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精選8篇)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精選8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

  在構思《蟲蟲大聚會》這堂課的內容過程中,我感覺匯入部分比較難,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這個問題一直困饒著我好幾天。本來想找個昆蟲方面的動畫片段,讓學生透過欣賞匯入到新課中。結果這樣理想的動畫片沒找到。我在想如果直接叫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昆蟲,顯得有些簡單。今天在四(2)班上課之前,突然想到不防叫學生來模仿昆蟲的叫聲或者形態動作吧。這到是個好辦法,比原先純粹的說出熟悉的昆蟲要好的多了。

  課堂上,氣氛一直是活躍的,學生舉手也很積極,很願意上臺來表演,展示自己。在讓學生來模仿昆蟲和演示昆蟲製作時,模仿和講解的聲音不夠洪亮,臺下的有些學生自己顧自己,這樣使得動手能力弱的學生就學不到東西了,動手能力就更加弱了。鑑於以前上課語言比較貧乏、枯燥,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次我特地想了些適合小學生的詞句,比如“森林裡的昆蟲在開會,我們也一起去參加蟲蟲大聚會吧”、“會上我們請來了很多優秀的模特供我們欣賞、思考、研究”、“我們一起來說說這些模特的風格特點、有什麼不同的個性”等等。感覺學生反應也不是很大,可能是我才剛開始任教,講的還不動聽。

  作品上,學生都挑簡單的毛毛蟲做,放在講臺上煞是好看:大的、小的、不同顏色的毛毛蟲都有。還有幾個做蝴蝶、蜜蜂、蝸牛、瓢蟲等,但做的不是很精美。在動手能力上要多培養一下,多練習。很多學生都有這個問題,老師在講解時,不好好聽,讓他們自己動手做時,就做的亂七八糟,更是有些學生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動,問問她說不會做。學生畢竟是小孩,在理解能力上有點欠缺,不同與我們只要稍點撥,就能懂,所以老師就要好好引導,多多講解,儘量講得細緻點。

  在這節課中,我明白了學習美術應該是快樂的,在快樂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收穫知識。生活處處是美麗,美麗是快樂的,所以我們要創造美麗。美術就有這個功能,懂得欣賞美的孩子也會創造美麗。希望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吸取更多的經驗教訓,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2

  這學期,我依然是把除了繪畫課以外的同一型別的課(比如手工、剪紙、彩墨等)放在一起上,一是為了同學們準備相應的美術用具,二是為了把同一型別的內容,落實的更紮實,而且這樣也更有助於學生們深入地實踐和思考,也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們在這一課型中形成良好的習慣。而且把其它課型穿插到繪畫課型中來,也更有利於調節學生們的繪畫情緒。因為這就家庭主婦每天做飯一樣,每天都做同樣的伙食,就算是再好吃的東西,也會食之無味了。所以,我就透過不同的課型來調節學生們的繪畫情緒,這一做法還是很管用的。比如這一次《彩墨遊戲》課中,同學們的熱情很高,雖然這很難,但他們是初生牛犢,主要是“新鮮”。畫好第一張的同學,還會得到第二張紙,所以同學們整堂課都在緊張忙碌的畫著,甚至沒有時間像往常一樣,看看別人畫得怎麼樣。值得一提的是,每個班都有幾個特別出色的小作品,畫得很有韻味,有的我已經拍成照片儲存起來,並把這些畫掛在班級裡。每次上課看見這些畫,心情真是很愉悅。

  不足:

  因為考慮到減少學生的負擔,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嘗試,所以我替學生們準備了顏料和第二張宣紙。他們每個人只需要準備毛筆和水瓶就行,調色盤有的自己買了,沒有的就用厚紙代替了,因為是在班級教室裡畫,所以根本不敢發墨,只能用深顏色來代替。這一點很遺憾!

  反思:

  在本課中學生有的出現重遊戲活動輕技法運用的問題,也有的出現重技法輕遊戲活動,從而不敢大膽去畫的現象。因此還要鼓勵學生大膽用筆用色,綜合運用技法,敢於表現,為學生提供展示的空間,讓學生透過遊戲活動學習技法、運用技法。讓學生在筆墨遊戲中發現基本技法,重點強調在彩墨遊戲中感受樂趣,在實踐中嘗試和運用基本的簡單技法。比如有的同學因為不熟悉筆墨的運用以及調水的多少,導致第一張宣紙完全溼掉,畫得不成樣子,這時我們更是需要很好地鼓勵他們,用心地完成第二張,而不是去質問他。讓他覺得繪畫是件快樂的事!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3

  本課要求學生圍繞"我們的現在和將來"這一主題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這是一次想象未來現實生活的美術課,這類課是要求少年兒童把美好的願望和理想,加以具體化的思維過程。畫幻想畫可選擇的素材很廣泛,但是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又容易孤注一擲,朝著一個思維方向跑,所以在教學中,我一邊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的想象,一邊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現在進行合理的多方面想象。

  為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我在啟用學生興趣這一點上下了工夫。整節課,我讓學生說他們想說的、感興趣的話題,激發了他們的表達慾望,學生有話可說了,有話想說了,自然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我的教學匯入環節是由展示出不同年代的房子照片開始的,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入手,透過觀察感受時空的變化,使抽象的時間變成可觸控的具體事物。學生都覺得新穎,有趣,都能從身邊熟悉的住房變化引出人類生活等別的方面的變化,激發學生對未來的暢想。然後我又利用學生喜愛的卡通明星機器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它帶領大家乘坐著時光機遨遊一下未來的世界。

  作為年輕教師,這節課我有很多的不足地方。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激發學生創新表現,採用多種方法表現自己在未來世界中取得的成就。因而我的匯入環節可能顯得煩瑣了些,上完後我覺得匯入環節設計可再緊湊些,刪除一些可有可無的枝節。欣賞評述環節不應該由我來說明每幅圖都畫了什麼,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在探究新知和激發創新環節應再備細緻些。應抓住重點適當的展開,不能全面鋪開。我想把所有的問題都講清楚,但是課堂容量太大,耽誤了很長時間。應該要有針對性的教學。我的語言還要再簡練,擠出更多的時間多讓學生去實踐創作,畫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再點評中昇華。總結:今後我要多加強對教法的研究,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結構,在突破重難點上下工夫,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4

  《乘風破浪》是湘版小學美術教材四年級上冊的課目,全課共分兩個學習活動:活動一:畫自己喜歡的船,側重平面繪畫的學習;活動二:做一艘木船,側重立體組合造型的學習。

  兩個活動都以“船”為主題,帶給學生無限期待和快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願望,藉由線條、形狀、色彩和材質呈現出談話匯入———回憶瞭解,嘗試畫船————資料研究,探討結構——學生作業欣賞,引導繪畫————自主表現(學生作業)————賞析評價————課後延伸

  在談話匯入中我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的願望,倡議學生與老師一同來畫船,滿足自己乘風破浪的願望,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強烈願望。接下來就引導學生回憶船的種類以及結構,嘗試畫船,以便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學習前後的不同。緊接著,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收集的有關船的資料,前後左右四個同學進行討論,即能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又能在集體的智慧中解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利用課件中動畫的成功演示,巧妙的脫掉船的華麗外衣,展示出船的本質,船實質上是由簡單幾何圖形組成的,讓學生把複雜的知識簡單化。這樣的一個環節,不僅降低了只是難度,更是增強了學生繪畫的信心。在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時,讓學生主動發現船的造型的變化、創造性的設計船的外形,功能以及圖案的搭配。最是學生作業以及合理的評價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這是新課程標準下的有效學習的表現,感覺還是一個不錯的亮點。

  這節課雖然是美術課,但如果僅僅作為一節簡單的美術繪畫課來上的話,課堂會顯的很生硬,作業要求也會大大降低。於是整節課我都在給學生灌輸科學意識。如:課前要學生透過各種途徑提前預習船的發展史;瞭解第一艘蒸汽船時什麼時候製造出來的等。在介紹船的外形結構時,我也不忘告訴學生船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這些科學知識的穿插豐富了課堂,也進一步豐富了繪畫表現。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5

  標誌設計對我們教師來說都是很難的東西,對孩子們來說就更不容易了。在上學期的授課中,自己只注重講解標誌設計要簡潔、誇張、概括。可到學生設計的時候很多學生的作品像平時畫畫一樣畫的很多,根本體現不出標誌設計的簡潔、概括、意義深刻的特點,並且在上學期的教學中,我給學生畫了範畫,結果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手腳,限制了孩子們的設計思路,使他們隨著我的思路走了,效果不理想。這次授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了一些標誌圖片,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然後,討論這些標誌設計有哪些時代意義,在這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讓學生對標誌設計有個初步的瞭解,然後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所熟悉的標誌有哪些?有什麼寓意。讓學生根據例舉的標誌,談談一個完整的標誌有哪些要素組成。再讓學生欣賞課本上的學校標誌,上海浦東區東荷小學校徽,就是採用了學生的設計作品,激發學生的設計慾望,說說這些標誌有什麼含義,欣賞精英小學和五愛小學校徽,總結出標誌設計的表現形式,可以是以文字為主,也可以是以具體的形象為圖形;表現形式要簡約、概括、誇張。最後讓學生設計自己學校的校徽,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糾正。結果學生們的設計作品要比上學期的效果要好一些。

  作品展示時,請完成校徽設計的學生主動到講臺,講解自己的設計思路,教師點評。不過本課結束時,有不少學生沒有設計完自己的作品,不管怎麼說標誌設計對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難的,我覺得只要孩子們表現除了自己的想法就應該給予肯定。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6

  本次課堂教學交流的主題是:目標引領教學,課型展示特色,當堂檢驗效果,針對以上三點,我來談一下我的這節課。

  《刻印的樂趣》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課,因此,我把本節教學目標定為:

  1、透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簡單的刻印方法。

  2、運用學習到的刻印技法裝飾賀卡,引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提高動手能力。

  在本節課中我透過刻印歷史的介紹、作品欣賞、教師的示範等設計,讓學生初步感知,認識刻印,完成低層教學目標。然後,透過讓學生裝飾賀卡,調動學生充分動手,互相協作,從而完成了本節課高層的教學目標。

  在課型應用上,我採用了欣賞——探究——實踐——展示的課型。

  課堂上我對刻印的歷史進行了簡單介紹,並欣賞了生活中和課本上形態各異的圖案,讓刻印在同學們腦中有初步的感知。

  為了刻印方法的探究,在上課之前,我先做了一個“我是反寫王”的課前熱身,對本節課印章的刻印墊定了良好的基礎。講授刻印方法時,我先讓學生自學課本,總結歸納,接下來我又進行了刻印的示範,讓刻印的步驟更加清晰地呈現,在講解刻印中的陰刻和陽刻之時,我讓同學們拿著實物進行比較,這樣,刻印就不再是難點。

  這時,同學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進行作品的製作了,因此,刻印中安全的提醒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可想而知本節課的氣氛非常熱烈,同學們對自已的設計和作品都非常用心,因為對刻印的嚮往,也因為對玉樹的支援。

  最後,我鼓勵同學們大膽講解自已的作品,併為玉樹的小朋友加油。

  在愛的呼喚聲中,這節課走向了尾聲。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7

  《色彩的冷暖》這節課內容是繪畫基礎知識和練習課,是為學生學習色彩基礎知識而設定的。主要培養學生感受和認識色彩的冷暖,能辨別冷色調、暖色調並感受其美感,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我從複習三原色、三間色入手,引入並學習色相環(十二色輪)的色彩排列由來,並引導學生觀察色相環中色彩的明暗、感覺色彩的冷暖,使學生從對色彩的冷暖的認識,再到掌握並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知識這一過程,解決一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難點。反之,如果單憑教師空洞地去講解、簡單的`操作演示,是很難讓學生明白的,說不定還會越來越糊塗,調動不起學生的興趣。

  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大量的色彩圖片和冷暖色對比圖案,充分利用課件及書中的圖片、作品等。透過課件及書中的圖片、作品對比,使學生直接感受到同一畫面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覺,而且還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進行講解舉例,並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顏色來聯想不同的物體,辨別是冷色還是暖色,這樣比起理論上的講解更直觀、更形象,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讓學生邊感覺邊動手操作認色、調色,並聯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讓學生自己舉例談感覺談體會,並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發現冷、暖色的規律,從十二色輪中找出暖色和冷色。最後,我舉例並範畫了一幅沒有色彩的風景圖案,啟發學生創作一幅畫,要求大家分別用冷色調和暖色調來填色,使它們變成秋天和春天的景色。學生的興趣來了。這樣也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並拓展開闊了他們的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美術教學反思8

  《漢字的聯想》一課是人美版四年級美術下冊的一節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是關於美術字設計基礎的課。與後面的版面設計、標誌設計形成一個完成的練習單元,是後面兩課的一個基礎。它與黑體字、宋體字等純美術字教學又有很大的區別,它更注重趣味性、裝飾性與靈活性,而少規整性,方正性。在字的裝飾過程中著重一個“形”與“意”的結合與統一。它的趣味性可以其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滲透設計的理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緊扣“聯想”二字,從匯入到新授,處處聯想,字字聯想,讓整個一節課時刻處在聯想的狀態中。在開始時,我也曾設計先用象形文字來匯入新課的方法,但發現由於先入為主的關係,學生在作業時會把象形字與“字的聯想”之間畫上等號。

  在作業環節,課堂練習與課後練習形成一個整體,課堂的單個練習,是為日後的組合練習打基礎,字的裝飾創意是練習的重點,如何激發出學生的思維火花,還是要靠老師的引導與啟發,多看、多想、多畫,才能選出最合適的裝飾手法。評價環節,我讓學生先自我推薦,百人百口味,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互評,可能本人很自信的作品,會被某個人以負面的評價,而小學生的從眾心理,人云亦云會使作者徹底失去信心。連自己都失去信心,又如何要別人來欣賞你的作品,所以我會讓學生先描述自己的設計理念,以增強自信。

  整節課,我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的質疑、思考、總結中瞭解本課的學習內容,掌握本課的知識點,解決本課的學習難點,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作業的完成情況充分說明了學生已掌握文字聯想的一般方法,大量的欣賞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圖片充滿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