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位置》教學反思(精選21篇)

《位置》教學反思

《位置》教學反思(精選21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位置》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位置》教學反思 篇1

  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用“第幾排第幾個”等詞語描述物體的方位,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位置。其中,到模擬電影院去找位置是本課的難點。

  為此,我覺得充分的描述和交流是“確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上課伊始,我先出示小動物做操的場景圖,說:“我喜歡的小動物在第4排第2個。”讓學生猜猜是誰?由於觀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學生出現了不同的答案。然後讓小動物們自己說話。小猴說:“我排在第1排第1個。”小熊說:“我排在第2排第3個。”讓學生想一想,小動物的第幾排、第幾個分別是怎麼確定的?學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後,得出:從前往後確定第幾排,從左往右確定第幾個。接下來讓學生從兩方面來描述:說位置找動物,說動物找位置。透過反覆地描述,學生認識到:在這樣的場景中,要講清楚小動物的位置必須用兩個數來表示,而知道了第幾排第幾個就能確定是哪個小動物了。另外我還設計了讓學生說說自己和朋友在教室的位置,在佇列中的位置,讓學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教室裡,在佇列中,在自己身邊,從而感悟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學生當老師給同學安排位置,這樣的設計極大的調動了全班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在玩中樂,樂中知。

  本課不足之外,因為班級人數過多,時間有限,不能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其中,所以有個別孩子會開小差,今後我還要多培養孩子認真傾聽的能力。

  《位置》教學反思 篇2

  六年級數學第一單元學習的內容是《位置》,一開始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學生便你一言我語地說個不停,各種不同形式的描述方法都有,數學知識對於位置的描述有統一的規定。針對學生不同的描述,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怎麼辦呢?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我都始終以圍繞班級學生的座位為研究中心,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和理解了關於位置的描述中列與行(數對關係)的規定。讓學生獲得了學習的成功感,更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這樣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也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練習題內容也都是與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絡的。如動物園示意圖;城市的地圖中“地名索引”;再如生活中的數學中所介紹的圍棋棋盤橫線和縱線的劃分,校園的建築物也都是利用了位置的知識來確定,再如國際象棋的每個棋子所擺放的位置等等。解答這些內容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廣泛應用。

  貼近生活學習數學,能使學生意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在最後我讓學生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瞭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位置》教學反思 篇3

  關於《確定位置》這節課帶給我的收穫是頗多的,但綜觀整堂課,我覺得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只有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不斷地完善思路,最終才能有所悟,有所長。下面是我對本節課執教後的思考。

  在課堂中,我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

  1、教學內容“生活化”,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的發展。

  如果一個人對數學有一種需要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很有用,他就會喜歡數學。數學很有用,不是靠我們教師說出來的,而是需要孩子們親身的體驗,因此我們緊緊抓住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內容來設計本課。開課時我由小交警的佇列圖引入,透過欣賞圖片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又把學生神不知鬼不覺地帶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在學生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後,我又引導學生用數對錶示自己座位的位置,然後再介紹生活中數對的應用,這些環節使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願望。

  2、探索過程“數學化”,使學生經歷再創造之美,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思維的發展。

  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主動探索、經歷數對的產生過程。兒童學習數學的基本要素可以用“經驗”、“活動”、“思考”、“再創造”來概括,本節課努力按以上要素處理了學生的活動過程。首先由生活中常用的“幾排”“幾個”轉換為數學上常用的“列”和“行”,是本節課的第一次“數學化”;由“佇列圖”抽象成“方格圖”是第二次“數學化”;把“第幾列第幾行”轉換為用數對錶示位置,是第三次“數學化”。透過三次有遞進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逐步由“生活數學”走向“學校數學”,在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簡潔美,有效促進了學生各種思維能力的發展。

  由於自己的經驗不足,課堂機智不夠,再加上心裡緊張,在引導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第一次“數學化”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自己體會統一標準的必要性,我提出:怎樣才能讓大家描述小紅的位置時一致呢?這時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讓小紅站在最後”、“光剩小紅自己就行了”等等,他們的回答已經偏離了我的意圖,可我還是任由他們繼續說下去,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課的進度。課後我反思自己,其實在學生剛開始偏離問題時,我就應該及時的加以干預。比如我可以這樣引導:剛才那位同學的回答很有新意,不過我們不是在做腦筋急轉彎,能用數學的眼光來思考這個問題嘛。這樣一說,學生就能立刻回到正確的思路上來。還有,在第三次“數學化”中,學生出現兩種簡化方法:3列2行和3、2。應該說這一環節是應該出彩的地方,可由於自己沒能很好的調控,放的太多,沒能及時的抓住學生的生成,耽誤了大量的時間。

  3、求知過程“問題化”,以恰當的問題為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我們知道問題是引發學生思考和實踐的關鍵因素。要想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教師要以恰當的問題為引導,吊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胃口”。開課時教師以“能清楚的描述小麗的位置嗎”,引導學生獨立的用生活語言描述位置;在學生學會了用“第幾列第幾行”描述位置後,又不失時機的提問“能用更簡練的方式描述位置嗎?”,以此啟發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後以“確定位置都要用兩個數表示嗎?”留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

  4、知識銜接“系統化”,讓學生面對不斷升級的挑戰,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

  一節課的結束,不應該是學生探索活動的終止,而是更有價值的探索的開始。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發展性練習,讓學生在一維的線,兩維的面,三維的體中描述位置,使學生經歷了由一維到兩維平面座標系再到三維空間座標系的一個完整的認知過程,課的最後讓學生帶著問號離開教室這個小課堂,走進探索的大課堂。為學生後續認知結構的完整構建奠定了基礎。

  《位置》教學反思 篇4

  “ 位置” 的教學內容是第一學段相應教學內容的擴充套件和提高。學生在低年段已經學習瞭如何根據行、定物體的位置,並透過中年級“ 位置與方向” 的學習,知道了在平面內可以根據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結合具體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造性的處理教材。

  借用教材的情境與問題這一思路,先從學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況這一真實的課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圖作為鞏固練習。因為討論的是學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很容易激發起學生興趣,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練習時的城市街區圖、火車票、電影票、地球的經緯線等等,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知識與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的生成,效果較好。

  二、創設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活動形式多樣有趣 。

  讓學生感受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學生從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喚起探究如何確定位置的慾望。在學生探究確定位置的方法時,我不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開動腦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組織學生討論誰的方法比較好。引入“ 數對” 表示位置的方法時,我沒有直接講授,而是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此時,本課重要的知識點從學生之口引出,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更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也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1、結合具體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造性的處理教材。

  借用教材的情境與問題這一思路,從學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況這一真實的課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圖作為鞏固練習。因為討論的是學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這一交換就很容易激發起學生興趣,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了。練習時的城市街區圖、火車票、電影票、地球的經緯線等等,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知識與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的生成,效果較好。

  2、創設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活動形式多樣有趣 。

  讓學生感受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學生從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喚起探究如何確定位置的慾望。在學生探究確定位置的方法時,我不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開動腦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組織學生討論誰的方法比較好。引入“ 數對” 表示位置的方法時,我沒有直接講授,而是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此時,本課重要的知識點從學生之口引出,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更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也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位置》教學反思 篇5

  “位置”對於學生並不陌生,但是要確切地描述某一建築相對於參照物的具體位置需要涉及到方向、角度和距離的問題,這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因此,我就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說說我相對於他們所在的位置,學生能用“正北、正南、東北、西南”等方位詞進行描述,然後我又改變自己的位置,讓剛才的幾個同學說說我相對於他們所在的位置,學生髮現我的位置變化了,他們相對於我的位置也在變化,於是我就指出本節課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參照物”,任何物體的位置都是相對於參照物而言的,因此,我們在分析物體所處的位置時一定要弄清以何為參照物。

  接著,我讓學生畫出方位座標,指出:東北方向也叫北偏東,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那麼,東南和西南方向呢?這時有同學提出疑問:是否有西偏南等方向呢?於是就指出,在平面圖中,是以南北為主要方向,因此,其餘的方向都是以北偏×,南偏×而命名,西偏南等方向就無此說法了,其實,對於這一點,個別學生的觀念無法轉變,因此在“練習十二第2題”中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以林峰塔為觀測點,玉龍潭其實是在林峰塔南偏西60°方向,但是一些同學就偏偏量了玉龍潭與正東方向的夾角度數,我抓住這一典型錯例,就進一步強調建築物如在參照物的北偏×,南偏×方向,那麼我們所要量取的角度就是建築物與正南或正北方向的夾角度數,學生欣然接受此法,從後來的作業來看,沒有出現夾角度數錯誤的情況。

  總結下來,學生掌握得還可以,主要的錯誤就是已知圖上距離和比例尺,要求實際距離時,計算和單位名稱方面有所疏漏,在上本節課之前,由於我的疏忽,沒有安排這一方面的練習,學生缺少對舊知的複習,以後應在新課之前全面考慮。

  《位置》教學反思 篇6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應用性的精彩敘述。

  21世紀教材第二冊中的《確定位置》一課,具有很強的生活性,那怎樣找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切入點呢?對於今天的孩子,大部分有去影劇院看電影的親身經歷,而拿著電影票對號入座的過程不就是在確定位置嗎?於是我這樣引入:事先發給每位同學一張座位號,聽到上課的鈴響後,根據手中的票去找自己的座位;有的很快找到了座位,有的找錯了座位,有的找不到座位很著急。這時我說:“沒找到座位的同學暫時先找個位子坐下來,看來,我們根據票找位子還有一定的困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好嗎?”同學樣齊聲說:“好”,目光中充滿了期待,我說:“剛才,我發現有的同學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誰願意告訴同學們,你是怎樣找到的?”玉佳說:“我的座位號是3排6號,我先找到了第三排,再找第6號。”我說:“其實生活中的排也叫‘行’,接著我讓同學說說自己所在的行,並用‘行’來確定自己的位置。”

  生:“我在第二行的左數第二個。”

  生:“我在第二行右數第一個。”

  ……

  師:“剛才你們說的很好,誰來說說,你的好朋友是誰,他在什麼位置。”

  生:“我的好朋友是劉穎,她在第三行左數第四個。”

  生:“我的好朋友是孫麗君,她在第四行右數第二個。”

  ……

  同學們爭先恐後地介紹著自己朋友的位置,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了“列”,之後我讓全體同學站成佇列,說說自己在佇列中的位置。

  在這節課的最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其它確定位置的方法嗎?同學們討論後紛紛發言,有的說:“我家住在二單元6號,單元號也是確定位置的方法。”有的說:“我家住在北大街17號,街號也是確定位置的方法。”我問:“還有嗎?”課堂上一片沉默,突然王英傑說:“老師,我在華山小學一年級一班,小學年級班也是確定位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同學們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高。

  上面的教學案例,體現了以下教學理念:

  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切感,覺得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說: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項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生活化”的數學是孩子們樂於接受的寶貴禮物。

  二、生活中的數學,必須依賴實踐活動,使數學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見的現實,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師應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如在上面的案例中讓學生說說自己和朋友在教室的位置,在佇列中的位置,讓學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教室裡,在佇列中,在自己身邊,從而感悟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人人用數學,體會數學的一種社會價值,形成“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學習風尚。

  三、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課堂教學不能受書本限制,教師找到它在生活中的原型後,應讓它在生活中得到豐富與延伸。

  《位置》教學反思 篇7

  《用數對確定位置》這節課開始給我的感覺是比較簡單的一個內容。可當靜下心來細細琢磨教材時,才感覺到本不像我所料。這節課的重點不是滿足讓學生會用“數對”表示一個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讓學生回顧科學家探究的歷程,“數對”的產生過程才是本節課的關鍵所在。“數對”這個概念對五年級的小孩子來說是極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讓他們既對其生成過程有所經歷,又對其實質順理成章輕鬆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後,我把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定位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適當講授;既重視結果,又關注過程;既夯實基礎,又培養能力;既關注課內,又適當延伸。

  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說開家長會是怎樣告訴家長自己的座位,使家長能夠順利找到座位,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產生了確定位置的必要性。接著透過座點陣圖來學習“數對”,讓學生用“數對”來描述座點陣圖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級的實際座位,讓學生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並透過一些小遊戲進一步明確實際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確了“數對”的概念後,抽象出方格圖,讓學生在方格圖中確定位置。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由於這節課是學校要求的平板運用的課,所以在練習階段又採用了平板的拖拽功能進一步鞏固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位置》教學反思 篇8

  本冊書第一單元安排了位置與方向這個內容,這個內容和認識人民幣、認識時間都屬於生活中的數學,學生如果在家裡,在生活中練習使用多,那麼不用老師統一講解,學生也能會做題,會應用。學新課前,我先在班裡統一做了調查,一些學生對於方向有粗淺的認識,一些學生一點基礎都沒有。因此,我還是帶領學生紮紮實實的學習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回憶本單元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三點:

  1.注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方位比較抽象,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易學,我透過兒歌的方式讓他們記方位,例如以下兩首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下午放學,面向太陽,前面是西,後面是東,左面是南,右面是北。這兩首兒歌上課我帶學生統一讀熟,回家又背給家長聽。為了讓學生熟練明確四個方向,後來我又補充了一首簡易兒歌:面東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東,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東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東。這些兒歌學生非常喜歡,背誦特別快。

  2.注重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有一節數學課,我帶領學生來到學校的籃球場地,讓他們分別面向四個方向站好,看看自己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分別有什麼顯著的建築物,這樣他們就能靈活地記住當自己面向任意一個方向時,能非常清楚其他三個方向。一天佈置作業,我還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看一看自己家周圍有什麼建築。

  3.學生做題時,我讓他們在圖上先標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在平面圖上,一般是規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圖上一般只給標註一個北方向,學生做每一個題時要先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因此,我要求學生在做題前先在圖上標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這樣,學生做這個大題裡的每一個小題時就變得簡單多了。

  本單元教學唯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在校期間只帶學生去了一次操場認方向,以後如果再執教這個單元,爭取多帶他們出去幾次,到不同的地方去認方向。

  《位置》教學反思 篇9

  今天上午第二節,我執教了《走進軍營——方向與位置》中的第一個資訊窗《用數對確定位置》,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獲得了用自然數表示位置的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將學生已有的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經驗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抽象思維能力。我先想大家彙報這節課我的設計思路:

  1、在創設情景,引出課題時,播放建國60週年閱兵式資料,目的在於透過整齊的軍姿讓學生認識佇列,為行和列的認識作下鋪墊。

  然後透過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軍營生活引入對新知識的探索,使學生充分了解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

  2、在行和列的學習中,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加深對行與列的認識和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老師透過手勢給學生以感性的認識,師學生初步的感知列和行可以確定一個具體的位置,為下面學習數對做鋪墊。

  3、抽象位置圖,認識數對。先認識場景圖中的豎排和橫排,然後把具體的場景圖逐步抽象成點子圖,為後面教學作了孕伏和鋪墊。在此基礎上,教學列、行的合義和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一切顯得水到渠成。同時,藉助於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規則。透過寫自己,寫朋友的位置所在數對,鞏固對數對的理解及寫法。能用數對錶示出一個具體事物的位置。同時透過讓同學們猜好朋友,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然後由點子圖自然過渡到方格圖,有效的完成了由具體的實物圖-點子圖-方格圖的抽象過程。在教學平面方格圖後,讓學生再次回過頭來表示小強的位置,用情景貫穿於整堂課,由平面到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平面方格圖的理解和運用。

  4、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對的理解,並會在平面方格圖中用數對確定位置。提高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5、一節課的結束,不應該是學生探索活動的終止。讓學生帶著問號離開教室這個小課堂,走進探索的大課堂,教學中,透過對“神舟七號”返回地球畫面的回放引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自覺的去探索如何在地球上確定位置,拓展知識面。

  數學教學要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我注重了向學生充分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我透過將 “小強”站在從左數第3列從前數第2行” 簡化成用數對來表示,然後把人物圖簡化成點子圖再到方格圖,力圖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的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問題,獲得自己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位置》教學反思 篇10

  《確定位置》是國標蘇教版數學教材第三冊的教學內容。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定位置”的問題雖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但是作為數學知識來學習還是第一次。根據這一特點和教材的編寫特點,我在教學中注重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生活性”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絡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教師要將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絡起來,逐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再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課一開始,我給學生每人發了一張座位號,給學生明確了從教室門口的一組為第1組,依次是第2組、第3組……讓學生根據紙條上的第幾組第幾個去尋找自己新的座位。大部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都能很快地找到新座位,有兩三個學生找得很慢,甚至找不到座位,原因是我給他的座位號上只明確了第幾組,沒明確第幾個或只明確了第幾個,沒明確第幾組,甚至第幾組第幾個都沒明確,這時我就對學生說:原來生活中蘊藏著數學知識,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確定位置,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我透過設計障礙,讓學生經歷曲折尋找座位過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水到渠成地讓學生體驗到確定位置的.必備要素。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知識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而激發學習數學的需要,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二、注重“活動性”

  《新課標》強調:數學學習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活動過程。因此,在教學“確定位置”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時,不能單純地作為知識點進行教學,而要將其設計為一個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感受、去經歷、去體驗。於是,我透過創設故事情境,設計去動物學校參觀動物做操,參觀動物宿舍……等情節,到最後模擬去電影院看電影,幫助小動物找座位等一系列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知識。

  《位置》教學反思 篇11

  《認位置》這節課的內容是要認識及分辨上、下、左、右、前、後,其中辨析左、右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習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初步認識我們生活的空間,學會描述空間中物體相對位置的一種常用方法,從而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節內容對於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首先,一年級小朋友極少認識漢字,存在書面語言障礙;其次,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關係,儘管兒童在日常生活對它們有一些感性經驗,但不一定能準確判斷,尤其是對左右的認識。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於“左右”認知有因難,當說到“誰在誰的左邊”、“誰在誰的右邊”時還需多練,學生對於左右手能分清,但是說物體左右時,需要頭腦中的左右手錶象,這表象形成的快慢是較重要的。

  《數學課程標準》中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指出“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透過感知和操作,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教學時,我首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然後注意結合教室裡的情境,讓學生看看課桌上的物體或自己前後、左右的同學或物體,用“上下、前後、左右”說說位置關係,同時讓學生轉換方向再說一說,這樣透過生活例項,使學生獲取大量感性材料,為正確確定左、右奠定基礎。圍繞學生間座位關係的討論,使學生體會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是相對的,所以在描述兩個物體位置時,應說清誰在誰的左邊(右邊)。再透過學生相對而立,伸出右手握一握,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對面的同學與自己的方向不一樣。初步感知對面同學的左右方向和自己的左右相反。進一步體會左、右的相對性。這樣的組織教學聯絡實際,操作性強,能夠充分地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逐步發展空間觀念。其次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前,我似乎覺得“上、下”的位置關係,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接觸,應該都懂了,但後來我想:學生對“上、下”的位置關係,肯定只是表面的感知,一種比較淺顯的理解。因此,我精心設計了教學活動內容,讓學生玩遊戲,說一說,想一想,練一練等,在設計過程中,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要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積極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

  《位置》教學反思 篇12

  透過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的教學,我覺得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圖上方位與實際方位的聯絡區別

  在引導學生認識實際方位的基礎上,要求每位學生以教室中的實物為中心,畫一幅教室的平面圖,這樣既鞏固了實際方位,又引申出了圖上方位,同時學生由於所定方位不同,實物也就不同,所以圖的畫法多種多樣。這樣教師便可以引出圖上方位,並且編成口訣告訴學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二、西南、西北、東南、東北的區別認識

  由動物園圖認識全部八個方向後,為了幫助學生區別和認識其他4個方位,可以將八個方位寫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間的一豎區分左邊為西,所以分別是西南、西北。右邊是東南、東北。並且告訴學生由於西和東,北和南相對,所以西北對東南,西南對東北,再以米字一橫劃分,上方是北,即西北、東北;下方是南,即西南、東南。

  三、圖上方位要確定標準

  在確定某一建築物的方位時,以某一建築物為標準,它是一個方位,而以另一個建築物為標準,它又是另一個方位。以花壇為標準是在花壇的北面,而以大門為標準,則在大門的東北角上。所以,確定標準是關鍵。

  總之第一單元雖然內容不多,但要讓學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幾個重要環節,還需要教師多動腦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位置》教學反思 篇13

  在《確定位置》教學時我注意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和學生的自主探究。透過學生自己找小青的位置製造矛盾,探究數對的好處。學習效果明顯,學生的熱情也很高。

  整節課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知識的引導者,組織者,並且氣氛一向都很熱烈,每個學生都充分的參與進來了。透過一環一環的活動,學生都明白了要確定一個位置:需要明白列和行。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系列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絡的題,同時注意學生語言描述的準確性。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在解決生活問題的同時鞏固已學的數學的知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

  本節課由於資料比較簡單,在教學的時候注意了小組活動的組織,不使小組活動流於形式。在就應探討的地方適當安排了時間,整節課下來平時基礎很差的同學都掌握的很好,到達了預期的目的。

  今後還要注意的是教學流程需要更科學、更高效,層次更清晰,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直觀到抽象。每一個教學環節後及時評價,儘可能啟發學生思考、反思,引導學生回顧知識,提疑解惑。在評價方面,除了老師給予及時、有效地評價外,還應鼓勵學生進行自己評價與互相評價。

  《位置》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課中用數對確定位置的關鍵是讓學生認識列、行的含義,並弄清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課本是這樣告訴學生的:豎排叫做列,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橫排叫做行,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後數。列“從左往右數”、行“從前往後數”,是用數對錶示位置的邏輯前提,但是讓學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觀測點”來觀察結論是不同的,確定位置要有統一的標準,有著一定的意義。

  在前面學習了關於位置和方向的一些知識的基礎上,“位置”這一內容相對於其他數學知識來說比較簡單,學生易於接受和掌握,於是我設計導學案,大膽放手,把例題設計成填空題的形式逐漸滲透有關數學的知識。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主線,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有意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設定障礙,從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 在整個的教學的過程中我設計了看書自學的環節。鞏固提高部分安排了討論例1和例2的對比,生活中的位置等。在練習題的設計上,由易到難,從簡單的按圖來表示位置,到沒有來得及展示的位置等題型逐漸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 總的來講,從課堂同學們的表現來講,每一個同學都掌握了所學的知識,教學設計的目標都很好的得以實現,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學實際,還有幾個方面需改進:

  1、 課堂的引入,若是發導學案時教師點撥的語言含糊一些,學生的答案不那麼統一。更能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把統一標準作為前提,作為確定位置的需要,學生求知的慾望會更強。

  2、 在整節課的設計時,因為知識比較簡單,安排了兩個例題,導學案中大多數的同學都已經掌握的知識,因此交流環節有些流於形式,前面來展示的面比較窄,教師引導語言沒有跟上,造成學困生沒有吃飽。

  3、 在學生“說數學”的訓練上還要加強指導,會說、說的明白、簡潔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師的引導性語言可以省略讓小老師來代替,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位置》教學反思 篇15

  《位置》是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該知識直觀性強,操作起來比較簡單,是一個學生容易接受的知識。透過本課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並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生活善於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整堂課教學環節連貫,學生自主性強,教學效果較為滿意。

  一、教學內容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情境為載體,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從學生非常熟悉的座位情況這一真實的課堂情境引入。因為討論的是學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很容易激發起學生興趣。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如在五子棋棋盤中用數對錶示棋子的位置、展示的圍棋棋盤,國際象棋棋盤等等,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的周圍存在著大量的數學知識與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的生成。

  二、創設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活動形式多樣有趣。

  讓學生感受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學生從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喚起探究如何確定位置的慾望。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也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三.抓住契機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報數對時我首先讓班上的讀書小標兵先報,讓其它學生感受到讀書的光榮,在介紹笛卡爾發明數對的小資料時,我適時地引導學生感受笛卡爾善於觀察生活善於思考問題的精神,啟發學生向數學家學習,使學生受到思想的薰陶。

  《位置》教學反思 篇16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確定位置,它包含運用兩個資料確定位置的方法,課堂上,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透過讓學生指出某一同學的位置,指出確定位置的方法。雖然學生開始表達位置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我逐漸引導學生把位置用“第幾排幾個”的方法表述,然後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這時有的學生可能會分不清什麼是行,什麼是列,需要我為學生明確“行”“列”的概念。

  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的有效運用也是我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其中之一是學習用數對錶示位置時,利用動態演示,邊演示邊講解,用"數對"來記錄位置。另一處是為了向學生充分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把座點陣圖抽象成點子圖,再把點子圖抽象成方格圖,從具體到抽象,解決了本課的難點,這是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位置》教學反思 篇17

  《位置》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一課。這節課,是根據新課程提倡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精心設計了大量的讓學生用眼觀察、動口表達、動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學生始終在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中輕鬆、愉快地學習,體會上下、前後的空間位置關係。下面是我對《位置》的教學反思: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小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小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由於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是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範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因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於他們理解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正是透過生活經驗,學生經歷一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在教學《位置》這節課時,由於學生對“上下”、“前後”並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所以我設計了“ 用手指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後面”、“同位各用一種不同的物品擺一擺,然後說出所擺物品的上下或前後位置”。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認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認知個性,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為學生主動學習打下基礎。

  二、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活動是人存在和發展的方式,人的主體性就是在活動中生成和發展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把課本中的例題、結論等,轉化為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建立一種 “以活動促發展”的新型教學觀。

  在《位置》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進行過多的、生硬的講解,而是把課堂作為數學活動的舞臺,設計了用手指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後面;同位各用一種不同的物品擺一擺,然後說出所擺物品的上下或前後位置;象老師一樣只說出一個同學的前面是誰,他的後面是誰,讓大家猜猜他是誰;兩位同學出來表演前後位置,並向後轉以及三個同學表演前後位置,讓同學體驗相對性;觀察畫面,體會上、下的相對性;拍手遊戲、按要求排隊、按要求給動物分房子、看圖用上“上、下、前、後”講故事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並解決問題,使原本枯燥地“空間與位置”教學變得富有情趣,對“上下、前後”地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過程與方法的探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一切都蘊含在活動中。

  《位置》教學反思 篇18

  本課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簡單的描述物體方向的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已掌握一定描述物體位置的能力,本課需明確“橫行豎列”;先列後行;用數對錶示物體位置時數字中間用逗號隔開,最後用括號將數對擴起來表示位置。在鞏固練習階段可以利用習題引出“同行或同列的位置數對有什麼特點”這一問題,簡單解答,為下節課內容做鋪墊,在課與課之間形成連線。

  本節課用電影院情景匯入,激起學生興趣;利用有梯度的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切實體會如何“用數對錶示位置”及“給定數對確定位置”;練習鞏固的環節設計了基礎題、綜合題和發展題,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得到鍛鍊。本課結束後,學生應掌握“用數對錶示位置”及“給定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位置》教學反思 篇19

  這堂課先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引入,一方面引起學生的思考,而且顯再不會大過突兀;另一方面將數學與生活緊緊聯絡在一起,讓學生深切意識到數學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另外為引入數對的概會,加深學生對數對的認識,教學的開始從第幾列第幾行這樣淺顯易懂的方式入手,再步引入數對的概念,讓學生易於接受。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初步獲得了用“第幾行、第幾列”來表示位置的經驗。本節課主要將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提升,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含,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部分內容也是學生以後學習平面直角座標系的重要基礎。

  雖然本節課程看似簡單,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由於粗心或是描述不準確而造成錯誤的答案,所以在傳授新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無論如何,課堂良好的教學還是需要教師好好地備課,沒有精心備課,沒有高效的課堂。

  《位置》教學反思 篇20

  本節課的內容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行與列這兩個因素來確定物體的位置,繼而學習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成功之處:

  在教學中採用了“扶放結合”的方式來突破重難點。“扶放結合”的教學模式正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觀的體現,既要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教師又要很好地把握課堂,引導學生學好知識。在教學中“扶”的方面我主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引導學生用列和行來說明張亮的位置,讓學生明確用行和列才能表示具體的位置;二是對感念“數對”的引入上,可以在學生明確用行與列來確定位置後,由教師直接講解出來,並對注意事項進行說明,讓學生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在學生的“放”上,讓學生透過小組交流、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等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用清晰、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內容和方法,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

  不足之處:

  在教學例2的時候,沒有注意強調在確定一個點的位置時,一般都把該點對應橫軸上的數寫在數對的後面,把縱軸上的數寫在前面,導致進行練習時出現很多錯誤。

  再教設計:

  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注意知識的完整體系,不遺漏知識點,把該教學的知識點完整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注意語言的表述,規範數學語言的邏輯性,培養學生的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位置》教學反思 篇21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認識左右。在這塊內容的教學上做了直觀引導,“小朋友寫字用哪隻手?”(右手)將它舉起來,抓筷子用哪隻手?(右手)在舉起你的右手。我們以後舉手就要舉右手。但是一到上課還是錯誤頻出,時常要提醒他們左手代表左邊,右手代表右邊。對於今天學習的知識而言,他們能正確說出誰在左邊,誰在右邊。但是今天的教學需要科學完整地表達出“誰在誰的左邊,誰在誰的右邊,誰的左邊是誰,誰的右邊是誰”。對於掛圖上的上下、前後、左右、學生能清晰地辨認。教學目標基本達成。

  有時他們搞不懂“誰在誰的位置”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問兩個問題:

  1、這個問題是讓我們確定誰的位置。

  2、這個物體時在我們的左手邊還是右手邊。

  可以試著舉起你的手來想一想,幫助學生思考。

  在完成《補充習題》第4頁的第1題時遇到了寫字問題。這題能考察學生對上下左右的理解,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新知。但是學生不會寫字,這時只能在黑板上寫出“上、下、前、後、左、右”教他們跟著我多讀幾遍,只要能大概辨認出著幾個字然後照葫蘆畫瓢把字寫出來。看著他們寫得歪七八鈕、到筆畫也很嚴重。我覺得題目應該出示六個字讓他們圈一圈。或者可以嘗試讓學生認識這些字,並能聯絡寫一寫。

  這是一個九宮格的題目,最糟糕的是他們分不清“前後跟左右”,應該這個題目裡答案只有上下跟左右,但是部分學生會把左右用上下來表示。我讓他們把自己放在哪個動物的位置去感知他們也很難理解。確實,我不能用我的思維去衡量建議他們。今天睡覺快醒來時突然夢到:在你的肚子(臉)前面的是前面,在你腦袋後面的是後面,在你肩膀兩側的是左右那麼你看,拉幾個同學上講臺擺成九宮格。讓學生形象地說出前後、左右分別是誰。然後再把小動物等看做人讓他們去辨別。可能會更形象易懂。