戰鬥勝利的勇氣。此時,郝副營長的英雄形象自然而然地在學生心中樹立。

  二、深入閱讀,銘記英雄形象

  在教學中透過“讀”將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聯絡起來;透過“情境創設”將三者變得生動起來;透過“情”將三者融合起來。學生感悟的過程是一個個性化過程,在教學中,力爭做到以讀喚情,以讀獲情,以讀悟情,從而獲得獨特而豐富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滲透,指導學生學習、運用閱讀的方法、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和表達的方法。並且,我順勢讓學生思考,學生感受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靠千千萬萬像郝副營長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最後,我以我們要牢記這些革命先烈,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報效祖國。

  三、訓練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在教學本課時,我還注意了對學生進行“展開豐富的想象”的運用訓練。課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憶戰爭年代的一樁往事,是全文重點,我指導學生以“燈光”為線索分小組討論:1、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為什麼藉著微弱的亮光,在注視著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2、課文哪些地方是寫具體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聯想?透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深刻理解郝副營長的高尚精神世界。

  《燈光》教學反思 篇20

  回顧《十六年的回憶》一文的寫作方法,今天學的課文《燈光》在寫法上和《十六年前的回憶》有許多相同之處,我們來比較中學習。

  學生自讀課文,找到與《十六年前的回憶》表達相似之處。交流中學生能準確說出運用了倒敘的寫法和前後呼應的寫法。

  寫法相同,但課文內容不同,表達的情感也有不同。

  “多好啊!”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交流中體會到郝副營長一顆火紅的心——革命勝利了,孩子們可以在燈光下學習了。在這顆火紅心的驅使下,在這個信念的驅使下,他才會-----讀課文第十自然段,進一步體會郝副營長為了革命,勇於犧牲的高尚品質。

  點燃的書本發出的火光,燈光有什麼聯絡呢?有了革命的火光,鬥爭的火光,勝利的火光,才有了燈光,光明的燈光,幸福溫暖的燈光。探究出燈光的含義,燈光是郝副營長對革命勝利的憧憬,是革命的信念和理想,是光明和溫暖的象徵。在內容情感積澱到一定時,學生交流噴發出對燈光的理解。

  又是一位多麼好的革命烈士,為了革命的勝利,勇於犧牲,我們深深地緬懷他,自由展示讀句,說句子表達心情和情感。

  《燈光》教學反思 篇21

  《燈光》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本課時,我按照平時教略讀課文的方法,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根據課前導讀,提示學生以“多好啊”或“燈光”的描寫為線索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探究,先獨立閱讀,再在小組裡交流。“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現三次,是整篇課文的“文眼”。在探究前提示學生,在每次出現的地方畫出來,標上序號,然後讀一讀上下文,找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了什麼,會想到什麼。在檢查閱讀效果時,我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在交流的過程中,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透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的感觸很深,特別是最後一個環節想象說話:面對這樣的英雄,你想對他說什麼?有的學生說:“郝副營長,您雖然沒有見過電燈,但您的一顆心卻照耀著千千萬萬的人,您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了戰鬥的勝利,您真勇敢,我敬佩您!”有的同學表示一定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條件,不辜黨和革命先烈的期望,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有的同學則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跟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形成鮮明對比,從中使大家受到教育。

  《燈光》教學反思 篇22

  《燈光》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寫了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圍繞著“燈光”記敘了戰爭年代,郝副營長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上課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邊讀邊做批註,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在課堂上抓住了“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分析理解,然後在小組討論時結合重點詞語談郝副營長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個字時,引導學生想象: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藉著微弱的亮光,在注視著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檢查閱讀效果時,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1、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和創新思維的訓練。

  首先在匯入環節,我引導學生閱讀“導語”,並透過“導語”快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課文第二部分是由景生情,追憶戰爭年代的一樁往事,是全文重點,我指導學生以“燈光”為線索分小組討論: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為什麼藉著微弱的亮光,在注視著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課文哪些地方是寫具體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聯想?……透過這些討論,使學生深刻理解郝副營長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於本課時代背景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我就在課前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資料,在課堂上又適時地為學生介紹了當時的環境,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2、激勵導向評價,注重人文關懷。

  “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這是新課程評價的核心理念。因此,積極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科學的動態評價環境,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是新課程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永遠追求。

  (1)在學生課前感知燈光時,為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我根據他們的發言適時評價道:“你一定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你一定和路燈一樣懂得默默奉獻……”老師充滿賞識和鼓勵的評價,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2)在學生初讀感知過後,為了引導和激勵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指導他們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展開閱讀,我的評價是:“是啊,從你們的發言中,我聽出了你們的感受,你們已經走進了課文。但只知道課文的這些內容還不夠,我們還要仔細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你感受深的句子,還可以在句子的旁邊把自己的體會、感受或者疑問記下來。”這些評價語言,充分發揮了激勵導向的功能,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讓學生能夠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個性化地理解課文,並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

  (3)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的評價有:“你們都很會讀書,因為你們已經讀出了自己的感受。”“你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體會,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你們的想法就是郝副營長會的想法。那就趕快讓我們一起把郝副營長美好的憧憬讀出來吧!”……激勵性的教學評價語言是學生學習信心的催化劑。課堂上,不管哪個學生,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讚揚。因此,在以上對學生閱讀的評價中,我儘可能給學生多一些讚賞,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但為了讓學生在品嚐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的同時能逐步提高閱讀能力,我在評價時有不乏給他們一些方法的滲透。這才真正地使評價起到激勵、導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