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15篇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1

  《綱要》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在課文第二自然段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使他們懂得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雲霧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後,學生不僅鍛鍊了動口能力,也鍛鍊了動手能力。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為了展現雲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雲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藉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瀰漫”等詞語的意思,透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透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2

  《廬山的雲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緊緊抓住廬山雲霧的神秘、變幻無常,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的寫作方法,用優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的景色秀麗、雲遮霧罩。

  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雲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後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的特點。然後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語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男女生分讀、小組接力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入體會廬山雲霧的形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寫出雲霧的特點的。使學生明白這段採用先總後分的方法,運用了許多恰當的比喻,生動形象的描述出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結合學生的回答,我用簡筆畫在黑板上表現出不同方位的雲霧的形態,加深大家對廬山雲霧特點的感悟。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從“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等等語句加以文中的省略號,感悟廬山雲霧的“瞬息萬變”。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一方面體會廬山雲霧變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豐富並引發學生的想象,用上文中的句式“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也來想象一下雲霧還會有哪些變化,學生由於學過《雲房子》,並有了一定的閱讀量,進行過同類的想象,因此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表現相當活躍,他們的想象也非常豐富,回答常常能令人耳目一新,有的說雲霧像一隻可愛的小白兔;也有的說像一條龍,像一隻兇猛的老虎等等。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3

  師: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正是有了千姿百態的雲霧。它都有哪些姿態呢?請學生自讀第二小節,用筆在紙上把雲霧的姿態畫出來。

  生:(邊讀課文邊畫。由於學生的繪畫水平的不同,所展現的雲霧也有所不同。)

  師:(教師巡視,同時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出雲霧的一種姿態。)

  (黑板上的學生和下面的同學都在繪畫。)

  師:你們都畫了什麼呀?(教師指著黑板上同學所畫的內容)

  生1:我畫的是半山腰上的雲霧。這些雲霧就好像一條條的玉帶,系在了山腰間。

  生2:我畫的是山頂上的雲霧。這些山頂上的雲霧好像一頂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頂白色的小絨帽,所以我把雲霧畫成了帽子的形狀。

  生3:我畫的也是山頂上的雲霧。

  師:同學們,他們畫的好嗎?

  生1:他們畫得都很好,看著他們的畫,我彷彿就看到了廬山的雲霧。

  (三位同學都露出了笑臉。)

  生2:老師,我覺得半山腰的雲霧還要再畫上面一些,那樣就更準確了。

  (老師點頭同意,並請那位同學上來修改。)

  生3:老師,書中還寫了兩種雲霧的姿態,他們沒有畫出來。

  師:你讀書真仔細,老師就請你來畫。

  生:上黑板快速的繪畫。(這位同學的繪畫水平較好。)

  師:請你向大家作一個介紹。

  (生讀課文)

  師:我們看了四種雲霧的姿態,其實它的姿態不至四種,作者只選了四種典型姿態向大家作了介紹,它還會有哪些姿態呢?

  生:(學生積極舉手)

  師:選了四名同學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

  生:動手畫。

  師生共同點評所畫的內容,想象合理就行。

  《綱要》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在這部分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使他們懂得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雲霧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後,學生不僅鍛鍊了動口能力,也鍛鍊了動手能力。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瀰漫”等詞語的意思,透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透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4

  近日,我面向本校老師上了一堂公開課――《廬山的雲霧》,全班師生收穫頗多。

  這堂課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以讀促寫,學生透過品讀課文,掌握寫作方法,產生寫作的慾望,做到讀寫結合。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積累和運用語言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雲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並透過事先收集的有關廬山雲霧的圖片資料,學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廬山雲霧的美。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後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的特點。然後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語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深入體會廬山雲霧的形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寫出雲霧的特點的。如:發動學生小組討論,再組織交流,教師同時參與學生交流,做適當的點撥,使學生明白這段採用先總後分的方法,運用了許多恰當的比喻,生動形象的描述出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最後,我又讓學生上講臺畫簡筆畫,展示不同方位的雲霧的形態,加深大家對廬山雲霧特點的感悟。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從“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等等語句加以文中的餓省略號,感悟廬山雲霧的“瞬息萬變”。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一方面體會廬山雲霧變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豐富:將變幻莫測的雲霧想象成“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動地描繪出廬山雲霧的動態美,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形。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5

  《廬山的雲霧》是透過對廬山雲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對於教學一些景色的文章,我特別喜歡運用課件,透過課件給學生展示了廬山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透過多媒體出示了廬山雲霧的圖片,從學生那種充滿歡喜的表情,學生一定愛上這廬山的雲霧了!而且有的學生都會情不自禁地說:“哇!真美啊!”

  廬山的雲霧有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課文的重點也是這2個自然段,而文中所描繪的廬山的雲霧的姿態都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我透過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裡初步把抽象的文字描寫變為具體的影象。在進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廬山雲霧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透過採用打比方的寫作方法,體現了雲霧靜態時的美。抓住4句比喻句,讓學生藉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影象。透過這樣的圖文結合,對於學生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

  在進行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大家都知道雲是會動的,在我們生活中有時候看天上的雲也會覺得它特別像一個動物,這段的雲霧特點是瞬息萬變,說明雲霧變化速度之快及變化的種類很多,我引導學生從省略號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先觀察會今天的雲(幸好今天的天氣還不錯),把學生從課堂上拉到生活中,等學生觀察完後同學們想象的翅膀開始飛翔,有的說雲霧像一隻可愛的小白兔;也有的說像一條龍……總之,學生的想象之門已被開啟,課堂也特別活躍。

  本篇課文用了許多優美詞語,語言形象生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加強朗讀指導,希望學生能把對美好事物的的讚美之情表達出來。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6

  近日,我上了《廬山的雲霧》這一課,全班師生收穫頗多。

  一、抓住想象的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樂於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的學習也總是伴隨著想象。在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登山路上廬山雲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雲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為了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雲霧的不同姿態,感受廬山雲霧的壯美。課件動畫的設計,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的雲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遊覽途中,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廬山雲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雲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斕、千姿百態的雲霧,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慾望。我還採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男女生賽讀,個人讀,小組讀,範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並茂。

  三、審美表達,豐富學生的語感。

  瞬息萬變的廬山雲霧,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還特別適合審美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實現審美主義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範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說讀寫訓練中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地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如我用課件呈現多幅廬山雲霧的`照片並播放背景音樂,學生無拘無束、有滋有味地觀看和想象,體驗美感。看後老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讓他們這樣的句式來說:“美啊,廬山雲霧,我好想”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學生的感受是十分豐富的,例如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雲霧,我好想馬上來到這裡,感受你的瞬息萬變。”

  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雲霧,我好想親自站在大天池畔,伴著夕陽,欣賞絢麗多彩的雲海。”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雲霧,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畫筆,畫下你壯觀美麗的身影。”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7

  這是本單元最後一篇寫景文章了,同樣了跟第二課有異曲同工之妙。上課伊始我首先先帶領學生觀察一組圖片領略一下景色秀美的廬山,讓學生帶著這種美得享受去感受廬山。本課也出現了許多的生字詞,比如說騰雲駕霧,飄飄欲仙,一瀉千里等等一些詞語,從字面上孩子也不是能夠理解,因為這些詞語大多數跟現實生活扯不上多大的關係,怎麼辦呢?怎麼才能讓孩子既不那麼死板了記住詞語的意思,還又能形象的記憶。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我看到了於永正執教的這篇《廬山的雲霧》,於老師對於這兩個的詞語的處理,是運用動作,表演,讓孩子形象地去記憶,今天在課堂上,我實施了一下,孩子們都很活躍,看著表演哈哈大笑,有的孩子似乎並不是那麼地配合,大聲的說,表演的不好,沒有辦法,只能讓再請一組學生進行表演,孩子們表演的很好,雖然演技有待提高,但是也讓全班孩子從他們的表演中領略到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了。我想孩子們肯定記住這樣兩個詞語。

  也有不足之處,凡是這樣的表演課堂,孩子們都很難收住,這也是我困惑之一。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對各個環節用的時間不勻稱,在第二段就花了大多的時間,在補白的地方孩子們都像傻眼了一樣,好像就沒有辦法說出來一樣,是不是跟平時的課外閱讀有關呢?課外閱讀少?還是我本身沒有激發的好?或許都有這樣的原因吧,還是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8

  教材分析

  《廬山的雲霧》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寫景課文。本文語言優美明快,採用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熱愛之情。

  全文層次分明,第二、三自然段採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雲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很容易並且樂於學習新知識,具備較良好的學習習慣,但缺乏創新意識,想象力不夠豐富。

  在第一課時學習,學生已認識課文生字,熟悉課文內容,本課學習中將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慢慢感悟,充分理解廬山雲霧的美。

  教學目標

  A知識和技能: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

  3、 初步認識總-分結構,重點學習第二、三段的寫法。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B過程和方法:1、抓住重點詞句,想象、瞭解廬山的雲霧。

  2、讀懂段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C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讀出喜愛廬山雲霧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激發學生觀察、描繪雲霧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美的文字,感受廬山雲霧的形態美。

  教學難點:寫法指導:瞭解總分的構段方式,學習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寫法。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9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在本課第二段的教學中,我發現要想 展現雲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雲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我藉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了“籠罩”、“纏繞”、“瀰漫”等詞語的意思,透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透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使他們懂得了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後,學生不僅鍛鍊了動口能力,也鍛鍊了動手能力。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10

  《廬山的雲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緊緊抓住廬山雲霧的神秘、變幻無常,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的寫作方法,用優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的景色秀麗、雲遮霧罩。

  首先,課前我讓學生背誦他們熟悉的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以這首描寫廬山美景的古詩讓學生漸漸走進廬山,這時再引出課文,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進而指導“廬”和“瀑”的書寫,因為這兩個字都是四會字,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經常會寫錯,故在上課伊始就加深印象。

  然後,從“在廬山,最有名的還不是瀑布,而是它的雲霧”匯入課文,在自讀之後進行段落單獨初讀,接著就是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的過程。首先就是“幽谷、遊覽、似乎”,在這三個詞語中分別指出注意要點,“幽谷”的含義和“遊覽”的意思,以及“似乎”的讀音和近義詞,接著是“飄飄欲仙”和“騰雲駕霧”這兩個四字詞語的意思,特別抓住動詞來體會,並讓學生自述了成為仙人的體驗和感受,進而在學生對這些詞語加深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第一小節,體會廬山的風景秀麗。

  接著進入第二小節,第二小節著重寫了“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到底有著怎樣的形態呢?引入課文,自讀後讓學生找出這一小節的動詞,從動詞身上找尋突破口:“籠罩、纏繞、遮擋、系、戴”,動詞最關鍵的就是理解和運用,在實際教學中,我讓學生從字面出發,結合上下文來理解,有的在聯絡實際,從生活中,用身邊的“無字詞典”來理解和運用,效果不錯,最後兩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比如“系紅領巾”、“戴眼鏡”,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特別要說明的是,為了讓“教考合一”,根據當前的形勢,我又讓學生實踐了“瀰漫”的“漫”字的“一字多義”,學生在運用中也能得心應手。後來讓學生帶著這些對詞語的理解,回味課文,朗讀起來明顯會好得多。

  再後來就是第三小節,第三小節主要描寫了廬山雲霧的瞬息萬變,其中較難理解的就是幾個四字詞語,透過讓學生抓住關鍵字,活用“引申”的辦法讓學生理解,效果良好。

  最後,迴歸課文的最後一小節“雲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結束全文第一教時的教學。

  課後,我向王校長請教的時候,王校長指出:從總體上說,這節課完成了既定的課時目標,課堂反響也較融洽,但依舊是在操作和引導上的功夫還欠火候,有兩個問題,提出了之後學生並未能領會,導致有些冷場。可能是由於我在備課的時候並沒有充分的預見到這點,沒能很好地從“兒童立場”出發,換位思考,還有就是朗讀的少了些,這篇寫景的課文更應該多讀,多讓學生在朗誦中自我感悟。我想我今後也會注意到這些,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加認真地研究業務,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這裡再次感謝王校長的教誨和師傅劉亦老師對我的付出和指導。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11

  週二全校老師聽了我講的《廬山的雲霧》一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介紹了廬山雲霧的神奇。如果有多媒體課件,適時地向學生展示廬山雲霧的美,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或者自己的簡筆畫能拿得出手,講到什麼姿態時,及時的畫在黑板上,效果也會很好。但這兩種情況都不行。我只好選擇了讓學生了解文章的結構。

  這篇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用總分的結構介紹了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特點。教學時,我採用“先扶後放”的方法,讓同桌一起根據學習提綱(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2、作者圍繞中心句作了哪些介紹?3、這段是什麼結構?4、把這一段分成兩層。)一起學習第二自然段,明白該段的總分結構之後,再自學第三自然段。從學習效果來看,學生基本掌握了總分結構的特點。

  整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由於我本人的語言缺乏感染力,整節課都是老和尚的帽子————平鋪塌,沒有起伏跌宕的感覺;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回答問題的老是那幾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吸取教訓,加強自身的素質學習,力爭能給學生一節聲情並茂的語文課。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12

  這幾天,心裡一直在想那節語文課,總是覺得無名的失落中還夾雜著些許的幸運。失落的原因在於自己沒有享受那節課的教學,孩子沒有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些許的幸運是,得到了老師的幫助,讓我真正懂得了,課堂上的老師和學生都要懂得“享受”。享受該是一種讓人很嚮往的心境吧!《廬山的雲霧》,聽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如此美的文章,我在備課的時候,產生了矛盾的想法。一則,如果盡情的讓孩子去看圖去欣賞去達到那種美的意境,那課堂上的氣氛一定很好!而如果一味的去欣賞去感受那種美,是否學不到語文知識?想來想去,還是將兩者結合,於是乎,也做了課件,圖文並茂,這樣,孩子該算是能體會到美的同時,也能學到本課要達到的語文目標吧!並且在備課的時候加上了些煽情的語言在裡面,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美!可是,在上課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進入到那種美的意境中去,一味追求的是孩子的語文知識培養,把本來很美的文章上的一點不美了,連自己都感受不到美,享受不到美,又怎麼去要求學生達到那美的意境呢?課後,反思著的同時聽取了市教研室汪老師對自己提出的意見。

  她首先讓自己說說,如果再上這樣一節同樣的課,現在又會怎麼去上?當時說了許多,也的的確確感受到了許多的不盡人意。自己的一番話說完,汪老師開始了她的點評: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要突出孩子感受美的能力,首先就要感悟課文,淡化知識教學,要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美。在讓孩子體會美的課文內容時,可以透過老師的情感去感染他,也可以透過老師的語言和圖片去繪聲繪色的描述,這樣孩子同樣可以感受到美。當然,汪老師說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但是,從她的點評中,我切身體會到,感受美,是這課的關鍵所在。

  從各方面去感悟課文內容,想盡方法去讓孩子體會到美。曾經自己好像寫過關於教師帶著怎麼樣的情緒上課會影響到孩子情緒的反思,今天同樣要進行反思,如果當時自己帶著一種美的心境去上課,也許課堂上的孩子會享受到美;如果當時自己享受著教學的快樂,也許孩子也會享受著學習的快樂;如果的如果……那一節課,已經結束了,可反思沒有結束,恰恰是另一個階段反思的開始,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去享受著課堂上的學習,包括課堂外的學習?!教師享受教學的同時孩子享受學習,那真的是令人期待的一種課堂氛圍,努力著!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13

  《廬山的雲霧》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作者緊緊抓住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特點,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的寫作方法,用優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的景色秀麗、雲遮霧罩。作者借景抒情,全文的字裡行間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表達了對廬山雲霧的讚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這堂課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以讀促寫,學生透過品讀課文,掌握寫作方法,產生寫作的慾望,做到讀寫結合。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積累和運用語言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勵興趣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應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運用情境引入,啟發式談話引入等,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用外部刺激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運用錄象和多媒體課件,創設廬山雲霧瞬息萬變、多姿多彩、奧妙無窮的情境,並配上優美的音樂,展示給學生欣賞。一上課就把學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全體學生對這半是仙境,半是人間的美景,產生了無限的好奇,濃厚的興趣。

  二、讀說結合,感悟雲霧特點

  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雲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並透過事先收集的有關廬山雲霧的圖片資料,學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廬山雲霧的美。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後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的特點。然後引導學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語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深入體會廬山雲霧的形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寫出雲霧的特點的。如:發動學生小組討論,再組織交流,教師同時參與學生交流,做適當的點撥,使學生明白這段採用先總後分的方法,運用了許多恰當的比喻,生動形象的描述出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最後,我又讓學生上講臺畫簡筆畫,展示不同方位的雲霧的形態,加深大家對廬山雲霧特點的感悟。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抓住學生對“瞬息萬變”這個詞語的理解來展開教學。學生們理解了“瞬息萬變”就是指雲霧變化快而且多,然後到文中去找表示雲霧變化快的字詞,從字詞中理解快,並重點理解加深記憶便於背誦。對於體現廬山雲霧變化之多,作者又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的比喻只有四種,作者用了一個省略號來表示不僅僅只有這些變換,還有更多更多的變化。因此,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說話訓練環節。讓學生用“剛剛還是 ,轉眼間 。”“明明是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的句式來想象廬山雲霧還有哪些姿態變化。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他們的想象力和朗讀水平,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廬山雲霧變化的快而美。

  實踐證明,透過精心設計的環節,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想象,促使學生萌發了強烈的探究慾望。在自信心與自主意識的驅動下,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性,在廣闊的時空中個性得到了張揚。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體會廬山雲霧的姿態美。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透過反覆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廬山雲霧的姿態美,感受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廬山嗎?(播放相應的圖片資料)它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位於我國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廬山,峰奇山秀、瀑布聞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獨特的地理條件而形成的神奇的雲霧,更是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遊客,令每一位到過那裡的人都流連忘返,回味無窮。那麼,廬山的雲霧到底奇妙在何處呢?想去看一看嗎?讓我們漸漸靠近……

  二、欣賞影像資料

  1、欣賞影像資料,感受雲霧之美。

  2、提問:伴隨著美妙的音樂,我們一起去廬山遊覽了一番,欣賞了美妙的雲霧。廬山的雲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3—4位同學)

  3、過渡:你想再次靠近這些雲霧,美美地細細地欣賞一番嗎?就讓我們隨著課文去看一看吧!(板書課題10、廬山的雲霧)

  4、讀課題:誰想來讀讀課題?(1—2位同學)我們一起來!

  5、課文是怎樣描寫廬山雲霧的呢?請同學們趕緊開啟書本,自由地盡情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作者筆下的廬山雲霧,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學),根據學生的回答進入相關段落的學習。

  三、品讀課文

  (一)、品讀第二自然段

  1、觀看圖片:說得真好!請看,這就是廬山雲霧的倩影!

  2、看著這些美妙的雲霧圖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樣的感受了呢?是啊,廬山的雲霧這麼多樣子,可真是——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千姿百態)(這裡可以考慮適當補充一些詞語)

  3、快看這裡(放映圖片),誰想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4、作者是怎樣來描繪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請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請你和小夥伴一起輕輕地美美地讀讀這個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你可以和夥伴交流你的想法。

  6、誰想和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的?高舉你的小手!像這種圍繞一句話展開具體描述的構段方式我們把它稱為什麼呢?(總分的構段方式)

  7、你從哪些具體的語句中讀出了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呢?請在你的書本上將它們用曲線畫出來。你找到了嗎?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8、請你再默默地讀讀這些語句,在這些語句中,你最喜歡哪一句呢?想想,為什麼你這樣喜歡它?(4-5個同學)(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這樣動人的語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帶到廬山去了!)

  9、可是老師有個地方不明白了,同樣是雲霧,作者為什麼一會兒把它比作帽子,一會兒比作玉帶,一會兒是大海,一會兒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據雲霧所處的不同位置展開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圖片)這調皮的雲霧,這裡,那裡,都有他們的身影,你覺得它們像什麼呀?(說話練習)

  11、同學們真會思考!雲霧這麼多的樣子,難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態來形容它了!你想把這麼美妙的語句讀好嗎?自己先練讀一下,待會兒老師請你來表現一下,OK?

  12、誰想來表現一下的?(個別讀,請學生適當評價。2-3個同學)真好,真美!還有哪些同學也想來讀一讀的?想讀的同學一起來!

  13、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彷彿看到了這些千姿百態的雲霧,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了。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想象,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雲霧,待會兒老師請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畫下來!(師配樂範讀,學生閉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嗎?請緩緩地張開你的眼睛,誰想來畫畫籠罩在山頭的雲霧?還有纏繞在半山的雲霧,瀰漫在山谷中的雲霧,遮擋住山峰的雲霧(指名畫),其他的小朋友請在下面畫在你們的語文字上好嗎?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們能嘗試著根據這些畫的圖將這個自然段背一背嗎?

  (二)、品讀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態,廬山的雲霧還給怎樣的感覺呢?

  2、透過閱讀,你好像真的去廬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廬山雲霧的另一個風貌——瞬息萬變(板書)。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從這個詞語覺得了廬山的雲霧怎樣?(變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萬變,你還從哪些詞語或是語句中感受到了廬山雲霧的變化之快呢?(課件相應有表示:剛剛,轉眼間,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誰能將這些詞語讀好的?讀好了詞語,你能試著將這段文字讀好嗎?趕緊先自己試試看!(生練讀)誰想來讀?(2-3個同學)我們一起來!

  4、雲霧變化得是這樣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還會變成什麼樣子嗎?(播放相應的圖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邊的小夥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師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師先利用這麼點小小的優勢先來表現一下:(備用)學生交流,評價,鼓勵。

  6、請看:我們再來看這個自然段,邊看邊思考,這個自然段在構段方式上與第二自然段有什麼共同點呢?你能說得具體些嗎?

  7、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給秀麗的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你們還願意離開嗎?是啊,真捨不得離去,真令人—— “流連忘返”(出示最後一自然段)

  四、拓展練習

  1、課文學完了,按照慣例,該佈置課外作業了,今天呀,老師請你自己來佈置作業,誰第一個來佈置?

  (1)讀。讀是我們語文最基礎、最應該掌握的,相信你一定會讀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麼美的課文印到腦海裡,這對你一定很有幫助。

  (3)畫一畫。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領悟,相信你一定會畫得很棒!

  (4)去廬山看一看。只有親身看過,才能真正領略到廬山的那份奇幻美麗。

  (5)找一些古詩,是啊,神奇的廬山雲霧,美麗的廬山風景,自古以來就吸引了許多文人,他們也被廬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詩。老師給大家找來了幾首。出示:李白《望廬山瀑布》,蘇軾《題西林壁》。

  (6) 根據課文總分的寫作方法,寫一寫。

  (7) 上網看看廬山的其他風景。

  2、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把這次的課外作業出色地完成!

  板書設計:

  廬山的雲霧

  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廬山的雲霧》教學反思15

  《廬山的雲霧》是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本文透過對廬山雲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在教學中有以下感悟:

  一、抓住想象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廬山雲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雲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為了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雲霧的不同姿態,感受廬山雲霧的壯美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的雲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僅寫出了廬山雲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雲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採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範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從中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讀詞句,理解感悟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裡初步把文字描寫變為具體的影象。然後再引導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去進行進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明白這段用先總後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的特點,然後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語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圖文結合,並展開想象,拉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就從中感受到了廬山的美。教學第三段時我,先示範把第三段讀一遍,故意把“剛剛、轉眼間、明明、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這幾個詞給漏讀了,然後讓學生說老師讀得怎樣,學生就說老師把這些詞漏讀了,教師順勢說,這幾個字老師剛才不讀,課文不是也很通順嗎?讓學生討論這幾個詞能不能不要,學生體悟出不能不要,因為它寫出了廬山雲霧變化的快。然後又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廬山雲霧變化快,即:廬山的雲霧瞬息萬變,剛剛()(學生快速接著說)轉眼間又()(學生又繼續快速接著說)明明( )(學生繼續快速接著說)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 )(學生接著快速接著說)如此反覆幾次,除了書上雲霧變成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還可以發揮想象讓學生說雲霧變成其它的樣子。這樣教學既把廬山雲霧變化快的特點突出來,又訓練學生用這些詞進行說話,學生的思維在快速轉動,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效果很好。學完這兩段後,我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準備以導遊員的身份向遊客們介紹廬山的雲霧。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並積累了語言,將書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為積累奠定基礎。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想象廬山雲霧的不同姿態,感受廬山雲霧的壯美時,我給學生提示的圖片時機不太準、給學生創設的教學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學生的思維欠活躍,在想象廬山雲霧的不同姿態時,只侷限於某部分事物的範圍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抓住文字的空白處,充分引導學生利用各種資源發揮想象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