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語文《一分鐘》的教學反思

語文《一分鐘》的教學反思

語文《一分鐘》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一分鐘》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一分鐘》的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講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20分鐘,他只不過想放鬆一下自己,結果耽誤了半節課。課文內容較為通俗,但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絡十分緊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

  設計理念:根據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本課教學設計努力體現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讀的情境,在讀中感悟,利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融,進而讀出感情,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

  反思:

  透過《一分鐘》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閱讀對話理論,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絡,閱讀是讀者與文字相互作用、建構意義的過程。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他們在閱讀中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多元解讀文字。如,學生對“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揹著書包上學去了”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我認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愛學習;對“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口”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是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學生,他的安全意識很強;對“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遇事肯動腦筋,能自己想辦法戰勝困難,沒車也要走路去上學。這些都是學生用心讀書得來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視的體驗。

  2、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閱讀教學一定要重視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感受閱讀樂趣,享受閱讀生活,增強閱讀能力。《一分鐘》課文後的“讀一讀”提出的要求是“朗讀課文”。這個提示點明瞭透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間的重要,體會時間的寶貴。為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生疑,在讀中釋疑,不斷提高閱讀效果。

  3、實實在在地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應緊緊結合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本課的教學,我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聯絡生活實際體會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學生有了這份情感,必然能自覺做到“分秒必爭”。

  語文《一分鐘》的教學反思2

  《一分鐘》主要內容:講的是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遊戲匯入。

  上課鈴響起,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閉目端坐,不能發出丁點聲音,接著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麼事情?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

  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一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三、結合實踐,課外延伸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自由說話,你想對元元說什麼?我扮演成元元,讓學生想想,你想說什麼?怎麼說?當然,我是可以替元元直接和學生對話的。這樣我和學生反覆扮演角色,學生在教“我”珍惜時間的同時,自己在無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時間。

  語文《一分鐘》的教學反思3

  優勢:

  一、教學流程設計合理

  本節課經過精心設計和多次研究,教學流程設計較為合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定準確,環節環環緊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習慣培養意識較強

  低年級的學生正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時候,所以我在教學中格外注意學生的學習習慣,包括寫字姿勢要正確、站好後再回答問題、用完的文具及時放回、回答問題聲音要洪亮等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三、應變能力較強

  由於剛剛入職不到一個月,在範寫的環節出現一點問題,一位學生指出了我的錯誤。當時並沒有緊張尷尬而是非常謙虛而又巧妙的說:“這位同學觀察的真仔細,這就是老師在預習的時候沒有認真,所以同學們在預習或者寫作業的時候要認真仔細。”這樣非常簡單的一句話就幫我成功的度過了尷尬的局面,又能鼓勵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認真仔細。

  不足:

  一、教師語言缺乏嚴謹性

  低年級的學生正處於語言學習的基礎階段,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過於隨意、不嚴謹。比如在本節課中,讓學生讀某個自然段時,我有時說“讀第幾節”、有時說“讀第幾段”,語言比較隨意,可能就導致一些學生對“自然段”的概念模糊,從而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還出現了讓學生回答問題時說“給我回答”等這些字眼,使學生潛意識認為是在給老師回答,是在給老師學習。所以語言比較缺乏嚴謹性。

  二、對學生思維規律把握不牢

  在本節課中,為了更能突出主人公元元認為“多睡一分鐘不會遲到”的想法,涉及到了一個原句與改動後的句子進行對比的內容。而在我的教學預設中,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在請了幾位同學都沒能準確地說出我預設的答案,此時我應該出示答案而不是繼續找學生回答,從而浪費了時間。

  三、教學目的明確性較差

  在本節課中,每一段都有需要學習的任務。但有時缺乏經驗出現了只讓學生盲目的讀課文,而忘記了交代學生思考的問題。導致了一些學生無目的讀書,讀書效果比較差,不能及時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也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

  四、板書設計缺乏新穎性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比較簡單,沒有創新。也沒有根據中心、關鍵詞等進行美觀的設計。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也沒有起到讓學生能夠眼前一亮的效果。

  改進:

  在今後的每一節課中,應格外注意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規律,再讓學生朗讀課文時一定要佈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此外,在一些教學細節上也要格外注意,如教學語言的生動化與多樣化的規範、板書的設計的新穎性等等。最後,教學激情還應加強。設計再好的課,教師的狀態不佳,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我還要調整自身狀態,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每一節課,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學生,使課堂更加活躍,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