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今天,我上了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一課,課後反思,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加強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我在設計這一課教學設計時感到學生閱讀能力對學生非常重要,而且培養非常不容易,需長時間培養。因此,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我認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昇華。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讀,才能讀出情,讀出趣呢?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設定了這樣的情境:先欣賞詩歌《小小的船》學生聽的很有趣,這時,我問:“你們喜歡嗎?想學嗎?這恰巧是我們要學的課文。”學生非常高興,興趣被調動起來。在讀的過程中,我靈活變換形式朗讀,有範讀、自由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閉著眼睛想像讀等等。

  二、培養學生課外收集資料的能力,促進家長與學生聯絡,深化感情。

  《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兒歌,裡邊有很多天文知識。例:月亮的變化規律,為此,我讓學生向家長詢問月亮的知識,上課與同學交流,看到學生興高采烈的樣子,我覺得工夫沒有白下。在語文教學中,我堅持讓學生收集資料,拓寬學生知識面,進行知識積累,同時獲得家長的一致好評。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從小就開始起步。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也應該培養。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他們用“。”來劃他們認識的字,在劃的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認同感,有了成功的喜悅,知道自己會認許多的字,學習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四、調動學生感知,多種方法來識字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本學期識字量特別大,對學生也是一個挑戰。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感知和積極性,用多種方法去識字。如教學“坐”字,可用編口訣的方法來記----兩人坐在土上;教學“尖”時,可出示尖的實物觀察特點來記----上小下大的物體是尖的;其它字可用熟字加減的方法來記。……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課堂氣氛過於活躍,學生的學習習慣還要進一步的強化培養,面向全體還應加強,自己的評價性語言還不夠豐富,語言組織能力還有待加強。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 一)整合教材,創設情境。

  學好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重要保證。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我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整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情境當中學拼音.練拼讀。我創設了到海南旅遊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在欣賞椰子樹、欣賞海南月色的過程中,將學生帶進了一個有聲有色的學習情境。同時我設定了在旅遊中的闖關環節,讓學生在闖關中繞有興致地拼讀ie ue 與聲母相拼的音節。每一個環節緊緊圍繞“闖關到海南”這個主題的,可以說情境教學是貫徹始終的。

  (二)分層設計,紮實訓練。

  我在處理教材上還自主擴充套件學習內容。如教材在編排上只是呈現出聲母與ue的拼讀,我就把ie的拼讀也加了進去。在學習每一個韻母的過程中,我以邊新授邊鞏固的教學環節進行教學。在每一個環節中我都分層次設計練習,循序漸進,使訓練目標形成一個不斷上升的坡度。如在拼讀環節中,我就形成了2個層次的訓練:

  1、 結合課件,練習不帶調的簡單拼讀;

  2、開展遊戲,鞏固強化聲母與ie、

  可以說,孩子們透過這樣的拼讀訓練,即學得紮實,又覺得生動有趣。另外,對於這節課的難點er的發音我採用了藉助手勢輔助發音的方法,並透過淺顯的語言告訴學生er是一個特殊韻母。

  (三)自主探究,培養能力。

  從學生方面來看,新課程強調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之風。一堂好課,關鍵是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學有所獲、獲得了多少。每一個孩子是不是都能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由於有的孩子已經接受過學前教育,又由於是低年級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好,有的學過的就不願意再聽了。我在課堂上大膽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安排了同桌合作學習,讓學生互相交流、學會合作,儘量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經過一個多月的煎熬,一年級的漢語拼音的教學差不多接近尾聲了,總結這一個多月以來的拼音教學,一句話:苦中有樂。

  首先的感覺就是拼音教學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圖——學習情景歌——認識新的拼音字母——複習總結。在這四個環節中,每個環節都訓練了孩子某種習慣和素養。看圖是為了引出新的知識,也是為了讓孩子學會細心的觀察,有序的觀察。看完圖之後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鍛鍊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今後的寫作也有幫助。學習情景歌是對現在知識的一個總的概括……每部分都有它的作用和意義。但是,從漢語拼音第一課到第十五課一直這樣學習過來,的確有許多的重複,也有點單調,對於一年級的孩子,的確缺少了吸引力。就一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說,大部分孩子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拼音,因此,能否吸引住孩子似乎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字詞,沒有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這些符號既難讀又難記,學生學起來易感到枯燥乏味。應該將字母的形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同時,還應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剛入學的兒童注意力短暫,要使他們掌握拼音知識,就必須採取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的方法要科學,形式要多種多樣。

  一年級的學生記得快、忘得快,如何將暫時記憶有效化,變成長期記憶。根據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可以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摘花、摘蘋果,送信、爬山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兒歌是低年級學生易接受且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兒歌的趣味性和琅琅上口的特點,讓學生多讀多拼少寫,既能糾正其發音又能豐富學生的知識。

  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是幫助兒童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好漢語拼音,對於孩子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冰花》本課生動地描繪了冰花的千姿百態和晶瑩潔白。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形象。對於北方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理解,但對於我們南方的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於氣候的原因,我們南方很少能夠看到冰花的。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兩點來進行教學。

  1、抓住關鍵的詞語和標點指導朗讀。例如:他驚奇地喊著:“媽媽,你瞧,玻璃窗上開花了!”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理解 “驚奇”一詞,問:你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會驚奇呢?(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看到自己從沒看到過的東西。比如說:看魔術表演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很驚奇;夏天雷陣雨後,看到天空中七色的彩虹,也會驚奇;那天媽媽把長頭髮剪掉了,我覺得很驚奇??)接著我請學生把自己就當做小童驚奇地喊一喊,學生一方面更加進入了課文情境,另一方面也體會了小童奇怪的心理,從而對冰花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其中的感嘆成分自然表露出來。

  2、抓住重點句體會冰花的美。課文中所描繪的冰花是千姿百態的,語言非常優美。特別是比喻句“它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寫出了冰花的各種形狀,寫出了冰花的數量之多。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絡生活,說說冰花像怎樣的樹葉,像怎樣的小草,像怎樣的牡丹,並透過朗讀來表達。再讓學生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像的翅膀,盡情描述心中的冰花圖案。我就讓學生說說冰花還像什麼,並出示:冰花像( ),像( ),還像(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冰花像白白的荷花,像紅紅的月季花,還像煙火似的菊花,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晶亮,美麗。有的說冰花像樹林裡小白兔的小木屋,有的說冰花像可愛的小狗,像機靈的小猴,還像美麗的孔雀??透過想像練說,進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態,美麗動人。

  教學中,還有不足之處。如對於我們南方的孩子應讓他們課前對冰花進行課外知識的蒐集,讓學生透過各種途徑不僅瞭解了冰花中蘊藏的學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蒐集和探索,讓學生不侷限於課文課本知識,以一帶面,學到更多更好的知識、學到讀書的本領。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能認識13個生字,會寫“廣、升、足、走”4個字,認識兩個偏旁“心,方”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懂得熱愛北京、熱愛祖國。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2、指導學生寫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談話:同學們,每個星期一,我們都要舉行升旗儀式,你們能談談升旗時的感受嗎?

  2、激:同學們,在我們的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每天我們的國旗都同太陽一同升起,那場面非常壯觀。你們想去看看嗎?(生:“想”)

  3、出示課題,請同學們帶著此刻的心情讀一讀課題。(指讀,齊讀,讀好題目)

  4、播放升旗的錄象。(觀看後,說說你有什麼想法?)

  師: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位叔叔用了一首詩寫出了他的心願,你們想讀一讀嗎?

  二、朗讀課文

  1、學生初讀課文:

  ⑴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⑵全班交流:提醒難讀的音,難記的字。

  ⑶分句讀課文。

  2、再讀課文:

  ⑴學生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師範讀課文,生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指名說一說。

  ⑶交流:

  理解“遙遠”。大山裡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幾天幾夜的火車。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

  理解“壯觀”。聯絡看到的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北京天安門廣場之大、參加升旗儀式人之多,場面之雄偉,進而體會“壯觀”的含義。指導朗讀。

  品讀第三句:教師引讀第一行,學生齊讀第二、三行。同桌議一議,怎樣讀才能表達“我”的強烈願望。

  ⑶對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兩個句子有什麼不一樣?怎樣讀好書上的這句?

  3、有感情的朗讀。(男女生賽讀,配樂朗讀)

  4、指導背誦。

  三、拓展延伸

  1、讀了這課,你讀懂了什麼?(結合說說“我國的首都是──,我國的國旗是──”)

  2、你還了解北京的什麼?出示課前收集的北京風景圖片及有關的資料,介紹北京美麗的風光。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拼音是基礎,認字是關鍵,任教一年級,現階段拼音教學的同時,還需把識字教學結合在一起。而從開學到現在,在近百個生字的識字教學中,我發現,如何使低段學生更好地識字認字,對生字寶寶產生興趣,並更好地掌握是最基礎的。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小朋友對學習生字不太感興趣,或是光認字不解義,在近兩個月的教學中,我也領出了幾點:

  一、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

  對於要認的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絡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騎”字時,可用拆一拆的方法來教學,即“馬+奇=騎”,也可用形聲字教學“騎”。

  二、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元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三、小組合作識字學習,共同進步與提高。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兒歌,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裡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裡,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四、引導學生在運用中鞏固識字。

  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五、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在校內,在家裡,在街道,在公共場所,透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四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它以兒歌的形式,透過對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在教學時,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透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說,有個性創造地演,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一、在情境中學文,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開課伊始充分利用媒體的效果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有圖、有聲、有色的教學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讓學生讀準讀通兒歌,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後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二、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孩子去讀:帶著拼音讀、去掉拼音讀、生字躲到動物的後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來讀。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三、重視學法,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注重在小學一年級起,就著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經過識記、練讀、體會的過程,學生已經對課文琅琅上口了,怎樣使他們對課文印象更深刻呢?於是,我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一成不變的教學傳統,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來讀,學生們很主動、很樂意去選擇,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提高了閱讀質量。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怎樣在閱讀起步階段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呢?關於這個問題,在執教了《看菊花》一課後,我有了一些體會:

  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語感培養

  閱讀起步階段尤其要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或用瑣碎的問題一問到底。《看菊花》這篇課文中寫得最美的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教學中,我始終抓住“課文中哪些語句把菊花寫得美?為什麼寫得美?”兩個問題,透過看畫面及多種形式朗讀,體會菊花的顏色美、數量多及不怕冷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這就改變了講深、講透的觀念,給學生留下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間。重點句讀好了,也就讀出了菊花的可愛、菊花的美以及人們對菊花的喜愛,其他句段也就可以照著這種已有的語感讀下去,全文的感情朗讀也就比較到位了。

  二、引導學生遷移生活體驗

  在閱讀起步階段,我們還應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引導學生將生活體驗遷移到課堂學習中,幫助培養語感。課堂上,在學習有關菊花顏色、數量的語句時,我透過課件演示出五顏六色、姿態各異的菊花,啟用學生腦海中的生活畫面,在親身體驗下,鮮明的語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看完畫面再讀表示菊花顏色的語句時,很明顯有所不同了,透過自然的停頓和轉聲處理,五顏六色的菊花彷彿一下就呈現於眼前。讀到“一片片”時就自然地揚起了聲調,與前面的語句有所區別,突出了菊花的多。

  三、情景創設下的多形式朗讀

  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背誦結合。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情境中引導他們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培養語感。一開始,我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文,初步感知哪些語句把菊花寫得美。在具體學習朗讀描寫菊花顏色美、數量多、不怕冷的語句時,我先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聽讀,進人情境;接著又在自由試讀、指名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應邊想畫面邊帶著微笑朗讀的方法,並再次美讀課文;最後,還採取接龍讀、輪讀、小組朗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激起學生興趣,掀起朗讀高潮。這時,對學生語感培養也比較到位了,也基本能做到熟讀成誦了。在此基礎上透過自由背、同座互背、指名背、看畫面配樂背等形式,幫助學生將優美的範文語言內化。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比大小》一課主要是在初步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簡單分數(分母不大於10的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比大小》。分數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比較抽象,我充分地運用畫圖的方法,藉助面積模型讓學生經歷比較的探索過程,掌握比較的方法。

  一、在操作中理解

  教學中,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上。在比較1/4和3/4誰大誰小時,先讓學生進行猜測,而後請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畫圖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驗證環節,有的用正方形,有的用長方形,有的用圓形等各種形狀來表示心中的1/4和3/4,由於經歷了實際操作的過程,學生對於分數大小的實際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不斷的形成表象,因此對於這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比大小》》。

  二、在交流中學習

  在學生得出比較結果之後,還注重讓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不僅動手而且動腦,將自己比較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透過交流、碰撞,啟用思維,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可以藉助分數單位來比較,進而歸納總結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三、在質疑中提升

  當學生探究出同分母比較大小的方法後,有一學生冒出了一個問題:同分子的分數怎麼比較?這個問題問得正是時候,我正要引導學生探究這一問題。於是我直接把問題轉拋給學生,學生在經歷猜測之後,同樣用自己喜歡的畫圖的方法來解釋說明自己的比較方法。由於是學生自主想探索的問題,所以探索的積極性明顯地提高了,在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中,輕鬆的得到比較的方法。

  上完這一課,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問題意識逐漸的冒出來了。可不足的是這樣的學生還不多,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只停留在聽的層面,在總結髮現規律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要想讓學生獲得濃厚的識字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以後的識字活動中,這一節的識字型驗尤為重要。然而,剛入校園,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學習注意力維持時間尚短,學習興趣容易被激發,也容易消散。因此,識字教學必須建立在“趣味”的基礎上,藉助多種活動進行。

  教學中我主要設計的識字方法有:

  天:

  (1)聯想識字。獨體字,“大”字多一橫就是“天”,“夫”字不出頭也是“天”。

  (2)字理識字。象形字,出示圖片,古時候“天”字像正面站著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頭,引申為頭頂以上的天空。

  (3)組詞識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

  (1)熟字加偏旁識字。左右結構,“也”字左邊加個“”。

  (2)“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左邊是“土”,右邊是“也”,合起來就是“地”。

  (3)組詞識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

  (1)熟字加偏旁識字。左右結構,“也”字左邊加個“亻”。

  (2)“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左邊是“亻”,右邊是“也”,合起來就是“他”。

  (3)組詞識字。他們、他人、他鄉。 (4)形近字比較識字。“地”和“他”的右邊都是“也”,字的左邊不同,“他”與人有關,所以是“亻”,“地”與土有關,所以是“”。

  人:

  (1)數筆畫識字。獨體字,第一筆是撇,第二筆是捺。

  (2)字理識字。象形字,出示圖片,古時候“人”字像一個人的側視形象,頭、臂、身、腿、足齊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點。

  (3)猜字謎識字。“天下一絕”或者“春節放假三天”。

  (4)組詞識字。大人、人民、人們。

  我:

  (1)聯想識字。獨體字,“找”字頭上多一“撇”。

  (2)組詞識字。我們、我的、我家。

  你:

  (1)部件組合法識字。左右結構,“亻”加“爾”。

  (2)組詞識字。你的、你們、你家。

  這些識字方法剛開始使用時效果還不錯,但等學生好奇勁過了以後,效果就不那麼明顯了。

  針對此次課堂的情況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還是更喜歡在遊戲中識字,以後會在語文教學中多開發遊戲識字專案,讓孩子們在玩中就把識字目標完成。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課堂上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學生們感到寬鬆,坦然,自由,愉悅,沒有任何形式的壓抑和強制,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有著強烈的生命意識,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

  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果斷而自主地決策和實踐.學習成為他們生命的自覺需要,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學《小熊住山洞》一文時,學生讀到一年又一年,他們沒有砍樹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裡時,突然一個學生說道:爸爸帶我旅遊時去過山洞,裡面很黑又很悶,住在裡面很難受的.我面對學生的困惑,來個推波助瀾說:是啊,那麼黑那麼悶的山洞裡小熊一家怎麼能住了一年又一年而不砍樹造房子呢?於是引出了精彩的話題:因為樹是有生命的,砍了樹,它的生命也就沒有了.

  1:松鼠說:小熊一家,我謝謝你們了,你沒有砍樹,秋天樹上結滿了果子,我在冬天就有松果吃,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2:小豬說:我個子小,常常有人欺負我,森林裡有了樹,在別人欺負我的時候,我就躲在樹後面,別人看不見我,我就可以安全的生活在這裡了.

  3:麻雀說:森林裡滿是樹,這些樹製造了許多的氧氣,使我們動物能呼吸到許多新鮮的空氣,沒有生病,健康的生活在這裡,多舒服啊!

  4:小白兔說:我是運動能手,森林裡樹這麼多,給我製造了很好很大的運動場,我每天可以在這裡蹦啊,跳啊鍛鍊身體,你看,我的身體有多棒!這都是你一家的功勞哪!

  5:山雞說:森林裡樹木枝葉茂盛,向四面展開,好像撐開的綠傘,擋住了強烈的陽光,夏天,我們在森林裡玩耍,就不怕中暑,秋天不怕泥沙啦!

  6:小熊聽了說:山洞裡雖然空氣悶,光線暗,又潮溼,但能夠給這麼多夥伴帶來愉快,帶來幸福我還是很高興的.

  我想:在今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繼續引導學生大膽地去想,大膽地去說出心中的想法,發揮學生們的潛能.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教學分析:《對韻歌》是以對對子的小韻文出現的,讀來琅琅上口。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時間自己練習拼讀音節,在學生的反覆朗讀中,進行滲透性的識字教學。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的拼讀,體會到韻文的韻律。

  2、透過拼音與文字對照學習,進一步鞏固漢語拼音。

  3、認讀5個生字:蘋、地、南、李、瓜。

  4、學習新筆畫:學寫3個生字:風、北、果。

  教學過程:

  一、闖關激趣,匯入新課

  dà mǐ ní tǔ mǎ lù

  (一)字帶音節大米泥土馬路

  (二)拼讀音節nǔ lì tà bù dì lǐ

  過渡:同學們讀得好,老師想把這五顏六色的水果送給你們。出示葡萄架(這串串葡萄掛在什麼地方?)蘋果園(這蘋果樹一棵連著一棵在蘋果園裡開豐收聚會呢!)師相機複習: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歸納識字方法:看圖識字、聽讀識字、看拼音識字

  二、初讀課文,把握特點。

  1、指名讀課文。學生跟讀課文。

  2、出示課文,聽讀課文,你發現了什麼?

  (發現了有些字是紅色的。這些字的聲母都是我們教過的。)

  3、再讀課文,認真看音節,你又發現了什麼?

  (發現了園、甜、綿、南的韻母相同。)這便是押韻。

  三、細讀課文,探究學習

  1、自由拼讀課文。

  2、小組交流學習情況。在小組內互相幫助,學會認詞。

  3、摘果子游戲:檢查認讀的生字。

  4、小組開火車、小小組合作讀、全班讀相結合。

  5、小組比賽輪流讀課文,師生合作讀課文,男女生輪流讀課文,組與組之間對對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讀書中,感受韻文的韻味。

  四、拓展延伸,師生即興對對子。

  五、學寫生字,識記字形。

  1、認識新筆畫

  2、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怎樣記住果、風、北,書空。

  3、在田字格內練習書寫,每個字寫個。

  4、展示作業,口頭組詞。

  六、總結課文,齊讀課文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我認為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開課之出我抓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匯入新課:“雪地裡來了一群小動物,它們都是誰?來幹什麼呢?”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在從識字教學來講,字理識字重在學生掌握學習漢字規律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推理、運用能力。在識字中學生自己運用學過的知識和規律去觀察、分析、推理、發現,進而認識新的生字,掌握新的知識,形成新的能力。學生基本掌握了偏旁部首含義和一些獨體字知識,以及部分漢字構字方法,音、形、義相聯特徵,就能實現學習遷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理解新的漢字。

  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在學生已有識字方法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多種巧識巧記方法,如:採用動作直觀演示的形象記憶識記字形;引導學生用熟字作比較識字字形 “用、幾”;用學生喜歡的猜謎語的方式幫助學生識記生字等等。採用多種方法識字,不僅鼓勵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識記字形,初步感知漢字字形的規律,培養自學生字的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本課教學設計思路符合一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字以動物的腳印形式出現,給學生一個亮點,對這些字充滿了無限的喜愛,更願意採用多種方法,多種手段去愉快地學習。

  多種練習形式也起到了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如“小小郵遞員”,人人參與,人人體驗,學生積極性較高,“這樣的加減法你會做嗎?”形式新穎,使語文與數學知識巧妙融合,體現了學科間的綜合。

  總之,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不是很完美,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一定切實落實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趣學、充滿活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運用機智的語言,調控好課堂,認真上好每一節語文課。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爺爺和小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冬天,爺爺給小樹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樹不冷;夏天,小樹撐開綠色的小傘為爺爺遮涼,爺爺不熱了.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係的密切,和諧。教學的重點是: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和練習朗讀。第一段是總起句,交代“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對比描寫,從冬天爺爺給小樹穿衣到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這兩個方面敘述人和樹之間的親密關係。兩段的結構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樣,教學時,我用重點閱讀其中一段,引導自悟另一段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藉助句式:“什麼時候,誰幫誰做什麼。”來弄懂課文。在看圖說話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使學生在讀正確,讀通順的要求上,能讀出恰當的節奏與重音,然後在各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中,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在課堂操作過程中,我覺得對於第二段的理解與朗讀指導,時間是充裕的,學生能在課內從讀不通順到讀出感情來,足見讀的指導是到位的。在教學第3段的時候,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內容,並能將朗讀的方法遷移運用於第3段,費時少而收效大。從總的課堂節奏來看,第一課時顯得冗長緩慢,第二課時內容豐富而緊湊。這可能對學生的情況,比如紀律性,表現預計不足,還有老師放手讓學生自讀的無效訓練,導致第一課時有些內容沒按預設的完成。

  以讀好課文為教學目標。重視朗讀與識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打破老師教閱讀的思路,樹立學生學讀書的意識,尊重學生的想法,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一年級朗讀指導,先聽錄音,然後老師教讀,最後由學生自己讀,這樣讀書效果會更好。學生有個先入為主的概念,一開始給他一個良好的示範,為他順利地讀好課文打下基礎。“教學在借鑑中進步,學生在模仿中成長。”為什麼不發揮老師的模範作用,讓學生獨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_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從年齡特點來看,一年級的學生對遊戲最感興趣,所以“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住。”遵循這個原則,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遊戲,如開火車遊戲、找朋友遊戲(組詞)、拍手歌等。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保持著一種激情,有著新鮮感和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在遊戲與活動中變得輕鬆而愉快。

  一節課學生主體參與的程度,自主性活動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學習的質量。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你若是不及時地抓住他們,讓他們更多地、自由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會馬上轉移注意力,自己玩自己的了。我在教學aoouiu時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我準備教這些拼音字母時,發現部分學生早已認識,正確的發音、不正確的發音充斥耳邊。於是我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過程,探究發音方法,並讓讀得最好的同學教讀,糾正不正確的發音。同時,我也發現低年級的學生誰都想當小老師,所以對學習就特別投入,有的學生甚至頭一天就開始了預習,所以,教學aoouiu的時候能讓學生去教的就讓學生去教。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隨著他們的成功體驗而高漲起來,這個時候我抓住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嘗試自己編順口溜,進一步體驗發音方法。在學生看圖編順口溜之前,先給他們做示範。如學aoouiu時先給他們編了兒歌:左a右oaoaoao,並告訴學生這句兒歌是根據韻母ao的組成編的,我們還可以根據它的發音來編各種各樣的兒歌,然後我讓學生透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去編兒歌。孩子們積極參與,編出了兒歌:一件棉襖aoaoao;一根蓮藕ououou等。這樣的探究體驗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精神,而且在他們開動腦筋識記、編兒歌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創造性思維。

  在本節課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的環節比較少,主要是擔心孩子不會,怕控制不了場面。其實,課後想想孩子有著很大的潛能。只要你引導得法,多給他們機會,他們會因為自己能幫助別人感到自豪,也會因此喜歡合作學習,以後自己在這方面要加強指導和培養。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或缺點,懇請領導和老師們給予指正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