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鴉愛媽媽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烏鴉愛媽媽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烏鴉愛媽媽教學反思1
這是二年級教材中的一首歌,親切感人,歌曲採用敘事性手法,記敘了烏鴉反哺的感人故事,整節課的內容應該圍繞一個“母愛”的主題。遵循著這個思路,我設計了一個較完整的教案。從聽音遊戲匯入到“爭當懂事的小烏鴉”,到出示圖形歌譜,學唱歌詞分析歌曲,再到分角色表演,環節緊扣,然後延伸到母愛教育,讓學生感受大自然中溫情的母愛,使課的主題得到昇華,再現場範唱關於母愛的歌曲,讓學生也唱,引起他們的共鳴,最後在高潮中安排音樂童話劇的表演使這節課內容得到了拓展豐滿起來。這些是預先設計好的教案,我經過反覆修改,覺得挺完美了,但是到了課堂實踐中,在我實際教學過程中,卻遇到了一些阻礙。我先用聽聲音的遊戲匯入,引出本課要學習的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在教學歌曲這一個環節裡我覺得自己在音樂的技巧方面我還不夠這是我的第一個不足。對於這首歌的旋律我還沒深入進去,只是讓學生體會了歌詞的意思,還有情緒沒有來體會旋律,這首歌的旋律其實是很美的,我沒有讓學生好好的去體會這首歌的美,還有在教唱歌曲的時候我也沒有把句尾一個音沒有指出來,其實學生在唱這首歌的時候後面這個音還是沒怎麼唱準的,可是我沒有提出來,這是我的第二個不足。可能是緊張,在一些小細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錯誤,像在說話方面、表演方面還有在這首歌的旋律挖掘和動作挖掘等等。我在教前半節課歌曲時,都比較順暢,但是時間分配有些不夠合理,歌曲落實不夠,節奏有些快了。導致後半節課表演歌曲時,沒有引導好,學生反應較淡,或者因為公開原故,不敢放開表演,我自已也有點失措了,還好,在後面表演童話劇時氣氛又回來了。
這堂課是結束了,但孩子們在這堂課上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善良卻久久不能隱去。作為這堂課的組織者,引導者,我很興奮,很高興,愛,讓孩子們多了些靈魂的觸動,而真正能打動人心的音樂課才是我們每一位孩子所期盼的。願在新課程的指引下,我們音樂教師共同努力,讓我們的音樂課堂變得越來越靈動和美好。
小烏鴉愛媽媽教學反思2
今天上課學生一開始情緒高昂,可能是由於最近活動多學生不安心上課,給學生進行了幾分鐘思想教育,我馬上調整學生的狀態,讓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
首先進入節奏訓練:讓學生來認識十六分節奏,前八分後十六分的節奏,前十六後八分節奏。
先讓學生自由練習拍;請個別學生起立拍一拍,教師及時糾正。教師示範,學生模仿。集體拍擊練習、分組練習。
在學唱歌曲中學生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但個別的樂句唱不準確。我就反覆範唱讓學生聆聽,透過多次聯絡學生基本把節奏和音高唱準確了,看來應該在備課中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找疑問。
透過課前幾分鐘的思想教育,整節課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的不錯,整堂課的效果也不錯。
小烏鴉愛媽媽教學反思3
在本節的音樂課《小烏鴉愛媽媽》喚起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真摯、最純潔的愛。上這一課時,我首先從動物入手,把愛護動物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接著從學唱歌就開始帶入情感。透過為歌曲創編表演,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體驗,主動探索,積極實踐,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強調音樂學科與其它藝術學科的橫向聯絡與溝通。最後讓學生迴歸生活,從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媽媽病了,你會怎樣做?”有的學生以自己平時的真實行動回答:“我幫媽媽倒水”、“我幫媽媽掃地”、“我喂媽媽吃藥”,也有的孩子以間接經驗或想象來回答:“我給媽媽做飯”、“我給媽媽洗衣服”……從他們的語言中,我知道媽媽是他們最愛的人,也是這節課中我教學的主線。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
在組織教學中,透過課件的播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種繼續學習的慾望。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我讓學生自己來試著模仿幾種小動物的姿態,並出示動物們在唱歌的簡單譜例1353|1353|55|5—|,從而讓學生在表演中進行開聲練習,為下面的匯入教學買下了伏筆。
用課件匯入能夠再次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讓學生與動物們進行歌唱比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激情。用小動物卡拉OK的形式讓學生增強新鮮感,使學生更好的配合老師來學習。
二、注重科學知識的有機滲透
我個人一直認為,一節音樂課,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歌曲的學習,也應該重視理論知識的整合與傳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知識的積累。比如:在《小烏鴉愛媽媽》中出現了反覆記號和結束句記號,這些簡單的符號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節奏練習環節設計生動有趣,很巧妙地引導學生在熟悉節奏的同時,感知和認識了樂句。學生對節奏和視唱識譜的能力較好,平時教學夯得比較實。當然,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節奏訓練有所忽視,課堂上不敢大膽放手給學生,教唱的形式和方法還有待改善。
三年級是學習唱譜的開始階段,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可以適當的加深層次,在我的課上就讓學生學習了唱名,這也是通俗易懂,學生一看就會唱的。在讓學生以交朋友的形式去認識唱名的同時,讓學生學會愛護動物,小動物是咱們的朋友。但不足之處就是沒有處理好學生唱出朋友名字的步驟,在這裡不僅浪費了上課的一些時間,還讓學生沒有達到理想的興奮度。
進一步深化了本節課小烏鴉愛媽媽的歌曲主題,達到從思想上讓學生重視孝順父母的德育滲透目的。
三、教學環節的有效處理
在教學環節中,演唱環節稍顯薄弱。作為唱歌課,學生唱得還不夠,演唱形式還應有更多變更有趣,激發學生熱情,在反覆演唱的過程中,完善對歌曲的把握。
這首歌容易、易學,基本上認真聽兩遍就可以哼出旋律,但是不足之處在於每一句旋律都有點相似,學生很容易混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了走音的現象,為了讓學生唱會、唱好,我省略了表演的部分。變成了最後全班表演。
為了達到從思想上讓學生重視孝順父母的德育滲透目的,在結束課堂之前搞了一個小小的模擬小遊戲,讓我當學生的媽媽,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情來讓學生動動手,感受孝順媽媽。從學生的角度來挖掘對媽媽的愛怎樣表達,使整堂課昇華過度的很容易讓學生接受才是成功。
小烏鴉愛媽媽教學反思4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中達到教學的最大效果呢?那就是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本,換句話說就是把學生在學習中容易誤解的',難以理解的,不會操作的清清楚楚地教給他們,無論是傳授新知,還是培養能力,都應該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不但要圍繞教學目標,更要想方設法教會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中完成教學任務是必須的。有效的課堂教學絕對不是完成教學設計(教案),而是圍繞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和培養。
如果說我們在區教研活動中看的一堂公開課是一篇經過反覆修改而成的美文,那麼我們的日常課堂教學就應該是組成這篇文章的一句話、一個小節、一個段落。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來自於每一節課的教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如同一滴滴泉水,滴滴清澈,每一滴都要有“滴水穿石”的力量。細水長流,持之以恆,這樣的課堂教學,相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所收益。
充分關注表達,提高學生言語能力
小烏鴉愛媽媽教學反思5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下長大的,她們對父母的愛視而不見,他們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她們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愛,也不知道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報父母的愛,所以我想透過《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告訴孩子們,連小烏鴉都知道報答媽媽,更何況我們萬物之靈的人呢?所以我想透過我的這節音樂課喚起孩子們對父母的愛。
在教學中,我首先從歌曲律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用一個音樂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了解歌詞大意,為新歌學習奠定了基礎。
其次,我創設了一個充滿愛的教學情境,老師扮演烏鴉媽媽的角色,學生來做小烏鴉,從而使學生體會愛,明白愛,這才能更好的體會歌曲中的感情,當學生體會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愛後,才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也能把愛延伸到自己媽媽的身上,小烏鴉能報答媽媽,那我們小朋友應該向小烏鴉學習什麼呢?孩子們都明白了,自己的媽媽那麼辛苦,她們也應該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們都懂得了要孝敬長輩,這就是我的教學目標。
拓展部分,用打擊樂器伴奏,開一個小型的音樂會,創設學生間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鍾以音樂為紐帶進行交流,它有助於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這個小型音樂會鞏固了歌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使整堂課得以昇華。
這堂課是結束了,但是孩子們在這堂課上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善良卻久久不能退去,作為這堂課的組織者,我很興奮,也在回味著,深思著,透過這節課,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在音樂課堂中,就是應該以音樂為主線,讓音樂貫穿教學始終,在拓展中,我應該多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搜集更多歌頌媽媽的歌曲,或自己創編歌曲。我對整堂課的駕馭能力還有待加強,學習的形式還不夠豐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透過我的不懈努力,和領導,同事對我的幫助,讓音樂課堂變得越來越靈動和美好!
小烏鴉愛媽媽教學反思6
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是本課教法的宗旨。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體驗,主動探索,用心實踐,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強調音樂學科與其它藝術學科的橫向聯絡與溝通,課中設計了故事匯入,創編音樂故事等音樂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簡單的教學環境中獲取知識,並且使學生在聽覺藝術、視覺藝術、形體藝術和語言藝術等方面都得到培養。
《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採取敘事性手法,記敘了烏鴉反哺的感人故事。旋律多采用同音進行和三度、四度跳躍音程,並逐句下行,節奏由密漸疏。歌詞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給人們以啟示:愛不僅僅僅是索取,更重要的付出和奉獻,教育孩子懂得愛並學會愛。
我認為一堂好的音樂課選材十分重要。好的素材能激起孩子心靈的震撼,情感的共鳴。所以在這節課一開始我就讓孩子們觀看小烏鴉愛媽媽的動畫,用溫和的語氣與學生交流,拉近自己與學生間的距離,讓學生了解歌曲的資料同時也有情感上的共鳴。為了避免枯燥乏味單一的節奏訓練,我用故事引出小鳥、小青蛙、小烏鴉,讓學生用動物的叫聲來模仿歌曲的節奏,學生們興趣高學得也快。在歌曲教學方面我請大家輕聲用“lu”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能夠讓學生的音唱得準一些,氣息平穩些,還能夠渲染出這首歌曲“愛”的氣氛。然後再跟琴輕聲演唱,再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說說小烏鴉如何表達對媽媽的愛,慢慢體會歌曲的情緒,學生們很快就學會了歌曲,並能正確表達歌曲的情感表現。接下來,帶著全班同學邊唱歌曲邊跟著老師學習表演,以小組形式討論分主角扮演小烏鴉、烏鴉媽媽、小花等來表現歌曲時,孩子的眼睛裡都是飽含著深情,動作輕而緩,貼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最後,我說“小烏鴉作為一種動物都能這麼愛自己的媽媽,那我們作為人類能為自己的媽媽做些什麼呢”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們都說的那麼好,好多孩子都能回答出為自己的媽媽幹家務、洗腳等等。這正是給了學生能夠抒發情感的機會,給了學生創設情感的空間,豐富了音樂課堂,讓過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輕情感的音樂課,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
這堂課是結束了,但孩子們在這堂課上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善良卻久久不能隱去。作為這堂課的組織者,引導者,我興奮著、回味著、也沉思著……的確,愛讓孩子們多了些靈魂的觸動,而真正能打動人心的音樂課才是我們每一位孩子所期盼的。在這節課中,正是抓住學生純潔質樸的愛,抓住了學生的動情之處,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演唱歌曲到達情感共鳴,我認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願在今後的教學中,透過我的不懈努力,讓我的音樂課堂變得越來越靈動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