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5篇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少年閏土》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角色做起,對學生採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徵,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後讓學生動筆學著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儘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並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麼,你喜歡什麼內容,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後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可以採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角色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

  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節,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髮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著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2

  1、《少年閏土》的人物描寫極富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的示範點,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十分有效:

  首先,教師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透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教師再點撥學生懂得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說明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2、朗讀訓練要把握好朗讀的形式:

  選擇什麼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與課文的內容至關重要。一句句、一行行地讀著,讀著,彷彿我就是學生,正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彷彿一位天真、樸實、勇敢、機靈的農村少年就在我身邊;彷彿閏土那逼真生動的話語就響在我耳旁……

  這節課中,我的教學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點。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以“哪幾件事重點描寫閏土的動作,其中哪件事對你印象最深,為什麼”三個問題引路,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來,以人物的動作描寫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充分體現了“引”得得法,怪不得把“我”也引到閏土身邊。

  我親切地啟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觀事物,晚上,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地,明晃晃的銀項圈,捏了胡叉,輕輕走去,用力刺去……難怪閏土英俊、勇敢、機靈的形象給學生留下那麼深的印象!原來閏土這個農村少年的特點已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

  我很注意在聯絡中理解內容,體會感情,使學生對閏土的認識逐步完善、深刻、整體化。教學中,我也注意字、詞、句、篇的聯絡,在聯絡中理解詞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語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恰如其分地滲透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的訓練;還很注意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的和諧統一。使學生達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體認識的境界。

  我激發指點學生讀、想、說、評,主動學習。語文知識、思想內容都是學生自己在讀、想、說、評的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領悟得到的。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3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透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課文先寫“我”記憶中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後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

  透過課前預習,學生基本掌握了課文大意,課堂上,我們首先共同交流了預習學案,然後我又引領著學生透過小組內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感知少年閏土這一形象,體會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具體作法如下:

  一、研讀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悟。

  這節課,我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導學案中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我”和閏土第一次見面時,閏土是什麼樣的?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從閏土的外貌特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少年?2.細細品讀6—16段,從四件事情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件事讀一讀,想想你還能從中體會到閏土有哪些特點?

  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讀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二、啟發點撥,引領學生理解句子含義。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會“碰壁”,教師如果能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本堂課,我的講解不多,但都點撥在節骨眼上。“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大多數同學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需要教師點撥。

  我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進行引導:(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3)“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麼?學生聯絡上下文,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透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後面“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絡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覆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於一體,在讚歎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體會到了“我”對自己所處地位和生活環境的不滿,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嚮往之情。

  三、課外拓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致。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閱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的,關鍵在於讓學生由課堂引發開去,讓他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並學會閱讀。在根據課文插圖展開想象來演一演閏土與“我”分別的情景後,我讓學生想象他們30年後見面的場景,激起了學生課後去讀魯迅名篇《故鄉》的興致。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4

  《少年閏土》這一文是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作者採取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刻畫出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海邊的健康少年。

  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在這節課中,我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步步突出重點,慢慢解決難點。重點是文中閏土所講的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鳥、瓜地刺猹詳寫,海邊拾貝、潮汛看跳魚兒略寫。難點體會句子的含義。首先我匯入課題,透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了,閏土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出示課件,閏土和我不同之處,讓學生觀察,同學們很快就說出來了,從閏土的外貌中體會到什麼?讓學生總結出閏土是一個樸實天真、聰明能幹的健康少年。這麼可愛的少年多麼討人喜歡,課文中的我為什麼喜歡他,同學們很快就能說出,因為閏土的心理有無窮無盡的稀奇事,快速的讀課文,找一找有那幾件事。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這幾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動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來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

  我在教學時,“雪地捕鳥”這一事件雖然比較簡單,單我花的時間不少,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找出閏土捕鳥的幾個動作,透過我親切地啟發,一遍又一遍的引導朗讀,在學生反覆品讀之後,利用幾個動詞把事件串連起來,讓學生體會閏土是一個聰明能幹有見識的少年。教學中,我很注意在聯絡中理解內容,體會感情,使學生對閏土的認識逐步完善、深刻、整體化。教學中,我也注意字、詞、句、篇的聯絡,在聯絡中理解詞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語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恰如其分地滲透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的訓練;還很注意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的和諧統一。使學生達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體認識的境界。

  我這節課的第三個任務是引導孩子們理解“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硬邦邦地要孩子們從字面上理解,我想有點難於是我採用對比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當閏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時,“我”在幹什麼?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有的`說“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說“我”可能在讀四書五經,還有的說“我”可能在背古詩……我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再對比一下閏土和“我”的生活,學生就自然能理解為什麼作者說自己只看得見“四角的天空”了。

  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1、整堂課的容量安排顯得有點大,因為容量過大,導致後部分“話別”的教學任務沒有很好的落實。

  2、由於時間關係,學生對“話別”部分,分角色想象表演沒有落實到位。

  3、教學中注重點詞語理解滲透得還不夠。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5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我在教學《少年閏土》第二課時時,注意了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感知少年閏土這一形象,體會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圍繞這個目標,這堂展開了一系列教學活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當家作主”。

  一、重研讀課文,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初讀研究環節,我出示彈性式填空,“()的少年閏土。”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讀6——16自然段,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點,當然更歡迎填幾點。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課文。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讀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二、重啟發點撥,引領學生理解句子含義。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會“碰壁”,教師如果能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本堂課,我的講解不多,但都點撥在節骨眼上。“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大多數同學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需要教師點撥。我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進行引導:(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3)“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麼?學生聯絡上下文,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透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後面“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絡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覆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於一體,在讚歎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體會到了“我”對自己所處地位和生活環境的不滿,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嚮往之情。

  三、重情境教學,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創設合適的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情景之中與作者、與人物進行情感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雪地捕鳥”這一段落時,我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一部分的內容,找出描寫人物動作的詞。然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道具,讓學生來演一演,做一做閏土是怎樣捕鳥的。學生透過一邊做一邊講,對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認識。在這堂課的收尾階段,當學生學懂了閏土給“我”所講的新鮮事,“我們”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後,我出示離別圖,引導想象: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們手拉著手,有多少說不完的話呀!“我”會對閏土說些什麼呢?閏土又會對“我”說什麼呢?同學們反應積極,於是,在交流時,我又讓他們演了一演。在表演、觀看、評價的過程中,全班學生都感受到了“我”和閏土那種依依不捨之情,對文章中心的體會也就更深刻了。

  四、重課外拓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致。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閱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的,關鍵在於讓學生由課堂引發開去,讓他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並學會閱讀。在根據課文插圖展開想象來演一演閏土與“我”分別的情景後,我讓學生想象他們30年後見面的場景,激起了學生課後去讀魯迅名篇《故鄉》的興致。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6

  新課改要求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就是一句話,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設計出適合學生身心發展以及經驗需要的課堂設計,放手讓學生主導課堂,把時間還給學生,教師只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

  新課改倡導小組合作。在《少年閏土》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小組合作:

  1.小組合作學習4-16自然段,初步瞭解閏土給我講了那幾件事,給每件事加上一個合適的標題。

  2.小組合作,分析理解小組內最感興趣的例項,透過學過的藉助語言、動作寫作方法,分析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對於重點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

  3.透過對閏土特點的分析,來對比“我”這個深居大院的少爺,感受“我”對閏土的喜歡與羨慕,也襯托出“我”孤陋寡聞。

  透過本節課的教授,我發現以下問題需要提升:

  1.學生能力的發揮沒有達到極致,這說明我們教師要積極的透過各種方法,來訓練、鍛鍊學生的能力。

  2.小組內個學生的差異性導致了這個小組的表現力,這需要教師和各個小組長同心協力,針對每位學生的學習經驗,適時地進行引導與鼓勵,打造出一個完美的小組。

  3.課前預習的指導,需要教師的指導與小組長的參與。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二夕的事情。

  4.課改是一個大的方向,一下子達成困難重重。我們可以分解目標,階段性達成,既讓學生有一個能力養成的過程,又可以一步步逼近這個偉大的方向。

  這些只是我的個人見解,還請同行多多指教。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7

  週二上午,我們高段語文組的三位老師,選擇了17課少年閏土,同一內容,集體備課,同一教案分別執教,進行了嘗試。

  我是第一堂課,課前佈置了學生預習課文,讀通課文,藉助工具書學習生字新詞。整堂課下來,內心忐忑不安。課上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多,在課後與其他老師的交流中,也使自己獲益非淺。

  首先,整堂課的流程設計先天不足,在第一課時中安排了教學四件稀奇事和理解重點句子,容量偏大,尤其是在課上我只是重點教學了“看瓜刺猹”一件事情,其餘三件事情時間太緊,事先安排的自讀根本就沒有展開。使得學生對重點句子中的“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理解不夠深刻。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見多識廣”的理解浮於表面。

  其次,教師對課堂地調控缺乏靈活性,只是生搬硬套課前的設計,從整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到具體事例的分析,感知人物特點,最後再在重點句子的理解上對人物特點作提煉。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欠缺應變。比如在“看瓜刺猹”的段落教學中,有學生說出了閏土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特點,一學生說到了“這*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這裡寫出了猹的“伶俐”,由於我急於想讓學生說出閏土善良的特點,所以在“伶俐”的理解上我作了曲解。我問學生“伶俐”是什麼意思?學生說是聰明靈活。我追問了一句,閏土認為猹伶俐,你看出他對猹是什麼態度?閏土討厭猹嗎?閏土想真的刺死猹嗎?學生回答說不是想真的刺死猹,想嚇跑猹而已。我繼續問,從這裡你看出閏土怎麼樣?讓學生得出善良!這個環節中,充分暴露了教師引得過死,對學生思維造成了嚴重的束縛,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缺乏信心。其實這裡只要讓學生多讀,就能從中得知寫猹的伶俐是反襯閏土的機智勇敢。課後,我也在想,課堂上怎麼會出現這麼嚴重的教學事故?對“伶俐”的理解上,我誤入了歧途。從詞性上,我認為這是個褒義詞,從而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使得學生對閏土“勇敢”的理解有了偏差。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缺乏對教學細節地關注。朗讀中學生讀錯的多音字沒有及時糾正,如正月,奔 看瓜 。自己課前對教材的鑽研還是十分膚淺,教學基本功還有待提高。

  整堂下來,從速讀課文,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到重點教學“看瓜刺猹”,自由讀,個別感悟讀,到分角色讀。最後對重點句的整體朗讀,看似不少,但整堂課還是少了點讀書聲。缺少了讀,學生的感悟就不深刻!

  知不足才能進步,反思自己課堂中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為今後的教學夯實基礎!我想哪裡跌倒,就從哪裡起來!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8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述引進課堂,讓學生透過比較閏土少年時的純淨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忙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十分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主角做起,對學生採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徵,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後讓學生動筆學著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取,儘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並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愛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感興趣……那麼,你喜愛什麼資料,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後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能夠採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主角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好處……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一樣的情節,不一樣的學生有自己不一樣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髮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用心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明白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著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明白,學生再明白“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主角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聯。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9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透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課文先寫“我”記憶中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後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

  學生在學習之前進行了充分地預習,因此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我輕輕鬆鬆地就講讀完了課文。第二課時,我想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於是,我再次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在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學生透過理解體會到:讓我們對閏土有了一個很深的印象。從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這時,我小結說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的。這時我丟擲一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繪出我的外貌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這時我再要求根據剛才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然後,我讓學生觀察班裡的同學,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把同學的外貌寫出來。讓沒有見到我班同學的人,也能透過同學的描寫認識他!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透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結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0

  本課是一課經典老課文,為了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自己教學理念。整個教學設計力圖體現教材特點和語言目標的“積累運用”的指向。突現課文第一自然段在重要作用。以第一節匯入,教學過程中,再次呈現第一節的情景,再後遷移運用第一節寫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美好設想,在面對五年級的學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1、環節與環節之間的跳躍性太高,對於學生來說顯得有點唐突。

  2、整堂課的容量安排顯得有點大,因為容量過大,導致教學氣候不到位。

  3、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感知不夠到位,導致以後的教學出現不必須的分歧。

  專家徐曉鳴老師聽了課以後,發表許多精闢的教學觀點,很值得包括和在內的許多教師借鑑。

  1、要牢牢記住語文的本體,那就是語言,不能“得意忘言”。組織閱讀教學一定要緊扣文字。

  2、目前我們學校的語文教學的狀況是大目標有了,就是實現目標方法不多,很多時候是運用的不太合理。

  3、好課必定的明確的年段目標。脫離年級目標的課肯定要出問題。

  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思考?

  1、面對上課時候有學生髮言很長,不著邊際怎麼辦?

  2、老師已經講了,但學生不一定能夠體會得到?

  3、識字教學不能脫離語境,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1

  首先,教師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透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教師再點撥學生懂得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說明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這時我丟擲一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自然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這時再要求根據剛才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在臨下課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以老師為模特,把老師的外貌寫出來。要求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沒有見到老師的人,也能透過你的描寫認識,此時學生便饒有興趣地接受這一課外作業。並且有的同學還寫了班級中的小夥伴,為此我們還舉行的一個“認人大行動”呢!

  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透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融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2

  本課時,我的教學目標是:感知少年閏土這一形象,知道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能在教師的幫助下,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圍繞這個目標,展開了一系列教學活動。總的來說,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

  一、讓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只做引導者

  上課過程中,我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閏土是個怎樣的農村少年?是從哪件事中怎麼讀懂的?然後再全班交流。透過合作探討與交流以及教師的引導,學生逐步讀懂了課文。整堂課中,圍繞這個中心問題展開教學,既把握了課文的重點,思路也比較清晰。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穿插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學生能理解到井底之蛙,體會到了我對自己所處地位和生活環境的不滿,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嚮往之情。這裡應該是成功的。

  二、以讀為本,深化理解,強化訓練

  閱讀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要讓學生讀,其中各種形式的朗讀更能為小學生所接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大家都明白,多讀能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理解了再讀,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更好地把握文句的意思。多進行練讀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起立讀等),效果比較好。

  三、情境表演,體會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學懂閏土是個怎樣的農村少年,知道閏土給我講了許多新鮮事,我們成了好朋友後,面對離別,學生能感受到那種捨不得之情,感情自然能流露出來,甚至是迸發出來。這樣,及時讓他們演一演,對文章中心的體會也會更深刻些。

  四、評價不足,激情不夠

  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學生對於句子的理解,還是在朗讀之後,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到位,有時隨機應變能力不強,再加上教師的激情不夠,導致課堂的氣氛比較平淡,這些都有待於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加強鍛鍊。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3

  《少年閏土》一文,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劃出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我在教學時,引導孩子從“看瓜刺猹”這一事件入手,透過品讀閏土和“我”的對話來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閏土的勇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感受句子所描繪的情境,知道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情節是事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為後面的擴寫環節做好鋪墊。然後用形象的課件再次把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同時也是輔助學生背誦該段落的一種手段。我覺得孩子們在經過品讀和形象感受之後,能背下來的人挺多的。這個辦法較好。

  “雪地捕鳥”這一事件比較簡單,我花的時間就相對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幾個動詞,在學生稍稍品讀之後,利用幾個動詞把事件串連起來,不少孩子也能當場背下來果較好。

  我這節課的第三個任務是引導孩子們理解“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硬邦邦地要孩子們從字面上理解,我想有點難度,於是我採用對比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當閏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時,“我”在幹什麼?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有的說“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說“我”可能在讀四書五經,還有的說“我”可能在背古詩……我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再對比一下閏土和“我”的生活,學生就自然能理解為什麼作者說自己只看得見“四角的天空”了。

  我教學的第四步是讓學生了解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學生從作者對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瞭解了閏土。如“紫色的圓臉”可以看出他生活在海邊,經常被海風吹,太陽曬,從“頭戴一頂小氈帽“可以看出他生活在江南一帶,“項戴一個銀項圈”可以看出他的父親非常愛他。這個環節也是為擴寫做鋪墊的。

  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都能從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在老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說明外貌描寫得傳神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學以致用”是我們教學的根本,孩子們把從文字中學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因此,這節課我把時間擠了出來,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現學現寫——仿照“看瓜刺猹”擴寫“海邊拾貝”或“看跳魚兒”,要求寫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環境和故事情節。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根據課文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鑑的物件,及時讓學生模仿,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透過聯絡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魯迅像: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嗎?誰能簡單介紹一下?

  學生做簡單彙報。

  2、對,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小時結識了一位小夥伴,就是——(齊讀課題)。

  3、這節課我們跟隨魯迅先生一起來認識他這位兒時的夥伴。

  二、初讀課文: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三、精讀理解

  過渡:讀文後,我們知道文中的“我”是是什麼身份?閏土呢?這一年,輪到我家大祭司的值年,家中要擺放很多的祭器和貢品,需要有人看管,僕人就讓兒子閏土來了我和閏土就這樣認識了。

  1、第一次見面,閏土是什麼樣的?

  (1)自讀4自然段,畫出描寫寫閏土樣子的句子。

  (2)指生答,屏顯句子: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裡體會到的?

  (3)指導讀。

  (4)從描寫中,能看出“我”對閏土是什麼感情?聯絡上下文看一看。

  2、過渡:這樣一個僕人的孩子,生活在海邊的、農村的孩子,來到“我”這個富家少爺身邊,會給帶來什麼新鮮事?

  (1)出示要求:自瀆6——15自然段,,想一想:閏土講了幾件事?在旁邊寫上小標題,把自己感興趣的多讀幾遍,寫出旁註。

  (2)學生自學,師巡視指導。

  (3)彙報交流:閏土講了幾件事?隨生答板書:

  雪地捕鳥

  海邊拾貝

  瓜地刺猹

  看跳魚兒

  你感興趣的是什麼事?師生共同梳理:

  ①捕鳥:從他捕鳥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聰明能幹,見多識廣)從哪兒體會到的?

  現在你是閏土,老師想問問你:你為什麼在雪天捕鳥?你為什麼用一根短的而不用長的棒來支竹匾?看來捕鳥的學問真不少。還體會到了什麼?你也像閏土一樣聰明能幹,見多識廣。

  指導讀:能像閏土一樣有聲有色的描述捕鳥嗎?

  ②刺猹:閏土怎麼講他刺猹的?

  老師把這段文字找出來了,誰來和老師分角色讀一讀?同學們,當時是一種什麼情景?(渲染)大海邊,夜深人靜,周圍靜悄悄的,只有月亮照著大地,一望無際的西瓜地裡,你聽,拉拉響了,猹在咬瓜了。什麼感覺?可是閏土呢?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勇敢機靈)從哪體會到的?這句話應該怎麼讀?再找生分角色讀。

  ③還有什麼事你感興趣?

  ④過渡:在這許多新鮮事中,有件事給作者留下了的印象最深刻,以至於三十年過去了,仍然在他的腦海中保留著一幅畫面,一直都忘不掉,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師出示刺猹畫面,激情背誦第1自然段。為什麼這幅畫面讓作者這麼難忘呢?引導生觀察畫面,體會畫面的美感和閏土的勇敢機智。

  出示圖文,指導讀好1段,配樂讀。

  3、過渡:令“我”難忘的何止是他說出的(指板書)這四件事呀,還有許多許多,這就叫——(無窮無盡)。

  (1)生活在海邊的閏土還會有什麼事講給我聽?(生舉例)

  (2)閏土知道這麼多的新鮮事,“我”聽了後什麼感受?

  讀16自然段。體會到了什麼?從哪體會到的?讀出你的感受。

  (3)你的“啊”字包含著對閏土的羨慕和佩服。想一想,還包含著什麼感情呢?引導:“我”生活在什麼環境中?出示文字對比:閏土在雪地捕鳥時,我-----------------------;

  閏土在瓜地刺猹時,我------------------------;

  閏土在海邊拾貝殼時,我---------------------;

  閏土在看跳魚時,我--------------------;

  閏土----------------時,我-------------------……

  學生小結:閏土從小生活在大海邊,對自然界瞭解很多,自由自在,而“我”生活在高牆聳立的深宅大院中,就像籠中之鳥、井底之蛙,眼界狹窄,知識貧乏。

  (4)再來讀這段文字,你又有什麼感受?(對禁錮生活的不滿、討厭,對自由生活的嚮往)讀出你的感受。

  (5)閏土啊閏土,是你讓我這個生活封閉的人知道世界竟如此奇妙,如此精彩,讓我知道大自然是如此有趣、如此豐富。齊讀16自然段。

  4、過渡:閏土給“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去問,讓我瞭解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要走了,分別的時刻到了。我和閏土什麼心情?自讀最後一段,體會到了什麼?

  5、是啊,兩個小夥伴在短暫的時間裡留下了兒童時代最純真的深厚的友情,分別的時候真是難捨難分啊!文章學到這裡,你喜歡閏土嗎?為什麼?

  四、拓展:

  就是這樣一位聰明可愛、勇敢機靈的閏土,三十年後,當作者再見到他時,是什麼樣子呢?出示文字,讀。他變化為什麼這麼大?感興趣的同學讀一讀全文《故鄉》。

  五、作業:

  1、推薦讀《故鄉》全文。

  2、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一文,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劃出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我在教學時,引導孩子找出閏土給我講的四件事,從“看瓜刺猹”這一事件入手,透過品讀閏土和“我”的對話來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閏土的勇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感受句子所描繪的情境,用形象的課件再次把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同時也是輔助學生背誦該段落的一種手段在反覆引導孩子體會當時的情景,從而感受閏土的機智勇敢。我覺得孩子們在經過品讀和形象感受之後,能背下來的人挺多的。這個辦法較好。

  “雪地捕鳥”這一事件比較簡單,我花的時間就相對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幾個動詞,在學生稍稍品讀之後,利用幾個動詞把事件串連起來,不少孩子也能當場背下來果較好。

  我這節課的第三個任務是引導孩子們理解“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硬邦邦地要孩子們從字面上理解,我想有點難度,於是我採用對比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當閏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時,“我”在幹什麼?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有的說“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說“我”可能在讀四書五經,還有的說“我”可能在背古詩……我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再對比一下閏土和“我”的生活,學生就自然能理解為什麼作者說自己只看得見“四角的天空”,“啊”字所包含的深層含義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如何體會,透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身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反覆研讀教材,真正和文字融為一體,再精心設計各個環節,層層引入,才能讓學生和文字產生共鳴。試講時,學生對“啊”的含義體會不深,經過反覆思考,我把這一難點分解開來,精心設計了一個有梯度的環節,即先讓學生回憶閏土講的新鮮事,再和“我”的生活做對比,學生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啊”字不僅體現作者對閏土的敬佩、羨慕,還有對自己生活的不滿、厭惡,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5

  語文課堂不僅是一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融合的平臺,更重要的是能透過這個平臺讓學生去“經歷”更多更為豐富的人生閱歷。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閱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的,關鍵在於讓學生由課堂引發開去,讓他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並學會閱讀。

  這個片斷教學的精彩之處在於充分地“利用”文字與“挖掘”文字。充分並恰當地利用文字資源,鑽研並挖掘文字空白,這對理解與研究語文教材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都是很好的手段與方法。這一段既不是課文的重點,也不是教學的重點,但上了兩節課後,剛好剩下結尾這一段沒學完。於是我想到讓學生根據課文插圖展開想象來演一演閏土與“我”分別的情景。並讓學生想象30年後見面的場景。想透過這種情境的教學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和課後去讀魯迅名篇《故鄉》的興致。

  第二天還沒上早會課,就有學生來向我“炫耀”他們的“戰果”。

  生1(神氣十足地跑到辦公室向我“炫耀”。就是當編劇的那位):楊老師,我昨天晚上讀了兩遍《故鄉》,現在終於知道了30年後魯迅與閏土見面時的情景了。

  師:你真不錯,能把那麼長的課文讀兩遍!那你說說他們見面時是怎樣的?

  生1:閏土一見到魯迅就叫了聲“少爺”。而魯迅在見閏土之前,很激動,也想了很多,但一見面,看到閏土的樣子時,卻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楊老師,閏土為什麼還叫魯迅為“少爺”呀,他不是大名人了嗎?

  師:問得好哇!你有沒有想過閏土的處境和思想觀念是怎樣的?

  後來我乾脆就在早會課上“考驗”了全班學生,並問了30年後閏土的外貌以及魯迅的感想等,舉手想發言的學生遠遠超過了平時的課堂,他們準確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預料。這樣的場面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也暗自高興。

  我想,如果沒有那節課的“表演”與“設懸”,老師沒有幫學生借書讓學生去閱讀(鄉村學生找資料是非常困難並很不主動的),而只是教師口頭上要求學生課後去讀魯迅的小說《故鄉》,效果肯定沒這麼好。我很贊同特級教師竇桂梅對閱讀的主張。她認為“閱讀和閱讀教學是不同的,閱讀教學應該為學生真正去閱讀而服務。教師不能把閱讀教學的目標簡單理解為讓學生讀懂課文,而應該是讓學生學會讀書,喜歡讀書。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用支離破碎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和閱讀體驗。……閱讀課應該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地方,成為學生講故事的地方,成為學生觀點碰撞的地方,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地方!”說得實在、多精闢啊!所以我認為這節課花得值!我的教育與教學的目的都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