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今天教學了《面積單位》一課,這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知識,為以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及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提供了思維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取得進步和發展。” 為了體現這一理念,本節課,我透過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引入,到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在教學時注重展現概念的生成過程,不僅讓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一節課下來,收穫很多,現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

  1、聯絡生活、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這節課的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表象,我讓學生找找自己身邊哪個物體的表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身體哪個部位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反饋熱情空前高漲,他們學習、探索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答案層出不窮。學生不僅在腦海裡建立了面積單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鞏固了面積的概念。這樣的學習緊密聯絡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

  2、關注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交流中構建知識。

  1平方釐米的教學,我採用有效引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小正方形,引導學生認識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並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哪些物體的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計量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時可以用平方釐米。

  透過平方釐米的教學,我引導學生從平方釐米的名稱中,透過個人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創造出平方分米、平方釐米等面積單位,並類推出它們的意義。這樣教學是一個大膽的實踐,運用相關舊知去促進新知的學習,所有學生都主動參與到了學習過程中,在這一主動探究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積極遷移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經歷應用數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享受成功的樂趣。本課中,我設計了“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你感興趣的物體表面的面積”這一開放性活動。孩子們對這個活動充滿了興趣,他們不僅會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還會主動和他人合作,從中掌握了測量的技巧。

  下課了,我的心情難以平靜。我還沉浸在孩子們興奮、快樂的活動中,課堂上他們高舉小手、活躍激動的表情讓我難忘。我在思考如何上好數學課,尤其是怎樣體現“做數學”、 如何儘可能使每個活動更充分、有效。這些都值得自己要好好的思考。

  我想,每一位教師都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的基礎上,結合新課標,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給學生一些自主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悅!這樣的教學才是紮實有效的教學!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本課的學習是學生透過生活例項,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課前讓學生親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數,並進行交流,使學生充分感受大數的意義。並透過數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並瞭解單位之間的聯絡。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是學生透過大量的感悟經驗形成表象,並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建構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真正感受和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數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感受數學帶給我們的魅力。

  還需加強的方面:

  1、生活中的大數普遍存在,學會認、讀、寫大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教學過程中應儘量讓學生說認數的過程。

  2、在教學中,感受生活中的大數,若採用影片引入,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數學興趣。

  3、在學生評價的語言上,還需要平時多積累。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次百花獎,讓我感受頗深,對於本節課,《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認識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這是面積知識的提升和發展。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針對本節課,我有一下反思:

  同時,使學生在頭腦中對組合圖形產生感性認識,更為下一步探究組合圖形面積做好鋪墊。

  一、聯絡生活,體會組合圖形必要性

  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組合圖形:從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可以找到組合圖形。讓孩子們感受學習組合圖形的必要性,也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各個問題,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提問題。

  二、探究方法,尋求解決問題最最佳化

  在學生解決組合圖形面積時,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讓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培養了能力。為每個學生提供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開拓學生的思維,並引導學生尋找最簡單的方法,實現方法的比較,同時也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學習別人方法的一個很好時機,透過學生的探索、交流、討論、最佳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透過自己獨立思考,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透過小組和全班交流,使學生學會了別人的方法;最後,從這些方法中,比較、反思、知道最簡便的方法。

  三、總結全課,學習解決問題方法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進行回顧,引導讓學生在總結上有所提升,在知識方面,還有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方面都應該有收穫的。

  對於本節課,暴露出的問題:

  1.各環節時間的分配。本節課在各環節的分配上有所欠缺,需要對各環節有個提前預設,需要適當的引導孩子們在有效的單位時間內進行學習,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課堂進行中,給於人的印象為趕,這就不能照顧到後進生,導致他們對本節課失去學習慾望。

  2.語言藝術。本節課的課堂評價過於單一,引導孩子們過渡環節以及佈置任務的目的性上不明確。

  3.組合圖形方法最佳化上。雖然引導孩子們質疑可以使學生明白在組合圖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據所給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分割,可以達到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但由於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時間相處更多的方法,從而忽略個後進生,也忽略了孩子們想表現自我的心理,導致出現個各個相同分割的方法。本節課沒有在最後引導孩子們達到“分割的圖形越簡潔,計算起來越簡便”也是本節課的一大不足。

  4.在課堂生成上,沒有及時的進行快速思考,導致一些生成沒有及時的解決,忽略後,孩子們的質疑沒有解決,也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4

  20xx年秋季,我擔任了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任務。本屆一年級學生人數多,底子薄,基礎差,從一開始,我便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擔子的重要。所以,我對自己的這份工作絲毫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步。本學期已經近結束,為了更好地總結過去,迎接下學期的工作,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做好課前準備——備好課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前、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分析和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二、增強上課技能——上好課

  在上課中,我做到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和生動化,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我還特別注意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巧妙引入,精心設疑,造成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在自習課上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同時加大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年級孩子年齡小特別喜歡愛表揚,抓住他們的閃光點,越表揚他就會越學越好,在提高興趣的`同時還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並認真細緻的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在課堂上抓住機會提問他,鼓勵他,表揚他,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學的愉快。進步越快。

  四、認真批改作業。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有人說:“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的吸光有積極的意義。”在做數學作業時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作業的書寫以典型示範、表揚為主。

  六、教學中的不足和反思

  1、對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還不夠到位。

  2、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3、複習這段時間,我發現學生不看題目要求就開始做題,做完之後不會檢查。

  4、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小學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在總結本學期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把下學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5

  核心提示:本節課是學生在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和整十數的基礎上學習的。要求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因為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在學習了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

  本節課是學生在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和整十數的基礎上學習的。要求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因為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在學習了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減和不退位減,讓學生說說哪幾題算起來很容易,算一算,為什麼另外幾題算起來比較難,得出個位不夠減,是退位減法,不僅揭示了課題,而且複習了不退位減法的演算法,知道了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區別,知道了退位減法的難點,為什麼不容易算,因為個位不夠減.

  在30-7=計算過程中學生有下面幾種演算法:(1)利用數的組成30-7=23,把30分成20和10,先算10-7=3,再算20+3=23 ;(2讓學生透過觀察擺出的小棒再寫出算式的方法教學,,並說出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到黑板講解,我在講評加強理解,鞏固演算法會更好。3)利用計數器演示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當十,加強理解,(4)豎式計算,對於數位的理解,孩子們可以說都會,整十數減一位數。

  有了第一道題的鋪墊我讓學生嘗試25-8這道題,幾分鐘過去,我巡視了全班獨立學習的情況後,回到講臺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醒目地寫下兩道算式:

  25-8=17 25-8=23

  “同一個算式,在我們同學中為什麼會得出這樣兩個不同的結果?你認為哪個對?請同桌學生討論:看看這兩種計算結果的正誤,對的要說出,錯的要找出錯因。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如果遇到個位數字不夠減時該怎麼算?孩子們都認為25-8=17是正確,第二種出現了這樣的結果甚至學生當減數個位不夠減時,居然倒過來減,對於減法的意義理解不夠。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明白課堂上老師不僅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表達能力,更要注重後進生的學習掌握情況,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群孩子的身上,及時發現並糾正孩子的錯誤,爭取讓每一位孩子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6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本節課教學中,我就特別重視情境的創設。課一開始,透過請小助手、猜一猜等活動,使學生生活情境和數學知識潛移默化的結合起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練習時,創設了拍照遊戲的遊戲情境,透過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猜測物體,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興趣。這節課中,學生被很多的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著,因此學習興趣一直很濃厚。

  注重體驗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體驗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條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並透過勤於動手、樂於探究的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中我儘可能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參與、表現的機會,注意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經歷了親身體驗後,進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影象是不一樣的。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交流,同時對自己的感悟加以驗證。

  猜想驗證,促進知識形成。 猜想,已經成為學生當今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從心理學角度看,是一項思維活動,是學生有方向的猜測與判斷,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覺的推斷;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猜想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準備,它包含了學生從事新的學習或實踐的知識準備、積極動機和良好情感。

  本節課教學中,我就給學生創造了猜想的過程。首先,在新授課的教學中,設計了猜一猜環節。當學生明確了長方體的三個面之後,讓學生猜想,你站在一個位置上不動,最多隻能看到幾個面。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或經驗,對要研究的問題做出逼近結論方向的猜想。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的,在這樣的猜想中,發散了學生思維,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

  本節課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地方。

  1、一位同學在桌子一個角的位置觀察長方體時,讓學生說出:這三個面的名字。這裡忽略了學生是站在桌角的位置,所以,使得學生無從說起。

  2、透過課後測查我發現,學生們能夠正確區分歡歡的不同方向看到圖片的時候,在區分前後兩張圖片時,100%的同學判斷正確,但是在區分左右兩張圖片時,判斷正確的同學佔75.7%,也就是說,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同學在區分左右的時候還有困難,在重新備課時,要在這個地方進行調整。

  3、觀察祝福箱、講臺,放得再慢一點,先想象一下,站在什麼位置你能看到一個面?兩個面?三個面?讓學生先猜測,再驗證。

  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法,更加深入領會編者意圖,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的課。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7

  在這節課中,以編故事貫穿全課,從動畫入手到看圖說圖意,學生踴躍發言,不停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地說出了很多生活中的減法故事,說出“賣出了,吃掉了,消失”等詞來表示減法的意義,但上課時也出現了學生收不住說的慾望,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繼續讓學生說下去,會影響後面的精彩內容,不讓說又掃了同學的興致,此處比較難心!

  注意對學生的評價,要傾聽學生的想法,只要理由充分就要給以肯定。不要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知道對孩子應該用建議的評價,而不是簡單的對錯好壞來評價。例如一個孩子上來摘果子,把得數是3的果子摘成3+1=4,我給予了否定的回答。這個孩子很委屈地說:這裡也有3呀。原來在這個孩子的眼裡,我出示的數字3和算式裡的3是有關聯的。多麼充分的理由,多麼有創新!所以在評價學生時一定要把學生的想法作為參照物,不要抹殺學生思想的真實性。其實我不妨肯定她的想法,再暗示她,如果老師讓你找出得數是3的算示你能找到嗎?我想這個孩子會很興奮的再次尋找,並且會擦出機智的火花,這是多麼好的評價,可惜我錯過了及時評價的機會,所以我以後會注意對學生的評價。

  怎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我們經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還存在過去的影子。經常說:“說給老師聽聽”“拿給老師看看”,無意中再次把老師的地位擺在學生之上,所以在意識上還要加強。

  以上幾點,是我在教後才體會到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克服不足,加強學習,為培養出更多的世界眼光的現代人而努力!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8

  1. 本課應該更放手讓學生直接面對“遊樂場”的具體情境,用“你問我答”兩人合作的形式,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就個體的學習而言,理解圖意,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一脈相承的完整過程,還是不要把它們分成三個教學階段為好。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不能老是一步一步地牽著扶著學生走。教師教學環節的鋪墊多,可能學起來覺得順利,但把學習任務變得沒有挑戰性,學習也就失去了促進學生髮展的價值。教師不要過細地鋪墊,但不能沒有示範在上述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提出與乘法或除法有關的數學問題,並要描述完整,同時也對“你問我答”活動如何操作做了具體的示範。

  2.練習第1題,用學生搶答的方式是否合適?有一部分思維不敏捷、算得慢、跟不上的學生,會不會沒練到什麼,走過場?基本練習應確保人人都練到位,練習量也要足。練習第4題是結合“投鏢”遊戲提出的數學問題,本意不是做遊戲,而是解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挑戰性在於需要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從計算的結果去找對應的算式,才能解決問題。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課我結合教材創設“分餅”的情景活動分成兩個成次進行展開教學。透過兩個活動讓學生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在這基礎上要求學生對這分數能正確讀寫,瞭解假分數、帶分數的關係。這節課我先以豬八戒分餅這一故事引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齊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在整個教學中我都讓學生透過動手實踐和與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

  兩個實踐活動中,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氛圍都比較強。在小組彙報階段,大家積極發言。“金星組”還彙報了兩種和書上不一樣的辦法:一個是徒弟三人孝順師傅,每人把一塊餅的1/4敬給師傅,那麼唐僧得到3個1/4是3/4,徒弟每人剩下3/4,四人分得的餅相同。(可惜,當時時間太緊,我應該引導學生分析弄明1個3/4與3個1/4是相同的,只是單位1不同,一個是把1個餅平均分成4份,拿其中的3份; 一個是把3個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4,即單位1不同,一個單位1為一個餅,一個單位1為3個餅。)另一個是:先把三張餅平均12份,每人拿9份,就是9/12,這點為以後的約分打下了基礎。

  反思這一節課,小組活動開展得很成功,得益於課前的結構化預習,平時的培養,和本節課的安排,孩子們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創意與個性,小組活動動而不鬧秩序井然,這是與上幾節公開課相比最大的進步。但是,由於彙報交流的時間拉得過長,沖淡了練習的時間,使得安排的訓練題沒能完成。今後還要在時間安排上多動腦,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0

  《比例尺》這一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化簡比以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思考如何將概念教學恰到好處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1、在生活中引入新課。

  現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在引入階段,我選取了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畫出一個標準籃球場長28米寬15米的平面圖讓學生動手操作畫一畫,問學生是怎麼畫的。

  2、在情境中引出課題。

  生舉例生活中的這種情況,舉例說明在生活中把實物圖擴大或縮小的情況?我在根據生的回答出示最熟悉的縮小了點中國地圖和北京交通線路平面圖。出示兩副圖的全貌。讓學生去發現。平面圖形的大小與比例有著密切的聯絡,進而讓學生提出本節課研究哪些有關比例尺的學習知識,針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進一步有側重點的確定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3、自學書得出概念。

  出示導學提綱

  (1)什麼叫比例尺?怎樣求比例尺?

  (2)比例尺有哪幾種?

  (3)學習比例尺有什麼作用?

  (4)比例尺與我們學具袋裡的尺相同嗎?

  在彙報交流時,恰當的傳授知識。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認識縮小比例尺,針對學生們得到的很多結論,我將他們的課堂充滿了探索的氣息。

  4、在自學中學到知識。

  在學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後,怎樣求比例尺和圖上距離這一部分知識教簡單。因此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己與其他學生交流,在交流中學到新的知識。

  5、孩子的想法是獲得知識的源泉。

  透過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始終處於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狀態,解決了線段比例尺和數值比例尺的轉化,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以此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這樣讓孩子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了能力,透過本節課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有了以上的鋪墊教學,在已知比例尺、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或是已知比例尺、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時,就簡單多了。比如已知比例尺、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時,孩子們很多人都根據比例尺,來分析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之間的倍數關係,然後用比例尺的意義列出比例式。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量大,導致學生的練習時間偏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為一個數學老師,我會不斷地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一節課是否上得好,並不是因為這位老師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為學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

  第一次改行教數學,當我拿到數學課本時,最初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貓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態,再讓學生戴上小貓的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透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列算式為:2+6(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麼要列成4+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當時特別高興,就藉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透過這幅圖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絡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後,佈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後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叫學生扮演“中。商場小經理”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

  秋去春來,短短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又結束了,在這繁忙而充實的一學期中,我感觸較多,現將本學期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得失作一個反思。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許多使用過這套教材的教師都普遍認為:教材較難,不好把握。但這對於我來說,剛好是一個不錯的挑戰。本學期的教學任務也非常繁重,其中知識點包括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旋轉與平移、方向與位置、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年、月、日的認識,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以及統計初步與不確定現象。

  其中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是本冊的重點,年、月、日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又是本期的又一難點。

  教學之前,我充分的備好課,同時我深知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而備好課重要的一點是要備學生,由於接手本班瞭解到學生的整體成績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礎知識的傳授作為我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同時,也為優秀的學生作好“能量”的儲備。

  教學之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用多種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喜愛數學,願意學習數學,比如,在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利用直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摺,畫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對待優生,我充分讓他們吸飽、吃夠;對待中等生,我讓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特別是對待差生學習積極性不較高,我更加的重視他們,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

  教學之後,我基本做到每課後立即反思,每單元反思,及時總結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優點,克服不足,同時,積極學習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優秀經驗,聽他們的課,有什麼教學中的困惑去請教他們。經過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氛圍有所加強,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基本會積極主動的學習。

  由於經驗的缺乏,在教學工作中仍會有許多不足,感覺時間“少”、任務重,對待差生的輔導仍有待加深,課堂40分鐘的效率不夠高,小組合作仍有待加強,沒有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個別差生缺乏與他人的合作的意識等。

  在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克服我的不足,關心每一位學生,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集體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數學,感受成功的喜悅。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3

  現代交通運輸與人們社會生活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乘車是他們與交通運輸發生的最經常的聯絡,因此,課程把這部分內容單列標題,進行比較詳細的講述。這是本課的教學要點。本課由兩部分組成l)學習乘公共汽車;(2)學習乘輪船和火車。課文以一個小學生能夠獨立乘車為標準,從看簡單的交通圖、看站牌、上車後注意事項三個方面講述了乘公汽車的常識。關於乘輪船和火車的內容,課文采取了略寫的方式,用了四幅圖,把乘輪船和火車時應注意的、帶有共同性的問題表達了出來。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以情境教學為手段,透過合作、探究與自主建構,實現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應該說,乘車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但在長途旅行時,大多數小學生都是在父母的帶領下乘車乘船。如何獨自乘車或乘船對於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些難度。所以我先讓他們交流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展示自己體驗、探究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歸納講述。對於學生沒有考慮到的,我適當的用小故事和課件加以引導,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學會乘車和乘船,並獲得成功的喜悅。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兩點反思:

  首先,學生透過獨立思考,用估算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並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估算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演算法,但最恰當的演算法,應該是學生經過自己的分析、辨別,找出的方法。教師在這裡沒有直接指出該用哪種方法,而是讓學生在體驗、比較和反思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規律,讓學生從剛開始的反對到最後達成共識, 表現出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的尊重,表現了教師對延遲評價的合理運用。以及對於鼓勵演算法多樣化的充分體現。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4

  半個學期很快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面對幾種現實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任教小學低年級數學,最撓頭的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裡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複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約了教學時間。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儘管要透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麼大的容量,由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在學生的實際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級為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核中均還理想,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差的學生。我就想,為什麼差的學生越教越多呢?於此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角色,不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公式,而對於這部分學生,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生,我認為我們可以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

  總之,我覺得,教學活動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5

  根據幼兒園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慾望。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

  根據幼兒喜愛遊戲和喜愛糖果的天性、有過吃糖果的生活經驗和思維的特性,本節課透過“兔媽媽分糖果”遊戲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貫穿整個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透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展各種能力,培養興趣,學習按數量取物,複習4以內的數。

  這節課的活動環節設計清晰明瞭,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整個活動教學過程中,我先利用了“兔媽媽分錯糖果”來激發幼兒的興趣,接著我以“兔媽媽請小朋友來幫忙”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後兔媽媽為感謝小朋友的幫忙,請幼兒吃糖果,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活動後,我對這次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反思,如下。

  教師課前的教具準備還應更考慮細節。

  1、請孩子幫忙“按數量取物”時,最好是一樣的糖果便於幼兒數數。

  2、請幼兒做作業時,因多少幼兒畫糖果造型的經驗不夠,應該讓孩子們畫圓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